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在不压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呢?通过学习与反思,我对今后的教学有如下思考: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

另外,字词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仅仅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还要深入开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

二、增添情趣,在感悟中要质量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字词是抽象的符号系统,因而字词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排斥感性的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这其中既有文字的理性解释,也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这种立体感悟式的字词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地交流对新词的解读,也是为了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落实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字词教学本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开掘字词教学的新天地,必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寻求到更佳的落脚点,让字词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琼浆”,来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

一年级字词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泛轻舟日期:2010-1-19 15:07:0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都在探讨的话题,怎样

让课堂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我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为

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字词的教学,它是学

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石,因此字词才教学必须是扎扎实实

的。

1 画

画出书中的生字和词是词语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在

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2 读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到黑板上来读课文出现的词语。我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把本课出现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

后指名让学生到前面来领读。因为学生的年龄特点,所

以这个环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热情,读词的声音会越来

越响亮。

为了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我还采用让学生自己“选朋

友”的方式,就是自己读完后,把手中的教鞭传给在读

词过程中表现好的同学,更多的孩子想成为这个环节的

候选人,所以读词的纪律就不用老师监督了。

读单字环节,我利用了学生自检的方式。先找学生

带领同学照着书读蓝格中显示的单字,然后学生自己练

习读,我再指挥学生读,正着读、反着读。最后的环节

就是互相考核。我让学生分小组到教室的前面,一个同

学做考官,另一个同学做考生,考生过关后就可以成为

老师,接着考下一个考生。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练习两

遍。虽然在这个环节中,教室里好像很混乱,但是每个

学生的确在做应该做的事情:前面的在考核;考核结束

的在读课文;没有考的在备考。

3展

这个展指的是扩词练习,结合教学的生字让学生进行

扩词,并且由教师将学生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整理出

来,让学生抄写下来。这个内容可以放在自习课上来做,

还可以加上描写景物的一两个句子,让学生自己读读,

做到积累词句的作用,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

4写

指导学生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中我

认为示范非常关键。我的做法是每个字都要范写,在写

的时候先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哪一笔在横中线或者在竖中

线,写的时候就要注意。

写字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不使用橡皮,目的是让学生在写

字的时候要仔细观察。时间长了,学生们自然就学会了

如何观察写好字。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一个好习惯也是在这

个过程中养成的:在批画中学生学会了自学的方法;在

读词中学会了欣赏别人;在考核中体验到什么是自信;

在写字中培养学生“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所以我们

做低年级老师的一定要抓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让语文

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仅把知识教会,更要从学生发

展的角度出发,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负责。

论小学低段阅读教学

一、正确认识小学低段孩子生理及心理特点,做好低幼衔接

孩子们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他们已经由幼儿期进入学童期,在学校接受正规的启蒙教育从此开始。从事小学低段教育的老师们,应充分认识做好低幼衔接,上好启蒙教育“第一课”的重要性,按教育规律科学施教,为孩子们以后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长进打好基础。要担负起这个神圣的责任,必须首先对幼儿期和学童期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有所了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对近千名儿童的跟踪研究,确认五六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1岁半以前幼儿脑细胞和脑量发展最快;3岁以前是幼儿肢体活动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运动平衡能力发展最快时期;5、6岁以前是儿

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口语,靠在语言环境中的自然习惯,已经达到了“能说会道”,清楚表达的程度。但书面语言却大大落后于口语。要尽快缩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距,就必须高度重视识字、写字、学词、学句的教学。小学低段教材中主体内容是两类课文——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教材编者将这两类课文交替编排,其宗旨就是为了增强字词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小孩子在规范的书面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能力。所以,教师在小学低段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不管是教授哪类课文,都必须紧紧扣住识字写字和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语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这个重点不放松,这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绝不能忽视或偏离。

当然,强调小学低段以字词教学和学习书面语言为重点,并不是要排斥小学生口语的发展,只是针对书面语大大落后于口语的实际,有所侧重罢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将字词教学与口语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书面语与口语能力共同发展。具体的教学策略有:1,学了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2,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识字经验和方法;3,让学生展开想象编字谜并口述;4针对语病进行指导纠正;5,让学生多听规范口语;6,听课文朗读,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7,开设口语交际课;8,利用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多进行口语表达实践;9,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人交流沟通。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低段主要教学目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段的学段目标从大的方面共列了五条,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每项目标列在首位的都是关于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要求。再认真阅读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目标,同样会发现大多数分项目标的首位是关于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新课标中十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和主体,学生是否喜欢学习,是否主动学习,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小学生,可塑性强,情感脆弱,直接兴趣和形象感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如果孩子从欢快的幼儿园一踏进小学,首先感受到的是气氛沉闷,教学活动枯燥无趣,学习内容深奥难懂,很容易在心理对学校和

学习活动产生畏惧、厌烦、排斥情绪,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厌学、逃学,时间久了,还会产生自卑、逆反、抑郁等心理疾病,对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从事小学低段教学的老师,虽然在钻研知识方面不用花费多大气力,但在研究孩子心理特征和教学方法上却要下大力气,使教学活动灵活、新颖、有趣,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新鲜、寓教于乐、寓练于趣。

在小学低段的五项目标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第一、二项目标。

1、关于“识字与写字”。

在情感态度方面:1——2年级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将过去《大纲》中的“姿势要正确”改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再加上“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以后各年级又提出了主动性和审美性,提出在识字写字过程中领悟汉字的形体美和汉字所蕴藏的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知识能力方面:考虑到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提早进入阅读的需要,提出多认少写的策略。1——2年级将原《大纲》中的侧重于知识性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侧重于学习过程和识字写字实践的表达(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以后各年级强调培养自主识字意识和能力(在阅读中大量识字,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勤用工具书帮助识字,注意发现汉字的规律并总结有效的识字方法)。

同时,根据信息化的时代的需求,提出用现代化手段学习汉字(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2、关于“阅读教学”。

“课标”对1——2年级阅读教学制定的具体目标有5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基本精神:

——要重视阅读兴趣、正确读写方法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要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注意纠正唱读、顿读、指读等不良习惯。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和人文内涵的挖掘尽量降低到底线(如“结合上下文、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从小学起始学段就明确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开始便注意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认(识字)是读(阅读)的基础,认读能力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只有首先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并初步掌握了朗读、默读技巧,这才具备了进入阅读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只要念好“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趣(兴趣)、习(习惯)”这“六字诀”,就可以说抓准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三、小学低段阅读及字词教学发生的新变化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六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出现了一些混乱,走了一些弯路,但从总体看,语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其表现主要是:

⒈在先进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已经开始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语文学习的空间更广阔。

⒉不再把语文课当成一门单纯的语基知识课,而是定位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突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上;在落实“双基”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态度的养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和学习方法的获得情况。

⒊师生关系由过去的主宰与驯服,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转变成教学相长,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为学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

⒋变过去封闭的、僵化的“小语文”为开放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大语文”,课程内容体现出民族性、时代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

⒌在教学方法上变过去的串讲死记为以读为主,整体感悟,读练结合,注重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的语文实践活动上来。

⒍拼音和字词教学从理念、目标到策略更加关注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综合运用多种实验成果,力求教材编排更科学,内容更新颖,方法更灵活,趣味性更强。

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教学目标虚高,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调。

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种表现:

1、教学目标虚高。一是学段目标不明确;二是将三维目标人为的割裂、细化,变成“三个”目标;三是过度的深入挖掘和拓展,远远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范围。

语文课标中对义务教育段的总目标写得比较概括,而学段目标写得很具体。总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学段目标来落实,而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往往雷同,1——6年级都是把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过一遍,要么,对课文人文内涵和思想教育意义深度挖掘。其实,对小学低段孩子来说,课文中的语言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适合儿童现实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等),这种语言学生多数一读便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通用的日常语言(如叙述语言、描写语言、人物对话等),这种语言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老师结合教材插图和上下文作适当点拨学生就会学懂,经过模仿练习也能掌握运用。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小学低段的课文不外乎“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前者是借鉴了我国“集中识字”的教学实验成果,有利于在比较中了解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识字方法;后者是借鉴了我国“分散识字”的教改实验成果,注重在语言环境中以读促识,以识助读,将识字与发展书面语言融为一体。可见,低段教材中不论是“识字课文”还是“阅读课文”,其教学重心都不能偏离字词教学。

2、太多的资料补充,太繁杂的媒体演示,淹没了语文主体,用大屏幕代替课本,用课件演示代替老师的板书示范。

3、形同虚设的合作讨论和游戏表演等非语文活动,占用了学生读书和练习的宝贵时间。

4、设计了太多没有价值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在语言文字外围兜圈子,忽视语言材料的品味和积累。

我国从古代到近代的语文教育大师都认为:人在15岁以前,经历简单,物欲未染,思想单纯,精力集中,悟性少而记性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逐渐丰富,物欲渐染,悟性增强,而记性衰减,所以应抓住记忆的黄金阶段,先多积累,

以后慢慢“反刍”。我很赞赏试验教材中的古诗一首带多首的编排体例,这有利于在对比阅读中多积累。

5、课堂上师生对话交流多,学生与课本对话少;口语训练多,而动笔训练少。

6、识字教学有单纯追求形象性、趣味性,而忽视科学性、规范性的倾向。

四、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策略建议

阅读教学的策略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关于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前面已讲过,在此,主要讲一讲低段阅读教学的策略建议。

1、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到首位。

对于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进行书面阅读困难较多,文字符号不像图画、实物可以直接辅助他们阅读,如果在阅读的起始阶段要求过高,学生就有可能因畏难而失去阅读兴趣。“喜欢阅读”被“课标”放在起始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能在学生阅读起跑线的起点上,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逐步让他们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因此。每次阅读之前,教师都应该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图画、实物、音像、媒体等多种手段,精心设置一个激趣导入的过程,把学生带入课文情景。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地接触课题,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悬念、遐想等投入阅读实践。总之,要创造条件使阅读达到让学生“向往美好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的目的。

2、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过好“认读关”。

“随课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任务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低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因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所有字词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确切的含义)。国标本试验教材主张识读同步,寓识于读,并不是先要把全课生字音、形、义一次性解决好,然后再去读课文,而是要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分部解决音、形、义问题,尤其是对字词意思的理解,要随着对课文内容、情感的理解体悟而逐步深化。因此,教学中要处理好识与读的关系,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可集中认读一下,为阅读铺路,要想更深入的学习,还必须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

3、指导朗读课文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高度重视朗读在低段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朗读能力是儿童必备的语文基本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小学第一学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教材把“朗读课文”作为每课的首要作业,凸显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指导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应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感的培养上来,尤其要注意避免那些烦琐的分析讲解和“一问一答”。一个人的语言能力重点体现在语感上,而决定语感的生成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表象。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阅读,帮学生建立阅读与事物表象的联系;还要善于用课文中的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他们脑海中的生活画面和生活经验,激起他们对美好情景的向往。

在儿童的启蒙阶段,读书要求不可过高。要把注意力放在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的语流上;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地阅读态度和优良的注意品质;指导学生掌握“双行认读”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

要重视发挥老师的泛读、领读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对课文朗读的感悟有多深,所上的课就有多精彩;教师的朗读水平越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可以用老师的泛读,引领、帮助学生克服指读、顿读、唱读,以及“破词”、“破句”等不良现象。要尽量减少齐读,多增加个别读和自由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句话一是指明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学生、教师、文本;二是强调要摆正三者的位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凭借,也是学生课堂上的一个独立的对话伙伴;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起着创设情境,示范点拨的作用。

关于对文本含义的理解,首先要明确文本意义是多层次的,可以分为基本意义、引申意义(寓意)、现实意义(教育借鉴意义)。小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决定了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文本基本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适度探究文本的引申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解文本,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整体感悟为主,辅助以教师的点拨、补充。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所指的“其义”,除了

文本的意思(语义)以外,还包含文章中的语音、韵味、节奏、形象、情感、方法、技巧等多种语感因素。

五、小学低段字词教学策略建议

1、关于汉字及汉字文化的意义

汉字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与汉字同时产生的一些其他古老文字早已失传(如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和中美洲玛雅人创造的象形文字),而汉字一直流传了5000年,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活力不衰。有学者认为:所谓中华文明,实际上就是以汉字为核心的东方文明。汉字不仅仅是人们进行书写交流的工具和符号,还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中华儿女热爱母语,学习母语,首先要重视学好汉字。

关于汉字的特征及汉字文化,有关专家及重要理论书籍有如下论述: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字,笔画或平行,或纵横交错,在二维平面里多项展开,笔画种类多,组合形式丰富,字的构造复杂,数量繁多。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汉字有音、有形、有义,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定,词与词之间看不出明显界限,阅读时往往掌握不好停顿,有时对语句的理解也会受到影响。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华东师大巢宗祺教授)

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空间特别大。

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汉字由形、音、义构成,其中“形”是关键,这区别于拼音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汉字特有的极富创意的造字方法。研究脑功能开发的学者提出:拼音文字是“单脑文字”,汉字则是左右脑并用的“复脑文字”,汉字由图画演变而来,字形具有形象性,有利于开发右脑,字义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有利于开发左脑。汉字因形求义,因声求义,可以省去学习过程中许多死记硬背的苦恼。学习、理解、探究、书写汉字,本身就是很有兴味、富于乐趣的事情。汉字组词灵活,常用的汉字只有3000个左右,却可以组成不计其数、层出不穷的词。认识了字,

对词语的理解八九不离十。有的词更是创意极佳,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陆志平教授)

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凝聚了中华民族卓越的创造力和智慧,他是中华民族审美性格的精灵,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的笔画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走进汉字,就走进了连绵的画廊,那人那物那情可观可闻可触,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山:有人看它“两岸青山相对出,”有人看它“五千仞岳上摩天。”人:有气节的人看它顶天立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悲观厌世的人看见它只会哀叹“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水:有人听到的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有人听到的是“浪涛峰巅自天涯。”对于一个“花”字,伤心地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健康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

这都缘于汉字本身就是想象的婴儿,她富于我们多么宽广的联想空间。我们真可以这么说:

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画;

一个会意字,就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个指事字,图文并茂;

一个形象字,音像倶备;

学习汉字,让我们在和古人的不谋而合中跨越时空去解读一笔一画的合理、简洁和绝妙,用今天多样的生活去印证、诠释她的丰韵、博大和深远。(《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2、中国大陆识字教学的主要流派

在中国历史上,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识字教育。古代蒙学识字,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集中识字为主要形式,文以载道为一贯传统,背诵识记为基本方法。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大陆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方法约有二三十种,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侧重从字形入手的有集中识字、部件识字等。

——侧重从字义入手的有分散识字(随文识字)等。

——侧重从字音入手的有注音识字、汉字标音识字等。

——侧重从形义结合入手的有字理识字、字谜识字等。

——侧重从音义入手的有听读识字、炳人识字等。

——侧重从形音义联系入手的有字族文识字、韵语识字等。

——侧重于识字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有双脑识字(智能双拼)、数码识字等。

3、国标本实验教材中“识字写字”教学所遵循的主要理念。

(1)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热爱汉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初步领悟汉字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2)识写分流,多认少写。

(3)注意揭示汉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深入浅出的渗透“字理”,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

(4)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教学生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5)重视识字方法的获得和自主识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6)重视整个小学阶段的写字指导,将学生写好字上升到培养良好习惯、开发左右脑、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高度认识。

(7)识字教学要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追求一定的量,如小学低段识字2000多个,使儿童尽早进入利用汉字阅读;又追求一定的质,即靠合理的“序”和科学的“法”使儿童获得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所谓合理的“序”,即先识哪些,再识哪些,识字与拼音互相穿插,互相促进。特别是初期识的100字、300字、500字、1000字,一定是出现频率高的、构词能力强的、和儿童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字。所谓科学的“法”,即要充分发挥汉字形音义特有的综合优势;要鼓励儿童在生活中自主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不同的年级段侧重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

4、小学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策略

国标本实验教材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吸收了各个识字流派的优点,但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与之相对应的课文是:识字课文与阅读课文。

(1)集中识字的几种主要形式

●看图读韵文识字

●看图会意识字

●词语归类识字(名词归类、量词归类、反义词归类、近义词归

类等)

●基本字带字识字(熟字加减偏旁、基本字换偏旁(苏教版教材

中采用转转盘的方法))

●字谜识字

⑵集中识字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

A、借图引词

①用好情境图 B、扣图识字

C、赏图诵读

②把握内容特点,区分难易轻重。就汉字的形音义而言,孰难孰易总是相对的,不同识字课中难易内容也各有侧重,有的教学难点是识记字形(如新认的笔画结构较复杂的字);有的难点是正音(如方言较重地区,或音节中含有前后鼻韵母的字);有的是纠正别字,需要在区别字义上下功夫。

③把握构字规律,举一反三。这里需要提醒:要在保证汉字知识正确和方法科学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不能不顾科学性而一味追求趣味性。

④注重教给识记方法(如:比一比,分一分,问一问,说一说等)。强调“形音义结合,以形为主”。“认读写结合,以认为主”,“字词句联系,以字为主”,“记比说兼用,以记为主”。

⑤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优化训练程序(如要确定好每次识字和写字的量,识字写字分散交替进行;根据幼儿认识得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掌握好复习的间隔、次数和方法)。

在低年级专门安排“识字课文”,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先集中地快速地认识一批常用的、构词频率高的汉字,为后面大量识字和阅读打好基础。同时,集中识字有利于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和技巧。

从总体上看,学生大量的识字任务以及学词学句要靠“随课文识字”来完成。这也符合课标中“在阅读中识字,识字是为了读写”的理念和“字不离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识字教学经验。

(3)随文识字教学策略建议

●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放手试读,整体把握,初步认读生字

●泛读指导,反复朗读,确保读的正确、连贯、力争有感情

●强化对本课生字的认读。(采用多种方法,让生字与学生多次见面)

●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复习对本课生字的认读

●选择课文重点、精彩处,读中感悟。(这里的读,要注意分层推进)

●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迁移应用,内化语言。

●指导写字,描仿临写。

(以上策略和教学步骤仅供参考,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定教。)

(4)关于写字指导的策略建议

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字时,可让学生大体按照“观察范字→尝试描仿→反馈评议→针对指导→临写巩固”这样的程序,逐步把字写对写好。

一年级写字首先要重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和良好写字习惯的指导和形成,这一点要反复抓、抓反复,耐心指导。其次,要引导学生认识字的偏旁,了解字的结构特点,笔画名称和笔顺规则。特别要重视发挥老师的板书示范作用。

对于二年级学生,教师可根据学情对新出现的偏旁、重点笔画、难以把握的结构作指导,重点教给学生同类字的规律性的东西,使学生能触类旁通,提高写字能力。

(5)关于字义教学问题

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词,而不是字。汉语中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只有当一个字同时又是一个词(单音节词)时,才具有明确意义,所以,字义教学实际上是词义教学。那些不能表示明确意义的字,要跟别的字组成复音词才有意义,如“蝴”,“蚯”等字。对于这类字就一定要联系词来教。由于汉语的字与词不一致,因此,识字教学要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词的概念。

附:我国几种主要的识字教学方法简介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革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形成“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如,由基本字“青”,带出“清、蜻、情、晴、请、睛”;由基本字“方”带出“房、访、放”。这里的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的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带出的字,多为形声字。由于在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联系,易学易记易掌握。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如“氵”带出“河、滴、洗、游”;“穴”带出“空、窗、穿”。基本字组字,如“禾──火──秋”“门──口──问”,会意字、反义词归类等也常采用。总之,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带出的形

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大多成串地学习,因此便于掌握。由于字串中有一个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识字过程的迁移。由于带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识字时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因此能够化难为易。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为了使基本字带字顺利进行,在识字起始阶段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基本字,打好汉语

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识字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三、注音识字

1982年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首创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相反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与此同时学习汉字。具体地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儿童入学,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儿

童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一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渐碰渐熟。这所谓是“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同时,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识字写字,这所谓是“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实验表明,儿童读书多,识字多。到三年级末,人均认字3000个,会写其中的2400字。儿童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四、字族文识字

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方法。它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经验的启发下,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过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确定母体字220个,字族389个。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例如,围绕母体字“青”以及衍生的子体字(合体字)“请、清、情、晴、睛”,编写了课文《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哨兵。

字族文识字法包含四个逻辑层次:母体字是识字的逻辑起点,字族是识字的单元和方法的载体,字族文是读文识字的载体,字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以达到2200个以上。实验者对字族文识字作了如下概括:组字为族,因族设文,族为文统,族文相生;学文识字,披文见族,族字类推,环环扩展;以读促识,以识促读,文熟字悉,一矢两的。

五、字理识字

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

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如,教“隹”,字出示鸟的图画,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牜”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象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六、双脑识字

1991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智能双拼”编码后创造的一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先学汉语拼音再识汉字的传统做法,将学习双拼码、识汉字与打电脑结合起来,学生在认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巩固双拼字母的拼读,在进行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复习认读的生字词,实现了电脑、双拼、识字的同步学习。这一识字法把学习语文和普及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电脑学习语文,利用电脑开发人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该识字法为基础编写的教材,循着学习双拼码,边学习文字输入边识常用汉字,在识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开始阅读文质兼美的短文、儿歌的顺序进行编排,把识汉字、学汉语、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达到“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目的。初入学儿童两个半月认字1000个,能阅读浅近的儿童读物,能用电脑“写”出自己编的故事。1997年还编制了与教材紧密配合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语文电子学本》,包括“学习性内容”“练习性内容”“创作性内容”“信息性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人机互动”阶段,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文章]:“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进行教学的现象。笔者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游戏法”六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其理论支持进行有效性的实践重建。让教师有技巧、有方法实现具有丰富意义的词语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效的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 []:词语、教学、技巧、理解、上下文、比较法、演示法、游戏法、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

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这给语文教师的字词教学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那么,如何搞好字词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 另外,字词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 二、增添情趣,在感悟中要质量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如果“寓教于乐”,增加点趣味性,学生的记忆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记忆也会深刻。如,在区别“己、已、巳”三个字和“戌、戍、戊、戎、戒”五个字时,根据字形特征这八个字可以连起来记:“己(jǐ)空已(yǐ)中巳(sì)口封,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róng),戒(jiè)字二十在当中”。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另外,字词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仅仅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还要深入开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 二、增添情趣,在感悟中要质量。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字词是抽象的符号系统,因而字词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排斥感性的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这其中既有文字的理性解释,也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这种立体感悟式的字词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地交流对新词的解读,也是为了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落实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三、字词教学各学段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也各异。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讲座,为低、中、高各学段语文老师的字词教学提供了好的教学方法,低段一、二年级更要注重字词的书写和读音的记忆方法;中段三、四年级要重视字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会用词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段更注重词意的理解,特别是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并学会用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略说》摘要: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就不可能有好的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更不可能写出优美的作文,语文成绩自然也就难以提高。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有效掌握戈多词语,如何让他们养成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讲授法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疑难处的点拨与讲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只能让学生进行自立与探究的学习,连该传授讲解的地方也不敢说了。其实在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浑然不知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例如《2008,北京》中有个词是“申奥”,当一个同学提出这个不理解的词语时,全班面面相觑,这时教师再引导也是启而不发,因为在学生的脑中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内存,这种情况就可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申奥”的“奥”是指奥运会,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运动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国家虽然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顶呱呱的成绩,可是奥运会却从来没在我们国家召开过,于是我们国家便向负责筹办奥运会的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在中国北京召开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这个提出申请的过程就叫“申奥”。

二、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概要 (一)课标关键部分的阐释 汉字最大的特点就“因形知义”,即根据字形可以了解字义。而字义的记忆又可以帮助记忆字形和区别字形。在汉字教学中,不能因形害意,而要按照汉字规律教学,可以达到更为长远的目标。 (二)基本字表使用举例 附录四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该字表收 300 个字,这些字,正如《标准》所言“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基本字,就是或者独立成字,或者参与构字,是构成汉字这座大厦的基础。 (三)偏旁与部首的关系 偏旁是针对合体字来说的。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有许多汉字的“偏旁”本身还包括几个互相离散的构字成分。 部首是针对所有汉字来说的。部首还是针对汉字检索来说的。《现代汉语词典》对部首的定义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山、口、火、石等。”部首是为了汉字检索方便而设立的。部首分为形体部首和意义部首。字典中的意义部首居多。但是不排除形体部首一个部首统属的字中,既包含形体部首字也包含意义部首的字。 鉴于偏旁和部首针对的汉字范围不同,针对的使用范围不同,二者在教学语言和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有所区别,在考试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这样的表述“给下列的字换偏旁部首”,比如湖字,如果换偏旁,答案就可以是“海、糊”,如果是换部首,答案就只能是“糊”。 (四)常用字表使用举例 附录五是常用字表,该字表收录 3500 个汉字,主要是根据它们在当代各类汉语阅读材料中出现的频率和汉字教学的需要而编制的。其中,字表一包含 2500 个汉字,要求小学毕业的时候要全部会写。 汉字是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有声符系统,形符系统,义符系统,同源系统,大大小小的系统使得汉字教学中的集中识字成为可能。 常用字表可以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尤其在复习阶段,带着学生做一些相关字的归类和游戏,寻找汉字学习的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学习。 (五)关于写字部分 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在一二三学段每天的语文课都要用十分钟的时间专门练习写字。,在10 分钟的练字过程中,教师要杜绝那种光说不练的做法。一定要让学生写字,在写字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写字的评价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以鼓励为主。对于写不好的,或者不能写的,老师要“执其手教之”。 总之,汉字教学,教无定法,但是教必有法。首先是遵循汉字规律,其次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然后根据具体的字情和学情来决定采用什么方法。

小学语文生字教案

小学语文生字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生字教案】 我是在小学语文这块沃土中辛勤耕耘了十八年的一名普通的一线,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对于字词教学有很多的体会与感悟,现在如下: 一字词的认读 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识字教学,得让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正确认读字词,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随文识字与集中识 字相结合;记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生活识字与阅读识字相结 合等。 二字词的理解 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认读,正确的理解也相当重要,对于字词的理解 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重点字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词语;拆字组词法来理解词语等。 三字词的积累 字词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发散性。我在字词教学中,常 常让学生来做一个词语游戏生字开花。即:根据生字的特点,鼓励 学生多组几次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有由这个生字 词想到哪些、哪些句、哪些警句等,这样孩子们由一个生字可以积 累好多新词,认识好多成语,俗语,古诗,,警句,这样的字词教学,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 四字词的运用 字词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了。所以,在字词教学中,我让不仅 让学生正确认读,正确理解,丰富积累,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我从兴趣入手,展开星级运用闯关赛,如:1、书面运用要求:能用一个词说一句话;能连用两个词些几句话;能用更多的词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甚至用给定的几个意思 毫不相干的词语、等写一篇小练笔。2、口头语言的运用,就是要求 学生在平时的表述表达中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字词。 总之,字词的认读理解积累运用是字词教学的四部曲,这是我在字词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分享。 【篇二:小学语文生字教案】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确实,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情志景物浑融是中国诗歌尤其唐诗宋词最显著的特点,诗歌教学如果能引导孩子们抓住“诗?乐?画?情”四个字做文章,在吟诵和品味上下足功夫,让孩子们伴随美妙的韵律入境、动情、会意。 一、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

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品悟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宋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

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文章摘要]:“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有“架空词语”实行教学的现象。作者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使用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游戏法”六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其理论支持实行有效性的实践重建。让教师有技巧、有方法实现具有丰富意义的词语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效的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使用词语,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词语、教学、技巧、理解、上下文、比较法、演示法、游戏法、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所以,造成绝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维果茨基以前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

最稳定,最统一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能够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有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所以,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能够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

浅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策略 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自己也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老师们明显觉察到低段识字量的递增,如何让学生记住那么多的字词,而且对识字活动又不感到厌倦,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有了一些体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中求知 兴趣是诱发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有识字的乐趣。游戏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孩子喜欢模仿,、拼、画、猜、说等多种活动来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喜欢汉字。所谓“加”、“减”,就是利用汉字结构部首的增减,从而形成不同汉字的方法,来强化学生认字,给学生带来乐趣。比如“鱼”加“羊”是鲜,同样用减的方法:鲜减“鱼”是“羊”。而“拼”则是利用汉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品字结构这些特点进行教学等等。 所谓“画”和“猜”,就是利用汉字音、形、义合一的特点来加快识字。“画”就是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来认字,这种手脑并用的方法,在识字教学初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认识“日”字,可以画画太阳,认识“水”字,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水等等。而“猜”则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识字。如,“两个人坐在土堆上”猜一猜是什么字,“王白坐在石头上”。还可以让学生也编一编“闪”字怎么记。学生就说:“人进门”。对于一些容易记错的形近字,也可以设计“帮娃娃换衣服”的游戏来认字,比如学习“请、情、清、精”等字时,告诉学生偏旁是衣服,青是娃娃,帮娃娃换衣服可以比较字形,辨别偏旁的不同,这样学生自然也就记住字形了。 儿歌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再如,学生编的儿歌:“天气热,每一天,去海边,忘记了,真后悔”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 二、在生活中积累 汉字来源于生活,那么作为识字的教学也应该回到生活。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认识的词是非常有限的,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中、甚至在玩耍中,头脑里有了这些词语,只是不能够把它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而已。因此就要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等。我们在识字教学开始时,就要求学生记住班里几十个不同的名字,可以让学生互相叫叫名字,增加了识字量,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高识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在逐渐提升。老师还可以根据儿童的特点描述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个词语或者是一句话来。另外还可以用有趣的游戏认识字词。我认为早一点学会用字典识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看见自己喜欢的词就把它记住,抄写一下。在学的过程,学生有发现识字的快乐,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识字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

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字词教学在整个阅读教学乃至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承担着基石的作用。 语文字词教学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字词教学在整个阅读教学乃至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承担着基石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字词教学呢? 一、课标中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要求: 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时间内都要学习字词,到小学六年级毕业时要会写的字达2500个。这是数量上的标准。还有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各学段识字与阅读、习作等与字词教学有关的目标是: 第一学段: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2、能用音序和部首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

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第二学段: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6、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三学段: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 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重点品读(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5)总结(4、5可对调)(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已近渗透在了我们生活的点滴中,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小学语文生字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字词兴趣,引导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乐趣也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兴 趣是学生学习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感兴趣,学生就不想学习,会感到学习是沉重的负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孔老夫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可见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这些爱玩好动的孩子。在小 学阶段的语文字词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想要有效的搞好字词教学,那么,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用孩子的兴趣去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对只管图像与具体事物 比较敏感,教师要注意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引导。教师可以通过一幅简笔画,启发学 生并鼓励他们思考,主动发言,画中有什么、是什么,并通过字词象形字词的特点, 引出这个字,以使学生对这个字产生联想,产生兴趣。 此外,小学生好奇心强,在有一定字、词汇量的基础上,教师应介绍、鼓励学生 阅读一些力所能及的读物,让学生在能够读懂读物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兴趣。只有这样,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才能渐渐的对识字产生兴趣,进而释放巨大动力,积极 主动的投入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识字,提高教学效率 1、运用游戏识字法引导学生识字 小学生好玩好动,爱游戏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天性。游戏也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必 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所谓的游戏识字法,指的就是运用游戏,利用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使认得的字更加巩固。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游戏情境,使学生把字词与游戏这 个良性链结建立起来,学生就会认为学习有意思。

小学语文高年级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高年级字词教学策略 作者:未知 摘要: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关注的只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反而弱化了对学生字词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高年级学生字词积累少,不能满足新课标发展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符合新课标对字词教学的要求,其次,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字词,养成独立自主学习字词的习惯,再者,让学生了解我国字词发展的历史演变历程,感受文字的魅力。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一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与对策 一、当下新课标对我国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在六年义务教育范围学习字词数量两千五百个,这是在数量的要求,另外,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我国小学在字词教学方面的要求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在第一阶段,要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数量上要求学生能认识常用汉字一千六至一千八,在认识的字词当中还须有八百至一千个字词能写;其次,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字典,能用部首法或者音序法独立识字;再者,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及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积累字词;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学习的字词。在小学学习字词的第二阶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汉字的良好习惯;在识字的数量上要求要认识两千五百个字词,其中对能写的单词数量要求增多,大概有两千个字词;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在学习小学教材的过程中,学生自身可以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初步了解这些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及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优美文字以及精彩篇章,让学生在阅读以及实际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字词材料;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精彩字词。最后一个阶段是对针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的。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能够累计认识常用的汉字三千个,其中有两千五百个左右要会写;借助词典,使学生可以独立阅读,理解文章出现字词的含义以及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体会字词想要表达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字词教学提出了多维的目标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具有识字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久而久之,养成独立、主动识字的习惯;接着培养学生

学用字词句教学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学用字词句教学一-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 二、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5)教师小结。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2003年2月27日第二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教师小结。 二、读背古诗《村居》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 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