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中国大学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学院:XXXXXXXXXX

学号:XXXXXXX

授课老师: XXX

姓名:XXX

日期:2011-12-22

早在三十年前,或许人们不敢奢望坐上自己的汽车去工作或旅游,不敢奢望猫在电脑旁购物或聊天,不敢奢望拿起自己的手机随时实地的交谈,不敢奢望买得起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改善生活,但是去21世纪的今天,我们都实现了,这不禁让人倍感幸福和欣慰,然而,细细观察围绕在我们周围的商品,不难发现,国产产品往往质量欠佳,很多国产商品关键零部件和技术多为国外进口。“这种现象缘何发生?”我相信每个中国人察觉到这种现象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答案很简单,中国缺乏善于创新的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伟大的“两弹元勋”之父钱学森同志曾在有生之年甚至病危之际共先后六次问及温总理:‘中国为何不能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温总理听后无言以对,只得答复钱老自己考虑考虑这个问题。的确,这个问题虽平实但饱含真情,发人深思,国家的发展依靠科技,科技的创新依靠人才,而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何谈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不知道现在温总理有没有找到答案。个人愚见,人才的培养依赖教育和环境,正如哲学老师邓周平同志所言,中国之所以缺乏创新,不能诞生伟大的科学家是因为中国教育体制有问题,中国只有思想之流,缺少思想之源。此话很有道理,试想如果我们的能够革除教育体制的诸多弊端,能营造自由公平公众的学术环境,何忧人才不脱颖而出,何忧无国之栋梁?‘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理工科研究生,本人就结合自身所学学科,根据所在高校教育现状,就当代高校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应逐步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科技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我们研究生应及时汲取学科前沿知识,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更新陈旧知识,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的课程设置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所开课程大都是本学科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主干课程,但是,由于有几科专业课程都比较接近学科前沿,需要借阅或查阅资料辅助学习才能加深理解,拓宽视野,但是图书馆关于学科前沿的期刊、图书或过于陈旧

或比较少,甚至没有,我相信有这种现象的高校不在少数,因此,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学科前沿图书资源的更新和订购,给从事科研工作的师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知识宝库。另外,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工学科,实验设备、仪器的购置和完善支撑学科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缺乏必需的实验设施,学术研究将会有理无据,纸上谈兵,所以学院应该每年配置专项资金补充实验设备,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实验平台和环境。

近年来,似乎有部分高校提出提升软实力,其实很有道理,高校是一个崇尚学术,培养人才的净土,校园文化就好像是高校的灵魂,优秀的校园文化土壤才能滋生出朝气蓬勃,富于创新的栋梁之才,因此,高校在继承和发扬自身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应相互借鉴吸收校际间优秀实用的文化,不断推动自身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二、高校应注重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西方国家研究生培养机制都是在相互学习借鉴中不断改革发展的,中国自80年初开始培养研究生以来,研究培养方案也在逐步改革,但是灵活性,开放性、多样性还不如西方。因此,本人认为高校应该大胆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下面举几个例子。

例1:把哲学学习放在优先位置。纵观中外诸多大家大师大多都是哲学科学家。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本人认为,高校应该把哲学课程的学习放在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首要位置,充分调动广大硕士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哲学思想武装头脑,为未来的研究事业树立一个正确科学的指导思想。

例2:实行灵活学分制。由于每个人兴趣、特长、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实行灵活学分制,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学习课程,通过正规手续学生可以选修其他高校的课程,而学分得到本校承认。只要规定学制年限内修完规定学分,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在不同学年选修不同学分。这样可以更有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规划。

例3:制定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倡导诚信之风。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凸

显严重,考试作弊之风仍旧盛行等等,令人担忧。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如果防微杜渐,势必会造成赏罚不当,是非不分,不仅侵犯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而且会打击发明者的科技探索创新的激情和动力,听之任之,久而久之,我们国家的学术之风日下,科技进步裹步不前。古人知未雨而绸缪,而今,面对严峻形势,国家教育部门及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严惩不端行为,倡导诚信之风,鼓励先进,严明赏罚,引领学术研究之道朝着公平公正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例4:提倡民主和科学,党的十六大中,胡主席曾说‘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同样,对于学术研究领域,民主、自由尤其主要。中国进步人士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就竖起民主、科学旗帜,然而时至今天,当看到学术会场等级分明,谈资论辈时,当看到学者教授为权势歧视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民主并没有实现,而这一点与国外迥然不同,大概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吧,不过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才能促进新思想新创造的诞生,进而将开放民主平等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突出位置,创造百家争鸣,朝气蓬勃的科研局面。

三、高校应积极举办各类学科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议,开阔师生研究视野和思路,激发求知创新热情。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研一已经走过一半,然而现实跟理想总是有一定差距,本想着在研一期间能听几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或学术交流会议,结果让人有些失望,虽然学校有过那么几次讲座,但多以学生思想教育为主,专业性强质量高的学科讲座或会议几乎没有,我相信很多高校情况与此比较相似,当然教学型大学不必过于苛求,但是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就需要重视了。学术讲座或会议对拓宽研究生、导师学科视野和思路,增进知识面,激发研究创新热情十分重要,闭门造车出定然车无好车。本人认为真正的大学除了有大师,还必需有丰富生动的学术活动,但学术讲座并非愈多愈好,而应该重视质量和深度,定期开展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讲座需要学校划拨专项基金,邀请一些校内外知名教授、院士、优秀学者、专家等前来,让研究生开阔研究视野,洞悉学科前沿,在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中茁壮成长。

四、研究型高校应大力拓展校企合作,争取充裕科研项目和课题,提高硕士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担任着服务社会建设,振兴国家经济的重任,一切指导方针需要以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书邓小平同志所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然而,高学历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要不适应仍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弊端,往往是学校和企业各管一摊,缺少沟通和反馈,学校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并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造成大学生进入企业不能胜任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广泛拓展校企合作,争取科研项目和课题,让研究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成为既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又能快速适应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锻炼人才的课堂和熔炉’,所以,我们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名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而实现这一点,需依靠学校导师等各方面创造条件。目前,普通高校学院间,同一学院不同导师间的科研项目分布不太均衡,往往有部分老师手中没有像样的项目,故需要高校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加强校企联系,为硕士生科研学习争取适量的项目和课题。

五、高校应不断优化师资聘任、培训、考核制度,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提升硕士生导师的指导水平和培养质量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中国的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言:

本人十分赞同此观点,真正的大学不仅依靠规模,更依靠博学多识的学者、教授,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有雄厚的师资作保障,才可能有优秀的人才涌现,所以,注重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是保证高校薪火相传,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师资建设方面,高校不仅应该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更应该重视师资的后续培训,比如说鼓励老师参加学术会议,推荐老师出国留学等等,让教

师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补充新的知识。研究生跟着导师学习,搞研究,学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导师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导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这句话我虽不完全赞同,但说得也有些道理,硕士生的培养质量确实与导师的指导水平息息相关。尽管导师的培养结果会存在差异,但是学生有权利获得高质量的指导而不愧对读研三年的宝贵时光,我想高校应担负起责任和义务来不断优化自己的师资队伍,提升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造就有用人才。

以上只是个人一些愚见,欢迎各位同事老师讨论批评,凡是有理有据的观点,都应得到赞成和发扬,目的只有一个有利于高校提高我们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21世纪的国际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唯有自主创新才能使中华民族强盛不衰,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需要造就千千万万的人才’。科技引领潮流,时代赋予责任,作为造就人才的摇篮,希望各高校能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不断提高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祖国的社会建设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必备能力,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以后走向社会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创新的知识体系不在于拥有的知识信息量,而在于有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打破原来的专业狭窄、文理分家的不合理性,塑新型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结构是指:人在观察、思考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本领。具体由创造性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组成。 自己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课本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感觉到创造性观察能力还是比较重要的,对一些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发现事物的一些基本特点,观察出事物在构造,附属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有创新精神,要大胆去创新,敢于去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发现新问题,开辟新思路,建立新理论、提出新设计等等,要具有敢于创新精神。 影响自己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基出知识积累,思维能力、创新技能等。 创新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当前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学习能力。

创造性个性品质是创新者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表现为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好奇性、坚忍不拔的毅力、科学理性的独立精神以及热情洋溢的合作精神。良好的创新个性品质,是形成和发挥创新学习能力的动力和底蕴。 创新离不开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它,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创新并不是从无到有全新的东西,而是在对前人的经验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从而取得新的突破,产生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成果的思维过程,是创新能力的灵魂和核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的观察、发现、联想、想象需要创新思维的指导;大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目标的确立需要经过创新思维的审视;大学生的创新活动需要创新思维进行全程判断、分析和验证。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能动的思维发展过程,求新的、无序的、立体的思维方式,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教育的核心地

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对教育创新的理解与思考 赵多山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邮编 730070) 关键词:教育创新、创新、素质教育、战略竞争、人才战略 一、教育创新的背景及意义 教育创新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它包括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课程资源以及教育条件的创新等,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如1989年美国提出的“2061计划”指出,科学技术是今后人类生活变化的中心,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日本在1996年7月提出的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出,应把在“轻松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轻松愉快”既是发展个性、自主学习的条件,也是提高孩子眼前生活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轻松教育”,精选教学内容、精简课程应成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以发展个性及科学素质,适应国际化趋势。自80年代末开始,中国教育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第三次教育创新。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并明确“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有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在教育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创新活动。 教育创新是遵循人的创造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的灵魂,21世纪教育改革的潮流。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

大学教师心得体会

大学教师心得体会 大学教师心得体会1 本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简介(曹院长)、教案的书写教学进度计划的编制(吴勇)、教师礼貌礼仪与修养(何武)、如何做好一名辅导员以及校训学院精神解读(屈维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吴文勇)等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们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使我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因为之前从事了十年的高中教学,毕竟中学教学与高校教学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来看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在本次培训中,听了有关教师职业专题报告后,使我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

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内涵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艰巨,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含辛茹苦,默默耕耘。”要爱生如子”,时时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处处用真情去打动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夫和业务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召力。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实在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威胁的话。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二、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本次培训中,通过学科专业课培训,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六认真”要求,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备课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备课中要准备三方面,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了多少东西。不仅要求老

大学教师岗位聘任及考核试行方案

南京工业大学教师岗位聘任及考核试行方案 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在我校逐步建立先进的教师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集聚的用人环境。学校研究决定对全校教师进行岗位聘任,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本试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 1、根据按需设岗、择优聘任、责酬一致的原则,强化岗位职责、岗位意识,建立岗位激励机制,实现岗位聘任能高能低、待遇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2、实行分级目标管理,降低管理中心,强化一线调控能力。按照学校制定的设岗原则,各学院(部)要合理利用、分配岗位,制定具体岗位职责和分级管理考核。增强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学院的办学活力。 3、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崇尚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鼓励艰苦奋斗、优化集成的团队合作精神。逐步达到科学、民主、自由、自律的人文环境。 二、主要内容 1、教师高级职务岗位设置方案 2、教师岗位聘任上岗条件

3、教师岗位职责及积分考核办法 4、教师岗位工作业绩考核计分办法 三、组织领导及实施 1、学校成立教师岗位考核与聘任委员会,负责指导全校教师岗位聘任及教授以上岗位的聘任工作。 2、学院(部)成立相应的教师岗位考核与聘任组,负责领导本部门教师的岗位聘任及教授以上岗位聘任考核推荐工作。 3、学校成立以人事、教务、科技、研究生等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负责全校教授以上岗位聘任及考核的日常事务工作。工作小组常设办公部门在人事处。 4、本学期开始启动教授上岗试聘任工作,院(部)同时启动各级教师岗位聘任工作。首期聘任为3年,第一年为试聘,每年进行年度考核,首期聘任期满后进行全面考核,以确定下期聘任。 四、本方案校长授权人事处负责解释。 南京工业大学 二○○三年五月九日 1. 教师高级职务岗位设置方案 为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一条指导思想

2019年对方学校和教授更看重的是你所展现出来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潜质-范文word版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对方学校和教授更看重的是你所展现出来的科研能 力和科研潜质 篇一: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摘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必须冲破 以往的封闭思维方式,站在动态的社会发展的大视角去思考、去教学。在教学 工作中要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实质上就是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增强 科研意识,加强对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和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科研能力,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李志民教授关于《提高科研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的宣讲,作为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育质量。 一、科研在教育中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科研在高等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创 新型人才,关键在教学;搞好教学,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一 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必须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 河北科技大学是一所发展中的教学型综合性地方大学,作为河北科技大学的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认为科研应该是国家重点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任务,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教学为主,搞不搞科研无关紧要;还有的同志甚至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对立起来,认为一抓科研就会影响教学。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但需要强调的是科研对教师学 术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国内外经验证明,一所大学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 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科学 研究。博览群书、熟读经典、传授知识不再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唯一尺度, 从科研能力、社会贡献角度评价教师学术水平已成为社会通行的评价方法。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汇编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 在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很多大学生因为某些因素而无法就业,而创新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企业在选择雇员时逐渐注重其创新能力,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也能给科技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更好的速率。因此,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创新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勇于前进,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的人。但某些学生由于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习上缺乏动力,没有明确目标,专业思想不牢固,成才意识差,缺乏创造精神,这是成才的绊脚石。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跟目的。 学校方面应该有目的地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信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龙兰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基础数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数学教育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文化价值,特别是具有育人价值。数学的育人,主要是通过知识教养,思想教育,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人整体地、有条理地、合乎逻辑地和系统地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 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教授一定的高等基础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深化对客观世界中事物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理解,通晓研究客观世界的任何一种物质形态和它的运动形式的规律。具体地和抽象地认识数与形的存在,研究数形规律,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最基本的元素。人们只有对数与形有了基础的了解,才有可能认识任何事物。 在高等教育之前的基础教育中(在中国,即通常的学前教育、小学、中学教育和作为高等教育的预科教育的高中教育),教育者们认为,受过基础教育的社会成员需要的数学的基础被称为初等数学结构。其任务是把概念化了的初等数学知识系列,系统地传输、内化给受教育者,以期受教育者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具有相应的数与形的思维能力,数与形的初等知识,有进行初等的数与形的运算的基础能力。 高等教育中的大学基础数学教育,承接初等数学教育,在初等数学教育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知识。一是升华和促进受教育者数理逻辑的观察、思维和判断等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二是延伸拓展受教育者的数学知识面,在新的层面上,为在各种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数学运用,为各专业能力(哲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进一步从各种数学模型的形式和应用中享受到数学美。 大学基础数学学科主要包含: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线性代数,研究如何解线性方程组及其有关的问题;微积分,研究变速运动及曲边形的求积问题,作为微积分的延伸,还包括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随机现象,依据数据进行推理。所有这些学科的教学过程构成了大学基础数学教育知识结构部分。 一、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类的创造活动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人类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崭新的水平。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创新能力将是21世纪人才的根本特征,而创新能力的源泉乃是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大学基础数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承担着创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任务。创新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全面协调地发展人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一般包括创新的情感动力、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的行为能力。 创新的情感动力,是创新活动的发动机,是驱动创新活动的力量,它包括创新的动机,创新欲望,创新的认知能力,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内容。创新的行为能力,是由创新活动的各种外显行为和技能组成的,其中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是关键因素。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这些情感的、认知的和意志的诸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创新素质的整体。发展创新素质的教育,就是通过多种的方法和措施,发展学生的创新情感和欲望以及创新的认知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所需要的意志品质。 1.创新情感、欲望和动机的激发 创新的欲望是驱动创新的力量源泉,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创新情感、欲望、动机的激发表现为以下几点:

高校教师心得体会

高校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高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全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师资培训 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XXXX学院旅行社管理系的一名入职尚不足一年的普通教师,能够有幸参加国家级师资培训,我感到非常荣幸,由于我教授的专业是商务谈判和会计,而且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考虑到我们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我所属院系的特点,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利用假期时间和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学习资源以及优秀师资来充实一下自己在旅游行业知识方面的认知,有概括性地系统学习有关旅行社经验管理和酒店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在选择培训课程时我选择了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的培训班。 培训地点是在XXXX学院,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结束了,经过为期四周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获得了不同但都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体验,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理论学习到实地考察,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

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并获得了许多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省市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授课老师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教学技巧等,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我在培训结束后总结的这些天的几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提高了理论功底和认识水平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普通教师,通过两个学期的工作历练,我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本次培训班授课老师对相关课程深入浅出的讲授,不论是在理论知识积累还是在授课技巧还是案例选择等备课方面,我都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也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也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培训与实践考察,让我强化了服务学生的意识,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我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向国际顶尖水平看齐的宗旨以及对旅行社经营管理系和酒店管理系学生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意义。 总的来说,各位专家和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不同领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大学教师评价系统现状及建议

评教制度的现状: A.评教指标设置问题 1.评教指标体系多年不变。传统的学生评教注重对教师“教”的评价,以教师为单一的视点,以“能讲”为单一的目标,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的目的,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语言、板书、提问的艺术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都是评价量表中的主要评价点,而很少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很少以学生的实际收获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有些学校几年甚至十几年指标体系不变,很多项不能反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 2.评价指标缺乏多样性。尽管教学有许多共性,但大量研究表明,课程所属的学科领域的不同,课程特征的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不同,评价时在结果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性差异。很多学校所有教学人员共用一种调查表,未能反映各门学科之间的特点和各类教师之间的工作性质及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特点。因此,设计问卷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设计不同的评教表。 3.评价内容不够全面,问卷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多数评价指标的设计内容都集中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等,很少涉及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的课程和教材等问题。很多高校的评教表,只有几项大的指标,其构成只有客观题没有主观题,相当程度地局限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内容。此外,每项指标缺乏对不公正打分的约束力,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打分的随意性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4.由于授课老师的性格问题造成评教不客观。一部分老师对待学术严谨认真,上课也尽职尽责,但是由于其自身性格所呈现处是一种不苟言笑的形象,可能会使学生觉得不亲切,造成评教客观性受到影响。 B.评教组织实施的问题: 1.学生对“学评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评教”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学生在进行价值判断时,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认识与需要,评价的结果直接受学生的主观认识、心理状态的影响。学生作为评价者,其自身的知识构成与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因素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高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粗浅探析。【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二、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 1.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2.专业课设置过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 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

如何促进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如何促进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科研重要还是教学重要,是高等学校讨论的永久主题。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保证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与协调,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我院是江苏盐城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不断优化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制定了教学与科研相互推动的机制,取得了教好的成效。 一、转变思想,充分理解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研工作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人才,提升学生能力,关键在老师的教,老师的教学能力非常关键,因此必须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而科研能力的提升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关键。近10多年来,我院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最近提出“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办学思路,学校不仅有科研成果奖励,年底教师发津贴也充分考虑到老师的科研成果,这大大提升了老师做科研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二、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建立科研教学联动机制 1、培养科研骨干与教学骨干 在高校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不能完全分开的。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建立了科研骨干队伍和教学

骨干队伍,搭建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平台。让广大教师认识科研的重要性,将具有潜力的老师送到一流高校进行培训,做访问学者等,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引进一些教学或者科研骨干教师。 2、增加科研投入,完善科研管理、科研奖励等制度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下,在同类高校中,我院对科研的投入,对科研奖励的力度都是非常高的。纵向科研项目我们进行一比一配套,对于层次比较高的项目,在申报初期还资助1000元的赞助费。对于横向合作的项目,学校不仅不收管理费,还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这大大提高了老师们做科研的积极性,以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老师,也逐步开始转变思想,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 3、建立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量互换机制 科研成果应该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及学校发展相结合,还要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和教材的编写中去。让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也可以通过科研成果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学习技能。鼓励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参加全省、全国等各类比赛。学院制定科研成果和教学工作相互转换的机制,要把教学和科研打通。 4、加强学术交流 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出去交流肯定不会有好成果。地方院校科研能力比较弱,

教育创新论文

初中思品教育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摆在政治教学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竞争依靠人才的力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主题。下面是我对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1.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传授,轻培养;重灌输,轻启发。让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不愿学习。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教师要进行启迪和引导,这只靠讲理论是无法做到的,要敢于突破课堂的束缚,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常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师把教的内容从基础知识转变为学习方法,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让学生形成多提问多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

大学教师心得体会【精选】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学教师心得体会》的,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为期一个月的新教师岗位培训结束了,通过这次教师培训学习,我受益良多,了解到了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应该掌握哪些业务知识,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通过这次培训,我懂得了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勇于开拓创新的品质,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实验小学仇老师对教研工作常规和教学工作常规做了发言,从新课程理论到教师的成长渠道等方面深入具体地向我们做了讲解和阐述,不仅帮助我们解除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更为我们在教育教学的长足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我们懂得求知是一名教师成长的先决条件。求知首先要求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学生一碗水,教师一桶水”的观念已不适应现代教师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要求教师应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写作给学生一桶新鲜的“活水”。另外教学还应注意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论是在集体备课还是在教研活动中,应学会汲百家之所长,为我所用。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了解学生喜好,洞察学生心理。在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虚心学习他人管理组织学生方面的“灵丹妙药”,争取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减少失败,提高工作效率。 一、注意自己的仪表修养,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站在学生面前的个人的外部形态。仪表美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必然要求,衣着打扮是仪表的主要组成部分。仪表打扮如何,自然影响仪表美。基于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的认识,教师在衣着的具体选择上,需要适当照顾到这样一些方面:1、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 2、根据自己的性格。 3、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 4、根据周围环境特点。 5、根据教育教学对象。第一印象是指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一个人的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学生喜欢教师,对所授的课也格外喜欢。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网在师生初次见面时,学生往往特别敏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高度的注意,所以教师与学生的初次见面,特别是头几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怎样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要仪表得体,举止庄重大方,言谈文明礼貌,富有表情,神态自然,态度诚恳,守时守信,乐观向上等。 二、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 TOP100 排行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 三、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四、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

4教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会宁县中小学教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要求及评价标准 一、学科知识体系建构要求 (一)学校要有对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指导性意见,并有制度、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果; (二)教师要具有学科知识的整体构建意识,不断提高知识系统的建构能力; (三)教师要熟悉并建立本学科、本学段的整体知识体系; (四)学校要切实有效地实施“青蓝工程”,采取结对的方式,尽快促使年轻教师完成学科知识体系的调整建构; (五)学科教师要有体现学科“体、面、线、点”,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知识结构,最好通过知识树、知识导图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出来; (六)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堂进行学案整理、学科知识自我建构的习惯和能力,并有具体落实。 二学科目标体系构建要求 (一)教师要研读所任学科的学段课程标准,明确分年级的具体要求; (二)有效地制定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三)课时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 (四)学习目标要立足学情,面向考情、突出能力、注重“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分层设计,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个体学生; (五)采取纸笔测试、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不同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达标测评,重点体现过程性评价和指导,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三、学科知识结构的课堂运用要求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中观或微观的不同角度对课堂学科知识进行自我建构: 宏观上指立足于学科各大模块,从整体上把握学科思想体系,建构全书结构体系。(这种情况较适合高年级学生的综合复习。)中观上指以概念群、原理群为基础,在更高层面上寻求知识板块间的脉络线索,实现内优外联、纵向提升、横向拓展。 微观上指依托概念群或定理、公式,寻找知识点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结成一个上下联通、左右衔接的知识网络。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自绘知识树、知识导图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养成自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习惯。 (三)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专门的学习模块,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学案、知识建构。 四、学科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教师构建适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科知识结构,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障。 (一)要体现整体性。要具有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学科本体性知识结构体系。通过知识结构导图或者知识树等直观的表现手

大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的时光,已经如沙滩上的脚印随着潮水的冲刷渐渐模糊了,但这一周的培训,却使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期间,我们除了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还学习了《高等学校科研工作规范》、《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工作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除了获得教学上的相关知识,也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一个星期的培训,对于一个高校教师来说远远不够。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中,我将学以致用,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习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现将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心得作一个: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教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

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映象最深的就是“敬业、责任心”这几个字。扪心自问,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认真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大学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提到了继续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老师们勉励我们努力在科研上做出成果,并将之融会于教学之中;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搞好同事关系的方法。 最后,在这次岗前培训中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该掌握现代的教学工具,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教师求教,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 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我所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会使我终生受益。同时我也相信学院在校领到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会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关于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思考 科技处班子姚佐文牵头 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是指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质,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研究能力以及研究成果的科学、规范表达能力等。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安徽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我校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的小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离不开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其中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未来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的生力军。 近一段时间,我们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调研分析我校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所存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为此,分别对理学院,林学与园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纺织工程于艺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管理科学学院和农学院进行了调研,其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状况是此次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调研的情况看,我校青年教师的科研状况令人担忧,如何采取切实措施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已成为我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分析 1,新进青年教师的学科分布

近三年来,我校新引进35岁以下青年教师177人,涉及11个学 科,分布在全校16个学院。其中农学类、语言学和理学所占比例较大,约占55%,其中在语言学和理学(物理学、化学和数学)青年教师中,公共基础课(如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的专职教学教师约占两类学科的40%。这与“十五”以来我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任务繁重有关。 2,新进青年教师的学位情况 近三年来,新进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占主体地位,占总人数的70%左右,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管理、语言学、理学等人文社科类院系和基础学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习题(含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些关于创新的描述是错误的:(B) A.创新符合符合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B.创新的本质涵是,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遵循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发挥创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C.创新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D.独创性和革新性创新的本质涵 2、以下哪项不属于技术创新的类型:(D) A.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 B.渐进型创新 C.原始性创新 D.发展模式创新 3、以下公案,哪项是关于管理创新?(B) A.3M的创新产品 B.IT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和组织流程再造 C.玫琳凯推销产品的成功 D.SONY公司基于市场开发新客户和产品 4、创新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不包括:(C) A.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 B.知识产权意识 C.市场投资意识 D.风险意识 5、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结构:(D) A.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B.多元复合的实践能力 C.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商务技能 D.独特的个性化 6、以下哪些不属于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特征:(B) A.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B.多元复合的实践能力 C.信息广泛 D.独特的个性化

7、以下哪些方面不属于创新文化围:(B) A.组织鼓励 B.团队协作能力 C.创建学习氛围 D.知识共享网络的创建 8、建立针对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规划体系对企业带来的良性影响,以下哪项影响不是:(C) A.人力资源管理有序化 B.更好地控制人工成本 C.确保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会流失 D.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 9、华为提倡的“狼”性特征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不应该具有以下什么样的特征:(C) A.敏锐的嗅觉 B.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 C.凶猛好斗 D.群体奋斗 10、蒸汽机被燃机车所取代,电子管被晶体管所取代,都是:(C) A.市场竞争的结果 B.市场成熟的结果 C.技术变革的结果 D.制度发展的结果 11、对产品的改进,使之适应不同市场和政府的要求,是属于:(D) A.拓展新的经营领域 B.扩大技术能力 C.使组织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D.支持和扩展现有的经营领域 12、根据创造力的起源不同,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创造力的类型:(B) A.标准式创造力 B.持续式创造力 C.探索性创造力 D.意外式创造力 13、为什么说创造力对组织而言至关重要,因为:(A) A.它打开变革和创新之门 B.能有效解决组织问题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124二○一一年第二十六期 华章 M a g n i f i c e n t W r i t i n g 徐 杰(1980—),女,硕士,宿迁学院科技处科员,研究方向:学院项目组织、管理。 作者简介: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 徐杰 (宿迁学院科技处,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文章从宿迁学院目前教师在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起,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原因,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以此提高我院教师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能力以往在我们学院中谈到科研,学院教师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理由不愿参与,比如教学任务重、科研条件不具备、自身能力水平达不到标准等等。近年来,学院的科研氛围虽有所提高,但很 多都是为了评职称,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如何在我院范围内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积极性成为一线科技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出现以上问题,从客观上说和我们学院的自身发展有很大关系,首先我们学院虽建院有了一段时间,但于2009年才单独成立科技处。以往和教务处工作放在一起,致使许多教师教务和科研分不清,认为完成教学工作就可以了,科研做不做不重要。其次,我们学院教师年青化,教师科研水平普遍比较低,即使有 时候想申请项目,也因为自身的职称或者是水平而申请不下来。另外,我们学院教师教学任务相对比较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搞科研了。 针对我们学校客观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我院教师的科研能力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 1、让全院教职工比较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1.1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亲身参加科研实践,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亲身参加本学科科研的人,对科学规律的了解有血有内,科学思路开阔,讲起课来使学生觉得有兴趣。更重要的是,有科学研究体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比较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将科研所必要的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运用到教学中。他们对科学规律理解不深,或过于追求概念推理等字面上的严密性,而忽略规律的生动内容,往往满足于学生能做那种假想条件下习题,而不注意训练学生从丰富的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去提取哪怕是近似的规律,这样的教师就很难做 到启发式教学。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学术水平。1.2是提高综合实力,创建一流地方高校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高等教育“成于教师”,“败亦教师”。一所高校能否圆满完成其艰巨任务,关键在于有没有—支素质高、作风硬、结构优的教师队伍。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则对高校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高校教师必须对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老化迅速、新学科发展加快 的趋势成功应战。为此,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乎亟待提高,而科学研究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一条途径。高校教师通过科研活动,能更深刻地了解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需求,能全面地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教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掌握课程内部的逻辑联系,从而把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及时有效地反映到教学中来。 2、加快高校科研人才培养 我院教师年轻化,这就使的得科研上存在断层,在培养科研人才上,就必须采取特殊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才能妥善解决。2.1加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这是填好断层的有效途径。一位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不仅他本人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教学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能影响一代青年学子;在科学研究上学术 成就高, 能够出高水平的成果,他是校内一个学科的核心,并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学术集体或学术梯队,并且以他为首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学术体系或学术派别,推动该学科的发展与进步;许多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善于团结同事,提携后来者,他也善于把各 种力量组织在一起,发挥各自的长处。他注意对青年接班人的培养,使一代代人才辈出。一些学校的教研室、实验室、研究室能在某一学科上取得公认的成就,而且新生力量不断涌现,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气象,无疑都是有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发挥核心作用。 2.2选好“苗子”引导他们既能抓好教学,又能搞好科研。由于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学术带头人,因此,高校领导必须善于发现和选拔优秀的尖子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的苗子,这是 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用较长时间跟踪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发展 的轨迹,要认真考查其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2.3打破论资排辈的桎梏,给青年教师提供科研舞台。现在年青教师进步不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往往得不到施展的舞台。现在一般说来,青年教师、科技工作者,不容易争取到重大的科研课题,因为他们在学术界、技术界的知名度不高,别人信不过、 不愿把重要任务委托给他们。这就需要学院领导的帮助。 3、我院科技工作发展思路 3.1各系部要着力培养一批科技骨干人才。各系部要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遴选一批思想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较强,对科研有浓厚兴趣的教师作为科技骨干人才来培养。对这些教师在参加进修和学术交流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适当减少教学工作量负担,学院在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帮助。 3.2对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有明确的合适的科研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一般来说科研能力也比较强,他们理应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 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给予必要的科研要求是合理的。我们的想法是在二年内需承担院外课题(含科技服务课题)一项(课题组前三名),三年之内主持院外课题(含科技服务课题)一项。 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在三年之内需承担或主持院外课题(含科技服务课题)一项(课题组前三名)。 3.3进一步制定科研激励政策,拟制定宿迁学院先进科技 工作者奖励条例,给予在科技工作中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予以 重奖。3.4广开科研和科技服务渠道,为广大教师创造争取科研课题的环境和条件。 3.5规范科研管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好务。 【参考文献】 [1]孙佰清.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绩效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6. [2]王杰.如何提高高校文科教师科研能力与素质[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3]安敏,于晓斐.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研究述评[J ].专题研究,2011.[4]余应鸿.高校科研课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7. [5]周艳敏,张雪仪.高校科研课题管理体制研究[J ].中州大学学报,2007.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