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案

第二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39、74、68、99、17、44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28×4 62×7 89×7

12×8 37×3 81×6

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

2、教学例题2。

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

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的估算》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就可以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4、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先静静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轻声告诉你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哪个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的代表发言,完成板书: 29×8 ≈ 240(元) 30 ×8=240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 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

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新课教学 1. 出示下面情境,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 (1)奥运纪念邮票每张50分,买3张要多少钱? (2)商店里一双皮鞋102元,买两双大约多少元? (3)29个同学到公园游玩,门票8元一张,250元够买全部同学的门票吗?教师板书列式结果: 50×3= 102×2= 29×8= 小组讨论解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知识计算吗? 学生发现只会计算第(1)问。

教师提示:“第(2)(3)一定要知道准确结果吗?”由于有了加减法的估算知识,学生发现第(2)(3)可以用估算估计出结果。 2. 教学乘法估算的方法和意义 让学生回顾课堂开始时的板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学生领悟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 教师板书结果: 102×2≈200(元)明确“≈”的用法。 ↓ 100(把每双102元看成每双100元。) 答:大约200元。 29×8≈240(元) ↓ 30(把每人29元看成每人30元。) 答:250元够买门票。 “对比以上三个情境,什么情况下选择估算或者准确算?” 师生总结: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 1. 估算。 304×4≈ 18×4≈ 7×31≈ 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总汇合集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总汇合集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你的见解是最先进的一种方式说不准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一 课题: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并且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 2.能正确地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且理解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想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位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卡片若干张或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42÷262÷3166×475÷5 51÷384÷254÷2720×40 2.说出下面各题的商的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回答.) 3.笔算:(教师出示题目,找个别学生板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1)教师用卡片出示 (2)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步骤,口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商是多位数且商中间有零的计算法则. 2.教学例1 3. (1)出示例13:2835÷27 启发思考:首商写在什么地方?商是几位数?学生试做. 引导学生讲述:求出商的百位上的数之后,百位上的余数是1,把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是13,比被除数27小,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 教师列竖式板书(注:0字用彩粉笔写上,提醒注意): (2)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我们在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3)继续试商:第二次除,当移下3后,13不够除,直接移下5,这时商5不行,因为商已确定是三位数,不写0,商便成了两位数15了,0起到占位作用. 师生共同解答: (4)师生共同小结: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求出商的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对着哪一位商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时,就在哪一位上面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可通过先确定商的位数的方法来检查商中间是否丢掉了0. 随堂练习 1.填空:(教师出示投影片)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讲清为什么. 2.9315÷455287÷175916÷29 教师投影出题目的同时,发3张投影胶片给3位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然后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20 22×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20 18×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部编版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开篇之课。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借助操作,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分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理解单位“1”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单位“1”的含义。 2.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并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突破教学难点。 师:今天皮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是谁呢?(板书“1”)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表示? 生:1个苹果、1块蛋糕 师:你们刚才说的都是一个物体,一年级的学生也是这样回答的。皮老师提示一下,这些学生能用“1”表示吗? 生:一组学生,一群学生。 师:谁还能说? 师:你们刚说的“1”和以前说的1有什么不同? 生:指一些物体。 师:我们把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叫一个整体或叫做单位“1”。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1个人,1个班级,其实就是把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看作了一个整体。于是,我通过设计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表示?”,

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想象操作,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师:这里有8个苹果,谁能用“1”表示? 生:一些苹果、一堆苹果。 在数学上,我要把8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用圆圈圈起来,那这表示什么意思? 生:把8个苹果看作单位“1”。 师:刚才我们通过以前所学的1,认识了单位“1”。 师:现在我要取走8个苹果的四分之一,怎么办? 生1: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师:谁来说说,这四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 生2:表示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堆苹果的四分之一。 这是2个苹果,怎么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生:这2个苹果,就是这4份中的一份。 师:那有几个四分之一? 生:有4个四分之一。 师:那2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呢?谁能用完整话说说四分之二表示什么意思? 师:4份呢? 生:4份就是单位“1”,用分数表示四分之四。 看图说分数,并说说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现在加大难度考考大家,这幅图跟刚才的那副图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图中你想到了哪些分数? 学生汇报:想到了六分之一、六分之二、六分之三、六分之四、六分之五、六分之六、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三分之三、二分之一、二分之二。(课件一一演示出来) 三、创造分数,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一个单位“1”想到了分数,现在请你们把下面的图形分一分、涂一涂,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写在题纸上。(每组的图形不一样,有12个正方体,5个草莓,10个三角形,16个笑脸)

三年级下《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

三年级下《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数学新课标《乘法估算》说课与评课稿 一、说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计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

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例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带250元钱够吗?”指的是够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说,学生可能说出用乘法,先算29×8。 板书课题:乘法并板书29×8 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用笔算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要算出一个大约数就可以?请你选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培训资料

学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估算》导学案 四子王旗第三小学范亮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培养估算意识,提高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良好 习惯。 2.结合具体情景,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说明估算思路。 3.能够运用乘法估算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重点难点预测: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情景导入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就学过估算是不是?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估算。教师板书:乘法估算。看到板书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⑴怎么计算? ⑵为什么用估算? ⑶注意什么? 师板书:方法作用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复习 1.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1 29 18 87 52 99 师:依次说出它们的近似数接近哪个整十、整百? 生:30 30 20 90 50 100 师问:你是如何想的? 生:(接近)(四舍五入法)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教师出示情景图:29个同学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29人,门票每张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组间小声讨论够还是不够? 生:列式29×8= 提出问题教师质疑:如果一共带了250元,够吗? 温馨提示: ⑴先独立思考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想的? ⑵小组内讨论各自的办法。 ⑶小组汇报结果 生汇报结果 生1:准确计算29×8=232再进行比较,结果发些250够买门票。 生2:把29看作30,计算30×8=240,所以29×8≈240. 240<250,所以250元够买门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教师追问:大家知道“≈”号表示什么吗?师强调:表示近似值、估算结果、接近准确结果,读作“约等于”。 各种学习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苍溪县黄猫乡中心小学校汪国民 2020 年 3 月25 日

各单元知识点系统归类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新知识点: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 方向。 2、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4、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 的七个方向。 5、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 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 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方位知识。 2、使学生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位和空间方位。最初,应当根据学生自身的方位 来形成辨认方位的技能,然后把这些方位和地图上的方位联系起来。教材首 先利用学生已有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通过大量的操作活 动,让学生练习辨认东、南、西、北等方位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学习辨认地 图上的东、南、西、北等方向。 3、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时期,此时的 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部分的具 体形象性。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 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造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模板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备课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部编版小学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3、情感目标: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各两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数码?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数呢? 总结:想 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分数, ——课题《认识分数》 2、师:这个 表示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举例说一说? 3、课件出示“一个月饼” 2 12 1 2 1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月饼,你能说说月饼的 在哪里吗? (1) 展示不同的分法,引出平均分 (2) 结合课件(仔细观察),是怎么得出月饼的 的,引出 。 (3) 教学 的读法 (4) 总结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月饼的 。 4、师:现在你能说说刚刚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 吗? (同桌之间说说) 5、教学 的正确书写及各部分的名称。 (二)、自主探究,深入学习 师:同学们,这是月饼的 ,老师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 又该怎么表示呢? 1、——课件出示:要求:先动手折一折,再把长方形的 涂上颜色。 (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2、交流反馈 (学生不能出现的方法教师准备出示) 师:同学们,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表示它的 呢? 生:…… 师:仔细观察,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 ,那么空白部分师多少呢? ——板书: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长方形的 。 师总结: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 2 1212 12 1 2 1 2 1 2 121 2 1 2 1 2 1 2 12 12 12 1

三年级乘法估算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2. 能力目标: 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3. 情感目标: 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2. 难点: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 29 51 48 397 410 192 接近50的数是()。 接近400的数是()。 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 二、展开 1. 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带250元够吗?” 2. 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准确知道计算的结果吗?” 学生根据题意和“导入”部分的练习发现,只需要把“29”看成“30”进行乘

法计算,既能使计算简便,又能解决问题。 3. 教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29×8≈240 明确“≈”的用法。 ↓ 想:30(把每人29元看每人30元。)这种方法称为乘法的估算。 4.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1)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2)使用乘法估算的原则: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 三、巩固 1. 估算。 304×4≈18×4≈7×31≈898×9≈ 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 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 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 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 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 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49×5=354 (2)2×98=200 (3)31×9=369 (4)23×4=72

最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精编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70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正确把握估算的理由思路。 教学过程 课件2: 课前一分钟口算 10×4= 10×6= 10×8= 20×4= 40×6= 60×8=

300×4= 500×6= 700×8=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是善于动脑的好孩子,今天啊,我有个问题请教大家,咱去看看好吗?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孝里文化节图片 (课件34567) 我班的29名同学要到孝堂山参观,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课件8: 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2、“带250元够吗?”是什么意思?够干什么?(引导够不够买票)同学们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在大家想的时候,我们的好朋友小精灵也在帮忙呢!看看他怎么说的?(只要求29×8大约是多少就行) 这里我不准确计算可以吗?我只要判断一下29×8大约是多少,大体的估一估可以吗? 其实啊,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结果,只要大体的估一估就能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就是——估算。 今天我们就一块再来研究估算。

师:那快点帮这29名同学算一算,带250元够不够? 8×29大约是多少呢?你打算怎么估啊?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先想想。有想法了吗?谁来说?预设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29×8≈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结果三:把8看成10 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结果二:把29估成30,多估了1个8,,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 结果三:如果把8估成10,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 看看哪个结果与准确值最接近?哪种估算更符合实际? 应该把因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估算。 3、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课件9:

2020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教学进度 认识图形(二)4课时左右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5课时左右 分类与整理5课时左右 100以内数的认识13课时左右 认识人民币8课时左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9课时左右 找规律7课时左右 总复习12课时左右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 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具体措施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1估算乘法教案 (1)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估算的全过程,学会估算的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验证,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估算的方法。主要教法:指导探究 学法指导:讨论、估计。 板书设计: 估算 31×22 31×22 31×20=620 30×22=66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小学精品教育资源~

教学过程 设计(含时间分 配)一、导入新课(5’) 举例:生活中关于估算的实例。(买东西估计钱 数等)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估算的一 些知识。 二、新授(20’) 1. 出示例题:海豚表演场的看台平均没排有 31个座位,共22排。全校600名学生去看表 演,都能坐得下吗? (1)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2)师:“全校600名学生都能坐下吗?”你 会怎样想? 师:怎样求出海豚表演场坐多少人? 生:31×22= 2. 31×22大约得多少?互相讨论估算方法 3. 指名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把22看作20, 31× 20=620 (2)还可以把31看作30,30×22=660 (3)比较,哪一种想法的积更接近准确答案?为 什么? (4)计算31×22,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 师:为什么两个估算结果与实际运算后有差 异? 4.试一试: 出示短文《中国国宝-大熊猫》:估计这篇文章 中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看P11的短文,目测大约有多少个字? 讨论估算方法:先数一数每行有多少字,再 数每段有多少行,就可以估计一段有多少字, 然后就可以知道二段大约有多少字。 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 意 “全校600名学生都 能坐下吗?”你会怎样 想? 怎样求出海豚表演场 坐多少人? 比较,哪一种想法的积 更接近准确答案?为 什么? 说说你是怎样估算 的? ~小学精品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估算》习题

新三年级上册 《乘法估算》习题 一、基础过关 1.估算下面各题。 21×5≈ 399×5≈ 89×7≈ 202×9≈ 71×8≈ 401×8≈ 392×9≈ 408×6≈ 966×5≈ 1018×9≈ 2004×7≈ 711×8≈ 二、综合训练 1.山海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其中乐岛海洋公园景区门票价格是103元/张,如果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 2.购买体育用品。 (1)买6个足球大约需要多少钱? (2)一个篮球的价钱大约是一个乒乓球拍的3倍,一个篮球大约是多少钱? 3.购买家用电器。 (1)买5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多少钱?

(2)王叔叔有6500元,买6台微波炉够吗? 4.洋洋1分钟能打72个字,壮壮1分钟能打83个字,谁8分钟能打完一篇620字的文章? 5.小刚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平均每分钟骑196米,小刚家到学校有2000米,他骑车9分钟能到学校吗? 三、拓展应用 1.估算一下购买7箱草莓大约需要多少钱? 2.王叔叔的加工厂一天能加工293个零件,这个加工厂要加工2000个零件,一周时间能加工完吗?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估算下面各题。 21×5≈100 399×5≈2000 89×7≈630 202×9≈1800 71×8≈560 401×8≈3200 392×9≈3600 408×6≈2400 966×5≈5000 1018×9≈9000 2004×7≈14000 711×8≈5600 二、综合训练 1.山海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其中乐岛海洋公园景区门票价格是103元/张,如果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 103×7≈700(元) 答:买7张门票大约需要700元。 2.购买体育用品。 (1)买6个足球大约需要多少钱? 65×6≈420(元) 答:买6个足球大约需要420元。 (2)一个篮球的价钱大约是一个乒乓球拍的3倍,一个篮球大约是多少钱? 28×3≈90(元) 答:一个篮球大约是90元。 3.购买家用电器。 (1)买5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多少钱? 196×5≈1000(元)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2) 亿以内数的认识 (3) 数的产生 (13) 亿以上数的认识 (15) 计算工具的认识 (19) 用计算器计算 (21) 1亿有多大? (23)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25) 直线、射线和角 (26) 角的度量 (28) 角的分类 (30) 画角 (32)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34) 1.口算乘法 (35) 2.笔算乘法 (39)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53) 垂直与平行 (54) 平等四边形和梯形 (60)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66) 整理和复习 (91) 第六单元统计 (93) 你寄过贺卡吗? (99)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02) 第八单元总复习 (109) 多位数的认识图复习 (110) 乘法和除法复习 (112) 空间和图形复习 (114) 统计复习 (116) - 1 -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部编版小学数学秒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9~61页。 预设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 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自主、开放、富有生机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在应用中发展数学。教学重、难点: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教学准备:教具:秒表、钟、电子表、课件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或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今年的10月1日,在国庆61周年那天,还发生了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知道是什么吗?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嫦娥二号升空时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嫦娥二号升空的录像) (学生一起体验倒计时情景,跟着一起倒计时。) 2、揭题:像刚才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通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秒”的知识。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3、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地方用秒来计算时间呢? (学生举例:如红绿灯、记录跑步成绩、春晚倒计时等。) 二、探究秒的有关知识: 1、合作探究。 那你们知道有关“秒”的哪些知识呢?请大家4人小组合作交流交流你们的认识,可以拿出自己带来的钟表看一看,说一说。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说法,顺着学生的思路解决以下知识点:

预设一:认识秒针。 使学生了解钟面上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同时复习时针和分针。出示电子表上的时间,说说哪里表示秒? 预设二:学生汇报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或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让学生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在钟面上秒针从哪里走到哪里是20秒?(还可以从哪里走到哪里?) 小结:也就是说如果是大格的话秒针走4大格是20秒,如果是小格的话,秒针走20小格是20秒。 预设三:学生汇报秒针走一圈是1分钟。 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说说为什么?) 秒针走一圈经过了几秒?(60秒)看一看钟面,演示秒针从12走到12走一圈。那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分=60秒。那60是不是一定从12走到12呢? 小结:只要秒针走一圈就是60秒。 60秒里有几大格呢?也就是说60秒里有(12个)5秒。 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是多少秒呢?(30秒) 三、体验秒: 1、体验1秒。 a、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来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一听。 b、你能模仿一下吗?刚才怎么样的声音就是一秒?(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c、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1秒有多长吗?(如有学生说到拍手就跟着钟面上秒针的走动拍一拍) 师:这么短的一个动作就是1秒,看来1秒确实很短。 出示问题:那5秒有多长呢? 1、体验5秒。 那5秒有多长呢?不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a、看一看。边听声音边看秒针经过5秒的时间。 b、数一数。用5秒时间你能从1数到几呢? 出示秒表计时,使学生认识计量秒的工具:秒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