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教师工作手册大纲教案进度表

建筑材料教师工作手册大纲教案进度表

建筑材料教师工作手册大纲教案进度表
建筑材料教师工作手册大纲教案进度表

学院教师工作手册2015 — 2016 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

教师姓名

技术职称

2015 年12 月16 日

填表说明

1.按照具体落实情况,客观反映各项工作,实事求是地填写各种表格的规定栏目。

2.及时填写,以免遗忘或疏漏。

3.填写内容要求准确、简明扼要。

4.定期交系部主任审阅,并签署意见。

5.每学期结束将本工作手册交教务处存档。

6.学期授课计划、课程教学学生考勤表、课程教学平时成绩登记表、听课记录表、试卷质量分析表等需要一份以上的,请到系部教学秘书处领取,并按本手册要求填写相应内容,期末装订好与本手册一同上交。如在教师工作手册上不能进行填写的教学元素,请打印出粘贴在相应位置或装订好附在工作手册最后。

目录

教学工作基本规范

1.学期工作计划(第三周检查)

2.学期教学计划(第三周检查)

3、教学进度表(第三周检查)

4、教学大纲模版(第三周检查)

5、教案模版

6、导学生情况(十九周上交)

7、加教研活动情况(十九周上交)

8、课记录表(十九周上交)

9、课班级学生平时出勤与表现情况记录表(十九周上交)

10、成绩登记表(十九周上交)

11、成绩分析表(十九周上交)

12、实验室建设、科研课题完成情况记录(十九周上交)

13、科研成果统计表(十九周上交)

14、业务进修情况表(十九周上交)

15、学期小结(十九周上交)

16、学期教师业务工作登记表(十九周上交)

17、调停课模版(需要调整课程的可以进行下载打印)

教学工作基本规范

院教字〔 2010 )31号

为使教学工作逐步规范,形成严谨的教风,在总结教学实践、学习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要求。

第一章备课

第一条掌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或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目的与任务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接受课程教学任务后,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所授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课程的体系与范围、深度与广度以及课程对实践训练及教学方法方面的要求等,明确所授课程与其它纵向、横向课程的关系,使前后左右相互衔接,以避免脱节与重复。备课要认真研究德育的要求,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把学科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把育人寓于知识传授之中。

第二条吃透教材

首先应熟悉教材的结构及体系,对其学科的基本结构达到融会贯通;第二,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要求;第三,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第四,正确处理新旧知识、感性与理论认识、重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第五,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努力将思想性结合于科学性之中;第六,了解教材中蕴含的方法论因素,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教“方法论”为主,把教“书”为主转向以教“学”为主。

第三条全面了解学生

讲课的对象是学生,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及学习风气等,以便正确地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知识面的宽窄、份量的轻重、进度的快慢,并有的放矢地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效果最佳。

第四条精选教学的基本内容,突出“三基”

选,就是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精,就是要经过提炼,要少而精。精

选,就是要经过精心提炼与选择,紧紧抓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以讲清基本概念,强化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的重点,抓住那些理论结构严密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内容,在阐明理论的同时,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第五条设计教学程序,优选教学方法

要认真设计教学程序,确定好每节课的目标、要求和重点、难点,同时对安排的内容、采用的教法、使用的教具、板书的编排、课件的设计、实验的程序、作业的选择等作慎密的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着重考虑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讲课

第六条写好教案

教案是授课的基本依据,它构成讲授内容的完整结构与完整的思路并对教学方法有严密的安排。上课前必须认真准备好教案或多媒体课件,力求熟练,使讲课时能运用自如。

第七条按课表上课

教师应根据课表准时授课,不迟到、不拖课、不提前下课。上课前应认真填写教师日志(包括授课日期、顺序、授课内容摘要、课外作业、以及学生缺席、迟到情况)。

第八条努力做到“少而精”

讲课必须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少而精”,就是讲基本的内容,讲精华、精髓的东西,就是讲“能举一反三”的“一”,把教材变厚为薄。由传统的“讲三练二考一”变为“讲一练二考三”,力在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第九条讲清基本概念,强化知识的应用

对所讲授的内容要做到:概念清晰,定义准确,逻辑严密。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要求教师授课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重在知识的应用,重在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条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对所阐述的问题,有一个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令人信服的完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以严谨的逻辑思维活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做到启发学生同教师一起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并善于引导学生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又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十一条讲究教学艺术

教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活动,教学的艺术性突出地表现在课堂讲授上。要求做到:讲授语言必须准确;讲授语言要规范;讲授语言必须简练、清楚、生动。板书标题明显,书写工整。板图正确、醒目,大小适中,位置合适。态度庄严、从容、认真,语言配合情感与手势,富有感染力,能吸引住整个课堂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讲授方式,并保证“信息流”的畅通。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当地使用模型、挂图、教具、投影、幻灯、课件、以及教学录像片等,以使形象、直观和抽象思维相结合,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十二条突出教学的思想性

课堂讲授必须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努力发掘科学技术知识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寓于教学之中。

第三章习题课

第十三条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确定习题课的目的与要求,选择能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既联系着多方面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又能训练学生技能的题目。

第十四条习题不宜过分繁杂,计算量不宜太多,要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习题应有一定的难易梯度,题量要适中。

第十五条习题课要着眼于运用知识,将知识初步转化为技能。教师要

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第十六条拟定的习题,教师应该试做,以熟习方法、步骤,检查习题是否正确完善。教师要巡回辅导,及时启发诱导,注意学生中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第四章讨论课

第十七条讨论课的准备工作

一、教师要精心拟定出有认知价值的论题。论题应是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的重点或关键问题;论题要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论题应符合学生水平,并有一定的难易梯度;论题应有利于联系实际,有利于知识的运用。

二、教学法的准备。

三、写出讨论课教案,讨论课总结的基本提纲。

四、向学生宣布论题,明确讨论的深度与广度;指定学生自学有关内容和参考书;指定中心发言人。

五、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领会论题的意义和要求;复习教材、笔记、阅读指定的参考资料;把自己的观点、材料以及论证过程等整理成发言提纲。

第十八条讨论课的组织

讨论课是很灵活的教学形式,不会有一成不变的课堂结构与方法,主要凭教师的经验与能力来掌握。

一、讨论课前,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必要时应进行课前辅导,使准备充分。

二、讨论课开始,一般应指定一位学生作中心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以引起讨论或争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主要问题,使讨论步步深入;讨论切忌放任自流,教师始终要巧妙地掌握讨论的进展,要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发言。

三、当讨论深入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归纳总结。综合学生讨论的意见,

形成一个正确的、系统的、完整的结论,结论要简明、扼要。

四、讨论课后,教师要对讨论课做出评价,做好分析、记录和必要的统计,以备今后组织讨论课及评定学生学业成绩时参考。

第五章辅导答疑

第十九条辅导答疑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要善于启发学生同教师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和研究,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给予重点帮助。

第二十条辅导答疑以个别辅导或网上辅导答疑为主要形式,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采取集中辅导的方法。

第六章批改作业

第二十一条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地按时完成作业,对学生递交作业的次数、每次作业实际完成的情况均要按人进行记录,对未按时交作业或未完成规定作业量的要补做,屡次催促仍不补作业者,应按成绩考核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教师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指出优点与错误之处。

第二十三条对于作业草率,不符合要求的应令其重做;对于抄袭作业的学生除批评教育、令其重做外,应向班主任通报,以利教育。

第七章实验课

第二十四条实验室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开设教学实验课,编写实验指导书。单独设置的实验课,要制订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第二十五条实验室应在每学期(年)开学初,根据各专业、各班级的实验项目和日程安排,编制本实验室的实验课程总表。依据实验课程总表,提前做好仪器设备的校验、维修,备好实验材料与用品,以保证按实验课程总表按时开好实验课。

第二十六条实验课前,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应认真做好实验准备,并应预先试做。实验人员应预先按规定的分组数做好仪器设备、材料、用品的准备工作,做到配套齐全,放置合理,保证安全。

第二十七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对实验课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应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第二十八条指导教师要按学生学习水平合理划分实验小组;要尽可能减少实验小组人数,使学生人人都能亲自动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第二十九条实验时,教师要巡回指导。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认真观察、准确测读。启发学生运用理论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数据变化的规律,分析实验数据与理论推导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测试能力、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十条学生要在实验记录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独立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书写工整,图表清晰,符合规范。

第三十一条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马虎、结果错误或实验报告不合要求的学生,应责令其重做实验或重写实验报告。

第三十二条考核是检查实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必须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根据平时实验操作技能、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对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实验报告的优劣来评定实验成绩。单独设课的实验成绩按一门课程计入学生总成绩表,未单独设课的实验成绩应按一定比例计入本门课程的总成绩中。对实验不及格者,不允许参加该课程的考试。

第八章专业实习

第三十三条专业实习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是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课、以及教学实习的延续,是对专业教学效果的检验。专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并使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为后续的专业技术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十四条按照专业实习大纲的要求,选择技术先进、生产稳定、管理完善、其工程或产品在本专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生产实习点。

第三十五条实习地点选定后,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

结合所选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地修订专业实习大纲,以及其他有关实习的指导性文件,报系主任批准,并会同实习单位拟定出详细的专业实习计划。

第三十六条组建实习队并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及其相应的临时党、团组织,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实习计划的实施。教育学生认真参加生产实践,虚心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搞好厂、校关系。

第三十七条实习前应由实习队长或系主任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生产实习大纲等有关文件,使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十八条指导教师要主动与实习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学习,使每位参加实习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均得到提高。

第三十九条指导学生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经常检查、指导学生写实习日记;指导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工区,应根据生产与实习的实际情况分别指导;根据情况组织一些专题调查研究,或专题报告会,或实习心得交流会等,使实习按计划圆满完成。

第四十条在指导学生学习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生产管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鼓励学生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提合理化建议或工艺、技术方面的革新建议。

第四十一条实习结束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好实习报告,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考试、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第四十二条实习结束后,实习队或实习领导小组应对本次实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写出总结报告。

第九章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十三条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进行工程技术与科

技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各类专业都应按规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不得以其它形式代替。

第四十四条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一、各系应于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前一个学期初成立设计(论文)小组,负责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与指导书,准备原始资料,提出参考资料目录,并进行试做。各系负责人应经常了解并检查毕业设计准备工作情况,加强领导,使准备工作充分、完备。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题目应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既能反映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要尽可能结合实际。

三、毕业设计指导小组,要根据批准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应包括课题名称、内容,必要的原始资料与数据,对说明书的要求,以及对图纸和实验测试的要求等。

四、指导教师应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编写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其内容应包括具体的目的、任务、要求、技术经济指标、工作的详细内容、进行的程序与日程安排、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等向学生下达,并作必要的解释。

第四十五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

一、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拟定工作计划及总体方案,经常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指导小组要及时研究学生在设计中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或进行质疑、答疑,或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或指定必要的文献供学生参阅,使毕业设计(论文)正常进行。

二、指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独创性。要在设计的关键环节起把关导向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上又要大胆放手。分段进行集体辅导,不要过于具体,重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

三、指导工作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

四、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要求学生写毕业设计报告(论文),报告(论文)要求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计算正确,图纸清晰、整洁,符合规范要求,并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封面,装订成册。

五、指导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工作能力、设计质量等写出评语、评定成绩(包括成果成绩和平时成绩)。

第四十六条毕业设计(论文)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阅,写出学术评语,并评定成绩,系主任负责审查。教务部主任组织专家抽查。

二、各系按一定比例评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并报教务部存档。

1、学期工作计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