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CH563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

基于CH563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

基于CH563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
基于CH563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

基于CH563的远程医疗监控系统设计

1.1绪论

本设计是一个软硬件结合的设计,以CH563单片机为控制中心控制整个下位机系统,实现将医疗数据接收,远程传送到服务器,从而实现对消费者医疗信息的监控。本设计的主要功能如下:

◆数据的采集

◆离线数据的存储

◆TFT屏显示

◆GPRS远程数据传送

◆固件的升级

以MCU为主控制器,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数据,获取RTC芯片的时间信息,并将它们在TFT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当收到上传数据命令的时候,将最新的数据通过GPRS模块传送到服务器。如果发送没有成功,则将数据保存到U盘中,这些保存的数据将会在后面的传输数据成功时再进行发送。

系统的结构很清晰,主要难点是操作U盘和固件升级,以及如何对中断进行合理地嵌套处理。

本设计的上位机部分采用C#进行编写,主要用到C#编程语言中的下面几个功能,分别是:Excel文件的读写控制、SerialPort的编程。其中SerialPort的功能是从COM口读取数据,Excel文件读取是用来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Excel文件中。

1.2设计思路

由于该远程医疗系统需要通过串口控制GPRS模块和接收传感器的信息,因此选择的单片机至少应该有2个串口,另外做即时显示的时候选用的是240*320分辨率的TFT显示屏,因此单片机需要较快的主频。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操作U盘,单片机一定要拥有USB接口。初步选择为ARM内核的单片机。

经过网上查询MCU资料,当前ARM内核的MCU价格普遍比较高,主流的Cortex-M3内核单片机公司,如:ST、Philip、Ti等,它们的单片机性能较好,但是价格相比较高,并且有USB接口的单片机价格很贵。

相比之下南京沁恒的CH563L单片机拥有很高的性价比,其价格低于市场上相同配置的芯片,主频最高可以达到130MHz,主要硬件接口为:1个USB2.0高速主从接口,1个内置PHY的100M网络接口,2个串口,2个SPI接口,1个8位被动并口,74个通用IO口等。完全可以满足我的设计要求,并且可以降低设计的成本,因此选择CH563作为下位机的主控芯片。

1.3 硬件器件的选择

在系统设计的时候,硬件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在1.2节中我们已经选择了下位机的主控MCU,后面将会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选取,并给出选择的依据。

1.4 GPRS模块的选择

采用GPRS模块作为数据传输,那么有两种方式可以用来传输数据,第一:采用短信的方式,将接收到的数据直接编码成对应的字符串,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对应的号码,从而完成数据的传输。第二:通过GPRS数据传输,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编码,生成字符串,将该字符串发送到对应的地址。

方式一的下位机操作相对简单,而且不需要检测短信是否发送成功,因为只要短信发送出去了,即使对方暂时没有收到,电信运营商会在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发送短信内容。由于本系统的上位机是运行在Windows下的软件,无法接收到短信内容,如果采用读取飞信软件的相应动态链接库文件,将会增加复杂程度;而且因为收发数据比较频繁,尤其是需要实现固件更新,采用短信模式,费用消耗太大。因此选用GPRS数据传输模式,只要将SIM卡每个月开通30MB的流量,就足够使用。

经过搜索GPRS模块的资料和相应的销售信息,大多数公司只是提供了单纯的GPRS模块,不提供数据转发服务,在进行数据通信的时候,加大了开发的难度。

根据前文分析系统采用GPRS模式进行数据的传输,就需要固定上位机PC的IP地址,

或者上位机PC有个固定的域名,否则无法进行通信。这样一来上位机的开销太大。经过比对,北京天同在GPRS模块销售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服务器。在使用该模块进行数据通信的时候,首先在PC机上运行无线串口软件Wireless,输入注册的账号和密码,将在其公司购买的GPRS模块的编号添加到Wireless软件中,并将服务器数据虚拟到PC机的一个COM 口上,这样就可以在不固定上位机IP地址的条件下,接收到GPRS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而且PC端数据的读取是通过串口的方式,使得数据的接收处理更加的简单了。

因此选择北京天同的GPRS模块,传输方式采用GPRS数据传输方式。

1.5时钟芯片的选择

因为下位机系统不是持续供电的,而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数据包含有时间信息,这就需要下位机的运行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到比较准确的时间信息。我们采用的单片机CH563L 没有RTC模块,因此需要外置RTC模块。

经过比较性能和价格,将DS1302和PCF8563作为RTC芯片的选择范围。

DS1302是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带RAM的实时时钟芯片,它可以对年、月、日、周、时、分、秒进行计时,且具有闰年补偿功能,工作电压宽达2.5~5.5V。采用三线接口与CPU进行同步通信,并可采用突发方式一次传送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或RAM 数据。

PCF8563是PHILIP公司推出的一款工业级内含IIC总线接口功能的具有极低功耗的多功能时钟/日历芯片。PCF8563的多种报警功能、定时器功能、时钟输出功能以及中断输出功能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定时服务,甚至可为单片机提供看门狗。内部时钟电路、内部振荡电路、内部低电压检测电路以及两线制IIC总线通讯方式,不但使外围电路及其简洁,而且也增加了芯片的可靠性。同时每次读写数据后,内嵌的字地址会自动产生增量。而且PCF8563也解决了2000年问题。

经过查询DS1302和PCF8563的使用情况,DS1302具有较大的时间偏差,在该方面,PCF8563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另外我们在传输数据的时候是通过中断来触发的,而PCF8563具有中断输出功能,符合我们系统的设计,因此我们选择PCF8563作为系统的RTC芯片。1.6 硬件系统框图

经过上面分析可知,整个硬件系统由一个CH563单片机控制,硬件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

硬件系统框图

1.7系统结构分析

CH563作为主控制器,其主要作用是医疗信息的U盘存储、驱动GPRS模块和服务器进行通信、接收数据接口传来的数据、驱动TFT显示屏来进行下位机显示,当进行升级操作的时候,将固件文件存储到U盘中,从而对MCU中的固件进行升级。

U盘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在服务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暂存,从而在后续的过程中将之前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上;第二个功能是在系统选择升级固件的时候,先将固件文件存储在里面,然后CH563升级自身的固件,从而使得系统工作在最新的固件版本下。串口数据接口是预留的一个USART接口,用来和传感器接口相连接。GPRS是该系统中的通信模块,主要用来和服务器进行通信,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插入SIM卡,并会消耗一定的数据流量。(如果不用无线GPRS也可使用CH563的以太网接口和服务器相连,但这样需要网线连接)

PCF8563为系统提示时间,并每2分钟在中断引脚INT(低电平有效)产生一次中断,CH563一旦接收到中断,就会进行一次将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的操作。

当有数据从数据接口传输过来的时候,CH563首先将其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并将此时的数据在缓存中存储起来,后面如果有新的数据过来,则先显示,再更新到缓存中;当PCF8563产生中断的时候,CH563会将缓存中最新的数据结合此时的时间以及用户设备的识别号码发送到服务器,并开始等待服务器应答,如果接收到应答,表明发送成功;如果超时等待时间没有收到应答,表明发送失败,此时将会把这次发送失败的数据存储到U盘中,在下次可以发送成功的时候,再进行发送。

1.8 MCU和各接口电路的设计

MCU(CH563L)的封装为LQFP128,总共有128个引脚,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用到的引脚比较少,实际电路中CH563L的接口电路如下图所示。

XI、XO是晶振输入和输出引脚,只要使用该单片机,就必须连接。

串口0的输入输出引脚为第109(PB8/RXD0)和110(PB9/TXD0),这两个引脚是用来和GPRS模块的串口输出出入相连接的。

串口1的输入引脚为第111(PB10/RXD1/RXTX1),这个引脚用来和传感器接口的发送引脚进行相连,因为此处的数据传送方向为单向的,所以不需要使用串口1的发送引脚。

CH563没有硬件IIC接口,因此需要用普通IO口模拟IIC接口,本系统中采用第117引脚(PD0)和第118引脚(PD1)模拟IIC接口分别和PCF8563的SCL和SDA引脚相连接。

CH563的USB接口为第23引脚(DN)和第24引脚(DP),在电路中分别和USB插座的DN 和DP引脚相连接。

CH563的第83—90引脚为PA0—PA7,在这里和TFT显示屏的并行数据接口DB0—DB7相连接。CH563的第96引脚(PA8)和TFT显示屏控制引脚的RW引脚进行连接,CH563的第97引脚(PA9)和TFT显示屏控制引脚的RS引脚进行连接,CH563的第98引脚(PA10)和TFT 显示屏控制引脚的CS引脚进行连接,CH563的第99引脚(PA11)和TFT显示屏控制引脚的RST 引脚进行连接。

原理图中的供电引脚这里不再叙述。

1.9 RTC电路的设计

RTC电路如下图所示,R1、R2为IIC总线上拉电阻,若总线速度高于100KHz,电阻值要更小,这里我们采用的是6.2KΩ的电阻。由于PCF8563的中断输出方式为开漏输出,所以需要外接上拉电阻,时钟输出也为开漏输出,因为我们没有用到这个引脚,为了较小能耗,这里不接上拉电阻。

对于PCF8563芯片,需要外接时钟晶振32768Hz,PCF8563典型应用电路推荐使用15pF 的晶振匹配电容,但是这里我们使用的是两个20pF的贴片电容串联得到一个10p的电容,经测定OSCI引脚波形,频率稳定在32768Hz左右。

当系统断电的时候,时钟芯片由纽扣电池供电,从而保证系统在关机之后,时间继续更新。

PCF8563的SCL和SDA引脚和CH563中对应的引脚相连接,上面已经说明。

PCF8563电路和接口方式

2.0 其它接口

下图标明了TFT接口的引脚和连接图,TFT显示屏采用8位并行接口,这样可以有较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引脚中的DB0—DB7是数据接口,和CH563中对应的接口相连接。

RS、RW、CS、RST、RD是控制接口,其中RS、RW、CS、RST分别和CH563对应的引脚相连接,在上文已经说明,RD需要连接到高电平,否则无法对显示屏进行操作。

该型号的TFT显示屏是带触摸的,因为在本系统中只作为显示使用,因此没有写触摸相对应的驱动。

因为显示屏是能耗比较高的模块,这里采用的供电电压是5V。

TFT显示屏接口

USB插座接口方式

2.1 下位机的软件设计

上文中基于GPRS的远程医疗监控系统的硬件已经设计出来了,但是系统的运行不仅仅需要硬件这个躯体,也需要软件的支持,因为我们这个系统的特殊性,不仅仅有运行在单片机上的软件,还有运行在PC机上的上位机软件。

整个监控系统的软件涉及到很多,包括GPRS模块的驱动、TFT显示屏的驱动、U盘的驱动和PCF8563的驱动。在我们实际调试的过程中,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思想,首先单独地将各个部分调试出来,然后将它们结合到一个系统中,并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

2.2 下位机的软件流程图

下位机软件的流程图

系统开机之后对硬件开始初始化,包括TFT显示屏的描绘、PCF8563的数据读取、U盘的驱动等等。下面将根据实际的代码来了解该流程图。

2.3 系统软硬件初始化

系统开机之后就进入该状态,进入该状态的目的是为了将整个硬件配置到准备好的状态,进行后面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整个配置过程如下:

进行短时间的延时,等待系统稳定

将显示屏进行初始化

USB接口的初始化,此时USB接口上必须有U盘插入,否则进入死循环

对RTC中断相关的寄存器进行设置

对2路串口以及串口对应的中断进行设置

对定时器及其中断相关的寄存器进行初始化

系统完成启动准备

2.4系统软件完成启动之后

系统完成了上面所说的初始化之后,开始正式进入到工作的状态,开始进行判断是否有一下三种请求,分别是“是否有接收数据中断请求”、“是否有数据上传请求”、“是否有固件升级请求”。

首先判断系统是否收到“数据接口端传送过来的数据”请求,如果有,则将传输过来的数据在显示屏上特定的位置显示出来,以实现即时显示的功能;如果没有收到,那么判断是否收到存储数据的请求。显示屏上的五个医疗监控项目如果没有收到新的数据,会显示“无”字样。

如果收到“上传数据请求”,首先会判断五个项目是否有新的数据,如果开机之后,某个项目一直没有收到数据,那么系统就直接跳过该过程。如果某项有新的数据,那么就会将该项目的数据进行上传,上传的过程是首先根据接收到的数据结合时间、ID号、项目类型生成一个固定格式的字符串,然后通过GPRS模块发送该字符串,发送后开启定时器,开始进行10秒钟的等待。这10秒的作用是用来给上位机发送接收应答,因为存在网络的延时,所以延时时间用的比较长,10秒钟之后,单片机会检测与GPRS相连接的串口是否收到了接收成功应答。如果接收到了,表示这次发送成功,此时将会检测U盘中是否有之前没有发送成功的数据保存在里面,如果有,将会读取该信息,并进行发送。当U盘中的数据发送结束或者U盘中没有存储的数据的时候,将会进行其他项目数据的发送。如果发送数据没有成功,则将生成的字符串保存到U盘中固定名称的文件中,并开始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发送。

当接收到“固件升级请求”时,系统首先在U盘中的固定路径中创建一个名称为AP_ROM.HEX的文件然后关闭除了GPRS模块对应的串口中断之外所有的中断,并开始进行固件的接收。在接收的过程中不响应其他所有的中断,也不会更新接收到的数据,当接收完毕之后,会显示“结束”字样,此时用户应该手动将PB.7引脚接到GND上,然后重新开启系统,系统在再次开机的时候就会检测U盘中是否有固件,如果有,就会进行固件的更新,更新之后,自动进入新的固件下进行运行。

2.5 TFT显示屏驱动程序的设计

本系统用到的LCD是八位数据模式,驱动IC型号是ILI9325,该芯片最高支持26万色的TFT LCD,有6位、8位、16位和18位数据模式,可以方便选择。本系统配套的LCD使用的是八位数据模式,65K色。

根据该LCD的datasheet,每个像素点的GRAM实际上是一个18bit的数据寄存器。在16bit模式下与写入数据的对应关系如图3.2所示。

写入数据与GRAM对应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RGB的有效位数分别为565,比如写入0XF800则显示纯红色,写入0X07E0则显示纯绿色,写入0X001F 则显示纯蓝色。在处理数据的时候要把像素值先变换为这样的结构,然后再写入LCD。LCD的显示状态都是由LCD的控制命令控制的,通过写入不同的控制命令和数据,就可以实现不同的现实功能和效果。分析DATASHEET得到几个重要的控制命令:

00H:这个命令用来控制内存操作模式,这里我们主要用它来改变LCD的扫描方向。

02H,03H:这两个命令用来分别设置X,Y方向的开始显示的点坐标。

04H,05H:这两个命令用来分别设置X,Y方向的结束显示的点坐标。

0EH,0FH:这两个命令用来写入和读取显存。

LCD驱动部分包括几个关键函数:LCD读写寄存器函数、LCD读写数据函数、LCD初始化函数和LCD画点函数。有了这几个基本函数,其他的画线、画面、甚至画图都比较容易了。LCD与MCU的连线包括D0~D7、CS、RS、RST、WR、RD共13根线。

D0~D7:数据线

CS:LCD的片选线,低电平有效。

RS:LCD的地址/数据控制,高电平表示数据,低电平表示地址。

RST:复位线,低电平有效。

WR:写数据访问控制。

RD:读数据访问控制。

(1)LCD读写寄存器

对LCD寄存器的操作线设置RS为低,表示写入寄存器,然后拉低片选信号,然后通过一个WR的脉冲,就可以把数据写入到LCD了。最后释放RS,CS,完成此次操作。对LCD寄存器的读操作和写操作差不多,不同之处就是把WR脉冲改为RD脉冲。

(2) LCD读写数据

对于LCD数据的读写,和寄存器的读写差不多,只要把RS设置为高,就表示此次操作是对数据的读写,其他同寄存器的读写操作一样。

对于以上两步,要注意在读写数据的时候必须先对寄存器写入0X0E/0X0F命令来表明是读还是写。

(3) LCD初始化

这部分是在前面两步成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LCD的初始化涉及到其内部很多寄存器的初始化。比较复杂,由void ILI9325_Initial(void)函数实现,具体初始化过程请参考代码。

(4) LCD画点

画点的实现,要先设置LCD开始显示和结束显示的范围,通过0X02H~0X04H这四个命令实现。之后写入0X0E命令,开始写入数据,就可以写入像素值(16bit)了,对于画点,我们只要写入一个像素点就可以了,这样就完成了在LCD上画一点。

以上四个函数是LCD的主要函数,是最底层的。其他任何功能的函数都可以在这几个底层函数基础上实现。其他功能的LCD驱动函数均在ILI9325.c里面有定义和说明,具体见附件。

2.6 RTC驱动程序的设计

PCF8563的读写采用标准的IIC接口,其内部共有16个8位寄存器,一个可自动增量的地址寄存器,一个内置32.768KHz的振荡器,一个分频器,一个可编程时钟输出,一个定时器,一个报警器,一个掉电检测器和一个400KHz标准 IIC总线接口。

所有16个寄存器设计成可寻址的8位并行寄存器,但不是所有位都有用。前两个寄存器(内存地址00H,01H)用于控制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内存地址02H~O8H用于时钟计数器(秒~年计数器),地址09H~OCH用于报警寄存器(定义报警条件),地址ODH控制CLKOUT 管脚的输出频率,地址OEH和OFH分别用于定时器控制寄存器和定时器控制器。秒、分钟、小时、日、月、年、分钟报警、小时报警、日报警寄存器,编码格式为BCD,星期和星期报警寄存器不以BCD格式编码。

当一个RTC寄存器被读时,所有计数器的内容被锁存,因此,在传送条件下,可以禁止对时钟/日历芯片的错读。

芯片数据的读写采用的是标准的IIC接口,其写数据时序图如图3.3所示,读数据时序图如下图所示。

主传送器到从接收器(写模式)

主设备读从设备数据(读模式)

写模式过程为:首先主传送器发送一个起始信号;然后发送从设备地址,默认写地址为A2H,然后接收PCF8563应答信号;然后往从设备发送需要写入数据的内存地址,该地址根据具体的操作而定,发送后接收应答信号;然后主传送器发送需要写入特定内存中的数据,该数据根据具体而定,发送结束后接收PCF8563的应答信号,接收成功后发送IIC结束信号。

读模式过程为:首先主传送器发送一个起始信号;然后发送从设备地址,模式写地址为A2H,然后接收PCF8563应答信号;然后往从设备发送需要读取的寄存器的地址,具体的地址根据实际而定,等待PCF8563应答信号;当接收到应答信号之后,再发送起始信号,接着发送从设备地址信息,此时的地址模式为A3H,发送结束后等待从设备应答,接收到应答之后就可以从SDA读取数据信息了;如果采用连续内存读取,那么每次读取之后发送一个ACK,在读取的最后一个内存数据之后,发送一个NACK;然后发送一个结束信号。

在程序中,函数void RTC_Set_Time(UINT8 year,UINT8 month,UINT8 day,UINT8 hour,UINT8 minute,UINT8 seconds,UINT8 week)是用来设置RTC的系统时间,参数分别是年、月、日、小时、分钟、秒、星期。通过调用该函数可以设置此时PCF中的时间。

在程序中,函数void RTC_Get_Time(void)是用来读取RTC此时寄存器中的时间信息。其没有返回值,而是将读取到的数据直接赋给全局变量。具体请见程序代码。

2.7 GPRS驱动程序的设计

GPRS模块的驱动程序主要分成两部分,分别是使用之前的预配置和系统实际使用时的代码驱动,在这里我们通过该上位机软件来进行GPRS模块的预配置,该软件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GPRS预配置软件主界面

预配置:在使用时,我用该软件来配置GPRS模块需要发送数据的目标域名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b711717679.html,:9000,以及连接方式:自动连接,数据的波特率,采用速度中等的115200比特/秒,数据位为8,无校验,停止位为1。这样我们在实际使用GPRS模块的时候就不用进行GPRS模块的具体配置了。

代码驱动:如果采用GPRS传输数据,那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GPRS模块有两种模式,分别是:命令模式和GPRS传输模式。在GPRS传输模式下时,所有通过串口发送到GPRS模块的数据都会发送到配置的域名或IP地址下的某个端口,此时只有发送指令“+++”才可以将其返回到指令模式;在指令模式下,GPRS模块可以响应接收到的AT指令。在我的程序中void GPRS_Init_Configuration(void)用来配置GPRS模块连接服务器,其过程为首先发送“+++”,再发送“AT+GPRS=1”,然后等待20秒,这20秒是用来等待GPRS模块连接上服务器,如果网络情况比较好的情况下,20秒是足够了的。如果网络状况不好,这里的参数可以做适当的延长。

在实际使用GPRS模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GPRS模块外壳上的指示灯来知道此时GPRS

模块处于什么操作状态下,具体见下表。

GPRS模块的指示灯对应的状态

实际使用的时候,我们现将GPRS模块上电,并等待一会儿,直到通过指示灯发现其已经连接上服务器。此时再进行开机,这样就可以在开机的时候不调用void GPRS_Init_Configuration(void)函数来配置GPRS模块,防止因为网络状况不佳或服务器繁忙造成长时间无法连接到服务器。

2.8 USB驱动程序的设计

CH563的USB程序是沁恒提供的库文件,无法读取到源程序,有开放的函数名供调用,使用很方便,所有的函数名见下表。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有两种数据需要存储和读取,一种是在服务器没有给应答时候的存储数据到U盘中,另一种是接收固件文件并存储到U盘中指定路径中。

在使用之前,应该在U盘根目录下建立一个文件夹,名称为CH563,该文件夹的实际作用就是在固件升级的时候放置固件文件AP_ROM.HEX。如果不建立该文件夹,将会在固件升级的时候死机,并无法接收固件文件。

在存储未传输成功的数据时,是存储在U盘的根目录中的。存储的时候需要修改两个文件,分别是BACKUP.DAT和LOCATION.DAT文件。其中BACKUP.DAT是实际存储的数据文件;LOCATION.DAT文件中存储的是已发送数据文件指针位置和总数据长度。通过LODATION.DAT

2.9 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介绍

上位机采用的开发语言是C#,Microsoft Visual C#是一种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的语言,主要面向需要使用Microsoft .NET Framework来创建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它在C++和Microsoft Visual Basic的基础上去芜存菁,最终成了一种更加清晰、更富有逻辑的语言。C# 1.0于2001年亮相。随着C# 2.0和Visual Studio 2005的问世,语言中新增了几个重要的功能,其中共包括泛型、迭代器和匿名方法等。随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发布的C# 3.0添加了更多的功能,例如扩展方法、lambda表达式以及最有名的语言集成查询(Language Integrated Query,LINQ)工具。语言的最新版本C# 4.0提供了进一步的增强,它改善了与其他语言和技术的互操作性。新增的功能包括命名和可选参数;dynamic类型,它告诉语言的“运行时”要实现一个对象的晚期绑定;以及斜变性和逆变性,它们解决了泛型接口的定义方式所造成的问题。C# 4.0利用了最新版本的 .NET Framework,新版本也是4.0。在这个版本中,.NET Framework添加了许多新的东西,但最重要的就是构成“任务并行库”(Task Parallel Library, TPL)的类和类型。现在可以使用TPL构建具有良好伸缩性的应用程序,从而快速和简单地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强大能力。对Web服务和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WCF)的支持也得到了扩展;现在可以遵循REST模型和较传统的SOAP方案构建服务。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提供的开发环境使得这些强大的功能变得易于使用,Visual Studio 2010新增的大量想到和增强措施也显著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启动之后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图中显示的界面已经配置成C#语言开发模式。

VS 2010主界面

3.0上位机的设计思路

上位机的主界面如下图所示,下面将根据实际开发过程从四个大点来分析设计思路,分

别是SerialPort数据的接收、Excel文件的操作、折线图的绘画、固件的升级。

上位机主界面

3.1 SerialPort数据的接收

SerialPort控件是整个上位机获取数据的数据源控件,通过配置SerialPort的各个参

数,使其和我们下位机发送时候的数据的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方式相同,从而有

效的读取数据。

下位机发送到上位机的数据是有固定格式的。如果发送的是数据信息,其格式为YYYYMMDDHHmmIIIIIIIIIIIIIIIIIIIKVVV,数据总长度是35个字节,其中YYYY表示年;MM 表示月;DD表示日期;HH表示小时;mm表示分钟;IIIIIIIIIIIIIIIIIII表示用户的识别ID号码;K表示数据的类型;VVV表示具体的数据值。如果发送的是升级固件准备就绪信息,则接收到的数据为CH563_REQUIRE_NEW_FIRMWAREXXXXXXXXX,该数据长度也为35字节。

每当有数据发送过来,就会触发SerialPort的DataReceived()函数,该函数的触发方式为1字节,即只要接收到一个字节的数据,就会触发函数去读取缓冲区中的数据,然后将读取到的字符连接起来,当长度达到35时,就会将字符进行分析,首先分析该字符是不是固件升级准备就绪。如果是,则不做进一步数据处理,而是开始发送固件;如果不是,则将数据中的年、月、日、小时、分钟、ID、类型、数据值提取出来,在主界面中的“当前接收到数据”组中显示出来,并根据提取出来的信息来确定数据需要存储到数据库中的什么位置。具体的操作方式将会在4.2.2中详细说明。同时会把此时接收到的数据和之前接收到的相同类型的11组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长度为12的数据,在折线图中显示出来。每当有新的数据发送过来,这12组数据中最先收到的数据会被舍弃,其它数据向前移动一位,这样就形成了折线图数据的更新显示。具体的绘图方式将下面详细说明。

至此数据的接收过程已经讲解完毕。

3.2 Excel文件的操作

在上位机系统中,数据的保存采用的是Excel文件的方式,采用该方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容易操作和脱离上位机程序时,直接打开Excel文件也可观察到具体的数据。

在4.2.1中我们讲述到接收到35字节长的数据后,从数据中提取出年、月、日、小时、分钟、ID、类型、数据值,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我们将会找到数据所要存储的路径。默认我们的数是保存在我的电脑中的D盘,具体保存路径为D:\RCVDATA\year\month\day\ID\kind.xls,路径中的year是具体接收到数据的年,month 是具体接收到数据中的月,day是具体接收到数据中的日,ID是具体接收到数据中的ID号,kind是具体接收到数据中的类型,kind有五种分别是A、B、C、D、E,分别代表血压、心跳、脉搏、温度、血糖。

这样我们就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找到需要保存的路径,然后打开改路径下的Excel文件,如果不存在,则会创建新的文件,并进行保存。

在保存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冒泡法进行时间顺序进行存储,即在Excel文件中,所有的数据是按照时间顺序由上而下排列的,如下图所示。

Excel数据库数据格式

这样保存有一个好处,即在读取历史数据的时候,直接读取对应的文件,不需要再对数据进行排序,直接显示即可,数据也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显示的,方便观看。

如果耐心观察我们D盘下的数据库文件,还会发现在D:\RCVDATA\USER\下会有一个名为USER.xls文件,该文件中存储的是用户列表,即使用下位机的所有ID存储的地方;还有一个文件是FM.hex文件,该文件是下位机固件,如果选择升级,那么就会发送该文件。

至此有关Excel数据的操作就讲解完毕。

3.3 折线图的绘画

在上位机主界面中显示的折线图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块,其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首先在对应的“当前数据”标签中加入PictureBox控件,默认情况下,PictureBox控件中的左上角是坐标(0,0);然后再后台代码中实例化BitMap对象和Graphics对象,通过调用graphy1 = Graphics.FromImage(image)将位图的信息传入到图表中,通过调用graphy1.DrawLine()函数进行画线,调用graphy1.FillPolygon()函数进行画圆,调用graphy1.DrawString()函数进行显示字符串。当描绘完整个图形的形状之后,运行代码

nowDataPictureBox.Image = image将整个图形在添加的PictureBox控件中显示出来,具体的代码见源程序。

上面讲述了图形显示的方法,在我们的代码中,窗口初始化的时候,首先会画出一个没有折线的空坐标轴;并建立5个缓存区,分别用来存储历史的12个历史信息,当有新的数据接收过来的时候,最先接收到的数据就会被丢弃,其它的数据向前移动一位,新的数据放在缓存区的末尾,然后将数据显示在图表中。

每当接受到新的数据了,就会触发DataReceived()函数,并调用绘图更新函数,绘出最新的数据折线图。在显示的时候,可以根据用户选择下拉菜单中的项目,选择显示哪个ID号的数据,显示该ID号哪个类型的数据。

3.4固件的升级

该系统中固件的升级采用的是上位机主动控制下位机升级固件系统,在升级的时候,首先会向下位机发送一个升级开始操作符“UPGRADE_FIRM”,当下位机接收到这个字符串的时候,将会知道接下来串口接收到的数据是固件文件,此时它会关闭除了连接GPRS模块对应的串口的中断外的所有中断,并在U盘中的\CH563\目录下创建空固件文件AP_ROM.HEX,然后返还给服务器准备就绪信息字符串“CH563_REQUIRE_NEW_FIRMWAREXXXXXXXXX”,当上位机接收到该字符串之后,意味着此时可以进行发送固件文件了。通过点击对应的按钮开始发送固件文件。

固件发送的是hex文件,实例化一个StreamReader类型,通过运行代码SteamReader.Read()代码逐字符的读取文件中的数据。因为考虑到下位机的串口中断FIFO 是14个字节,因此在实际发送的过程中,每发送14个字节,会进行短时间的延时,来给下位机足够的时间来处理中断,防止因为中断执行时被中断而造成数据没来得及存储而丢失。

3.5 使用指导

上位机采用Visual C#进行编写(采用的版本为Visual Studio 2010),在使用之前需要确定电脑安装有.NET4.0 Framework。操作系统应为Windows XP(SP3),Win7,Win8。

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应该在PC机端安装一个无线串口软件(Wireless Port),由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模块发送到北京天同科技有限公司(GPRS模块供应商)的服务器,无线串口软件会将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PC机的一个COM口,C#通过调用SerialPort 控件来读取对应的端口的数据,在每次数据接收成功后,会向下位机发送一个接收成功应答,从而完成数据的获取,并将获得的数据存储起来,而且可以根据要求将绘画近期的各个项目的数据折线图。

下面将讲述无线串口软件的设置和具体的上位机的使用方法。

3.6 无线串口软件的配置

Comway无线串口软件与GPRS DTU配合使用,可以帮助用户建立远端串口设备和用户计算机之间的无线通信信道。此无线通信信道是基于北京天同诚业有限公司设立在专业机房中的Comway Data-Server集群服务器系统,该系统向广大中小客户及行业客户提供电信级无线数据通信服务。

拥有的Comway无线串口系统,就等于拥有了“无线延长的串口线”,能够方便的实现现有应用系统的改造和扩容。

该软件使用之前首先要进行注册一个账号,具体可以在打开软件的时候,点击“开户”并输入邮箱,几秒钟后邮箱将会收到包含密码的邮件,通过邮箱账号和密码就可以登陆该系统。

3.7 在用户私有账户中修改密码和添加DTU设备

用户通过用户认证后,进入如下图所示的系统界面,可以在此界面中任意空白位置点击鼠标右键来修改密码和添加本账户管理的DTU设备。

无线串口软件添加DTU

添加DTU对话框

点击DUT添加即可添加本账户管理的DTU设备,将DTU侧面的产品序列号添加到如图5.2所示的编号文本框中,并可以编写易于用户识别的DTU名字(如按照设备安装地点或设备名称来编写DTU名字)。DTU的添加需要在DTU断电的状态下进行。

输入DTU编号必须与DTU的产品序列号相对应,否则该编号的DTU连接服务器成功后,在用户私有账户中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DTU编号,则缺省归属于用户名为888888的公开测试账户中。

如果用户添加DTU失败,通常是由于在添加DTU前该DTU已经连接服务器成功,并自动归属并显示在用户名888888公开测试账户中,基于任何一个DTU编号只能唯一出现在一个账户的原则,用户需要将其从公开测试账户中删除,然后再次在私有账户中添加。

删除用户私有账户或公开测试账户中的DTU,同样需要在DTU处于offline的状态下进行。

3.8 添加虚拟串口

点击任意一个DTU图标,按右键会弹出如下图所示的菜单。点击添加虚拟串口,系统将列出全部可以使用的串口清单,选择添加其中一个如:COM7,XP系统将自动添加虚拟串口

驱动程序(将两次运行更新硬件,选择自动安装即可)。

添加虚拟串口菜单

映射虚拟串口到DTU

选择一个与用户的串口设备相连接的DTU并为之添加虚拟串口,如图5.4所示。映射成功后再现DTU会显示映射到所选择的虚拟串口,如COM12.此时,应用该软件或串口调试软件如超级终端即可与此虚拟串口与远程设备进行实时双向通信了。

3.9上位机软件的使用

双击运行图标之后将会看到如下图显示的主界面,其中菜单栏有三个按键,分别是用户、编辑、帮助。有两个标签切换按钮,分别是“当前数据”、“历史数据”。默认的主界面显示

的是当前数据界面。如果点击“历史数据”标签,将会显示历史数据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使用的时候,首先要将配置软件打开对应无线串口软件虚拟到的端口上,点击编辑——端口配置,弹出如图5.6所示的对话框,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对应的COM口,然后点击确认设置,如果该端口没有被占用并且可用,就会打开该中断,此时软件的状态栏会显示“端口打开成功:COMX”,其中X表示具体打开的端口的编号。如果没有配置端口,则状态栏左边将会显示“端口尚未配置”。

在配置过端口之后,如果要停止数据的接收,也可以关闭对应的端口,具体操作是:点击编辑——关闭端口,此时状态栏左边将会显示“端口尚未配置”。在状态栏的右边显示的是此时的日期和时间。

历史数据界面

端口选择界面

下面将从查看/添加用户、数据的接收、查看历史数据、固件升级四个方面来详细讲解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4.0 查看/添加用户

默认情况下,上位机软件安装后首次运行时,用户库里面是没有用户信息的,此时如果接收到用户发来的数据,将会在主界面中显示“用户库中无此人”,并且接收到的数据不会存储和显示。

要使上位机正常记录数据信息,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下位机的ID识别号添加进用户库中,这里需要注意,ID号的必须是以英文字母A开头,总长度为19个字符串。其操作方法是:点击用户——添加用户,将会弹出如图5.7所示的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下位机的ID识别号和对应的使用者的姓名,然后点击“确认添加”即可。

添加用户对话框

查看所有用户对话框

如果要查看上位机用户库中已经添加的所有用户,可以点击用户——查看用户列表,将会弹出如图5.8所示的对话框。从该显示框中可以看到所有已经添加的设备的ID号和对应的姓名。

该上位机软件没有删除用户的功能。所以添加用户之后从上位机角度无法删除用户列表,但是可以打开路径D:\RCVDATA\USER路径下的数据库文件USER.xls,将对应的用户从其中删除即可。

4.1 数据的接收

如果上位机用户库中已经添加有效用户,并且下位机也配置好了,那么可以打开上位机的端口。具体操作为:点击编辑——端口设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对应的端口号,点击“确认设置”。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建设方案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建设方案 —— 一、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 2014年国家卫计委提出要建立健全人口健康信息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疗服务和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要以面向基层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指导、远程教育等为主要内容,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医师多点执业。通过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合医资金安全,达到政府满意,医务人员满意,百姓得实惠,真正体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90%大病不出县这一公立医院改革的终极目标。 二、建设内容 1、×××医院远程会诊中心 将××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通过授权方式与各乡镇卫生院电子病历系统、心电系统、LIS系统、Pasc系统无缝连接,各乡镇卫生院将上述系统相关信息上传××医院,通过

相关部门分诊分到相关专业科室,由专家组织人员对病历进行审核,结合各种检查结果,制定指导性诊疗意见后,通过系统返回乡镇卫生院,对病人实施诊疗,该系统建设总投资约400—500万元,由××医院投资。 风险及防范 (1)病历资料的采集是否真实可靠,此为远程医疗会诊风险的核心所在,可通过多次培训而规避,必要时通过我院医师电话问诊,现场会诊而解决。 (2)治疗过程中突发病情变化,可通过及时转院而解决。 (3)发生医疗纠纷,可通过原渠道解决(即现行处理纠纷的方式解决)。 (4)具体会诊例数需卫计局信息科统计并由卫计局拨付资金。 2、影像运程会诊中心 将××医院Pasc系统通过光纤与各乡镇卫生院DR机链接,各乡镇卫生院将病人照片后的数据、图像上传到××医院由××医院出据报告后返回乡镇卫生院。 (1)该项目需投入资金购买设备(DR系统及电脑等)预计投1500万元(27个乡镇即27个DR机,每台50万元计,同时电脑、光纤等),资金政府投入或引进第三方进行投资(2)第三方的进入,可通过竞争性谈判或公开招投标,

视频系统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只在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行业需求分析 “看病难”已成为社会性问题,一直困恼着中国医疗服务。由于国内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基本分布在大中城市,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分布在大城市为多,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高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 借助于网络音视频系统,使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画、语音的综合传输,而且完成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画的沟通,实现对远程医疗就诊、远程医学学术讨论的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随着高清音视频技术的发展,高清晰的医疗影像资料都可以基于网络进行传输。因此,远程医疗会诊在医院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部署和应用。 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AnyChat即时通讯平台”是一套跨平台的即时通讯解决方案,基于先进的H.264视频编码标准、AAC音频编码标准与P2P技术,支持高清视频,整合了佰锐科技在音视频编码、多媒体通讯领域领先的开发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经验而设计的高质量、宽适应性、分布式、模块化的网络音视频互动平台。

XX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方案

远程医疗系统行业解决方案AVCON-领先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提供商 华平市场部 2011-1-12 华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1.概述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远程医疗使用远程通信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特殊环境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 远程医疗按应用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以检查诊断为目的的远程医疗诊断系统、以咨询会诊为目的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以教学培训为目的的远程医疗教育系统和以家庭病床为目的的远程病床监护系统。 2.需求分析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已从灯、床、塔等基础设备的一体化向临床信息的一体化集成和内外通信发展,临床信息一体化为医生、患者、专家、学生提供了高效的医疗相关数字化信息,囊括了病人基本信息、生理体征及手术参数、医学影像和手术视频、场景视频、交互视频等。通过搭建手术室信息化平台,手术室已经从过去“封闭式”独立单元过渡到开放的信息枢纽,广泛用于手术示教、学术交流、医患交流等。 远程医疗系统采用网络1080P高清传输方式,硬件编、解码和一批计算机网络示教终端,用于互动操作的手术室示教。为了保护私密性,系统中需要进行权限管理、申请许可的方式对手术的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直播和互动,并可对手术过程进行全面数字化录制及档案管理。通过该系统的部署,手术的视频教学观摩可实现观众与手术室的分离,避免手术观摩对手术过程的影响;在谈话室给病人家属以直观影像的方式告知家属病人病情,增强了医患沟通,弥补了传统的口对口叙述病情的诸多不足;同时,也可让上级医生利用PC终端实时了解经授权的手术室的实时情况。并可以实现多方手术讨论及远程手术指导和远程教学。 该项目的主要需求如下: ?数字化手术室建设中,要针对手术室视频源多而复杂的特点进行处理,要求所有音视频应基于网络传输,降低施工和维护难度,符合技术发展趋势。 ?针对导管手术室内有多个不同接口的视频源,需配备多个高、标清编码器,用于同时处理多个信号源;需在手术室吊顶下的两个角落分别固定一个半球形摄像机,用于观察手术室 人员的整体活动;另需一台一体化球机以便找到一个最佳的观察术者手势的位置。控制室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一、总则 本规范提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应当遵循的功能及安全性能,对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会诊、信息资源管理等业务功能规 范和技术要求进行定义。 本规范可用于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应用,以及 相关业务应用系统的测试、验收和评价工作。 二、术语和定义 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采用现代通讯、电子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实现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 处理、存储和查询,对异地患者实施咨询、会诊、监护、查房、协助诊断、指导 检查、治疗、手术、教学、信息服务及其他特殊医疗活动的信息系统。 2、远程会诊 医疗机构之间利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平台,采用离线或在线交互方式,对患者及其病史、检查等进行分析,完成病情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的医疗行为, 包括远程专家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重症监 护等医疗服务。 3、远程心电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心电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包含高端远程实时心电监护。 4、远程影像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由上 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报告。 5、远程重症监护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重 症病人临床资料,包括实时在线的监护信息、放射影像资料、 B 超影像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治疗指导意见。 6、远程病理诊断 基于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供病 人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由上级医疗机构出具会诊意见及诊断报告。 7、远程手术示教 通过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远程会诊技术和视频技术,对临床诊断或者手术现场的画面影像进行全程实时记录和远程传输,使之用于远程教学、远程观摩、远 程诊断等。 8、远程医疗申请单 包括申请方医生姓名、职称、单位名称、医院等级、所属行政区域、申请目 的与要求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主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 9、患者、居民和个人 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获取和接受服务的个体。(在本规范中这些术语可互换使用)。 10、远程教育 在远程医疗信息会诊系统上,授课专家通过音视频和课件等方式为基层医生提供业务培训、教学以及技术支持。 11、远程医学数字资源 上级医院收集整理的有典型意义的病例、案例分析、手术录像等资料,以及

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XXXX技术方案建议书 (版本v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9-08-20

目录 目录 (2) 1综述 (6) 1.1远程医疗概述 (6) 1.2项目背景 (6) 1.3项目建设目标 (8) 1.4项目建设内容 (9) 1.5项目建设依据 (10) 1.5.1招标要求 (10) 1.5.2建设原则 (10) 1.5.3标准规范 (12) 1系统需求分析 (14) 1.6需求分析 (14) 1.1.1XXX大型综合医院 (14) 1.1.2XXX基层医院 (15) 1.1.3政府部门 (16) 1.7网络分析 (16) 2项目方案 (17) 2.1组网拓扑 (18) 2.2业务功能规划 (19) 2.2.1视讯平台功能特性 (19) 2.2.2远程会诊功能 (20) 2.2.3远程接诊功能 (21) 2.2.4床边会诊/移动查房功能 (22) 2.2.5远程手术示教/观摩功能 (23) 2.2.6远程医疗教学功能 (24) 2.2.7远程监护功能 (25) 2.2.8远程探视功能 (25) 2.3设备配置 (26)

3关键产品介绍 (28) 3.1会诊中心 (28) 3.1.1三屏会诊中心 (29) 3.1.2五屏会诊中心 (29) 3.2专家会诊室 (30) 3.2.1远程影像会诊室 (31) 3.2.2远程心电会诊室 (31) 3.2.3远程病理会诊室 (32) 3.3医疗推车 (32) 3.3.1医疗推车标准版 (34) 3.3.2医疗推车高级版 (35) 3.4手术推车 (36) 3.5接诊推车 (37) 3.6医疗教室 (37) 3.6.1小型远程医学教室 (37) 3.6.2中型远程医学教室 (38) 3.6.3大型远程医学教室 (38) 3.7医疗指挥中心 (39) 3.8远程探视室 (41) 3.9医疗视频数据采集器 (41) 3.10探视软终端(不推荐) (42) 4华为远程会诊解决方案主要特点 (43) 4.11080P60高清双流,为精准诊断和全息示教提供高品质保障 (43) 4.2超强接入,支持最广泛的医疗设备接入和远端切换控制 (44) 4.3支持丰富多样的远程医疗教学场景 (45) 4.4与医院信息系统无缝融合 (45) 4.5系统安全可靠,保障远程医疗过程安全无忧 (46) 4.6便捷灵活的使用方式 (47) 4.7灵活强大的系统扩容优势 (49) 4.8管理维护方便 (50)

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附件3 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进一步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制定本规范。 一、管理范围 本规范所称远程医疗服务包括以下情形: (一)某医疗机构(以下简称邀请方)直接向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受邀方)发出邀请,受邀方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为邀请方患者诊疗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双方通过协议明确责权利。 (二)邀请方或第三方机构搭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受邀方以机构身份在该平台注册,邀请方通过该平台发布需求,由平台匹配受邀方或其他医疗机构主动对需求做出应答,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为邀请方患者诊疗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邀请方、平台建设运营方、受邀方通过协议明确责权利。 邀请方通过信息平台直接邀请医务人员提供在线医疗服务的,必须申请设置互联网医院,按照《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管理。 二、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基本条件 (一)医疗机构基本条件。

1.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批准、与所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相应的诊疗科目。 2.有在本机构注册、符合远程医疗服务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 3.有完善的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信息化技术保障措施。 (二)人员基本条件。 邀请方与受邀方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医务人员参与远程医疗服务。邀请方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可多点执业)陪同,若邀请方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由执业助理医师或乡村医生陪同;受邀方至少有1名具有相应诊疗服务能力、独立开展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执业医师(可多点执业)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根据患者病情,可提供远程多学科联合诊疗服务。 有专职人员负责仪器、设备、设施、信息系统的定期检测、登记、维护、改造、升级,符合远程医疗相关卫生信息标准和信息安全的规定,保障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满足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需要。 (三)设备设施基本条件。 1.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应当满足图像、声音、文字以及诊疗所需其他医疗信息的安全、实时传输,图像清晰,数据准确,符合《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满足临床诊疗要求。 2.重要设备和网络应当有不间断电源。 3.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应当至少有2家网络供应商提供的网络,保障远程医疗服务信息传输通畅。有条件的可以建设远程医疗专网。

远程医疗系统软件平台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LiveUC远程医疗系统软件平台方案 北京网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云视讯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在华南、华东、西南、东北、华中等地建立十几家服务网点。并将营销网络延伸到了世界各地。 北京网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专业而完善的云视讯产品线,主要产品包括:网动统一通信平台(Active UC?)、网动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Active Meeting?)、网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Active Eyes?)、网动远程多媒体交互教学系统(Active Class?)、网动全自动多媒体录播系统(Active Recorder?)等。公司推出的Live UC?云视讯服务品牌,可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统一通信的云计算服务。 北京网动网络科技股份公司是国际领先的多媒体视讯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视讯产品在国内外占有广泛的市场并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网动Live UC 视频会议租用平台一种基于SaaS的租用服务,租用的好处在于:彻底免除了企业对系统硬件和软件升级维护的投资;从根本上解决了自己部署系统带来的南北网络互通、多网互通的问题;省去服务器、带宽租赁、网管等多方面的成本。Live UC 视频会议从另一个角度上进一步克服了物理的距离,使得日常沟通、远程培训和文件传送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大大减少了过去劳师动众的业务沟通会议、培训方式;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召开会议更加便捷、费用远比自己部署更低廉。网动Live UC视频会议租用方案,用户不需要任何网络设备,只需要有可上网的电脑和摄像头、耳麦便可召开虚拟视频会议及远程医疗会诊,实现高质量、高可靠性的音视频通信、协同办公、文档共享、远程会议管理等多种会议功能,有效地节约时间和经费,提高企业的工效率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 Live UC采用服务器集群架构,在互联网的各个骨干节点均部署了通信分服务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企业提供几十人甚至上万人的网络会议服务。与会者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台可上网的桌面电脑和一副耳麦。 多方音视频交互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县人民医院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为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异地专家的诊疗指导,更好地救治患者,提高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贯彻落实省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推进会的精神,根据《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 建设以省卫计委指定的三级医院为中心,连接我院的远程会诊系统,逐步扩大覆盖面,实现远程会诊、监护、预约、手术指导、教育等远程医学活动,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 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信息科、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院长为一把手,亲自抓此项工作。明确各成员职责,各司其职,积极做好远程医疗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此工作的指导和业务培训。成立远程医疗中心,负责远程医疗具体工作的实施。 2.制定远程医疗的工作制度 制定出有利于远程医疗工作开展实施的制度和流程。有关规章制度应包括:远程医疗信息保密制度、远程医疗病案安全管理制度、远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远程医疗损害风险

和责任分担制度、远程医疗奖惩制度等。 3.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

4.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 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成员均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我院各领域带头人,业务精湛的资深专家,专业涵盖了内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及儿科。 5.远程会诊室建设 设置远程会诊室,完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确保远程医疗工作顺利实施。硬件指房屋、设备和人员等,软件指制度规范和远程医疗操作系统等。 三、工作要求 医院必须建立健全远程医疗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远程医疗的规定,规范医院远程医疗管理,推行远程医疗业务,以此减轻群众负担,惠及患者,全面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服务 —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总论 (4) 1.1 提要 (4) 1.2 市场定位 (5) 1.3 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 (5) 1.3.1 推进国家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5) 1.3.2 推动卫生医疗服务多元化发展 (6) 1.3.3 提升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 (6) 1.3.4 为远程医学教育提供高效管理工具 (7) 1.3.5 促进与带动医疗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8) 第2章.建设方案 (9) 2.1 系统功能结构 (9) 2.2 系统详细功能 (10) 2.2.1 远程会诊 (10) 2.2.2 远程检查 (12) 2.2.3 远程监护 (13) 2.2.4 预约挂号 (14) 2.2.5 医生下乡 (14) 2.2.6 远程培训/考试 (15) 2.2.7 视频会议系统 (18) 2.2.8 远程检查系统 (19) 2.2.8.1 远程听诊系统 (19) 2.2.8.2 远程病理检查 (21) 2.2.9 远程监护系统 (21) 2.2.10 影像诊断系统 (24) 2.2.11 远程预约系统 (24) 2.2.12 远程教育系统 (25) 2.2.13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34) 2.2.14 费用中心 (34) 2.2.15 短信平台 (34) 2.2.16 投诉中心 (36) 2.2.17 基础信息平台 (36) 2.3 系统功能特点 (37) 2.3.1 系统功能 (37) 2.3.2 系统特点 (37) 2.4 远程诊断解决方案和特点 (38) 2.4.1 连接全国各著名大医院及医疗科研机构 (39)

2.4.2 连接省级医院与各地市医院 (40) 2.4.3 连接地市医院与区县医院或社区医院 (40) 2.4.4 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41) 第3章.项目实施方案 (44) 3.1 系统体系架构 (44) 3.1.1 系统架构 (44) 3.1.2 网络规划 (44) 3.1.3 业务流程 (45) 3.1.3.1 预约会诊 (45) 3.1.3.2 会诊基本过程 (46) 3.2 系统基本功能结构 (46) 3.2.1 系统功能说明 (46) 3.2.2 模块基本功能说明 (47) 3.2.2.1 预约管理 (47) 3.2.2.2 接收会诊 (49) 3.2.2.3 会诊管理 (50) 3.2.2.4 专家管理 (53) 3.2.2.5 会诊辅助管理 (55) 3.2.2.6 系统管理 (59) 3.3 技术要求 (59) 3.3.1 运行环境要求 (59) 3.3.2 性能 (60) 3.4 二次开发功能 (61) 3.4.1 远程医疗计费 (61) 3.4.2 电子病案库 (62) 3.4.3 远程会诊网站 (62) 第4章.项目预算 (63) 4.1 项目经费预算 (63)

远程医疗行业视频会议解决方案教学文案

远程医疗行业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远程医疗系统的需求分析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 医疗卫生系统的特点和视频通讯需求: 与其他数字医疗系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协同工作。同时具备整体性和分散性:既可以在一个省或地市的大部分医院统一采购,实施远程医疗系统,组建大规模的远程医疗网;也可以三两医院或学术机构自发采购,实现互连,进行会诊或培训。 注重实用性,除了远程会议以外,远程培训、远程会诊、疫情汇报和学术交流等其他形式的应用更多一些。 需要诸如图文共享,幻灯片存储发送,交互式电子白板注释等更丰富的多媒体数据功能。 对音、视频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尤其是用于远程会诊时,对视频图像的质量要求更高。 网络环境相对复杂:在国家级、省级、医学院或研究机构往往有自己的专网和丰富的带宽资源,在地市级或县级医疗机构则没有自己的网络,需要租用电信部门如ADSL、ISDN等通讯速率较低网络。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需要不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医疗卫生系统的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应用,例如:专家会诊、远程培训、医院探视、行业会议、行政管理会议(疫情应急指挥、疫情汇报及通报)、远程诊断以及交互式公众教育等等。 瑞福特针对医疗卫生系统的不同应用环境和用途,充分利用瑞福特各种类型的视讯终端(如个人桌面终端、会议室型终端),配合用户的网络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包括E1、DDN、ISDN、LAN、ADSL等等),提供了包括远程诊断解决方案、远程培训解决方案和行业会议解决方案在内的、三种不同应用的、完善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远程诊断解决方案和特点 利用会议电视系统,可以实现远程专家会诊服务和多媒体图像传送,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任何地区的普通老百姓能够得到各地多位名医的集体会诊。 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异地专家的会诊及在其指导下的治疗与护理,从而节约病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在一定程度减少了病人的支出;远程会诊系统也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教学,各地的医疗卫生人员需要接受医学的继续教育,才能跟上现代医学发展的步伐,远程教学为学术的发展和继续教育提供了低成本的理想平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自我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建立远程会诊成为下一阶段医疗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远程医疗系统运营流程

远程医疗系统设计方案

远程医疗系统 解 决 方 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年11月30日

目录 目录 (1) 一、远程医疗系统综述 (2) 1.1 远程医疗系统的简介 (2) 1.2 远程医疗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 (6) 1.3 远程医疗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 (9) 1.4 小结 (12) 二、远程医疗系统的技术分析 (13) 2.1 音视频终端技术 (13) 2.2 网络通信与设备接口技术 (22) 2.3 数据库处理技术 (29) 2.4 用户终端技术 (34) 三、远程医疗系统方案设计 (38)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8) 3.2 终端关键技术设计方案 (41) 3.3 远程医疗系统方案预算 (53) 四、参考文献 (54)

一、远程医疗系统综述 1.1远程医疗系统的简介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从广义上讲,是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环境特殊的地区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1]。从狭义上讲,远程医疗是指利用通信技术手段,通过音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诊断交互的医疗过程。 图1 远程医疗整体框架 未来医疗活动中,医生将通过计算机显示从远方传来的病人的各种信息,并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2],这种局面已经到来。预计全球远程视频医疗将在今后不太长时间里,取得更大进展。 远程医疗的内容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第1章.总论 1.1 提要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常包括:远程诊断、专家会诊、信息服务、在线检查和远程交流等几个主要部分,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一些疑难急症需要多地专家会诊;传染性疾病不易到公众医院就诊……传统的医疗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如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以上问题也都可以得以解决:医生和病人可以通过视频进行安全、快速的交流,病人和医生在网上及时的交流能使得医生更好的了解病人的病情发展状况和发病时的表现;病历和X光片等资料通过双流技术实现会诊时的实时传输;多家医院的专家对一例病例进行远程会诊等。 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十五”期间,全国所有中心城市医院和60%以上县级医院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也必然要带动远程医疗建设,因为县以上医院的职能要求都要承担对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帮带和业务指导与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工作,要落实和完成好这些工作,除派出医疗队深入的同时,远程医疗是他们有效选择。 目前,我国基层医院(泛指二甲以下的医院,如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总数已超过5万家,担负着全国三分之二以上人口的医疗服务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由于大城市与基层医院之间存在作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城市大医院里患者排长队看病,而基层医院里冷冷清清的局面亦无发根本解决。 所以不受国域限制、地域限制、大城市与边远地区限制的远程医疗活动的高新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有着广阔地发展前景。防洪抢险、抗击特大雪灾,特别是汶川和震中远程医疗卫生救护的实践证明未来远程

远程医疗会诊项目实施方案04

基层远程医疗会诊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群众看病难问题突出的问题,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远程会诊,并提出资源整合、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远程会诊提高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卫生部提出了中西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 建立以省级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系统和以国家级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5家县级人民医院开展基层远程会诊。 二.建设原则及目标 (一)建设原则 顶层设计,统一标准: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立足当前,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技术成熟,互联互通:充分考虑远程会诊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于扩展升级。 保障安全,注重实用:信息及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会诊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二)总体目标 建设以人民医院为省级远程会诊中心的的基层远程医疗会诊平台,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数字资源共享、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预约、远程专科诊断等功能,促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有效加强我省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未来实现与部级远程会诊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三、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架构 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大集中模式,具备可扩展性时机成熟时可在各地区建立地区级平台。系统由一套软件、一个网站、一个数据中心构成,组网采用10MB/4MB光纤专线组成。 一套软件:按照卫生部技术方案要求设计具体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软件开发商进行平台开发。 一个网站: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网,用于远程视频教学录像点播、远程视频教学信息的通知、数字共享资源的查询、阅览等。 一个数据中心:省级建立远程医疗数据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远程医疗数据中心作为远程医疗管理系统的中枢,实现各类远程医疗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并为远程医疗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数字资源共享系统等提供数据挖掘和分析支持。

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测试计划

重庆市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测试计划 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重庆市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项目承担部门应用开发部 撰写人(签名)江丽平 完成日期2011-10-13 本文档使用部门测试实施部、应用开发部评审负责人(签名) 评审日期 版本

日期版本说明作者

目录 1 概述 (6) 1.1产品简介 (6) 1.1.1 范围 (6) 1.2限制条件 (7) 1.3参考文档 (7) 2 约定 (7) 2.1测试目标 (7) 2.2资源和工具 (8) 2.2.1 资源 (8) 2.2.2 工具 (8) 2.3编号规则 (8) 3 测试种类及测试标准 (9) 3.1测试种类 (9) 3.2测试方法及标准 (9) 3.2.1 功能测试 (9) 3.2.2 业务测试 (10) 4 测试风险及重点 (10) 4.1预测风险 (10)

4.2测试重点 (11) 4.2.1 功能测试 (11) 4.2.2 业务测试 (13) 5 暂停标准和再启动要求 (15) 6 测试任务和进度 (16) 7 测试提交物 (19)

1概述 1.1产品简介 远程医疗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低成本高效率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群众看病就医途径,降低医疗费用、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在国家试点项目的推动与要求下,重庆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拟建设我市统一的远程医疗平台,以承担国家的试点项目:①以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节点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②以部属(管)综合医院及我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部署相应的软硬件设备,选聘相关专家建立省级医院专家库,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1.1.1范围 本测试计划是针对[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内容编写的测试计划,包括: 会诊评价管理 会诊设备管理 远程教育 会诊管理 收费管理 用户管理 机构设置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方案

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方案 甘肃省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方案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2010]104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2010]102号),结合我省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建设规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原则 (一)顶层设计,统一标准 从全局出发,依照统一设计,推动基层与高端远程医疗系统建设。 (二)立足当前,分步实施 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人员等资源,根据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需求,分轻重缓急,逐步推进、完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 (三)技术成熟,互联互通 充分考虑远程医疗发展需要,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采取开放架构设计,支持互联互通,易扩展,易升级。 (四)保障安全,注重实用 信息及系统安全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远程医疗建设和应用,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病人,系统必须方便实用、安全可靠、易于维护。 二、项目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设以省级三甲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医疗系统和以部属(管)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医疗系统,逐步实现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育和远程信息共享等功能,促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共

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有效加强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二)具体目标 1.建设基层远程医疗系统 以各个省3甲级医院为依托建立基层远程医学中心(以下称基层省级远程医学中心),配备相应软硬件设备,在全省范围内选聘专家建立专家库,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医学综合服务。 选择县级人民医院偏远的县级综合医院建立所属区域基层远程医学中心(以下称基层县级远程医学中心),配备相应的病历资料采集、视音频实时传输、会诊资料管理等软硬件设备,开展远程医学工作,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和医 学科技资料远程查询等基本功能,开展影像、病理、心电的远程诊断。 依托公共通信网络建立满足远程医学基本业务的远程医学专用网络(4M专线),保障远程医学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 2.建设高端远程医疗系统 甘肃省人民医院和甘南州人民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远程医学联网对接,并与甘肃省远程会诊网络融合一体。配备先进的病历资料采集、视音频实时传输、会诊资料管理等软、硬件设备,开展高质量的远程医学工作。完成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监护、双向转诊及远程预约、互动式远程教育、远程学科合作、远程手术指导、医学影像、心电实时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理切片等高端远程会诊业务。 依托公共通信网络建立满足远程医学高端业务的远程医学专用网络(10M专线),保障远程医学各项高端业务的正常开展。 目前重点加强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建设。

远程医疗系统说明书

医疗远程会诊系统V1.0.0.1 用 户 手 册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 (4) 2.1硬件环境 (4) 2.2软件环境 (4) 第三章安装说明 (5) 3.1相关配置软件的安装 (5) 3.2软件的安装 (17) 第四章服务端操作说明 (20) 4.1服务端 (20) 第五章客户端操作说明 (22) 5.1登录模块 (22) 5.2基础平台 (23) 5.3远程会诊 (31) 第六章业务流程 (39) 6.1远程管理 (39) 6.2转诊管理 (41) 6.3远程预约挂号 (44) 第七章功能列表 (47)

第一章概述 所谓远程医疗,就是借助信息及电信技术来交换相隔两地的患者的医疗临床资料及专家的意见。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建立多媒体医疗保健咨询系统等。远程医疗会诊在医学专家和病人之间建立起全新的联系,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远程医疗运用计算机、通信、医疗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音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异地“面对面”的会诊。远程医疗不仅仅是医疗或临床问题,还包括通讯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问题,并且需要把它们集成到网络系统中。

第二章软硬件环境2.1硬件环境 1. 最低奔腾级计算机配置; 2. 至少512M内存。 2.2软件环境 1.Microsoft Windows XP/WIN7/Server2003 操作系统 2.SqlServer2005 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b711717679.html, Framework 4.0 4.Windows Media Play 播放器 5.Adobe Flash Player

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和各部有关直属单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机网络进行异地医疗咨询的活动日趋增多。由于管理尚不规范,在实施过程中露出一些问题。为保证医疗秩序,规范医疗行为,维护 医患双方权益,提高有限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居民能得到高质量、快捷、便利的医疗咨询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配制有利于医疗费 用的控制。 1.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时,要遵循“统筹规划、加强调空、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分阶段的发展”的原则。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进。远程医疗会诊必须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能得到高质量、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 2.对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与网 络管理中心,要报经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涉及跨省以至全国范围的网络系统及卫星专网要报卫生部主管部我部批准,任何单位所建远程医疗会诊及网络系统,均不得冠“中华”、“全国”或其它暗含跨省、区的名称。 3.远程医疗会诊是应用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进行异地医疗咨询,医疗行为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内进行,各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审定入网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应在能够取得准确资料的条件下,方可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工作。 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管理权限,对提供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的行为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各地建立的网络管理中心是为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的机构,不得从事医疗咨询活动。有关操 作技术人员须经业务培训上岗,以确保发出的信息真实、准确。 5.开设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医疗机构要组织好专科会诊医师。具有三年以上的医疗卫生专 业技术人员方可利用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提供咨询。 6.医疗单位根据病人需要提出远程医疗会诊,申请前须向病人或亲属说明远程医疗会诊的 目的,并征得病人及其亲属的同意。会诊后应将远程会诊病程记录,并向病人或其亲属通报远程医疗会诊结果。远程医疗费标准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与物价部门共同制定。

基于Web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研究

远程医疗会诊[1-2]是一种现代医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能在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情况下,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采集和传输患者病历资料,运用视频通话等手段实施疑难病例的远程讨论和指导。 通过网络传输的病历资料是会诊专家诊断的客观依据,全面采集和安全传输会诊病历信息既是远程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立足远程医学信息网以及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现状,充分考虑与医院信息系统以及全军正在推广的新版电子病历系统(EMRS)的综合集成,设计了基于Web Services 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1 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概述 1.1 全军远程医学的发展 我国军队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远程医学研究与应用工作[3-4],90年代中期总后卫生部组织军队数十家 医院利用PSTN 通信技术与桌面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相互间点对点方式的远程医疗会诊工作。21世纪初,军队借助已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利用卫星通信及相关信息技术开始在全军范围内大力发展军队远程医学事业。目前,依托基于卫星通信[5]的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Telemedicine),开展了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教学、远程考试、视频会议等多项业务。 1.2 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功能结构 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主要包括以下4个子系统:(1)卫星通信子系统。通过卫星天线、低噪声放大器(LNB)、功率放大器(BUC)、数据链路调制解调器(RCST)、视频链路调制解调器(SCPC Modem)、分合路器等设备协同作业,在接受信号过程中,将Ku 波段卫星信号转换为数据及视频信号;在发送信号过程中,将数据及视频信号转换为Ku 波段卫星信号。 (2)音视频子系统。通过8005媒体网关、KDV7920视频会议终端、高清摄像机、界面麦克风、高清电视机等设备,采集并接收高清视频及音频信号,为远程会诊提供实时交流平台。 (3)远程会诊病历采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从医院信 基于Web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研究 Study on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Services [摘 要] 针对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存在的不足,结合全军远程医学信息网建设现状,设计了基于Web服务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并对其体系结构、协作关系及各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基于Web服务构建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不仅实现了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良好集成,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远程医疗会诊质量。 [关键词] 远程医疗会诊;Web服务;系统集成;全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Abstract : For the de ? ciencies of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of PLA,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actuality of telemedicinet,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services is designed. Architecture, collaboration relationship and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are detailed.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designed in this paper not only integrates with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well, more importan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greatly. Key words: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web services; system integration; telemedicine consultation system of PLA [中图分类号] R318.5 [文献标志码] B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2.04.019[文章编号] 1674-1633(2012)04-0063-04 张腊喜,陈鹏 解放军第422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5 ZHANG La-xi, CHEN Peng No.422 Hospital of PLA,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5, China 收稿日期:2012-01-11 修回日期:2012-02-28 本文作者:张腊喜,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医院数字化、远程医疗。 作者邮箱:zlaxi@https://www.doczj.com/doc/b711717679.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