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总体设计技术及软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总体设计技术及软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总体设计技术及软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总体设计技术及软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总体设计技术及软件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选题的必要性

1、技术领域及产业政策

宏观来看:

(1)满足未来局部战争和反恐对抗的需要

为了满足未来战争和反恐斗争的需要,迫切需要作战装备的高机动化武器。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特点是高速机动、适合空投、抢滩登陆。配备适当装备可实现野战防空、快速突击、侦察、地面火力压制、指挥控制、后勤保障等多种作战功能,能够满足未来局部战争的作战需求。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是我军导弹、火炮、电子对抗等主战装备系统的主要机动作战平台,担负着运载和牵引武器系统遂行机动作战的重要使命,是兵员、武器及其各类保障装备的机动平台。广泛应用于兵员、装备的输送以及指挥、通信、侦察、气象、测绘、防化、工程保障等兵种。所以对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技术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2)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形成民族汽车、摩托车行业自主研发能力

据统计,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开发的平台技术与国外的差距,随着合资与引进车型进程的发展而加大;合资公司的控制权一般在外方手中,自主研发投入受企业个体市场经济行为的限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难有大的起色;由于对自主研发能力的怀疑,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必须全力借助于国外研发能力方可进行市场性动作。

长期以来,我国摩托车企业的产品开发以仿制为主,自主研发程度不高,而大型企业开展的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刚刚起步,总体技术研发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较为落后;设计研究手段缺乏,CAE分析研究与试验手段运用明显不足,研发周期长,效率低;不能满足武器装备快速研发的需要,成为制约自动武器快速研制的“瓶颈”。

(3)满足国民经济其它领域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具有特殊功能的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如用于森林再生、森林防护、森林减灾灭火的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适用于西部开发的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用于浅滩海域、沼泽地石油勘探与开采的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适用于江河湖泊流域洪灾预警、清淤抢险的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等。

1

从项目的具体目标来看:

通过对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总体设计技术及软件开发进行攻关研究,为下一步的产品研发打好理论基础,并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软件的支持。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掌握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设计的核心技术,获得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仿真软件,这对尽快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该军用产品具有现实意义。从宏观角度来看,对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满足我国未来局部战争和反恐对抗的需要,对形成民族汽车行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满足国民经济其它领域的需要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2、技术的发展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①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总体技术

世界各军事强国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军事用途开发生产了适应不同作战任务要求的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世界各国争相发展各种类型的突击系列载运平台车型,其中的4×4军用轮式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得到了较快发展。如:美国的悍马、切诺斯、法国的VBL、英国的“白鼬”、德国的“黑貂”和荷兰的MPC等,主要用于巡逻、侦察、搜索以及其它类似任务。其战斗全重1~6吨,驱动型式4×4,承载员3~8人,单位功率17~28KW/t,公路最大速度90~150km/h。越野平均机动速度为40~70 km/h。例如,法国的VBL战斗全重小于4t,但它仍是全装甲的,可以水路两用,法军已装备500多辆,其中一些用于萨拉热窝法军维和部队,效果不错;英国的“白鼬”80侦察车乘员2人,最大功率115KW,最高车速96KM/h,战斗全重6t,主要武器是1挺7.62mm机枪,也可以并装2挺7.62mm机枪以增强火力。美军历来重视军用车辆装备技术高机动化研究。在80年代初制定的旨在使美军轻型、中型、重型战术车辆全面实现了高机动化和现代化的战术轮式车辆现代化计划(TWVMP)中,对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的技术研究占有重要位置。并研制成功了采用高性能悬架的“悍马”轻型高机动性越野车和“奥斯克斯”(Oshkosh)重型高机动性车。

2

3

“悍马”轻型越野车“奥斯克斯”(Oshkosh)美国在研的中型战术车族

重型高机动性车(FMTV)奔驰公司的乌尼莫克(Unimog)越野车是公认的高机动性战术车辆。乌尼莫克具有很短的前悬及后悬、大接近角及离去角和极强的爬坡能力;其悬架系统使用螺旋式弹簧和柔性抗扭梯形车架使车辆具有高离地间隙和大的车轮行程。

德国乌尼莫克(Unimog)悬架构造和可升降车轮ERC90轮式装甲车法国陆军对车辆悬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十分重视。在装备的车辆中,大量的采用了先进的独立式油气悬架型式。法国也是较早研究可控悬架的国家之一,研制了可升降车轮的悬架,并在ERC、AMX和EBRC系列轮式装甲车上广泛应用。

巴西设计生产了产量较大、出口多个南美洲国家的高机动突击侦察平台,乘员3人。主要配备一挺12.7mm机枪,也可换装7.62mm机枪、20mm机关炮、60mm迫击炮或米兰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台湾地区从1981年开始加强其陆军高机动化配置。前期主要从美国购入“突击队员”机动平台。于1988年开始新型轮式装甲高机动平台(CM31)的研制。其战斗全重为16t,乘员2人,载员10人。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和防弹能力。

②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总线及其集成化控制技术

目前,对载运平台整车总线控制技术以及部件控制技术,国外已进入产业化,在部分军车和高级轿车已经实现,国内基本上还是集中在总成部件的控制技术研究

上。

美国M1A2坦克的“车内车际指挥与控制系统”就是利用1553B指令/响应式多路传输数据总线,将车长独立热像仪、车长综合显示器、定位/导航装置、驾驶员综合显示器、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火控系统等有关电子分系统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了各分系统信息交换及数据共享,并有次序、有选择地向乘员提供系统的工作状况和参数。

英国从1988年到1992年实施了“车辆电子学研究防务倡议(VERDI)计划”,为挑战者2主战坦克研制了以1553B数据总线为核心的车辆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所有电子部件和设备均采用全数字化电子部件,并通过多路传输数据总线相联接,是一种全数字化、可编程的、遍布数据总线的信息化坦克。

在现代轿车的设计中,CAN已经成为必须采用的装置,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雷诺等汽车都采用了CAN作为控制器联网的手段。在上海大众的帕萨特和POLO汽车上也开始引入了CAN总线技术。

③全地域行走系统技术研究

(a). 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油气悬架技术

油气悬架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Karnopp发明的油气减振器,它最先应用在德国和日本的重型车辆上,以后逐步推广应用到军用特种车辆及工程车辆上。目前油气悬架的结构有单气室油气分离式、双气室油气分离式和油气混合式等多种商品化型式。在技术方面,国外定性定量研究比较全面,对于如何进行结构参数的设计以及结构参数的变化如何影响油气悬架的性能,应该说有较好的研究成果,但因为这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很难看到这方面的相关资料,充其量不过是油气悬架的简化数学模型、仿真及其仿真结果的试验验证等。

美国在陆军下一代未来战术运输车辆系统(FTTS)概念研究中提出的设计目标包括可空运性、改善燃油经济性、提高越野速度、增大行驶里程等。采用的技术包括电子操纵、混合电驱动、“变高”悬架和先进柴油发动机等。美国已将“变高”悬架作为未来高机动性车辆悬架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英国陆虎公司的新型越野车采用全新设计的电控气动独立悬架系统。车身高度

4

5

可以自动调整,其麦弗逊式前悬架总行程270mm ,双横臂式后悬架总行程330mm 。整车越野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德国奔驰公司在最新的C 系列轿车上应用了主动式车身控制系统(ABC )。在越野行驶时系统可将车身高度增加50mm ,提高离地间隙。在车速超过100km/h 时,悬挂会自动下降15mm 以改进车身的空气动力性和操纵稳定性。奥迪公司的新型全功能越野车(Allroad )使用了四段式电子控制空气悬挂系统,该车可根据路面情况设置4种水平高度,离地间隙的可调节量达66mm ,为142mm 至208mm 。

油气悬架作为车辆悬架,它是以气体单元作为悬架的弹性元件,以液体作为传力和阻尼元件,因其优越的非线性特性和高能量密度,一直受到车辆行业的重视。目前,军用特种车辆、重型矿山机械、油田用重型专用车对油气悬架的需求是近期的主要市场,重型高速公路运输车、大型客车、

高级轿车是潜在的市场。如:

a 军事车辆:意大利生产的“半人马

座”轮式装甲车、法国生产的AMX-10RC

轮式输送车、瑞士生产的“锯脂鲤”轮式

装甲车、日本三菱重工74 MBT 坦克等。

目前国外正在开发用于坦克车辆的肘内油气悬架,目的是为了增加客舱内部空间、改善乘坐舒适性、实现车体高度可调。

b 高级轿车:奔驰450SEL6.9轿车和F400

型轿车,雪铁龙C5轿车,丰田公司凌志LX 470

Sports 轿车等。右图为雪铁龙C5轿车的前悬架。

c 全地面起重机: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生产的

LMT 系列起重机、美国格鲁夫公司生产的GMK

系列起重机、日本钢铁株式会社生产的RK 系列

起重机、徐州重型机械厂生产的QAY25起重机。

d 铲运机械: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生产的TS-24B 自行式铲运机。

e 轮式挖掘机:日本日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0吨轮式挖掘机。

f矿用自卸车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生

产的CAT789自卸车、瑞典沃尔沃公司

生产的VMER90自卸车、上海重型汽车

制造厂生产的SH380和SH382自卸车。

(b). 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四轮转向技术

对于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来说,提高机动平台的转弯机动性已成为当今高机动轮式载运平台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多轮独立转向或全轮转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在这方面一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例如,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英国Multidrive(MD)公司推出了一款新型多用途高机动平台(MPMP),以满足英军对未来轮式车辆的需求。MPMP 6×6和8×8系列车型,采用了全轮转向技术,以获得更高的机动性。吉亚特公司在经过两年研究后,公开Vextra底盘。该车战斗重量达27吨的轮式装甲机动平台,可搭载6吨装备或人员;可以选用前面两桥车轮或全部四桥车轮转向进行整车的转弯。

20世纪80年代对汽车动力性深入研究后表明,主动控制后轮转角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汽车在中高速范围内的操纵稳定性,人们才开始注意到四轮转向在小客车上的应用。1985年,日产公司首先在小轿车上应用了世界上第一套四轮转向系统。它在地平线牌车上引进了高性能主动控制悬挂(High Capacity Actively Controlled Suspension——HICAS)。这套HICAS系统使用一套电控液压系统主动控制后轮转角,可以显著改善中高速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第一代HICAS系统采用液压动力转向装置使后轮与后悬架部分一起转向。HICAS后来又发展为HICAS-II,该系统增加了滞后控制。这种控制方法避免了后轮和前轮在在同一时间内做同相位转向时后轮防碍车身旋转的情况,消除了转弯开始时汽车偏摆的滞后,得到自然的转向反应性。而后,日产公司为它的NISSAN 300ZX和INFINITI汽车设计了超级HICAS(电子控制液压式)四轮转向系统,该系统比前两种有了很大改进,它可以根据车速和方向盘的转向角来控制后轮的转向。Mazda公司在它的新型豪华Capella轿车上也加装了车速前馈感应型4WS系统,此系统使用两套动力转向系统,后轮偏转角度取决于车速及方向盘转角,并通过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进行电子控制,当车速在35km/h以下时后轮转向

6

与前轮相反,而当车速超过了35km/h时后轮转向与前轮相同,后轮最大转角为7度,并设计了4ws失效保险措施,当四轮转向电控系统及液压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应使后轮处于中间位置,使汽车转向系统自动进入前轮转向状态。三菱公司设计的全液压式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系统,不采用电子控制而只利用液压控制使系统工作,低速时采用两轮转向,只在汽车行驶达到一定车速时才进行四轮转向。本田公司开发的一套全机械式的四轮转向系统,首次装于本田先驱牌(Prelude)轿车上,根据前轮转角来转动后轮,当方向盘转角很大时,后轮相对于前轮逆向偏转,这时车速一般很低,处于急转弯状态;反之,后轮与前轮同相偏转,此时将有利于汽车高速调整行车方向或移线行驶。该公司还在1991年推出的第四代先驱牌车上采用了电子控制电动式4WS 系统,前轮与普通的动力转向相同,为机械式转向机构,而后轮则由装在转向执行机构内的电机驱动进行转向。控制后轮转向角的计算机,通过检测车速及转向角的大小、方向和速度等,监视汽车的转向状况。根据方向盘的操作状态及车速,计算出后轮的目标转角以及目标转角与实际后轮转角的差,向电机输出电流使后轮转向。采用这种方式可准确细致地掌握汽车的行驶状态,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得出后轮转角。十几年来,人们把四轮转向作为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一个新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出各种各样的4WS系统。进入90年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微电脑在汽车上应用日趋成熟,新的控制理论不断地与四轮转向技术相结合,例如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bang-bang控制,最优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使得四轮转向技术设计理念更成熟化,智能化,实用化。

最近,TRW转向系统公司推出了用于多轮独立转向的电液动力助力转向装置,名为EPHS。油泵的驱动借助于电动机而不是传统的发动机。这种装置的优点是:体积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节能,性能价格比较高。另外,因故被拖走时,若蓄电池不亏电,仍有液压助力作用。

德国ZF公司推出的电动多轮动力助力转向装置主要由转向力矩传感器、电磁离合器、电动机和电子控制装置组成。转向力矩传感器采集转向运动信息,把方向盘转角信号传输到ECU,ECU依据车速、直线角和转向速度确定伺服助力强度,送给电动机。电磁离合器的作用是放大电动机的输出力矩,平稳有效地传递操纵力,同时在

7

车速较高,不需要转向助力时,能切断助力作用,也消除了电枢转子的转动惯量。

④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研究

全地域机动平台的动力传动系统主要集中在全时驱动分动器技术与电控粘性限滑差速器技术研究。

(a). 全时驱动分动器技术

1902年由C.Poel设计的Poe 62型Spyker 4WD车开始生产。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全时四轮驱动的车辆,该车采用8686毫升侧置汽门汽油发动机,3档变速箱,2挡分动器。1906年在英国伯明翰汽车俱乐部的比赛中获得冠军。但是对于刚性联接的四轮驱动,由于前后轮的实际滚动半径不等或转向时前后轴的车轮切线速度不等而引起的前后轮互相干涉,即在轴间产生循环功率。这种情况可造成传递循环功率的零部件过载而损坏、轮胎的过快磨损以及机械摩擦损失增加、整车油耗增大等不良后果。因此一般四轮驱动汽车主要采用在四轮驱动汽车的前后轴之间加有手动分动器,在需要的时刻由驾驶员手动变换,使四轮驱动汽车在二轮驱动和四轮驱动之间变动,即所谓的短时四轮驱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一定的循环功率问题。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是把四轮驱动采用一些机构(例如在前后桥之间用差速器)联接起来,可以彻底消除功率循环现象。即所谓的常时四轮驱动。但是,采用中央差速器有一大缺点,就是当一个车轮打滑时,其它车轮的驱动力也会丧失。只有在中央差速器上加装差动限制装置才可以防止上述的情况发生。

美国NVG(NEW VENTURE GEAR)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全时、分时四轮驱动分动器的设计和制造公司之一。在北美这一全球最大的SUV、越野车市场上,其系列产品的性能、质量和价格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生产的NV247分动器具有以下特点:分动器壳体采用压铸铝合金材料,减轻整机重量并有利于提高燃油效率;齿型链传动输出,提供无噪音四轮驱动模式,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低挡位采用行星斜齿轮机构,使结构紧凑并极大的降低噪音;油泵和过滤器的合理设置,确保分动器内各部件充分的润滑;操纵结构简单、轻便可靠。目前应用在Jeep4700上。

美国博格华纳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汽车总成供应商之一,其设计生产的汽车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全时/分时分动器等产品位居世界前列。TTS1354型分动器是该

8

公司90年代重新设计开发的经典产品之一,广泛用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轻型SUV 上(2.5吨级),包括福特探险家、通用雪佛莱开拓者等车型,其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该分动器采用高性能铝合金壳体,极大减轻了重量;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和齿型链条,使传动精度和效率达到95%-99%,减小了传动冲击和噪声,运转更加平稳;高性能油泵的设计改善了内部润滑;新型换档机构的设计使分动器可以在行进中操作。

(b). 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电控粘性限滑差速器

粘性联轴器最早出现于1973年,英国GKN?公司首先应用福格森专利设计了用于轴间差速器的粘性联轴器。1979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在“EAGLE”汽车上首先应用,并且在美国生产。1985年,德国的VOLKSWAGEN公司和STER DAIMLER PUCH公司联合研制的“TRSPORTER”汽车,把粘性联轴器装置到传动轴上,并申请了专利。从那时起,粘性联轴器开始广泛地应用于汽车传动系上。1983年,英国ZF公司和德国的VOLKSWAGEN公司联合建立了粘性驱动公司(VISCOUS DRIVE)。1985年,TOCHIGI FUJI SANGYO和粘性驱动公司联合建立了日本粘性驱动公司(VISCOUS DRIVE JAPAN)。这两个公司专门研究和为汽车制造厂家提供各种结构和性能的粘性联轴器。1987年,日本富士重工和本田公司先后推出了具有轮间和轴间差速器双重功能的粘性联轴器(Twin Visco)。粘性联轴器已经在日本和欧洲汽车行业迅速地生产和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四轮驱动汽车的轴间差速器,而且还用于二轮驱动汽车的轮间差速器的限滑装置。从粘性联轴器应用于汽车传动系以来,国外的研究人员已经做了一些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计算粘性联轴器的近似数学模型,并对其峰值特性做了试验研究。采用简化的数学模型,研究粘性联轴器对整车性能的影响。90年代末期,日本本田开发出电控粘性联轴器,并在Lindaka 车型上得到了应用。目前典型的产品有纳铁福(GKN),NVQ249。美国的“吉普”。德国的“奥迪”等车型采用了此类型的装置。现今发展方向是作为新一代的主动控制式限滑差速装置,它利用外部控制逻辑实现主动的限滑控制。一般包括传感器、动作器、控制单元(ECU)等。典型的结构有牵引力控制系统(TCS)、ASR、ADM等,ASR只能解决通过性问题。主要用于高级轿车,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ADM只能解决

9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规划设计方案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建议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建设目标和意义 (5) 1.3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6) 第二章电子商务平台总体设计 (7) 2.1整体设计原则 (7) 2.1.1权威性 (7) 2.1.2及时性 (7) 2.1.3可靠和安全性 (7) 2.1.4适应性 (8) 2.1.5先进性 (8) 2.1.6系统性能 (8) 2.1.7易管理性 (8) 2.1.8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 (8) 2.2系统架构设计 (9) 2.2.1应用支撑平台软件架构设计 (9) 2.2.2技术开发路线设计 (10) 2.2.3总体逻辑结构 (11) 2.2.4系统设计特点 (12) 2.3平台系统设计 (12) 2.3.1整体风格 (12) 2.3.2系统主色调 (13) 2.3.3导航页 (13) 2.3.4电子商务平台首页设计 (13) 第三章电子商务平台功能描述 (15) 3.1栏目按功能分类 (15) 3.2网站栏目功能说明 (16) 3.2.1 信息类 (16) 3.2.2业务类 (16) 3.2.3服务类 (20) 3.2.4功能类 (21) 第四章商务平台后台管理 (23) 4.1用户管理模块 (23) 4.2目录维护 (24) 4.3页面设置 (25) 4.4信息发布管理 (25) 4.5个性化功能 (27) 4.6日志管理 (28) 4.7网上订阅管理 (29) 4.8会员管理 (30)

第五章安全设计 (31) 5.1建立应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31) 5.1.1安全技术体系 (31) 5.1.2管理体系 (31) 5.1.3人才教育体系 (31) 5.2应用网络安全策略及安全规范 (32) 5.3信息安全防御系统 (33) 5.3.1总体描述 (33) 5.3.2防火墙 (33) 5.3.3入侵检测 (34) 5.3.4漏洞扫描 (35) 5.3.5病毒防治 (35) 5.3.6安全审计 (36) 5.3.7Web信息防篡改系统 (37) 5.4应用级安全保密措施 (38) 5.5用户级安全保密措施 (40)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软件开发项目配置管理工具的选择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每一个软件项目,无论是工程类项目,还是产品类项目,都必须经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集成测试、部署、交付、维护和支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生成各种各样不同的工件,包括文档、源程序、可执行代码、支持库。更可怕的是,频繁出现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向如此庞大且不断变动的信息集,如何使其有序、高效地存放、查找和利用就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最早的开发人员尝试过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手工来实现: 1)文档:每次修改时都另存为一个新的文件,然后通过文件名进行区分,例如"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1.0,XXX软件需求说明书V1.1,XXX 软件需求说明书V2.0.",并且在文件中注明每次版本变化的内容; 2) 源代码:每次要修改时就将整个工程目录复制一份,将原来的文件夹进行改名,例如"XX 项目V1.0、XX 项目1.01、.",然后在新的目录中进行修改; 但是这种方法,不仅十分繁琐,容易出错,而且会带来大量的垃圾数据。如果是团队协同开发或者是项目规模较大时,还是会造成很大的混乱。很显然,这样简陋的方法是无法应对这一问题的。后来,有人尝试从制造工业领域引入了"配置管理"这一概念,通过不懈的研究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和活动原则,这也就是软件配置管理。 通过软件配置管理,将对软件系统中的多重版本实施系统的管理;全面记载系统开发的历史过程,包括为什么修改,谁作了修改,修改了什么;管理和追踪开发过程中危害软件质量以及影响开发周期的缺陷和变化。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完整、明确地记载开发过程中的历史变更,形成规范化的文档,不仅使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得到保证,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保护宝贵的代码资源,积累软件财富,提高软件重用率,加快投资回报。 常见的配置管理工具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软件配置管理过程十分繁杂,管理对象错综复杂,如果是采用人工的办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产生大量的废品。因此,引入一些自动化工具是十分有裨益的,这也是做好配置管理的必要条件。 正是因为如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这些工具的实现原理与基本机制

软件开发设计文档模板

软件开发设计文档

文档管理信息表 主题在线考试系统 版本 1.0 内容基于web的在线考试系统 关键字MVC模式在线考试考生.题库管理 参考文档JSP实用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耿祥义.张跃平编著)创建时间2016/7/4 最新发布日期2016/7/6 目录 1 引言 (1) 1.1设计背景 (3) 1.2编写目的 (4) 1.3系统概述 (4) 2开发规划 (4) 2.1开发人员 (4) 2.2开发计划 (4) 2.3开发环境和工具 (5) 3开发设计 (6) 3.1 需求概述 (6) 3.2 软件结构 (7) 3.3基本设计描述 (9) 3.3.1系统总体逻辑结构图 (8) 3.3.2系统部署结构图 (9) 3.4主要界面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用户打开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答题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结果显示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模块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4数据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5模块设计. (13) 5.1JSP编辑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

1总则 1.0.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的设备平台梯子的设计。 1.0.2本标准代替《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BA8-5-2-87)。 2平台梯子的设置原则 2.0.1为了便于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凡工艺设备的人孔、进出口阀、液面计、调节阀及操作频繁的单独阀、压力表、热电偶等,标高在2000mm以上一般都应设置平台。特殊情况也应保证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能进行操作和维护。 2.0.2装置内布置相邻的设备群,若仪表、阀较多操作、维护较频繁时,宜设置联合平台,中间用走道相接,走道宽度一般应≥800mm。 2.0.3设置平台应尽量经济、合理、安全方便。操作平台的大小应根据工艺安装、自控等专业及维修需要确定,但平台上应有不小于600mm宽的人行通道。 2.0.4每两层平台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200mm。 2.0.5为立式设备设置平台,人孔中心线与平台面的距离应在500~1000mm范围内,且应不超过1200mm和不低于500mm。 2.0.6梯子(包括45°斜梯,55°斜梯及直梯等)的选用应按工艺安装专业和平台结构需要而设置,若用斜梯应尽量选用45°斜梯为宜。 2.0.7设备内介质如在操作温度下能自燃,则在设置其平台梯子时应考虑便于安全疏散,对于较大的联合平台,若只有一个正常操作梯子则应在平台的另一端设置安全梯。 2.0.8立式设备顶层平台的宽度一般宜按下列要求选用。 a)顶层为圆形平台时,平台外径宜取设备内直径D加80mm~210mm。 d)顶层为方形平台时,平台伸出设备外壁的宽度视设备直径大小确定。一般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300mm;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mm~600mm。 c)若顶层平台伸出过宽设计有困难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解决。 3平台设计的基本要求 3.0.1设备上的梯子平台设计荷载仅考虑一般正常操作和检修需要,按平台自重100Kg/m2、活荷载100Kg/m2、检修荷载200Kg/m2考虑的,当平台上荷载超过此值时,工艺安装专业应提供荷载资料对平台(必要时对设备壳体)进行核算,并对平台作特殊加固。若荷载太大设计有困难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修改承重方案。 3.0.2两设备之间有平台相连时,如两设备温差大于150℃时,联合平台上横梁必须采用螺栓

软件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

编号:_________________ 版本:_________________ <系统名称> 详细设计说明书 委托单位: 承办单位: 编写:(签名)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 复查:(签名)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 批准:(签名)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目录 第1章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系统说明 (1) 1.3术语 (1) 1.4参考资料 (1) 第2章软件结构 (2) 2.1软件结构图 (2) 2.2模块子结构图 (2) 2.3模块清单 (2) 第3章模块设计 (3) 3.1模块1 (标识符) (3) 3.1.1模块概述 (3) 3.1.2功能和性能(1、功能 2、性能) (3) 3.1.2.1(标识符)功能(IPO图) (3) 3.1.2.2性能 (3) 3.1.3输入/输出项 (3) 3.1.3.1输入项 (3) 3.1.3.2输出项 (3) 3.1.4数据结构 (3) 3.1.4.1全局数据结构 (4) 3.1.4.2局部数据结构 (4) 3.1.5算法 (4) 3.1.6限制条件 (4) 3.1.7测试计划 (4) 3.2模块2 (4)

第1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一般编写目的可直接引用下面一段话:“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当然,作者可包含一些与问题相关的特殊目的,附于上述一段话的尾部 1.2系统说明 任务提出单位: 开发单位: 预期用户: 1.3术语 序号术语说明性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参考资料 1

XXXX网站项目技术设计方案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网站项目 技术方案 (讨论稿)

作者 公布日期 批准人 文件名 版本0.1 项目经理 所属团队 开发员 测试员 文档修改日志 序号版本修改内容修改日期修改人1 0.1 创建2009-05-27

1上海证券网站的总体建设目标 上海证券本次网站改版的总体目标为 (一)可扩展性 (二)可靠性 (三)易于维护管理 (四)易用性 (五)安全性 (六)高效性 (七)跨平台原则

2网站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建设需求 公司及公司产品宣传 面向互联网用户,向用户展现证券公司及其各种服务,特别是资料分析资讯等的基本信息。实现将普通社会公众培养为潜在投资者、将潜在投资者引导为证券公司股票投资者的宣传功能。 客户服务系统对来自互联网的客户提供服务功能 互联网客户服务系统必须整合证券公司主页和以上两项功能,在同一平台上对功能加以必要的完善,突出开放式投资和理财服务两项功能。 能够满足海量用户访问的系统负载要求 能够满足证券公司主动服务和客户自助服务的要求 增强的网站粘滞性 增强的网站SEO,通过搜索引擎主动为网站带来更多的流量。 能够满足现代网络安全性规范的要求 系统在运行后,网络日常维护重点便在于网站的安全性,我们通过我们的系统设计和日常维护规范等方面的工作,都可以保证网站安全性。 建立基于新型技术平台构建的网站门户系统(含后台分析管理系统),全面提升门户营运效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基础构架要求支撑全站或指定页面的定制布局,可快速发布新页面。支持全站或指定页面的链接流量收集,全站或指定页面的客户行为收集。 后台系统配置灵活,具备一定的分析统计及客户行为的数据挖掘功能,为公司的客户分析系统做好数据收集准备。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站系统,和客服及相关系统整合,全面提升人机界面及客户体验。 对客户及相关系统作出更加有机的整合,进一步实现系统之间的联接和信息共享。包括:网站的交易、查询、论坛等全面实现单点登陆;网站和call-center邮件、短信、信息全面整合联动,杜绝信息孤岛(比如客户邮件投递失败,网站不知道,客户电话过客服中心而网站后台无体现)。 基于新的网站门户特定子系统的定制开发。 配合性的升级和建设一些适应新时期需求的子系统及特色功能,包括:

开发文档模板

XX系统开发 开发团队: 组长: 组员: 备注: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目录 XX系统开发 (1) 1 概述 (3) 1.1 开发背景 (3) 1.2 开发目标 (3) 1.3 参考资料 (3) 1.4 设计原则 (3) 2 需求分析 (3) 2.1 需求陈述 (3) 2.2 操作用例 (4) 2.3 功能分析划分 (4) 2.3.1 系统登录 (4) 2.3.2 用户管理 (4) (4) 2.5 运行环境 (4) 3 总体设计 (4) 3.1 系统建模 (4)

3.1.1 层次方框图 (4) 3.1.2 ER图(实体-联系图) (4) 3.1.3 类图设计 (5) 3.2 接口设计 (5) 3.2.1 内部接口设计 (5) 3.2.2 登录界面设计 (5) 3.2.3 用户管理界面设计 (5) (5) 3.3 数据库结构设计 (5) 3.3.1 数据库E-R图 (5) 3.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5) 2.5 出错处理 (5) 2.6 安全保密设计 (6) 4 详细设计 (6) 4.1 程序流程图 (6) 4.2 伪代码编写 (6) 5 实现 (7) 5.1 编码 (7) 5.1.1 代码约定 (7) 5.1.2 代码编写原则 (7) 5.2 测试要点 (7) 5.2.1 登录测试要点 (7) 5.2.2 主界面测试要点 (7) (7) 5.3 测试结果和总结 (7) 6 维护 (7)

6.1 维护方法 (7) 6.2 维护文档 (7) 6.3 功能拓展方法 (7) 1 概述 1.1 开发背景 【比如为什么要开发这个系统】 1.2 开发目标 【该系统需要完成的基本功能,对系统的大体描述】 1.3 参考资料 【该系统涉及的开源项目等】 1.4 设计原则 【设计该系统遵守的原则,比如支持多数据库,可移植行,可拓展性等】 2 需求分析 2.1 需求陈述 【用平常语言描述该系统的全部功能和细节】

软件开发文档模板

软件开发文档模板 1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目的是: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而可能先择的各种方案;说明论证所选定的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内容要求如下: 1.1 引言 1.1.1 编写目的 1.1.2 背景 1.1.3 定义 1.1.4 参考资料 1.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2.1 要求 1.2.2 目标 1.2.3 条件、假定和限制 1.2.4 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 1.2.5 评价尺度 1.3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3.1 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 1.3.2 工作负荷 1.3.3 费用开支 1.3.4 人员 1.3.5 设备 1.3.6 局限性 1.4 所建议的系统 1.4.1 对所建议系统的说明 1.4.2 数据流程各处理流程 1.4.3 改进之处 1.4.4 影响 1.4.4.1 对象设备的影响 1.4.4.2 对软件的影响 1.4.4.3 对用户单位机构的影响 1.4.4.4 对系统动行的影响 1.4.4.5 对开发的影响 1.4.4.6 对地点和设施的影响 1.4.4.7 对经费开支的影响 1.4.5 局限性 1.4.6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5 可选择其他系统方案 1.5.1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1 1.5.2 可选择的系统方案 2 …… 1.6 投资及收益分析 1.6.1 支出 1.6.1.1 基本建设投资

1.6.1.2 其他一次性支出 1.6.1.3 非一次性支出 1.6.2 收益 1.6. 2.1 一次性收益 1.6. 2.2 非一次性收益 1.6. 2.3 不可定量的收益 1.6.3 收益/投资比 1.6.4 投资回收周期 1.6.5 敏感性分析 1.7 社会条件方面的可行性 1.7.1 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1.7.2 使用方面的可行性 1.8 结论 2 项目开发计划 编制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对于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所需经费预算、所需软、硬件条件等问题作出安排记载下来,以便根据本计划开展和检查本项目的开发工作。编制内容要求如下: 2.1 引言 2.1.1 编写目的 2.1.2 背景 2.1.3 定义 2.1.4 参考资料 2.2 项目概述 2.2.1 工作内容 2.2.2 主要参加人员 2.2.3 产品及成果 2.2. 3.1 程序 2.2. 3.2 文件 2.2. 3.3 服务 2.2. 3.4 非移交产品 2.2.4 验收标准 2.2.5 完成项目的最迟期限 2.2.6 本计划的审查者与批准者 2.3 实施总计划 2.3.1 工作任务的分解 2.3.2 接口人员 2.3.3 进度 2.3.4 预算 2.3.5 关键问题 2.4 支持条件 2.4.1 计算机系统支持 2.4.2 需要用户承担的工作 2.4.3 需由外单位提供的条件 2.5 专题计划要点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

BDI 工程标准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标准号: BA8-5-2-96 日期 1996 年 4 月 17 日共8 页第 1 页 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修改号 1总则 1.0.1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的设备平台梯子的设计。 1.0.2本标准代替《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BA8-5-2-87)。 2平台梯子的设置原则 2.0.1为了便于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凡工艺设备的人孔、进出口阀、液面计、调节阀及操作频繁的单独阀、压力表、热电偶等,标高在2000mm以上一般都应设置平台。特殊情况也应保证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能进行操作和维护。 2.0.2装置内布置相邻的设备群,若仪表、阀较多操作、维护较频繁时,宜设置联合平台,中间用走道相接,走道宽度一般应≥800mm。 2.0.3设置平台应尽量经济、合理、安全方便。操作平台的大小应根据工艺安装、自控等专业及维修需要确定,但平台上应有不小于600mm宽的人行通道。 2.0.4每两层平台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200mm。 2.0.5为立式设备设置平台,人孔中心线与平台面的距离应在500~1000mm范围内,且应不超过1200mm和不低于500mm。 2.0.6梯子(包括45°斜梯,55°斜梯及直梯等)的选用应按工艺安装专业和平台结构需要而设置,若用斜梯应尽量选用45°斜梯为宜。 2.0.7设备内介质如在操作温度下能自燃,则在设置其平台梯子时应考虑便于安全疏散,对于较大的联合平台,若只有一个正常操作梯子则应在平台的另一端设置安全梯。 2.0.8立式设备顶层平台的宽度一般宜按下列要求选用。 a)顶层为圆形平台时,平台外径宜取设备内直径D加80mm~210mm。 d)顶层为方形平台时,平台伸出设备外壁的宽度视设备直径大小确定。一般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300mm;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mm~600mm。 c)若顶层平台伸出过宽设计有困难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解决。

软件架构设计文档模板

Software Architecture Document Version <1.0> Revision History Date Version Description Author < yyyy-mm-dd >

目录 1.文档简介4 1.1文档目的4 1.2文档范围4 1.3定义、缩写词和缩略语4 1.4参考资料4 2.架构描述方式4 2.1架构视图阅读指南4 2.2图表与模型阅读指南4 3.架构设计目标5 3.1关键功能5 3.2关键质量属性5 3.3业务需求和约束因素5 4.架构设计原则6 4.1架构设计原则6 4.2备选架构设计方案及被否原因6 4.3架构设计对后续工作的限制(详设,部署等)6 5.逻辑架构视图6 5.1职责划分与职责确定7 5.2接口设计与协作机制8 5.3重要设计包10 6.开发架构视图11 6.1Project划分11 6.2Project 1 11 6.2.1Project目录结构指导11 6.2.2程序单元组织12 6.2.3框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可选)12 6.3Project 2 (13) 6.4Project n (13) 7.运行架构视图13 7.1控制流组织13 7.2控制流的创建、销毁、通信13 7.3加锁设计14 8.物理架构视图14 8.1物理拓扑14 8.2软件到硬件的映射15 8.3优化部署15

9.数据架构视图16 9.1持久化机制的选择16 9.2持久化存储方案16 9.3数据同步与复制策略16 10.关键质量属性的设计原理17

软件开发功能模块详细设计文档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说明书 编写目的................................................... 项目背景................................................... 定义....................................................... 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 需求概述................................................... 软件结构................................................... 3.程序描述.................................................... 功能....................................................... 性能....................................................... 输入项目................................................... 输出项目................................................... 算法....................................................... 程序逻辑................................................... 接口....................................................... 存储分配................................................... 限制条件................................................... 测试要点...................................................

几种常用软件开发工具比较

几种常用软件开发工具比较(2008-10-27 10:11:59) 标签:职场it [转]近日和公司的系统分析员探讨了几种开发工具的特性,由其总结了下面的内容。 文章客观评价了各种开发工具的优缺点,本人把文章拿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欢迎专业人事补充和指正。 一、跨平台特性 VB:无★ PB:WINDOWS家族, Solaris,Macintosh ★★★ C++ Builder/Dephi:WINDOWS家族,Linux ★★★ VC:无★ JAVA:所有能够运行JAVA虚拟机的操作系统★★★★ 二、组件技术支持 VB:COM,ActiveX ★★★ PB:COM,JavaBean,Jaguar,UserObject使用:CORBA+Acti veX ★★★ C++ Builder/Dephi:COM, ActiveX CORBA(本身自带CORBA中间件VisiBroker,有丰富向导)★★★★★ VC:COM,ActiveX,CORBA(没有任何IDE支持,是所有C编译器的功能,需要CORBA中间件支持) ★★★ JAVA:JavaBean,CORBA;ActiveX ★★★★ 三、数据库支持级别 数据访问对象: VB:DAO,ADO,RDO功能相仿;★ PB:Transaction,DwControl,可绑定任何SQL语句和存储过程,数据访问具有无与比拟的灵活性★★★★ C++ Builder/Dephi:具有包括DataSource,Table,Query,Midas,ADO在内的二十多个组件和类完成数据访问★★★ VC:同VB,但有不少类库可供使用,但极不方便,开发效率很低★★ JAVA:JAVA JDBC API,不同的IDE具有不同的组件★★ 数据表现对象: VB:DBGriD,与数据库相关的数据表现控件只有此一种,只能表现简单表格数据,表现手段单一★ PB:DataWindow对象(功能异常强大,其资源描述语句构成类似HTML的另外一种语言,可在其中插入任何对象,具有包括DBGrid在内的数百种数据表现方法),只此一项功能就注定了PB在数据库的功能从诞生的那 一天起就远远超过了某些开发工具今天的水平★★★★★ C++ Builder/Dephi:具有包括DBGrid,DBNavigator,DBEdit,DBLookupListBox在内的15 个数据感知组件,DecisionCube,DecisionQuery在内的6个数据仓库组件和包括QRChart, QRExpr在内的20多个报表组建,可灵活表现数据★★★

大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项目的技术设计方案的设计v0

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 技术方案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2015-08-13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建设内容 (4) 2.1地理位置可视化 (4) 2.2数据中心可视化 (4) 2.3IT架构可视化 (5) 第3章建设目标 (5) 第4章解决方案 (6) 4.1 地理位置可视化 (6) 4.1.1 位置分布可视化 (6) 4.1.2 分级浏览可视化 (7) 4.1.3 场景浏览可视化 (7) 4.1.4 网点配置可视化 (7) 4.2 数据中心可视化 (8) 4.2.1 环境可视化 (8) 4.2.2 资产可视化 (9) 4.2.3 配线可视化 (10) 4.2.4 容量可视化 (11) 4.2.5 监控可视化 (11) 4.2.6 演示可视化 (12) 4.3 IT架构可视化 (13) 4.3.1 业务交易可视化 (13) 4.3.2 应用关系可视化 (13) 4.3.3 系统架构可视化 (14) 4.3.4 应用组件可视化 (15) 4.3.5 基础设施可视化 (15) 4.3.6 监控数据可视化 (16) 4.4 第三方系统集成 (16)

第1章项目背景 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IT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而复杂,为保障IT 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各类管理对象已完成了监控系统的基础建设,关注各类管理对象的数据采集、异常报警,并取得了良好的监控效果。在建设过程中,比较缺乏从统一可视化的角度,整合监控数据,构建整合的可视化操作平台。目前监控系统的操作方式和使用界面在易用性、友好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监控平台对日常工作的支撑作用。存在如下问题: ●监控展示缺乏从业务到IT的端到端全景视图,各个技术团队只能看到管理 范围内的监控对象和内容,缺乏对关联业务和所依赖基础设施的关联分析和可视化管理能力,对系统整体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应用系统监控缺乏全景视角,各个系统采用独立监控的方式,无法从应用 端到端管理的角度,实现跨系统的监控分析和可视化管理,在出现应用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无法快速定位到发生故障的根源应用系统,同时,在一个应用系统监控报警时,无法判断其所影响的关联应用系统。 ●应用层监控与系统层监控整合程度较低,当应用系统出现故障时,无法快 速定位是应用本身问题,还是所支撑的IT组件问题。同时,在系统层面出现故障时,无法直观评估其所影响的应用系统范围。 ●系统层监控与物理层监控脱节,当系统层出现故障时,无法定位其所依赖 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同时,当物理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判断其所影

几种软件开发工具的区别

java、c、c++、vc、vc++、vb的区别和联系 java:分三大平台java se (j2se),java ee(j2ee),java me(j2me) java se是java ee和java me的基础 java ee是目前位置企业级开发平台中最牛的 java me是用来开发移动嵌入式程序的,例如手机游戏 java 的优点是非常适合用于开发大型企业级项目,我们曾为网通公司开发过的上千万级的项目,用的后台程序就是java ee。 java的主要领域还有开源技术,那要学的东西就太多了,比如(Spring,Ibatis,DWR,Hibernate,Tapestry等) 缺点是要学的技术太多,二是在底层开发中不行 C:经久不衰的语言 主要应用在嵌入式编程,硬件驱动程序设计中,说白了是计算机底层的编程设计 优点是可以嵌入汇编,可以直接与硬件打交道,做底层开发 缺点是在企业级开发中,几乎无用武之地 我朋友是做这个的,在长沙这种小地方,年薪也能达到10万以上 与北京的java程序员收入差不多 在北京的话,年薪20万不是大问题。 c++ :我非常钦慕的语言,又AT&T的贝尔实验室研发 主要开发工具是微软的Visual C++和Borload的BCB(Borload C++ Builder) 优点在于含有大量的库,如MFC,可直接调用windows库函数干很多事情 其中的消息处理机制令我感觉尤为经典 缺点是,要想精通真不容易 主要领域一是做桌面程序,像QQ,迅雷这种桌面软件 领域二是做游戏后台开发,大部分游戏(包括魔兽等)后台语言就是使用C++ 精通的话,收入和C程序员差不多 vc :刚说过了,vc全名是(Microsoft Visual C++) 是微软研发的一种开发C++的开发工具(IDE) vc++:同vc 注意c++是语言,vc++是工具,是一门使用c++语言的工具,记清楚,以后不要问这样肤浅的话。 以上几种,对比一下学java,学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种思想,架构项目的思想 所以java是培养架构师,培养System Designer,Project Manager的 c语言和c++只能培养技术专家,资深程序员 vb:曾经很流行的一种桌面程序开发技术 微软研发的(Visual Basic)是一种工具,用的语言是Basic Basic是比尔盖兹发家致富的一大工具

软件开发设计文档模板

软件文档编写指南 封面格式: 文档编号 版本号 文档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编写年月日 校对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开发单位 系统规约说明书(System Specification) 一.引言 A.文档的范围和目的 B.概述 1.目标 2.约束 二.功能和数据描述 A.系统结构 1.结构关系图 2.结构关系图描述 三.子系统描述 A.子系统N的结构图规约说明 B.结构字典 C.结构连接图和说明 四.系统建模和模拟结构 A.用于模拟的系统模型

B.模拟结果 C.特殊性能 五.软件项目问题 A.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B.软件项目计划 六.附录 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port for Feasibility Study) 一.引言 1.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指出读者对象) 2.项目背景(应包括:(1)所建议开发的软件名称;(2)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单位;(3)项目与其他软件或其他系统的关系。) 3.定义(列出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略词的原文。) 4.参考资料(列出有关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二.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要求(列出并说明建议开发软件的基本要求,如(1)功能;(2)性能;(3)输出;(4)输入;(5)基本的数据流程和处理流程;(6)安全与保密要求;(7)与软件相关的其他系统;(8)完成期限。) 2.目标(可包括:(1)人力与设备费用的节省;(2)处理速度的提高;(3)控制精度和生产能力的提高;(4)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5)决策系统的改进;(6)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等等。) 3.条件、假定和限制(可包括:(1)建议开发软件运行的最短寿命;(2)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期限;(3)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4)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5)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6)可利用的信息和资源;(7)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 4.可行性研究方法 5.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三.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2.工作负荷 3.费用支出(如人力、设备、空间、支持性服务、材料等项开支。) 4.人员(列出所需人员的专业技术类别和数量。) 5.设备 6.局限性(说明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需要开发新的系统。) 四.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1.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3.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4.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1)对设备的影响 (2)对现有软件的影响

《网站设计技术作业1答案》.doc

第1章网站设计基础 一、填空题 1、网站是由(网页)和图像、声音、动画及数据库等各种服务器资源构成的集合体。 二、选择题 1、(A)指的是站点的整体形象给浏览者的综合感受。 A、风格 B、布局 C、CI 形象 D、栏目 三、简答题 1、简述静态网页的工作机制。 1)Web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静态页面请求; 2)We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并在服务器中查找客户端请求的页面; 3)Web服务器将页面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 2、简述动态网页的工作机制。 1)Web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动态页面; 2)Web服务器查找页面并将其传递给应用程序服务器; 3)应用程序服务器查找并执行该页中的动态指令; 4)应用程序服务器将查询发送到数据库驱动程序 5)驱动程序对数据库执行查询操作; 6)查询结果返回给驱动程序; 7)驱动程序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应用程序服务器; 8)应用程序服务器将数据插入到页面中,然后传递给Web服务器; 9)Web服务器将完成的页面发送回发出请求的客户端浏览器. 3、简述网站的 CI 形象设计内容。 一个网站的CI包括标志、色彩、字体和标语等。主要包括: 1)设计网站的标志 2)设计网站的标准色彩 3)设计网站的标准字体 4)设计网站的宣传标语等 4、简述网站的开发流程。 1)定义站点 2)建立网站结构

3)设计和制作主页 4)其它页面制作 5)测试页面 6)发布和维护 5、简述目前常用的软件开发工具的特点。 FrontPage:易学易用,使用方法和WORD十分相似,主要功能有: 1)允许客户使用新的图片库组件 2)类似PowerPoint的图形工具 3)可通过浏览器远程管理一个SharePoint团队网站 4)通过使用分析报告追踪访客如何访问并使用网站; 5)增强的发布功能可使用户同时看到来源站和目标站中的文件,可任意拖放和删除 6)改进的查找和替换 7)使用数据库截面向导,用户可在网页显示数据库内容; DreamWeaver MX:集网页制作和网站管理于一身的所见即所得的网页编辑工具。可轻易制作出跨越平台限制和跨越浏览器限制的网页。 1)Dreamweaver MX是专业的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工具,提供“所见即所得”编辑方 式; 2)提供一系列面板,编辑环境简单,且提供如行为,时间轴等网页效果增强工具。 3)提供浏览器检查功能,保证网页的兼容性; 4)可编辑Java Script和XML等程序代码。工具包括HTML编辑器、CSS样式表编辑 器、Java Script语法参考及调试器等。 5)提供整套开发流程,支持引入Word和FrontPage生成的网页,且可方便引入 Fireworks和Flash文件 6)允许用户自己定制界面。如自定义对象和命令,添加新的行为等 7)提供基于ASP、JSP、PHP、https://www.doczj.com/doc/b712058142.html,等动态网页技术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功能, 通过数据库、服务器行为和绑定面板快速定义数据库连接等。 第2章Dreamweaver MX开发环境 一、填空题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

《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 工程标准标准号 : BA8-5-2-96 BDI 日期 1996 年 4 月 17 日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共 8 页第 1 页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修改号 1 总则 1.0.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的设备平台梯子的设计。 1.0.2 本标准代替《平台梯子设计技术规定》(BA8-5-2-87)。 2 平台梯子的设置原则 2.0.1 为了便于生产操作和维护检修,凡工艺设备的人孔、进出口阀、液面计、调节阀及操作频繁的单独阀、压力表、热电偶等,标高在2000mm以上一般都应设置平台。特殊情况也应保证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能进行操作和维护。 2.0.2 装置内布置相邻的设备群,若仪表、阀较多操作、维护较频繁时,宜设置联合平台,中间用走道相接,走道宽度一般应?800mm。 2.0.3 设置平台应尽量经济、合理、安全方便。操作平台的大小应根据工艺安装、自控等专业及维修需要确定,但平台上应有不小于600mm宽的人行通道。 2.0.4 每两层平台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200mm。 2.0.5 为立式设备设置平台,人孔中心线与平台面的距离应在500,1000mm范围内,且应不超过1200mm和不低于500mm。 2.0.6 梯子(包括45?斜梯,55?斜梯及直梯等)的选用应按工艺安装专业和平台结构需要而设置,若用斜梯应尽量选用45?斜梯为宜。 2.0.7 设备内介质如在操作温度下能自燃,则在设置其平台梯子时应考虑便于安全疏散,对于较大的联合平台,若只有一个正常操作梯子则应在平台的另一端设置安全梯。 2.0.8 立式设备顶层平台的宽度一般宜按下列要求选用。

a) 顶层为圆形平台时,平台外径宜取设备内直径D加80mm,210mm。 d) 顶层为方形平台时,平台伸出设备外壁的宽度视设备直径大小确定。一般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300mm;设备直径>1200mm时,平台伸出宽度宜取200mm,600mm。 c) 若顶层平台伸出过宽设计有困难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解决。 3 平台设计的基本要求 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 工程标准标准号:BA8-5-2-96 共页第 2 页 3.0.1 设备上的梯子平台设计荷载仅考虑一般正常操作和检修需要,按平台自重 100Kg/m2、活荷载100Kg/m2、检修荷载200Kg/m2考虑的,当平台上荷载超过此值时,工艺安装专业应提供荷载资料对平台(必要时对设备壳体)进行核算,并对平台作特殊加固。若荷载太大设计有困难时,应与有关专业协商修改承重方案。 3.0.2 两设备之间有平台相连时,如两设备温差大于150?时,联合平台上横梁必须采用螺栓连接结构。当两设备温差大于350?时应考虑采用他开式结构。与土建框架平台相连处也应采用螺栓连接或分开结构。 3.0.3 需要热处理的设备应将附在设备上的平台垫板予先焊在设备上与设备一起进行热处理。平台支撑构件只能焊在垫板上,不得直接与设备壳体或封头相焊。 3.0.4 平台铺板与内、外圈梁的焊接应采用断续焊,其余搭接或角接焊缝的焊脚高均等于两相焊件中较薄件的厚度,并须是连续焊。 3.0.5 决定平台尺寸时应考虑人孔盖打开后不与栏杆或其它构件相碰。 3.0.6 平台的支撑件如三角架、悬臂梁、联合平台上横梁等的设置应避开相应标高上的设备开口,不得与工艺管道相碰,且布置支撑件时应留有余地。

浅析大型应用平台的技术设计与实现

(记JK:媒介有互联)信息记录材料2019年6月第20卷第6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大型应用平台的技术设计与实现 杜昌瑞 (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摘要】对某省级平台进行设计,功能应满足省、市、县技术三级监管需要和全省150个单位及流通各个环节信息化需求.实现统一精细化管理,提升各级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宏观调控、应急保障、粮食收储等方面的信息支撑能力,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 【关键词】微服务;DAAS;PAAS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24(2019)06-0192-03 1引言 各行业信息化在发展到今天,纵向的业务系统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但是系统纵向割裂,数据条块存储,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对与大型企业或者政府会在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上,为业务建设统一规划的软件支撑平台,作为构建平台应用软件及业务应用软件的基础,实现和各类数据信息的动态管理,提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能力,实现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以及共享的大数据管理与服务能力,将分散在各地、各部门及各环节的阶段性、局部性和业务性小数据有机地釆集、整合乃至融合,打造智能信息生态链。 2设计原则 2.1成熟性原则 平台采用业界成熟的技术体系结构,信息交互釆用开放的、符合业界信息化交互规范的协议。 2.2适应性原则 平台可以进行灵活的二次开发,既可以适应传统架构,有可以充分利用云资源,在云上部署;微服务架构,模块化设计,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 2.3可扩展性原则 采用无状态的微服务架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水平横向扩展,对外通过负载平衡暴露服务,使应用就被无限的横向扩展能力。 2.4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从终端、网络、服务、存储、数据等多个层面保障具备保证数据安全一致,高度可靠,提供多种检查和处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准确性。 2.5操作/维护的易用性原则 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风格一致,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 系统充分考虑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的操作习惯和工作习惯;系统维护方面,从系统、数据的备份等方面去入手,做到操作简单,以减轻系统管理员的负担。 2.6开放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釆用开放式系统平台,以保证不同产品的集成性,并降低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2.7标准化原则 项目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相应的国际、国内、地方或行业标准,确保工程建设的有效性。 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基本而又关键的一步,要实现服务复用、数据共享,必须规范信息技术标准。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严格按照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设计实施。 2.8稳定性原则 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要具有扩充性,从而适应业务的变化,保证数据系统的稳定性。 3功能设计 基础支撑平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其为平台及业务系统等上层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整合和共享、系统访问控制、公共组件访问、统一用户权限、统一内容管理、统一工作流引擎、以及数据分析等服务。“启下”是指其基于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关联、处理和转换等服务。 基础支撑平台对已建设系统的用户、权限、机构、基础数据等公共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同时,对数据接口和功能接口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能够适配各种应用系统的功能需要。 统,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一大难题。通过对学生实训室研究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学生到老师,再到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了解,对整个实训室研究流程有较为完善的理解。本文从功能模块、数据格式、通用性三个方面进行细化分析论述,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设计具体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方法。 【参考文献】 [1]练连云.校园计算机实训室的研究和维护(J].中国新通信,2018(24). [2]李斌.实训环境及师资力量对高职院校汽车实训教学的作用[J1.汽车实用技术,2019(04). ⑶黄娉婷.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一基于跨专业融合的视角[N],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作者简介:刘天庆(1981-),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9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