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普勒天气雷达基础理论知识

多普勒天气雷达基础理论知识

多普勒天气雷达基础理论知识
多普勒天气雷达基础理论知识

多普勒天气雷达基础理论知识

一、填空题

1、雷暴单体的生命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塔状积云)阶段、(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

2、雷暴或深厚湿对流产生的三个要素是(大气垂直层结不稳定)、(水汽)和(抬升触发机制)。

3、强冰雹的产生要求雷暴内具有(强烈上升气流);而雷暴大风的产生通常要求雷暴内具有(强烈的下沉气流)。

4、在瑞利散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降水粒子集合的发射率因子只与降水粒子本身的(尺寸)和(数密度)有关。

5、龙卷涡旋特征TVS的定义有三个指标,包括(切变)、(垂直方向伸展)以及(持续性)。

6、积状云降水回波强度中心的反射率因子一般大于(15)dBz以上。而层状云降水回波的反射率因子一般大于(15)dBz,小于(35)dBz, 大片的层状云或层状云-积状云混合降水大都会出现明显的(零度层亮带)。

7、如果大范围的环境风场零速度呈反“S”型变化,表示实际风向(随高度反时针旋转),并且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为(冷平流)。

8、在雷达径向方向上,若某区域最大入流速度中心位于左侧,表示该区域存在(气旋性旋转);若最大入流速度中心位于右侧,表示该区域存在(反气旋旋转)。

9、弓形回波是移动(迅速)(凸状)的与灾害性的下击暴流紧密相关的

低层回波,最强风经常发生在(弓形回波前方)。

10.降水回波功率随降水粒子(大小)、(相态)、(几何形状)不同而异。

11.雷暴分为(普通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线风暴(飑线))、(超级单体风暴)四类。

12.压、湿随高度变化的不同,导致了折射指数分布的不同,使电磁波的传播发生弯曲,一般有(标准大气)折射、(临界)折射、(超)折射、(负)折射、(零)折射五种折射现象。

13?不存在单一的(脉冲重复频率)使得最大不模糊距离和最大不模

糊速度都比较大,这通常称为(多普勒两难)。

14.雷暴或DM(形成的三要素为(条件不稳定层结)、(丰富的水汽)、(气块抬升到凝结高度的启动机制)。

15?新一代天气雷达子系统由(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和(基本用户终端子系统PUP组成。

16?风暴路径属性包括(风暴单体序列号)、(风暴单体过去的位置)、(风暴单体当前的位置)、(风暴单体位置移动)、(预报的风暴单

体位置)和(预报误差)。

17?根据积云中盛行的垂直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普通风暴单体的演化

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塔状积云阶段)、(成熟阶段)和(消亡阶

段)。

18?不存在单一的(脉冲重复频率)使得最大不模糊距离和最大不模

糊速度都比较大,这通常称为(多普勒两难)。

19?新一代雷达系统对灾害天气有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降水天气的监测距离应不小于(400km);对雹云、中气旋等小尺度强对流现象的有效监测和识别距离应大于(150km。

20?谱宽产品的主要作用:(利用谱宽可以评估平均径向速度产品的

可靠性)、(识别系统边界)。

21、超折射形成的气象条件是(气温向上递增。同时水汽向上迅速递

减)

22、产生负折射的气象条件是(湿度随高度增加,温度向上迅速递减)

23、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

24、自由对流高度以下的负浮力区域的面积称为对流抑制,英文缩写

为(CIN)

25、当雷达发出的电磁波投射到云雨粒子上,他们就散射电磁波,其中

向后的散射波被雷达天线所接收,这就是(雷达回波)。雷达回波

强度,除了取决于雷达的参数之外,还取决于云雨的物理特性,以及他们离开雷达的距离二、选择题

1、下列特征中哪个不是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特征(D)

A、反射率因子核心不断下降;

B、中层径向辐合MARC

C低层强烈辐散

D有界弱回波区BWER勺出现

2、下列因子中哪个不是有利于强冰雹产生的环境因素(B)

A CAPE值较大

B、对流层中层相对湿度较大

C 0C层咼度不太咼

D环境垂直风切变较大

3、下列特征中哪个不是经典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特征(C)

A、钩状回波

B、有界弱回波区

C中层径向辐合

D中气旋

4、下图中代表的大气稳定情况是(C)

A、稳定层结

B、不稳定层结

C潜在不稳定层结D、无法判断

B、中气旋通常局限于大气边界层以内

C中气旋通常位于中尺度对流辐合体内

D中气旋是雷暴尺度的涡旋

6、强雷暴云团的云型特征是(BQ

A、具有气旋性弯曲的云区边界

B、具有向外凸起的弧状边界

C具有多起状的上冲云顶(或称为穿弄性对流云顶)D光滑的云顶

7、下列因素中那些有利于雷暴的产生(ACE

A、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

B、较大的对流抑制CIN

C存在边界层辐合线

D低层水汽很少

E、存在积云

8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雷暴消散(BDE

A、边界层辐合线与雷暴相遇

B、雷暴逐渐远离其出流边界

C雷暴与另一雷暴相遇

D雷暴进入一个稳定区

E、白天雷暴由陆地移到很大的湖面上

9、暴雨产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D和较长的维持时间

A、充分的水汽供应

B、较强的冷空气补充

C存在阻塞高压 D 、强烈的上升运动

10、下图属于新一代天气雷达(B)体扫模式

A VCP11 B、VCP2 1 C、VCP31 D VCP32

4.j(r

1,45*

0"

10

11、CR产品最有用的方面是对每个仰角进行寻找就可显示风暴中最高的(D)

A、径向速度

B、上升速度

C发射率 D 、发射率因子

12、三体散射现象是指由于雷达能量在强发射率因子(回波很强)区向前散射而形成的异常回波,具有的特征是(ABCD

多普勒测速仪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道路上各式各样的车辆数目也在大幅上升,也使得交通违章不断增加,给道路交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速度越来越快,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不断增加。众所周知,交通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驾驶员的超速驾驶造成的。为提高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快速检测车辆行驶中的速度,所以有了测速仪的问世。 随着科技的进步,由雷达传感器制作的测速仪已经广泛应用于车辆测速的行业中,实现对车辆速度准确,快速的测量。该测速仪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摩托车、汽车等机动车辆的速度测量中。测速仪的发展动向是把测速仪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测速仪的应用和研究起源于八十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最初的简单雷达测速仪发展到现在的超声波,激光等多种测速仪,同时在误差补偿,超速报警,便捷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以前的单一,简单,笨重的测速仪演变为如今的多样,复杂,小巧,为我国的交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涌现了广州科能,西安光伟等一大批骨干测速仪制造企业,基本上形成了中国测速仪目前的发展格局。 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雷达测速易于捕捉目标,无须精确瞄准,可以采用手持的方式,在车辆的运动中进行测速。在中国的雷达测速仪发展中,雷达测速仪越来越向着高精度,高智能,高便捷的方向快速发展。 面对风起云涌的国内外市场及日新月异的中国经济,我国测速仪的发展和应用依然存在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在2010年的国家测速仪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测速仪采用国外进口的测速仪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居多来自美国,日本。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测速仪在质量,测量误差,报警设计方面离国外的测速仪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近年的研究中,我国的测速仪发展还是取得了好大的进步。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

1 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几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 ),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 ),主用户终端子系统(PUP )三部分构成。RDA 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发射射频脉冲,接收目标物对这些脉冲的散射能量,并通过数字化形成基本数据。RPG 的主要功能是:由宽带通讯线路从RDA 接收数字化的基本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和生成各种产品,并将产品通过窄带通讯线路传给用户,是控制整个雷达系统的指令中心。PUP 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存储和显示产品,预报员主要通过这一界面获取所需要的雷达产品,并将它们以适当的形式显示在监视器上。 2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答:一、对龙卷、冰雹、雷雨大风、暴洪等多种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二、利用单部或多部雷达实现对某个区域或者全国的降水监测;三、进行较大范围的降水定量估测; 四、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信息,得到垂直风廓线;五、改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值场。 3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主要采用的体扫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三个体扫模式:VCP11——规定5分钟内对14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VCP21——规定6分钟内对9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降水天气进行监测;VCP31——规定10分钟内对5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使用长脉冲),主要对无降水的天气进行监测。 4 天气雷达有哪些固有的局限性? 答:一、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二、波束宽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展宽;三、静锥区的存在。 5 给出雷达气象方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中各项的意义。 答: P t 为雷达发射功率(峰值功率); G 为天线增益;h 为脉冲长度; 、 :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波束宽度; r 为降水目标到雷达的距离; :波长; m :复折射指数; Z 雷达反射率因子。 6 给出反射率因子在瑞利散射条件下的理论表达式,并说明其意义。 答:∑= 单位体积6i D z ,反射率因子指在单位体积内所有粒子的直径的六次方的总和,与波长无 关。 7 给出后向散射截面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答: 定义:设有一个理想的散射体,其截面面积为?,它能全部接收射到其 上的电磁波能量,并全部均匀的向四周散射,若该理想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处的电磁波能流密度,恰好等于同距离上实际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的电磁波能流密度,Z R C Z m m r h G p p t r ?=?+-=2 2222223212ln 1024λθ?πθ?λi S s R S 24πσ=

气象雷达新技术及其应用02121010朱潇杰

新技术讲座大作业 班级:021211 学号:02121010 姓名:朱潇杰

气象雷达新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气象雷达近几十年来呈高速发展的态势, 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包括世界气,象组织在内的气象、水文和相关学科的国,际气象组织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的应用,使获取更多的大气运,动状态信息成为可能, 极大地提高了各国,气象和水文部门对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 已成为世界各国构建业务雷达网之首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气象雷,达的发展现状,然后分别简要介绍双(多)基,地天气雷达、双线偏振雷达、相控阵天气雷,达、激光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新型雷达,探测大气的原理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 关键词:气象雷达;民航安全;应用 一、气象雷达发展现状 气象雷达属于雷达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从模拟、数字到以美国NEXRAD为代表的新一代气象雷达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以及农业、水文、林业、交通、能源、海洋、航空、航天、国防、建筑、旅游、医疗等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随着气象雷达探测技术的改进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气象雷达在民航安全中的应用引起了民航界和相关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现代气象雷达系统除了能监测雷雨等灾害天气外, 还可以对严重影响民航安全的风切变、湍流和鸟类危险目标进行有效探测和预警,为降低进近机场区域

低空风变、飞机尾流和鸟击事件风险做出巨大贡献,对保障飞机飞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象雷达新技术 (一)双线偏振雷达 为了识别降水目标、区分不同的降水类型,人们采用多参数雷达进行天气研究,其中双偏振雷达是人们常采用的技术之一,它是根据不同的降水粒子对入射电磁波极化散射特性不同对降水类型进行识别和分类的。双线偏振天气雷达能交替发射和接收水平和垂直的线偏振波,与常规天气雷达相比,除能测量水平反射率因子ZH外,还可以测量差分反射率ZDR、比差分传播相移KDP、相关系数ρHV(0)、退偏振比LDR等,从而了解降水粒子的形状、相态、粒子谱分布、以及粒子的空间取向等,在提高定量测量降水精度、识别冰雹并确定冰雹的大小、区分冬季降水类型、识别风暴中的闪电活动、确定飞机结冰条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双线偏振天气雷达对云雨时空变化的连续观测,可明显提高对水成物形成的微物理过程的理解,提高降水强度的估测精度,改善雷达测量单点和流域的降水强度和降水总量的效果。(二)双(多)基地雷达 双(多)基地雷达主要针对常见的单基地雷达而言的。单基地雷达一般是收发同址,即接收站和发射站位于同一个地方,而双(多)基地雷达则是收发异址,具有一(多)个发射站和一(多)个接收站,以离散的形式配置。从布置的位置方面来看, 可分为地发/地收,空发/地收,地发/空收等几种形式,多基地雷达还具有一发多收,多发多收等形式。而双(多)基

多普勒天气雷达练习题精编版

练习题2 1.业务运行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通常采用体积扫描的方式观测。我国业务运行多普勒雷达通常采用的体描模式(VCP11、VCP21、VCP31)2.多普勒天气雷达与常规天气雷达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可以测量目标物(沿雷达径向速度),从而大大加强了天气雷达对各种天气系统特别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预警能力。 3.新一代雷达系统对灾害天气有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降水天气的监测距离应不小于(400km)。 4.新一代雷达系统对灾害天气有强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对雹云、中气旋等小尺度强对流现象的有效监测和识别距离应大于(150km)。 5.新一代雷达观测的实时的图像中,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强对流天气)信息。 6.新一代雷达速度埸中,辐合(或辐散)在径向风场图像中表现为一个最大和最小的径向速度对,两个极值中心连线和雷达射线(一致)。7.新一代雷达速度埸中,气流中的小尺度气旋(或反气旋),在径向风场图像中表现为一个最大和最小的径向速度对,但中心连线走向则与雷达射线相(垂直)。 8.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采用的是北京时。计时方法采用24小时制,计时精度为秒。 9.速度场(零等值线)的走向不仅表示风向随高度的变化,同时表示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的(冷、暖平流)。 10.在距离雷达一定距离的一个小区域内,通过对该区域内沿雷达径向速度特征的分析,可以确定该区域内的气流(辐合)、(辐散)和(旋转)等特征。 11.天气雷达是用来探测大气中降水区的(位置)、大小、强度及变化

12.气象目标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是雷达探测的基础。 13.气象上云滴、雨滴和冰雹等粒子一般可近似地看作是圆球。当雷达波长确定后,球形粒子的散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粒子直径D 和入射波长λ之比。对于(D远小于λ)情况下的球形粒子散射称为瑞利散射;而(D与λ尺度相当)情况下的球形粒子散射称为(Mie)米散射。 14.多普勒天气雷达使用低脉冲重复频率PRF测(反射率因子),用高脉冲重复频率PRF测(速度)。 15.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称为(脉冲重复频率),用PRF 表示。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称为(脉冲重复周期),用PRT表示,它等于脉冲重复频率的(倒)数。 16.降水粒子产生的回波功率与降水粒子集合的反射率因子成(正比)。与取样体积到雷达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7.S波段天气雷达是(10)cm波长的雷达。 18.在天线方向上两个半功率点方向的夹角称为(c波束宽度)。19.在强回波离雷达(较近)时,有可能产生旁瓣造成虚假回波. 20.降水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是随粒子尺度增大而(增大)。 21.0 dBZ、-10dBZ、30dBZ和40dBZ对应的Z值分别为(1)、(0.1)、(1000)、(10000) (mm6/m3)。 22.SA雷达基数据中反射率因子的分辨率为(1km×1°)。 23.写出Z-I关系的表达公式 (b Z ) AI 24.Ze的物理意义是(所有粒子直径的6次方之和)。 25.雷达反射率η是单位体积中,所有降水粒子的(雷达截面之和)。 26.雷达气象方程说明回波功率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多普勒雷达原理

汽笛声变调的启示--多普勒雷达原理 1842年一天,奥地利数学家多普勒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 旁驰过,他发现火车由远而近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注: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变高”);而火车由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降低了”)。他对这种现象感到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的缘故,称为频移现象。因为这是多普勒首先提出来的,所以称为多普勒效应。 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进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验证了该效应。 为了理解这一现象,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是声波波长缩短,好像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像波被“拉伸”了。因此,汽笛声听起来就显得低沉。 用科学语言来说,就是在一个物体发出一个信号时,当这个物体和接收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虽然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固定不变,但接收者所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相对于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出现了差异。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理论解释,波在介质中传播,会出现频散现象,随距离增加,高频向低频移动。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 多普勒效应被发现以后,直到1930年左右,才开始应用于电磁波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是医生检查就诊人用的“彩超”,就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简单地说,“彩超”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振荡器产生一种高频的等幅超声信号,向人体心血管器官发射,当超声波束遇到运动的脏器和血管时,便产生多普勒效应,反射信号为换能器所接受,根据反射波与发射波的频率差可以求出血流速度,根据反射波的频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判定血流方向。 20世纪40年代中期,也就是多普勒发现这种现象之后大约100年,人们才将多普勒效应应用于雷达上。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的雷达。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以及科学研究、业务应用装置。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以多普勒效应为基础,当大气中云雨等目标物相对于雷达发射信号波有运动时,通过测定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就能够解译出所需的信息。它与过去常规天气雷达仅仅接收云雨目标物对雷达发射电磁波的反射回波进了一大步。这种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波长一般为5~10厘米,除了能起到常规天气雷达通过回波测定云雨目标物空间位置、强弱分布、垂直结构等作用,它的重大改进在于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降水粒子的运

利用多普勒测车速的原理

关于利用多普勒测车速的原理探究 摘要 本文从实例出发,阐述了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以及其实际应用上的一些情况. 关键词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The discovery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velometer with Doppler effect Li Hongyang, Zhangyan Lin Weiping Tang Guangzhao , Li Zhuoran (A group from nuclear physics major, the physics department, scu)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Doppler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radar velometer. Keywords the Doppler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背景 假定这种情景:一平直公路放置一测速仪,远方式来一辆车,其速度为v,测速仪发射一列电磁波,其频率为f,在极短时间后收到一频率为f ’的反射波.现在需要由f,f ’求v. 由于发出的为电磁波,经典运动理论下的多普勒公式已远远不够.再次我们避开四维坐标,用洛仑兹变换与狭义相对论来推导相对论下的多普勒效应. 令静止参考系为K 系,运动参考系为K ’系 则有 ①, ② 而由洛仑兹变换知: ③ ∴ ④ ⑤ 联立③④⑤得: ⑥ 2 2 2 01c u c m E -=2220'1'c u c m E -=????? ? ? ?? ??? -===-=γγ2''''c vt t t z z y y vt x x ?? ?????? ?? ??? ??-=-=-=221'1''c vu u u c vu u u vt u u x z z x y y x x γγγ2222''''z y x u u u u ++=2222z y x u u u u ++=22222 11'1c vu c u c u x --=-γ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第二版)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 (第二版) 综合观测司 二○一八年十二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是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见气测函〔2005〕81号)基础上,为适应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强对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而成。 第二条新一代天气雷达是指中国气象局布网的S波段、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其主要观测目的是监测和预警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热带气旋、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雪暴以及其它天气系统中的中小尺度结构等。 第三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是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质控、整编、归档和雷达系统的维护维修、定标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内容。 第二章岗位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了解雷达基本结构和原理,掌握雷达维护维修、定标及回波分析等技能。 第五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人员主要职责: (一)按照本规定开展观测工作,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观测无遗漏和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及真实性。 (二)填写、保管各种电子和纸质记录、表簿及技术档案。

(三)执行雷达运行、监控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四)负责雷达系统运行保障、工作模式选择、雷达系统适配参数和元数据参数管理、软件维护。 (五)负责雷达系统定标,以及雷达系统和附属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修,保证雷达系统和附属设备稳定运行。 (六)负责雷达观测资料的整编、刻录(拷贝)、归档、存贮、可靠性检查。 第三章探测环境与保护 第六条雷达站址环境及相关要求如下: (一)在雷达主要探测方向,包括重点服务地区和重要天气过程的主要来向,其遮挡物对雷达电磁波的遮挡仰角不应大于0.5?,其他方向的遮挡仰角不应大于1?,孤立遮挡方位角不应大于1?,且总的遮挡方位角不应大于5?,邻近雷达能覆盖该遮挡区域的则可适当降低要求。 (二)雷达站周边不能有影响雷达工作的电磁干扰,一旦出现干扰,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协调解决。 (三)建站时应绘制四周遮挡角分布图,以及距测站上空1千米高度和海拔3千米、6千米高度的等射束高度图,观测环境发生变化时应重新绘制遮挡角分布图、等射束高度图,并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四)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确定雷达天线馈源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并作为雷达位臵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经、纬度误差应小于1秒,海

1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

第六部分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周长青)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天气雷达图像识别;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 第一章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 一、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个组成部分和功能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主用户处理器(PUP)。 二、了解电磁波的散射、衰减、折射 散射:当电磁波束在大气中传播,遇到空气分子、大气气溶胶、云滴和雨滴等悬浮粒子时,入射电磁波会从这些粒子上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这种现象称为散射。 衰减:电磁波能量沿传播路径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造成衰减的物理原因是当电磁波投射到气体分子或云雨粒子时,一部分能量被散射,另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转变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折射: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折射率分布的不均匀性(密度不同、介质不同),使电磁波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折射。 三、了解雷达气象方程 在瑞利散射条件下,雷达气象方程为: 其中Pr表示雷达接收功率,Z为雷达反射率,r为目标物距雷达的距离。Pt表示雷达发射功率,h为雷达照射深度,G为天线增益,θ、φ表示水平和垂直波宽,λ表示雷达波长,K表示与复折射指数有关的系数,C为常数,之决定于雷达参数和降水相态。 四、了解距离折叠 最大不模糊距离:最大不模糊距离是指一个发射脉冲在下一个发射脉冲发出前能向前走并返回雷达的最长距离,Rmax=0.5c/PRF, c为光速,PRF为脉冲重复频率。 距离折叠是指雷达对雷达回波位置的一种辨认错误。当距离折叠发生时,雷达所显示的回波位置的方位角是正确的,但距离是错误的(但是可预计它的正确位置)。当目标位于最大不模糊距离(Rmax)以外时,会发生距离折叠。换句

多普勒测速仪工作原理

浏览次数:110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1-8-24 19:30|提问者:匿名 最佳答案 从开过来的机车所听到的声波间的距离被压缩了,就好像一个人正在关手风琴。这个动作的结果产生一个明显的较高的音调。当火车离去时,声波传播开来,就出现了较低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也是利用这种多普勒效应。从测速仪里射出一束射线,射到汽车上再返回测速仪。测速仪里面的微型信息处理机把返回的波长与原波长进行比较。返回波长越紧密,前进的汽车速度也越快--那就证明驾驶员超速驾驶的可能性也越大。 多普勒测速仪仪器介绍 TSI的LDV/PDPA系统 LDV/PDPA的主要装置和原理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测量通过激光探头的示踪粒子的多普勒信号,再根据速度与多普勒频率的关系得到速度。由于是激光测量,对于流场没有干扰,测速范围宽,而且由于多普勒频率与速度是线性关系,和该点的温度,压力没有关系,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测量精度最高的仪器。 LDV/PDPA测速工作原理可以用干涉条纹来说明。当聚焦透镜把两束入射光以?角会聚后,由干激光束良好的相干性,在会聚点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隔正比干光波波长,而反比干半交角的正弦值。当流体中的粒子从条纹区的方向经过时,会依次散射出光强随时间变化的一列散射光波,称为多普勒信号。这列光波强度变化的频率称为多普勒频移。经过条纹区粒子的速度愈高,多普勒频移就愈高。将垂直于条纹方向上的粒子速度,除以条纹间隔,考虑到流体的折射率就能得到多普勒频移与流体速度之间线性关系。LDV/PDPA系统就是利用速度与多谱勒频移的线性关系来确定速度的。各个方向上的多普勒频率的相位差和粒子的直径成正比,利用监测到的相位差可以来确定粒径。 LDV/PDPA系统从功能上分为:光路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光路部分:采用He-Ni激光器或Ar离子激光器,是因为它们能够提供高功率的514.5nm,488nm,476.5nm三种波长的激光。带有频移装置的分光器将激光分成等强度的两束,经过单模保偏光纤和光纤耦合器,将激光送到激光发射探头,调整激光在光腰部分聚焦在同一点,以保证最小的测量体积,这一点就是测量体即光学探头。接受探头将接受到的多普勒信号送到光电倍增管转化为电信号以及处理并发大,再至多普勒信号分析仪分析处理后至计算机记录,配套系统软件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在流场中存在适当示踪粒子的倩况下,可同时测出流动的三个方向速度及粒子直径。 TSI公司在国际上第一个生产商业化的LDV/PDPA系统,现在的TSI公司的LDV/PDPA系统已经拥有4项专利设计,并且在流场、湍流、传质、传热、流型、燃烧研究上有广泛的使

国外气象雷达发展动向与趋势

国外气象雷达发展动向与趋势 [2005-1-10 9:17:56] 气象雷达是大气监测的重要手段,在突发性、灾害性的监测、预报和警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全球设有1000多个天气雷达站,分布在世界各地。气象雷达技术的发展大体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近20年气象雷达最突出的发展是,气象多普勒雷达在大气遥感探测和研究中的应用,如探测降水云内和晴空大气中水平风场和垂直风场,降水滴谱和大气湍流等。 一、发展动向 1.美国、日本、德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参加的国 际赤道观测站计划,旨在对影响气候变化的赤道上空大气进行探测。该计划除在印度尼西亚斯马特拉岛设站外还计划在非洲、南美设站。 2.欧盟为了促进雷达观测资料在各国之间交换,扩大受益面,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合作。重点研究雷达探测降水和雷达资料国际网络,促进了天气雷达的发展。未来几年欧洲天气雷达仍然以发展C波段多 普勒雷达为主,双PRF技术可能用脉冲压缩技术来代替。 3.美国联邦航空局在纽约已成功地研制成一部风切变告警雷达。该雷达是一部多普勒C波段雷达,可以全自动探测和告警显示机场周围的恶劣天气,防止风切变造成的危害和微爆现象。 4.日本开发了一种直径仅1米的小型雷达,其性能与机场等使用的大型气象雷达相当。这种小型雷达使用了适合在低空进行观测的3000兆赫的电磁波。观测几乎是实时的,时间仅需约1分钟。由于体积 小,能安装在汽车和小型船舶上,可预测1平方公里小范围内的天气现象。 5.美国宇航局的兰利研究中心在宇宙飞船“发现号”上安装激光雷达,进行激光雷达系统从太空观测大气。这一研究将使空间遥感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有可能找到至今仍使气候模式研究人员感到困 惑的许多问题的答案。观测的数据包括云、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溶胶、行星边界层的特征、地面以上625英里平流层的空气密度和温度以及一系列的地面特征。 二、发展趋势 1.尽管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飞跃发展,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业务转化的速度,但由于技术和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在2020年之前各国气象部门采用更新一代的天气雷达投入业务应用的可能性很小。今后20年间,天气雷达技术的发展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今大气科学的发展重点是更长时间尺度的气象研究和更短空间尺度的中小尺度气象学研究和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天气雷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今后将一步发展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扩展探测功能。目前,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用于对与降水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短时预报,而对于晴空探测、特别是获取晴空风场信息,将是多普勒天气雷达功能扩展的下一个目标。据估算,采用相干累加技术有可能使雷达获取晴空风场的能力提高15—21dB。多普勒天气雷达对下击暴流、微下击暴流有很好的监测能力,但由于这类恶劣天气现象生命史极短,仅一两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改变现行多普勒天气雷达扫描取样的体制,可行的最简单的是在天线垂直波束上采用相控技术,形成多波束,这样雷达仅做方位角一周的扫描便可以获取低层大气中三维立体的风场数据信息,可以迅速而准确地监测和预警下击暴流或微下击暴流。 (2)快速扫描技术将应用于天气雷达。现有的天气雷达是利用天线扫描的方法完成立体扫描的,一个体积扫描约需要5—10分钟,这对下击暴流等小尺度现象的探测就显得慢了。为此,在水平方向旋

雷达测速仪有哪些特点

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布,而要测量水流的流速,记录水文数据资料,就需要用到测速仪。雷达测速仪就是众多测速仪中的一种,雷达测流运用的原理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在声学领域中,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将有所变化,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即多普勒效应。如下图所示,当雷达流速仪与水体以相对速度V发生对运动时,雷达流速仪所收到的电磁波频率与雷达自身所发出的电磁波频率有所不同, 此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移。通过解析频移与V的关系,得到流体表面流速。 雷达测速仪被广泛应用在河道、灌渠、防汛等水文测量;江河、水资源监测;环保排污、地下水道管网监测;城市防洪、山区暴雨性洪水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等诸多领域。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雷达测速仪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非接触、安全低损、少维护、不受泥沙影响; 2、能胜任洪水期高流速条件下的测量; 3、具有防反接、防雷保护功能; 4、系统功耗低,一般太阳能供电即可满足测流需要; 5、多种接口方式,既有数字接口又具有模拟接口,方便接入系统; 6、无线传输功能(可选),可将数据无线传输到3.5km以外;

7、测速范围宽,测量距离远达40m; 8、多种触发模式:周期、触发、查询、自动; 9、安装特别简单,土建量很少; 10、全防水设计,适合野外使用。 非接触雷达测流方式测速时设备不受污水腐蚀,不受泥沙影响,少受水毁影响,土建简单,便于维护,保障人员安全,特殊的天线设计使得功耗超低,大大降低了供电需求。不仅可用于平时流速监测,而且特别适合承担急难险重观测任务。 航征科技是目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方案提供商, 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航征面向水文、水利、环境保护、城市排水管网等行业用户, 提供雷达流速流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航征分别在上海、无锡建立了运营和研发测试中心,拥有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和阵容强大的科研队伍,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有多位业内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后盾,立志成为全球优秀的智能传感解决方案提供商。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C波段)..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 (C波段)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〇年八月

修订说明 为指导和规范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和技术升级工作,统一组网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状态,进一步提高雷达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更好地满足气象业务应用和发展需求,根据天气雷达技术发展状况,中国气象局组织对1997年发布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进行了修订完善。 主要修订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部分性能参数,增加了雷达保障和培训方面的内容,同时对雷达的自动在线标定、易维护性、保障维护时效、故障定位诊断、随机文件和仪表、机内状态监控、厂家的保障培训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修订工作由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承担,高玉春、潘新民、黄晓、柴秀梅、陈大任、周红根、高克伟、陈玉宝、蒋小平、徐俊领、雷茂生等同志参加了修订,张培昌、葛润生、张沛源、王顺生、李柏、李建明、苏德斌、李建国、张建云、蒋斌、陈晓辉、陆建兵等专家进行了指导。

目录 1. 前言 2. 新一代天气雷达(C波段)系统总体性能规格需求 3. 雷达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 4. 雷达信号处理机功能规格需求 5.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系统功能规格需求 6. 雷达输出产品功能规格需求 7. 系统检测、标校功能规格需求 8. 系统与外部通信联接的性能规格需求 9. 保障性需求 10. 培训需求 11. 系统性能评估

1 前言 1.1 《气象事业发展纲要(1991-2020年)》明确指出,“2000年前将大力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加速多普勒天气雷达软硬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立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业务试验基地;2020年前将进一步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多参数天气雷达和激光雷达等的研制,发展具有通信功能的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及其他地基遥测遥感手段,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尺度气象监测网和气候监测网”。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并投入气象业务使用,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 1.2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展规划(1994-2010)》明确指出,“新一代天气雷达应该是一个能够定量估算回波强度、径向速度、谱宽和降水物相态等信息的全相干系统。主要选用S和C两种波段,选取全相干体制。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主要定量探测和测量对象,包括降水、热带气旋、雷暴、中尺度气旋、湍流、龙卷、冰雹、冻雨、冻结层、融化层等,并具备一定的晴空回波的探测能力”。 1.3按照《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增补站点布局方案》对建立培训、研发和保障体系的要求,根据《气象事业发展纲要(1991-2020年)》、《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展规划》、《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增补站点布局方案》,对《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性能要求》进行了修订,它对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基本结构、各子系统的性能等提出了要求。 1.4 为保证新一代天气雷达性能进一步满足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中发挥作用,修订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修订后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分S波段、C波段两种,分别作为S波段和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设计生产、考核、验收的基本依据。 2 新一代天气雷达(C波段)系统总体性能规格需求 2.1 对台风、暴雨、飑线、冰雹、龙卷等灾害性天气的有效监测和预警是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重要任务。上述灾害性天气的空间尺度分布跨度较大,从台风的

DSP多普勒雷达测速测距

DSP 实验课大作业设计 一 实验目的 在DSP 上实现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动目标显示(MTI )和动目标检测(MTD),并将结果与MATLAB 上的结果进行误差仿真。 二 实验内容 2.1 MATLAB 仿真 设定带宽、脉宽、采样率、脉冲重复频率,用MATLAB 产生16个脉冲的LFM ,每个脉冲有4个目标(静止,低速,高速),依次做 2.1.1 脉压 2.1.2 相邻2脉冲做MTI ,产生15个脉冲 2.1.3 16个脉冲到齐后,做MTD ,输出16个多普勒通道 2.2 DSP 实现 将MATLAB 产生的信号,在visual dsp 中做脉压,MTI 、MTD ,并将结果与MATLAB 作比较。 三 实验原理 3.1 脉冲压缩原理及线性调频信号 雷达中的显著矛盾是:雷达作用距离和距离分辨率之间的矛盾以及距离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之间的矛盾。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取决于信号带宽。在普通脉冲雷达中,雷达信号的时宽带宽积为一常量(约为1),因此不能兼顾距离分辨率和速度分辨力两项指标。脉冲压缩(PC )采用宽脉冲发射以提高发射的平均功率,保证足够的最大作用距离,而在接收时则采用相应的脉冲压缩法获得窄脉冲,以提高距离分辨率,因而能较好地解决作用距离和分辨能力之间的矛盾。 一个理想的脉冲压缩系统,应该是一个匹配滤波系统。它要求发射信号具有非线性的相位谱,并使其包络接近矩形;要求压缩网络的频率特性(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与发射脉冲信号频谱(包括幅度谱和相位谱)实现完全的匹配。 脉冲压缩按信号的调制规律(调频或调相)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种: (1)线性调频脉冲压缩 (2)非线性调频脉冲压缩 (3)相位编码脉冲压缩 (4)时间频率编码脉冲压缩 本实验采用的是线性调频脉冲压缩。 线性调频信号是指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而线性改变的信号。线性调频可以同时保留连续信号和脉冲的特性,并且可以获得较大的压缩比,有着良好的距离分辨率和径向速度分辨率,所以将线性调频信号作为雷达系统中一种常用的脉冲压缩信号。 接收机输入端的回波信号是经过调制的宽脉冲,所以在接收机中应该设置一个与发射信号频率匹配的滤波器,使回波信号变成窄脉冲,同时实现了宽脉冲的能量和窄脉冲的分辨能力。解决了雷达发射能量及分辨率之间的矛盾。 匹配滤波器是指输出信噪比最大准则下的最佳线性滤波器。根据匹配理论, 匹配滤波器的传输特性: 0)()(*t j e KS H ωωω-=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 中国气象局 二○○五年五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的管理,根据《气象法》及《全国气象事业发展规划》(2001-2015)、《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展规划》(1994-2010),并考虑到新一代天气雷达功能及特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新一代天气雷达是指中国气象局布网的CINRAD雷达系列的多普勒天气雷达,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有CINRAD/SA、CINRAD/SB、CINRAD/SC等;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有CINRAD/CB、CINRAD/CC、CINRAD/CD 和CINRAD/CCJ等。 第三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是气象业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包括雷达开机、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整编、归档,编制各种雷达观测报表,观测环境的保护,雷达参数测量和标校,雷达系统的维护和检修等内容,本规定是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的基本准则,适用于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业务观测。 第四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和预警灾害性天气。探测重点是热带气旋、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雪暴、沙尘暴以及其它天气系统中的中小尺度结构等。 第五条从事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第六条从事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工作人员的主要职

责包括: (一)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本规定开展观测工作,认真分析雷达回波及其演变,做好重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观测无遗漏和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真实性; (二) 认真填写、妥善保管各种观测记录、统计表簿和各类技术档案; (三)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雷达标校制度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检查各种安全设施; (四)负责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模式选择、雷达系统适配参数设置、系统软件维护; (五)负责雷达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修,监视雷达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报告。 第二章观测环境 第七条雷达站址环境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雷达站址周围无高大建筑物、高大树木、山脉等遮挡。在雷达主要探测方向上(天气系统的主要来向)的遮挡物对天线的遮挡仰角不应大于0.5?,其他方向的遮挡角一般不大于1?; (二)雷达天线所在位置以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表示,经纬度定位精度应小于3秒,海拨高度测量误差应小于5米; (三)建站时应绘制四周遮挡角分布图,以及距测站1千

脉冲多普勒雷达测速仿真

任务书 雷达进行PD测速主要是利用了目标回波中携带的多普勒信息,在频域实现目标和杂波的分离,它可以把位于特定距离上、具有特定多普勒频移的目标回波检测出来,而把其他的杂波和干扰滤除。因此要求雷达必须具备很强的抑制杂波的能力,能在较强的杂波背景中分辨出运动目标的回波。 如今,不管是在军用还是民用上,雷达都在发挥着它很早重要的作用,与早期雷达采用距离微分方法测速相比,基于脉冲多普勒理论的雷达测速技术具有实时性好、精度高等优点。特别是现代相控阵技术在雷达领域的应用,实现了波束的无惯性扫描和工作方式的快速切换,更便于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进行雷达测速。 本篇课程设计目的在于介绍脉冲多普勒雷达测速的原理,并对这种技术进行介绍和仿真。

摘要 脉冲多普勒(PD)雷达以其卓越的杂波抑制性能受到世人瞩目。现代飞行器性能的改进和导航手段的加强,使其能在低空和超低空飞行,因此防御低空入侵己成重要问题,由此要求机载雷达,包括预警机雷达和机载火控雷达具有下视能力,即要求能在强的地杂波背景中发现微弱的目标信号,所以现代的预警机雷达和机载火控雷达皆采用PD体制。脉冲多普勒雷达包含了连续波雷达和脉冲雷达两方面的优点,它具有较高的速度分辨能力,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抑制极强的地杂波干扰问题;此外,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够同时敏感地测定距离和速度信息;能够利用多普勒处理技术实现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图像;而且亦具有良好的抗消极干扰能力和抗积极干扰能力。 本文介绍了脉冲多普勒雷达测速的原理,信号处理。并用matlab简单的仿真了雷达系统对信号的处理. 关键词:脉冲多普勒雷达恒虚警脉冲压缩线性调频 Abstact Pulse Doppler (PD) radar is famous for it`s outsdanding clutter suppression.Modern aircraft`s function and GPS has been strengthen.now.it makes the aircraft can fly lower and lower.So.nowadays,Defensing.Low altitude invas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problem.so we require airborne radar. Early warning radar and airborne fire control radar have the ability to look down.That is to say.The radar is be required the ability to find Weak target signal in the strong Groung clutter.So .The modern airborne early warning radar and airborne fire control radar use the PD system.Pulse Doppler (PD) radar concludes two adervantages of Continuous wave radar and impulse radar.It has a higher velocity resolution.thus it can effectively.soveing the problem of strong ground clutter.what`s more.Pulse Dppler (PD) radar can Sensitive text the Distance and speed on the same time.Itcan use Doppl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realise Synthetic aperture images with high resolution. This article sinply introduced principle of pulse Doppler radar and signal

多普勒天气雷达基础

多普勒天气雷达基础 一、填空题 0.5,1.5 , 2.4 , 2、我国S波段雷达探测范围:当探测距离在230km、340km、460km时,雷达波束高度分别是 4.5 km 、9.2km 、15.3 km 。 3、雷达探测的局限性是波束展宽和Overshooting 。 4、超级单体风暴可能产生的灾害有:雷电、灾害性大风,强降水、冰雹、甚至龙 二、选择题 1、雷达通常观测地面以上的大气,通常采用最低仰角是0.5°度,这样做的原因(A ) A.尽量减少地面的杂波 B.对近地层进行完美的扫描 C.随距离变远,波束中心逐渐变高,采样体积变大。 2、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主要应用领域有(ABCDE)(多选) A.强对流天气的监测与预警 B. 监测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降水系统 C.降水估计测量 D.风的测量(VAD 风廓线)——提供风场信息 E.数据同化,改善数值预报模式初值场 3、下面那些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可以产生雷暴大风天气?(ABCD)(多选) A.一般强风暴(超级单体或多单体风暴) B.飑线 C.与强锋面有关的带状对流中处于成熟阶段的单体中的下沉气流 D.雷暴低层的强烈入流 4、下面不属于气象回波的有(BCDG)(多选) A.絮状回波 B.超折射回波 C.鸟类回波 D.飞机回波 E.阵风锋 F.飑线G海浪回波H.0度层亮带 三、判断对错 1、在雷达图的产品中,0等速度线呈“S”形则说明大气风场结构为暖平流,呈反“S”形则为冷平流。(对) 2、雷达波束随着距离的变远,采样体积变少。(错) 3、雷达不能观测头顶的大气状态,但能观测所有近地面的大气。(错) 4、雷达在扫描时一个波束以某仰角发射出来,转360°完成一个高度的扫描。(对) 5.雷达不能观测到“头顶“的大气静锥区,环状无回波区。(对)

雷达测速与测距 ()

雷达测速与测距 GZH 2016/3/29 系统流程图 模块分析 1 脉冲压缩 1.1 原理分析 雷达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而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的空 间位置。雷达分辨力是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之一。所谓雷达分辨力是指在各 种目标环境下区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邻近目标的能力。一般说来目标距离不 同、方位角不同、高度不同以及速度不同等因素都可用来分辨目标,而与信 号波形紧密联系的则是距离分辨力和速度(径向)分辨力。两个目标在同一角 度但处在不同距离上,其最小可区分的距离称为距离分辨力,雷达的距离分 辨力取决于信号带宽。对于给定的雷达系统,可达到的距离分辨力为 (1.1) 其中c为光速,为发射波形带宽。 雷达的速度分辨率可用速度分辨常数表征,信号在时域上的持续宽度越大, 在频域上的分辨率能力就越好,即速度分辨率越好。 对于简单的脉冲雷达,,此处,为发射脉冲宽度。因此,对 于简单的脉冲雷达系统,将有 (1.2)在普通脉冲雷达中,由于信号的时宽带宽积为一常数(约为1),因此不 能兼顾距离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两项指标。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雷达的探测范围,也是雷达的重要 性能数,它决定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 测范围。而发射功率的大小影响作用距离,功率大则作用距离大。发射功率 分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 内所输出的功率称脉冲功 率,用Pt表示;平均功率是指一个重复周期Tr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用Pav表示。它们的关系为 (1.3) 脉冲压缩(PC)雷达体制在雷达脉冲峰值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发射宽脉 冲而获得高的发能量,以保证足够的最大作用距离,而在接收时则采用相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