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多学科专家共识消化道出血管理(完整版)

2020多学科专家共识消化道出血管理(完整版)

2020多学科专家共识消化道出血管理(完整版)
2020多学科专家共识消化道出血管理(完整版)

2020多学科专家共识消化道出血管理(完整版)

截至目前,已有几份与消化道出血(GIB)相关的指南问世,但指南中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部分的管理细节也引发了争议。该指南综合了现有的文献资料,是多学科专家小组对GIB管理的的联合意见的反映。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相当复杂,在此,由消化科、麻醉科以及输血科等专家组成的多学科专家小组提出了一种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治疗算法(图1)。

图1 消化道出血处理算法

Hep,肝素;LGI,下消化道;LGIB,下消化道出血;MGIB,中消化道;OAC:口服抗凝剂;APT,抗血小板治疗;UGI,上消化道;UGIB,上

消化道出血。

GIB是十分常见的内科急症,在世界范围内的院内死亡率为7%,若患者并非因消化道出血入院,而是在院内发生消化道出血,这一死亡率数据马上攀升至26%。

入院时共存病的管理状况也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预后息息相关。

若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则更需要接受多学科的综合管理,通常涉及的其他科室包括外科、麻醉科、输血科、介入放射科以及ICU。

GIB初步管理:四大核心要点

?临床评估和血流动力学、心肺功能的稳定?对合并症的识别(尤其是肝病)?注意患者的用药史和手术史比如口服抗凝剂(OACs)、抗血小板治疗(APT)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的使用情况,先前是否存在腹部或血管手术史(如腹主动脉修补术)等。?生命体征监测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演变速度监测生命体征。

在GIB背景下,临床医生往往很难量化丢失的血量。GIB早期,即使血红蛋白(Hb)和血压(BP)在正常范围内,也无法排除大出血的存在。

在这个阶段,心动过速是疾病严重的最佳早期指征,除非患者正在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若预计失血达到总血量(TBV)的40%,则能发生心动过速、低血压、呼吸急促和发汗。

若血压持续过低(收缩压<90 mm Hg或平均血压<65 mmHg),则患者会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少尿,精神状态改变。

复苏治疗须按照ABCDE步鄹(图2)来进行。

图2 详解GIB的初步评估和复苏推荐的具体措施包括:

?若患者持续性呕血,或意识状态发生了改变,建议考虑给氧,或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来保护患者的气道;

?建立两个(16-18规格的)外周静脉通道;

?采集血样进行完整的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生化、输血前测试,若条件允许,可以进行血栓弹性检测(VET);

?补充晶体溶液(聚电解质);

?在严重出血的情况下输血补充红细胞(PRBC);

?确保室温适宜,患者体温正常;

?不建议常规插鼻胃管/口胃管。

休克指数(SI;心率/收缩压比)≥1是活动性出血的标志,可用于识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

若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SI≥1,则血管造影检查找出出血源的可能性更大,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可作为此类患者的第一诊断方法。

最关键的一步是稳定血流动力学,为随后的诊断和治疗铺路。血流动力学的恢复与稳定详见图2。

若在补充了晶体液和PRBCs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应考虑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0.1-0.2mg/kg/min,最终剂量不超过2mg/kg/min),使其平均血压稳定>65mm Hg,直到找到出血原因。

治疗目标是止血,维持血红蛋白水平(7-9 g/dL)的同时避免血液稀释、低温、酸中毒和低钙血症。

应根据疾病的变化和实验室结果提供输血支持。凝血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最好以VET为导向。

首要任务是确定活动性出血(吐血、持续性黑便或鼻胃管抽吸出新鲜或色泽明亮的血液)和肝病(LD)的存在。

在慢性肝病(CLD)患者中,GIB的主要病因是门静脉高压,应尽早(甚至在病因确认之前)对之采取措施,包括使用血管加压素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物抗生素。

【实用】消化道出血-诊疗规范

消化道出血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的出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和月中瘤等。非留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出血已日见增多。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的诊断,依靠病史和体检对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是困难的。近年来如内镜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既可以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同时又可以进行某些治疗。 【临床表现】 1.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类:①慢性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仅粪便潜血阳性;②慢性显性出血:肉眼能观察到呕血,解柏油样便,临床上无循环障碍;③急性大出血:有呕血,鲜红或暗红色,便血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贫血,可伴低血压或休克症状,需紧急处理。 2.出血量的估计:出血量达60-100ml时,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机体可以代偿,无临床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可出现症状,中等量失血〔占全身血容量15%左右)约700ml时,可引起头晕、无力、站立性晕厥、口渴、四肢

冷、血压偏低、贫血。大量出血(达全身血容量的3%一 5%)约15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患者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速弱、呼吸困难,如不积极救治可导致死亡。 【诊断要点】 1.确定上消化道出血前,必须排除口腔、牙酿、鼻咽部等部位出血,注意局部检查,有无出血痕迹和损伤;排除咯血,大量咯血时,可吞咽入消化道,引起呕血或黑便。上腹痛加上呕血或解柏油样便的病史,有助于消化性溃瘍的诊断。近期服用非街体类抗炎药或饮酒,揭示出血性胃炎的可能性,先有剧烈呕吐后再呕血,要考虑贲门粘膜撕裂症。下腹疼痛,排便习惯改变伴血便,提示结肠癌的可能。老年吸烟者突然发生急性腹痛并出血,提示结肠缺血性肠炎。体格检查可对诊断提供帮助。慢性病容、蜘蛛痣、脾大,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提示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1)粪便潜血试验简易有效,在无症状的早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中很有价值。 (2)入院时应作血常规、血型、肝功、凝血四项检查,必要时备血。 (3)电子胃镜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既安全又可靠,能及时发现急性浅表性病变。只要患者情况允许,检查时机越早越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1 概述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临床工作中大多数(80%~9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20%~50%)、胃十二指肠糜烂(8%~15%)、糜烂性食管炎(5%~15%)、贲门黏膜撕裂(8%~15%)、动静脉畸形/移植动静脉内瘘(GAVE) (5%),其他原因有Dieulafoy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1]。 成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每年发病率为100/10万~180/1 0万[2],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尤其是大量出血患者首诊于急诊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有以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来急诊科就诊。如不及时诊治,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必须进行正确、迅速、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组织部分急诊科和消化科专家,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进展及临床实践,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及急诊工

作特点,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治进行研讨,对2011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3]进行修订,达成了下述共识。此共识的重点是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评估、稳定循环和初始的药物止血治疗。专家们推荐使用本共识中的流程(见图1)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和管理。本共识未涵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临床问题,只是为急诊医师提供一个原则性的意见和适合大多数情况的诊疗方案。本共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能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

---------------------------------------------------------------最新资料推荐------------------------------------------------------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上消化道出血是指 Treitz 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临床上直接表现为呕血黑便,粪隐血阳性或间接表现为贫血、循环障碍等全身症状。 一、观察生命征和估计患者失血量: 首先观测生命征,包括呼吸、血压、脉搏、神志瞳孔及尿量、呕血和黑便量等,结合病史体征、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估计失血量。 1. 临床表现: 若出血量大,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呕鲜红或暗红色血;反之,则呕咖啡色或赤豆色血。 若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多排柏油样便;相反,出血量大,速度快,则刺激肠蠕动排鲜红或暗红色便,需与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2.出血量 5~10ml 时粪 OB 阳性,50~100ml 时排黑便,胃内积血250-300ml 时呕血。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 一般出血 3~4h 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如果病人出血前无贫 1/ 7

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 7g 以下,表示出血量大,在 1200ml 以上。 大出血后 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 然而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2)尿素氮: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 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 (3)隐血试验二、判断出血部位及可能病因首先区分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 呕血伴黑便,多来自上消化道;仅排柏油样便,更倾向上消化道出血或空回肠上段出血;若排暗红色血便,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或上消化道出血量大、速度快时刺激肠蠕动,迅速排出。 此外,需排除呼吸道和鼻咽、口腔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如下: 1.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有肝病史或有蜘蛛痣、脾大、腹水等体征,因往往出血量大,可呕鲜红色或暗红色血。 2.消化性溃疡: 有中上腹闷痛、饥饿痛、反酸、嗳气,呕咖啡色胃内容物、排柏油样便,若出血量大,可呕暗红色血。 3.急性胃粘膜病变: 有重大手术史,服激素或非甾体类药物史,饮酒史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 1 概述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临床工作中大多数(80%~90%)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20%~50%)、胃十二指肠糜烂(8%%~15%)、糜烂性食管炎(5%~15%)、贲门黏膜撕裂(8%~15%)、动静脉畸形/移植动静脉内瘘(GAVE)(5%),其他原因有Dieulafoy病变、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等。 成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每年发病率为100/10万~180/10万,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尤其是大量出血患者首诊于急诊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多以呕血、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有以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来急诊科就诊。如不及时诊治,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必须进行正确、迅速、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组织部分急诊科和消化科专家,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进展及临床实践,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及急诊工作特点,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治进行研讨,对2011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进行修订,达成了下述共识。此共识的重点是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

者的病情评估、稳定循环和初始的药物止血治疗。专家们推荐使用本共识中的流程(见图1)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和管理。 图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

本共识未涵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临床问题,只是为急诊医师提供一个原则性的意见和适合大多数情况的诊疗方案。本共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能代替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判断。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分类 根据出血速度及病情轻重,临床上分为以下两种: 2.1 一般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少,生命体征平稳,预后良好。其治疗原则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抑酸、止血等对症处理,择期进行病因诊断和治疗。 2.2 危险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24h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器官功能障碍。这类危险性出血临床占有的比例为15%~20%。根据临床、实验室和内镜检查指标进行早期危险分层,将出血患者分为高危和低危。这种早期危险分层有助于对患者在最初72h内早期干预和密切监测后获益,以及患者在内镜诊治后可安全出院。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指标包括难以纠正的低血压、鼻胃管抽出物可见红色或咖啡样胃内容物、心动过速、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或<80g/L。临床上常见的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多为累及较大血管的出血,包括严重的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和侵蚀大血管的恶性肿瘤出血,严重基础疾病出血后对低血红蛋白耐受差的患者。此外,还见于并发慢性肝病及抗凝药物应用等其他原因所致凝血功能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

北京军区总医院周荣斌 写在课前的话 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但在诊治方面不规范,治疗效果差异大,目前迫切需要规范和普及急救评估流程,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本文主要讲述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系统诊治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治专家共识有何意义? 一、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治专家共识的意义及诊治流程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诊诊治专家共识的意义有:第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尤其是急诊较常见。第二,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方面不规范,治疗效果差异大,据统计其死亡率为5% —40%之间。第三,没有证据支持静脉止血药物有效,但是现在静脉止血药物在临床上消化道出血中一直在应用。第四,药物治疗为新进展,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的首选。第五,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能够做得更好。第六,目前上消化大出血迫切需要普及和规范急救评估流程,提高治疗成功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主要包括:第一,首先要进行基本的评估,需判断到底是消化道出血、口鼻部的出血,还是来自于呼吸道的。第二是紧急评估病人意识状态,检查病人的气道是否得到保护、是否昏迷及呼吸、循环和血压情况。第二,紧急处理。如果心跳呼吸停止,应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其生命体征平稳,进行规范化治疗。如果病人情况比

较紧急应立刻开始下列治疗:气道保护和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或者输血治疗;经验性的合并用药(生长抑素+质子泵抑制剂,PPI),如果有静脉曲张出血或者时间较长的出血要考虑到加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或者加血管生长药的应用,如果给予其他治疗后,病人生命体征仍不平稳,要考虑血管加药素的应用。第四,二次评估,包括4个方面:1、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2、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3、病人活动性出血是否止住了,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4、对病人预后的评估。第五,确定诊疗策略。进行二次评估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如果病人血止住了,进行内镜检查确定病人出血的原因和部位。第六,检查后再评估,如果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入门诊和住院治疗,如果病情不稳定,仍在出血,可进入介入外科手术治疗。 二、上消化道出血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和胆道的急性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包括非静脉曲张的消化道出血和静脉曲张(EVB)的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为发生于Treitz 韧带以上,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胰管,也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大出血指数小时内的出血量超过1000ml 或循环血容量的20% ,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临床急症。 大多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首诊于急诊科,病人常以头晕、乏力、晕厥等不典型症状就诊,急诊医生应该正确、迅速而合理的进行诊断。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推荐使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和管理。

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

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 一、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消化道出血(ICD-10:K9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和体征:呕血、黑便或便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 2.基本辅助检查:大便潜血阳性,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氮质血症,结合内镜检查结果可明确。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92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2.年龄18-65周岁住院患者,男女均可; 3.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入选。 排除标准: 1、消化道大量出血和休克者;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肠动脉破裂出血者; 3、精神性疾病、无自制力、不能明确表达者; 4、不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2、补充血容量 3、止血治疗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复查血常规与尿素氮,大量出血者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 2、补充血容量:可静脉用5%葡萄糖液、平衡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周围循环,血红蛋白<70g/L时应输血。 3、止血治疗 (1)上消化道出血 ①胃内降温通过胃管以4°C水反复灌洗胃腔。 ②口服止血剂在活动性出血时可紧急予去甲肾上腺素20-40mg 加入生理盐水或冰盐水100-250ml分次口服。 ③抑制胃酸分泌西咪替丁0.6g每日2次静脉滴注。 (2)下消化道出血 ①口服云南白药 1.0 一日三次。 ②去甲肾上腺素16mg加入生理盐水200ml反复灌肠。 (六)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家庭急救(2021版)

上消化道出血的家庭急救 (2021版) By learning safety knowledg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and life.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上消化道出血的家庭急救(2021版)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常由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肝硬化合并食道静脉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胃癌等引起。 病人于出血前,多数伴恶心、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出血量多者可出现头昏、眼花、出冷汗、全身乏力、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和血压下降等。呕出的血往往呈暗红色并混有食物残渣(如出血急、量多,则也可呈鲜红色),大使呈咖啡色或柏油样,但要排除病人饮服葡萄酒、樱桃汁、棕色药或铁剂引起的“黑便”。 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先实施家庭救护,以稳定病人的病情,同时向“120求救。不断安慰病人,以解除病人精神紧张和忧虑的情绪,病人的家庭人员不要流露紧张的神色。病人取平卧头低脚高位,可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角,这有利于下肢血

液回流至心脏,首先保证大脑的血供。 呕血时,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上腹部止血;同时注意保暖,禁食和禁止饮水。 对已发生休克者,应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积血,防止血液吸入气管而造成窒息。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详细询问呕血或/和黑粪情况; 2、出汗、口渴、心悸、头昏、黑蒙或晕厥。老年人应注意精神萎靡、神志淡漠、意识不清。 3、近期有烧伤、创伤、手术、严重感染、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或应用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4、注意有无反复发作上腹痛、慢性肝病等既往史。或曾内镜检查发现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 5、既往史有无患血液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等全身疾病。 (二)体格检查 1、贫血貌、精神萎靡、烦燥不安、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呈灰白色或紫灰花斑。静脉充盈差、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尿少、呼吸急促。 2、低热;肠鸣音活跃;

3、不同病因有相应体征,如肝硬化有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 1、血象,包括血常规、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数、凝血酶原时间。 2、粪便隐血试验。 3、肝功能、尿素氮、肌酐。 4、急诊内镜检查应在出血24~28小时内,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进行。但在病情危急时,则在纠正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胃镜检查。 5、选择性动脉造影,经急诊内镜不能确诊者,可行选择性动脉造影。 6、X线检查,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进行。 7、放射性核素显像,应用静脉注99锝标记的胶体后,用ECT扫描,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发现出血的部位。 8、CT检查。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临床有呕血或/和黑便者;伴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可诊断上消化出血成立。应和下列情况鉴别: 2、与因进食某些食物或药物引起的黑粪鉴别。 3、与呼吸道出血咽下后出现黑粪或呕、血鉴别。 4、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鉴别。 【治疗原则】 1、一般急救处理措施卧床休息,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镇静,监测生命体征。 2、量输液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浆代用品、输血,肝硬化病人宜用新鲜血液。 3、止血措施遵循二个原则:一是应区别不同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而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二是先一般止血措施,效果不理想则选用特殊止血措施。 (1)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加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间期可行急诊内镜硬化剂治疗和/或食管静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原因;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成为下段消化道出血。临床根据失血与速度将消化道出血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和急性出血。80%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自限性,急性大量出血死亡率约占10%;主要是持续性出血和反复出血者;60岁以上患者出血死亡率占30%-50%;而下消化道出血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病因和分类】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现按消化道解剖位置分述如下。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这些病因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90%。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溃疡、食管肿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裂孔疝;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的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的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淋巴瘤、胃肠道间质瘤、息肉、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杜氏病(Dieulafoy lesion)以及内镜诊断、治疗操作后引起的损伤。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 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蛔虫症、胆囊或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出血管病变破裂出血,由十二指肠乳头部流入肠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囊肿出血破裂、重症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动脉瘤破入消化道。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6、全身性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 (1)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尿毒症 (3)结缔组织病: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4)应激:严重感染、手术、创伤、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某些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心力衰竭等引起的应激溃疡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等。 (5)急性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 (二)下消化道出血原因据国内资料分析,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主要为大肠癌和大肠息肉,其次是肠道炎症性疾病和血管病变,憩室引起的出血少见。今年来,血管病变作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比例在上升。在西方国家,消化道憩室和血管病变是下消化道最常见病因,其次是结肠肿瘤和炎症性肠病。 1、肛管疾病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直肠肿瘤、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浸入直

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

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 定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 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 (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 (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 2 黑便或便血 (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3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

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4 其他临床表现 (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2)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 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3)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分解产物被肠道吸收,引起血尿素氮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3~4天后降至正常。若活动性出血已停止,且血容量已基本纠正而尿量仍少,则应考虑由于休克时间过长或原有肾脏病变基础而发生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诊治过程】 1、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紧急治疗期、病因诊断期和加强治疗期。(1)紧急治疗期:患者入院6~48小时,治疗目标是控制急性出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针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及评估,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PPI、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2)病因诊断期:入院48小时内,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内镜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 等病变引起的出血。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在所有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 (1)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吐物呈鲜红或有血凝块。(2)有呕血者一般都伴有黑便,通常幽门以上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 2、黑便或便血 (1)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2)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3)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3、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汗、口渴、黑蒙、晕厥、尿少以及意识改变。 (2)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4、其他临床表现 (1)贫血和血常规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上消化道大量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止 血后2~3天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患者如同时有脾功能亢进,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2)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 (3)氮质血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由于大量血液分解产物被肠道吸收,引起血尿素氮 浓度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常于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模拟情景

上消化道出血模拟急救情景演练 1.接诊环节。 病人家属按床头铃呼叫护士,护士及时到达病房,发现病人大量呕血,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值班医生、护士将病人推入抢救间,准备抢救车、心电监护仪,吸氧及除痰设备。 值班医生检查患者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有无口、鼻及咽喉损伤。 立即给予患者吸氧、除痰及心电监护,开辟静脉通道给予生理盐水,同时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心肌酶等。 立即通知上级医师,请ICU、胃镜室、介入科、普外科医师会诊。 2.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初步处理。 询问患者家属,病人呕血血的量、色、质;有无黑便;过去有消化道溃疡、肝炎、肝硬化病史。体格检查:检查患者有无肝病面容、睑结膜是否苍白、巩膜有无黄染、口唇有无苍白;腹部的大小、有无隆起、腹壁静脉、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肝脏大小、质地、表面及边缘、有无压痛、搏动;胆囊有无墨菲征;脾脏大小、质地、表面及边缘、有无压痛等。 目前患者病情危急,况且年岁已高,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治疗措施,在救治过程中仍可以出现以下情况:1.继续出血或者大出血2.失血性休克3.DIC4.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果经济允许建议到ICU治疗,救治更加方便。由于本院医疗技术和技术力量与上级医院有一定差距,您与其他亲戚商量,可以往大医院转院治疗,我们会积极陪护,但在转院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良后果,我院概不负责。如留院治疗,我们会积极治疗,现已告知上述风险,如果没有问题,请在病危通知单签字。 若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开辟第二条静脉通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抗纤维溶药物,同时补充血容量。 若患者有肝硬化病史,开辟第二条静脉通路,给予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抑酸药物,同时补充血容量。 护士核对值班医生医嘱,重复确认,执行医嘱。 值班医师按照病历书写要求,完成病历书写。 3.会诊与处理。 ICU、胃镜室、放射科、普外科医师10分钟到达病区。 胃镜室医师建议:激光、热治疗、注射治疗及止血夹等。

消化道出血诊疗要点

消化道出血诊疗要点 发表时间:2019-08-20T10:34:52.5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7期作者:李晓静[导读] 消化道出血指的是消化道问题引发的出血现象,主要表现就是便血以及呕血,很多胃肠疾病都会引发消化道出血。 巴中市恩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巴中市,636600 消化道出血指的是消化道问题引发的出血现象,主要表现就是便血以及呕血,很多胃肠疾病都会引发消化道出血。而消化道出血的部位指的是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同时消化道出血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有时无任何不良反应;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则会出现便血以及呕血,长时间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的现象,危害患者生命。 一、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消化道自身可能感染了炎症、消化道反复受到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消化道出血的次要原因是消化道附近的器官发生病变所导致消化道出血。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内镜技术广泛使用,所以消化道出血又被分为三部分:上消化道出血、中消化道出血以及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以上的部位发生出血的现象;而中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到回盲瓣这段区间内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盲肠结肠直肠等部位。 不同部位的出血原因也大不相同:上消化道出血多于发食管、胃部、十二指肠等部位。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很多种,比如上消化道有炎症、溃疡、损伤等,一般情况表现为饭后或者晚上腹部疼痛;急性胃黏膜病变,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过量饮酒所导致的;消化道附近的器官发生病变;败血症等传染疾病;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尿毒症,药物过敏等也会引发上消化道出血。 而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就是小肠部位的各种疾病,第一、小肠出血通常是因为小肠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引起。第二、结肠出血通常是因为结肠恶性肿瘤,或者良性肿瘤的破裂出血所引起,而结肠黏膜血管破裂出血比较少见;第三、上段直肠通常是恶性肿瘤或良性肿瘤引起的出血,而下段直肠以及肛管的出血病因是痔疮或者肛裂。少部分病人直肠下段和肛管的出血,可能是由于良恶性肿瘤引起。 二、消化道出血应该如何治疗 首先要明确一点,如果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应该是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而不是自己去药店买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呼吸要顺畅,避免出现因为呕血而窒息等现象的发生。如果患者的出血量比较大,一定随时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吸氧、卧床休息等,同时我们还要做到开放静脉通道,要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如果出血量较大,那么就可能发生贫血的现象,所以要做好各项准备。那么在药物治疗方面,使用像奥美拉唑之类的药物去进行治疗,还有一些能够改善内脏血流得药物辅助治疗。同时,在活动性出血期间,对患者的要求是禁食,这时患者无法食用各类食物,所以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营养的补充。那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后的二十四小时之内,一定要去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让医生了解出血的位置以及出血的性质,这样就能够在胃肠镜的状态下辅助止血,能够有效的解决上消化道出血的问题,同时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如果下消化道出血属于慢性出血,那么可以采用寻找病因的方法进行治疗,比如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痔疮出血,我们就可以采用药物注射等方式来进行止血;如果是直肠、结肠息肉等引起的出血,我们可以选用肠镜的方式来切除息肉;如果下消化出血是大出血,那么一定要告诫患者禁止摄入任何食物,并且要卧床休息,并且及时止血;如果病人生命体征是稳定的,那么接下来就要找到出血的部位,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结肠镜检查,如果找到了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我们可以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我们要根据出血原因来选择各种止血方法。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选择性的血管栓塞,可以在介入放射线的帮助下找到出血的血管,然后进行栓塞止血。 三、消化道出血应该如何预防 仅仅是做好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应该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把预防工作放在第一位。首先,对于肝病患者来说,消化道出血的现象比较常见,因为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等都会引起消化道出血。所以对于慢性肝病的患者来说,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其次,肝病患者应该得到足够的休息,由于肝病导致患者的肝功能逐渐减弱,所以需要多休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劳逸结合,可以采用太极,散步等方式进行放松,但是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消化道很多的伤害都是来自平时的饮食,所以要想预防消化道出血症状的出现,要尽量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细腻的食物,切忌食用粗糙的食物,避免因为粗糙食物而引起食道或者是胃底曲张的静脉而造成消化道的出血,在进食时尽量的能够做到细嚼慢咽。最后,更多的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不要过度的紧张,长期紧张的情绪对消化系统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急性消化道出血急诊处理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 消化道出血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上消化道出血 (upper GI bleeding) 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lower GI bleeding) 屈氏韧带以下小肠和大肠出血 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 溃疡病、糜烂性胃炎,少数为食管静脉曲张(门脉高压症)、食道裂孔疝、胃粘膜脱垂,等 ?下消化道出血 大肠息肉,其余依次为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坏死性小肠炎、Meckel 憩室、肿瘤、血管畸形及出血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 ?呕血、便血或两者并存 ?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呕血或排柏油样便 下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便血,大便可呈鲜红、暗红或果酱样,出血量多时也可表现呕血。 ?出血10—15ml大便潜血阳性,出血超过60ml肉眼可见血便。 (1)慢性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又无明显临床症状仅用化验方法证实粪 便潜血阳性 (2)慢性显性出血:肉眼能观察到鲜红咖啡色呕吐物或黑色的粪便临床上无循环 障碍史 (3)急性大量出血:肉眼观察到呕血黑色粪便或暗红色血便,伴循环障碍和重度 贫血者可出现低血压或休克症状 诊断检查程序 ?确定消化道出血诊断

?估计出血量和速度 ?判断出血持续还是停止 ?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 确定消化道出血 ?呕血、黑便应与因口、鼻、咽喉部疾病出血相区别,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不难鉴别,并须排除因食动物血、碳粉、铁剂、铋剂等 所引起的黑便。 ?正确区别咯血和呕血,大量咯血时,血液咽入消化道,引起呕血或黑便,应 加以鉴别。 上、下消化道出血鉴别 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的估计 ?综合判断 ?排出体外的血量 ?血容量减少所致的周围循环表现特别对脉搏血压的动态观察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下降 ?急性失血量超过血容量1/5,慢性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3,可显示循环衰竭的 症状体征 出血停止/持续的判断 ?出血停止: ?①心率、脉搏、血压恢复正常; ?②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③肠鸣音不再亢进; ?④胃管抽吸液的颜色由血性变清; ?⑤隐血试验转阴; ?⑥血尿素氮恢复正常。 出血停止/持续的判断 ?出血继续: ?①心律又复增快,血压下降; ?②反复呕血或黑便增多,稀薄便,甚至呕鲜红色血, 解暗红色粪便 ?③虽经补液、输血等,但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未见明 显改善; ?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持续下降,网织细胞计 数持续升高; ?⑤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 增高。 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 ?内镜、放射性核素显像、血管造影,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使用,互相补充可使诊断率提高。 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 1.粪便潜血试验

2020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要点

2020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要点 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为Trietz 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以及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 主要推荐意见 1.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应评估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因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3.影像学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腹部增强CT 或者腹部CT 血管重建(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4. 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5. 对于反复呕血、黑便或既往检查没有确诊的患者,建议行第二次胃镜检查进行评估(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6. 对于反复便血,且临床相关表现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既往检查没有确诊,建议行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极低)。 7. 如果两次检查都正常,建议进行小肠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8. 胶囊内镜应视为上、下消化道检查阴性、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建议择期胶囊内镜的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72h,但不应超过2 周,且建议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联合二甲硅油可提高小肠图像质量(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9.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结直肠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最重要手段,且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止血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有利于内镜下发现病变,紧急情况下可应用灌肠或其他方法(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等)。 10. 如果临床证据提示小肠病变,推荐行对接小肠镜检查全小肠( 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第一节概况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病变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而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非常有效。消化道以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为界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通过临床病史分析、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器械检查,大多能明确诊断。但仍有一部分病人虽经各种检查,却不能发现出血的原因和出血部位,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对这部分病人,作选择性腹部动脉血管造影则十分必要,选择性血管造影不但可显示造影剂外渗的直接征象,同时也显示出病灶,包括血管丰富的隐匿性病灶,经综合分析最终选择外科、内科或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案,控制病情。经导管内灌注血管收缩药物或栓塞治疗方法安全简便,疗效迅速可靠,往往达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第二节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一、病因 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性胃炎或其它炎症性疾病,肿瘤 性病变,憩室、息肉,胃肠道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和肿瘤,门脉高压所致静脉曲张出血,凝血机制不良,血管发育异常如动静脉血管畸形、结肠血管扩张症等;医源性出血主要包括内窥镜行息肉切除活检术和内窥镜胆总管括约肌切开术、肝脏或胆道手术、活检和肝脏的介入操作后的胆道出血等。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和单位时间内的出血量有关。可以表现为隐匿性便血,慢性出血或急性大出血。出血量大时,除了呕血和黑便,病人可有头晕、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速等表现。 三、影像学诊断 (一)消化道钡剂检查 这是常规的检查方法,主要显示消化道管腔形态及粘膜皱襞表面情况,但对于粘膜下病变和肠道壁内的血管性病变,钡剂造影检查常常是阴性的。通常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作消化道钡剂检查。上消化道内窥镜及结肠镜检查,可以发现一部分出血的原因和明确出血部位,并且常可行相应的治疗。 (二)同位素静脉扫描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6T16:32:19.3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6期作者:付丽梅[导读]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的急诊护理,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武冈市人民医院湖南邵阳 4224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时采取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的急诊护理,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因为胃、食管、十二指肠或胰胆等器官发生病变引起,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急症。消化道出血在医学上被分成上、下消化道出血,精神方面、日常的饮食对上消化道的影响更大,因此,上消化道出血更为常见,呕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症状,出血量大,发作时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救治会直接危及生命。现在选取我科室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在采取急诊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88例患者中接受急诊护理的44例为观察组,该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28—71岁,平均年龄(52.8±3.5)岁;病程在1年—13年之间,平均病程(5.4±2.1)年;接受常规护理的的44例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9—69岁,平均年龄(53.1±2.5)岁;病程在1年—12年之间,平均病程(5.1±2.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以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作下一步研究。另外,本次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皆为主动参与。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排除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排除呼吸道出血的患者、排除意识不清、有理解障碍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1.2.1治疗前护理 进行胃镜止血治疗之前先由护士做好充分准备,其中包括对患者体温状况的密切监测,出血情况和常规检查等任务。针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若患者呕血并且呕出的血中有大量的鲜血,说明患者正处于大量出血的状况中;如果呕出的血颜色是咖啡色,并且患者排出黑便,说明出血量已经减少;若是患者感到烦躁不安并且四肢发冷,说明休克状态已经出现,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保暖工作,并输血补充血量[1]。 1.2.2治疗时护理措施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之前还要准备好急救装备,如氧气、胃镜、高频电凝器、升压药物、吸引装置,并对这些器具检查核对。手术前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核查,对各项体征仔细检查,对于出血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为了随时得到所需血液护理人员应当与血液供应科事前联系好。在患者术前,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详细介绍病情和手术流程,使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得以缓解,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配合手术治疗,使手术顺利完成。进行胃镜检查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解释清楚使用胃镜插管检查体内出血状况是必要的工作,得到患者理解和积极的配合[2]。手术当中为了使患者体内循环中的血氧饱和度提高,必须给患者吸氧,如果遇到患者另有呼吸系统的疾病,手术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低流量吸氧的持续供给。 1.2.3疗效观察 在完成一系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观察治疗效果,将患者的血样送入实验室并针对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情况进行检查,如果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系数降低,说明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加重;反之,说明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如果系数的升高十分明显,说明治疗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如果患者尿量增加、出血得到控制并减小、血压恢复正常,其他检测也恢复到正常范围,说明仅需恢复护理即可,若检测指标并未恢复正常,说明出血情况有可能再次出现,必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3]。 1.2.4治疗后护理措施 治疗后的患者要长期卧床,因此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以合适的体位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通畅,注意患者需要吸氧的必要情况。让患者卧床时头部偏向于一侧,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呕吐时呕吐物会呛入气管使气管堵塞引起患者窒息。如果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则应当让患者采取中凹的卧位,同时患者身体与病床的清洁干燥要注意保持。患者如果剧烈呕吐必须禁食两天,等出血的状况停止后先进行流质食物的摄入,等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食用普通或半流质食物[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1.4统计学处理 文章数据用SPSS22.0软件处理,以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见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护理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