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与论述题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1顺序性2不平衡性3阶段性4个别差异性5整体性

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以及基本要求: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6课程性

简述培养集体的方法:1确定集体的目标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集体核心3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级。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率的重要因素。

简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1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讲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简述运用谈话(回答)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善问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教师的素质包括哪些内容:1高尚的师德2宽厚的文化素养3专门的教育素养4健康的心理素质

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1含义: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2表现形式:1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具有历史继承性3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简述班级上课制的主要特点与功能: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2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3便于系统的传授各科知识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简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1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2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特点与构成因素:自我教育能力产生发展于自我教育活动中,同时又是进行自我教育活动的条件,自我教育能力只要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所构成。3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简述班主任如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1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学生典型2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3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其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巨大影响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总之,一定性质的教育被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又给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巨大的影响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状况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性5还要吸取原有原则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

学制的经验。

简述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基本特点:1社区服务不只是一些社会自发性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而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2社区服务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产业,它与经营性的社会服务业是有区别的。3社区服务不是仅由少数人参与的为其他人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的参与为基础,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的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是讲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即全人类,大多数人从事的各种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

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1引起求知欲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实现哪六个改变: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优化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关注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5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6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个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什么是直观性教学原则?观察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什么是陶冶?运用陶冶进行德育有何要求?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要求:1创设良好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创设。

为什么说现代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以及小学教育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简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1高尚的思想品德2坚定的教育信念3家长的心肠4较强的组织能力5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6善于待人接物

简述我国目的的基本精神。即我国教育目的包含的几个基本点: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建设人才。2要求全面发展。3具有独立个性。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2是一种以研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3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价值:1社会价值,表现在对人类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上2个人价值,在于这种劳动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1智力发展依赖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与智力的发展。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怎么理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循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上应该有所不同。3要适应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涵义及表现形式:涵义: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的相对独立性作用,表现: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简述教师的基本素养:1高尚的师德2现代人的素质3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4掌握科学教育和教育能力

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是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1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的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2我国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的继承教育学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环境的学生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因,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时刻都在作用于人,影响于人,并在不知不觉同化的同时,使人的心理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促进了人的身心发展。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的特征环境。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个外因中,教育起的作用最大,是最重要的外因。

怎么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1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2引导学生自觉的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的发展他们的智力3防止单纯抓知识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1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几乎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2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以及教师的劳动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3教师劳动具有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延续性。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只是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简述教师的基本素养:一高尚的师德1教师的道德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2热爱教育事业必须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3教师的道德还突出表现在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上。二现代人的素质。三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四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杜威的五步教学法:1五步教学法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教学过程上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提出了五个阶段的过程:从情境中发现疑难,从疑难中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问题,通过检验来修正假设,获得结论。它被简明的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

论述题:

联系教育实际论述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1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2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管理者的角色4心理调节者的角色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以及爱实践中贯彻改原则的基本要求:含义: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关系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论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以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含义: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一下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1目前我国德育工作在现实的教育效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都存在问题,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德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注重方法的变革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德育工作应注意“以德育人”。2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论述在集体中教育原则的含义及其在实践中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要求: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德育原则的涵义及在实践中观测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基本要求: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有的教师不能有效的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试论我国现行学制形态的发展趋势:1幼儿教育学制不宜改动。,发展也应量力

而行。2义务教育学制分段应多样化。3中等教育的多样化和综合化。4高等教育走向开放——多层次,多类型5发展成人教育。

论述疏导原则的概念及德育过程中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概念: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易混人名:

心理学之父:冯特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观察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

构造主义的奠基人:冯特, 代表人物:铁钦纳,特点:内省法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苛勒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认知心理学代表:奈瑟人本主义的创立者:罗杰斯和马斯洛

裂脑人的实验:美国的斯佩里用于言语理解的中枢的发现者:温尔尼克

脑功能整体说代表:费卢龙脑功能颅相说:加尔提出脑认知功能模块说:加查尼加

机能系统说:鲁利亚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阿特金森

耶斯基多德森定律的提出时间:1908年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林传鼎将情绪分为18类

黄希庭从情绪的序列性将情绪分为5类:激情,情调,应激,心境,情操信息交合法:许国泰

智力激励法:奥斯本综摄法:威廉戈登智力2因素论;斯皮尔曼智力群因素论:瑟斯顿

智力3元理论:斯腾伯格智力的多元理论:加德纳智力的三维结构:吉尔神福特

个体建构论:凯利卡特尔:将人格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16种人格>;流体晶体智力

成熟势力说;格塞尔皮亚杰:相互作用论主张心理发展只是量的不断增加的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观察学习> 新精神分析:埃里克森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概括说:贾德关系说:苛勒<顿悟过程> 认知结构迁移观:奥苏伯尔操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联结主义的创始人:桑代克<相同要素论>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三个维度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哈撒威,麦金利五因素人格问卷:考斯塔, ,麦克雷

投射试验:罗夏墨迹,主题统觉<根据统觉解释含义不明的东西> 巴普洛夫提到:习得,泛化,分化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操作条件作用从众现象:阿希元认知:弗拉维尔教学反馈技术:申继亮SQ3R: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罗宾逊

学习策略分类法:单瑟洛,二分法;迈克卡,三分法;温斯坦,四分法

多血质的典型特点:活泼好动,反应快,善交往;胆汁质的典型特征:急躁,鲁莽,情绪变化快;黏液质的典型特点是:反应迟缓,沉默寡言,沉静,忍耐;抑郁质的典型特征是;敏感,孤僻,忧郁,常在内心经历暴风骤雨.

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论述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论述题题型特点: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论述题最显著的特色。 (二)、论述题解题技巧 论述题要求对所学过的理论(要把握住基本要点)展开论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结合本人或学校、学区工作实践、经验,把它们做为阐述观点的材料。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精炼。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这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当然这也要求您能对基本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扎实的基本功,能较好的理解,这也是与你同行在我的学习经验中一再强调的观点,必须要多读,多看,多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例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回答这一问题,就要注意到三个方面,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论述,在发挥学校教育占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必须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通过书面或互访的形式,加强相互了解,保持经常性联系,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2、“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论述题中,常引用这样一类格言,与教育现象联系起来,看你的理解能力。在这里,此格言表明了智力开发的重要意义,涉及的是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一点展开论述,就抓住了本质。与这一个类似的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等说法的辨析等。 3、能用教育学理论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察学生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这一点对于在职教师考取教师资格证是一个优势,但对于新毕业的学生,难度就较大,但任何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新毕业的同学一个优势就是记忆能力较好,能掌握好知识点,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更何况,我们都过了10几年的学校生活,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与老师的接触、交流中度过的,这也给你们对解答这类论述题提供一些联系实际的素材,要注意多挖掘一些。与你同行提示您,必要时的一些理想化的实例(甚至是虚构的,有说服力的)都可以写出来,增强自己在论述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动阅卷老师的心。当然,所有这些也必须符合现实,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4、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作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不能偏离主题。还是离不了与你同行提醒您的,任何论述题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做基础的。 (三)、实例分析 论述题,有的试题给出一个实例,要求用所学的某一理论去分析实例,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类题也是同学们感到最难以作答的。答这类题一定要把握住某理论的几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对实例进行分析。 例如:前不久,我在xx学校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分析这一实例,题中已明确提示,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考虑这位教师

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高等教育学》复习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为历年简答题★为历年论述题 1、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1~12 1)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的观念,指导高等教育时间,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2)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 3)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4)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 2、中世纪大学的局限与意义P:20 局限性:1)浓厚的宗教性质;2)组织和纪律上松散性;3)教学上的繁琐性。 贡献:1)中世纪大学是历史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独立形态高教机构,为西方近代高教的发展开辟了源头,提供了框架;2)孕育了近现代高教的基本理念与思想要素,确立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培育了近现代大学的独立品格。3)在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等方面积累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经验,为近现代高教中一系列教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P:24 提出两条最基本原则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学术自由的原则。 洪堡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另外还强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 4、政治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44~50 作用内容: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教发展方向;2)阶级关系规定高教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教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教发展的主要环节; 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高教机会的扩展;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 作用性质:直接制约、间接性和交织融合。 5、◆◆◆★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作用P :52~56(一般关系和特殊关系) 高教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一般关系)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制约着高教发展规模;2)经济制约高教发展决策;3)经济制约高教结构的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教终身体系的形成。特殊关系:1)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高教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教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教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 6、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 :58~61 1)促进了新的高教职能的产生,拓宽了高教发展空间;2)改变了高教专业设置,极大地丰富了高教内容;3)改革了高教的层次结构;4)促使高校强化科学研究;5)强化了高等院校于产业的联系;6)提升了高教的社会地位,为高教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 7、基础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P :65~67 1)基础教育质量制约高等教育质量;2)基础教育规模影响高等教育规模。 8、高等教育的政治价值P :68~71 (一)促进社会政治延续1)促进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2)维持和发展社会政治关系; (二)推进社会政治生活1)高教通过提高统治阶层的文化水平而使管理趋于科学化;2)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 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 (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 (1)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4)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 (4)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 9、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11、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确定人格教育的导向。(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12、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教育知识。 (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13、教师的能力结构:

高等教育学试题AB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B.赫克迈大学C.阿资哈尔大学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A.民族化B.地域化C.国际化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B.存在主义C.权力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B.情理相融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示范者D.管理者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B.理想性C.层次性D.开放性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B.从属论C.法德论D.智德论E.抵消论 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A.经济性B.适时性C.专业性D.实践性E.满足性

(完整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B )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 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 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4.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5.教育通常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 D ) A.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文化教育; B.社区教育、校园教育、家乡教育 C.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D.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6.教育的目的是谁来决定的?( B ) A.父母亲;B.教师;C.教育部官员;D.执政党 7.现代教育最显著特征是:( D ) A.教育的法治化 B.教育的均衡发展 C.教育的公益性增强 D.教育的普及化 8.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可以说教育具有:( D )A.时代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9.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 )。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 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 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 1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B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12.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斯多德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 论述题

第一章 论述: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目的:研究高等教育学可以让教师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可以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意义: 1、有利于增强教师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对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社会的改革、历史的推进是举足轻重的。作为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的教师,不仅重担在肩,必须有为,而且大有可为。 2、有利于深化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理论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对实践具有发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可以大大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高等教育学虽然是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综合层面的理性审视和把握,但对高等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也给出了意义、原则、过程、方向灯“中观”层面的阐述,这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科研教研的深化强化,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法: 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为中心 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理论,一要联系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实际,二要联系各高校教师所在学校、所在学科的工作实际,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为中心。 2、注重讲高等教育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理论的运用是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理论应用首先要对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把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设计运用的技术路线和环节,思考这种路线和环节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3、对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研究首先要善于从高等教育的实际中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其次,要对矛盾进行分析,即分析其矛盾多方或双方的特点、地位和在运行的作用,把握其来龙去脉和发展转化的趋势。再次,探讨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4、了解关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高教理论和高教实践是辩证运动的。高校教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在高教时间基础上进行高教理论创新,在学习创新高教理论中推进高教实践。 第二章 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 高等教育的功能具体体现于高等学校的职能中,高等学校也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其职能主要有:(1)培养专门人才,这是高等学校永恒的职能,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培养专门人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2)发展科学,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研活动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3)社会服务。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特别是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除了通过培养

教育学原理之论述题及案例分析(全)

四、论述题(本大题13分) 32.教育内容的确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结合实际论述某一因素的影响作用。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15分) 33.有一项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实验,其中心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实验的核心为十六字方针:“学生主体,分层指导,激励评价,及时反馈”。此实验在初一年级选了一个学习成绩和班风都差的“双差班”进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按十六字方针进行工作, 使学生感到老师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时,该班学习成绩及班 风处于全年级领先位置,由“双差班”转变为“双优班”。 请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分析该实验成功的原因。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评述实验教育学。 2.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从中得到什么经验,对我国现行学制改革有 哪些启示?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辨证关系。 2.论述美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3分) 32.经济基础对教育具有哪些制约作用?请联系实际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述。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3.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 毕业走上工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 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 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 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 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的 四、论述题(本题13分)

#教育学心理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教育学论述题和简答题 一、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答:(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答:(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三.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答: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答:(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六.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七.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答:(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八.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020年整理).doc

《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题中的横线上。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B__。 A.卢梭B.杜威C.斯宾塞D.陶行知E.蔡元培 2.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ABD_。 A.学校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师中心D.儿童中心E.书本中心 3.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 AE_。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E.教育规律 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C__。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E.《教育漫话》 5.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__ABCDE__等。 A.终身教育观B.教育主体观C.教育民主观D.效益效率观E.整体优化观 6.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__E__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7.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__AE__。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E.多因素决定论 8.教育的目的主要受__D__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B.人口质量C.人口结构D.政治制度E.生产力发展水 9.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__BCDE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活动决定论E.多因素决定论 10.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B__。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互补性E.不均衡性 11.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_D___进行教育。

高等教育学分章题库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一、选择题 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 B )。 A.古希腊学园B.中世纪大学C.赠地学院D.红砖大学 2.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 B )。 A.德国柏林大学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C.英国剑桥大学D.法国巴黎大学 3.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 C )。 A.隋代B.唐代C.宋代D.明代 4.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A )。 A.专业性B.基础性C.中学后教育D.通才教育 5.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和波隆那大学,还有(D ) A.雅典大学B.亚历山大大学C.哥廷根大学D.巴黎大学 6.元宝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 )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7.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结构的主要因素( B )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8.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D )。 A.发展科学B.社会服务C.促进经济发展D.培养专门人才 9.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 C )。 A.独特性B.易变性C.先导性D.开放性 10.美国开设的第一所高校是( C )。 A.耶鲁学院B.普林斯顿大学C.哈佛学院D.威廉玛丽学院 11.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D )。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12.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B )。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 13.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先驱和典范是( B )。 A.哈佛大学B.霍普金斯大学C.弗吉尼亚大学D.耶鲁大学 二、填空题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1.(03.7)简述婴儿动作训练的要点。P248 2.(0 3.7)简述家庭的教育功能。P200-202 3.(03.7/08.7)简述教师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应注意的事项。结合教育实际,论述教师如何指导儿童结构游戏。P126 4.(03.7/0 5.7 )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教学法。P97 1.做学教合一; 2.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 3.自由自动教学; 4.制定儿童能力目录表 5.(03.7)简述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P302-304 6.(03.7/08.7)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卢梭的教育方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P63-64 7.(03.7/09.7/07.4)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并分析其原因。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P341-317 8.(03.7/04.7)应用: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尝试使用环境体验法。在教育实践中尝试使用环境体验法。 9.(11.4)请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将环境体验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P181 10.(03.4/06.4/11.7/08.4)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个解放是什么?陶行知主张的“六解放”的内容。P93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的内容:六解放1. 解放儿童的头脑2. 解放儿童的双手3. 解放儿童的眼睛4. 解放儿童的嘴巴5. 解放儿童的空间6. 解放儿童的时间 11.(03.4/11.7/08.4)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直观形象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实施直观形象法注意的问题。P164采用直观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一.内容的选择;二、实施的要求;1.直观形象法的手段可以多样化;2. 直观形象法的形象化对象也可以多样化;3直观形象法要与语言法相结合;.4. 直观形象法要与行为联系相结合。 12.(03.4)怎样帮助幼儿处理好同伴关系?P293 13.(03.4/06.7)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P109 1.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但不等于全面发展是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教育 2.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句有年龄阶段和个别差异性, 3.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身心特征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个体差异, 4.每个幼儿都句有独特的特点,要根据儿童个性潜能在体智美德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 5.在“面面俱到”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而就地前面发展 总之: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个人潜能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展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使每个儿童能在教育的影响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4.(03.4/11.4)(11.7/08.4)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策略。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教师如何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P297-P298 15.(04.4)为什么说“爬行对婴儿身心发育具有重要意义”?P248 16.(04.4/10.7/07.7)对幼儿实施批评法应注意哪些问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实施批评法应注意的问题。P193

高等教育学习题集答案有错麻烦改正

?1、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具有的新职能是:? A.教学的职能B.科研的职能 ? C.服务社会的职能D.引领社会的职能 ?2、高等教育完善阶段的特征,一是职能的完善,二是: ? A.教育内容的完善B.教育手段的完善 ? C.形式与结构的完善D.与普通教育的衔接 ?3、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是: ? A.精英化B.中心化C.职业化D.多元化 ?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这一观点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A.人本主义人性观B.马克思主义人性观 ? C.孟子的性善论D.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2、高等教育在其性质任务上的特征表现为: ? A.基础广博性B.高等专门性 ? C.复杂系统性D.职业针对性 ?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是: ? A.追求真理,创造知识B.发展全人 ? C.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D.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 ?4、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可能在()社会阶段实现。 ? 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 ? 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D.原始社会 ?5、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 A.遗传B.环境C.教育 ? D.人际关系

?6、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 ? A.科学教育B.人文教育C.专业教育D.通识教育 ?1、()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 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法规D.教育制度 ?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实践。: ? A.专业能力B.思想素质C.创新精神 ? D.广博知识 ?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通才教育与()结合。? A.专才教育B.人文教育C.科学教育D.通识教育 ?1、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 ? A.与产业结构一致B.与技术结构一致 ? C.发展高职教育D.与区域结构一致 ?2、将高校按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这构成了高等教育的:? A.形式结构B.能级结构 ? C.层次结构D.水平结构 ?3、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 ? A.科类结构B.形式结构 ? C.层次结构D.地区结构 ?4、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 ?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5、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学位有(): ? A.学士、硕士、博士B.硕士、博士 ? C.协士、学士、硕士、博士D.协士、硕士、博士 ?6、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认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教育学可能考的简答题与论述题

可能考的简答题与论述题 温馨提示:这些题目只是个人的观点,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按照上课时要求画的和重点注意的地方。只背这些题目,是有一定风险的。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3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4.信息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这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5.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3)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很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6.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8.简述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环境为个体提供了多种可能;

教育学论述题常考试题

教育学论述题常考试题 1.结合实际说明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教育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是教育的几个主要社会功能之一,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①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②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性的劳动者③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④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⑤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①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②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三)同时,经济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各教学原则的基本涵义及其贯彻要求是什么? (一)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有:(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6)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7)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 ①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②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课程资源; ③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既要从社会需要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统一的规格,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学生。 在教学中应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

高等教育学论述题

三、论述: 1、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认识!答: 1.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这种教育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 持社会本位观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与个体关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的关系结构。社会作为有机体,个体则分布在由社会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器官”中,起着机体基质的作用,社会处于决定性、中心的地位。社会是目的,个体则处于从属地位,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个体必须加入某一社会系统,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个人才有价值。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依据 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 持个人本位观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个体作为有机体,而社会则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个体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与发挥潜力的舞台。个体处于中心地位,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目的,社会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的手段。 3.两种价值观的评析及现实抉择(这一块是答案的重点) 这两种高等教育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于社会放在首位,这对于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导致高等教育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蠢事;没有分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容易导致高等教育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容易助长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它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会导致高等教育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的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 根据社会本位观、个体本位观的基本观点、价值及发展的历史经验,当前,我们在高等教育目的观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不能重复“一边倒”的做法,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作出动态的调整。但切实措施尚有待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摸索。 2、论述:试述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答: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提供管理的效率。遵循的原则是机构设置合理,权力和责任界限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人员队伍精干,实施目标明确以及组织、控制、协调等手段得当和信息反馈渠道畅通等。 就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情况来看,高校管理的效率还存在着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围绕这些问题,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第一,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学效率;其次,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第三,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 第四,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所谓后勤社会化就是指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3、论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特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主要表现形式:(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人格(3)心理(4)道德(5)法律。 主要特点:(1)高校师生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2)高校师生人格和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3)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 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提倡学生尊敬师长,同时也提倡师长爱护学生。尊师爱生,教学相长,这是师生之间革命的同志式的关系。”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它不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体现了人际、教学、管理等方面特征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它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 共同努力。 不良关系:(1)师生关系工作化;(2)师生相互信任程 度降低;(3)师生的交往伦理倾斜。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注意: (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高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标准之上的,高校学生在年龄上处 于从青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已初步具备成年人的 心理特征,非常渴望得到教师人格上的尊重,这就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靠自身的知识优势和教师权 威,更主要的是靠责任心和义务感来维系。师生在人格 关系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 格,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主体来对待, 要求师生平等,建立超越代际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建立良好 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对各自的角色规范都要有一 定的认识和认同,现在高校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关系过 于表层化,缺少深层次的心灵沟通,缺乏合作与互助的 精神。而且双方的交往不应只局限在课堂这一小天地, 还可以通过网络、社团、科技活动等形式多渠道交往。 (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高校教师权威的基础并不 是教师的地位,而是教师本人的学识、品行与才能。从 根本上说,教师的权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 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的修养水平,这要 求教师不断“充电”;同时高校教师要具备优良的教师 职业道德高校应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培训,使每一 个教师都能责任感强,将精神和行为统一起来。 (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 使由学生体现出来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独立自主的活 动,教师应明确学生是自己的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学 生观,必须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准确把握学生思想中本质的东西并加以科学分析,采取 正确的指导措施,才能换来学生的积极回应,教师对学 生的教育影响才可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建立。 4、论述: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课程建设。 答:课程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核心,加强课程建设对 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具有直接的重 要的意义。加强课程建设的意义具体体现在:(1)能够 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为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提供正确的导向;(2)能够为加强教学工作、提 高教学质量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力资本”;(3)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4)为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和体制保障;(5)为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提供先进合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等“软件”条件。 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 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建设;(3)教学资源建设;(4) 教材建设;(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 建设。 2003年始,教育部开始实施精品课程工程。对于 国家精品课程,应该坚持教育部的相关主旨,建设具有 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 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使其成为体现 出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和辐射作用 的优秀课程。就以上六方面而言,教学资源、教学条件 以及教学管理等内容,属于课程建设的外部条件,对于 教师来说往往具有不控性。因此,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 课程,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进行课堂 与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教材建设等方面着手。在建设的 过程中,应该突出强调以下三个特点:强调教授主讲课 程;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 5、论述: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高 校教学质量? 答:大学教育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相比较,有 了很大的不同,首先就其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展开形式 而言,有着如下特征:(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和创造性逐渐增强;(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 步增强;(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 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4)高等学校教 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 专业性。其次,从其教学方法来看:(1)信息由师生共 同控制;(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3)科研方 法的训练逐步增加;(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时,要改革传 统的灌输式教育,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 可能的实际效果;要将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使选用的 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方法;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艺术的训 练,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具体操作中,应 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提高: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第二,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 第三,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6、论述: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 何正确认识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答:与专门的科研机构比较,高校科研是独具特色 的,这主要是因为在高校里,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相互 影响彼此作用,并随着发展而进一步深化,从而形成了 高校科研的特色,也同时说明在高校科研和教学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在客观上存在着深刻的内在 联系,即“源”与“流”的关系,从培养人才意义上说 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一、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因此 高校教师应遵循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做到两者 兼顾。 二、教学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专业 设置、培养目标等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 意义:(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 (2)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基本任务:(1) 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2)提 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3)培养 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 一方面,高校不但通过教学为科技事业培养大批高 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提供最主要人才资源,而且培养这 类人才过程的本身为开真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环境,既 可利用高年纪本科生、研究生这支自然流动更新的有生 力量,又有助于活跃科研人员学术思维,将成果系统华 并得以广泛扩散和传播。 三、科研是教师的另一项基本任务。意义:(1)科 研是教师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2)是培养大学生 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3)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 (4)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5)是加速 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任务:(1)承担国家重大 科学技术研究课题;(2) 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 问题和政策问题的研究重任;(3)促进基础研究、应用 研究和发展研究的有机结合;(4)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 究。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教学有赖于科研支持,科研以 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 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成为教学进步最主要的驱动力; 科研过程则为提高师资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最 有效的训练条件和机会,是创造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 环节和手段。 可见,教学与科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两者综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教育与科技 的最佳选择。人才、资源和设备既用于科研,又服务于 教学,可获得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双重效应,有利于提 高综合效益。而且不同类型人才与不同年龄段的人员, 在教学、科研结合体内不同岗位间适当交流,有利于人 才合理流动和充分利用。因此,高等学校在贯彻科教兴 国战略中,应当采用“以教兴科、以科兴教、科教结合、 振兴国家”的发展方略,从指导思想、确定方向、选择 课题到组织实施,要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道路。 7、论述:结合高等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谈谈如何成为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答: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 现在:(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2) 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3)高校教 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4)高校教师是两 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 高: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 二,扎实的只是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 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参看论述题3、6答案) 8、课堂教学中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原则? (1)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是指,在高校课 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 又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 活动起来,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探索性,给学生 留下思考的余地 (3)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4)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促进 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的能力之发展 (5)改变考试与评价方式 9、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具有的特殊性? 答:1、高校教师具有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 (1)无私性;(2)示范性;(3)迟效性和长效性。 2、高校教师劳动具有的特殊性: (1)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指 导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按专业安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 进行的。 (2)高校教师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高校教师的劳动 对象是大学生,大学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学教育的基础 上的,大学生具备继续深入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 力,身心也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进一步增强。 (3)高校教师劳动的时空延续性。教师的劳动时间没 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教师的劳动地点没有校内外的明 确划分,班上、班下、校内、校外,都可以成为教师劳 动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大学教师和学生的交往和互动 也是延缓的。 10、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答:(1)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发展数量缺乏一个宏观的 调控机制,因而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 性,二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范围比较狭窄,从而导致专业 的不适应性;(2)改革方向是: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 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在规 则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专业设 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却忽视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和经 济支持的可能;二是“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专业发展 的盲目性,出现大起大落;三是偏重数量发展,忽视质 量提高,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使用,影响重点专业、特 色专业、短线专业的建设,降低规模效益。 1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 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12、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演变及其内涵。 答: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 为社会服务”。 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到19世纪初,大学一直沿着 培养人才这一办学方向缓慢发展着。1810年,洪堡建立 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 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20世纪初, 威斯康星思想(是对威斯康星大学20世纪初办学理念 和经验的总称)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 能。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三项职 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 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 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 伸。” 13、如何加强高等教师队伍建设。 答:(一)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1)高校教师成长适 应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的规律;(2)高校教师成长适应 高等教育变化发展的规律;(3)高校教师成长应符合成 长的阶段性和个性的差异性。 (二)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1)提高高校教师的个体 素质的原则;①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② 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的原则;③提倡奉献和给予回 报相统一的原则。(2)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原则: ①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的原则;②规范控制与搞 活教师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③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 相统一的原则。 (三)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1)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2)完善教师培 训制度;(3)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4)建立 健全教师资格制度;(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14、如何办好特色专业? 答:专业特色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专业 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 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 性和竞争力。从构成要素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第 一,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的程度高; 第二,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 持;第三,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厚,教师个 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第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 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从培养方式 看,专业特色表现为:第一,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 规律和价值追求;第二,能充分立于和发挥高校和社会 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因素和条件;第三,能有机组 合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合力。 15、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答:(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5)知识传授与 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16、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答: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 基本国情,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体现在: (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1)高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2)高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3)高等教育方法现代化 (三)高等教育的多样化:(1)体制多样化(2)类型 多样化(3)标准多样化 (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五)高等教育的终身化。 我国正处在上述发展趋势的形成过程中,要推进高等教 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高大众化、终身化,还 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高等教育改革于发展的趋势可以 作多维度的分析,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应该抓住机遇 进行长足的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等教育目 的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他认为“人是自然的直 接对象”,但又是生活于一定社会中的成员,人的本质 是“一切社会的总和”。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 和谐发展的思想内涵包括三层: 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 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 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 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 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要把德、 智、美三育同作为其物质基础的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 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 第三层次: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 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 献是什么? 第一,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要充分发 展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 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第 三,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第四,要促 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 工作和生活。第五,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 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 前提和基础的。第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 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目标。 7.高校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 答: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教书育人;(2)科学 研究;(3)服务社会。 对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 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 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既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又取决 于教师队伍的构成状态,即教师队伍的结构。包括: 第一,职称结构,即队伍内部各种职称的比例状况,这 是衡量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水平,反映教师队伍素质的 一项重要标志。 第二,学历结构,即教师队伍最后学历的构成状况,它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即教师的基 础训练水平和业务发展的潜力。 第三,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其中最 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各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 第四,专业结构,指教师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 高校教师合理的专业及学科结构应当与高等教育及经 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 第五,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应有效 调整高校教师学缘结构,形成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教师队 伍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