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庄哲学论文

老庄哲学论文

老庄哲学论文
老庄哲学论文

论老庄生命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马兰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63)

摘要:先秦道家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之一,主要以老子,庄子作为代表人物。他们从道的视角来论述生命的奥妙,深刻剖析生命的本质和价值,通过“个人与宇宙”,“名利与生命”等事物的举例对比,论证了豁达的养生思想,借以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不仅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精粹,对现代社会来讲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既有利于当代社会重新认识和尊重生命本身,也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做出理想的人生选择。在人类通向未来的进步中,老庄生命哲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识,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影响。

关键词:老庄;生命哲学;当代社会;价值

The value of theory of zhuangzi's life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中国传统哲学中先秦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从“道”的视角,系统的阐述了生命的存在,在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上,无论是论述生命的本质还是生命的价值,甚至是生命的超越,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高超的智慧。挖掘老庄思想的精髓,有利于当代社会以独特的眼光正确的审视生命本身。老庄生命哲学所蕴含的生存智慧,为当代社会在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身心灵之间的关系上提供了有益的滋养。

一、老庄生命哲学的范畴浅析

由老庄开创的道家生命哲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生命观、生死观、养生观。这三部分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长期以来是一个被人忽视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就这三个范畴进行浅析,从而得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观

在生命哲学这一命题上,道家将人的命运轨迹与自然的无形而化联系起来,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生命观。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庄子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在老庄的生命观里,没有超乎“自然”、“道”之上的神秘东西支配人的命运,而即使是“自然”、“道”也是可“法”的。[1]因此,“道法自然”的生命观的积极意义在于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一般说来,老庄的生命观不强调把个体的现世遭遇看作是由某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的主宰,而是极为重视个体对可法的“自然”、“道”的遵循与否,只要遵循“道”,就可以“段身不殆”(《老子》十六章)。庄子虽然讲“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充符》),但这并不是宿命论的意思,这种“命”只是一种未被认识的自在之“道”。庄子所向往的是“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的真人,这样的人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2]庄子提出的“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天与人不相胜”的观点,可以代表道家的天人关系说,将天与人作为不同的认识对象,而以人的认识符合“天”、“道”、“自然”为最高准则,从而提出“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并直接引导人们对生命的现象进行认识。

(二)豁达的生死观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从“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到“气之聚散”的生死观,是老庄生命哲学命题的内在必然。老子把生死过程看得十分自然,“出生入死”(《老子》五十章)、“离开了生存必然走向死亡”。《老予新译》),并对生死的状态作了形象的描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老子》七十六章)更可贵的是,老子没有把死的现象神秘化,他形象地把天地之间万物的生生灭灭,比作一个大风箱,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同时,庄子发展了老子的生死论的思想,明确地提出了“气之聚散”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远非是科学的认识,但把生死看作是一种自然之气的变化过程,尤其是看到生命之气具有“阴阳”的特性,这为进一步思考生命现象,揭示生命的奥秘,提供了一条比较可行的认识路线。

在老庄的生死观,乃至于整个道家的文化中,都有一种强烈的贵己重生的倾向,这是由其“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决定的。他们超脱于生死的困惑,对生死现象的认识有一种比较接近于科学的理性认识,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违背了“天道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法则,从而破坏了自然的原则。因此,他们提出了贵人轻物,贵己保身的重生论思想,这既针对一般人的贪物丧性,也针对统治者的贵物轻人,具有比较广泛而深刻的批判意义。老子面对“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难得之货”等外物对人性的扰乱,提出了“名与身孰轻,身与货孰多”的疑问,将生命存在的意义摆到“名”与“货”之上。[3]这充分体现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已突破生死障碍,从宇宙大道流行中感悟生死循环,不喜生不忧死,生死随顺,表现出境界的高远,超凡脱俗的品性。[4] (三)自然的养生观

早期道家的代表老子十分注重对人的精神的节俭,也就是少私寡欲的豁达境界,从而以养神达到养形的目的。“治人、事天,莫若啬”。啬,即是“爱惜精神,积蓄力量的意义”(任继愈《老子新译》),而做到了“啬”,便叫“深很,固抵,长生久视之道”(《老子》五十九章)。老子养生达到的最理想状态便是“复归于婴儿”(《老子》二十八章)的高度纯洁的精神境界,老子自己说这是“贵食母,”也就是得道的缘故,因而能“独泊兮,其末兆,如婴儿之末孩(笑)”(《老子》第二十章)。

总的说来,“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是老子养生的主要方法,即要

通过净化心灵,颐养精神,从而达到精神与形体兼养的目的。庄子在蓄养精神方面,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了“心斋”、“坐忘”的净虑精神的方法,使自己不“与物相刃相靡”(《齐物论》)。庄子的养生更是以德性的保养为重心,主张以德塑行,以德立行,养神是养生的关键,养形从属于养神,甚至形体的保养就是为精神的保养服务的。虽然庄子的养生思想与老子的养生思想有所不同,但老庄生命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都是自然无为。但是,老子的无为是无为而无不为,自然无为只是达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无不为”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庄子的无为则是逍遥无为,没有任何现实的目标或追求,实质上也就是安然顺道,逍遥自由。[5]

二、当代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极大提高,使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日益多元化。同时,人们在接受社会优秀的文化环境熏陶时,也受到了许多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及时行乐、轻视生命等错误的价值观。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型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这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文明水平与社会和谐有了重大的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强调集体主义的同时,个人主义思想日益盛行。个人意识的畸形发展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利己主义的泛滥,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尤其是在个性张扬的一片燥热声中形成了社会价值的虚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集体主义受到很大侵蚀,这些必然造成个人与社会,国家的疏远和离心。因此,个人主义作为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它的危害很大,是导致一切社会丑恶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以上可见,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的危害是及其严重的。在当代社会中,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盛行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它从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上造成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建设的离心

力、分散力、对抗力,从而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淡化,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缺失,这是当前社会意识形态面临的严重的挑战之一。

(二)社会功利主义的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各种思想纷纷涌入,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等价交换原则,既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和独立意识,但它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使得一些人走上了唯利是图的极端。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人在面对纷复杂的社会现象时难免不知所措,失去评判标准。西方的和平演变,部分官员贪污腐败现象的曝光,社会贫富差距的继续拉大,物质财富的日益繁荣,“金钱至上”的思想甚嚣尘上,这些社会现实问题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形成了金钱,权利高于道德,责任的错误现象。

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存在,表现在教育、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教育方面,虽然当代的教育工作提倡素质教育,但学校在具体的操作上没有很好的落实,多数学校依旧采用应试教育政策,缺乏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在经济方面,人们过多的注重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物质利益领域对商品和金钱的崇拜,许多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大的利润,甚至偷工减料,生产不合格产品。近几年来,食品安全等产品质量问题日子突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这正是过度的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所带来的危害。不可否定的是,功利主义宣扬了人类的主体性,自觉性,突出了实践的目的性,效用性。[6]因此,把功利主义精神贯注于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中,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三)社会不平等现象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分析,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贫富两极分化的日益严重。这些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教育的不平等,性别歧视,贫富分化差距的拉大等。

1.教育的不平等。中国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巨大差别。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教育阶段实行内部分割,形成“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两个世界,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向城市学校和各级学校中的“重点”倾斜,从而使

不同的社会成员及其子女必然面对着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性别歧视。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男女平等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性别歧视的现象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重男轻女的现象依旧存在,尤其是在农村更为根深蒂固,在工作中,很多企业仍然有性别歧视,无论是在工资,还是工作分配等方面,都有着性别偏离的倾向。

3.贫富差距的拉大。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两级分化现象也日益明显,大量的物质财富只集中到了少数富人手中,贵尊卑劣,群落差分的意识越来越强化,阶层之间的层级区分越来越明显,地位尊严的差别越来越强化。贫富分化差距的拉大,会增强人们的不公平感,引起社会动乱,不利于创造一个良好,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老庄生命哲学在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一)树立由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当代社会群体在价值观念上有个突出特点就是个人主义,即只顾个人利益,忽视他人和集体利益,长此以往会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当代社会要转变人们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的宽广胸怀。

这里要提及的是老庄的生命之“德”。“德”也做“得”,顾名思义是对外物的获取,是社会对个人的需求和满足,也就是这里讲的个人利益。在老庄看来,真正的“德”是无己无私、无思无虑、自然而然、无心之德方为真德。[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为了获取生命之德,个体应该像水一样博爱万物而不苛求个人之利,即为善又自善,爱他人爱集体也爱自己,自然而然的实现个人价值。老庄哲学强调空间的浩淼无垠,个人与浩瀚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所以偏执的强调个人利益是狭隘和浅薄的。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要胸怀集体和社会,因此,对于社会而言,每个人都要进行思想的解放,把那些已经形成的偏狭自私的的利己主义观念打碎,学会分享和奉献,这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必修课。

(二)追求“少私寡欲”的精神境界

老庄道家从个体精神生活的角度提出了“少私寡欲”的思想,他们认为私欲是妨碍人体认大道,妨碍人精神守静及导致祸害的根本原因。不去掉人们的私欲,人的心就不能恢复正常,人们必然就会被外在名利富贵所引诱而不能自拔,从而难以主宰自己,失去人的本性。少私寡欲,保持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对于保持高尚的人格,清醒的头脑,健全的精神和自由的生活,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少私寡欲,俭朴自然,是道家为个体生活所制定的一个根本法则。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文因素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大大的增加了。在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和讲究物质生活。同时,人与人之间交往方面的虚情假意,共事相处时的勾心斗角等,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素朴,诚实,自然等美好的品质,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同时,现代社会人的私欲似乎比任何时代都显得旺盛,这势必会造成越来越多的社会冲突,造成人们精神的扭曲。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人们想要淡泊宁静,保持健康长寿,呵护自身生存,就必须以真朴之性去充实自己的生命精神,通过自身内在的精神充实,来调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三)培育“道通为一”、“万物一齐”的平等观念

道家以“道”作为宇宙根源,认为万物皆由“道”生出。万物由道生成后,虽然形态各异,却无高下,贵贱之分。这一观点富有“万物平等论”的思想,生物之间有着一种互利共生的利益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互利共生的利益关系,才构成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生命共同体。因此,自然万物的本性及其变化,关乎人类生命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人们的活动应与自然万物的机制保持协调统一。

宇宙中的生命体非独立自存,彼此相互依赖,只有遵循人与自然,才能维护好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因此,人类应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万物,以慈悲的胸怀去善待生命,跳出一味以人类为中心的自大狂妄态度,承认地球上的一切。老庄的生死观告诉人们生命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位成员,应该尊重一切生物,无所歧视。万物彼此存在,互相依赖,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协调性与和谐性是必要的,这不仅构成人类生命,社会机体存在的前提,也是自然界中其

它生命体的共同目的。老庄道家生命哲学站在宇宙观的高度上,从整体上揭示出天地、万物与人类的统一性、和谐性以及相互依赖性。

(四)领悟由轻生到重生、生死齐一、无生无死的超然智慧

道家哲学之所以能够在生死问题上持有如此的超然态度,在于他们将生死视为同一,在主观上消解了生死之别。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死齐一,本无差别,从而成功的跨越了构成其生命困境的首要界限即生与死,“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可见,从齐物的立场看,个体生命所面临的永远无法跨越的生死之自然大限实际上并不存在。[8]

老庄道家齐生死的目的是要达到死而不亡,不死不生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精神修养来达到“与道相辅而成”的境界,通过精神修养来超越必然性的生命困境,通向心灵的自由。老庄的生死观告诉人们,只有把死当成庄严人生的一部分,才能充分体认个体自我死亡的独特性、自然性、尊严性和不可替代性,从而认清生与死的完整意义;只有深知死的意义,才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来承担一切人生的苦难和挑战,才能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有尊严。死是生的终结,又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死绵绵不断,无始无终,都是生命长河中的浪花。当人们真切的了解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和在生命中的地位时,就能免除对它的恐惧,当它到来时,就能安然的接受死亡,并把它当做规划人生的界限,在有限的生命中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老庄道家生命哲学作为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果实,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心灵的矛盾冲突与缓解,不仅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精髓,对现代社会来讲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深入的挖掘和诠释,弘扬道家哲学思想中的精华,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个性的发展,群体的协调,也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拒腐抗病的免疫力,使中华名族在昂首挺胸的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同时,推动中化文化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2](汉)严君平:《老子指归》,中华书局,1994年.

[3]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1984年.

[4](美)麦金太尔著,龚群等译,《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5](清)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54年初版.

[6]王刚:对先秦道家幸福观的多维度探析,学术交流,2007,(11).

[7]张践:道家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8]海波:从“重生轻死”到“生死齐一”,哲学研究,2008,(1).

哲学与人生期中复习

学年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复习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要求是什么?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什么是自觉能动性?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中职生如何做到积极发挥自觉能动性,创造美好人生? 6.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7.如何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 8.什么是联系?联系具有哪些特点? 9.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如何区分新旧事物? 二、材料分析题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运用物质世界多样统一性的知识,说明上述寓言对我们人生选择的启迪。 答:事物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只有一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人生的客观实际,对各种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取舍。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觉清香扑鼻,原来是腊梅花开了。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只有牡丹含苞未开。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贬去洛阳。 毕业于花卉种植专业的中职生齐韵,通过仔细研究,懂得了花卉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她培育的牡丹花经常销售一空,不预定都买不上,她用辛勤的劳动装扮着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1)从哲学角度看,作为皇帝的武则天为什么也不能令牡丹在冬天开放? (2)从哲学角度,说明齐韵可以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的道理。 (3)结合齐韵的事迹,说明中职学生如何在把握规律、善于行动中实现人生成功? 答:()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武则天作为皇帝也不能违背规律。 ()规律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齐韵掌握了鲜花开放的规律,从而可以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 ()善于行动,就要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学会做事,克服盲目性。要确立目标,要做精心准备。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孩子即使勉强上了学习班,学习效果也不明显。依据材料,说

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最好引用成熟的理论术语来构造。下面是搜集的哲学专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 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___基本原理 ___哲学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巨匠,他不仅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深刻变革,而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分析和研究文化问题,创立了 ___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列宁明确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目前,我国人民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进行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要成功地开展文化改革和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

首先,有利于坚持和发展 ___文化哲学。 ___文化哲学是唯一科学的文化哲学。现代西方文化哲学虽然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总体上,明显缺乏科学合理性。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特别是西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正确地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规律,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文化哲学。研究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有助于夯实 ___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把握 ___文化哲学的思想实质,并运用它去批判吸收中外文化哲学中的合理成分,坚持和发展 ___文化哲学。 其次,有利于推动 ___哲学的学科建设。 ___哲学博大精深,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外,还包括 ___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生态哲学等。过去,学术界对 ___文化哲学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不够深入。因此,深入开展马克思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有助于拓宽 ___哲学的研究范围,推动 ___哲学的学科建设。 再次,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文化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文化理论,它既是对各种具体的文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各种具体文化理论研究。离开了文化哲学的指导,文化理论就会迷失发展方向。 ___文化哲学正确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文化理论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加强马克思

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

浅谈老庄思想及所感 道家思想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哺育陶铸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哲理和信仰体系。道家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是由老子创立,而庄子是集大成者。二者的思想既有共同处,也有不同点。首先,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汉族,宋国蒙(蒙又称萧蒙或小蒙,一说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河南商丘人)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关于庄子的思想,《史记》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看作世界最高原理,认为道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是世界的终极根源和主宰。他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他继承了老子“道”无形无象的思想,认为道是虚无的实体,他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北游》)因此,他认为不可能给“道”提出明确的规定。他说:“道不当名”,即使取名为道,也是“所假而行”。(《知北游》)在“道”和“物”的关系上,庄子思想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他继承老子,认为万物产生于形体,形体产生于精神,个别精神产生于绝对精神——“道”。他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体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知北游》)一方面他又发展了老子思想中即气以言道的合理内涵。他说:“通天下一气耳。”(《则阳》)认为道即气。他强调“道无所不在”,并用“周、遍、咸”三字形容。认为道作为世界的终极根据,不是存在于天地万物之

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5.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

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 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

哲学类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ba14635109.html, 哲学类论文题目 一、最新哲学类论文选题参考 1、关于高职院校开设哲学类选修课的思考 2、航海院校哲学类课程working paper教学模式探索 3、论提升科技哲学类公共课的课堂合法性水平 4、天津市继续教育哲学类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5、从康德哲学到马克思哲学隐含的内在逻辑——论近代哲学人类学的构筑要素与延异路径 6、人性哲学类论说性散文的翻译分析 7、动态顺应:人生哲学类文本翻译技巧探讨 8、顺应论视角下社科哲学类文本的翻译 9、哲学人类视野下的大学课程研究 10、哲学类研究生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11、论人的哲学、社会哲学和哲学人类学 12、论坛荟萃——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的研究 13、建构完整的哲学人类观——读《当代哲学人类学》 14、科学及其两个特征的哲学分析——一种哲学人类学向度的思考 15、“哲学人类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哲学即人本学或人本主义 16、《阿Q正传》和《子夜》的哲学类型比较 17、从调查历届毕业生中看哲学类的教学改革 18、关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哲学类的分类方法 19、解放前全国主要报刊有关哲学类论文索引选辑 : 1901-1949

https://www.doczj.com/doc/ba14635109.html, 20、解放前全国主要报刊有关哲学类论文索引选辑 二、哲学类论文题目大全 1、国家精品课程-哲学-哲学类 2、现代哲学人类学 3、当代哲学人类学 4、论海德格尔的人类观──兼论存在哲学与哲学人类学的关系 5、中国哲学与人:传统哲学人类学思想及其启示 6、人类学的主题与哲学人类学——读欧阳光伟《现代哲学人类学》 7、新世纪:总体人的生成——现代哲学人类学论纲 8、专家品评《当代哲学人类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人类学的有益探索 9、现代哲学人类学批判 10、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评韩民青新著《当代哲学人类学》 11、追寻人类的来龙去脉——读韩民青《当代哲学人类学》 12、CNKI-CAJD核心期刊所载中国哲学类论文统计分析 13、读《当代哲学人类学》 14、现代哲学人类学的遗产 15、寻求人类的光明结局——写在《当代哲学人类学》出版之际 16、奥哈根博士谈当代西方哲学和哲学人类学 17、《当代哲学人类学》的五个特点 18、全面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探究 19、全面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再探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 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开卷)答题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30分) 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 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在实际生活中, 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 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是对学生位论文选题工作的论证和审核,是高校生培养与管理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查看。 论文题目: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 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 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老庄哲学与现代人生

老庄哲学与现代人生 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社会,我偶尔的确会感受到一丝丝的压迫感,常常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看看周围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心中不免充满焦虑与自卑。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革使得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有一部分人对待生命的态度陷入迷惘、苦苦挣扎的困境之中。近来来,关于社会上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等事件屡见不鲜,社会的诸多问题萧然而生,酿成诸多悲剧。这个时候不得不令我们怀念儒家的处世之道,现在我们很需要一个做人的标准做君子的标准,这是现代人所缺少的一部分。我觉得儒家思想给了我们一个积极为社会努力的态度同时给了我们一分对“家”的责任感,这是我们必须要作到的。 读老庄,就是读人生,就是读人生哲学。 老子的人生智慧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为人处世,而庄子的人生态度则引导我们看清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理解不了别人无关紧要,但重要的是你必须得认识自己。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待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 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不应该为了追逐名与利而煞费苦心,而应该挣脱名利的缰锁,去追求崇高的理想,追求心灵的自由与逍遥。人生路途中,遭遇坎坷不可避免,我们应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以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去看待一切,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创造意义非凡

的人生。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达不到清心寡欲的高度而且有些思想也与如今的社会有了冲突。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样而排斥这类伟大的哲学对我们生活的作用。老庄思想可以让你在这纷繁的世界里得以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减轻自我压力的良药,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心理疗法,免去了您花昂贵代价去孝敬心理医生何乐而不为呢? 现代人眼中,人活一世,无非“生死”、“利禄”、“功名”。如果把这三者参透了,其他皆可泰然处之。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身处社会之中,人人都会面临利益的纷扰和诱惑,因为每个人都会遭遇经济的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庄子的生活一直是相当贫困的,但他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他的内心并不真正在乎这种贫困。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庄子身边不乏有钱人,但庄子把这些看得很淡。“利”束缚不了他,因为他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利”。他认为,为“利”辛苦,为“利”奔波,却丧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乐,导致“心为形役”,太不值得了。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难了,有多少人可能不为利所惑,但却为名所累。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如今的人为了名和利,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其实都是心存私欲,正所谓“名

哲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哲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是研究生实施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哲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立论依据(所选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所选课题的学术价值 1、系统地梳理文化领导权思想,理性认识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在十七大报告 中提出的,因此所选课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2、在国内外,既有研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学者,也有研究文化领导权的学者,但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实属首创,本文试图建构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突出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时代性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所选课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3、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本文在分析文化软实力 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几个方面,所选课题对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二)所选课题的现实意义 葛兰西立足于20世纪人类实践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解读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现时代的紧密联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主题的现代化转变。 在全球化时代,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要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实力,仅仅靠经济和军事力量还不够,还必须有政治、文化等力量。当前中国处于市场开放、观念更新、社会转型、文化重塑的特定历史时期,要实现现代化,要完成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离不开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在实力建设方面,最大的缺口在文化领域,但最大的资源也在这个领域,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问题,并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构建的层次。十七大报告提出:“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课题。”建设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构成当代综合国力发展的基本任务。 然而文化软实力是具体的, 不是抽象的, 所谓具体就是必须与社会主义的现实相一致, 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即坚持不懈 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

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 浅析哲学视野下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一、从认识论角度看,“四个全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对三大规律、三种意识认 识的进一步深化。 第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根据对中国和世界的实践新认知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一方面是基于对我国国内形势已经进入了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要顺应新常态、认识新常态、培育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的战略思维,需要有新的战略筹划 和战略结构。另一方面是基于对当今中国与世界关系呈现的新格局的重大判断。这格局关 系必然要求有一种新的战略思维、战略布局来保障国际关系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新的实践条件下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四个全面”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 略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举措,是对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升华。 第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担当意识感知的进一步凸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小康是关键一步。这一步我们该怎么走,在全面小康过程中我 们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通过改革破解这些障碍,如何通过依法治国确定规矩,如何通过 从严治党锻造核心,这都要求“四个全面”必须紧紧围绕问题进行战略构建。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使命的存在,让我们遇到问题就不能去回避,而必须迎头而上,去化解、解决问题,这自然也突出了担当意识。 二、从方法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既内涵丰富,又重点突出,既注重整体规划,又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但往往会有一种矛盾 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 程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那些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 作用的就是非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 矛盾的解决,要学会弹钢琴,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要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方法论上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报告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五个方而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 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良好。这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 全面回应。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目标表达,体 现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把握我国社会矛盾上的“重点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三大举措,体现了“四个全面”战 略思想在方法论上的“两点论”思维。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

哲学论文题目

哲学论文题目 篇一:湖北大学哲学论文选题 2021级哲学专业学年论文参考选题 一、哲学概论 1.哲学的价值 2.中西哲学的差异(从本体论视角、认识论视角、价值观视角、范畴论视角、语言学视角、人生观视角等进行一个限定) 3.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关系研究 4.“反形而上学”研究 5.海德格尔的哲学观 6.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观 7.“吾心即宇宙”和“存在就是被感知”比较研究 8.黑格尔和朱熹关于“理”的思想比较研究 9.高尔基亚的三个哲学命题研究 10.哲学何谓 二、美学 1.美学与艺术学的关系 2.美学的科学性与超科学性 3.美如何存在 4.“美的本质是一个假问题” 5.认识态度、功利态度与审美态度的差异 6.审美移情

7.悲剧的审美意义 8.美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9.优美与崇高 10.审美距离 11.审美情感的基本特征 12.“审美无功利”学说再释 13.艺术人生的美学意义 14.论优美 15.论崇高 16.美学的对象 三、西方哲学 1.古希腊哲学的主题及其逻辑嬗变 2.自然状态说的哲学价值 3.斯宾诺莎的自由观 4.康德的主体性思想 5.黑格尔关于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一致的思想 6.康德哲学的哲学史地位 7.黑格尔哲学的哲学史地位 8.休漠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9.笛卡儿哲学对西方哲学二元思维方式(即主体与客体)的影响 10.试比较经验论和唯理论 11.奥勒留的哲学智慧

12.恩披里克的怀疑论哲学 13.斯宾诺莎的伦理思想 1 14.海德格尔的良知经验及其阐释 四、逻辑学 1.类比推理与创新思维 2.先秦名辩学思想研究 3.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4.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研究 5.弗雷格逻辑思想研究 6.Constants and Vanables (常项与变项) 7.Propositions and Propositional Functions (命题与命题函项) 8.Operators and Quantifiers (算符与量词) 9.the logistic method (逻辑斯谛方法) 10.Syntax and Semantics (语形与语义) 11. 穆勒的名称理论 12. 皮尔士的三种推理类型 13. 莱欣巴哈的日常语言分析 14. 论空名称 15. 论定义 16. 斯特劳森对归纳的辩护 五、符号学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班级: 60分)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 4、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 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 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 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 ①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②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③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④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条件性②客观性③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宽容、互惠、诚信的原则 B、交互原则 C、利人利己原则 D、损人利己原则 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13、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4、“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 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 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这个案例说明() A、失败后一定会成功 B、失败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C、对待成功和失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中西哲学的比较2000字_哲学论文集

中西哲学的比较2000字_哲学论文集 虽然今年的毕业生已过了写论文,但是明年的毕业生还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下面请根据小编提供的仅供参考哦! 论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内容摘要: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 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但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中西方哲学智慧,内容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西方哲学智慧 哲学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但仍只是略懂皮毛, 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大家都懂得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哲学思想仍然是不理解。 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谈谈对中西方哲学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哲学。 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而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

公元前5~3世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中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中方哲学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而西方哲学则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 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一、中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 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然的先哲。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由某种最基本的东西构成的,它就是世界的基始或本原。 泰勒斯对自然的解释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基始是水”。 这个观点为人类认识自然开创了一条可贵的理性认识之路。 它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避免了用主观意志或凭个体好恶解释自然带来的任意性和神秘性。 虽然古代西方人对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的认识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方法来解读自然。 其意义在于人类对自然开始有了理性思考,推动了哲学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这对西方后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基础意义。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理性主义。 中国的自然哲学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显然,在老子的道家学说中,“道”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12中本6班林天黎11号 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 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中体现。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道家学的现实意义 (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 “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自

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因此,“道法自然”最一般的涵义,用今天的哲学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显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人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预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三)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 《老子·四十四章》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兵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名声和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身体和财富哪个更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身体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惜名声必定造成很大的精力耗费,过分地贮藏财货必定导致惨重的损失。因此,知道满意知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导致危险。这样,就可以长长久久。 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

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 导读:本文是关于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2、只要有一双真诚的眼睛陪我哭泣,就值得我为生命受苦。——罗曼·罗兰 3、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还要好些。——罗曼·罗兰 4、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萧伯纳 5、你越对人生有所期待,人生便越美好。一个认为自己已享尽人生的人,实际上并未生活。我宁愿相信我一生最好的时光还在后头。——佚名 6、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权威。——爱因斯坦 7、滴水穿石,不是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拉蒂默 8、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张养浩 9、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10、人人都希望真理在自己一边,但并不是人人都希望自己在

真理一边。——沃特利 11、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燥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纳素夫 12、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纪伯伦 13、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 14、得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15、生活将在种种友谊之中得到充实。爱他人,并为他人所爱,这就是生存的最大乐趣。——威·史密斯 16、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培根 17、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杰弗逊 1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 19、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20、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贝多芬 21、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了,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教师。——塞涅卡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供参考)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0) 二、判断题(1’*15) 三、名词解释(4’*5)(考生答出横线标出部分的内容即可给分) 1. 事实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2. 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自觉能动性:又称为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4.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5.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四、理解说明题(25分)(考生答之有理,三观正确即可给分) 1.(1)不能,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自己货物的属性和特点,也就是不符合客观实际。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人们做事情的过程既是认识对象的过程,又是改造对象的过程。只有从客观事物自身的情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2. (1)如果没有成功的信念,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勇敢改正贴,那怎么会走出失败,取得成功?那些没有信念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很难寻找出人生意义的。影响我们人生的决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持有什么样的信念。而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信念。 (2)乐于交往,情绪健全与情感丰富,性格良好,有自制力,乐观开朗,意志坚强,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等。 3. (1)一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 另一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冷漠、自闭、排斥、对抗。 (2)走出孤独,主动交往;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建立真正的友谊;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待人接物要热情有礼貌;讲信用,负责任等。

哲学论文题目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论文题目哲学毕业论文 哲学论文 题目一:科学技术哲学 1.对科学的崇拜与批判:两种对峙 的科学观 2.近代自然科学为何未能诞生于中国从科学自身的原因看 3.科学价值中立可能 4.试析科学发现中的机遇现象从现代物理学中的实验发现看 5.从近代科学未能诞生于中国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缺陷以及此问 题之现实意义 6.科学与技术关系的一种阐释 7.“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评析 8.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9.当代科技的价值论分析 10.论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责任 11.技术发展与社会公正 12.科学与政治的张力 13.试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14.祁克果生存哲学研究 15.祁克果的人生三阶段论研究 16.尼采的“权利意志”研究 17.看待尼采的“超人”

18.尼采与叔本华哲学比较 19.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研究 20.柏格森眼中的道德与宗教 21.狄尔泰的生命哲学研究 22.狄尔泰的释义学研究 23.何谓“现象学”? 24.胡塞尔眼中的“逻辑学” 25.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26.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 27.海德格尔是区分存在与存在者的? 28.海德格尔存在哲:内容与影响 29.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研究 30.海德格尔看待“艺术”?。 3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吗? 32.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33.哲学、科学与宗教34.试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35.试论“人工生命” 36.自然科学的价值研究 37.技术与人关系的演变 38.“技术双刃剑”评析 39.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无可能? 40.科学技术的发展需不需要受到约束?

41.技术是价值中立的吗? 42.科学是价值中立的吗? 43.技术发展与社会公正 44.试论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责任 45.克隆人的哲学研究 哲学论文 题目二:应用伦理学 1.西方应用伦理学兴起的思想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2.通过应用伦理学与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之关联性,分析论证现代社会的各种制度建构 3.环境伦理与社会伦理关系之辨析 4.人类基因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 5.克隆人面临的伦理学问题 6.安乐死的伦理学之维 7.分析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学问题 8.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理解经济效率和分配正义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 9.分析说明网络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10.当代中国的企业伦理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11.分配公正 12.中国家族企业的伦理动因研究 13.国有企业改革的伦理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