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进度表

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进度表

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进度表
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进度表

附件2

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进度表单位:(盖章)

填表人:2013年11月30 日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工作总结.doc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 划工作汇报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我院在县卫计局的领导、镇政府的支持、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按照《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33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一利民便民为宗旨,扎实开展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 (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诊疗情况 1、门诊及住院部医师人数6人,中医执业医师1人,中医助理执业医师1人,占比33.33%。 2、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可开展8类,34项。5个村卫生站中,能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村卫生站有3个,占比60%。 3、中医药门诊总量占总服务量23.7%。 4、2017年度,为辖区212名65岁老年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为辖区128名0-36个月儿童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传授摩腹、捏脊方法以及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四神聪穴等方法。 (二)、中药房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卫生院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应按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中药饮片和煎煮中药的质量;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中成药类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常用中药饮片约168种,并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 (三)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情况 我院及辖区卫生站医生均接受基层常见病中医药知识与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 二、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补员,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没有形成。 (二)村卫生站中医药工作发展缓慢,缺乏指导,中医药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与建议 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鲜鲜血液。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通过对卫生站医生的培训及方向性引导,是村卫生站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自身建设,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优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1号)(以下简称《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下同)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到2013年底,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2.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每年有所增加,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 (三)地方目标 1.各省(区、市)要围绕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实化本地工作目标,拟定实施方案,并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商定后实施。 2.各市(地)分年度目标由各省(区、市)与各市(地)共同商定。 3.各县(市、区)分年度目标由各市(地)与各县(市、区)共同商定。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所有参合县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 (2)所有参合县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各省(区、市)在制定省级新农合报销目录时,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目录; (4)各省(区、市)均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5)各省(区、市)和统筹地区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所有县(市、区)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所有县(市、区)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鼓励以省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内容作为重要内容。 (1)所有县(市、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0%; (2)所有县(市、区)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门诊占总门诊人次比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在乡镇卫生院评审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中医药服务提供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应占一定比例。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挥我院在盐都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接建病房楼2597平方米,基中标准化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已投入使用;三、四楼手术室、产房,正在装修。门诊楼的辅助用房,接建220平方米,部分用于开展磁共振项目,该项目已经省卫生厅审核许可;部分用于数字化接种门诊。变压器由原来的160KW,增容到400KW。在病区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综合治疗室。重新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导向标识标牌。未病堂、百草堂设计装修风格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疼痛科为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为区级重点发展学科。疼痛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

中医药服务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报告基层医疗卫生系统登录

中医药服务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报告基 层医疗卫生系统登录 中医药服务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报告 广宁中心中医药服务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报告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为辖区居民打造更加完善的中医药服务功能,惠于百姓,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建设中医药服务示范机构。中心在区卫生计生委、社管中心的领导下,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进行创建工作的准备,召开专门的领导办公会,现将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组织结构 广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构成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其中一名副主任分管医疗,对中医工作非常熟悉了解。中医科3名中医大夫,1名推拿按摩大夫。中心下属六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站都有中医专业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中四个站的站长为中医大夫。中心三个家医团队均配备中医科临床医生,能够给签约居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中医药服务。从组织结构设立上体现中心重视中医药发展,为中医药服务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良好的组织结构基础。 中心不断完善中医药基本工作制度,每年度认真总结中医药工作,探讨、研究、拓展中医药服务发展,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

的作用,每年制定可行的中医药计划,纳入中心年度计划,依据计划组织实施。 二、基本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面积相对独立,共计平方米。设有中医诊室4个、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室(包括针灸理疗室2个、按摩室1个、艾灸室1个)、中药房和中药煎药室。外部环境、内部装饰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诊区内的设施融入中医药元素,体现中华传统文化风格。 配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计算机等基本设备和针灸器具(包括针灸针、火罐、电针仪等)、颈腰椎牵引设备、超声药物透入、中频低频治疗仪8种中医诊疗设备。 中药房配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 子秤、冷藏柜等,其中中药饮片柜(药斗)结构规范合理、外观古朴 典雅并具有防虫蛀、防腐蚀、防潮湿等功能。中药饮片300余种。 三、人才队伍 中心中医药相关人员共5名,其中中医师4名,中药师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具备中级资格中医类别医师2名,外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 作总结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王家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

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 案

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经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的合理设置、中医药设施设备的必要配备,满足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功能需求,营造中医药服务氛围,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 一、中医药科室设置 (一)卫生院 1.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根据需要设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作为中医科的临床科室;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纳入药剂科统一管理; 3.有条件的可设置名老中医专家门诊。 (二)卫生院、 1.设置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中医诊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 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提供代煎药物服务。 (三)设置要求 1.中医临床科室以集中设置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能够综合开展中医药服务; 2.中医临床科室采取中式建筑装修风格,营造古色古韵浓郁的传统医学氛围;

3.中医诊室面积≥8平方米,一人一诊室,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保护病人隐私的服务理念; 4.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每床设置轨道式遮隔帘或移动式屏风,保护病人隐私; 5.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设置中药煎药室;6.在中医药服务区悬挂古代中医人物画像,塑立中医人物塑像,经过文字、图片、实物、塑像、宣传版面、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古代健康养生诗词; 7.有条件的卫生院服务机构中医科诊室、中药房应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中医医师工作站、中药房管理系统,开展中医药服务“六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与预防保健、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实时交互、自动更新、统计分析、动态管理。 二、设备配置 (一)基本设备 办公桌、办公椅、病人椅、脉枕、听诊器、血压计、诊查床、器械柜、出诊箱等。 (二)中医设备 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 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 (三)中药房设备

中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中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 作总结 篇一:XX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半年工作小结 二O一四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工作半年工作小结 XX年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攻坚之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紧紧围绕巩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人员培训、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知识竞赛等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了中医药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全县的中医药事业得到稳步发展。现将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工作任务 为提升我县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我县卫生局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已纳入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年度目标考核。通过局党委成员和机关干部分片包院的办法,督促和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各医疗机构也落实了专人负责,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查缺补漏,为圆满完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 **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县中医院为依托建立推广基地,以基层指导科为推手,以全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为助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中央财政补助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形成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积极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与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相结合,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卫生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巩固了治未病工作,以县中医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中心为龙头基地,逐步延伸至全县各乡镇、村组;聘请专家担任治未病工作顾问;成立县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工作组,指导各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项目,通过治未病深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内涵。上半年全县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4365人次;发展太极拳、太极剑传统运动会员2070人;天灸疗法服务4315人次;提供培土益气服务3786人次。 三、完善中医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总结完整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 馆建设总结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总结 2016年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区卫计委指导下,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建设,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位 根据省、市、区中医工作要求,我们首先成立了以xxx 院长为组长的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了规章制度、具体实施意见。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把手”责任制,把中医工作与职工的工作考核密切挂钩。四是将任务到头、责任明确,分级指导,层层负责,使该项工作落实到处。 二、摸清家底,建档建账,准确掌握中心中医药服务现状 为积极配合省、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我中心开展了中医药基本情况摸底工作,认真落实单位技术资源情况、科室设置情况以及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建立健全了中医工作台

账,准确掌握了中医药资源的现状,为中医创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通过中医诊疗区域的整合改造、建立中医服务区,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并将原有的中医人员、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设立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开设中草药房,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项目,宣传推广中医专家及中医适宜技术。目前,开设了二个中医科,中医特色康复科,开展拔罐,刮痧,熏洗、中医推拿等系列服务。目前我中心有副主任中医师2名,执业中药师2名,中医理疗师2名,中医推拿师2名。配备现代化的煎药系统。 开馆以来为辖区居民提供中药饮片服务,理疗康复服务。已经形成了“因为有需求,专家愿意来服务;因为效果好,病人乐意来诊疗”的良好互动局面。 中医,是我国的国学,理论与实践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结合,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中医适宜技术是发展传统中医的重要战略,既遵从医改要求,又能推进中医向前发展,既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需求,又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简、便、廉、验、效的优势,中医养生保健在群众中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群众基础。为此,我们通过建设中医特色社区卫生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继承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振兴中医事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切实做到简、便、廉,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原则 (一)集中设置。中医药服务科室集中设置,布局流程符合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诊疗区域。 (二)特色突出。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突出传统文化特色,注重人文关怀,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 (三)方法多样。采取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熏洗、足浴等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 二、主要工作任务目标 (一)主要目标 1、集中规范建设中医药科室及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坚持中、西医相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办院方向,不断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2、拓宽乡镇卫生院利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服务领域,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防病治病,着重培养中医执业医师,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组织进修培训,培养年轻中医药工作继承人。

3、90%以上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并纳入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范围,使受到培训的乡村医生掌握3至5种适宜的中医药技术与方法。 4、通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建设,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报销范围。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积极运用中医药的诊疗技术,将中医药服务有机地融入到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中,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老年人和儿童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国家要求。 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3、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其中中医药内容的宣传栏4期以上/年、健康咨询5次以上/年、讲座6次以上/年,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健教文字资料和3种以上中医药音像资料/年。 4、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报刊(电视、广播)传播媒体、医院健康教育专栏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宣传手册》等有效载体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简便有效方法。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体现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行为规范体现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通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的合理设置、中医药设施设备的必要配备,满足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功能需求,营造中医药服务氛围,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 一、中医药科室设置 (一)卫生院 1.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根据需要设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作为中医科的临床科室; 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纳入药剂科统一管理; 3.有条件的可设置名老中医专家门诊。 (二)卫生院、 1.设置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中医诊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 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提供代煎药物服务。 (三)设置要求 1.中医临床科室以集中设置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能够综合开展中医药服务;

2.中医临床科室采取中式建筑装修风格,营造古色古韵浓郁的传统医学氛围; 3.中医诊室面积≥8平方米,一人一诊室,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保护病人隐私的服务理念; 4.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每床设置轨道式遮隔帘或移动式屏风,保护病人隐私; 5.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设置中药煎药室; 6.在中医药服务区悬挂古代中医人物画像,塑立中医人物塑像,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塑像、宣传版面、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古代健康养生诗词; 7.有条件的卫生院服务机构中医科诊室、中药房应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中医医师工作站、中药房管理系统,开展中医药服务“六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与预防保健、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实时交互、自动更新、统计分析、动态管理。 二、设备配置 (一)基本设备 办公桌、办公椅、病人椅、脉枕、听诊器、血压计、诊查床、器械柜、出诊箱等。 (二)中医设备

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监测指标说明

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监测指标说明(一)、基本信息(Y-是,N-否) 1 组织机构代码和行政区划代码:组织机构代码采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T11714-1997)》;行政区划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2007)》。 2 是否设立中医科: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有中医科。 3 是否设立中药房:基层医疗机构是否有中药房。 4 是否建立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基层医疗机构是否将中医药相关科室相对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5 是否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按照规定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乡村医生,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二)、行医方式(Y-是,N-否) 1 西医为主: 指行医方式以西医为主的村卫生室。 2 中医为主: 指行医方式以中医为主的村卫生室。 3 中西医结合: 指行医方式为中西医结合的村卫生室。

(三)、能够运用的中医疗法(Y-是,N-否):可参照1—16 列举中医疗法名称,根据本单位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填写。17 其他(可列举):指不在1—16 列举中医疗法名称内,且在本单位运用的中医疗法。 (四)、年末人员数 1 医师人数:指所有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数。 2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数:指所有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数。 3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指所有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数。 4 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人数: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人数。 5 全科医生人数:包括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证书且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人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得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骨干培训、岗位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的执业(助理)医师。 6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人数:指中医类别的全科医生总人数。 7 乡村医生数:乡村医生指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获得“乡村医生”证书的人员数。 8 以中医为主的乡村医生数:指以提供中医药为主的乡村医生人数。 9 中西医结合乡村医生数:指以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为主,能辨证使用中医药的乡村医生人数。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王家镇卫生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平凉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医药科室建设方案 通过对卫生院中医药科室的合理设置、中医药设施设备的必要配备,满足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功能需求,营造中医药服务氛围,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的发展。 一、中医药科室设置 (一)卫生院 1.中医科作为一级临床科室,根据需要设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作为中医科的临床科室; 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纳入药剂科统一管理; 3.有条件的可设置名老中医专家门诊。 (二)卫生院、 1.设置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条件的设置中医诊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 2.设置中药房和煎药室,提供代煎药物服务。 (三)设置要求 1.中医临床科室以集中设置为主,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服务区,能够综合开展中医药服务;

2.中医临床科室采取中式建筑装修风格,营造古色古韵浓郁的传统医学氛围; 3.中医诊室面积≥8平方米,一人一诊室,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保护病人隐私的服务理念; 4.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每床设置轨道式遮隔帘或移动式屏风,保护病人隐私; 5.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设置中药煎药室;6.在中医药服务区悬挂古代中医人物画像,塑立中医人物塑像,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塑像、宣传版面、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介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古代健康养生诗词; 7.有条件的卫生院服务机构中医科诊室、中药房应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中医医师工作站、中药房管理系统,开展中医药服务“六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实施与预防保健、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实时交互、自动更新、统计分析、动态管理。 二、设备配置 (一)基本设备 办公桌、办公椅、病人椅、脉枕、听诊器、血压计、诊查床、器械柜、出诊箱等。 (二)中医设备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doc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的中医科、100%的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省级标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综合(专科)医院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75%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6、100%的县(市、区)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不少于10%。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各县(市、区)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各县(市、区)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各各县(市、区)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 (2017年版) 一、基层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中医药工作纳入县(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二)县(市、区)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熟悉中医药政策。 二、基层中医药工作保障 (三)中医药事业发展有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体现重视和倾斜。 (四)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政策、药物政策等医药卫生政策时,有中医药主管部门参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支持提供和利用中医药服务。 (五)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六)中医医疗服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确定合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成本和专业技术价值。 (七)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 三、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八)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标准;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

条件的专科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 (九)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 四、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7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十一)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城乡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五、基层中医医疗服务 (十二)县级中医医疗机构主要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站、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的中医药技术方法。 (十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30%以上;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30%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达5%以上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达10%以上。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总结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总结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工作阶段汇报通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在各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努力,按计划完成了相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加强领导和管理 按照《江油市中医医院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加强了中医药基层指导科、预防保健科、江油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的管理,并开通了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平台,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中医基层指导科接受医院和市卫生局双重领导,完成了政府指令性任务。 二、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市新农合提不仅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还在我院在地震灾后迁至重建后,给予了免收住院患者起付段的优惠政策; 市新农合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医院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报销目录;

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2、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仍保留了中药饮片的加价。 3.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 三、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我院建有1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2、派出多批次师资参加四川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临床培训。 3、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成,每周二下午进行授课。 4、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2010年6月至8月,根据江油市卫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江油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对我市所有乡镇卫生院40名学员,分两批次进行了培训。 四、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201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 方案

201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6年底,以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市级标准。100%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我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设置中医科、中药房,达到《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

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要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强基本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中医重点专科。 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巡回医疗、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开展中医药人员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要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要努力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认真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激励措施。 (四)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要在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以及“2016-2016年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为认真组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继承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振兴中医事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切实做到简、便、廉,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原则 (一)集中设置。中医药服务科室集中设置,布局流程符合医疗卫生服务要求,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诊疗区域。 (二)特色突出。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突出传统文化特色,注重人文关怀,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 (三)方法多样。采取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熏洗、足浴等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 二、主要工作任务目标 (一)主要目标 1、集中规范建设中医药科室及相配套的设备设施,坚持中、西医相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办院方向,不断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2、拓宽乡镇卫生院利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服务领域,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防病治病,着重培养中医执业医师,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组织进修培训,培养年轻中医药工作继承人。

3、90%以上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并纳入乡村医生规范化培训范围,使受到培训的乡村医生掌握3至5种适宜的中医药技术与方法。 4、通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建设,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项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药报销范围。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积极运用中医药的诊疗技术,将中医药服务有机地融入到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中,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老年人和儿童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国家要求。 2、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3、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其中中医药内容的宣传栏4期以上/年、健康咨询5次以上/年、讲座6次以上/年,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健教文字资料和3种以上中医药音像资料/年。 4、广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宣传普及工作。利用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报刊(电视、广播)传播媒体、医院健康教育专栏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宣传手册》等有效载体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简便有效方法。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体现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行为规范体现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