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1.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现状

1.1研究背景及目标

高架桥的出现在城市进化的历史中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重要细节,它反映了城市日益拥挤的现状、趋势以及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位移态势——从一个横向的层面转向一个纵向断面掘进。目前国内对城下城、地铁而这些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已经引起更多的重视,并开始应用以提高其使用率,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桥下“剩余”了大量的空间资源同样也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为人们创造完整丰富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本文以有效使用高架桥桥下空间为主要线索,对我国城市高架桥所面临的桥下空间利用问题进行的探讨。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与探讨中,在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提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的建议,以塑造一个城市生活环境高质量、城市土地资源的高利用率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现状

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停车场的利用形式开始得到重视,但比例不大;其他形式的利用不多。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存在以下问题:

(1)大量空间浪费。

(2)利用形式单一。表现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

(3)空间灰暗压抑。高架桥底部大面积裸露混凝土,且市区内多数高架桥接近建筑物,阳光无法直接照射高架桥桥下空间,使得城市整体基调呈灰暗,空间使人们感到压抑难受。

(4)空间缺乏规划。由于高架桥桥下空间长期缺乏规划,空间往往被私人违规占用,不仅使得空间凌乱,而且对桥上车辆的行驶构成威胁;既使合法利用,也由于缺乏有效规划,使得本来压抑的桥下空间更显拥挤不堪。

2.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分析

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桥体因素、使用因素。如图2-1所示。

图2-1 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示意图

2.1环境因素

泛指高架桥本身及使用外,其他所有能够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式的断面形态因素:周边建筑物高度、人行道宽度、车道宽度、高架桥与建筑物间距离、路幅等。

按照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的观点,空间的封闭性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高度(H)和相邻间距(D)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以

D/H=1为界限,随着D/H比的增大,即成远离之感;D/H比的减小,则成近迫之感。如果需要在正常视角下看到天空,那么D/H比必须大于2。根据该观点,现以两侧建筑物同高架桥的间距(D)与高架桥的总高(H)作为标准,结合Spreiregen有关视觉与封闭感关系,作以下分析:

图2-2 D/H值与封闭感关系图

由此看出环境因素中路幅宽度,特别是高架桥与建筑间的距离

(D),与高架桥高度(H),会影响到人们对空间使用的感受:

(1)当D/H≤1时,空间封闭感强烈,桥下空间不适合作建筑物型利用及广告悬挂、停车场,适合开放型利用;

(2)当1

(3)当2

(4)D/H≥4空间封闭感消失,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不限。

2.2桥体因素

高架桥桥体因素包括:本身的支撑型式、有无匝道、柱数量与柱间距,均会影响桥下空间的阻隔和使用。本研究将之归纳为高架桥下可使用长度、高架桥下可使用宽度、高架桥下可使用净面积(除交通使用面积)、高架桥下可使用高度、柱子形式、柱子总数量、柱子总面积、柱间距、匝道宽度、匝道面积等。

2.3使用因素

有关高架桥桥下空间使用因素包括:匝道形式、桥下空间使用类型、周边土地利用等。

匝道形式主要影响桥下空间使用空间大小,而周边土地利用对桥下空间使用类型的混合使用,如时间性和空间层次性、集聚性和流动性、兼容性和关联性有较大的影响。高架道路在城市中穿行,与地面空间组合模式按照平面位置划分,主要有以下6种模式:

图2-3 高架桥与城市空间关系模式图

(1)a~c三类的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受两侧城市交通较大,发生活动的主体——人,均需要穿越城市道路才到达桥下空间,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不适合引入大量人流使用或停留的用途;

(2)d~f三类的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两侧无城市道路,当桥下无城市道路时,人可自由穿越高架桥桥下空间,桥下空间利用形式可

多样,但d类高架桥两侧近邻建筑,不宜设置大量汽车停车场;当桥下有城市道路时,形式则以市政设施、广告等为主。

3.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类型分类

合理利用城市高架道路形成的高架桥桥下空间,对于充分利用道路空间资源、节省城市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前述桥下空间形态因素分析归纳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公共使用

3.1.1停车场

随着汽车的普及,停车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问题之一。过去,在中国停车场的设置往往局限于室内、室外停车场,随着城市的发展,用地越来越紧张,这种大量土地和金钱去设置停车场的作为值得商榷。

高架桥下停车场的设置,为城市的停车问题提供一个突破口。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时段性停车场——特定高架桥段特定时间才允许停车,用“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使得城市在某段时间段城市停车车位数量得到增加。

图3-1 台北高架桥下的停车场

3.1.2体育活动场所

在城市居住区往往缺乏足够的体育场所,可在靠近居住区的高架桥下,根据周边环境差异,适当设置建筑型或开放型的体育活动场所供周边居民使用。例如广州天河区奥林匹克中心附近的北环高速公路高架桥桥下的几家体育俱乐部,将桥下空间改造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等,不仅为周边的居民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而且运动爱好者提供廉价场地。

图3-2 广州高架桥下的足球场

3.1.3休闲场所

为了改善环境和景观,给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休憩环境,可以在高架桥桥下设置绿地,或者创造景观。其内容可以是文化历史,也可以是游园,在其中安插必要的休憩设施和园林小品,例如亭、廊、花架、健身器材、桌椅等。它将都市的文化文明与现代桥梁技术结合在一起,贵在自然、充满生机、富有文化艺术性,使人从喧闹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回归宁静清新、赏心悦目、宽松和谐的自然环境。

(a) 济南高架桥下的公园(b) 苏坡立交桥苏坡神坛

图3-3 高架桥桥下空间休闲使用

3.1.4服务设施

根据周边土地利用,有规划地设置当地职能部门设立的便民设施或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场地,例如出租车休息站、汽车修洗中心,图书阅览室、公厕等以确实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如图3-4,公共厕所在澳门金莲花广场旁高架桥下,政府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即可满足来澳门金莲花广场游览者需要,还不占用其他用地。

图3-4 澳门金莲花广场旁高架桥下的公共厕所对于占地较大且对居住区有一定干扰性的设施,如垃圾压缩站(转运站)、消防站、变电站等,可在立交桥桥下设置,如广州黄沙大道隧道口立交桥下设置垃圾转运站。

3.2交通使用

在闹市区交通拥挤的条件下,长距离的立交桥桥下空间可以起到交通分流的作用。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场地开辟新的车行道或左转车道、掉头车道,通过重新施划交通标线,调整桥区周边路口车行道,增设交通标志、标线及信号灯等一系列措施,增加路口通行能力。如上海及沈阳在中心城区主要的高架下特设了公交专用道路,已经使中心城区公交通行速度提升到15公里/小时以上。

(a)沈阳公交专用道 (b)杭

州自行车道

图3-5 高架桥桥下空间交通使用

3.3商业使用

在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内,在高度、宽度等方面达到的要求时,可以考虑建筑需求。例如在商业区可以利用高架桥桥下做商业或者商业公司办公地点,从而使其与原有街道一侧构成一个两侧封闭的亲切的街道空间。例如图3-6所示,日本高架桥下聚集众多小商铺,不仅充分利用桥下这一特殊空间,而且与周边环境形成亲切的街道空间。封闭的建筑空间还可以作为城市办公、环卫、储藏空间等。

图3-6 日本高架桥的小商铺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占有度越高,所获取的相应价值就越大。在高架道路的有效地段做广告便是一种常用的宣传手法。根据高架桥结构等特点,可在桥墩等桥体部位设置商业广告。利用广告及服务的收益为高架桥环境养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改造资金,减少政府专项资金支出。

3.4其他使用

废弃高架桥,往往被人们摒弃,甚至拆除。不仅浪费金钱,而且抹去城市某段特殊历史的记忆。如何充分利用失去交通功能的高架桥将会是中国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如图3-27所示,法国巴黎艺术桥商业长廊是由失去交通功能的铁道高架桥改建而成的。

图3-7 法国艺术桥商业长廊

日本高架桥下开设殡仪馆、澡堂还有录音间:利用高架桥下的长地形,日本横滨电车业者将原有停车场、改成温泉浴池的大澡堂,每天均引来众多客人上门;高架桥下的殡仪馆,肃静的装潢,加上每根大柱子都加装了隔音防震设备,在里面举行逝去亲友的告别式,都不会受到桥上交通的干扰;高架桥下还设置乐手用的练习室兼录音间,特殊的隔音设备,让屋里的人不会感觉到电车经过,屋外的人也不会听见室内传出的音乐声。

归纳国内外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如下表:

表3-1国内外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汇总表

4.与高架桥周边土地利用的结合

4.1居住用地

“雅典宪章”曾指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要多从居住的人的要求出发”。居住区是人居环境最直接的空间,是最人性化的空间,它要体现“以人为本,细微关怀”。

地处居住区附近的高架桥,首先考虑的是环境问题。要发挥绿化景观的过渡作用,强调垂直绿化在高架桥中的运用,加强与居住区周边绿地联系,以减少高架桥上汽车的噪声、空气污染对居住区的影响。

其次考虑的是增加居民休憩空间。利用高架桥具有遮蔽的特点,设置居民常用的娱乐设施或体育场所,无论天气情况如何,均可使用,以丰富居民闲暇生活。另外还要考虑儿童、老年人的活动场所,结合高架桥桥下空间,适当设置不同年龄所需的儿童游乐设施、老年人康乐设施,使得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成良好的“街头游乐场”或“街头俱乐部”。

图4-1 高架桥桥下空间与居住用地相结合的利用形式——体育场

其三考虑的是居住区停车场配置。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数量急剧增长,

居住区规划配置的停车场往往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若居住区近邻高架桥,可考虑改建为停车场,但前提不能对居住区造成噪音、污染等影响。

4.2商业用地

商业区的高架桥多半处于繁华地段,为了配合当地的商业气氛,可在高架桥桥下建立高架步行区,将周边各大商业建筑联系在一起,或适当地段允许设置临时性小商铺,如图4-2(a)所示;高架桥桥墩上还可以悬挂商业广告,如图4-2(b)所示。高架桥管理者通过上述建设高架步行区(步道)、临时商铺、商业广告等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以作高架桥养护费用,做到“以桥养桥”,减少政府补贴或专项资金的使用。适当位置设置立体或普通停车场,以缓解商业区停车紧张的情况。

(a)吉隆坡高架步行道及临时商铺(b)吉

隆坡轻轨高架桥桥墩立体广告

图4-2高架桥桥下空间与商业用地相结合的利用形式

4.3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中小学用地

由于该地段的交通具有时段性,白天上下班、上学放学时段高架桥桥下空间应以疏导交通为主,夜间或其他时段可作时段性停车场,即临时停车场。

例如广州市南田路广东医药学院校门前高架桥一段桥下空间,除上下学时间外,其他时段途径该处的交通量不大,可在适当地段两柱间(纵向)画线设置为时段性停车场,如图5-3中所见。用这种“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不仅使得城市在某段时间段增加城市停车车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

图4-3模拟时段性停车场

4.4工业用地

浅谈城市高架桥下方土地开发利用

浅谈城市高架桥下方土地开发利用 发表时间:2015-12-23T14:57:51.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3期供稿作者:王军[导读] 陕西高速集团开发公司陕西西安类似的桥下空间开发需科学地设计和验算堆载的力学效应,并加强岩土工程技术的分析和指导,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工程病害。王军 陕西高速集团开发公司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西铜第二通道自2010年建成通车以来,高架桥下空间保护一直是困扰运营单位(西耀分公司)有效管理的一道难题。四年来,西耀分公司虽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桥下空间是屡清屡占,桥下土地非法使用现象并未得到根本遏制。后经西耀公司充分调研,提出了“以用代管,疏导结合”的方式,意在正确引导与合理控制、聚集社会力量最终实现保护路产,合理利用桥下空间资源,达到美化路域环境和沿 线经济共同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破解桥下空间难于管理这一疑难杂症。 关键词:城市高架桥;土地利用;商业用途前言 2010年集团公司曾要求开发公司对全国高速公路桥下空间利用较好的几个省份进行调研。合理有效利用高架桥下的空间,是优化城市景观,维护生态环境,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策略,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全国许多城市已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普遍认为要创新管理机制,打破部门条块分割的僵局,使桥下空间利用与管理走向有序化,这样便于充分发挥桥下空间与周边环境及规划的统一和谐,最大程度发挥桥下空间的实用性。目前,全国许多地区都己将城镇附近高速公路桥下空间进行了有益的开发、利用,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杭州的绕城高速已将桥下开发为商店、停车场、休闲广场;成都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了艺术画廊、主题公园等:济南和广州己将部分高架桥下建成了餐厅、库区等不同形式。 一、高架桥利用影响因素 1、桥下天然地基的承载特性 高架桥平原区广泛分布深厚的淤泥层,地表阴冷、湿滑且强度很低,后期堆载易引起路堤滑移、工后沉降甚至桥头桩基负摩阻力等工程问题。类似的桥下空间开发需科学地设计和验算堆载的力学效应,并加强岩土工程技术的分析和指导,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工程病害。 2、桥下净空范围 桥下净空范围包括桥梁墩台的布置型式、净空高度及其可利用的腹地。从国内外调查情况来看,桥下空间的用途五花八门,有办公楼、超市、汽车维修站、立体停车库、健身房等,调查研究表明,一般净空高度大于 3 m 的桥下空间都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3、桥梁周边环境 桥下空间利用的功能需求与周边环境密不可分。高架桥在城市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交通分流作用,并在路网交叉处形成空间跨越,减少车流的交织影响。在商业区,由于空间资源十分宝贵,桥下仓储、报亭甚至小型商铺等商业物业较为多见;在远离喧哗的市郊,桥下空间多为绿地;在社区周边,桥下空间有时可作为健身活动中心。 4、政府管理与政策 高架桥是城市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安全管理与维护十分重要,政府在桥下空间利用的职能管理上应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政策。对一些可能危及桥梁基础安全的行为应加以制止,对一些无害型的公益设施,应在技术评估的基础上加以提倡,并可有序地提出桥下空间利用的实施方案。 二、高架桥桥下空间与周边土地利用 1、居住用地 地处居住区附近的高架桥,首先考虑的是环境问题。因此要发挥绿化景观的过渡作用,强调垂直绿化在高架桥中的运用,加强与居住区周边绿地的联系,以减少高架桥上汽车的噪声、空气污染对居住区的影响。其次考虑的是增加居民休憩空间。利用高架桥具有遮蔽的特点,设置居民常用的娱乐设施或体育场所,无论天气情况如何,均可使用,以丰富居民闲暇生活。另外还要考虑儿童、老年人的活动场所,结合高架桥桥下空间,适当设置不同年龄儿童所需的游乐设施、老年人康乐设施,使得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成良好的“街头游乐场”或“街头俱乐部”。最后考虑的是居住区停车场配置。随着私人小汽车的数量急剧增长,居住区规划配置的停车场往往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若居住区临近高架桥,可考虑将桥下空间改建为停车场,但前提是不能对居住区造成噪音、污染等不利影响。 2、商业用地 商业区的高架桥多半处于繁华地段,为了配合当地的商业气氛,可在高架桥桥下建立高架步行区,将周边各大商业建筑联系在一起,或在适当地段允许设置临时性小商铺,高架桥桥墩上还可以悬挂商业广告。高架桥管理者通过上述利用形式,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以作为高架桥养护费用,做到“以桥养桥”,减少政府补贴或专项资金的使用。另外,在适当位置设置立体或普通停车场,还可以缓解商业区停车紧张的情况。 3、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中小学用地 由于高架桥的交通具有时段性,白天上下班、上学放学时段高架桥桥下空间应以疏导交通为主,夜间或其他时段可作为时段性停车场,即临时停车场。例如,广州市南田路广东医药学院校门前高架桥的一段桥下空间,除上下学时间外,其他时段交通量不大,可在适当地段两柱间(纵向)画线设置时段性停车场。用这种“时间换空间” 的做法,使得城市在某时间段增加停车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 4、工业用地 工业建筑形态多依据生产线布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特有的稳重感,而且工业场地一般存在生产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需要提高高架桥的绿化程度,注重高架桥与周围建筑的色彩协调,突出生态绿意。故建议对高架桥进行大面积的绿化,以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相结合的方式,用自然的绿意削弱地段内过多的工业痕迹。在适当地点地段设置为周边工人提供文化娱乐消遣的场所,以阻止私人违规占用高架桥桥下空间。

(整理)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

城市高架桥桥下空间资源利用探索1.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现状 1.1研究背景及目标 高架桥的出现在城市进化的历史中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重要细节,它反映了城市日益拥挤的现状、趋势以及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位移态势——从一个横向的层面转向一个纵向断面掘进。目前国内对城下城、地铁而这些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已经引起更多的重视,并开始应用以提高其使用率,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桥下“剩余”了大量的空间资源同样也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为人们创造完整丰富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本文以有效使用高架桥桥下空间为主要线索,对我国城市高架桥所面临的桥下空间利用问题进行的探讨。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与探讨中,在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提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的建议,以塑造一个城市生活环境高质量、城市土地资源的高利用率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现状 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停车场的利用形式开始得到重视,但比例不大;其他形式的利用不多。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存在以下问题:

(1)大量空间浪费。 (2)利用形式单一。表现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 (3)空间灰暗压抑。高架桥底部大面积裸露混凝土,且市区内多数高架桥接近建筑物,阳光无法直接照射高架桥桥下空间,使得城市整体基调呈灰暗,空间使人们感到压抑难受。 (4)空间缺乏规划。由于高架桥桥下空间长期缺乏规划,空间往往被私人违规占用,不仅使得空间凌乱,而且对桥上车辆的行驶构成威胁;既使合法利用,也由于缺乏有效规划,使得本来压抑的桥下空间更显拥挤不堪。 2.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分析 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桥体因素、使用因素。如图2-1所示。

弥“缝”其阙——都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商业利用研究

弥“缝”其阙——都市高架桥下空间的商业利用研究 张鑫汪琬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市201203 摘要:随着大都市商业化的高度发展,尤其在市中心附近商业区,其浓厚的商 业氛围被其高架下的消极空间所阻断。本文通过对上海高架的实地调查,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高架下空间的构造要素,研究其剩余空间的特性。通过对高架下空间商业利用的可行性、积极性等进行价值的探讨,提出积极而有效的解决方法与建议,使其空间能够回归市民生活,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的作用,也对今后高架下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都市高架下空间商业利用 中图分类号:F713.51文献标识码:A 一、都市高架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及商业利用的可行性探讨 国际化大都市具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在市中心这种寸土寸金的“天价”地段,其高架下的空间大面积浪费。通过调查问卷统计,高架桥对市民的日常生活也确实起到了无形的阻碍作用,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天价”土地给市民带来方便给商业带来人气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商业利用是指将高架下闲置的没有被充分利用也没有明确功能定义的消极空间开发成能够创造价值为市民生活和城市商业氛围带来便利的积极场地,能够联系商业气息和城市人流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为商业化的发展创造契机。当前,大多数高架下空间采取简单的绿化覆盖、做简易的停车场或者做城市的垃圾存放地,既造成都市中心空间的浪费,也不能与周围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融合,而且阻断割裂了现有已经形成的城市商业交流。对于这部分空间,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利用率很低,有其矛盾性和复杂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高架下空间的自发性利用的趋势又有所增加,存在着可以被改进和提升的潜质,但由于未经过组织以及利用的随意性,往往更加恶化了了这一空间。 高架下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城市商业氛围的影响:由于高架下空间往往成为空虚地带,在这一地带没有人的参与,也就没有空间的场所感,最终将导致空间的阻隔。这样就使得行人与目的地之间的联系性被阻断。高架桥作为高速交通的代表与商业区要求人驻足停留以及往复运动的要求大相径庭,阻断了人流,使道路两边的临街商铺没有足够的扩充空间,难以积聚人气。2.对居住环境品质的影响:高架桥下空

城市高架桥下部灰空间景观设计研究报告

城市高架桥下部灰空间景观设计研究报告 1 研究背景 (4) 1.1研究意义 (4) 1.2研究目的 (5)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6) 1.3.1国外研究动态 (6) 1.3.2国内研究动态 (7) 2 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8) 2.1研究内容 (8) 2.2研究目标 (9) 2.3研究方法 (9) 2.3.1文献阅读法 (9) 2.3.2现场调研法 (10) 2.4技术路线 (11) 3 案例分析 (12) 3.1美国波士顿大挖掘“BIG DIG” (12) 2.3.1项目简介 (12) 2.3.2项目的难度 (13) 2.3.3项目小结 (14) 3.2阿姆斯特丹A8高速公路公园 (14) 3.2.1项目概况 (14) 3.2.2项目设计理念 (15) 3.2.3项目小结 (15) 3.3美国纽约高线公园 (16) 3.3.1项目概况 (16)

3.3.2设计理念 (18) 3.3.3设计要点 (19) 3.3.4项目总结 (20) 3.4案例分析小结 (20) 4 城市高架桥下部灰空间的景观特性 (22) 4.1城市高架桥的概念、类型与特性 (22) 4.1.1高架桥的概念与分类 (22) 4.1.2城市高架桥的空间特性 (22) 4.1.3城市高架桥的景观特点 (23) 4.2影响高架桥下部空间景观构成的因素 (25) 5 XX市二环路高架桥概述 (27) 5.1XX市二环高架桥立面构造和道路结构特征 (28) 5.2XX市二环路高架桥立柱绿化形式 (30) 5.3XX市二环高架桥中央分车带绿化形式 (31) 6 XX市二环高架桥下部灰空间景观改造设计 (33) 6.1设计思路 (33) 6.2设计理念 (34) 6.2.1立体绿化模式 (34) 6.2.2自然式植物配置手法 (36) 6.2.3引入乡土景观 (37) 6.2.4个性化设计 (39) 6.3设计方案 (41) 6.3.1标准段设计 (41) 6.3.2立柱绿化形式 (46) 6.4节点设计方案 (50) 6.4.1XX市二环高架桥东段——“城市之声”景观设计 (50) 6.4.2XX市二环高架桥西段——“时间剪影”段景观设计 (52)

LID技术在城市高架桥下空间设计的应用

LID技术在城帀髙架桥下空间设讣的应用 【摘要】将水资源、生态与景观领域相结合,提出设讣方案,并将相关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到城市高架下空间优化设汁中,通过对尚未被充分使用的公共空间加以利用,实现减少内涝、构建弹性海绵体的目标。文章概括介绍了低影响开发技术和措施:阐述了城市高架下雨水利用的设计;分析了无锡市某段高架桥下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髙架:雨水利用;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扩張,过渡建设导致不透水地表的增加,使得传统雨洪基础设施难以承受季节性的降雨q LID (LowImpactDevelepmentt低影响开发)技术随即而生,使之成为生态基础设施的有机组成部分。无锡市选取某段髙架桥下空间作为示范工程,通过方形海绵体(蓄水种植池)和异形海绵体(雨水花园)的措施蓄存、利用、净化雨水,打破了”以排为主.利用滞后》的传统理念。 2低影响开发 低影响开发技术(LID)理念是美国马里兰州和西雅图、波特兰同时提岀的一种雨洪管理理念。主要通过源头对雨水进行收集、渗透和存储,保护原有水文功能,有效缓解洪U犀和减少地表径流造成的而源污染⑴。而临工业发展和复杂的气候,新的雨水利用基础设施对维持可持续城市化的必要性带来机遇。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城市针对水资源问题采用LID策略进行了诸多探索,且制定了海绵城市相关政策及保护措施,其实施都禽不开众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常见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雨水花园、蓄水湿地、绿色屋顶、植草沟、透水铺装等(如表1),多为利用上壤和植被的蓄存、入渗、过滤和蒸发等功能减少地表径流,透过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过滤、吸附等反应,对暴雨初期非点源污染最为严重的径流水质改善有极佳的效果[2]。 3髙架桥下的低影响开发措施 为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城市髙架桥快速兴建起来,随之越来越多的未充分利用的桥下空间岀现了各种问题,桥下空间常因污染严重、日照而积不足以及噪声较大等方而因素被原生植物占据,极少得到空间的优化设计[3]。目前来看髙架路而下的空间多为是灌木绿化带,造成桥而雨水径流未经充分利用直接排入雨水管网,其次养护浇灌也需要使用水资源,重新设计髙架桥下的空间并对雨水重新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提出了一些低影响开发措施:1)LID设施优化组合设计

有关城市立交桥桥下空间利用整改的措施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911572428.html, 有关城市立交桥桥下空间利用整改的措施研究 作者:李飞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现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过快,区域间交流较为频繁,促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同时,交通拥堵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较为严重的问题。城市立交桥从平面交通转变为立体的交通模式,有效缓解我国交通压力,使得城市交通更加快捷、通畅。立交桥成为现代化城市建筑的新型产物,其具有空间形态较为独特的特点,对我国城市交通有一定梳理作用,同时带来了一个新的空间模式就是立交桥下的空间。城市立交桥下空间作为一种较为新的形式,不仅改变成其所在区域城市原有的空间形态,也对周围的景观、城市空间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城市立交桥桥下空间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进行相应分析,希望为更好的展现城市特征带来帮助,让城市立交桥与城市空间关系协调发展,为城市带来独特景观。 【关键词】城市建筑;城市立交桥;桥下空间;利用整改 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提升,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很多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立交桥的修建大大缓解交通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并且对于城市平面路网对土地制约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城市修建立交桥不仅使城市交通更为顺畅,也为城市形象和城市空间的美化带来一定促进作用。在立交桥建设以来,人们大多数关注的是其使用功能、往往忽略了城市立交桥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但是,立交桥桥下空间合理利用和整改是美化城市景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分配城市空间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立交桥桥下空间现状进行分析,以天津市立交桥桥下空间为例,提出对立交桥桥下空间合理利用和整改的相关建议,希望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1、城市立交桥下空间现状 1城市立交桥桥下空间类型 若根据交汇方式、结构形式可将立交桥分为:节点型、带型以及复合式型。节点形立交桥大致出现在城市立交桥转角处,其同交错的立交桥相结合从而形成点状或团状空间形态。带型立交桥形式方面的特征为线形和连续性。复合型立交桥极大程度上会处于交通较为发达的城市主干道,其道路以纵横交错为主要特点,有效对车辆进行分流处理来缓解交通压力,但是复合型立交桥占城市空间较大,且分布较为复杂。 2、天津天津市立交桥桥下空间利用现状

高架桥空间设计

1.研究背景及研究对象现状 1.1研究背景及目标 高架桥的出现在城市进化的历史中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重要细节,它反映了城市日益拥挤的现状、趋势以及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位移态势——从一个横向的层面转向一个纵向断面掘进。目前国内对城下城、地铁而这些土地空间资源的利用已经引起更多的重视,并开始应用以提高其使用率,伴随着高架桥交通功能空间的产生,桥下“剩余”了大量的空间资源同样也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为人们创造完整丰富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本文以有效使用高架桥桥下空间为主要线索,对我国城市高架桥所面临的桥下空间利用问题进行的探讨。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与探讨中,在吸取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提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的建议,以塑造一个城市生活环境高质量、城市土地资源的高利用率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现状 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停车场的利用形式开始得到重视,但比例不大;其他形式的利用不多。国内高架桥桥下空间存在以下问题:

(1)大量空间浪费。 (2)利用形式单一。表现为高架桥桥下空间利用形式一般以绿地为主。 (3)空间灰暗压抑。高架桥底部大面积裸露混凝土,且市区内多数高架桥接近建筑物,阳光无法直接照射高架桥桥下空间,使得城市整体基调呈灰暗,空间使人们感到压抑难受。 (4)空间缺乏规划。由于高架桥桥下空间长期缺乏规划,空间往往被私人违规占用,不仅使得空间凌乱,而且对桥上车辆的行驶构成威胁;既使合法利用,也由于缺乏有效规划,使得本来压抑的桥下空间更显拥挤不堪。 2.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分析 构成高架桥桥下空间形态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桥体因素、使用因素。如图2-1所示。

浅谈城市高架桥下的植物配置精品

蔡韩琦蔡永能蔡其丁蔡小林东阳市大唐营造工程有限公司,浙江金华322100 摘要:本文针对不同的高架及立交桥环境,配植桥荫绿地植物,营造城市道路绿色生态景观,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构想和措施。关键词:绿色景观;立交桥;植物配置 为缓解交通拥挤,城市立交桥、高架桥应运而生,但 桥下绿地对道路景观、城市生态有一定的影响。如何在立交桥、高架桥下营造绿色环境,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桥下环境特点分析 城市立交桥和高架道路的设计是多变的,其桥下空间 往往有所不同。高架道路空间比较宽敞,而立交桥和引桥部 分,其空间比较低矮,各空间的高低、方位、大小不同,而且植物也各有它特有的生长环境。因此,不同的桥下绿地应选用其适宜的植物,这样方能营造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景观环境,一般桥下的环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立交桥和引桥下的环境,一般最明显的特点是 日照时数普遍不足,立交桥空间越低,立交桥越复杂,日照时数越少;立交桥两侧高建筑物距离越近的区域,日照时数越少,反之,高架路下空间比较高,日照时数较多。 第二,高架路下空间较高,桥下环境的风力较大;反之, 立交桥低,风力较小。 第三,高架路周边空间宽敞,则桥下环境的湿度和温 度变化较快;立交桥低,湿度和温度变化一般较和缓。 第四,高架路桥墩间距与桥下的土壤,与土层深度与 桥墩基础有关。 第五,立交桥和高架路的方位(南北和东西走向),与日照数有一定关系。 第六,高架路和立交桥在城市中的立地环境条件比较 恶劣,土壤瘠薄;车辆排放的尾气,道路粉尘等非常严重,制约着桥下植物的生长。2桥下植物的选择原则 桥下植物的选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桥和路的方位走向,首先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如日照、温度等诸方面因素。科学地选用绿化植物,并能符合合适地生存条件。因此,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具体选用掌握如下原则:第一,全日皆为直射阳光区或半日以上的直射阳光区, 此区基本上以高架路桥为主,其桥下空间比较高,上桥宽度不是很大,因而此区域宜选用阳性植物为主,但在引桥和空间比较低,光线较弱处,仍宜选用中性及阴性植物。 第二,每日只有半日以下的直射阳光区。此区基本上以东西方向路桥为主。宜选用中性及阳性的绿色植物为主。若为西晒阳光强的半日以下的直射阳光区,仍可用适合阳性环境的绿化植物。但在光线较弱处,则宜选用阴性及中性的绿化植物。 第三,全日皆为无直射阳光区。此区基本上是低矮的立交桥的引桥下部位。特别是桥面较宽的桥荫中间部分和互通区下面,以上区域基本无直射阳光。宜选用适合阴性及中性环境的绿化植物。较明亮区域及桥下的近侧,仍可选用中性及阳性环境的绿化植物,否则在夏季会灼伤植物枝叶。 第四,按照土层深度选用合适的绿化植物。一般来说, 城市高架路、桥,其空间较高,而桥下一般配有市政道路设施和交通标志等,且桥墩上配有雨水管道。因此,其桥下往往地形复杂多变。相对来说,桥下绿地土层较深,可适当种植部分小乔类植物,在种植时,应避开管线。而在立交桥引桥下,一般来说管道较少,但净空较低,只能以种植灌木、木本蔓藤类及地被植物为主。 浅谈城市高架桥下的植物配置

浅谈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谈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城市高架桥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大面积的桥下空间。本 文探讨了目前桥下空间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桥下空间利用及设计的四大 原则,并结合广州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情况,提出了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一些有效 措施,可为城市新增的公共空间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高架桥;空间利用;设计研究 一、目前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在城市寻找新的公共空间供市民使用成为一大难题。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是城市的宝贵资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提供了场地。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不属于建筑空间,桥下空间利用率远远低于其他公共空间,同 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桥下空间缺乏安全感,污染严重 桥下空间是一个开放空间,被车行交通包围。由于没有统一管理规范,桥下 空间标识指示不清,且桥下采光不好,夜间照明不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高 速行驶的机动车排放的有毒气体与灰尘交织在一起,使桥下空间污染严重,空气 质量较差。桥面也受到行驶的冲击,造成噪声高于其他公共空间。 1.2桥下空间利用率不高,形式单一 我国各地桥下空间多呈闲置状态,并未刻意加以利用,造成大量空间浪费。 许多城市的桥下空间作为停车场或者简单绿化区使用,利用形式比较单一,公共 设施很少,毫无城市特色。由于桥下的一些空间相对封闭,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 的接触较少,限制了它的使用率。合理利用桥下空间可为改善城市功能提供空间。 1.3桥下空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我国桥下空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且所属权并不明确,造成空间使用 监管困难。常常会出现乱停车,垃圾堆放、摊位乱摆和流浪汉露宿的现象,显得 空间杂乱无章,环境卫生状况不好,空间利用混乱。 二、桥下空间利用的基本原则 2.1安全利用原则 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应注意安全原则。当使用桥下空间时,有必要综合评估 空间利用的安全性,同时考虑交通,用户,桥梁和空间本身因素。首先确保高架 桥运营期间桥梁结构自身的安全性,这是对行车驾驶者和桥下空间使用者安全负责。其次,确保高架桥的周边环境不会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桥下空间的 利用必须基于完整性,以实现空间利用的价值。另外在城市桥梁桥下空间范围内,应禁止设立生产、存储、销售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场所,设施,,不得设立洗车、修车、加油、商业、餐饮、娱乐、集贸市场等各种不合法 经营性场所、设施的,以及对交通安全、通讯、监控、收费、供电、防护结构、 上下水、管理用房等城市桥梁附属设施、设备进行拆改或者填塞、损坏排水管(沟)等其他任何有损城市桥梁附属设施的、设备行为的。 2.2人性化原则 桥下空间的使用者和设计者都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主要是确保在设计过程中 突出桥下空间的个性化和人性化。以人为本考虑桥下空间的利用,主要是确保桥 下空间的安全性和可达性,桥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安全为前提,确保高架桥运营 期间桥梁结构本身的安全,确保高架桥周边的环境对市民的健康不会造成不利影响,桥下附属空间一般处于车行交通的包围中,可达性较差,因此,必须选择一

一个高架下空间改造成商业街区的重生案例

一个高架下空间改造成商业街区的重生案例。 源自公众号“一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与交通”高架桥下 空间,给人第一印象肯定是脏乱差。不过,2016年11月开业的东京「中目黑高架下」,却成功利用长期闲置的全长约700米狭窄空地,新设30家商铺,汇集日本最美书店、咖啡厅、餐厅、服饰等,极大程度颠覆了人们对一般高架下空间的想像,成为东京最新时尚潮流的注目焦点,获得2017日本设计界最高荣誉Good Design 奖。项目所在地:东京都目黑区 运营商:东京急行电铁、东京地铁 用地面积:约8,300平米 总建筑面积:约3,600平米 结构:钢结构 店铺数:30家开发前的高架下空间是长期封锁的狭窄空地,感觉压抑,就算是白天光线也非常昏暗。开发后中目黑站高架下东出口出现被评为世界最美书店之一的茑谷书店开发 理念 将全长约700m的铁道高架桥定义为一个大屋顶,各种各样的特色店铺共享'同一个屋顶下'的空间, 在这里人们开心共 享'时间、空间、想法'(SHARE),创造出新型商店模式,成为'中目黑'新特色文化的发源地。

总平面图高架下空间和周围街区间的节点设计中充分考虑新设商业和现有街区的联系 开发前的高架下空间1 开发后的高架下空间1:中目黑站出站口对面的茑谷书店。开发前的高架下空间2 开发后的高架下空间2:商业入口空间。 开发前的高架下空间3 开发后的高架下空间3:经过有效利用成为人气的中目黑茑谷书店。开发后连接铁道两侧的街区的贯通道路,左侧中目黑茑谷书店,右侧法式吐司专卖店LONCAFE STAND。。开发前的高架下空间4:开发前的中目黑站西入口。 开发后的高架下空间4:开发后新设的中目黑站西入口/高架下商业和车站形成一体化。 开发后的高架下空间4:中目黑站西出口新设知名品牌青山花店。 开发后紧邻纽约的品牌的面包房的红酒专卖店。 开发前的高架下空间5 开发后的高架下空间5:新设提供各式烧烤料理的西班牙特色餐厅。 开发前的高架下空间6 开发后的高架下空间6:新设的连接铁道两侧街区的贯通道路,左侧新设日式Soup特色餐厅,右侧新设中目黑茑谷书

桥下空间如何利用

桥下空间如何利用? https://www.doczj.com/doc/b911572428.html, 2009-3-18 11:02:12 推荐评论【字号:大中小】 【龙虎网报道】每天早晨各报新鲜出炉,新闻铺天盖地;“龙虎新闻中心媒体扫描”精挑细选,为您送上每份报纸当日精华——小编遍观今日20版的《南京日报》,A3版一条题为《城市新课题:桥下空间如何利用?》的报道值得向您推荐。以下就是该报记者邹伟的报道—— 写在前面 城市快速发展,高架桥、立交桥越来越多。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现实下,桥下空间凸显其利用价值。 于是,能否利用?如何利用?成为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调查显示,南京现有市政桥梁300多座,桥下空间面积至少有10多万平方米,但由于权属复杂,利益多元,监管困难,目前诸多桥下空间未能得到合理利用,有的甚至成为“脏乱差”场所。 专家认为,作为一种城市资源,桥下空间应该加以利用,原则是:安全第一、公益为主。 A样本:三汊河大桥 症状:你争我夺,桥孔成“唐僧肉” 4月23日,南京将迎来解放60周年纪念日,位于三汊河附近的南京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新馆,也将开馆。 作为“配套工程”,三汊河周边的一系列街巷、道路和桥梁,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整治、出新。一个遗留多年的“疑难杂症”——三汊河大桥桥下空间占用问题,在相关部门的共同“治疗”下,终于“基本康复”。 三汊河大桥,堪称解剖桥下空间占用顽症的典型样本。 据《南京市政建设志》记载,未建三汊河大桥之前,三汊河渡口每天渡客量达1.5万人左右,渡口拥挤,经常发生人车落水事件。1989年建成的三汊河大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但最近几年,三汊河大桥上的通畅交通,逐渐与桥下的脏乱拥堵形成强烈反差。 由于南京最大的果品批发市场——下关果品批发市场就位于三汊河大桥旁,巨大的客流量使三汊河大桥下的空间凸显商业价值。三汊河北岸桥下的5个拱形大桥孔,约3000平方米的面积一度全被占用,饭店、仓库、水果摊、违建、三轮车主等云集于此,导致桥下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混乱不堪。 “桥孔成了‘唐僧肉’,谁都想来争一口。”家住三汊河附近的市民王女士说,她们曾向多个部门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