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诊断学第一节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第一节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 检测项目 为发现肝脏损伤及了解、评估肝脏各种功能状态而设计的众多实验室检测方法,广义上可统称为肝功能试验(1iver function test,LFTs)。肝癌标志物、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基因检测因不属基本肝功能范畴,在其他相关章节中讲述。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除γ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浆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种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及各种转运蛋白等均在肝脏合成,当肝细胞受损严重时这些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尤其是清蛋白减少,导致低清蛋白血症。临床上可出现水肿,甚至出现腹水与胸水。γ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产生。当肝脏受损,尤其是慢性炎症时,刺激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γ球蛋白生成增加。当患严重肝病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临床上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倾向。体内氨基酸及核酸代谢产生的氨在肝脏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从而维持血氨正常水平,当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尿素合成减少,血氨升高,临床上表现为肝性脑病。由于肝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通过检测血浆蛋白含量及蛋白组分的相对含量(蛋白电泳)、凝血因子含量及血氨浓度,可了解肝细胞有无慢性损伤及其损害的严重程度。

(一)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 90%以上的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STP)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albumin,A)是由肝脏合成,因此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含量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清蛋白是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肝脏每天大约合成120 mg/kg,半衰期19~21天,分子量为66 000,属于非急性时相蛋白,在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营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总蛋白含量减去清蛋白含量,即为球蛋白(globulin,G)含量。球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多种糖蛋白、金属结合蛋白、多种脂蛋白及酶类。球蛋白与机体免疫功能与血浆黏度密切相关。根据清蛋白与球蛋白的量,可计算出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A/G)。 【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含量与性别无关,但和年龄相关,新生儿及婴幼儿稍低,60岁以后约降低2 g/L,血清清蛋白占总蛋白量至少达60%,球蛋白不超过40%。在分析血清蛋白检测结果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可影响测定结果:激烈运动后数小时内血清总蛋白可增高4~8g/L;卧位比直立位时总蛋白浓度约低3~5 g/L;溶血标本中每存在l g/L的血红蛋白可引起总蛋白测定值约增加3%;含脂类较多的乳糜标本影响检测准确性,需进行预处理,以消除测定干扰。

检验检测方法程序

开发特定的检验检测方法程序 1 目的 对特殊情况下本检测室需要制定适用于本检测室内部检测的新检测方法时,对新检测方法制定的流程、方法被采纳的过程进行控制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国家或地方标准检测方法、采用的标准方法不能适应现有检测、客户要求采用非标准检测方法等需变更检测方法的情况。3 职责 3.1 检测人员、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负责根据标准方法的适用性提出是否开发检测方法的建议。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依据开发检测方法的建议制定开发流程与计划 3.3 技术负责人会同检测室负责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法开发流程,并对检测方法进行试验验证3.4 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依据检测方法验证结果会同检测室、技术负责人进行评定,并报最高管理者同意后发布。 3.5 最高管理者负责批准开发的检测方法。4 工作程序 4.1 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方法开发的建议制定检测方法开发计划,计划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a) 了解现有检测方法及可参考的文献资料b) 制定检测方法草案 c) 通过试验应确定的相关检测方法参数d) 对检测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e) 验证方法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4.2 会同检测室对现有各种方法和检测工作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对比、筛选后提出工作方案,初步编写标准草案。草案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a) 适用范围 b) 参考文献及文件资料c) 检测原理d) 使用仪器e) 所需试剂及其纯度f)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g) 分析步骤h) 结果计算i) 其他说明 4.3 技术负责人会同检测室按照检测方法草案,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工作,通过对方法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确定具体的技术内容及检出限、测定下限、实验室内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范围等方法特性。在此基础上修订标准草案等。 4.4 最终确定的检测方法草案应至少由5名技术熟练的检测员(至少包含技术负责人)进行检测;应分别进行内标法、外标法、标准物质检验、重现性检验,且单项检验重复次数不小于10次。不同人员间、各项检验方法检测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可信度在95%及以上。检测方法草案应至少在3台不同试验室的同一类型检测仪器上进行实验,三个实验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可信度在95%及以上。 4.5 技术负责人会同检测室对各实验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检测方法草案进行完善。如方法的技术指标未达到预期要求,标准编制组应通过进一步实验,并组织方法验证。 4.6 技术负责人会同检测室对检测方法开发、实验、验证过程进行总结,形成方法验证报告,并组织由检测室所有人员、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办公室、内审员、质量监督员组成的评定小组对报告进行评定,并形成检测方法有效性、可行性的最终决议。 4.7 由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共同将拟采用检测方法草案及评定决议报最高管理者审阅。 4.8 最高管理者经审阅后批准,并交由质量负责人,由质量管理办公室制作形成有效可控检测方法文件并下发至相关人员,同时组织对新采用检测方法进行培训学习。5 支持性文件 5.1 HJ 168-2010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5.2 GBZT 210.1-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5.3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4.2.1 5.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5.5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其研究进展_龙海燕

DOI :10.7507/1002-0179.20150280作者简介:龙海燕(1989-),女,重庆人,在读硕士,E m a i l :longhaiyan1989@https://www.doczj.com/doc/ba10492008.html, 通讯作者:冯萍,Email: fengp_62@https://www.doczj.com/doc/ba10492008.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4 15:16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ba10492008.html,/kcms/detail/51.1356.R.20150514.1516.022.html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龙海燕,冯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成都 610041) 【摘要】 目前全球感染性疾病现状严峻,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实验室技术种类繁多,为了解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及其最新进展,帮助临床工作者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感染性疾病,降低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危险性,及时启动感染性疾病的正确治疗等,现从病原学检测、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术这几个方面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术 目前全球感染性疾病现状严峻,很多经典疾病卷土重来或出现了新特点,如新变异型克-雅病、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H7N9禽流感等。以前从未认识到的感染性疾病正在持续不断出现,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多重或广谱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登革热病毒所致疾病等[1]。从不断新发和再发的感染性疾病中可以看出,感染性疾病仍然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现有的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提供参考。 1 病原学检测 传统的病原微生 物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分离、培养、染色、生物化学鉴定为主,目前仍是许多病原体检测的“金标准”。传统人工病原学检测方法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2~5 d ),干扰因素多,敏感性与特异性也有限。为了缩短传统细菌“鉴定”时间,微生物鉴定自动化技术也应运而生,如V i tek 系统、Mi c roScan 系统、Phoenix 系统、Mini API 系统等。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是根据微生物代谢特点,如细菌分解底物后反应液中pH 值的变化,色原性或荧光原性底物的酶解,测定挥发或不挥发酸,或识别是否生长等方法来分析鉴定细菌,鉴定时间约15~24 h 。Crowley 等[2]采用Vitek2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和 Vitek2革兰染色阴性鉴定识别卡对707例G ?菌株进行鉴定,准确率98%,10 h 内可以出结果。此类鉴定系统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为疾病的确诊争取了宝贵时间。 2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技术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或抗体来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该方法简化了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步骤,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传统的免疫学技术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中和反应等,如临床上常用的肥达反应、免疫固定电泳、抗链球菌溶血素O 试验等。近二十几年来,免疫学分析方法 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使用标记了的抗原和抗体的分析技术以后,灵敏度和特异度显著提高。目前常用的标志物有放射性同位素、酶、荧光素、电子致密物、化学发光物质、DNA 等。 放射免疫沉淀实验是敏感性很高的免疫标记技术,精确度高且易标准化和自动化,但由于放射性同位素有一定的危害性,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是目前免疫酶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由此发展出了阵列-ELISA (array-ELISA ),同时具备简便、高通量、快捷等特点[3]。时间 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及上转换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拥有灵敏度高、示踪物稳定、不受样品自然荧光干扰、无放射性污染、多标记等优点[4-6]。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结果判读直观快速,虽然只能定性,但可用于基层单位,可进行现场诊断或大规模检测等[7]。免疫-聚合酶链反应(PCR )是1992年Sano 等[8]建立的一种检测微量蛋白的免疫标记技术。它是用一段已知的DNA 分子来标记特定的检测抗体作为探针,然后用此探针与待检抗原结合反应,再通过 PCR 方法扩增吸附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的这段标记 ?综述?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及应用程序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及应用程序 1.目的 确保采用适当的检验检测方法实施检验检测服务,保障检验检测目的的实现和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检验检测方法确定和应用的控制,用于具体检验检测项目作业指导文件编制和实施的控制。 3.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提出检验检测技术文件的编制内容和要求,并控制本程序的执行。 3.2各检验检测科室负责具体检验检测项目的检验检测方法和技术文件的编制。 3.3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检验检测方法和技术文件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4.工作程序 4.1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和应用依据 4.1.1本所各层人员的《岗位职责》; 4.1.2条例、规程、规范、规则、标准; 4.1.3本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2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和应用 4.2.1检验检测方法的确定 4.2.1.1检验检测方法应当优先采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的标准、方法,以及客户要求采用的标准、方法。 4.2.1.2当缺少文件化的作业指导书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或者

实施过程时,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检验检测项目的要求和各检验科室的分工,下发《检验检测细则/方案编制任务书》,指定具体的检验科编制检验检测细则、检验检测方案等技术文件,用来指导检验检测工作的实施和结果的判定。 4.2.1.3检验部门接到任务书后,安排检验责任师负责起草。 4.2.2当检验检测方法无标准可以依据或者需要扩大标准的使用范围,可以按上术规定的各岗位职责制定非标准的检验检测方法,但方法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4.2.2.1方法在使用前由检验部门通知客户并征得客户的同意,同时应当告知负责该设备登记的安全监察部门。 4.2.2.2依据检验部门对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政府与客户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可以采用以下各种方法和组合: a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b与同行间进行比对; c下一检验周期时的复查或者留样复检; d有关事故分析的结果; e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出评审。 4.2.3检验检测方法应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4.2.3.1检验检测人员应当能够得到、熟知、正确运用和实施已确定的检验检测方法; 4.2.3.2当检验检测需要偏离已确定的检验检测方法时,应当将偏离情况编制成文件,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并获得客户的同意。 4.2.3.3当认为客户提出的标准、方法、不合适或者已经过期时,由办公室负责通知客户。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狂犬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摘要: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近年来又有感染上升的趋势。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实验室检测诊断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方法(FAT)、快速荧光抑制灶技术(RFFI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 RT-PCR,基因芯片技术和恒温扩增技术等狂犬病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 狂犬病(Rabie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感染温血动物和人后引起,以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进行性麻痹和最终死亡为主要临床特征。RV可感染多种温血动物引起死亡,表现为高度嗜神经性。脑组织感染RV后遭到破坏,使得狂犬病感染的病死率几乎 100%。 据WHO数据显示狂犬病在全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过狂犬病病例。尽管狂犬病可以通过疫苗免疫进行预防,全世界每年仍有超过 5.5 万人死于该病,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1]。中国狂犬病疫情较严重,居世界第2位[2~3],近年来,狂犬病疫情呈现回升的趋势[4]。检测狂犬病抗原抗体、分析狂犬病的流行特点,并建立高效、快速、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此病的流行。下面主要针对RV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结构及主要的检测技术进行概述。 1、狂犬病病毒形态特征 R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病毒属(Lyssavirus)血清/基因 1 型,单股负链RNA病毒。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直径为70~80nm,长160~240nm,一端钝圆,另一端平凹,整体呈子弹状[5]。病毒有双层脂质外膜,其外面镶嵌有1072-1900个8-10nm长的纤突(spike),为糖蛋白,每个糖蛋白呈同源三聚体形式,电镜还显示了糖蛋白具有“头”和“茎”结构。病毒双层脂质包膜的内侧主要是膜蛋白

甲状腺疾病的最新实验室诊断指标及各诊断指标的相关性刘丽华

【临床研究】 甲状腺疾病的最新实验室诊断指标 及各诊断指标的相关性 刘丽华,杜双迎,许秉权 (吉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吉林吉林132001)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实验室各诊断指标的相关性,甲亢及甲低各诊断指标的平行性和其他甲状腺疾病各诊断指标的不平行性。方法:观察组为225例已确诊的甲状腺疾病的患者,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促甲状腺素(s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指标差异显著,50.6%的诊断指标具有平行性,49.4%的诊断指标不具有平行性。结论:血清甲状腺各指标的检测对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类型、病情评估、疗效检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对那些指标不平行的非典型的甲状腺疾病的鉴别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诊断指标;相关性与平行性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3.03.022 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0369(2013)03-0062-02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1.1.1观察组我院2009 2010年确诊为甲状腺疾病的225例住院患者。具有平行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共114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6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52例;其他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指标不具有平行性的占111例。这部分疾病包括继发甲亢、继发甲低、亚临床甲亢、亚临床甲低、低T3、T4综合征、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等。 1.1.2对照组选择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 1.2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人群空腹采血3ml,分离血清,置-20?冰箱冰冻保存备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诊断指标的水平。 1.3统计学处理两组实验结果均用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下,具有平行性的典型的甲亢和甲低及其他甲状腺疾病各诊断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而对照组无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两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诊断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FT3(pmol/L)FT4(pmol/L)sTSH(mu/L)Tgab(IU/ml)Tpoab(IU/ml)对照组504.9?1.111.15?3.253.00?2.656.8?0.11.6?0.3观察组22518.5?7.124.8?5.914.5?6.950.8?5.3120.4?1.4 P值<0.01<0.01<0.01<0.01<0.01 2.2除典型的甲亢和甲低外,其他的各种甲状腺疾 病的各种诊断指标的不平行性占有相当大比例。 (见表2) 表2各种甲状腺疾病的各种诊断指标的不平行性[n(%)] 甲亢复发亚临床甲减低T3综合征含碘食物药物过量单纯性甲状腺肿甲亢治疗恢复阶段甲亢复发其他19(17.1)17(15.3)14(12.6)12(10.8)15(13.5)15(13.5)11(9.9)8(7.2) 3讨论 3.1本文所述的平行性,即典型的甲亢,FT3、FT4增高,TSH降低。典型的甲低FT3、FT4降低,TSH 增高。而其他的各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疾病均体现了T3、T4、TSH的不平行性[1],即不符合常规的甲亢和甲低的诊断指标。例如:(1)T3、T4测定受TBG 的影响,雌激素使T3、T4增高,雄激素、水杨酸、皮质醇、严重肝肾疾病、低蛋白血症使T3、T4降低;(2)血中抗T3抗体、抗T4抗体的干扰,使T3、T4测定结果假性增高或假性降低;(3)采血时病人服含T3甲状腺激素,使T3增高;(4)服用抑制T4转化T3的药物,丙基硫氧嘧啶、地米、普萘洛尔、胺碘酮,使T3下降。这些因素均可使FT3、FT4、TSH呈现不平行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诊断甲状腺疾病过程中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各种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在内分泌疾病中,甲状腺功能紊乱是最常见的,病因较为复杂。但无论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与自身免疫、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以碘致甲状腺疾病最为常见[2]。目前我国女性人群患病率达3% 4%,且有逐年增高趋势。特别是甲 262013年2月 第25卷上半月第3期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Feb,2013 Vol.25FHM No.3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认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 认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认 检验检测方法是指实验室用于实施检验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检验检测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验检测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如果方法及程序不同就会造成结果不同。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3.2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在《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条款中也有相应的规定。实验室采用的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理、运输、存储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确认时应当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的用途等,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技术。 方法发生变更时或颁布新标准时,对方法如何进行确认: 1.在首次对外出具数据之前应确认标准方法已被正确的运用。 2.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确认。 3.对标准方法定期清理或者查新,以确保最新有效版本。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现场考核时确定的检测项目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因此说,当没有国际、国家、

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检测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如是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因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情况,其检验检测结果和报告上应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这是指必须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使用,所谓有效文件是指甲乙双方对使用非标准方法检测达成协议,一般来说应有双方签字盖章,也能够在检测委托(协议)书上注明,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也必须加以说明。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非标准方法仅限于委托方同意才使用。 对于实验室完成的每一项或每一系列检验检测的结果,均应按照检验检测方法中的规定,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在检验检测证书或报告中表述,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证书或报告中还应包括为说明检验检测结果所必须的各种信息采用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除上述明确的要求外,检测报告中必须有检测数据和结论。 因此说,检测方法选择的核心就是方法有效性,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方法。 二、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模板】

附件2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1、实验室条件及生物安全操作要求 (1)从事狂犬病临床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需要暴露前免疫,所有意外暴露于狂犬病毒时必需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 (2)操作所有潜在狂犬病感染的材料均应在P2或P3(实验室固定毒在P2,病人或动物分离的街毒在P3)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 (3)当实验室对接收到的动物标本进行操作时,必须在P3以上条件的专业实验室中进行。没有安全实验室(P3级)的单位,严禁从事病毒分离工作。 (4)实验前要穿戴好防护服装、眼镜、手套,作好技术上的准备。 (5)由于空气传播狂犬病毒已经得到证实,因此高速混悬或离心操作应在密闭状态下进行。 (6)实验后要作好善后消毒处理,狂犬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醚、氯仿、丙酮),45~70%乙醇,碘制剂和四铵化合物敏感,操作完毕对操作台、实验材料等 要用相应的消毒剂或高压蒸汽进行消毒处理。 2、实验室检测网络组成及职责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所辖区域内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实验室检测网络。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A.诊断试剂的研制、标准化,并推荐质量稳定可靠的诊断试剂; B.负责毒株的鉴定和病毒变异性调查; C.对各级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D.协助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A.收集、保存辖区内各监测点的各种待检测标本。 B.辖区内各种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C.对本省监测点标本采集和运送给与技术指导和协助。 (4)县级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采集病例标本,运送病例标本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实验室检测方法

PE管采购标准及检验检测方法

通信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用聚乙烯(PE)管材 采购标准及检验检测方法 1.目的 为统一通信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用聚乙烯(PE)管的产品质量,规范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特制定通信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用聚乙烯(PE)管材采购标准及检验检测方法。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用聚乙烯(PE)管的结构与形状、技术要求、检验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和标识以及产品的包装、运输和储存。适用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范围内,通信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用聚乙烯(PE)管管材的采购及检验检测。 3.引用文件/标准 a)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b)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 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c)GB/T 6671-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确定 d)GB/T 8804.1-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1 部分:试验方法总则 e)GB/T 8804.3-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拉伸性能测定第3 部分:聚烯烃管材 f)GB/T 8806-1988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 g)GB/T 9647-2003 热塑性塑料管材环刚度的测定

h)YD/T 841-1996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i)JT/T 496-2004 公路地下通信管道 j)SY/T 6656-2006 聚乙烯管线管规范 k)ASTM D3350-0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olyethylene Plastics Pipe and Fittings Materials(聚乙烯塑料管及管件用材料) 4.定义/术语 4.1.材料等级 本标准采用ASTM D3350中规定的聚乙烯材料规范。 4.2.不圆度及直径偏差率 同一截面上管材的最大外径减去最小外径为不圆度,管材横断面上的直径偏差率是最大外径减去最小外径除以平均外径而得,用百分数表示。 4.3.合格质量水平(AQL) 在抽样检查中,认为可以接受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称为合格质量水平。 4.4.合格判定数(A C) 作出批合格判断样本中所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称为合格判定数。 4.5.A STM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 5.管理和职责 本规范非管理规范。

感染性疾病检查

感染性疾病检查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实验室检查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病原学检查包括病原体直接检出和病原体分离培养,可直接确定诊断。而免疫学检查抗原或抗体亦可提供重要依据。荧光定量PCR 检测快速、特异、灵敏,被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第一节感染性疾病一般检测 一、白细胞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化脓性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和猩红热等;某些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升高不明显甚至减低,如布鲁菌病、伤寒及副伤寒等。病毒咸染时白细胞通常减少或正常,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和病毒性肝炎等。蠕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通常增多,如钩虫、血吸虫、肺吸虫等。 二、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测定 【参考区间】成人和儿童:0~8. 0mg/L. 【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CRP) 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是一种经典的、灵敏的、急性时相蛋白,此反应不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皮质激素治疗影响。 (1) 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器官移植排斥、放射性损伤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迅速升高,峰值可达500mg/L.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幅度与疾病的程度呈正相关。 (2) 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病毒、支原体等)的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发生炎症后6~8小时CRP即可明显上升,CRP升高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非细菌感染(病毒、支原体等)大多正常。 (3) 鉴别风湿活动期和稳定期:风湿活动期CRP含量可高达200mg/L.病情好转逐渐下降到正常,稳定期不升高。 (4) 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疾病: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 (5) CRP测定有助于孕妇并发感染的观察,对羊膜破裂早产并伴有绒毛膜炎的孕妇,CRP测定具有准确和早期预报作用。 (6) 恶性肿瘤患者CRP大都升高,如CRP与 AFP的联合检测,可用于肝癌与肝脏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三、降钙素原测定 【参考区间】健康人群小于100ng/L. 【临床意义】降钙素原(PCT) 是一种糖蛋白,是降钙素(CT) 的前肽,在正常

检验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检验方法是指实验室用于实施检验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检验方法和技术规范。检验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验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如果方法及程序不同就会造成结果不同。本文就来聊聊如何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文章为原创大赛往期作品回顾,在此仅作为对大家的启发之用。欢迎批评指正。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在条款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理、运输、存储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确认时应当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的用途等,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技术。 ? 下面谈谈就方法发生了变更时或颁布新标准时,对方法如何进行确认: 1.在首次对外出具数据之前应确认(证实)标准方法已被正确的运用。 2.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确认。 3.对标准方法定期清理或者查新,以确保最新有效版本。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现场考核时确定的检测项目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所以说,当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如是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因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情况,其检验结果和报告上应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这是指必须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使用,所谓有效文件是指甲乙双方对使用非标准方法检测达成协议,一般来说应有双方签字盖章,也可以在检测委托(协议)书上注明,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也必需加以说明。 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非标准方法仅限于委托方同意才使用。 对于实验室完成的每一项或每一系列检验的结果,均应按照检验方法中的规定,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在检验证书或报告中表述,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证书或报告中还应包括为说明检验结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采用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除上述明确的要求外,检测报告中必需有检测数据和结论。 所以说,检测方法选择的核心就是方法有效性,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方法。

检验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l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有效 控制制定程序。 2范围 适用于检测活动中检测方法的选用,以及检测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授权与客户签立检测合同或协议,批准检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维护本程的有效性。 3.2检测室负责人的职责 提出本检测部门的执行标准,制定本部门检测活动的检测程序及抽样、检测的职责和活动以及不确定度分析。 3.3资料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对标准、规程及其他技术规范等有效性确认,建立检测标准管理档案。 4工作程序 4.1检测方法的选择 4.1.1为减少检测风险,本检测中心的检测依据首选以下正式颁布的标准。其中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新旧标准处于过渡期间并均可采用的,优先选择新版标准。 4.1.1.1 国际标用; 4.1.1.2 国家标准; 4.1.1.3 行业标准或政府发布的技术规范; 4.1.1.4 地方标准; 4.1.1.5 企业标用; 4.1.1.6 知名技术组织或科学书籍与期刊公布的方法: 4.1.1.7 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4.1.1.8自行制定的非标方法。 4.1.2当老标准己经过期作废时,以上标准应当保证是现行有效的。为此资料管理员首先应当负责检索和收集、查新最新标准及其他技术规范,并按《文件控制程序》保持检测人员所用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其次是每月向检测部门提供 中文核心期刊题录,供检测人员参考。当使用外部企业标准检测时,要防止导致可能发生的所有权侵权问题。 4.1.3当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对,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各个检测室负责人编写检测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应经过编制

常见病实验室检查(精)

常见病的辅助检查 一、呼吸系统: Lab辅检: 1、普通感冒: ⑴血常规: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⑵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德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⑵X线胸片:多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 3、肺炎: 大叶性肺炎: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小叶性肺炎: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间质性肺炎: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 ⑴血常规:WBC升高,N>80%,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⑵痰涂片:革兰染色阳性及荚膜染色阳性;痰培养及血培养:可以确定病原体;PCR和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⑶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粗或受累肺段,肺叶稍模糊;实变期:实变 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消散期:炎症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呈现“假空洞”征;多数3~4周后才完全消散。 4、肺脓肿 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在90%以上,慢性病人可稍增高或正常。 ⑵胸片: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边缘不清,可检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 痰培养加药敏试验,需要做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治疗和发现病因,还可行肺泡灌洗术,协助局部引流。 5、肺结核 ⑴胸片:可确定病灶部位、范围、性质,是否典型的浸润型病灶,纤维钙化病灶 及空洞等。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习题知识分享

第四章实验室检查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 *1.严重细菌感染时不应出现 A白细胞总数增高B中性粒细胞增高C核左移 D酸性粒细胞增高E中性细胞出现中毒颗粒 2.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 A急性病毒感染B急性溶血C急性中毒D急性失血E心肌梗死 **3.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是指 A分叶核在2叶以上的细胞>0.03 B分叶核在3叶以上的细胞>0.03 C分叶核在4叶以上的细胞>0.03 D分叶核在5叶以上的细胞>0.03 E杆状核粒细胞≥0.05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不应出现于 A支气管哮喘B急性支气管炎C钩虫病D皮肤湿疹E药物过敏 5.对缺铁性贫血认识正确的是 A红细胞↓=血红蛋白↓B红细胞↓<血红蛋白↓C红细胞↓>血红蛋白↓ D为大红细胞性贫血E以上都不对 6.下列哪种细菌感染WBC计数减低 A肺炎球菌B链球菌C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E伤寒杆菌 7.促使血沉增快的物质是 A清蛋白B胆固醇C血小板D纤维蛋白原E凝血酶原 **8.血沉增快不应出现于 A严重脱水B严重贫血C结核病D风湿病E恶性肿瘤 **9.出血时间延长不应出现于 A血小板减少症B过敏性紫癜C再生障碍性贫血D血小板无力症E血管异常 **10.可致血小板增高的病因是 A急性失血与溶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白血病D放射病E淋巴瘤 11.镜下血尿是指尿沉渣红细胞数 A平均>1个/HP B平均>2个/HP C平均>3个/HP D平均>4个/HP E平均>5个/HP 12.蛋白尿时蛋白定量试验为 A>5mg/24h B>15mg/24h C>50mg/24h D>150mg/24h E>250mg/24h 13.下列疾病可出现蛋白尿,除了 A急性肝炎B急性肾小球肾炎C肾病综合征D妊娠中毒症E慢性肾炎 **14.尿常规检查不正常的是 A尿量1500ml/24h B尿比重波动于1.010±0.003/24h C外观清晰透明 D尿色微黄E尿沉渣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

MK检验方法

M-K 检验方法原理 代码网址 .cn/s/blog_4b00c5sa.html 降雨、径流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 )检验法来检测泾河合水川流域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中,Mann-Kendall 检验方法,最初由Mann 和Kendall 提出,许多学者不断应用Mann-Kendall 方法分析降水、径流、气温和水质等要素时间序列趋势变化[6-7]。Mann-Kendall 检验不需要样本遵循一定的分布,也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适用于水文、气象等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计算方便。 在Mann-Kendall 检验中,原假设H 0为时间序列数据(X1,…,Xn),是n 个独立的、随机变量同分布的样本;备择假设H 1 是双边检验,对于所有的k ,j ≤n ,且k ≠j ,X k 和X j 的分布是不相同的,检验的统计量S 计算如下式: ∑∑=+=-=1-n 1k n 1k j )Sgn k j X X S ( 其中,??????????<-=->-+=-0)(1-0)(001)gn k j k j k j k j X X X X X X X X S )(( S 为正态分布,其均值为0,方差18/)5n 2(1-n n αr +=)()(S V 。当n>10时,标准的正态系统变量通过下式计算: ??? ???????????<+=>=010001-αr αr S S V S S S S V S Z )()( 这样,在双边的趋势检验中,在给定的α置信水平上,如果α/21-≥Z Z ,则原假设是不可接受的,即在α置信水平上,时间序列数据存在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对于统计量Z ,大于0时是上升趋势;小于0时是下降趋势。Z 的绝对值在大于等于1.28、1、64和2.32时,分别表示通过了信度90%,95%,99%的显著性检验。 当Mann-Kendall 检验进一步用于检验序列突变时,检验统计量与上述Z 有所不同,通过构造一秩序列: ∑∑==k 1i 1 -i j ij k αS (k=2,3,4,…,n ) 其中,???<>=j i j i ij 01αX X X X 1≤j ≤i 定义统计变量:

第四节 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第一篇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细菌 第四节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微生物,细菌性传染病占动物传染病的50%左右,细菌病的发生给畜牧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动物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细菌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发病的群体,及时而准确地做出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畜禽细菌性传染病,除少数如破伤风等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作出诊断外,多数还需要借助病理变化初步诊断,确诊则需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室诊断,确定细菌的存在或检出特异性抗体。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需要在正确采集病料的基础上进行,常用的诊断方法有:细菌的形态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血清学试验、动物接种试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等。 一、病料的采集、保存及运送 (一)病料的采集 1.采集病料的原则 (1)无菌采病料原则病料的采集要求进行无菌操作,所用器械、容器及其他物品均需事先灭菌。同时在采集病料时也要防止病原菌污染环境及造成人的感染。因此在尸体剖检前,首先将尸体在适当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打开胸腹腔后,应先取病料以备细菌学检验,然后再进行病理学检查。最后将剖检的尸体焚烧,或浸入消毒液中过夜,次日取出作深埋处理。剖检场地应选择易于消毒的地面或台面,如水泥地面等,剖检后操作者、用具及场地都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适时采病料原则病料一般采集于濒死或刚刚死亡的动物,若是死亡的动物,则应在动物死亡后立即采集,夏天不宜迟于6~8h,冬天不迟于24h。取得病料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刻进行检验,应立即存放于冰箱中。若需要采血清测抗体,最好采发病初期和恢复期两个时期的血清。 (3)病料含病原多的原则病料必须采自含病原菌最多的病变组织或脏器。 (4)采病料适量的原则采集的病料不宜过少,以免在送检过程中细菌因干燥而死亡。病料的量至少是检测量的四倍。 2.采集病料的方法 (1)液体材料的采集方法破溃的脓汁、胸腹水一般用灭菌的棉棒或吸管吸取放入无菌试管内,塞好胶塞送检。血液可无菌操作从静脉或心脏采血,然后加抗凝剂(每1ml血液加3.8%枸橼酸钠0.1ml)。若需分离血清,则采血后(一定不要加抗凝剂),放在灭菌的试管中,摆成斜面,待血液凝固析出血清后,再将血清吸出,置于另一灭菌试管中送检。方便时可直接无菌操作取液体涂片或接种适宜的培养基。 (2)实质脏器的采集方法应在解剖尸体后立即采集。若剖检过程中被检器官被污染或剖开胸腹后时间过久,应先用烧红的铁片烧烙表面,或用酒精火焰灭菌后,在烧烙的深部取一块实质脏器,放在灭菌试管或平皿内。如剖检现场有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直接以烧红的铁片烧烙脏器表面,然后用灭菌的接种环自烧烙的部位插入组织中,缓缓转动接种环,取少量组织或液体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 (3)肠道及其内容物的采集方法肠道只需选择病变最明显的部分,将其中内容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放射性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工作人员,非职业性受照人员也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97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 3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acuteradiationthyroiditis 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是指甲状腺短期内受到大剂量急性照射后所致的甲状腺局部损伤及其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3.1诊断标准 3.1.1有射线接触史,甲状腺剂量为200Gy以上。 3.1.2一般照后两周内发病。

3.1.3有甲状腺局部压痛、肿胀。 3.1.4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与体征,重症可出现甲状腺危象。 3.1.5三碘甲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及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 3.1.6参考指标 3.1.6.1白细胞数减少。 3.1.6.2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3.1.6.3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升高。 3.2处理原则 3.2.1避免继续接触放射线或摄入放射性核素,促进体内131I排出。 3.2.2对症治疗。 3.2.3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者,按第5章诊断和处理。 4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chronicradiationthyroiditis 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是指甲状腺一次或短时间(数周)内多次或长期受射线照射后,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损伤。 4.1诊断标准 4.1.1有射线接触史,甲状腺吸收剂量为0.3Gy以上。 4.1.2潜伏期一年以上。 4.1.3甲状腺肿大,多数无压痛。 4.1.4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和/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促甲状腺激素(TSH)增高。 4.1.5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4.2鉴别诊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