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气车间学习材料

制气车间学习材料

制气车间学习材料
制气车间学习材料

前言

全国70以上的合成氨厂

第一章设置造气岗位的目的和意义

造气岗位是为合成氨备足高质量的原料气,以无烟煤或焦碳为原料,以空气和水蒸汽为汽

化剂通过高温反应,制出合格充足的半水煤气。

煤气炉内的气化反应是空气和蒸汽交替通过燃料层进行的。以空气为气化剂制出的煤气叫

空气煤气,习惯上称为吹风气;以水蒸气为汽化剂制出的煤气叫水煤气;空气煤气和水煤气按

一定比例混合后就叫半水煤气。

第二章反应原理

第一节燃料气化的化学过程

一、燃料层的分区

固体燃料的气化过程,实际上是碳与氧及碳与蒸汽的交叉反应,这两种反应总称为固体燃料

的气化反应。合成氨生产中,固体燃料的气化反应是在煤气发生炉内进行的,按煤气炉内生产过程

的特性,自上而下的分干燥层、干馏层、还原层、氧化层和灰渣层五层。

自上而下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发生一系

列变化,这些变化中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

变化。

在燃料的上部,煤与热气流接触,

并受下层温度较高的燃料层的热辐射,本

身所含水分开始蒸发干燥,这一区域叫干

燥层;干燥层以下的燃料层温度比较高,

燃料中的挥发份能够在此温度下发生热分

解,放出挥发份而逐渐焦化。由于其温度

条件与干馏炉相似而称其为干馏层;再往

下燃料层温度更高,使燃料能发生化

学反应,这就是燃料层的主要区域——气化层;

在气化层里,燃料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反应有两种情况:碳与氧作用生成氧化物;气化剂中的氧化物失去氧被还原。所以,气化层又分为氧化层和还原层。气化层下部由于气化剂与碳的反应而形成灰渣,气化层至灰盘的区域称为灰渣层。

在实际生产中,燃料层的分层并无严格的区分界限,并且往往是相互交错。随着燃料的种类、性质不同,所用的气化剂及气化条件不同,燃料层不仅分层不同,各层高度也不相同。如:干燥层和干馏层只是在含水和含挥发份较高的燃料气化中才能明显区分。在使用焦碳为燃料气化时,就没有干馏层;气化层和灰渣层也是在气化条件较正常或气化较完全时才有明显区分。

在一般情况下,气化剂通过燃料层中的干燥层、干馏层和灰渣层时,由于温度较低,一般不发生气化反应而只发生热量交换,只有气化层才具备使燃料发生气化反应的温度和条件。因此,燃料层的分区可粗分为上预热层(干燥层、干馏层)、气化层(氧化层、还原层)和下预热层(灰渣层)三大区域。

固定层煤气炉燃料层各区域的特性(自上而下):

二、煤气炉内的气化反应

1、气化过程中的主要反应方程式:

① C + O2+ 3.76N2= CO2 + 3.76N2+ 96.0千卡

② 2 C + O2+ 3.76N2= 2CO + 3.76N2+ 56.6千卡

③CO + 3.76N2 + O2 = 2CO2+ 3.76N2+ 135.4千卡

④CO2+ C = 2CO - 39.4千卡

⑤ C + H2O(汽)= CO + H2- 29.3千卡

⑥ C + 2 H2O(汽)= CO2+ 2H2 - 19.2千卡

⑦CO + H2O(汽)= CO2+ H2 + 10.1千卡

⑧ C + 2H2 = CH4 + 19.9千卡

⑨CO + 3H2 = CH4 + H2O + 42.9千卡

⑩CO2 + 4H2 = CH4 + 2H2O +39.1千卡

⑾2H2+ O2(+3.76N2)= H2O (+3.76N2)+ 115.2千卡

其次还有两个副反应:S + H2= H2S + Q

S + O2= SO2+ Q

第二节吹风阶段的反应

(1) C + O2 = CO2 + Q (2—1)

(2)2 C + O2 = 2CO + Q (2—2)

(3)2 CO + O2 = 2CO2+ Q (2--3)

(4)CO2 + C = 2CO - Q (2—4)

自下而上进行的上反应过程,空气中氧的浓度迅速下降,二氧化碳浓度相应迅速上升。当氧的浓度降至最低时,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最高值,这一反应区域为氧化层。氧化层所进行的反应主要是反应式(2--1)至(2--3)的放热反应,因此,氧化层是煤气炉中温度最高的区域。由于这几个反应的速度极快,所以,氧化层的厚度一般在100~200mm范围内。氧化层以上是还原层,还原层所进行的主要是反应式(2--4)的吸热反应,所需的热量是气流从氧化层中传递来的,且随着反应吸热的进行,温度逐渐降低。由于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速度较慢,所以,还原层的厚度远大于氧化层,一般在200~400mm范围内。

吹风阶段的理想要求是:尽可能短时间内将燃料层升到较高的气化层温度;同时还要使吹风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尽可能低,以减少吹风气带出的潜热损失,和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所损失的碳,提高吹风效率,把大量的热储存在气化层内。为达到上述要求,应丛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两个方面考虑。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一、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

1、反应速度的影响:

质量作用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速度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这一规律就是质量作用定律。

2、压力应速度的影响:

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反应,压力影响该反应的速度。在一定温度时增大压力,气态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反之,降低压力,气态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温度对反应速度有很显著的影响。一般,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一般,当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这一规律是范特荷甫研究发现的。一般,当温度升高时,吸热反应的速率增长的倍数大些,放热反应的速率增长倍数小些。

4、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有固体物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中,固体粒子的大小对反应速率也有影响。一定量的固体物质,颗粒愈小。其总的表面积愈大,固-液或固-气间分子接触的机会就愈多,反应速率就愈大。

二、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几乎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到底”的反应叫做不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化学反应式中向右进行的反应叫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逆反应。

2、化学平衡

当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是:在外界条件不变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在随时间改变。化学平衡状态是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因外界条件改变,使化学平衡有原来的平衡状态转变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化学平衡移动。

(1)浓度的影响:对任何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增大生成物浓度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平衡向增大反应物浓度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力的影响: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少的方向移动;降低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时,平衡向

放热方向移动。

综合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将其概括为一条普遍规律:假如改变平衡体系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力、或浓度,平衡就向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这个规律称为吕·查德里原理,也叫平衡移动原理。

三、吹风过程中的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1)吹风过程的反应速度

煤气炉内的气化反应属于气固相系统的多相反应。整个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两个过程。物理过程和气体扩散有关;化学过程和化学反应有关。所以,总的气化速度有这两个过程因素来决定。当这两个过程有一个因素较慢时,该较慢因素就决定了整个气化过程的速度。当

碳表面上反应物化学反应速度很快,整个过程的速度主要有反应物扩散到碳的表面或生成物扩散入气相中的速度控制,此种情况称为扩散控制。相反,当整个反应速度受化学反应速度控制时,则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扩散速度并不影响整个过程的速度,此种情况称为反应动力学控制。影响扩散速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气流速度。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基本上是温度。

碳与氧的反应是燃烧反应。有实验证明,这一反应在800℃以上时,几乎完全是自左向右正反应方向进行。当温度大于900℃时,化学反应的速度已经很快,生成CO2(2--1)的反应速度仅依靠氧扩散到碳表面上的速度以及生成CO2从碳表面扩散的速度而定。因此,在一般煤气炉操作的温度下,对于CO2生成的总反应来说,氧的扩散速度乃是这个反应的主要控制因素。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采取提高进入煤气炉流速,即提高吹风率的方法来加速碳与氧的反应,以达到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燃料层温度的目的。

当然,在较低温度下,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因为此时的反应过程受化学反应速度控制。在实际生产中炉温较低和流速较慢时,会出现煤气中氧含量升高的现象。

在一般的煤气炉操作温度范围内,CO2的还原成CO反应速度(2--4)远比氧燃烧的速度慢。CO2的还原成CO反应速度与燃料的性质有关,反应属于反应动力学控制。几种燃料的CO2的还原速度快慢如下:泥煤焦﹥木炭﹥褐煤﹥冶金焦﹥无烟煤

二氧化碳还原与温度和时间接触的关系CO%

如图所示。1300℃

二氧化碳在1000℃时与碳接触在43 秒℃

生成有60%一氧化碳;当温度升高到1200℃

1100℃时只需6秒就能达到同样的结果,60

可见二氧化碳的还原速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加快。在相同的温度下,如1000℃时

20

43秒就有60%一氧化碳生成,如果

10秒,就只有20%的一氧化碳生成0 10 20 30 40 50 60 秒

图2-2 CO2还原反应的速度与温度接触时间关系图

可见,接触时间越短,二氧化碳生成一氧

化碳的量就越少。降低温度尽管可以抑制

二氧化碳还原,但与吹风的目的有矛盾。实际生产中用尽可能缩短二氧化碳与碳接触时间,提高风速、适当降低燃料层高度的方法来降低吹风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2)吹风过程的化学平衡

吹风阶段由于气化剂(空气)和燃料均在不断的补充,反应物浓度较大,在煤气炉可能允许的温度范围内,燃烧反应(2—1)和(2—2)

到(2—3)的平衡组成中几乎

全部是生成物,这三个反应实际上是不可逆100

的,因此无需研究化学平衡。

对于CO

+ C = 2CO(2—4)的反应则不60

2

40

然,在煤气炉允许温度范围内,其平衡组

成相对含量随平衡时温度变化而有很大差

可逆反应。400 600 800 1000℃和CO的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如图图2-3 CO2和CO的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

CO

2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氧化碳的平衡浓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平衡浓度降低。例如,在800℃和1大气压下,平衡混合物中一氧化碳的含量约90%,二氧化碳为10%;温度上升到1000℃时,一氧化碳含量增加到99.1%,二氧化碳几乎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了。

由于(2—4)的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力有利于抑制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相反,当压力降低时则有利于生成一氧化碳。例如,800℃和一个大气压下,平衡化合物中一氧化碳含量约90%;当压力减至0.1大气压时,一氧化碳平衡含量增加至97% 。可见在同一温度下总压力较低时,平衡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含量较高。以上讨论都是假定气相中只有一氧化碳时作出的。事实上,工业上是以空气为制造煤气的气化剂,因而随空气中氧进入

煤气炉的同时,还拌有氮气。由于氮气的存在,混合物中CO

2

+CO就为氮气所稀释,因此一氧化碳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之和就要减小,这种情况有利于二氧化碳的还原,使平衡向生成一氧化碳的方向移动。

综合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两方面因素,煤气炉吹风阶段要达到升温快、消耗少、吹风气一氧化碳含量低的要求,必须使风速和风量足够大,燃料层高度和温度保持适当。

第四节制气阶段的反应和化学平衡

一、制气阶段的反应

蒸汽通过赤热的炭层进行气化反应的过程称为制气。蒸汽最先通过的气化层习惯上称为主还原层。主还原层内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C + H2O(汽)= CO + H2- 29.3千卡(2—5)

C + 2 H2O(汽)= CO2+ 2H2 - 19.2千卡(2—6)

主还原层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次还原层中被还原成一氧化碳:

CO

2

+ C = 2CO - 39.4千卡(2—7)

在温度较低时,还有生成甲烷的副反应:

C + 2H

2 = CH

4

+ 19.9千卡(2—8)

制气的目的,是努力使化学反应向提高蒸汽分解率,增加一氧化碳和氢气产量的方向进行。因此,也必须从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两方面讨论。

二、气过程的化学平衡

制气阶段碳与蒸汽的反应(2—5)和(2—6)和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2—7)均为吸热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向又进行,生成我们所需要的一氧化碳和氢气。(2—8)生成甲烷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也有利于抑制惰性气体甲烷的生成,碳与蒸汽的反应如图(2—4)所示,由图可以

看出,一氧化碳和氢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二

氧化碳和甲烷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提高气

化层温度有利于蒸汽的分解和二氧化碳的还原,在

实际生产中,因为化学反应并为达到平衡,加上燃

使得生成物的组成与图(2—4)所示稍有不同。

此外,蒸汽的分解反应和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

都是体积增大的反应,而生成甲烷的反应是体积缩

小的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得出,减低压力

有利于提高气体有效成份,减少甲烷有还成份。所以,在能保证正常气化条件和气量的前提下,蒸汽压力应尽可能低一些。

三、制气过程的反应速度

有实验证明,蒸汽与碳的反应速度以及由此得到的水煤气中各组份的浓度,除决定温度外,还决定于燃料的性质。

通常我们用蒸汽分解率来间接表示碳与蒸汽的反应速度。所谓蒸汽分解率,是指反应掉的蒸汽量与如炉蒸汽量的百分比。蒸汽分解率与温度、反应时间和燃料的性质有关。同一种燃料在相同的时间下,反应温度越高,蒸汽分解率就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同一种燃料在同一种温度下,接触时间越长,蒸汽分解率越高。因此,提高气化层温度和厚度,对提高蒸汽分解率是有利的。燃料种类对蒸汽分解速度影响次序,同前述燃料种类对二氧化碳还原速度的影响次序一致。对活性较高的燃料,反应速度基本处于扩散或过度区。对于活性差的燃料,反应速度基本处于动力学控制区。因此,采用活性较高的原料制气时,在同样温度下适当提高气化剂的入炉速度(既提高蒸汽的扩散速度),可以在不影响气体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气化强度;而使用活性差的燃料气化时,在同样温度下提高气化剂入炉速度,气体质量和气化强度就下降甚快。

通过以上对煤气炉内的化学反应的分析可以发现,吹风阶段与制气阶段其所要求的反应温度、气化剂流速、碳层高度等方面是互相矛盾的,而这两个阶段的反应又是在同一炉内交替进行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情况,权衡利弊,确定最合理的生产工艺条件。所以,要想当好造气一名合格的操作工是不容易的。

第三章工艺条件的选择和控制

第一节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

在间歇式水煤气发生炉内,需要周期地送入空气和蒸汽。自上一次开始送空气至下一次开始送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工作循环。

一、循环各阶段的作用

小氮肥厂生产中通常把每个工作循环分为六个阶段(有的厂分为五个阶段)

1、吹风阶段

吹风是为了使空气中的氧与碳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贮存于碳层中,供给制气过程中水蒸气与碳反应所需要的热量。吹风时空气从炉底进入,吹风气从炉上出来,经旋风除尘器送往一网落,二次燃烧和回收吹风气带出的显热。

2、回收阶段

为了制得符合合成氨氢氮比要求得半水煤气,要回收部分含氮量较高得吹风气送入气柜。吹风后期,炉温较高,吹风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相对较多,此时回收吹风气可以同时回收一部分有效成分一氧化碳,所以回收阶段一般设在吹风后期。

3、上吹阶段

回收阶段后,炉温达到了整个循环得最高点(约1000~1200℃)。此时开始上吹制气:吹风伐关闭,总蒸汽伐开,蒸汽从炉底通入,进入炉内与赤热的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含有效成分较高的水煤气从炉上出来,经冷却除尘后进入气柜。客观上,上吹有两个作用:①制造水煤气:②使火层按正常规律逐渐上移,提高上层温度。实际生产中,如果炉底温度较高,炉顶温度较底,可以适当延长上吹时间或适当加大上吹蒸汽量,提高炉顶温度,降低炉底温度,防止炉下结疤结块。但是,上吹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引起炉上温度偏高,产生炉上结疤挂炉,同时引起灰渣层含碳高,灰渣中返炭多,消耗高。

4、下吹制气

上吹制气以后,燃料层温度已经下降,按照工艺过程可以转入吹风提高炉温。但是,如果只以吹风和上吹制气的简单过程反复循环下去,势必造成上层温度逐渐升高,不仅热损失增大,而且燃料气化不完全,使气化条件越来越差,汽化效率大大下降,甚至无法生产。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在上吹制气阶段以后,需将蒸汽从炉顶通入,生成的煤气从炉底引出送至气柜,此阶段称为下吹制气。其作用:①制造水煤气:②避免火层上移,稳定气化层位置;③降低炉上温度减少气体带走的热量损失和灰渣中返焦的量。

5、二次上吹

经过上、下吹制气后,炉内温度大幅度下降,按道理应该进行吹风以提高温度。但由于下吹后炉下部的空间和管道内积有大量的水煤气,若马上送风,水煤气与空气混合会引起爆炸事故。为了安全起见,要把这部的煤气赶走。所以,蒸汽从炉底通入,把炉底煤气吹净,同时产生的水煤气一并送入气柜,这就是二上吹。其作用:①吹净炉底煤气;②制造水煤气送入气柜。二次上吹以保证安全生产为原则,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半水煤气产量和质量。

6、空气吹净

二次上吹后,煤气炉上部空间及上行管道、设备内充满水煤气。如果马上转入吹风阶段放空,是很大的浪费。为了回收二次上吹后的残余煤气,在转入吹风之前,增加一个空气自下而上通过燃料层,产生空气煤气送入气柜的短暂过程,将残余水煤气一并送入气柜,这一阶段称为空气吹净阶段。其作用:①回收二次上吹后残余煤气;②提高炉温,回收空气煤气。空气吹净后又转入吹风,开始了另一个循环。

二、循环时间的分配原则

所谓循环时间,是指循环各阶段时间的总和。循环周期的确定和每个循环各阶段时间的分配,在气化操作中是极为重要的。它根据燃料性质、机械性能的允许范围及后工序对煤气质量的要求等综和考虑而确定的。拟定时必须合乎下列原则:

1、保证生产的绝对安全及稳定;

2、力求制气前后阶段的温度波动不大、气化层位置稳定;

3、在满足提高炉温的前题下,尽量缩短吹风时间,相应延长制气时间;

4、半水煤气质量合乎工艺要求,在提高碳利用率的条件下尽量提高气化强度。

5、尽可能减少热损失,提高蒸汽分解率,降低两煤消耗。

一般情况下,二次上吹和空气吹净阶段的时间长短,以能够达到排净煤气炉下部空间和上部空间的残留煤气为原则,即安全和节约的原则。因而一般是固定不变或很少改变的。为了保证空气自煤气炉下部进入不发生爆炸,二次上吹较长一些比较安全。但是,由于二次上吹制气时燃料层的温度比较低,生成的水煤气的数量少且质量差,时间过长是不适当的.所以一般只占循环时间的7-9%。空气吹净阶段的时间,主要是排净煤气炉上部及设备内残留煤气,因而时间最段,一般占循环时间的4%。现在大部分氮肥企业,造气炉都采用油压程控,各驱动阀门起落明显加快,二次上吹时间都控制在了7%以下。空气吹净控制在4%以下。

吹风时间的长短,以使燃料层具有较高温度和使煤气炉有较大生产能力为主要原则。至于能否用较短的时间达到较高的炉温,决定于空气鼓风机的性能以及燃料层是否允许提高气流速度等条件。燃料的性质与吹风时间分配原则的关系,随燃料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不同而异。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较好的燃料,碳层阻力小而且阻力均匀,有利于提高气流速度,只用较少的时间就能使燃料层升到要求的温度。相反,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差的燃料,燃料层阻力大且气体分布不均匀,提高空气流速易导致燃料层吹翻,因而不能用较短的吹风时间来达到较高的炉温.达到理想炉温所用的时间长短,以提高空气流速为主要手段,但以不致使燃料层吹翻为限.当空气流速已经达到燃料层阻力及其分布所允许范围的高限时,若还许提高炉温,则应通过延长吹风时间来达到.燃料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最终是反映在粒度上。燃料层阻力的大小取决与粒度的大小,燃料层阻力的分布取决与粒度是否均匀.所以,不同粒度的燃料吹风时间的分配原则,与上述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一致。各种原料吹风百分比一般在19.5%-25.5%范围内。

上、下吹制气阶段时间的分配,以稳定气化层位置,有利于炉顶炉底温度指标的控制和保证气体质量为原则。吹风阶段之后,燃料层的温度高,上吹制气的产量和质量都比较好,上吹

制气阶段的时间长一些似乎是合理的。但是,上吹制气时间过长不仅消耗气化层大量的热量,而且使气化层急剧上移,对以后的制气不利。因此,在上、下时间,以利于防止火层上移及下部未燃碳的充分利用,达到稳定操作和降低消耗的目的。

对于固定碳含量较低、灰熔点低、粒度小、比重大的原料,容易发生燃料层阻力大,火层下移或者上、下反复交替移动的情况。为了防止结快和发生火层反复移动,上吹时间百分比相对多一些。例如,以白煤为原料时,上、下吹时间百分比可按下式确定:

上吹+二次上吹+2%=下吹(白煤)

假定上吹为27%,二次上吹为8%,下吹则为:

27%+8%+2%=37%

上、下吹制气时间的分配还应考虑风机能力和时间百分比的长短。若吹风时间长,下吹制气时间要适当增加;吹风时间短,上吹时间要适当增加。因为稳定气化层位置不仅取决于上、下吹制气时间的分配,吹风时间的长短亦影响气化层的移动程度。

循环各阶段的时间分配研究确定后,根据炉内实际温度及气化层位置的变化,再用上、下吹蒸汽量来调节,以维持炉内气化正常。

煤气炉内的温度在一个循环周期内的波动范围,随循环时间的长短有较大差异。循环时间长,吹风初期温度起点底,必须经过较长吹风时间将气化层温度提高。但是,吹风后期以一氧化碳形式带出的潜热损失相对增多,吹风效率降低。同时,由于制气阶段末期温度较低,这就使制气效率、气化强度也随之下降;如缩短循环时间,就相对减少了吹风阶段的热损失,气化层温度波动相对减小,制气阶段的反应相对地经常保持在高温区进行,有利于煤气炉的生产负荷。同时,由于上、下吹时间相对缩短,气化层位置得到相对稳定,使炉顶炉底温度较易控制,有利于减少气体显热损失和煤气炉的正常操作管理。但是,循环时间过短,液压阀门开关动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使得有效生产时间亦相对缩短。

第二节工艺条件的控制

合成氨生产中,煤气炉的操作稳定控制是提高合成氨产量、降低两煤消耗的关键。影响煤气炉操作的因素比较复杂,着重从碳层的控制、炉温的控制和氢氮比调节三方面叙述。

一、碳层高度的控制

一)稳定碳层的意义

煤气炉炭层高度控制是否合理,对煤气的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影响。实际操作中所谓的“高炭层”,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不同的燃料,不同的设备及不同的生产负荷,炭层高度的变化是很大的。一般的说,控制适当的“高炭层”有利于燃料层各分区高度的相对稳定;

可以适应高风量的操作条件,能够储存较多的热量;有利于提高入炉蒸汽量和提高蒸汽分解率;气化层增厚还可以增加二氧化碳与碳的接触时间,有利于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的进行。炭层控制适宜,还容易使炉顶、炉底气体温度得到适当控制,因而减少热损失。

合理的炭层高度确定之后,在操作中就要严格控制。炭层高度稳定,有利于保持炭层阻力一定,从而保证了入炉空气、蒸汽稳定地穿过炭层,可以较好的维持炉内的热平衡。如果炭层控制的不好,则操作的其他条件就要随之加以调节。诸如循环百分比、入炉空气量、蒸汽流量等相互关联的操作条件就不能适应和相对稳定,必将破坏炉内热平衡,使气化层位置上、下移动,气化层分布不均,造成炉顶、炉底出气温度波动,气体的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循环氢的调节规律也必将被打乱。所以维持炭层高度的稳定,使搞好稳定操作的重要一环。

二)炭层高度的选择

生产中,炭层高度是通过测量炭层表面与看火孔(或炉口)之间的空间高度来间接测得的。这一空间高度称为“空程”。既然“高炭层”只是个相对概念,对于已经确定的生产条件,如何选择炭层高度“或者说空程高度”呢?炭层控制的实际高度,要根据燃料的特性、鼓风机能力的大小以及生产负荷的轻重等因素综合考虑。

当采用焦碳为原料时,其固定碳含量及机械强度较高,热稳定性较好,特别是由于其比重小,空隙率和比表面大,这些因素都不易形成炭层阻力,因而适于较高的炭层操作。与焦碳相比,白煤的固定碳含量低,机械强度差。如果炭层控制过高,则会因阻力大而使气化剂分布不均,局部吹翻炭层,影响气化作业的正常进行。所以,以白煤为燃料时,炭层控制不易过高。。

以下情况,炭层可控制指标的高限

1.生产负荷大;

2.鼓风机能力大(风量>20000立方米/小时);

3.燃料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

4.粒度均匀,透气性好。

反之,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指标下限。

三)稳定炭层的方法

所谓炭层稳定,是指在每次循环加煤一定的情况下(全自动加煤机),加碳量和耗碳量基本平衡(加碳量=气化耗碳量+气体带出物+灰渣排出量)。即空程高度保持不变。

引起炭层波动的原因主要有

1.炭层下降慢。

1)炉内出现结疤、结块现象;

2)炉温低,蒸气用量大;

3)火层上移,炉上温度控制过高;

4)炉内出现吹翻、灭火、风洞等现象;

5)气化层分布不均,气化反应不完全;

6)炉条机开启时间过少或转速减慢;

7)炉条机开启时间过少或转速减慢;炉栅磨损,破碎能力差,或灰犁插入过浅,排灰速度慢;

8)炉条机出现打滑现象未能及时发现;

9)阀门出现故障;

10)系统阻力增大

2.炭层上涨。

1)炉内严重结疤,炉底部堆积大块过多或出现底部架空现象;

2)加炭多,制气时间短;

3)炉条机不转或大灰盘出现故障;

4)灰斗积灰过多,下灰不及时。

3.炭层下降快

1)生产负荷过重,气化反应加快;

2)炉条机开车时间过长或转速过快;

3)炉内出现塌炭;

4)更换比重较大的燃料;

5)灰犁插入较深,排灰速度快;

6)燃料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差,或燃料带入粉末多,造成带出物增多。

对于以上影响炭层稳定的因素,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予以调节:1)缩短或延长制气时间;

2)增加或减轻生产负荷;

3)增加或减少加碳数量;

4)增加或减少加炉条机转速及开启时间。

以上措施,有时单独采用,有时要同时采用。操作工应首先弄清炭层不稳的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加以补救。

二、炉温的控制

一)炉温高低的选择

气化层的温度高低和厚度,是决定半水煤气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生产实践中,煤气炉温度并非越高越好。由吹风和制气阶段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叙述我们知道,吹风阶段,气化层温度越高,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的机会越多,造成了燃料热量的损失,影响了吹风效率的提高。在制气阶段,蒸汽与碳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适当提高气化层的温度,气化强度明显提高。这说明,吹风和制气两个阶段对于气化层温度和厚度的要求时不同的。吹风阶段应尽量避免形成二氧化碳还原的条件,希望气化层薄、炉温低;制气阶段则要求有利于形成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条件,希望气化层厚,炉温高。

另外,气化层温度还受到燃料灰熔点的限制。炉温过高,超过灰熔点所能允许的温度,则会熔结成块,使操作恶化。

气化层温度的选择,应丛气化强度和热利用律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如果需要气化强度大,则应选择燃料所能允许的高限指标,以利于气化层增厚,增大气化反应区。如果气化强度不需要很大,则应维持气化层温度低限指标。这样可使吹风效率和制气效率都得到提高,以利于消耗定额。但是,在气化层温度维持低限指标时,上、下吹蒸汽量应相应减少,否则会使炉温过低,水煤气产量低、质量差,为分解的蒸汽带走显热增大,影响制气效率。

二)判断炉温高低的依据

掌握好气化层温度,是保证气化作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方面。在固定层煤气炉生产中,由于燃料层不断的由上而下移动,以及气化层位置随工艺过程的变化不断移动,燃料层位置不断随工艺过程的变化不断移动,燃料层温度不便于直接测量,炉温的高低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加以判断的。主要有以下各点:

1、停炉后观察炉面判断炉温

一般情况下,气化层温度的变化和位置的推移,通过观察炉面情况可以进行初步判断。当气化层温度和位置适宜时,以白煤为原料:炉心灰暗,四周暗红并加有较多兰色火焰;以煤球为燃料:炉心灰白,四周暗红。

若为燃尽的碳清晰可见,炉心灰黑,四周暗红,兰色火焰较多,说明气化层温度低或火层下移,炉面呈橙黄色甚至白热化,是气化层上移或炉温过高的表现。

2、通过探火判断炉温

通过火棍插入的难易程度和所显示的气化层厚度,可以判断炉温高低。看火时火棍应从探火孔各个不同位置分别插入。插入炭层时分别有直差和斜插两种。直插时距夹套边距20-30cm,斜插时插向风顶帽。一般?18mm的看火棍看火时间为三分钟。看火后可依次将火棍排列起来,整个气化层厚度和位置即明显显示出来。火棍呈黑色的为灰渣层,红颜色的为气

化层。我们现在使用的全自动加煤机只有一个探火孔,可用一根探火棍多插几个位置,最后插向风帽顶。

炉温正常时,火棍较易插入,火棍显示的气化层也较厚,若拔出火棍,不显示黑色或黑色较短,或发现竹节状火棍,均是气化层偏移、紊乱的异常现象。火棍插不下去,则可根据火棍停留的位置判断炉内哪个部位发生了结疤。

3)通过半水煤气成分判断炉温

半水煤气组分含量的变化,主要于炉温控制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气体成分反过来判断炉温。由煤气炉的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叙述我们知道,气化层温度高,有利于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气化层温度低,有利于生成甲烷的副反应。所以,一般情况下,半水煤气中一氧化碳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低,表明气化层温度高;一氧化碳含量低,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升高,表明气化层温度低。

4)根据发气量大小判断炉温

发气量大小主要决定于炉温高低。在后工段半水煤气用量一定的情况下,气柜上升速度代表了发气量的大小。所以,在压缩机开机台数不变时,一般可根据气柜上升快慢判断炉温高低。

台炉发气量可用下式计算:

测定时间(分)

时)(分方米测定时间内气柜下降立开启台数压缩机台时打气量台炉发气量/60?-?= 5)测定蒸汽分解率判断炉温

气化层温度的提高对蒸汽分解率的提高,影响是很显著的。炉温高,蒸汽分解率高。实际操作中,蒸汽分解率的高低,除与炉温有关外,还与气化层的厚度和均匀程度、炭层高低、蒸汽压力及如炉蒸汽量有关。因此,蒸汽分解率的测定对改进操作、提高发气量有重要作用。

7)观察下灰质量和数量判断炉温

每次下灰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是判断炉内气化作业是否正常及炉温高低的一个方面。排出的灰中,如果渣块多,细灰返焦少,大块少或虽有大块但结构松散,说明炉温控制适宜。如果大块多而结构坚固、比重大,灰中细灰少、返碳多,则说明炉温控制过高,这种灰质在处理结疤、结块后较为常见。如灰渣中,细灰、返焦多,渣块少,说明炉温低,上吹蒸汽用量过大或上吹时间过长。

下灰数量与质量有直接关系,灰渣质量较好,一般下灰数量也正常。如果两灰斗灰渣数量明显减少,或一边灰多一边灰少,则说明炉底大块多或被大块卡住,影响正常排灰。有时两灰斗积灰极少或者无灰,是炉内结疤严重、较大疤块在炉箅与夹套保护板之间悬空造成的。

造气炉按我们公司状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动加煤机

中冀正元使用的全部是全自动-机电一体化自动加煤机。构造:储料仓、布料器、圆盘阀,插板阀(给料阀);

工作原理:在每个循环然后给料阀按时间打开并给料,待给料阀关闭5秒后,圆盘阀关闭(防止圆盘积煤密封不好漏气),在吹风阶段,不料阀打开,燃料落入煤气炉内。

优点:每一个循环投料一次,基本上投料数量一定,原料吸热和放热的量基本相同,所以,炉温比较稳

定,在炉况正常的情况下,

上行温度在一条线上。有利于增大单炉发气量。

缺点:动密封点多,容易产生泄露,尤其是圆盘阀因为不是垂直和水平接触密

使圆盘密封不严而漏气;在一点要求操作工要勤快,按时探测炭层高度,勤调整给

料时间,以保证炭层高度在要求之内。

第二部分,炉体部分。炉体部分分为:筒体和加套锅炉。筒体内,衬有耐火材料浇注或

砌成的内衬,与加套锅炉内侧对齐,上部炉顶大约有500mm内衬与上行管上檐齐;目的是防

止筒体铁板高温氧化和散热造成热损失。

加套锅炉下部焊有600--800mm的梯形破渣刀,顺灰盘转动方向成15°夹角,起保护加

套锅炉和破疤作用;

第三部分是炉底部分。炉底部分分为炉箅、灰仓和炉底总成。

炉箅要求要布风均匀,耐高温、耐磨损。?2600mm造气炉有五边五层、六层,六边五层、

六层,?2800mm造气炉有六边六层、七层,五边六层、七层,我们现使用的是?2600mm造气

炉六边六层,?2800mm造气炉六边七层,炉箅是造气炉的心脏,选择好的炉箅对造气的条件

稳定和降低消耗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小氮肥工艺的逐渐成熟,设备生产商又开发出了专烧小

粒煤的多层多边炉箅。

灰仓是把反应后的灰渣,在灰仓周围过渡随灰盘和炉箅的转动,把灰渣送入灰渣箱。灰

仓两侧对称装有一对灰犁,灰犁起挡灰作用,炭层下降快慢与灰梨插入的深浅有关。

炉底总成有灰盘、大齿圈、上下滑道、滚珠(单排?76.2mm)、中心定位圈(有的使用的

是4个中心定位轮)、迷宫密封圈、底盘、细灰挡板、鼓风箱、灰渣箱和炉条机(闭是传动)

构成。

二、附属设备

1、旋风除尘器

一台,旧系统?2800mm,新系统?2600mm,

上行管沿除尘器水平剖面切线方向插入,气

体旋转从中心管出来,所以叫旋风除尘器。

为防止粉尘冲刷,内壁焊有耐磨铸铁方块,

夹层浇筑耐火材料。

2、盲肠集尘器

各炉下行管设有一个除尘器,在造气炉

下部位置,好似人的盲肠一样,所以叫盲肠

集尘器。直径?1200mm,煤气进上出,传统

工艺,盲肠集尘器内加一隔板,为减小系统

阻力,我们去掉了隔板。

3、单炉水封

为单炉检修方便安全,各炉设有水封,

顾名思义,水封就是利用水隔离单炉和煤气

系统煤气。老传统工艺,水封在生产中加益

流水。使用显热回收以后,为减少显热损失,生Array产中水封不在加水。水封进气管插入深度(即

进气管最底点倒益流水管口距离)是通过理论

计算了的。停炉时,煤气压入进气管内水的高

度,一定要大于系统最大压力,否则,煤气会

冲破水封倒入单炉系统,发生安全事故。旧系

统单炉水封比较简单,是一个U行湾,在系统

阻力增大时很容易被冲破。所以,在使用时不

太安全。

5、显热锅炉

旧系统两台并联使用。本公司设计一台,铸

铁换热片,换热面积不详;另一台是天津华能设备

公司制造,真空换热管换热,分上下两层,上层过热自产蒸汽,下层换热产蒸汽,换热面积900m2。新系统一台,本公司设计,分三层,铸铁换热片,自产蒸汽段换热面积399.6m2,过热蒸汽段换热面积399.6m2,水加热段换热面积133.2m2。

6、洗气塔

新系统清洗塔一台,综合洗气塔?3200×21000mm,分两层冷却,下层主要是除尘,5层折流板,1000 m3循环供水系统冷却水,上层主要是冷却降温,700 m3循环水供系统冷却水,槽式分布器,装有两层塑料阶梯环,上层高2 m,下层高1.5 m;旧系统有清洗塔两台,分别为,?1800×18000mm和2200×18000mm,喷淋冷却;联合清洗塔一台?3600×

21000mm,槽式分布器,装有两层塑料阶梯环,高度均为4m;

半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SM-ZD-93511 半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半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人身安全和机械电器的安全运行,现订立半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如下。由车间全体同志共同遵守执行。 一、开机前必须对机械、电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故障必须由指定人员修理,排除后方可开机。严禁设备带病启动运行。 二、设备起动前必须对各应加油部位加油,未启动先发出信号,各操作工到岗,发回信号后,方可逐台设备启动,否则严禁启动。 三、设备启动后,必须空载3~5分钟,正常后方可带负荷运转,开始供土。 四、搅拌机运转后,严禁任何人跨越泥缸口,发现泥缸内有杂物,必须及时拉开离合器,用夹钳取出。 五、搅拌机必须有牢固的遮网(防护罩网),离合器拉杆

操作要方便,部位要灵活。 六、高细碾(破碎机、夹碾)轮碾机内有必须要取出的杂物,必须停机后用夹钳取出。严禁用手拿,操作时不得戴手套。 七、清理输送机托滚及卷盘上的粘泥时,必须发出停送输送带信号。在地坑清理托滚粘土时,光线要充足,人要站稳。严禁用手去扒粘土。 八、切坯时,要戴防护眼镜,手脚要相应。换切坯钢丝手脚要离开离合器踏板或拉杆。手脚动作要快,特殊情况停机更换。 九、擦油时手的动作要快。泥条卡停时,手不得去盘快滚齿轮。 十、不得用湿手去按电钮。机械、电器设备不得带病使用。遇到故障需电工处理。 十一、潮坯车进入轨道后,放下手把,迅速离开到切坯台前剔除废坯。 十二、车满后,扶正手把,正直驾驶,安全运行,到达指定的场地,开始填坯。

生产车间各岗位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为保证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条例》,操作工人必须按照以下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一、操作工人必须掌握化学物品的特性(物理、化学性能),熟悉操作工艺。 二、操作工必须持证上岗,有高度的安全意识。 严格做好双人领料、双人投料制度。 三、在化学危险品操作过程中必须佩带防护用品,对接触化学危险品的容器,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 四、操作工必须对防护用品及急救用品进行检查,定期更换,确保防护用品及急救用品能有效使用。 五、不允许将化学危险品以及其有关的物品带出车间。 六、严禁在车间内进食、喝茶、娱乐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 七、化学危险品工作区域内除持证人员外,其他工作人员及闲杂人员等不得进入。 八、对违规操作以及发生的大小事故将追究各级责任人的责任。 称量工序操作规程 设备:台秤、捕尘设施 状态标志:已清洁、正在运行、清场合格证、生产证; 记录填写:批生产记录;所需容器具准备齐全;所用物料确认无

误。 操作: ? 1 操作人员根据称量配料的数量到净桶存放室领取洁净的桶和舀子等器具,将其用小车运至称量配料间,并用75%酒精擦拭消毒。 ? 2 操作人员依据“生产指令”和限额领料单到中间站领取所需物料,核对其名称、规格、编号、数量等,并在交接单和物料进出记录上签字确认领用,用小车运至称量配料室。 ? 3 在QA人员监控下,按照制剂指令的规定比例,称量各物料的单锅数量。 ? 4 物料按比例称重后及时悬挂标示牌,填写称量配料记录,将所配物料递交下一工序。 ? 5 称量配料结束后取下“生产证”,换上“待清洁”标示牌。 ?清场 制粒工序操作规程 设备:摇摆式颗粒机 状态标志:已清洁、正在运行、清场合格证、生产证; 记录填写:设备运行和维护保养记录、批生产记录;所需容器具准备齐全;所用物料确认无误。

生产车间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生产车间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起草人日期文件类别标准管理规程审核人 日期颁发部门生产部批准人日期文件编码 SOP09001,CO 生效日期共2页第1页文件标题生产车间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分发部门质量部、生产部 变更记载: 变更摘要: 修订号批准日期生效日期 生产车间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1 目的 规范生产车间的安全操作,防止安全事故。 2 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生产安全的管理。 3 职责 岗位操作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生产主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 4 程序 4.1.1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所有员工必须加强法制观念,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1.2 凡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有安全隐患的厂房、生产线和设备,岗位操作人员有权向上级报告,遇到可能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岗位操作人员有权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生产主管及生产部经理。 4.1.3 设备的安装、调试按照安全操作指导并在设备的安全运行环境下进行,一切电气机械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的接地安全措施。 4.1.5 消防器材定置摆放,不得埋压不得上锁锁闭,不得随意挪移。

4.1.6 岗位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经安全教育培训、设备安全操作及岗位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1.7 生产前做好劳动保护和安全检查工作。 4.1.7.1 一般区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按《人员进出一般生产区操作规程》穿戴工作服,洁净区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按《人员进出D级洁净区操作规程》规定穿戴好洁净服,并在操作前带乳胶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避免裸手接触药液。 4.1.7.2 检查设备和工作场地,排除故障隐患。 ---- 检查设备的是否清洁完好。 ---- 检查设备润滑是否良好。 ---- 检查阀门有无泄漏。 ---- 检查设备各连接部位有无松动现象,如有应立即紧固。 ---- 检查电路气路连接所有部件是否安装正确。 4.1.8 工作中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严禁酒后上岗。调整设备、拆卸防护装置时要先关机停电。 4.1.9 设备运行安全。 4.1.9.1 设备操作实行专人专岗,非本岗位操作人员严禁操作本岗位设备。4.1.9.2 按照安全操作指导、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在设备的安全运行环境下对设备进行操作及维护。 4.1.9.3 在设备运行中注意观察和检查,如有异常应停机检查,如出现故障应消除了这些故障后才能重新开机。 4.1.9.3.1 机器在一些危险地方已经安装了保护装置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要注意这些保护装置的有效性。 4.1.9.3.2 在设备运行中设备有无异常声音、振动和气味。

化验车间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实用版

YF-ED-J463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化验车间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化验车间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实用 版 提示:该操作规程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目的 为了规范化验车间所有化验员在进行监测 操作时,严格按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同 时,规范安全操作,避免发生人身伤害等安全 事故。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化验车间所有员工的检验工作。 3 安全操作规程 3.1 化验室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3.1.1 使用电器设备安全规程

3.1.1.1 在使用电器设备时,必须事先检查电器开关接地线以及机械设备,各部分是否安全可靠。 3.1.1.2 开始工作或停止工作时,必须将开关扣严和拉下。 3.1.1.3 要更换保险丝时,要按负荷选用保险丝不准加大或以铜丝代替使用。 3.1.1.4 电器开关箱内,不准放任何物品。 3.1.1.5 严禁用导电器具去清洗电器和用湿布擦洗电器。 3.1.1.6 凡电器动力设备超过允许温度时,应立即停止运转。 3.1.1.7 禁止将水洒在电器设备和线路上,以免漏电。

氯化车间安全操作规程完整

氯化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一、造气岗位 Ⅰ、本岗位工艺概况简述: 先将PE投入投料釜中,在助剂的作用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按比例通入氯气,PE经氯化形成CPE。 生产原理 在助剂的作用下CL原子取代PE分子中的H原子,根据工艺要求做成一定氯含量的氯化聚乙烯。 影响氯化的主要因素 1)釜压力 2)釜温度 3)各温度段通氯量 4)助剂的合理搭配 Ⅱ、本岗位安全操作要点 氯化岗位 1)检查各零部件的连接是否有松动,若有松动必须拧紧加固,以免工作中有漏油、漏气或其他事故的发生。 2)检查减速机的润滑油油位是否正常,电机转动是否正常; 3) 检查水套冷却水阀是否开启,压力表、温度表指示是否准确。 4) 检查反应釜搪瓷有无缺陷。 5) 通知电工检查配电设施、接线是否正常。 6)检查管道、阀门、仪表是否齐全、符合要求。按流程顺序检查阀门开关情况

是否正确。 正常操作 1投料前清理釜的杂物,检查釜壁搪瓷是否完好,各孔径的密封性完好、机械传动部分性能良好无杂音;杜绝出现泄漏情况。 2向釜注入1/2体积的清水,将称量准确的乳化剂、分散剂、引发剂加入反应釜,并开动搅拌,投入PE,密封釜口后给反应釜升温。 3打开排空阀排空釜空气。然后关闭排空阀打开通氯向釜通入氯气,氯气的通入速度一定要均匀。 5当釜压升至0.08-0.1MPa时关闭通氯阀,打开排空阀如此反复2-3次,用氯气赶除釜残存空气,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釜压,赶气过程一定缓慢,便于为其吸收装置充分吸收,杜绝氯气泄漏。 6打开通氯向釜继续通氯,同时记录通氯量,釜温釜压。 .7每15分钟记录一次,并随时调整通氯速度和釜温。 8通氯过程按照具体生产工艺进行。 9氯化后期温度要稳定,避免大起大落,通氯时间5小时左右。反应釜压力最高压力不超过0.55Mpa,超过时可以放缓通氯速度,避免超压形成安全隐患。 10通氯完毕后,关闭通氯阀,保温20分钟。 11打开降温系统给釜降温,温度下降至110℃时打开空压机,用空气将釜残存氯气赶除,其方法是:开启空压阀门向釜充气,同时打开排空阀,并使釜压保持在0.1Mpa,时间约20分钟。 .12当温度下降至90℃时,关闭排空阀,打开釜底放料阀,将物料压入脱酸水洗釜。 13降温放料前一定要排除反应釜残余氯气。 Ⅲ、本岗位开、停车安全操作规程 1、开车、停车步骤 将物料压入脱酸水洗釜后,确认釜无压力后打开人孔,清理氯化釜残余物料,检查搪瓷、搅拌轴、折流板有无异常,;确认与釜体连接阀门关闭情况。

生产车间电器安全操作规程(新编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生产车间电器安全操作规程(新 编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生产车间电器安全操作规程(新编版) 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用电意识,有效遏止和防范各类电器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订如下安全用电规程: 1、电柜内不准堆放杂物和其他私人用品,电柜上面不准放水杯和茶杯等其他杂物,以免电器进水造成事故,违者没收及按管理制度处罚。 2、机修或工程队维修安装烧焊时,要求在哪里烧焊,地线搭到哪里,相关车间派员监督,否则容易烧坏电线及电箱,发生火灾事故。 3、除电工外,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进入电房操作开关或干扰电工作业,不准合上已挂标示牌(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开关。 4、各车间保养清洁电柜时,不得用水冲洗或用湿毛巾擦电柜。当接触电器插头时,不允许带电拔或插,必须将电源开关切断后进

行。接触电器时,手脚必须干净没有水,避免发生漏电触电。 5、电工维修工作时,至少应有一人监护,其他电工不能陪同前往时,班组长应由安排相关操作人员陪同完成维修工作。 6、严禁赤脚及穿拖鞋上班,电工有权制止各车间人员违反安全用电操作规程的行为及义务。 7、各车间拆接焊机或其它电器电源线时,应找电工接线,严禁用打扁的焊条或其它金属物品当螺丝批用,严禁用钩挂接线,严禁在非维修箱内接维修线。 8、对较大型设备或一通电就可运转危及人身安全的设备进行检修前,必须切断电源,验电确认后,悬挂警告标示牌才可以维修。通电运行时必须全线清场,通知在场所有人员通电启动事宜,防止发生意外。 9、所有的震筛及釉泵必须重复接地;在金属容器或窑炉内工作等密闭及狹窄场所应使用36v以下的照明电源,所有维修线及照明线路必须经漏电开关保护。动力每半月负责检查一次各车间维修漏电开关是否失灵。

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205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标准版本

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装坯工:上班前按班、组长指定的地点掀架,把大箔、小箔卷放在背沟内,不能乱掀乱放。工作中要轻拿轻放,快拿慢放以防止碰坏坯子,不许抱坯、更不许砸坯。版头坯子要放在架埂上,不能乱放。下班后将架头好,把路上及窑门外的坯坯子拾起与小拖司机倒在指定地点。 2、小拖司机:上班严禁喝酒,严禁开英雄车,车上严禁带人。上班前下班后检查(两油一水)及拖车有无毛病,有毛病及时找修理工修理不能开病车。工作中掉在路上的坯子要及时拾起,路上不能有一块坯子或半头坯子。下班后将窑门的坏坯子与装架沟的

一起到在指定地点。 3、码头、递坯子:严禁班前喝酒,听从班长指挥,码窑时要轻拿轻放,面要横平竖直,头对头、缝对缝、必须严格按照车间规定的码法工作,严禁私自改变码法。老同志要带好新同志,要和递坯工搞好团结,严禁打架斗殴。递坯工进出窑门要注意牵引防止砸脚或碰手,工作中车上剩下的坏坯子放在窑门外,严禁带往沟内下班后钭坯头整齐的排在窑门外。 4、烧火工:严禁班前喝洒,接班胶看好火情填好烧火记录。上班时不准串岗,要适应各种码法改变后的烧法,能随机应变,要合理使用风闸,要及时糊纸及打门,卫生区及时清理。 5、出砖工:严禁班前喝酒,带好各种安全用具及劳保用品,必须完成当月分配的任务,除砖时要轻拿轻放,最大限度的减小磕碰率,硫冈、黄砖要分清

化产车间电工岗位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化产车间电工岗位操作规 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95-20 化产车间电工岗位操作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必须规范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女工须将长发压入工作帽内;严禁班前班中喝酒、岗位吸烟。 2操作者必须熟悉设备和掌握工艺,经安全消防教育、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具备独立操作能力,持有“电工操作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3工作前必须检查各工具和防护用品,用具是否完好齐全;每次维修工作结束时,必须清点所带工具、零件,以防遗失和留在设备内造成事故。 4电气设备未经验电一律视为有电,任何情况不准触及。 5电气设备不准在运行中拆卸修理,必须在停电切断电源,挂上警示牌,验明无电后方可工作,修理后的电气设备要认真进行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送电。

6一般情况下不准带电工作需带电工作时应办理危险工作审批手续,报经有关生产安全部门批准,同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处理,在专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实施。 7各类电器的金属外壳正常时不带电而出事故时可能带电的金属部分必须重复接地,任何人不能随意拆除。 8动力配电箱的闸刀开关,禁止带负荷拉闸;动力配电箱、配电盘、开关、变压器等各种 电气设备附近,不准堆放易燃、易爆、潮湿或其他影响操作的物件。 9使用电动工具时,要装设接地线,必须带绝缘手套操作;使用各种扳手时,不准套上管子使用,不准反用,用力不要过猛,以免滑动伤人。 10当电气设备着火时,要首先切断电源用干粉或1211灭火器灭火,严禁用水灭火。 11凡属于防火、防爆区域的电气设备,在检修或安装时应按防火、防爆的规定执行。

造气车间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造气车间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造气开车前准备工作 1.1微机室操作人员检查逐个阶段的百分比时间,送风排队顺序,调节好百分比(时间)处于正常运转要求。 1.2通知现场操作工盖好炉盖等工作,做好开车前准备工作。 1.3检查汽包液位是否在指标之内,打开汽包出口阀,关闭汽包放空阀,安全阀下的截止阀应在打开的位置状态,各炉的阀门是否在开或关的正确位置。 1.4调节减压后的蒸汽压力,应符合工艺指标的要求。 1.5按油泵站开车要求开启油泵,出口压力保持在4.0-5MPa之间。 1.6巡检工接到机房主操开车通知后,开启炉条机。 1.7手动操作将吹风气放空3-5个循环,取吹风气分析,当O2≤0.5%,可送入气柜;转入自动状态,观察正常运行后的所有现象是否正常。 1.8开车后,根据工艺指标调节生产出合格的煤气并入生产系统。 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2.1造气安全操作主要事项 2.1.1严格控制好O2含量 O2含量是危及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在生产中一定要按规程控制好炉温,检查好阀门,防止空气中的O2燃烧不完全进入系统或阀门起落不正常,空气中的O2不经过炉内而直接进入系统。

2.1.2严格监控好各控制点温度、压力,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比如: A:软水压力过低,夹套汽包或联合废锅加不进水,会造成缺水,如果时间较长,处理不及时,会造成爆炸。 B:油压过低或波动大,易造成阀门起落不正常,出现憋压、过氧等,严重时,会造成系统爆炸。 2.1.3根据气量大小,严格控制好气柜高度 油压跳闸:根据气柜高低情况,及时减量生产处理,直至停车。 循环水跳闸:及时处理,必要时减量,直至停车。 软水跳闸:及时处理,必要时减量,直至停车。 2.1.4在炉况正常的条件下,要尽量做到调节幅度要小,发现问题要早,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1.5每班要保证下灰次数,下灰时班长或操作人员必须在现场。由下灰的质量和数量来调节工艺参数稳定工况,下灰时必须停炉,根据炉况来调节工艺参数。 2.1.6主操作要加强同合成分析的联系,要分析数据,及时掌握合成氢气与氢氮比的波动情况,尽量减少合成循环氢的大幅度波动。 2.1.7当蒸汽、煤质等原料发生变化时,及时与当班班长或调度联系,首先保证入炉煤的质量确保炉况稳定正常。 2.1.8及时、准确的通知吹风气岗位所送吹风气的台数与炉号。 2.1.9如气柜降至低线指标时,要及时与当班班长、调度联系,绝对不允许气柜抽负压的情况发生。

车间安全生产规程

一、安全生产总则 为保证安全生产,全厂职工除遵守本岗位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外,还必须遵守下列总则: 1.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法规、规定及本厂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 新入厂工、调换工种的工人及来厂实习、代培和临时参加生产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操作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3. 电气、起重、焊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操作。 4. 操作工必须熟悉产品性能、工艺规程及设备操作要求,会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5.操作前必须按规定正确穿戴好个人的防护用品。披肩发、长辫必须罩人工作帽内。进入有可能发生物体打击的场所必须戴安全帽;有可能被传动机械绞辗伤害的作业不准戴手套;不准穿戴围巾、围裙,脖子上不准佩带装饰品;生产作业场所不准赤膊;不准穿高跟鞋、拖鞋(除规定外)。 6.工作时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上班前不准饮酒。 7.开动非本工种以外设备时,须经有关领导批准。 8.操作对人体有发生伤害危险的机械设备时,应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可靠,否则不准进行操作。 9.不准随意拆卸、挪动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安全信号装置,防护围栏、警戒标志等。 10. 检修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挂上警示牌。合闸前要仔细检查,确认无人检修后方准合闸。 11. 操作中使用的行灯及局部照明,其电压不得超过36V,金属容器内和潮湿场所作业不得超过12V。 12.生产场所应保持整齐、清洁、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要堆放合理,安全通道畅通,废料应及时清除。 13.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登高用的扶梯必须坚实牢固,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并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 14. 非电气作业人员严禁装修电器设备和线路。 15. 易燃、易爆等生产作业场所,严禁烟火及明火作业。 16. 禁止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作业场所内进餐、饮水,工作时要戴好防毒口罩或其它防护用品。 17.严禁攀登吊运中的物体及在吊物下通过停留。 19.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末班下班前要切断电源,汽(气)源,熄灭火种,清理场地,中途停电要关闭电源。 20. 工房内外配置的消防器材不准挪作它用,器材周围不得堆放其它物品妨碍取用。 21. 发生工伤事故、重大未遂事故及火灾、爆炸事故要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抢救,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和部门,保护好事故现场。

半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045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半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 程标准版本

半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人身安全和机械电器的安全运行,现订立半成品车间安全操作规程如下。由车间全体同志共同遵守执行。 一、开机前必须对机械、电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故障必须由指定人员修理,排除后方可开机。严禁设备带病启动运行。 二、设备起动前必须对各应加油部位加油,未启动先发出信号,各操作工到岗,发回信号后,方可逐台设备启动,否则严禁启动。 三、设备启动后,必须空载3~5分钟,正常后方可带负荷运转,开始供土。

四、搅拌机运转后,严禁任何人跨越泥缸口,发现泥缸内有杂物,必须及时拉开离合器,用夹钳取出。 五、搅拌机必须有牢固的遮网(防护罩网),离合器拉杆操作要方便,部位要灵活。 六、高细碾(破碎机、夹碾)轮碾机内有必须要取出的杂物,必须停机后用夹钳取出。严禁用手拿,操作时不得戴手套。 七、清理输送机托滚及卷盘上的粘泥时,必须发出停送输送带信号。在地坑清理托滚粘土时,光线要充足,人要站稳。严禁用手去扒粘土。 八、切坯时,要戴防护眼镜,手脚要相应。换切坯钢丝手脚要离开离合器踏板或拉杆。手脚动作要快,特殊情况停机更换。 九、擦油时手的动作要快。泥条卡停时,手不得

去盘快滚齿轮。 十、不得用湿手去按电钮。机械、电器设备不得带病使用。遇到故障需电工处理。 十一、潮坯车进入轨道后,放下手把,迅速离开到切坯台前剔除废坯。 十二、车满后,扶正手把,正直驾驶,安全运行,到达指定的场地,开始填坯。 十三、机器运转时,不得随意紧螺丝和紧三角带,传动部位不得用手持棍棒敲打,以防飞物伤人,人体各部位不得接触传动部位,传动部位必须装有牢固的防护罩。 十四、齿轮传动时,人手不得伸进齿轮箱内加油及清理杂物。 十五、停机处理时,必须统一安排、统一指挥、坚守岗位。

造气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5258 造气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造气车间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造气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1原料煤应大小块分烧,以防产生风洞导致过氧。 1.2原料煤含水量过高时,加煤后禁止炉口观察应立即关炉盖。 1.3在外面积尘器下灰时,必须打开炉盖。 1.4、根据原料煤固定碳的含量,严格控制炉条机的转速,使炉下温度控制在300℃以下,以防烧坏灰盘。 1.5、微机正常运转时,禁止乱调。 1.6、各阀门应经常检查和修理,防止阀门失灵

和内漏。 1.7、下灰时应上下联系好,确认无问题时,方可盖炉盖开车。 1.8、主操接班时,认真核定百分比,吹风排列,各阀门起落等。 1.9、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应严格控制在工艺指标内,当超过0.5%时,要连续分析,立即查找原因进行处理,防止过氧事故。当氧含量达到1%时,必须立即停车。 1.10、当6级以上大风时,气柜最高不得超过气柜高度的60%。 2.吹风气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1、开车前必须检查各设备、阀门、入孔、盲板、电器仪表等符合开车的要求,分析取样置换合格后,方可点火升温。 2.2、升温3点温度必须大于650℃,方可送吹

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SM-ZD-95397 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一、车间生产员工一律穿工作服,着装整洁,不准穿拖鞋,不留长发。 二、经常检查并保持各自工位消防器材设施完好、可靠。车间内不准吸烟,危险性作业应做好应急防范措施,以防万一。 三、拆卸燃油管必须按章进行卸压后,再进行拆卸。 四、做好车辆路试的防火工作,必要时带上灭火器材。 五、升降台作业必须严格按《升降台操作规程》进行。 六、对正在进行车底作业的汽车,应挂出表示“车底作业”的标牌,拉紧手制动器,脱开档位及垫角木塞住车轮。作业时应使用卧板,不要直接躺在地上。 七、千斤顶作业,按《千斤顶安全操作规定》进行。 八、在装配作业时,不得用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如用手试探螺孔、锁孔等),以免造成工伤事故。

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xx有限公司 编号:DREC-SC-2013-004 车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一、一般安全 1.操作前先想一想,如有疑难先发问请教。 2.工作场所内勿追逐嬉戏。 3.场地、进出口、通道保持整洁畅通,勿堆积物品、废物。 4.非经允许,不可私自开动机器设备。 5.勿靠近悬吊物品下方或工作。 6.了解消防器材位置及其用法,并作定期检查或调整。 7.发生意外应立即报告,勿擅自处理。 8.废料、油布、垃圾应分别放于规定处所。 二、人员安全 1.遵守安全规则及信号。 2.工作时应佩戴安全护具,如安全帽、护目镜、劳保鞋等。 3.工作时穿着合身工作服,扣好衣服带、纽扣等并保持整洁。 4.在操作机器过程中,勿于他人交谈。 5.操作转动机具时,勿戴手套。 6.如有伤害时,均应迅速处理与治疗。 三、机具设备安全 1.开动机器时,应先了解该机器性能及如何停止。

2.所有护罩使用前后均应放置定位。 3.保持机器清洁与良好状况,如有故障,立即关掉电源,并向上级 报告。 4.机器运转中,切勿清理、调整或修理。 5.未获得上级许可,切勿启动或操作任何机器。 6.机器设备用毕后,须将各操作杆放回原来位置。 7.关闭电力电钮后须待机器确实停止后,始可离去。 8.转动中的机器或工具切勿以手或身体试图停止。 四、易燃物品安全 1.易燃气体及液体应放置于安全处所。 2.存放易燃物品的地面周围勿有油渍。 3.切勿在易燃物品周围点火、吸烟等。 4.使用气体、液体燃料时,应先检查其输送系统及各部门是否有泄漏现象。 5.易燃物品使用完毕,应立即关闭分支及总开关,并检查有无泄漏情况。 五、电气设备工作 1.电线及电器上不可搁置物品。 2.通电前必须通知所有参与工作人员。 3.设备安装时,必须注意装设接地线。 4.设备插电前,必先查明保护装置正确与否。 电焊工安全操作守则

2.生产车间车间岗位职责及安全操作规程

车间主任安全职责 1、为本车间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对本车间的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等工作负全面责任,建立健全本车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工作具体落实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法规、政策和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组织制订或修订本车间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认真贯彻执行。 4、对所属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对新员工车间级安全教育。 5、积极参加公司各类安全生产会议、活动,并报告本车间安全生产工作,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组织开展本车间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 6、经常检查本车间生产现场的安全情况,监督检查工艺纪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运行情况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对车间无力整改的事故隐患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7、加强对本车间安全设施、生产设备设施特别是特种设备、电气设备和应急消防器材的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转和应急防护器材、消防器材处于完好状态。 8、加强对本车间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严格危险化学品使用操作规程。 9、对本车间发生的事故要及时报告,负责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做到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并对安全生产有功人员或事故责任者提出奖惩意见。

车间副主任安全职责 1、在车间主任的领导下,对分管工作安全负责。建立健全本车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工作具体落实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令、法规、政策和公司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协助制订或修订本车间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认真贯彻执行。 4、对所属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负责对新员工车间级安全教育。 5、积极参加公司各类安全生产会议、活动,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组织或参加本车间安全生产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 6、经常检查本车间和锅炉房生产现场的安全情况,监督检查工艺纪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运行情况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对车间无力整改的事故隐患要采取临时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 7、加强对本车间安全设施、生产设备设施特别是锅炉等特种设备、电气设备和应急消防器材的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转和应急防护器材、消防器材处于完好状态。 8、加强对本车间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严格危险化学品使用操作规程。 9、对本车间发生的事故要及时报告,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协助车间主任做到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吸取事故教训。

原料气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原料气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零一六年元月

目录 造气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2 - 一、造气工序任务和工作范围...................................................................................... - 2 - 二、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 2 - 三、工艺指标.................................................................................................................. - 3 - 四、正常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 - 4 - 五、事故处理.................................................................................................................. - 5 - 六、本岗位的对外联系.................................................................................................. - 7 - 七、主要设备参数表...................................................................................................... - 7 - 八、本岗位接触的化学危害品...................................................................................... - 8 - 九、本岗位的安全防护.................................................................................................. - 9 - 十、防静电措施............................................................................................................ - 10 - 微涡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10 - 岗位责任: ................................................................................................................... - 10 - 一、工艺流程简述:.................................................................................................... - 10 - 二、操作方法:............................................................................................................ - 10 - 三、工艺指标................................................................................................................ - 10 - 四、开停车方法:........................................................................................................ - 11 - 五、常见异常故障处理方法:.................................................................................... - 11 - 六、日常巡检及对外联系............................................................................................ - 11 - 七、主要设备性能参数................................................................................................ - 11 - 八安全防护措施........................................................................................................ - 11 - 九、防静电设施............................................................................................................ - 12 - 吹风气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 12 - 一、气体流程................................................................................................................ - 12 - 二、操作方法:............................................................................................................ - 12 - 三、工艺指标................................................................................................................ - 12 - 四、开停车方法............................................................................................................ - 13 - 五、常见事故处理方法................................................................................................ - 13 - 六、日常巡检及对外联系............................................................................................ - 13 - 七、本岗位的主要设备性能参数................................................................................ - 13 - 八、安全防护措施........................................................................................................ - 14 - 九、防静电设施............................................................................................................ - 14 - 造气车间风机岗位操作法.................................................................................................... - 14 - 一、本岗位的生产任务概述........................................................................................ - 14 - 二、本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 - 14 - 三、正常操作规程........................................................................................................ - 14 - 四、不正常情况及故事处理........................................................................................ - 16 - 五、主要控制指标........................................................................................................ - 16 - 六、本岗位的主要设备工作性能................................................................................ - 17 - 七、安全防护措............................................................................................................ - 17 - 八、防静电设施............................................................................................................ - 17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