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_修订版_导读

_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_修订版_导读

_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_修订版_导读
_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_修订版_导读

·专题研究·

2011年第3期安全与电磁兼容

引言

2010年12月,《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79)和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6)联合编著。修订版是对1999年9月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以下简称第1版)的改编与修订。本文将对修订版进行较详细的介绍。

1修订版出版背景

第1版出版发行以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受到广大

电磁兼容科技工作者的好评。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的电磁兼容科研、生产不断发展,标准化工作进展迅速,有关法律法规日臻完善,行政力度进一步加强。通过下列事实可见一斑。

2000年2月,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原武汉高压研究所,以对应IEC/TC 77的工作,同时撤消“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联合工作组”。

2001年4月,国务院宣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成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同时成立两个委员会: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监委)和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委)。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均由标准委领导,其编号分别为SAC/TC 79与SAC/TC 246。

摘要

介绍了《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修订版)》的出版背景,与1999年9月第1版的主要差别;总结了修订版信息量大、重视基础、强调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的新动向等特色;最后对重点章节的核心内容进行了阐述。关键词

电磁兼容;标准实施;实验室建设;科技图书Abstra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book Implementation Guide of EMC Standards (Revised Edition)published in December 2010are introduced.The main differences between current edition and the first edition are compared as well.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edition such as informative,fundamental and keeping up with latest standards are concluded.Finally,the cores of important chapters are presented.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standard implementation;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echnical book

2011年12月,质检总局发布第5号令:《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开始了我国对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工作。

2003年,国家标准委开始对全国无线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各分委员会进行换届调整,调整后的6个分委员会(A 、B 、D 、F 、H 、I )与CISPR 的6个分委员会一一对应。

2004年12月欧洲发布了新的电磁兼容指令版本:2004/108/EC 。新指令从2007年7月20日起实施,同时废止老指令:

89/336/EEC 。在新指令发布的2004年,欧盟成员国已达到25个,人口约4.53亿。至2007年欧盟发展到27个国家,

4.8亿人口。此外,4个“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 )”国家: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也适用CE 标记。

为适应我国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需要和有关国际标准的变化,国家认监委决定整合“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

)”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 )”,成立“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 )”,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CNAS 于2006年3月31日成立。进入21世纪的前10年,新的电磁兼容实验室大量涌现,10m 法电波暗室的快速增长反应了实验手段的不断改善。获准CNAS 认可的电磁兼容检测实验数量激增。

早在1993年《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 )》,就以7个国际组织的名义,由ISO 颁布实施。此后,为了贯彻GUM ,由全国法制计量委员会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起草制定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电磁兼容标准实施指南(修订版)》导读

Introduction for Implementation Guide of EMC Standards (Revised Edition)

北京交通大学

张林昌

73

·PROFESSIONAL RESEARCH ·

SAFETY &EMC No.32011

定度评定与表示》,作为我国统一准则对测量结果及其质量进行评定、表示和比较。

近10年,电磁兼容国际标准化工作发展十分迅速,新制定国际标准与原有标准的改版速度均加快。例如:20世纪末CISPR 16系列只有2个标准,而当前扩展到16个,并且其中有的已出版了第3版。又如:IEC 61000-4-6最近的两版本之间只相隔2年

(2006,2008);CISPR 14-1及IEC 61000-3-3最近的两个版本只相隔3年(2005,2008)。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保护我国的电磁环境,以及保持与国际标准同步,我国的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在近10年中也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底,仅SAC/TC79和SAC/246归口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达86个,其中在近10年中修订或制订的有74个,占86%。

由以上事实可见,及时对1999年出版的第1版进行改编与修订是十分必要的。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

SAC/TC79与SAC/TC246秉承第1版的宗旨,在2006年8月启动了修订工作。历程4年多,至2010年12月出版发行了修订版。

2修订版特色

2.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修订版全书1238千字,比第1版增加了40%。针对

欧盟的新电磁兼容指令,在第一篇中单辟一章予以介绍。第二篇新增两章,分别是充分诠释GB/T 6113.2××系列标准的第11章电磁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以及全新解析电磁兼容测量不确定度的第14章。从全书涉及的现行有效标准数量来看,第三篇共34章,介绍和阐述了47个国家标准。第二篇中涉及22个(包括GB/T 6113系列的14个)。第一篇不少于2个(不包括法律、法规等)。2.2重点放在国际和我国的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及标准

对于有关地区和有关国家的标准化工作及标准的介绍适当压缩。这是由于像欧洲标准与IEC 国际标准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2.3重视基础

对第二篇给以充分的重视,篇幅增加至第1版的1.7倍,占全书的份额由第1版的27%增加至34%。编委会认为:只要基础扎实,不仅可以正确理解现行的EM C 标准,也为今后理解与正确实施标准新版本或新标准作准备。再者,基础性的内容,随时间的发展变化相对较缓慢,这将使本书在较长的时间内会对读者有所帮助。2.4强调国际国内标准的新动向

当前国际标准的维护与更新速度非常快,各章均囊括了所介绍的标准的新动向。第三篇各章的处理方法是:凡对应某国家标准的国际标准已有新版本发布时,作者

均另辟一节,阐述两者间的差异。例如:在第三篇涉及的47个国家标准中,同时介绍了22个相应的最新国际标准。此外,对于已上报的报批稿尚未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该章内容基本上按报批稿的内容编写。如此操作,可使本书的时效性更长。2.5附表的作用

修订版沿袭第1版的内容设计。附表给出了有关EMC 国家标准与产品适用范围对照,这对于产品认证十分重要。通过此表,生产商可了解产品适用的EM C 标准,以及相应的国际标准。在修订版中还列出了各国标所代替的旧国标版本,以避免将已被废止的国标认为是现行有效的。修订版附表中列出了95个标准,是第1版的2倍。其中除包含SAC/TC 79及SAC/TC 246两个标委会归口的标准50个(可与表4-1、表4-2对照)之外,其余45个标准为其他标委会归口的EM C 国家标准。例如:列入GB/T 24338.3/.4/.5/.6是由牵引电气设备与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8)归口的,该标委会对口IEC/TC 9。又如:列入的GB/T 14598系列中的9个国标是由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24)归口的,该标委会对口IEC/TC 65。

3

修订版内容介绍

3.1第一篇简介

该篇概括性地介绍了与电磁兼容有关的国内外法律、

法规与标准。第1章介绍《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 协议),美国和日本的重要法规;在国内方面,介绍了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检法的重要内容以及有关产品认证、认可准则应用在EM C 检测实验室的补充要求等。

第2章重点介绍了IEC/CISPR 、IEC/TC77及IEC 中有关技术委员会之间的协调。国内方面重点介绍了负责本书编著的两个标委会:SAC/TC 79、SAC/TC 246。此外简介了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 )、英国标准学会(BSI )和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 )。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EM C 国家标准均等同或修改采用IEC/CISPR 、

IEC/TC 77的出版物及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 )的建议书。第3章重点介绍了CISPR 的出版物、TC 77的标准及ITU-T 第5研究组(SG5)的K 系列建议书。也简要介绍了国际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第4章开列了采用自IEC/CISPR 和IEC/TC 77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清单。

由于欧盟电磁兼容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修订版中用第5章整章篇幅介绍欧盟的这一指令。指出新旧指令的主要变化,并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欧盟新电磁兼容指令

74

·专题研究·

2011年第3期安全与电磁兼容

编辑:王颖E-mail:wangy@https://www.doczj.com/doc/ba10905228.html,

的主要内容。

考虑到第1版的第5章“市场准入与监督管理”的内容属于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限于篇幅修订版中不再保留该章的内容。3.2第二篇简介

该篇的目的是使读者对电磁兼容这一领域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为读者阅读第三篇提供基础知识。该篇内容除了参考国家标准GB/T6113.×××系列之外,也融入了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该篇共9章,可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电磁兼容基础,包括第6章、第7章、第13章。第6章阐述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术语、研究领域、

电磁噪声的传输、合格评定的双80%准则、环境等。第7章重点介绍出现在电源网络中的电磁骚扰。第13章介绍有关无线电业务的电磁兼容问题及其管理。由于基础部分的变化较少,所以修订版中第7章、第13章与第1版相比差异不大。第6章中的合格评定的双80%准则和环境,根据近年来国际标准的进展予以重新编写。第6章中的电磁骚扰源一节不再保留。

第二篇第二部分为电磁兼容测量与试验基础,包括第8章~第11章共四章。

第8章对开阔场、屏蔽室、电波暗室、

TEM 室、混响室和带状线等重要的EM C 试验场地进行阐述,介绍其构造特征、工作原理、设计及电性能的测试,并介绍了尚未纳入国家标准的场地电压驻波比(SVSWR

)测量。第9章“典型测量设备”的内容包括测量弱电磁噪声的接收机与频谱分析仪,宽带、强场测量的场强测量仪和喀呖声分析仪。在测量接收机方面包括了不同检波方式的技术要求及幅度概率分布(APD )测量。频谱分析方面主要阐述了工作原理、主要指标、电磁骚扰测量对其使用要求及与测量接收机的差异。场强测量仪重点介绍了该类仪器的核心:场强探头的类型、计量特性及其校准。有关这后两类仪器的内容在国家标准中基本未曾涉及。喀呖声分析仪是用于自动评定断续骚扰(喀呖声)的幅度、发生率和持续时间的仪器,是CISPR 推出的专用仪器,并规定了一系列有关评定标准。第10章阐述的辅助测量设备不仅仅是电磁兼容试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EM C 测量不确定度的重要来源,因而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该章介绍了各种主要的辅助测量设备的原理、参数、特点及用途,包括电流探头、电压探头、人工电源网络、各种耦合单元、功率吸收钳及EM C 测量用天线等。为了读者选用方便,该章特别给出了传导抗扰度试验的电压注入耦合单元、信息技术设备和汽车CAN 总线抗扰度测试用耦合单元及耦合单元适用的电缆类型等表格。第11章叙述了电磁骚扰和抗扰度测试方法,是修订版新增加的一章。该章内容与第三篇各章中测量方法

内容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章重点讲述测量方法的基础知识,即共性问题。因而阅读该章将有助于读者理解第三篇中的有关内容。该章主要参考GB/T 6113.20×系列国标。第二篇第三部分为电磁干扰抑制技术,仅含第12章。该章针对设备或系统中电磁骚扰产生、

传播及耦合的机理,可以采取的种种电磁骚扰控制技术来提高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水平。该章从电路设计、屏蔽、接地与搭接、滤波四个方面对电磁骚扰抑制技术作介绍。实际上,其原理对于设备或系统的抗扰度改善也是有效的。

第四部分仅为第14章:电磁兼容测量不确定度,为修订版新增内容。该章主要根据电磁兼容测量的基本概念,从发射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角度出发,介绍了不确定度的类型、标准符合性不确定度和干扰概率之间的关系、标准化EM C 测量中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不确定度的验证、不确定度报告的表述、UCISPR 及其不确定度在符合性判据中的应用等。最后给出了吸收钳骚扰功率、辐射发射测量和电磁场抗扰度3个典型试验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该章内容对于读者理解有关标准及电磁兼容试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均将有所裨益。

对缩小EM C 实验室间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之间的差异也将有所帮助。为了防止本书内容与将来的国标可能出现的不一致,经作者间的讨论,一些未见诸标准的评定示例未纳入该章内容。

3.3第三篇简介

第三篇汇集了由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9)及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9SAC/TC246)归口或以其为主制定的电磁兼容标准的内容。包括工业、

科学和医疗(ISM )射频设备,车辆、船和内燃机驱动的装置,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等产品设备的电磁骚扰和抗扰度要求,谐波发射限值和谐波抗扰度要求及静电放电、浪涌(冲击)等基础抗扰度试验。该篇宗旨是结合作者长期积累的实验经验和体会,以相应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为基础,对标准的关键点和较难理解的内容以及基本的测量方法进行重点介绍和阐述。第三篇共34章,其中第17、18、19、25、29、30、34、48章是修订版中新增加的,其他各章也根据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内容予以重写。该篇共涉及47个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前已述及,该篇还介绍了22个新的国际标准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之间的差异,以便读者提前掌握国家标准的发展方向。

第三篇各章编写的大体结构如下:概述(主要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相关的国际标准以及发展沿革等)、与该标准密切相关的名词术语、现象描述、限值、试验设备与配置、试验与实施及发展动向。

75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

《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实施指南》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编 二〇一二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综述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建设原则 (4) 第三节作用和意义 (6) 第二章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构成 (8) 第一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8) 第二节专业评定标准 (8) 第三节考评办法和评审管理办法 (11) 第四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 (11) 第三章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 (13) 第四章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管理 (16) 第一节二、三级企业评审指导 (16) 第二节评审相关单位和人员管理 (17) 第三节现场评审程序 (18) 第四节评审报告编写 (20) 第五章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解读 (22)

第一章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综述 第一节概述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提出了在全国所有的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要求,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均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为了全面规范各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必要制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规定,使得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做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而且,对各行业已经开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形式要求、基本内容、考评办法等方面也需要作出相对一致的规定,从而全面推动各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共性特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发布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成为各行业企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提出了基本要求和依据,同时对达标分级等考评办法进行了统一规定。这一规范的出台,使得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GB2020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GB/T《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1、任务来源 GB/T《电动汽车充电耦合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计划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文号为:国标委综合[2016]89号,计划编号为:20162465-T-339。 2、主要参加单位 本项目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标准参与单位包括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及检测机构。 3、主要工作过程 a)2016年07月,在兰州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三会议,会议 介绍项目背景,并首次讨论GB/T《电动汽车充电耦合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草案,与会代表就编制原则、适用范围等内容达成初步共识。 b)2017年08月,在西宁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四会议,会议 详细讨论标准草案,并明确标准中各主要技术内容的编制方案。 c)2018年01月,在天津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五会议,会议 介绍标准草案最新修改内容,并对此前工作组成员反馈意见和处理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和集中研讨。 d)2018年07年,在襄阳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六会议,会议 进一步讨论标准草案,并针对标准技术内容进行集中研讨,会后请各相关单位就双枪充电、AC/DC充电辐射发射电流值等问题做好标准研究和验证工作。 e)2018年12月,在南京市召开电动汽车电磁兼容工作组第七会议,会议 回顾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并请各相关单位就上次会议结论重点围绕AC/DC充电电流对谐波发射和电磁辐射影响、双枪充电测试方案以及系统测试方案等问题介绍各自研究成果。会议详细讨论了标准草案,与会专家就标准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主要内容达成一致意见。会后要求工作组相关方面尽快按照讨论结论修改标准形成征求意见稿,并计划于12月底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站进行征求意见。 f)2018年12月,标准征求意见,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自2019年1月4 日至2月19日,共45天。共收到意见123条,起草组对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必要时进行测试验证。 g)2019年10月,在天津召开意见处理讨论会议,对意见处理的结果进行 讨论,并取得共识。 h)2019年11月,由于标准内容多、测试复杂,根据工作安排,在按照意 见处理结果进行修改完善后,再次提交征求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解决的主要问题,修订标准时应列出与原标准的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电子版) 序言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增扩大,建设资源供给与需求不适应的矛盾逐渐显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对工程安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生产安全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立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是解决当前建设任务日益繁重与管理力量相对有限这一矛盾的有效举措,更是夯实筑牢安全生产基础的重要途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就是把工程管理的相关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明确设定符合实际、符合规范要求的操作性标准,并推动落实到安全生产各个环节,从而实现项目管理更加规范、施工场地更加有序、管理流程更加合理、安全施工更加到位。 一直以来,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生产安全工作,认真践行“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理念,不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组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成效显著;在隐患治理、安全防护、应急工作、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明显加强。 为进一步规范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生产安全事故,部质监局组织

福建、湖南等地编写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充分吸收、总结各地区的成熟经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解析了施工安全标准化在基础管理、场地布设和施工防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指南》能成为广大建设管理者的良师益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安全生产是你我共同的责任和心愿。从我做起,关注安全,把施工安全标准化要求推动落实到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实现人、物与系统安全可靠性,真正达到“本质安全”要求,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编写说明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牢固树“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进一步强化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交通运输部从2010年起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大力推行施工安全标准化,有效遏制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了一批“零伤亡”工程,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典型做法。结合近年来“平安工地”建设成果,秉承现代工程安全管理新理念,部质监局组织福建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为主的8家单位共同编写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以“基础管理、场地布设和施工防护”为重点,针对施工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事故易发多发部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施工安全标准化的重点建设内容,为推行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对提高施工工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目录 1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1.1 安全生产方针 1.1.1 安全生产方针的制定 1.1.2 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 1.1.3 安全生产方针的传达与沟通 1.1.4 安全生产方针的评审与修订 1.2 安全生产目标 1.2.1 目标的设立 1.2.2 目标的实施计划 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2.1 安全生产法律意识 2.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获取 2.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融入要求 2.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适用性的评审与更新 3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 3.1.1 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3.1.2 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3.1.3 安全生产责任制评审 3.2 安全机构的设置与人员任命 3.2.1 安全生产管理者代表 3.2.2 安全管理机构 3.2.3 安全生产委员会 3.2.4 最高管理者需书面任命的职位 3.3 员工参与 3.3.1 员工权益 3.3.2 员工参与 3.4 文件与资料控制 3.4.1 文件控制要求 3.4.2 基本安全规章制度 3.4.3 记录要求 3.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3.5.1 外部联系 3.5.2 内部沟通 3.6 系统管理评审 3.6.1 管理评审程序 3.6.2 管理评审的输入 3.6.3 管理评审的输出

3.6.4 管理评审沟通 3.7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 3.7.1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3.7.2 承包商的选择与管理 3.8 安全认可与奖励 3.9 工余安全管理 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4.1 辨识与评价要求 4.1.1 一般要求 4.1.2 方法的确定 4.1.3 辨识与评价流程 4.1.4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原则 4.1.5 持续风险评价 4.2 企业风险评价 4.2.1 初始风险评价 4.2.2 风险分级管理 4.3 关键任务识别与控制 4.3.1 识别与分析关键任务程序 4.3.2 作业指导书 4.3.3 认定需要工作票或许可证的任务4.3.4 操作控制程序 4.3.5 任务观察 4.3.6 外部需要的许可 5. 安全教育与培训 5.1 员工安全意识 5.1.1 意识的辨识与输入 5.1.2 意识的提升 5.2 培训 5.2.1 培训需求的识别与分析 5.2.2 培训内容与执行 5.2.3 培训评审 6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6.1 设计要求 6.2 生产工艺系统 6.2.1 井巷掘进 6.2.2 采矿工艺 6.3 生产保障系统 6.3.1 运输与提升 6.3.2 供电系统 6.3.3 通风系统 6.3.4 防排水系统 6.3.5 防灭火 6.4 变化管理 6.4.1 变化的识别

JJF《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

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实施指南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填写说明 ●申请计量标准考核的单位应按要求填写《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无论申请新 建计量标准,或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均应提供《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2份和电子版各1份(格式按省局规定)。 ●各栏目的填写要点和具体要求如下: A.封面 ● 1 “ [ ] 量标证字第号” 填写《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编号。新建计量标准申请考核时不必填写,待考核合格后,根据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发的《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填写《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编号。 ● 2 “计量标准名称”和“计量标准代码” 按《计量标准命名规范》JJG1022-1991的规定查取计量标准名称和代码。《计量标准命名技术规范》中没有的,可按该规范规定的命名原则进行命名。 ● 3 “申请考核单位”和“组织机构代码” 分别填写申请计量标准考核(或复查)单位的全称和该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 申请考核单位的全称应与本申请书“申请考核单位意见”栏内所盖公章中的单位名称完全一致。 ● 4 “单位地址”和“邮政编码” 分别填写申请计量标准考核(或复查)单位的具体地址,以及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 5 “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联系人可以是该单位分管计量标准的负责人,也可以是所建计量标准的具体负责人。联系电话应是联系人的办公电话号码(同时注明所在地区的长途区位号码),或手机号码。 ● 6 “ 年月日” 填写申请计量标准考核(或复查)单位提出计量标准考核(或复查)申请的日期。该日期应与本申请书“申请考核单位意见”一栏内的日期相一致。 B.申请书内容 ● 1 “计量标准名称” 与本申请书封面的“计量标准名称”栏填法一致。 ● 2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 申请新建计量标准时不必填写,申请计量标准复查时应填写原《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编号,并与本申请书封面的相关栏目填法一致。 ● 3 “存放地点” 填写该计量标准存放部门的名称,存放地点所在的地址、楼号和房间号。 ● 4 “计量标准总价值(万元)” 填写该计量标准的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原值的总和,单位为万元,数字一般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该总价应当和《计量标准履历书》中“总价值(万元)”相一致。 ●5“计量标准类别” 需要考核的计量标准,分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和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三类。经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属于计量授权。此处应当根据该计量标准的类别和是否属于计量授权在对应的“□”内打“√” ● 6 “前两次复查时间和方式” 填写该计量标准前两次复查时间和方式。如果是新建计量标准则不填;如果是新建后的第一次复查,则仅填新建计量标准考核时的时间和方式;如果是第二次复查,则填新建计量

GJB546B理解和实施规范指南规范.doc

GJB 546B-2011《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 理解与实施指南 (征求意见稿) 总装备部合同管理办公室 2012.8

前言 国家军用标准GJB546B-2011《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已于2011年12月25日发布,2012年4月1日实施。 GJB 546B针对军用电子元器件生产活动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质量活动提出控制要求,对研制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作出了规定。该标准与军用电子元器件产品规范密切配合,改变以产品考核为控制质量主要手段的局面,着眼于在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产生、形成和实现的生产过程中实施控制,是电子元器件承制单位建立生产线,编制并实施质量保证大纲文件的依据,也是鉴定机构对生产线实施质量认证审核的依据。 为做好标准的贯彻实施,帮助各元器件科研生产单位及时掌握、准确理解标准内容,切实有效的贯彻实施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规定的各项要求,总装备部军用电子元器件合同管理办公室质量组组织编写了《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标准理解与实施指南》。本指南第1、2、3章描述了条款的理解要点,第4章描述了各条款的实施要点,体现了《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重点关注的对象是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但为实现对产品形成的源头,即设计过程实施控制的目的,还应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进行控制,其要求执行GJB 9001B-2009中7.3的有关规定。除此之外,产品的交付和服务也应该满足有关标准的规定以及用户的特殊要求。 《电子元器件质量保证大纲理解与实施指南》对使用者正确地理解和实施标准的要求,提高军用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目录 前言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2) 3.1 电子元器件 electronic parts (2) 3.2 鉴定机构 qualifying activity (2) 3.3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2) 3.4 生产批 production lot (2) 3.5 返工 rework (2) 4 要求 (3) 4.1总则 (3) 4.2组织机构与职责 (4) 4.3培训 (7) 4.4文件控制 (7) 4.5技术秘密 (12) 4.6生产流程图 (11) 4.7工作环境 (12) 4.8生产过程控制文件 (12) 4.9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控制 (15) 4.10统计过程控制 (17) 4.11失效分析 (18) 4.12纠正措施与改进 (21) 4.13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 (26) 4.14采购 (24) 4.15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27) 4.16分承制方控制 (28) 4.17产品防护 (30) 4.18质量保证 (31) 4.19更改控制 (32) 4.20内部质量审核 (34) 4.21宇航要求 (36)

AQ3016-2008-T_氯碱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AQ/T 3016-2008 氯碱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氯碱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的过程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用隔膜法或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氯化钠或氯化钾水溶液工艺技术,生产氯气、氢气、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产品的企业。 采用其他工艺技术路线生产氯气的生产企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AQ3013-2008中引用的标准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安全标志 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11651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11984氯气安全规程 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5258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16179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GB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18218重大危险源辨识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Z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AQ/T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SH3063-1999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97-2000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HGT20675-1990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 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46号 3术语和定义 AQ3013-200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要求 4.1企业应按照AQ3013-2008第4章的规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4.2本标准适用范围外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应按照AQ3013-2008规定执行。 5管理要素 5.1负责人与职责 5.1.1负责人 5.1.1.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AQ3013-2008第5.1.1条款规定,做好本职工作。其安全承诺内容包括:

标准实施及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GDLJD Q/XXX XXXXX—XXXX 衡阳市珠晖区广东路街道标准体系代码:11013 GDLJD 1003-2014标准实施及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2014-XX-XX发布2014-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实施的基本原则 (1) 3.1 合法性原则 (1) 3.2 系统性原则 (1) 3.3 有效性原则 (1) 3.4 持续性原则 (1) 4 实施方法和程序 (2) 4.1 实施方法 (2) 4.2 实施程序 (2) 5 实施的监督检查 (3) 5.1 监督检查方式 (3) 5.2 监督检查内容 (3) 5.3 监督检查程序 (4) 6 检查结果的处理 (4) 6.1 制订纠正措施 (4) 6.2 跟踪督促措施实施 (4) 6.3 纠正措施的验证 (4) 6.4 纳入绩效考核 (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DLJD 1002-2014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广东路街道办事处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衡阳市珠晖区广东路街道办事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审核: 批准:

标准实施及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服务标准实施的基本原则、实施方法和程序、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检查结果的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社区开展服务标准实施及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421.1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24421.2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标准体系 GB/T24421.3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部分:标准编写 GB/T24421.4 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 GDLJD 3042-2014 服务标准体系自我评价程序 GDLJD 3043-2014 社区服务评价和改进程序 3 实施的基本原则 3.1 合法性原则 服务业组织标准实施应坚持合法性原则,即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保证安全、保护环境、保障服务业组织和顾客的合法权益。 3.2 系统性原则 服务业组织标准实施应坚持系统性原则,统筹兼顾,遵照GB/T24421.1、24421.2、24421.3、24421.4的有关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相关标准间的协调性,以保证标准实施的总体效果。当服务业组织建立了标准体系后,其所有服务标准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实施。 3.3 有效性原则 服务业组织标准实施应坚持有效性原则,全面、准确地实施标准,注重实施效果。实施标准时,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应顾全大局,局部服从整体,把保证安全、保护环境、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应因地制宜,根据服务业组织不同的设施设备、环境、人员和技术条件,分别实施服务标准中不同的服务等级要求,并努力改善条件,使服务质量不断升级。 3.4 持续性原则 服务业组织标准实施应坚持持续性原则。实施标准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循环过程,应使每一次循环的各个环节均符合标准要求,并不断改进实施方法,提高实施效果。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公路水运工程安全标准化指南)

附件三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公路水运工程安全标准化指南) 序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 工程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1 不良地质条件下有潜在 危险性的土方、石方开 挖。 1、深度≥5m的基坑(槽)的土(石)方开挖;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 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 分布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 滑坡和高边坡处理1、滑坡量大于10×104m3的中型以上滑坡体; 2、高度≥20m的土质边坡,或高度≥30m的岩质边坡。 3 桩基础、挡墙基础、深水 基础及围堰工程 1、深度≥15m的人工挖孔桩或开挖深度不超过15m,但地质 条件复杂,存在有毒有害气体分布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2、深度≥5m的挡墙基础; 3、水深≥20m的深水基础;水深≥10m的围堰工程。 4 桥梁工程中的梁、拱、柱 等构件施工 1、长度≥40m的预制梁的运输与安装,钢箱梁吊装; 2、长度≥150m的钢管拱的运输安装; 3、高度≥40m的墩柱、高度≥100m的索塔等的施工。 5 隧道工程中的不良地质 隧道、高瓦斯隧道、水底 或海底隧道等 1、隧道穿越高地应力区、岩溶发育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 地层、采空区等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 2、浅埋、偏压、连拱、小净距、大跨度、变化断面等结构受 力复杂的隧道工程; 3、VI、V级围岩连续长度占总隧道长度10%以上且连续长度 超过50m以上; 4、高瓦斯隧道; 5、长度≥1000m的水底、海底隧道。 6 水上工程中的打桩船作 业、施工船作业、外海孤 岛作业、边通航边施工作 业等 1、离岸无掩护条件下的桩基施工; 2、开敞式水域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与吊装作业; 3、沉箱的浮运与安装作业; 4、深水防波提施工; 5、在三级及以上通航等级的航道上进行的水上水下施工。 7 水下工程中的水下焊接、 混凝土浇注、爆破工程等 1、水下爆破工程; 2、30米水深以上的潜水作业(水下焊接、混凝土浇注等)。 8 爆破工程爆破工程为c级及以上。 9 大型临时工程中的大型 支架、模板、便桥的架设 与拆除;桥梁、码头的加 固与拆除 1、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 堂承重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2、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高度≥8m;跨度≥18m,施工总荷载 ≥15kN/m2;集中线荷载≥20kN/m; 3、挂篮、移动模架等模板施工工艺; 4、便桥搭设、中型桥梁、中型码头的加固与拆除。 10 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上跨下穿或临近既有线路施工。 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进一步细化。 此表依据:《公路水运工程安全标准化指南》(交通部工程质量监督局组织编写、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

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发表时间:2010年05月25日文章来源: 桂安监管危化〔2010〕20号 关于印发《广西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 实施指南》的通知 各地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进一步深化全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09〕124号)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广西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标准化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标准化指南》的实施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单位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自治区安监局的要求,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10年底前,全区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和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危险

化学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二级以上达标企业,在其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办理延期许可手续时,可直接办理延期换证,免于现场审查。 三、自2011年1月1日起,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等级;自2012年1月1日起,重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等级,其他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等级。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在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6个月内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化等级。 请各地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将本通知转发至本辖区内相关安全评价机构和企业。 附件:《广西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四日

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RIS)02版标准解读和实施指南

国际铁路行业标准(IRIS)02版标准解读和实施指南 OTT编著,仅供内部使用(第一版) 质量体系要求 0 引言Introduction IRIS 标准要求由两部分组成: _ ISO9001:2008 标准要求 _ 轨道部门特定要求。 “应”指强制性要求。“应当”指推荐性要求,为了获得更高级的成熟度水平所必须的要求。 “比如”指任何用于指导的建议。 “备注”指用于理解或澄清相关要求的指导。 0.1 总则General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 组织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 b) 组织不断变化的需求; c) 组织的具体目标; d) 组织所提供的产品; e) 组织所采用的过程; f) 组织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 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注”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 指南。 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要求、适用于产品的法律 法规要求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ISO9000 和ISO9004 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 0.2 过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 本标准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 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确定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 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或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 个过程的输入。 为了产生期望的结果,由过程组成的系统在组织内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 作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方法应用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 理解并满足要求, b) 要求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 获得过程绩效和有效性的结果, d) 在客观的测量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过程。 图1 所反映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第4 章至第8 章中所提出的过程 联系。这种展示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顾客满意的监视,要求 组织对顾客关于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评价。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 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DCA 模式可简述如下:

氯碱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氯碱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前言 本标准依照AQ 3013-2008制定,共同用于指导氯碱生产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海峰曹永友曲福年董国胜张秀亭刘艳萍尚连刘伟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AQ/T 3016—2008 1 氯碱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氯碱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的过程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用隔膜法或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氯化钠或氯化钾水溶液工艺技术,生产氯气、氢气、氢氧化钠或氢氧

化钾等产品的企业。 采用其他工艺技术路线生产氯气的生产企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AQ 3013-2008中引用的标准适用于本标准。 GB 2894 安全标志 GB 4962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GB 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GB 11984 氯气安全规程 GB 13690 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5258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GB 16179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GB 1648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GB 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ISO 9001:2015 新版标准转换指南和实施步骤

ISO 9001:2015 新版标准转换指南和实施步骤 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质量管理标准ISO 9001正在转版进程中,新版ISO9001:2015版预计将于2015年9月发布。随着ISO9001:2015新版发布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行业组织和机构开始着手准备其转版带来的变化。相较于ISO9001:2008,新版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配合ISO标准变化,早在今年1月,IAF就正式发布了《ISO9001:2015版转换实施指南》,确保新版标准顺利过渡。今天,质量与认证微信整理了新版标准转换实施指南及建议步骤,供获证组织参考。 在1月份发布的《ISO9001:2015版转换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简单介绍了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情况,提出了组织、认证机构及认可机构应对标准变化的相关建议及指导意见。 值得关注的是,IAF《ISO9001:2015版转换实施指南》明确了:IAF和CASCO已经达成一致意见,新版标准转换期限为:在ISO9001:2015版正式发布日后3年内转换完毕。 并对正在使用ISO9001:2008的组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尽快进行新老标准在组织内应用的差异分析; 建立转换实施方案; 对所有涉及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部门进行培训或告知其标准变化; 按照新版标准更新现有管理体系以确保体系持续符合新标准的要求,并保持有效性; 在使用新标准时,请联系现有提供服务的认证机构,进行转换的相关安排。

关于ISO9001:2008认证的转换形式,《指南》也做了相关明确,包括: (1)认证机构须对每一个客户进行ISO9001:2015的审核。 (2)基于与认证组织的协议,认证机构可以在例行的监督审核、复审和/或特殊审核档期开展转换活动。 (3)当转换审核发生在已经预排好的监督审核或某一阶段的审核(过程中正在进行的审核或某一阶段的审核),认证机构应该增加额外的审核时间,以确保审核活动全部覆盖现有要求和新版标准的要求。 (4)在DIS草案阶段内实施的评估活动不能作为正式转换。 (5)任何此类较早的评估必须在ISO9001:2015转换前重新评估和全面验证。 基于上述《指南》中的要求及建议,质量与认证微信综合专业认证机构的相关信息,整理了ISO 9001: 2015从标准转版到体系升级过渡的几个基本步骤。 一、了解新版标准动态及要求 1、及时了解ISO9001:2015新版标准换版动态及专版要求。质量与认证微信一致关注其变化,并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可及时获取。 2、尽快购买一份ISO 9001新版标准,并详细了解更多新版要求,包括: ①领导力的重要性了解领导力被纳入到所有新的ISO标准中,并理解这在我们的实践中意味着什么。

电磁兼容标准

什么是电磁兼容标准 为了规范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所有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制定了电磁兼容标准。电磁兼容标准是使产品在实际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基本要求。之所以称为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产品即使满足了电磁兼容标准,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会发生干扰问题。大部分国家的标准都是基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 IEC有两个平行的组织负责制定EMC标准,分别是CISPR(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和TC77(第77技术委员会)。CISPR制定的标准编号为:CISPR Pub. XX ,TC77制定的标准编号为IEC XXXXX 。 关于CISPR:1934年成立。目前有七个分会:A分会(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与统计方法)、B分会(工、科、医射频设备的无线电干扰)、C分会(电力线、高压设备和电牵引系统的无线电干扰)、D分会(机动车和内燃机的无线电干扰)、E分会(无线接收设备干扰特性)、F分会(家电、电动工具、照明设备及类似电器的无线电干扰)、G分会(信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 关于TC77:1981年成立。目前有3个分会:SC77A(低频现象)、 SC77B(高频现象)、SC77C(对高空核电磁脉冲的抗扰性)。 我国的民用产品电磁兼容标准是基于CISPR和IEC标准,目前已发布57个,编号为GBXXXX - XX,例如GB 9254-98。 欧盟使用的EN标准也是基于CISPR和IEC标准,其对应关系如下: EN55××× = CISPR标准,(例: EN55011 = CISPR Pub.11) EN6×××× = IEC标准,(例: EN61000-4-3 = IEC61000-4-3 Pub.11) EN50××× = 自定标准,(例: EN50801) 我国军用产品采用的标准GJB是基于美国军标,例如GJB151A = MIL-STD -461D。 电磁兼容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类标准和专用产品标准。 基础标准:描述了EMC现象、规定了EMC测试方法、设备,定义了等级和性能判据。基础标准不涉及具体产品。 产品类标准:针对某种产品系列的EMC测试标准。往往引用基础标准,但根据产品的特殊性提出更详细的规定。 通用标准:按照设备使用环境划分的,当产品没有特定的产品类标准可以遵循时,使用通用标准来进行EMC测试。对使设备的功能完全正常,也要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 电磁兼容标准的内容 尽管电磁兼容标准文件繁多,内容复杂,但从对设备的要求方面看,无非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两方面的要求:电磁兼容标准对设备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设备工作时不会对外界产生不良的电磁干扰影响,另一个是不能对外界的电磁干扰过度敏感。前一个方面的要求称为干扰发射(EMI)要求,后一个方面的要求称为敏感度(EMS)或抗扰度要求。 从能量传播的途径划分:围绕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从电磁能量传出设备和传入设备的途径来进一步划分,又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个方面,传导干扰是指干扰能量沿着电缆以电流的形式传播,辐射干扰是指干扰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因此,对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可以分为:传导发射、辐射发射、传导敏感度(抗扰度)、辐射敏感度(抗扰度)。

GBT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制造业实施指南非正式版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企业现场管理准则制造业实施指南 本实施指南用于指导企业依据准则要求开展制造业现场管理工作。 A.1推进要素 A.1.1领导作用 A.1.1.1总则 高层领导在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过程中发挥首要作用,贯彻“一心”“二效”“三节”,明确目标、配置资源、营造氛围。 A.1.1.2明确目标 高层领导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战略规划,明确现场管理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提升质量、减少浪费、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内容;针对确立的现场管理目标,制定明确、具体的现场管理要求并承诺实现。 A.1.1.3配置资源 为保证现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高层领导为现场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资以及资金等各种资源的支持。 A.1.1.4营造氛围 高层领导在营造现场管理氛围中发挥主要作用,通过学习、会议、网络、刊物、看板等多种形式向员工传达现场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和绩效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现场管理活动。主动深人现场,针对现场管理的问题,与员工共同提出改进建议。A.1.2战略秉承 企业现场管理的目标、规划和要求与其使命、愿景、发展战略及价值观协调一致。系统地采用目标管理或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现场管理相关的业务流程中。确定现场关键绩效指标,并确保指标能够涵盖现场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质量、成本、交期、安全、环保等。 A.1.3组织保证 A.1.3.1总则 企业为保证其职能与现场管理需求相匹配,以及实现作业现场与企业整体的运行协调一致,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并确保其有效运行。系统的现场管理机制内容包括:设立现场管理组织机构,构建现场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现场管理授权和激励机制。 A.1.3.2设立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企业整体组织结构,考虑适宜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以及现场作业特点设立现场管理组织结构,如职能型、项目型、矩阵型、复合型等,并赋予现场管理的职权、目标和任务,明确组织机构中各岗位人员的职责,确保组织职能与现场管理要求相匹配。 A.1.3.3构建现场管理运行机制 在确定的现场管理组织机构中,通过建立系统的现场管理制度,明确组织机构的功能以及各岗位的相互关系,以及规定现场管理中与人、财、物相关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和运行方式。同时,确定现场管理过程的范围、权责、顺序和相互作用。 A.1.3.4建立现场管理授权和激励机制

临时用电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

临时用电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符合下列原则:①对危及施工现场人员的电击危险应进行防护;②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和电动机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线路绝缘应良好。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①采用三级配电系统;②采用TN-S 接零保护系统;③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图3-1:三级配电系统示意图 1 — NPE线重复接地; 2 — PE线重复接地;L1、L2、L3-相线;N —工作零线;PE —保护零线;DK — 总电源隔离开关;RCD —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图3-2:TN-S 接零保护系统示意图 1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1.1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

应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现场勘测; ②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及线路走向; ③进行负荷计算; ④选择变压器; ⑤设计配电系统: a.设计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或电缆; b.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 c.设计接地装置; d.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纸,主要包括用电工程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 ⑥设计防雷装置; ⑦确定防护措施; ⑧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的程序;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编制人员应具备电气工程师资格,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核及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批准,报监理单位审查通过后实施。 (3)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 (5)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应单独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应按图施工。 1.2电工及用电人员 (1)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他用电人员必须通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2)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3)各类用电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2018年度

***-AB-CX—2017 A/0 ******有限公司 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 版次:第 A 版 修订状态:第 0 次 受控状态:受控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年×月×日发布 2017年×月×日实施 安全环保部发布

目录 (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或作业文件□)制订/修订审定 (3) 前言 (4) 1安全标准化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 (5) 2标准化记录控制程序 (15)

(手册□、程序文件□、制度或作业文件□)制定/修订审定表

前言 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指南》和《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编制。 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共计2个,规定了本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方面的要求,规范了安全标准化系统主要核心内容及相关记录。各单位、科室对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请及时反馈,以便更好的指导工作,并作为下一步修订时的参考资料。 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由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编写,在管理制度制定、修改、评审过程中吸收员工代表参与,由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者代表审核,最后由总经理批准发布。 安全标准化程序文件的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环保部。

安全标准化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我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的识别、编写、审批、发布、发放、修改、回收和评审等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在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中各科室、单位都可获得并使用适用的文件有关版本,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安全标准化系统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 3.职责 3.1安全环保部是安全标准化文件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分工的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的识别、编制、审核,负责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的标识、发放、保管、更改、回收、作废管理。 3.2安全环保部负责分管文件的编制、审核,并负责外来文件适用性的审核和控制。 3.3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审批安全标准化系统有关文件及安全标准化手册等。 3.4总经理批准和发布安全标准化系统有关文件及安全标准化手册等。 3.5各科室、单位负责本部门与安全标准化系统有关的文件的编制、审核和本部门所有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4.文件控制流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