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语文冲刺卷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1次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语文冲刺卷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1次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出题人:于福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在介绍中国文明的总体状况时,以印度为对象进行比较,指出:“与印度文明的松散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聚合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者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历史文化的强大连续性,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特征。

中国文化的核心政治观念从未发生动摇,是中国历史连续性的重要表现

中国历史与文化,确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这种发展,并没有对前一阶段的文明成果彻底砸烂推翻,而是有继承有发展,用孔子的说法即“损益”。虽然有改朝换代,虽然有外部力量入侵,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文明的连续性因而获得承认。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夏商周时代可以称为贵族时代,其政治、文化都由贵族主导。秦汉以后的新时代,可以称作士大夫时代,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士大夫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功能。

中国与西方早期国家的历史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夏商周的贵族时代,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贵族很类似。从部落贵族发展出来的国家统治集团,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而贵族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拥有无法比拟的特权。贵族内部也有等级划分,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系统标志着贵族内部的等级性。中国没有西方式的神庙组织,但中国有发达的宗法体系,在维护贵族体制上,发挥重要的功能。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贵族时代走上完结之路。贵族时代的完结,并不意味着贵族时代的一切都化为灰烬,损益的历史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商鞅变法,把传统的

贵族爵位体系创造性地改造为军功爵系统,不论出身,只要立下军功,就可以获得或晋升爵位。世卿世禄的历史走向没落,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也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士人地位崛起,由于他们掌握文化资源,血缘不再是人才优劣的标准。尚贤思想成为各家各派的基本主张,士人取代贵族在各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这个历史运动,直到汉武帝时期推广“察举制”,最终落实到系统的制度设计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政治意义,不仅在于各家各派努力推行自己的理论主张,也包括对君主制的推动。就君主而言,不仅实际的政策需要士人建议和制定,而且,国家理论问题,比如君主定位、功能、价值等,也是各家争鸣的内容。君主从贵族的一员,变成国家的首脑和主权化身,尤其是全民的利益代表,是各派思想家共同论证的结果。君主制最终发展为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下君主的至高地位确立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接受了某种思想理论,这个过程其实是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化。秦始皇接受法家治理的思想,汉初看重黄老思想的价值,直到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儒家作为中国意识形态的努力,终于完成。

(摘编自孟宪实《中华文明为何从未中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印度文明松散、间断,中国文明聚合、连续,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

B.中国被许多游牧部族侵入,甚至还被某些王朝取而代之。但是中国人没有接受入侵者的

语言、习俗或者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C.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核心政治观念从未发生动摇。

D.孔子的“损益”说,就是指中国历史与文化并没有对前一阶段的文明成果彻底砸烂推翻,

而是有继承有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文明有强大的连续性,因而虽然有外部力量入侵,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没有

发生根本变化。

B.血缘关系维系了从部落贵族发展出来的国家统治集团的统治,而贵族在经济、政治、军

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拥有无法比拟的特权。

C.中国没有西方式的神庙组织,在维护贵族体制上,发达的宗法体系,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D.春秋战国时代,损益的历史发展规律在中国的贵族时代走上完结之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鞅变法,使世卿世禄的历史走向没落,六艺之学这些贵族教育的内容,也通过孔子

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

B.因为士人掌握文化资源,血缘不再是人才优劣的标准,所以士人地位崛起。尚贤思想

成为各家各派的基本主张,士人取代贵族在各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作用。

C.各家各派努力推行自己的理论主张,对君主制的推动,即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的政治意义。

D.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化,使得皇帝制度下君主的至高地位确立了,同时也意味着接受

了某种思想理论。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出题人:刘芳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捶背

聂鹏

新兵训练营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中队长文魁就在这个被官兵们誉为“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带兵。每天临睡前,他都会到各班转转看看。

这天晚上,文魁正好转到了二班。他看到一个娃娃脸兵,光着的胸脯上胸肌竟然很发达,他问:“有些什么特长?”那兵答:“在体校里搞过训练,相互按过胳膊腿,捶过背,算不算特长?”文魁连说:“算算算。”文魁来自武术之乡,参军后一直是总队训练标兵,因训练过猛,有了腰伤的顽疾。对捶背推拿有特殊的需求。当晚睡前一试身手,“这兵捶背有一手。”文魁苦觅良久的“捶背”人选就这么算是定了。

从此,娃娃兵辉就成了文魁的专职“捶背”。除了正常的训练,辉还得给队长“捶背”,所以就搞得很累很疲惫。一些兵就私下给辉出点子。辉得计,下回再给文魁捶时,捏呀捶的,下手就比较重。不料辉忙得一头大汗,文魁盯着正在热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眼睛都没眨一下。辉说:“我看他一点儿都不怕痛,还有没有新招?”哥儿几个面面相觑,均顾左右而言他。

文魁受捶时,要求还挺多,一会儿要求这样使劲,一会儿要求那般用力。搞得辉一场背捶下来,相当于又是一次强化训练。有时累瘫在床上,辉恨得牙痒。一次不经意间,辉在做单杠模拟考核时,竟然一次性做了40多个不觉得累,远远超出其他新兵。

新兵训练快结束时,一日晚间,几名也同样来自武术之乡、又是特警中队的班长,非要跟传说中很厉害的文魁过过招。班长们欺他腰伤,说一对一,文魁说,“你们几个一齐上”。说时迟,那时快,还没轮上那几个兵拢身,一个一个就像背包枕头一样地被文魁扔在几米开外,躺在地上叫苦不迭。辉恰好看到这一幕,除了对队长由衷的佩服,还有很大的疑惑:他,这么威猛,哪里像是个有腰伤的病人?

新训结束分兵时,辉俨然名列文魁麾下。辉叫苦不迭,却发现文魁一脸坏笑。文魁捶背的要求更加频繁了,甚至中午,甚至周末,兴之所致,文魁都要把辉叫过来,捶捶按按,拍拍打打。

半年下来,辉的军事技能在中队无人能比,一年下来,辉在支队军事训练方面有了名气。

第二年春,支队组建参加总队比武的集训队,文魁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辉。指导员还有些顾虑,“他走了,你捶背的事怎么办?”文魁斩钉截铁,“扯淡,你以为他就只能捶个背?”辉就被抽调走了,在一个偏僻山凹下的中队接受魔鬼训练,苦不堪言。

10月份参加总队比武,辉得第三名,荣立三等功。回到中队时,全中队官兵列队欢迎,文魁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不着头脑的话:“看来捶背的功力还不够。”是夜,辉照例给文魁捶背。

越明年,支队组建比武队时,辉找到文魁,想通融一下,不要让自己去了。末了还说,“我就留在你身边,还可以天天给你捶背,是不是?”没料想文魁火了,“扯淡,你以为就只是个捶背?”辉再次进了山凹里的魔鬼训练营。

10月份再回来。辉就不是原来的辉了,在总队比武中得了全能第一,被树为训练标兵,荣立二等功。到了中队,他受到全中队官兵的最高礼遇。奇怪的是,是夜睡前,辉来敲门提醒捶背时,文魁说不捶了,已经睡了。

春节过后,辉参加武警部队直接提干的培训班。培训半年后,辉已肩扛黄灿灿的少尉肩章。回到中队,却再也见不到文魁了。原来,文魁带领战士参加公安系统组织的缉捕黑恶势力行动,他只身擒获3名歹徒,不料却被一名歹徒趁夜黑开枪射中,当场牺牲。知道辉是队长的得意门生,怕影响学业,中队官兵硬是没告诉他。

在县城烈士陵园文魁的墓冢前,辉长跪不起,泪如雨下。他慢慢地继而快速地击打着墓碑和坟冢,“队长,辉儿来了,来给您捶背了!”

空旷的墓地里,捶背声穿云裂帛,撕心裂肺……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新兵训练营地“兔子都不拉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了营地的环境荒凉偏僻。

B.“扯淡,你以为他就只是个捶背的”在文章中两次出现,体现出文魁训练新兵辉的良苦用心。

C.小说语言既通俗直白,又夹杂一些文言化的词语,读来饶有趣味。

D.小说的主人公是文魁,因为他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并为国捐躯。小说通过塑造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歌颂了当代军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5.小说以“捶背”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小说以“辉到文魁的墓地长跪不起,泪如雨下,捶背声穿云裂帛,撕心裂肺”结尾,这样的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出题人:张翠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绿色。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提前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沙化土地零增长的奋斗目标,联合国环境署盛赞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

大气污染治理,还天空以蓝色。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3%、长三角区域下降31.3%、珠三角区域下降31.9%。万元GDP能耗从2012年0.8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6年0.68吨标准煤。

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五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保护野生动物,还自然以和谐。五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设立。

——人民网《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美丽中国新篇章》材料二:

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有关,是老百姓最基础最

现实的考虑,所有人概莫能外。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果是我们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那么生态环境只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再高的GDP,再高的收入也不能

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破坏了,民生也无从谈起。届时,自然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2014年08月15日中国经济网《习近平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

生产力》材料三: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材料四:

记者从山东安监获悉,10日上午,济南市召开《济南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以下简称《禁放规定》)宣传部署会议。《禁放规定》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烟花爆竹禁放在济南已经不是首次了,从1994年禁放到2004年限放再到现在的禁放,推动立法的民意发生了改变,但立法的初衷始终没有变过。

“我们委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民意调查,随机抽查了4万个市民电话,形成1万个有效样本,民众对禁放以及禁放范围的划定支持率达90%以上。”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延伟说。

“烟花爆竹的燃放或者禁放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事情,我们立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最大程度上关注了历史的传承和人文的关怀。”张瑞说。

为此,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和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专门到上海、杭州、苏州调研烟花爆竹禁放立法以及后续实施管理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找出适合济南的用到我们的立法中。”

“我们在立法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措施都要以数据或者现实情况来做支撑。”张瑞说。比如,为了确定把哪些区域划定为禁放区,需要了解济南的街道办、居委会数量及警力情况等,“最终确定的区域需要在现有的管理能力之内,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大众网讯

7.下列对材料二、四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济南市长期以来坚决推动环保立法,济南民众也一直普遍支持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全面禁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济南环保立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关注到了烟花爆竹具有的传统文化特性,使得立法

过程充满人文关怀。

C.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D.济南市《禁放规定》的成功推动,告诉我们环保措施的制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百姓观念已发生了转变:从“盼温饱”到“盼环

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

B.中国全面补齐生态文明短板(全面开花并结出硕果),联合国环境署盛赞中国是全球沙

漠治理的成效最大的国家。

C.我们只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

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就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E.环保立法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听取民意,关注民情,因为只有市民的自觉才

是城市文明最好的支撑。

9.根据材料,概括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进环保采取的措施。(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出题人:杨焕英)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

..,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

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

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

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

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

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体。加太子太保

....,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

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

B.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

C.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

D.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初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

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C.转,和调、徙一样,都是调动官职。如《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D.太子太保,别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琰为官正直公正,调查发现李高是被诬陷的,为他洗刷了冤屈。

B.陶琰能体恤百姓疾苦,遭遇风灾时,他及时拿出募集的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C.陶琰生性清廉节俭,每餐只有一个菜,每次上升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D.嘉靖元年,陶琰召拜为工部尚书。这年冬天,改为南京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2)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入江湖的乐人。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国古典诗歌,常借月光写客愁,首句中“孤舟微月”,将客愁与江月联系在一起,

做到了情景交融。

B.首句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孤舟”“微月”“枫林”构成了极幽静素雅的意境。

C.诗中第二句,“分付”同“与”字相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

D.诗中第三句,运用通感的手法,不仅写岭色,也写筝声,以听觉写视觉,其妙无穷。

E.诗中“千重”“万重”的复迭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

15.诗中最后一句,想象独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的《登高》中写远望所见,为我们营造了一副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3)《曹刿论战》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出题人:任光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很多学者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假思索

....地将网络文学等同于垃圾,认为它们不值得研究。之所以会有这种误解,或许与“网络文学不是纯文学”“网络文学的市场化意味太浓”等论调有关。

②光风霁月

....的钱谷融常常赞许这样一个人生境界,在逆境时以遁世无闷、独立不惧;在顺境时自知自觉、心如明镜;在平境时,则有守有为,可止可行,其实也正是钱谷融的夫子自道。

③近年来,不少地方发生多起旅游“宰客”事件,尽管这些事件最后大都得到了妥善处

理,但也严重损害了地方旅游市场的形象。可见,政府要在事件发生前未雨绸缪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风险防控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恶性事件。

④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了名为《731部队的真相》纪录片,引发日本国内强烈震动,人们

似乎看到了日本社会正视历史、反省战争罪行的可能,然而事与愿违,安倍政府不仅

未作出任何反思历史的回应,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自怨自艾

....。

⑤寻常午后,街头的人寥寥无几

....,北海市少儿图书馆却十分热闹,非遗传承人正声情并茂讲述着“珠还合浦”的故事……这是图书馆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精心策划的“小海螺故事会”,每个星期都会上演。

⑥进入后现代这样一个取消深度模式的语境里,优秀的网络文学作为突出代表,如过江

..

之鲫

..般迸发,便不足为奇了。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北海抓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积极挖掘、发现、保护“海丝”

遗存,寻找“始发港”遗迹,打造体现历史传承特色的文化名城。

B.当下,国内旅游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民众表达观感的渠道也日渐多元化,这也对旅游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C.遇到路人病倒或老人摔倒受伤,施以援助之手本没有争议,但近年来,由“扶不扶”

引发的公共事件却时常刺痛社会神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民

法总则中的“好人法”将为好人撑起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