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高考试题分析

(理科综合分册)

2020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考试要求 (2)

第二部分 2019 年考试分析总体评价 (12)

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14)

全国Ⅱ卷试题分析 (28)

全国Ⅲ卷试题分析 (42)

第三部分 2018 年试题及解析 (54)

理科综合全国Ⅰ卷 (54)

理科综合全国Ⅱ卷 (70)

理科综合全国Ⅲ卷 (86)

第一部分

考试要求

生物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口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考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考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理解能力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解释

(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考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实验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3.举例

例⑴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 DNA 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说明】本题以“DNA 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 的状态”与“DNA 复制、RNA 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⑵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B.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

C.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

D.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试题围绕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考查了呼吸作用和跨膜运输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联系。

例⑶将相等数量的硝化细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含铵盐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在适宜温度下振荡培养。若用虚线表示大肠杆菌的生长趋势,实线表示硝化细菌的生长趋势,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两种菌体生长趋势的是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用图表表述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要求考生用图表示两种菌体数量变化的趋势。

例⑷在下列哪种条件下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

A.日温15℃、夜温26℃

B.昼夜恒温26℃

C.日温26℃、夜温15℃

D.昼夜恒温15℃

【答案】C

【说明】本题要求考生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入手,对“环境条件(如温度)与番茄产量的关系”这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进而做出判断。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

1.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

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3)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4)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5)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2.解释

(1)理解《考试大纲》中规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能等进行综合的运用(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这一实验原理的应用。

(2)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按照要求设计生物学实验来验证生物学事实,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本项能力要求提到的“科学探究”主要指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在这个前提下的“做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例如,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人工膜,探究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及合适的消毒途径等。

(4)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及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对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或完善。如要求考生指出实验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改。

3.举例

例⑸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说明】本题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判断不同实验材料对观察效果的影响,考查考生对该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⑹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昵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做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3)结果预测与分析:

【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方法对生物学事实进行验证的能力。题干中给定了实验材料、用具等,要求考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期与分析。本题答案需要用较多的文字进行表述,也考查了考生规范、准确地进行表述的能力。

例⑺现有一种由人工膜制成的袋,为检测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膜,现提供试剂和用品如下:铁架台、烧杯和人工膜袋各一个,1%的淀粉溶液、稀碘溶液和棉线。

(1)请用上述试剂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该膜,请用示意图表示(加图注)。

(2)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

【说明】考查探究能力的典型试题通常要求考生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行研究。

本题要求考生利用指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装置,对给定的问题(淀粉和碘能否透过该人工膜)进行探究。

例⑻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加合理的是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说明】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实验操作顺序非常重要。本题提供了 4 种测定酶活力的操作顺序,其中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要求考生根据所学酶特性的相关知识,判断出哪一操作顺序符合题目要求。

三、获取信息的能力

1.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2.解释

(1)高考试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中,也可以蕴涵在图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是模式图、示意图、装置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给出的信息中,有些可能是有效的,有些可能是无效的。要求考生能够正确解读题目,准确获得所需信息。有时还需要考生对数据进行加工或换算。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正确解答。例如,从某种微生物生长曲线获取这种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信息。

(2)当前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并且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愈来愈深刻的影响。鼓励考生在学好教材中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关注、了解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培养考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待这一能力要求,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是指对生命科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等方面的内容;第二,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是指全社会关注的、新闻媒体大量报道的问题,如禽流感;第三,生命科学的突出成就和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通常作为命题素材,试题考查的仍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这类试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不会很大,不会增加考生的负担。

3.举例

例⑼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 4 种生物,并且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 4 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D

【说明】要求考生从直方图提供的不同种群有机物总量的信息,确定出一条食物链,根据食物链推测种群变化的趋势。

例⑽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

回答下列问题。

(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__。

(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 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 ABA 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 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说明】

(1)根据题干“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可知经干旱处理后,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供应减少,

(2)根据题干“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可知光合作用所需的 CO

2

则光合速率下降。

(3)根据题中“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 ABA 引起的”说明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为 ABA。

例⑾人或动物 PrP 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 PrP 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 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 C转变为 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

【说明】疯牛病是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朊粒是疯牛病的病原体,其相关知识在中学教材中并没有出现,考生需从题干中提取相关信息,如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核酸。再根据所学的蛋白质结构、病毒特点等知识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

四、综合运用能力

1.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解释

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在新的情境中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与“理解能力”中提到的“知识的运用”相比,这一能力要求相对来说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以及知识运用的复杂性,其侧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解释和分析问题。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答这一类题目的关键。

3.举例

例⑿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

的量),光合作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 CO

2

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 a 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__。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____________。(填“CO

2 浓度”或“O

2

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 T 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

【说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试题(2)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学过的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在题目所给情境中,解决“若要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这一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试题(3)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植物生理和遗传等相关知识,根据题目给定信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引起光合作用强度变化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

例⒀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 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说明】遗传模式(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的确定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也是遗传理论指导遗传育种等生产实践的关键问题。试题要求考生在分析甲同学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两个独立的实验,确定果蝇灰体

/黄体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模式。本题既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地掌握了分离规律、伴性遗传等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⒁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氯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__。

(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

4)和硝态氮(NO

3

-)。已知

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 NH

4和 NO

3

-的吸收具有偏好性

(NH

4和 NO

3

-;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

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说明】农作物种植常施用化肥以提高产量。根据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施用适量化肥可提高产量,但要避免化肥过多施用造成的土壤污染和损伤、生产成本增加。试题要求考生根据两种氮元素吸收偏好性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即是解决生产中选取合适化肥的实际问题,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2019年考试分析

Ⅰ 总体评价

2019 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着重发挥高考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2019 年与往年一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理科综合试卷共 3 套。全国Ⅰ卷供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广东、山西、江西、安徽和福建 10 个省份使用。全国Ⅱ卷供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10 个省份使用。全国Ⅲ卷供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 5 个省份使用。纵观 3 套理科综合试卷,着力体现学科特色,聚焦科学实验探究;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引导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稳中有进,倡导学以致用。

2017—2019年理科综合难度

2019 年高考生物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传达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理念;基于“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整体架构进行设计,反映生物学科特征,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表现水平;凸显生态文明,积极倡导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方式,助力考生增长知识见识,更好地实现高考育人选才的功能。

一、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调科学生产的重要性

高考生物试题要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 2019 年高考试题中,理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9题围绕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元素进行设计。第(1)题考查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这 3 类含氮有机物的特点,第(2)题要求考生设计实验验证作物甲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偏好性。这一试题提示我们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要对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作物对氮元素吸收的偏好性进行合理施肥,防止盲目施肥引起的资源浪费。试题传达了生物学理论在指导农业生产劳动中的积极作用,强调科学生产的重要性。

二、突出基础考查,体现生物学科特色

生物学科的必备知识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发展学科能力的基础。考查必备知识是高考生物的目标之一,也是引导中学生物学教学重视基础的有效方式。如2019 年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 30 题围绕排尿反射进行设计,对排尿反射的初级和高级中枢分别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等基础知识进行了考查。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第 1 题考查内质网和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脂质和 RNA 合成的场所。

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 29(3)题要求考生验证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 引起的,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第 37 题要求考生设计实验探究细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这些试题设计思路新颖,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考虑到考生的作答与评卷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给出了“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的答题要求。

三、科学设计试题,体现国家卷的水平

试题考查内容均未超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 3 个模块的要求。选做题中的 2 个试题在生物技术与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 个模块内容和要求范围内进行设计。试题命制确保原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保障考生顺利作答,服务高校人才选拔。

Ⅱ 试题分析

2019年全国Ⅰ卷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对细胞凋亡的理解。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人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广泛存在,有利于细胞的自然更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五个手指起初并排相连,后来随着指间细胞凋亡五指分离,发育为成形的手指。因此,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故选项 A 错误。小肠等器官的自然更新过程包括衰老细胞的凋亡和新生成细胞的补充,因此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B选项正确。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感染的机体细胞时,效应 T 细胞可使靶细胞凋亡,帮助实现病原体的清除,因此选项 C 错误。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不同类型,选项 D 错误。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 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 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蛋白质合成所需基本条件的理解。基因表达即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知识。细胞中 3 种主要的 RNA 都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mR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 负责转运氨基酸,rRNA 与多种蛋白质组装形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mRNA 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遗传密码,mRNA 上每 3 个相邻的碱基构成1个密码子,决定 1 个氨基酸。tRNA 依靠分子中的反密码子与 mRNA 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决定所携带的氨基酸在合成的蛋白质(肽链)中的位置。蛋白质合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还需要多种酶、蛋白质因子、能量等生物分子的参与。体外实验中如果提供上述各种生物分子并满足一定的实验条件,就可以合成特定的多肽链。

题目所给的各要素中,⑤除去了 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中包含了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核糖体、酶、蛋白质因子、能量以及合适的反应体系,但是因为已经去除了 DNA 和 mRNA,所以没有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需的模板(没有 DNA,因而不存在由 DNA 转录产生mRNA)。如果在体外合成时补加特定的 mRNA(多聚核苷酸),就可以进行多肽链的合成。本题要求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以还需要加入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

选项 A 和 B 的材料组合都缺少⑤,可以直接排除。也可以从 A、B 选项都缺少核糖体、能量这些基本要素考虑,判断 A、B 错误。选项 D 的材料组合中没有肽链合成的模板,是错误的。选项 C 包括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 DNA 和 mRNA 的细胞裂解液,可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为模板合成多聚苯丙氨酸,因此选项 C 正确。

3.将一株质量为 20g 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 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答案】A

【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影响和限制植物生长环境因子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

,握。植物幼苗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元素,再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 CO

2

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将这些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在体内。有机物的不断转化和积累使得植物细胞生长、分裂,植物由小到大,质量增加。因此,

,光作为驱动能植物黄瓜幼苗所增加的质量来源于水、矿质元素和空气中的 CO

2

量促进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由此可知选项 A 正确。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神经调节和神经冲动的传导等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动物受到惊吓刺激,该刺激信号可引起视觉、听觉或触觉等感受器的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通过传入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有关神经中枢,经分析与处理,再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如肾上腺髓质细胞和心肌细胞产生反应。由此可见,兴奋是以动作电位的形式即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故选项 A 和 B 叙述正确。选项 C 中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是指传入到神经中枢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是指传入到神经中枢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有关细胞分泌肾上腺素,该激素作用于心脏,因此选项 C 叙述正确。当动物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时,可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增加,以应对这种惊吓刺激,选项 D 叙述错误。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XY 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 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 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答案】C

【分析】本试题以 XY 型性别决定的植物为素材,设置了“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的条件,在考查“伴性遗传”这一必备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进行

知识迁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的前提条件是:由于含有基因b 的花粉不育,不能参与授粉,所以参与授粉的雄配子就只有含 Y 染色体这一种类型,而花粉不育不会影响雌配子雌株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XX,表现型为窄叶

由于含有 X b的花粉(雄配子)不育而不能参与授粉,因此的雌株基因型为X b X b

不能得到乂顶卜基因型的植株。而基因 b 不影响雌配子的功能, X b的雌配子正常,含有 X b的雌配子与含有 Y 染色体的花粉结合就可以产生 X b Y 基因型的植株,表现为窄叶雄株,故选项 A 正确。宽叶雌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X8X b,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 X B Y,二者结合能够产生 X b Y 基因型的植株,表现为窄叶雄株,故选项 B 正确。窄叶雄株的基因型必为 X b Y,只有含 Y 染色体的雄配子参与受精,因此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时不能产生雌株,故选项 C 错误。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没有发生性状分离,则说明其基因型为 X B Y,而 X B雌配子来自于亲本雌株,则说明亲本雌株的基因型为 X B X B纯合子,故选项 D 正确。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h、10h、23h,得到 a、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 23h 之前,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 23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 J 型增长阶段

【答案】D

【分析】该题以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种群增长特点为素材,考查了种群增长相关必备知识及对种群增长曲线的理解。题目中细菌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获得不同的种群增长曲线,可以看作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形式的模型。细菌在培

和养基中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将有机物(例如葡萄糖等)氧化分解,产生 CO

2

水,并释放出能量,故选项 A 叙述正确。在题目所表示的种群增长模型中,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3h、10h、23h,说明提供给不同组细菌生长的营养物

质的量是不同的,表示了环境条件(食物资源)的不同,故选项 B 叙述正确。a 组中培养基更新频率最高,细菌增长曲线大致呈 J 型,这种曲线是在营养和空间等条件都充裕的情况下出现的,故选项 C 叙述正确。在更换培养基间隔时间较长时(如 23h),细菌种群增长曲线呈 S 型,但在培养初期(如 3h 之前),营养和空间等条件和 a 组是一样的,也是相对充裕的,该阶段种群是呈 J 型增长的,故选项 D 叙述错误。

29.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____。

(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 ABA 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 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答案】

(1)增强

减少

(2) 降低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 CO

2

(3)取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

将上述干旱处理的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 ABA 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分析】该题内容涉及植物与环境的水分交换、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以及干旱(缺水)、气孔开度、ABA 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考查目标:①对植物水分生理、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②信息获取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③在给定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④通过对实验思路等的简要陈述,考查科学语言运用和文字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植物在经历适当干旱处理过程中,由于环境(土壤)水分的减少,使根系吸水困难。在干旱条件下植物通常是通过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和降低枝叶的失水速率来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植物具有渗透调节的能力,即当外界(土壤)溶液渗透压(溶质浓度)增大时(如遇干旱时),植物细胞可通过从外界吸收积累离子、在细胞内合成相应的有机溶质等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溶质浓度),来增强从外界环境吸收水分的能力。干旱会导致植物体内缺水,缺水会诱导根尖和叶片快速

合成 ABA 并运输到保卫细胞,ABA 作用于保卫细胞使气孔开度减小或关闭,降低蒸腾作用,以减少水分丢失。

问题(1)中,该植物在经历这种土壤干旱处理过程中,根细胞可通过吸收积累

矿质离子、在细胞内合成有机溶质等,使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因此,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问题(2)中,干旱缺水会使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两方面。“气孔因素”是指干旱缺水会诱导根尖及叶片快速合成 ABA,ABA 作用于气孔(保卫细胞),促使气孔开度减小或关闭,影

响 CO

2 的供应,使光合速率因 CO

2

供应减少而降低。“非气孔因素”则是指干

旱缺水使叶

绿体的光合性能降低,如光反应下降,导致光合速率降低。因此,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降低,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使气孔开度减小,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 CO

2

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干旱会引起植物体水分亏缺、ABA 含量增加、气孔开度减小。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 ABA 引起的。问题(3)要求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该实验设计应基于以下两点:①实验要在干旱条件下进行;②在有 ABA 和无 ABA 参与下测定气孔开度的变化。

题干指定以该种植物的 ABA 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 ABA)植株为材料,因此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是:取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应该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将上述干旱处理的 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 ABA 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 ABA 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本试题中有了“ABA 缺失突变体植株”这样的实验材料,使实验设计变得既简单又可直接说明问题。这还提示考生在进行科学研究中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30.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

(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大脑皮层

(3)感受器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兴奋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反射弧的组成,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解决试题提出的问题。

问题(1)中,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能够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使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此谓单向传递。

问题(2)中,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中枢,可以位于不同的部位,从而实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使对某一反射活动的调控更为精确。就排尿反射而言,其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而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在婴幼儿时期,由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未发育完善,会出现尿床现象。成年后由于大脑皮层发育完善,排尿反射可以受意识控制。

问题(3)中,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有关感受器,其传入冲动会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从而促进排尿。

31.某果园中存在 A、B 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Y 诱杀 B 可减轻 B 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 A 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______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

(2)A 和 B 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

(3)性引诱剂 Y 传递给害虫 B 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使用性引诱剂 Y 可以诱杀 B 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 B 种群的_____________,导致

_____________降低,从而减轻 B 的危害。

【答案】

(1)果树→A→C C

(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

现象

(3)化学信息性别比例种群密度

【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食物链、营养级、种间竞争、种群密度和信息传递等生态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题目从一个现实生活场景入手,给考生描绘了一幅果园中的果树遭受果树害虫侵害、食虫鸟捕食害虫的场景,以及采用“性引诱剂”人工捕杀害虫、以保护农业生产成果的景象,让考生感到熟悉和亲切。试题既体现了科学性,也体现了应用性。

问题(1)关于食物链与营养级。食物链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试题涉及 4 种生物,果树、害虫 A、害虫 B 和食虫鸟 C,从试题给出的取食和被食关系可得出包含害虫 A 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A→C。

营养级是指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生产者绿色植物和所有自养生物都是位于食物链的起点,他们共同构成了第一营养级,试题中的果树就是第一营养级。所有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都属于第二营养级,那么试题中的两种害虫 A 和B 为第二营养级。所有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都属于第三营养级,鸟类 C 为第三营养级。

问题(2)考查种间竞争的理解。害虫 A、B 同为果树害虫,且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两者存在竞争关系。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

问题(3)关于信息传递、信息性质和种群参数。“性引诱剂”是利用昆虫某一种性激素引诱异性到某地,从而集中捕杀害虫的一种灭虫方法。害虫防治使用的“性引诱剂”是一种昆虫的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具有引诱异性昆虫进行交配的挥发性物质,一般多为雌成虫分泌的以引诱雄虫进行交尾,所以又称为性信息素或性诱素。昆虫性诱剂是利用个体昆虫对性信息素产生反应而被杀,不会产生后代,无抗性产生,而且具有专一性,对益虫、天敌不会造成危害。应用昆虫性诱剂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和劳动力成本,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性引诱剂 Y 传递给害虫 B 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由于在实践中性引诱剂只诱捕某一个昆虫性别,而另一性别的个体数量并不发生改变,所以会造成使用性引诱剂区域昆虫种群性别比例改变。如果性引诱剂捕杀雄性昆虫,随着雄性昆虫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减少,参与繁殖和后代产生的数量会下降,从而导致种群密度的降低,减轻 B 对果树的危害。

32.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

2

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

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 F

1,F

1

相互交配得到 F

2

。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

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 F

1表现型是___________,F

2

表现型及其分离比

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

2

表现型及其分比是___________。

【答案】

(1)3/16 紫眼基因

(2)0 1/2

(3)红眼灰体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红眼灰体:

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 红眼/白眼

【分析】本题通过对果蝇多个性状的遗传分析,考查考生对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规律的掌握情况,以及利用所学遗传学概念和遗传学规律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该题目所用的实验材料是野生型果蝇和一些隐性突变型果蝇,通过题干给出的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图,考生可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几对等位基因,辨别能自由组合的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和不能自由组合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问题(1)“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根据图可知,翅外展和粗糙眼基因分别位于第 2 号和第 3 号染色体上,是能够自由组合的非等位基因。翅外展和粗糙眼基因的等位基因分别为正常翅和正常眼基因,根据孟德尔定律,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

(dpdpruru×DpDpRuRu),F

1为 2 对基因杂合体(DpdpRuru),F

2

的 4 种表

山西省临汾市2018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临汾二模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缺答案

山西省临汾市2018年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临汾二模理综 生物试题 ―、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伴随着ATP的生成 B.血浆中的无机盐浓度会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DNA分子的多样性与其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D.将胰岛素溶于NaCl溶液中会使其丧失生物活性 2.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少数种类的酶经蛋白酶处理后仍然具有催化功能 B.HIV病毒的逆转录酶和RNA都能进入到宿主细胞内 C.颤藻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类嚢体和叶绿体基质中 D.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3.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将3个Na+泵出细胞外,将2个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外流属于协助扩散 B.Na+和K+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 C.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 D.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 4.Ⅰ型糖尿病又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含量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减轻症状 B.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C.胰岛B细胞可能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D.胰腺导管堵塞使胰岛素无法排除,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5.研究人员曾用两株开红花的某种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中最为合理的是 A.控制花色的基因有多个等位基因,即A、a1、a2等 B.该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且突变率很高 D.若两亲本分别自交,后代都不发生性状分离 6.一种鱼连续生活在非洲最大最深的同一湖水中,经历了数万年的时间进化成一千多个物种。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这些鱼有近亲繁殖的遗传倾向 B.经长期地理隔离最终形成生殖隔离 C.此鱼中同类相食现象极为普遍 D.此鱼的遗传物质可能是易变异的RNA 二、非选择题: 29.(9分)某科研小组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答出两项)。 (2)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该植物能够积累有机物的温度范围大致是℃,理由是。 (3)在1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填“大”、“小”、“相同”)。大约在温度时CO2的吸收速率最大,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填“高”、“低”、“相同”)。

2017年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高三生物组: 今天的高考生物试题考点分布合理,严格结合教材,重点考查对主干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反映出紧跟生物的发展方向。既有大量的常规型试题,同时也增加 了一些新颖的题型,如29题的实验设计,来源于课本上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又高于课本,让很多考生感觉不太适应。今年理综生物试题阅读量 维持稳定,简答题每空的分值有所上升,难度、区分度有一定增加。试题侧重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感觉试题相对基础,但又一定灵活性,有一些挑战。 选择题部分,第1题考查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第2题考查了课本的实验,第3题考查了植物的激素调节,第4题考查了动物的激素调节,第5题考查的是种群的数量变化,第6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 非选择题部分考查的知识点包括,29题考查了遗传的分子学基础,30题考查了光合作用,31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稳态,32题考查了从性遗传与伴性遗传比较。选修的两道题,37题选修1考查了微生物,38题选修3考查了基因工程。 试题涉及到了生物课本必修一、二、三和选修一、二几乎全部的重要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已有知识解题。本套高考卷对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建议2018届的学生加强主观题解题方面的练习。同时还应有针对性的加强规范答题方面的训练,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加大遗传比重,增加实验设计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进一步加大了遗传部分比重,试题中的遗传内容涉及1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共18分。题量增加的同时遗传内容考查的难度并不大,很多考生还是能够解答的。 今年高考生物试题中的简答题29是让考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基本上对所有的考生都是一定的挑战。试题以新情境下探究实验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有创新,本道试题答案是学生理性思维、科学素养的具体细微的表现。 本次试卷紧扣高中生物重点知识点,全卷突出考查对知识点的转化和应用能力,试题灵活,难度适中。试卷回归教材,深化考查课本知识,解答中多需用课 本语言作答。因此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备考中应注重“回归教材”,学生在以后的 学习中首先应扎实基础,查漏补缺,在平时练习中应注重运用课本上的知识点、语言回答问题,注重语言描述的准确性。虽然今年试卷整体较简单,但并不意味明年的生物试卷也会简单,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仍旧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切不可轻敌大意,尤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避免因评分标准适当提高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高考全真模拟】2019年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共30套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理综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01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动运输不存在载体饱和现象 B.水和氨基酸分子共用相同的载体进入细胞 C.细胞膜上的载体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D.温度可通过影响载体结构进而影响主动运输速率 2.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 B.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 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 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 3.下列有关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两瓜是用生长素处理单倍体西瓜幼苗获得的 B.三倍体无子西瓜因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无法产生种子 C.秋水仙素可以促进三倍体无子西瓜果实的发育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三倍体无子西瓜幼苗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并且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有些人在发生高原反应时会感到头晕,这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 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可见肾上腺素直接参与了糖类代谢 D.神经冲动在传递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依赖于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5.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近三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高考生物全国二卷的模式是6道选择题,4道大题和2个选修大题,试卷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2016、2017和2018三年高考生物难度都不大,侧重考纲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注 重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的考查。也考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一、从整体上看,2017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 测试生物试题部分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学生发 展核心素养体系有一定的诠释。生物命题将科学性作为首要 和第一性原则。试题科学、准确、规范,没有偏题、怪题。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和能力全覆盖,很好体现了《考试 说明》的要求。 综合性: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在综合能力的考查,重点 突出学科内的综合。三套试卷考查综合性的试题占较大比 重,2017年比2016年又有很大提升。如:Ⅰ卷除第5题外,其他题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节之间和模块之间,进行了 知识的重组和构建,综合性试题由2016的84.44%—94、44%。Ⅱ卷提升幅度更大58.89%—94、44%。Ⅲ卷86.67%—80%。综合性试题除跨节和必修三个模块之间外,在选修模块中考

查必修模块的知识,在多年高考题特别是Ⅱ卷中体现明显, 如:2016年39题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此题选修1只占4分,考细胞呼吸等必修1的内容占11分。2017年三套试题均有体现。这也充分体现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关系:选 修模块是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科学探究性试题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也体现了学科核 心素养的落地。 创新性和理性思维的题也有较多体现:体现在试题的呈 现方式,是在新情境下,获取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 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 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对核心素养的很好的 诠释。开放性:开放性的试题有进一步的增加。特别是Ⅰ卷 的29题,Ⅲ卷的29、32题,II套的38题,选修模块在开放性上有较大变化,值得关注。三套试题都在关注生物学科 的本质,考查考生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思维,以及 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这对于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 术”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质疑,对于今后高中生物的教与 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已经释放出明 确信号,发挥高考的立德树人作用和人才选拔功能,想靠刷 题换取高分会越越难,越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越会适应大

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梳理高考试题,打造高效课堂 ---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高一柴娜 2018年陕西省高考理综采用的是全国二卷,生物学科试卷的结构延续了近几年的格式,总分值也不变,满分90分。其中选择题6题,共36分,非选择题共5题,包括必考题4题,共39分,选考题仍为二选一,15分。总体来看,充分体现“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突出综合能力”的鲜明特点,在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命题总体感觉平稳有序。 一、考点分布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选择题中只有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容,其余为必修一内容,必考题中29、31属于必修三内容,30为必修一内容,32为必修二内容。必修部分试题分布情况为:必修一占38分,必修二占12分,必修三占25分。可见必修一的比重非常大,必修三次之,与知识点分布的密集程度成正比。 二、试题考查特点 1、核心考点重点考,适当兼顾知识的覆盖面 今年出现的核心考点包括:蛋白质的功能、人体激素的变化及功能、垂体的功能、光合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等。核心考点每次会以新的形式出现,所以建议2019届考生复习过程中应继续重视对历年试题的变式训练。 除核心考点外,今年的考题还以一题多角度的形式考查了非核心考点。如第3题,比较了种子风干处理前后的4个方面的变化,第4题列举了高中所学一些病毒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知识进行归类、辨析相关生物结构或生物学现象的异同点,体现了科内综合的特点。 试题难度不大,只要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勤整理,善归类,以教材为“本”,以考纲为“纲”,应对这种类型的问题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2、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特色 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前理综训练生物试题

2016年高考考前理综训练生物试题(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所有的糖类都可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 B.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D.脂质中的胆固醇可参与构成细胞膜 2.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使用fluricbne让可以番茄保鲜 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 D.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3.《科学》杂志报道,科研人员已经研发出了一种诱导人类多能干细胞(或称iPS细胞)的新方法,在这些细胞中不含外来且可能有害的DNA。下图为该技术在人体细胞中应用的实验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阶段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d、e、f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B.图中所示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可达到4个 C.过程d、e、f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各不相同 D.⑤⑥⑦细胞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4.某二倍体植物的株高受A—a、B—b、D—d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种显性基因均存在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否则为矮茎。现有一株杂合的高茎植株M和纯合的矮茎植株N,其中植株M的体细胞内有一条染色体(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并且含有该异常染色体的配子不能受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株M的体细胞内部分核基因不成对存在 B.植株M自交,子代可能全部是矮茎植株C.植株M与N杂交,子代可能全部是矮茎植株 D.植株M自交,子代不可能全部是高茎植株 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B.—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6.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相关操作中正确的是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 一、2017高考全国1卷生物试题分析 2017年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2017年全国1卷理综生物试题的命题注重基础性、全面性,把握时代性,突出了生物学和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试题稳中有新、难度适当,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有良好的引导作用。试卷考点分布合理,紧扣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以知识为载体,强调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设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凸显能力立意的命题意图。 理解能力考查是全套试题命题的基础,试题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重点考查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必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的实验探究等。试卷涉及到教材的核心概念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过敏反应、种群增长速率、内环境作用、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第30题除考查了基础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对“CO2补偿点”这一信息进行理解与应用。第31题第2问,以具体杂交实验数据、现象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伴性遗传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对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在这次高考题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第3题,第29题,要求学生从坐标曲线图和题目文字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高考生物科除要求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外,还要求考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和得出结论的能力。2017年高考生物实验试题是按照相对较高的要求进行设计的,这不但有利于区分考生,同时对于改善中学教学不重视实验,不重视实际操作,存在“背”实验、“记”实验的状况也是非常有利的。今年试卷中直接考查教材实验的比例在减少,开放性题目、侧重于考查实验思维与方法、实验设计、分析的题目比例在增加。例如,第2题以细胞结构与成分为前提考查了教材实验;第3题以植物激素为情境考查了实验结论的推导;第29题更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试题立足以确定病毒类型实验为载体,考查了实验的设计、结论的推导、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内容,试题灵活而全面。这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的特色,对高中生物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也非常突出,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迁移和应用能力、从题干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生物学素养。 2.彰显核心素养的考查目标 生物科学的素养是考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不具备生物学素养的公民,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生物学科所定义的关键能力,是高考生物学科的高一层次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在围绕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实践、现代生物科技等展开的同时,对生物学科的素养、关键能力、核心价值进行了考查。试题不但从一般层面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也尝试考查考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这是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的一个亮点。 在思维考查上主要体现为分析、对比、判断、演绎推理,特别是在用逻辑性的语言分析生物学现象、结果,表达生物学观点上最为突出。 本套试题在结构与功能观、生态观、社会责任意识方面都有体现,更为明显的核心素养是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这给未来的高中教学和高三备考指明了方向。 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命过程是否能够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是衡量生物学科素养的一个指标,对此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有所创新。如全国I卷第30(1)题,关于“密闭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

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高考适应性练习(二)理综生物试题有答案-(高三)

2018年高考适应性练习(二) 理科综合能力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吸收N元素用于合成脂肪、核酸及蛋白质 B.1分子蔗糖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C.具有碱基对的核酸,有可能运输氨基酸 D.将核糖体上的蛋白质去掉,剩余部分仍能合成肽链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B.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可估测某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 C.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误差 D.从静置的上清液处取样估测培养液中草履虫种群数量,结果估测值偏大 3.戈谢病是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 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右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2号为该病携带者,5号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C.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D.该病可通过测羊水中酶的活性和B超检查来进行产前诊断 4.有关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 B.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D.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相等 C.在减数分裂的两次连续分裂过程中都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高考理综答题技巧及策略

高考理综答题技巧及策略 下一页1 2 有关专家曾经提出“制定得分计划”。也有的专家认为“高考与其说是考能力,不如说是考时间。”对于某些同学,要敢于舍弃一部分题目。要“动笔就有分,有效答题。”因此合理分配时间,提高答题效率,确是理综考试成败的关键。 ●拿到试卷后,切勿急于答题,用5—10分钟时间(一般用发卷到正式答题铃响之前的时间)“通览”一遍所有试题,首先要看清试题说明的要求,例如开头说明的一些常量取值,元素的原子质量等。 同时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多少大题,多少小题,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找出你比较“熟悉”的或“有印象”的试题,进而确定各科试题中,哪些题先答、哪些题后答的答题顺序,并计划具体的答题时间。要注意是否有缺页现象,如有应立即报告监考老师。●根据学科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分配时间,生物学科约需要25分钟,化学约需要50分钟,物理约需要60分钟,余下的15分钟作为机动时间,用于重点检查或返攻难题。 从试卷类型上分,第一卷用时参考时间约50分钟,第二卷用时约85分钟,留15分钟当机动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最主要的问题是速度,原则是“稳中求快,准确第一”。正确解决“速度”和“准确率”的矛盾是寻求时间分

配最佳方案的关键。做题速度不能太快,过快不能保证准确率,也不过慢,以至能做的题完不成。所以解题时要准确到位,提高一次性答题的准确率,不要寄希望于复查上。 应当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题时间的分配。重视I卷选择题,确保选择题的得分,给选择题以充足的时间是必须的,即使选择题很容易,也不要低于40分钟,如果你成绩差甚至可以用60分钟。II卷时间分布约为每分钟得2分为原则,做题要先易后难,很难的题不要久攻。到了后面计算题中也要大致按照这样的策略,每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要8至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 一般来说,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思路,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把精力放到解容易题和中档题上,等有时间再回头来攻克难题。对大多数同学,理综考试几乎没有检查时间。高考中合理安排时间决定成败。 审题中用好“三步法”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失误,全盘皆输。一般来说,对于较简单或一般难度的试题应阅读两遍;对于题干较长、信息量较大的综合试题,审题应分三步:一,先粗读,大脑对题中所述内容有一个大体轮廓;二细读,弄清题中的已知、未知、设问等,大脑建立一幅较为清晰的物理情景;三选读,排除题目中的干扰条件,挖掘出隐含条件,找出各量之间的

(整理)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分析(天津卷) 李金龙张国东 一、试题分析 1、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基础题,是得分题,学生只要是掌握了细胞分裂的基础知识,此题就能得分了。了解有丝分裂各个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的变化规律,就能解答此题了。主要涉及几种情况,一是DNA加倍时期,二是着丝点断裂时期,包括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期,二倍体生物细胞进行着丝点分裂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者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DNA中一定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增加,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也暂时加倍,但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等。 【答案】C 2、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结合的题,所涉及的知识并不多,掌握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之间实际为互反过程,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在物质的量上,有氧呼吸消耗多少光合作用就产生多少,是一个平横的动态过程(仅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时),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及各个过程的物质及能量变化规律,此题就迎刃而解。难度较低。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错误;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D正确。 【答案】D 3、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北京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零模)理综生物试卷(带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9.3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利于其旺盛的代谢活动 B.蓝藻细胞含有叶绿体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 C.浆细胞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利于其分泌抗体 D.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利于其维持一定的形态 2.科研人员探究了补充蓝光对油桃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叶绿素a (mg/g) 叶绿素b (mg/g) 叶绿素总量(a+b) (mg/g) 实验组 2.6 0.9 3.5 对照组 2.3 0.7 3.0 A. B.蓝光处理使叶绿素a、b的量均增加 C.蓝光使叶绿素a/b的比值增加 D.蓝光对叶绿素b合成的作用更显著 3.当人感到极度危险时,不会 ..发生的是() A.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利用减慢 B.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急促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 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 4.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右 图表示北京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基质层由土壤和 各种填料组成),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通过该湿地 可被净化输出。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 ...的 是() A.污水进入湿地经理化作用和分解者的作用得到 净化 B.组成该湿地群落的类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 物 C.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D.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态性 5.为增加玉米抗旱性,研究者构建含有某微生物抗旱基因E的重组质粒,采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玉米幼胚组织细胞中,用E蛋白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后,经进一步鉴定,筛选出抗旱的转 基因玉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提取该微生物m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可获得大量目的基因 B.将重组质粒置于经CaCl2处理的农杆菌悬液中,可获得转化的农杆菌

高考理综答题的常用技巧和方法 (1)

高考理综答题的常用技巧和方法 2016-03-04高中生学习 以往不少同学非常不适应理综考试,以前单科测试成绩也许很好、很优秀,但是到了做理综题时就可能出现如下问题:考试中无法有效的进行理、化、生三学科的思维转换;无法合理的利用时间;不仅错误率增加,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题……这种不适应可能会存在很长时间,以致影响到一模、二模考试,甚至影响到高考。 下面是一位资深高三教师对于理综考试技巧的看法,或许能对考生们起到帮助的做用,也希望高三家长们在假期里提醒孩子梳理这三科的关键知识点以及尽快适应三科统考的方式。 一、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 审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找出答题的突破口和限制性条件。 见到熟悉的内容和题型,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在高考试题中有原题的可能性很小,往往是材料熟悉,但出题的角度、方式会有很大变化,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受原题的干扰,以避免失分;见到新题、难题,不要过分紧张,因为这些题对所有考生来说都新、都难,要相信材料再新,所考查的知识肯定是我们学过的,不要被新信息所蒙蔽,最后就看谁的发挥更好。 二、确保选择题的正确率 选择题分值高,做题时要求稳,特别是前五个生物选择题,开始考试时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已经准备充分,能够答好。做生物选择题时,不要挑试题的毛病,要选最符合试题要求的选项;做化学选择题时,对模棱两可的选项,也要找最符合试题要求的;做物理选择题时,对拿不准的试题,宁可少选不可错选,要确保选择题的正确率。 三、力争大题规范答题 做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大题中包括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题型,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如做生物两道大题时,可以通过审题,前后找答案,对题干中的信息能“抄”则“抄”、能套则套,或者用教材上的原话回答,这样可确保规范正确。 四、具体的做题方法和步骤等 1、科学分配考试时间 理科综合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生物需20-25分钟完成,化学需50-55分钟完成,物理需要1小时完成,剩下的10-15分钟为机动时间,这是最合理的安排 2、做题顺序 如果自己比较自信,就从头到尾做;如果不自信,就可以有选择的先做自己擅长的。一般情况下,各科都不太难。只是因为有的学生在前面用的时间很多,后边相对简单一点的题没有时间做。而后面多是大分值的题。这属于时间安排上的失误。而有的题时间再充裕,也不一定做出来,这就应该主动地放弃,给可做出的题腾出一点时间。

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生物试题解析

2017年全国二卷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答案】D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C

【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A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用含有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能将T2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即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HIV,它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答案】C 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下降后上升,所以该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复原。 自动复原的原因是物质A能进入细胞,A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体的收缩比整个细胞的收缩要快,B错误;2~3h内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 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最给力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3 , . s , , , 2006年生物高考试卷分析 试卷特点: 1、注重对生物学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查:生物试题集中考查了生物学的两大主干知识内容,即生物的新陈代谢和遗传进行专题考查,其中植物的光合--呼吸作用以实验的形式考查内容,占22分;基因、遗传规律占26分。突出了对这两大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其他基础知识包括細胞、免疫、生命活动调节及生态学内容进行了深入、全靣的考查。这有利于考生对生物学双基内容的学习和把握。 2、试题灵活、新颕、联系实际,注重对生物学原理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如第2题将免疫反应转换成图形的方式进行考查,第3题以动物細胞培养技术为背景深入考查学生的细胞与細胞工程知识,第5题通过“乳房发生器”产生治疗人的遗传缺陷病的乳汁为背景考查的知识更为广泛深入,包括基因的结构、转录、转基因操作等基因工程知识。体现了命题的时代感和实用性。 3、突出了对理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把实验设计要求、创新思维引向深入:所有生物试题均突出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判断能力。两道非选择试题都以实验内容呈现,占32分之多。课本中找不到现成答案,使只会死记硬背公式概念的学生得不到分。如第30题验

证“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产生和消耗”实验,试题不仅有生物学科内知识综合,还有理化知识的综合,实验步骤安排必须周宻合理、顺序不对即不能正确完成实验。第31题(4)的遗传实验推断,也充分体现今年试题对理科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体现了生物学科作为实验科学的理科特点。“实验探究”作为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对培养应用创新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今年生物试题将为中学教学与创新人才选拔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与良好的导向作用。 06年理科试卷整体情况看 三、从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生物实验的理念普遍重视不够:生物学本是实验科学,本次高考的实验内容较往年又有所增加,这是加强双基、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学的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有侍于提高。不少学校对必修本的实验操作采取简单的背实验的方法,对有些实验步骤的安排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老师也甚至认为中学生物学实验都只是对课本现有基本原理的验证,只要原理记住了,实验目的和结果知道了,就没有必要都去做。学生没有动手作实验,没有对实验的目的、用品及设计思想进行理解,在实验复习的训练中往往设计一些“套路”,遇到实验设计方面的试题,让学生套用。没有真正注重对实验实质进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及分析应用的训练。学生不会用科学理性的实验分析去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准确表述。如第30题,可以说每个考生都知道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呼吸作用吸收O2放出CO2。也都知道“对照实验”的原理。可答卷中反映出多数学生没有按照验证实验的要求安排实验步骤,一开始就错误地将两个对照实验的试管分别放在光下或黑暗中作对照实验,这种双变量的实验安排怎么会作出正确的结果呢!还有些考生没有读懂题意,就匆忙作答,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得不到分。 (2)基础不稳、基本概念掌握不全面: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这种转变对只会死记硬背的考生无疑是致命一击。考生应会综合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解决新背景下的新问题。有些考生困审题不严谨而大量失分,如第4题在有“竞争”环境下也将锄足蟾蜍蝌蚪的增长快当成J型增长,而错判失分。 (3)语言表达能力不到位:不能正确运用生物学术语进行表述,思考不周宻、不全靣或思维达不到深度。 四、答卷逐题分析(1-5题,每题6分) 1.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答案]C [答题情况] [分析解答]在这里下丘脑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位于两个大脑半球之间、垂体之上,属于脑干的一部分,属于神经系统,具有神经传导功能,这在中学课本中是没有明确提及、但通过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核糖体 B.颤藻中核糖体的形成离不开核仁 C.浆细胞中参与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肽链 2.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反映癌细胞接近于正常细胞的程度,癌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就越接近相应的正常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也相对较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其与正常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越大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导致癌细胞出现 C.低分化癌细胞分裂速度较快 D.医学上可通过改变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来治疗癌症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其中的Na+和Cl-可以进入组织液 B.肾衰竭导致尿毒症,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器官的参与 C.肌肉细胞和某些腺体细胞表面可能有识别和结合神经递质的受体 D.缺碘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4.木糖(C5H10O5)是一种不能被细胞吸收的单糖,现将某植物的根细胞放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的木糖溶液中进行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木糖不能被根毛细胞吸收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B.若木糖溶液的渗透压等与细胞液,则没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C.若木塘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若细胞在木糖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则该细胞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的蔗糖溶液中可能发生渗透吸水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B.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是不会产生抗药性突变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6.将大肠杆菌的DNA 两条链都用15N 标记,然后将该大肠杆菌移入14N 培养基上,连续培 养4代,此时,15N 标记的DNA 分子占大肠杆菌DNA 分子总量的 A . 1/2 B . 1/4 C . 1/8 D . 1/16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SO 2和NO 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B .大气中的SO 2和CO 2溶于水形成酸雨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NO 和11.2LO 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 A B.25℃1L 的水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14 N A C.100mL 112mol ·L -1浓盐酸与足量的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6N A D.化合物AB 2的结构如图a (网状),0.1mol AB 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9.下列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不考虑立体异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B A B B B B A B B B A B B B A B A B A A A A B 图a

高考理综答题技巧

高考理综答题技巧 对于理综试卷,由于它包含三个学科试题,所以在考场上一定要考虑好时间分配,选择题大的安排50~60分钟左右完成,非选择题大约安排90~100分钟左右完成为宜。做题时,对容易题力求全对,中档题少丢或不丢分,五分钟找不到答题思路的难题可暂时放一放,不要耗费大量时间,以免影响去做其它题。 高考理综答题技巧 一、认真审题,不见句号不答题 审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审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隐含的信息,准确找出答题的突破口和限制性条件。 见到熟悉的内容和题型,不要盲目乐观,因为在高考试题中有原题的可能性很小,往往是材料熟悉,但出题的角度、方式会有很大变化,一定要认真分析,不要受原题的干扰,以避免失分;见到新题、难题,不要过分紧张,因为这些题对所有 考生来说都新、都难,要相信材料再新,所考查的知识肯定是我们学过的,不要被新信息所蒙蔽,最后就看谁的发挥更好。 二、确保选择题的正确率 选择题分值高,做题时要求稳,特别是前五个生物选择题,开始考试时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已经准备充分,能够答好。做生物选择题时,不要挑试题的毛病,要选最符合试题要求的选项;做化学选择题时,对模棱两可的选项,也要找 最符合试题要求的;做物理选择题时,对拿不准的试题,宁可 少选不可错选,要确保选择题的正确率。 三、力争大题规范答题

做大题时,要慢审题快答题,有些学生题目还没有看清楚就急着答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失了分。大题中包括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题型,作答时一定要按照各科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规范书写,对于一些文字叙述的答案,写完后要读一下,看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是否简洁明了。 如做生物两道大题时,可以通过审题,前后找答案,对题干中的信息能“抄”则“抄”、能套则套,或者用教材上的原话回答,这样可确保规范正确。 四、具体的做题方法和步骤等 1、科学分配考试时间 理科综合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生物需20-25分钟完成,化学需50-55分钟完成,物理需要1小时完成,剩下的10-15 分钟为机动时间,这是最合理的安排 2、做题顺序 如果自己比较自信,就从头到尾做;如果不自信,就可以 有选择的先做自己擅长的。一般情况下,各科都不太难。只是因为有的学生在前面用的时间很多,后边相对简单一点的题没有时间做。而后面多是大分值的题。这属于时间安排上的失误。而有的题时间再充裕,也不一定做出来,这就应该主动地放弃,给可做出的题腾出一点时间。做题顺序有几种,如,先做各科简单题,再做难一点的,但是尽量不要分科做。因为读完一个题后,才能知道是哪一科的题,如果不想做,放过去,做下面的题,但是回过头来再看刚才这一题的时候,还得从新熟悉,那么读题就浪费了时间。所以只要挨着做题就行。理综答题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同学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而不能答完试题,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同学们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有的同学习惯按试题编排顺序做题,这样的话,选择题21个,

2017江苏高考生物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江苏卷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B 【考点定位】糖类,还原糖,非还原糖 【深化拓展】本题主要考查糖类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种类。 2.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含母链的少,所以的都含子链,则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带有32P(母链)的少,大多数不含32P,D错误。【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深化拓展】本题主要考查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要求学生理解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琢鄄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