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家争鸣(说课)

百家争鸣(说课)

百家争鸣(说课)
百家争鸣(说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上(下)午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百家争鸣》。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09年11月第四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本次说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学情分析及新课标要求: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专题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时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历史地位)。其中儒家思想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本课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政治、经济专题的相关内容,从而形成对一个时代的整体认识;还可以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从熟悉的有关名篇佳作入手,更好地理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

此外,先秦思想家的代表言论,逻辑性强,很多是人生至理,可以用作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材料和德育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情分析:(立足学生)(知识状态、认知能力、学习情绪)

高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本课知识,学生有所了解,经过政治、经济模块的学习,也比较容易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秦时明月》的播出,使同学们对“诸子百家”非常感兴趣)但是,思想史的复杂、晦涩,使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看,这一阶段是青少年迅速成长,逐渐成人化的时期。尤其是逻辑辨证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意志品质的锻炼好时机。因此应充分运用教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教授本课应具有启发性,对其成长有所裨益。

3、新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识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归纳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探究其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综合比较儒、法、道、墨思想的异同,加深理解。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认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继承、发展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4)德育目标:课程改革主张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而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得他能够成为德育的良好素材。针对本课的内容,我增加了如下德育目标: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2、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3、仁者爱人、尊老爱幼、爱好和平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4、唯物辩证的世界观。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深远影响,孔子的历史地位。对孔子“仁”的理解。

三、教法(说教法)、学法(说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根据启发性的原则,教学中我采取“情境—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语言文字、图片、音像等,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现历史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态度和情感体验,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

2、学法指导

角色模拟法,材料阅读法、思辩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表格法、学习卡片等,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方法的指导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四、教学过程(说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

(一)、课前预习,构建框架

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展开新课,我留下预习作业:“搜集尽可能多的诸子言论,制成学习卡片,同学间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二)、组织游戏、导入新课

1、以三孔(孔林、孔庙、孔府)图片和“祭孔活动”(祭孔大典中的乐舞表演,集礼、乐、舞于一体,是唯一保留下来的汉民族舞蹈。因此在2005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什么要祭孔?为什么高考前去拜孔子?(教育家、老师、孔圣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孔子创设儒家以及其所处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2、在预习作业的基础上,开展“百家名言竞猜”的游戏。在黑板上分出不同的区域,分别是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及其他五部分,将言论卡片放置到不同区域。我会先以自己做的卡片为例,展示游戏程序和规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是孔子思想,属于儒家思想。设立裁判,分组进行比赛,计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善用权术,建立权威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智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兼相爱,交相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上法而不上贤。”

君主须集中权势,用权术以静制动。

为政以德,齐之以礼......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人们畅所欲言,思想开放,有许多文化精品。那为什么这一时期能有这么多的文化精品问世呢?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这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百家争鸣》。

(三)、合作探究,理解新课

探究一:讨论: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首先我会以阅读“知识链接”的形式,(《史记》中的原文),理解材料。直接给出学生“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再然后根据百家争鸣出现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总结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小组讨论,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从经济、政治、阶级变化(士)、文化(私学兴起)

根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探究二: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填写以下表格:(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学派代表的思想

所处的时代主张或观点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

“仁爱”,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

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战国末期“礼”“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老子

春秋晚期“无为”;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世间万事

万物都具有对立面

庄子战国时期“无为”

墨家墨子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子战国时期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

问题:1、孔子的贡献主要涉及哪几方面?

思想上:提出了“仁”的学说。要“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要“克己复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教育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文化上: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根据鲁国史书,编写了《春秋》;孔子的言行,被整理成为《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2、你认为最核心的思想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仁”?你觉得你身边哪些事符合“仁爱”的标准?(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

3、儒家学派中,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有哪些属于继承?哪些属于发展?

(批判的继承)体现儒家思想的包容性。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过渡到老子的思想;“庄周梦蝶”过渡到庄子思想;以秦国的强盛讲到法家思想;以“墨子救宋”的故事讲解到墨家。以成语和故事的讲解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启发性。

4、儒家讲究“仁爱”,墨家讲究“兼爱”,二者有何异同?(儒家有差别的爱,通过比较加深对“仁爱”的理解)

5、你还知道哪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如:名家“白马非马”

探究三:播放感动中国的新闻图片,提问:那么这样的百家争鸣的思想主张对现在有何影响呢?由生回答加以小结。(儒家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吸收与融合)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探究四: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如何评价孔子思想?(畅所欲言)

“孔子学院”“国际孔子文化节”“孔子基金”“祭孔活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发表《巴黎宣言》,认为“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全世界必须先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四)、师生互动,突破重难点

对“仁”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对比“仁爱”与“兼爱”;以现在“孔子热:去体会仁的历史与现实价值)及对孔子的评价(历史贡献,现代对孔子的重视,传统文化的代表,民族凝聚力,强调论丛史出,史论结合)。

(六)、畅所欲言,感悟新知

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相互交流一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认识、想法和收获。主要“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不一定局限于知识层面,也可以谈谈对生活、学习的启发。

(七)、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1、识记、理解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归纳前秦儒家思想思想的发展脉络。(夯实基础)选做题: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取你感兴趣的思想家言论,写一篇小的议论文或驳论文。(发散思维)

提供深化学习的材料:《百家讲坛》易中天先生《诸子百家》。

五、板书设计(提纲挈领式、权力结构图、流程图、表格)力求简洁、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

六、教学反思:1、如何掌控思想的的深度,适当扩展,掌握“度”,历史学科“科学普及”性质,当然对于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个别指导。2、是否做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3、在情感上学生是否有所得?

第8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

第8课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学法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有很大的可塑性,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故需要教师正面引导. 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 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1、老子 (1)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

百家争鸣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B重点与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形成。 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C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D教学过程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问题: (1)主流思想是什么? (2)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3)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4)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主流思想是什么呢? 时间上:主要指古代中国文化的内容 内容上: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 内涵上: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导入新课】 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是: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讲述内容】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什么是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解读本课的课题。“百家争鸣”,所谓“百家”指的是什么? 生:所谓“百家”,是指“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优秀教案

百家争鸣 一、课题:百家争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并归纳“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 (2)重点掌握儒家三子的思想: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和“性本善”以及荀子的“性本恶”思想。 (3)了解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探究其在当世和后世的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和早期儒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运用比较法、列表法和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问题进行归纳。 (3)最后以早期儒学为重点,组织学生对儒学的存在原因以及现代儒学复兴情况进行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3)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

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4)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提供三则材料,让同学们猜是哪位大家。然后从孔子引入。让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 材料: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名人之首 2.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他那里寻找智慧。” 3.他的思想在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百家争鸣的说课稿

百家争鸣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孔子的了解,教育学生要有理想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要培养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依据: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依据: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各家各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 二、教法应用:

教法: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三、学法指导: 1.学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指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2.学情分析: 因为大多学生不大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教学过程: 设计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千年孔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孔子,是重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演短剧:《孔子讲学》,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接着我又让学生分组,为孔子创办的学校设计一份招生广告,至于广告的内容,我给予了指导,让学生从招收对象,老师的教育思想,可以参阅的资料等方面来设计。通过这样一项活动,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成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总结:2500年前的孔子因为其深邃的思想,精辟的理论,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新风尚,并以此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本节小字部分还介绍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因为这一问题,课标上没有要求,我做了简化处理,让学生课下为老子设计名片。节省了时间。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百家争鸣,我是这样设计的:百家争鸣的背景是难点,我将带领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之后得出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我指导学生列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道辩论题:“校园里出现的吃零食,乱丢垃圾的现象用哪家的思想治理比较好?”让他们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利用历史来解决身

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不文明行为。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社会问题,2500多年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就让我们今天进入第八课百家争鸣,看看先贤的智慧。 (板书)第八课百家争鸣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39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 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 请学生自己举手发言,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老师展示标准答案归纳总结。 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最后由老师汇总,以表格方式展示。具体流程: 1、儒家:孔子(展示孔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孔子的基本资料,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论语》。展示《论语》的句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现“仁”;《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体现“以德治国”。《论语》: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展示孟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孟子的基本资料,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孟子》。展示《孟子》内容: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体现“仁政”;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民贵君轻”。 2、道家:老子(展示老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老子的基本资料,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 然后展示《道德经》的内容,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体现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庄子:(展示庄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庄子的基本资料,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庄子》。展示《庄子》中的句子:“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翻译: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3、墨家:墨子(展示墨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墨子的基本资料,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展示《墨子》内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翻译: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不

《百家争鸣》教案

《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地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地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地能力. .了解孔子地教育思想,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了解老子地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地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地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地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地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地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地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地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孔子是本课地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地“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地贡献. 方法指导二: 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题地知识点.第题知识点相对较多难度较大,几位思想家和一位军事家,用表格地形式进行分类总结,对比记忆.要求学生学会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地基本方法.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地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地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地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地,在他地思想中,就有仁政地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一、知识模块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第题. .简述老子地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地存在都是相互依存地,都有对立面,对立地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二、知识模块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第题. .请你写出孔子地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注意因材施教.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地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时常复习学过地知识,“温故而知新”. .编成《春秋》. 三、知识模块三百家争鸣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完成第—题. .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地局面? 原因:()铁农具和牛耕地使用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地地主阶级,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学法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有很大的可塑性,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故需要教师正面引导. 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

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 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老子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1)生平 (2)思想主张 (3)著作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教学教案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 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 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2.本课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对诸子百家中的孔子、孟子、孙子等有所了解,而且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就此调动学生收集资料、扮演角色的积极性。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课头绪纷繁,涉及到百家争鸣众多的人物及其主张。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可通过师生共同设计“主要的学派、人物及其代表思想一览表”的环节来达到目的。根据本课课标,结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通过探讨案例,自评互判,从互动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运用平板学习。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五、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易中天先生的一段话进行导入“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新课教学 1.[活动]智慧展示大舞台 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播放百家争鸣视频,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 [承转]以上环节我们了解了各派主张,可谓各有各精彩。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点评]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2.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交流的实效,从而获得新知。(教师做好点评与鼓励)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例如: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活动]拜师学艺: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批注: 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看课后的畅想天地中的漫画,引导学生将孔子的“仁”的外延扩展到政治领域。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联系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畅谈对“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问: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依照重点分析整理书本内容。 最后采用讨论法讨论课中思考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视讨论情况作启发性的小结,以此结束这一小目的学习。 (二)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说课稿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说课稿岳麓版必修3 说课课题参赛者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位于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上承春秋时期的孔子和老子,即百家争鸣的萌芽时期,下启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即百家争鸣结束,儒家思想确立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统治地位这一时期。是中华民族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本课教材在第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标准解读本课课程标准是: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认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意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了解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参与讨论等活动,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 2、教学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百家争

鸣的影响。 1、知识储备: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一定了解;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能力评价:文科学生具备一定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存在不足:①阅读史料能力差。②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差。③分析历史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力差。 1、教学方法:采用了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辅之以讲授法等。 2、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材料学习法导学案预习法本课需要一课时完成。教学环节一:课前探究◆具体步骤:将学生分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四组,印发导学案,让学生预习教材,查阅资料,归纳出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写成文字材料,以备课堂上展示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历史,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学环节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具体步骤:通过简短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感受春秋战国时代特征,导入新课。计划用时2分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从而对该节课的下一个教学内容设下悬念。教学环节三:预习检验,梳理学案◆具体步骤:通过6道选择题的测试来检查学生课前导学案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存在的不足,教师总结时弥补

【VIP专享】百家争鸣(说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 上(下)午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百家争鸣》。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009年11月第四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 本次说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新课标要求;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1、教材、学情分析及新课标要求: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专题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高峰时期,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历史地位)。其中儒家思想的学习能让生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习本课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政治、经济专题的相关内容,从而形成对一个时代的整体认识;还可以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从熟悉的有关名篇佳作入手,更好地理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 此外,先秦思想家的代表言论,逻辑性强,很多是人生至理,可以用作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材料和德育材料,启发学生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学情分析:(立足学生)(知识状态、认知能力、学习情绪) 高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本课知识,学生有所了解,经过政治、经济模块的学习,也比较容易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秦时明月》的播出,使同学们对“诸子百家”非常感兴趣)但是,思想史的复杂、晦涩,使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来看,这一阶段是青少年迅速成长,逐渐成人化的时期。尤其是逻辑辨证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意志品质的锻炼好时机。因此应充分运用教材,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教授本课应具有启发性,对其成长有所裨益。 3、新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教案

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儒家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有关本课的知识。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学生认知能力分析:到高中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一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老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儒、道、法三家治国之争。

百家争鸣教案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祖国文化有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 内容多,不易掌握。 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本专题是新课标“思想史”的第一专题,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句分析教科书正文前面的“导语”,向学生交代两点:第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第二、要从四个阶段认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本目教材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第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一、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建议教师向学生讲

百家争鸣教案 人民版

《交流碰撞启迪——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陈辉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组 一.设计思路 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为主题,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和精神升华,充分尊重学生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和启迪作用。教师应注意避免生硬的说教和武断的灌输,师生平等交流与相互启发,加强沟通和理解。 教学上,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和了解有关百家争鸣的历史资料;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注意师生互动方式,不仅是形式上的互动更是师生之间在情感和思维上的双向互动。在课的结构上,分儒家学派、道家学派、法家学派、墨家学派、百家争鸣的原因、百家争鸣的影响和课后探究等七块来处理。 重点处理: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感受诸子百家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及惠泽千年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关于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一方面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些先秦诸子散文的相关内容。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仍旧是感到比较生疏的。因此,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另外,由于本节课的时代离学生比较远;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让学生深入其中来感受先代哲人的智慧成了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外,由于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材分析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四.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说课稿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老子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1)生平 (2)思想主张 (3)著作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阅读后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 2.再次快速阅览教材,思考:老子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百家争鸣教案一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百家争鸣》的导学案及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资料,制作学习卡片。 四、课时安排 本课课型为自主合作课,安排一课时讲授。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播放诸子百家人物图片,由学生竞猜人物名。导入新课《百家争鸣》,翻开书本76页。) l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预习检查(独学):百家连线,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学派思想家所处时代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老子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儒家孔子春秋晚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道家墨子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墨家孟子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法家孙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兵家韩非子 孙膑 (三)新课教学 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 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