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哨隧道突泥涌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新哨隧道突泥涌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新哨隧道突泥涌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新哨隧道突泥涌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新建铁路云桂线(云南段)站前六标段

新哨隧道防突泥涌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封波

审核姬传军

批准樊秋林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云桂铁路云南段六标

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2012年03月

中铁十八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六标段

新哨隧道防突泥涌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哨隧道全长11512米(DK607+430~DK618+942),位于南盘江至弥勒区间,设计为双线隧道,旅客列车最高行车时速200km/h,预留250km/h条件。在隧道左线线路右侧35米设置无轨运输单车道平行导坑二座,进口平导长度6200米,出口平导长度3200米。整个隧道在正洞与平导之间共设置横通道,间距为400~450米。隧道纵坡设计为人字坡,自进口开始,5470米处于15.5‰的上坡,1200米处于8.6‰的上坡,4842米处于3.4‰的下坡。隧道出口段处于R=10000米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均位于直线段。正洞内轨顶面以下210cm处为相应断面平行导坑坑底标高。新哨隧道线下结构按双块式整体道床施工。本隧道施工图按普通钻爆法掘进,无轨运输出碴,施工通风进出口第一个横通道贯通前按压入式通风,之后按巷道式通风。主要存在的不良地质有:岩溶、蚀变带、构造破碎带、高地应力高地温、红黏土、潜在不稳定斜坡。新哨隧道是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山区修建的高标准干线铁路,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它集中国山区铁路艰、险、难之大成。不仅岩溶极端发育,断层节理也较多,突水、突泥、塌方、岩爆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较高,工程施工风险极大。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施工期间的高风险,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我们特制订了本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二、超前探测

1.勘察与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实施方案

1.1.工作内容

通过勘察、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收集隧道沿线地质信息。对收集到的隧道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判读,了解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状况,形成地质预测预报结论。

结合地质预报结论,提出下段隧道施工方案,及时反馈给施工队伍。

1.2.地质预报

分部落实专业地质工作技术人员、设备,保证满足隧道施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要求。

所有专业地质工作人员在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前,必须认真研究设计文件,详细掌握设计方已探明的地质资料,结合新哨隧道具体情况制订隧道施工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计划,合理组织使用各种地质预报方法,确保地质预报能够顺利地进行并尽可能达到目的。

地质工作组应制定全面的地质工作管理制度,保障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质工作组应积极开展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宣传,结合各种地质预报设备,进行地质预报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

1.2.1.沿线地质调查和核查

开工前,项目分部地质工作组在新哨隧道沿线开展各种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核查)内容见表1-1。

表1-1 地质调查(核查)主要内容

对象主要内容

1 地层地

质包括岩层产状、层厚、层序,各层位的岩性及岩层组合和特殊岩层等的调查

2 构造地

质主要包括断层及其破碎带,背斜、向斜褶皱,不同岩层及断层与岩层接触面等的调查

3 岩溶地

包括溶洞、暗河、管道流、淤泥带等的调查

4 水文地

质包括河流、溪、沟、谷、洼地、水库、池塘,民用井和泉水等的调查

完成野外调查后,将调查结果通过投射法反映在图纸上,以此评估和预测区域内不良地质的初步情况,判定隧道沿线的岩层产状、岩性、断裂构造带、褶皱构造带、岩溶、暗河、地下水等发育状况及相互关系,并将可能影响隧道施工的地质信息及时反馈给主管部门。

1.2.2.掌子面综合地质编录

掌子面编录预测法分为岩层岩性及层位预测法、条带状不良地质体影响隧道长度预测法以及不规则地质体影响隧道长度预测法三种。

对掌子面已揭露出的岩层进行地质编录(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构造特征和特殊标志),给予准确定名,测量岩层产状和厚度。

测量该岩层距离已揭露的标志性岩层或界面的距离,并计算其垂直层面的厚度。

将该岩层与地表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相比,确定其在地表地层(岩层)层序中的位置和层位。

依据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的岩层层序,结合探测成果,反复比较分析,最终推断出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即将出现的岩层在隧道中的位置和规模。

施工过程中,每次爆破后由地质工程师进行掌子面地质记录,内容包括掌子面正面及侧面稳定状态、岩层产状、岩性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产状、间距、长度、充填物、数量)、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现象、涌水情况、水质情况、水的影响、不良气体浓度等。同时定期对地表水文环境进行观测和监测记录,及时了解隧道施工对地表水的影

响,确定施工控制措施,最终做出掌子面地质素描图和洞身地质展示图。

及时对洞内涌水进行水质分析和试验,提交分析和试验结果,对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的水质提出处理意见,上报专管地质工作的项目副总工程师,以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2.3.超前地质预报

施工中我们计划采用100m~150m量测步距。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表明前方存在不良地质体时,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综合使用其它勘探预报手段,如超前地质探孔等。

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时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隧道内采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技术处理,得到掌子面前方地层结构的剖面及各种地震参数。最后通过人工解译,得出反射界面的岩性参数、产状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步解释后的隐含信息,以预测不良地质段的性质。

1.2.4.地质雷达

采用地质雷达进行短距离地质预测。地质雷达系统由现场数据采集主机和后处理单元两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由一个数据库来支持,数据库具有管理所有数据及将数据和结果归档的双重功能,最终将探测结果转换成各种CAD图像。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探地雷达,适用于对隧道底部或其它出水部位可能隐伏溶洞的探测。探测距离为30m。

1.2.5.红外探水仪

红外探水仪主要根据被探测岩体红外场强的变化来预测掌子面前方是否有含水体存在,其探测距离可达20m~30m。并且具有测速快基本不占用施工时间、资料分析快、判断前方有水无水的准确率较高等特点。

针对本隧道岩溶发育,突水突泥较多的特点,施工中红外探水仪进行含水地质构造的预报。探测时,测量步距取15m~20m,整个隧道全长使用。

操作方法:进入探测地段后,采用油漆在边墙、拱顶、底板上按间距3m,排距5m布置测点,直至掌子面。掌子面上则矩形布置4排5列测点。采用探水仪站在隧道中线上由外向里逐点逐个断面检测,并记录测点红外场强。将测得的数据输入电脑,每条测线上的点绘制一条探测曲线。掌子面上的点直接绘在断面图上。

注意事项:每次探测地段应重叠10m左右,作为正常参考段。发现异常点时应围绕该点测一圈予以确认。量测段内所有暴露的水均探测并做好记录。雨季施工时每次大雨后均复测,通过与初测结果对比及时排除隐患,防止出现突水突泥。

1.2.6.超前地质探孔预报

超前探孔是隧道施工期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对其他探测手段成果的验证和补充。通过钻孔钻进速度测试和对钻孔岩芯的观察及相关试验获取隧道掌子面前方岩石的强度指标、可钻性指标、地层岩性资料、岩体完整程度及地下水、气状况等诸方面的资料。

预报分为单孔和多孔水平钻探两种,其中多孔按6孔计,孔深一般40~60m,采用潜孔钻机接杆钻孔。单孔水平钻探灰岩地段每150m计划单孔水平钻探一孔;碎屑岩、花岗岩地段每250m计划单孔水平钻探一孔。

为防止遇高压水时突水失控,开孔采用φ120钻头,孔内放入3.0m 长的φ108钢管做为孔口管,孔口管伸出掌子面50cm,孔壁间用环氧环脂加水泥浆锚固,孔口管伸出部分安封闭装置,并与注浆泵联接,以便遇高压水时及时封堵并注浆。

钻孔时作业平台要求平稳、牢固,钻机施工时不晃动。

施钻过程中,由地质工程师详细记录钻速、水质、水量变化情况,并对岩芯进行统一编录、收集,综合判断预报前方水文、地质情况。

1.3.地质信息综合处理及超前地质预报

完成地质信息的采集后,及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项目部地质工作组专业技术人员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判读,上报给地质工作室,然后由地质工作室结合设计文件进一步整理、分析、判读,通过相互对比,对照验证,综合判断掌子面前方的真实地质情况,形成预报结论及相应的施工、变更建议。预报结论通过地质专家组评审后,由指挥部副总工程师主持编写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报有关单位批准后及时反馈给各项目部,以指导现场施工。完成超前预报后24小时内,将预测预报结果报监理单位审核后反馈给设计单位。

地质预报过程中,应建立地质勘察与超前预报资料台账。并为设计单位提供预测预报的原始数据和成果。

1.4.地质信息复核及总结

每次开挖预报段隧道时,均通过照片、地质编录等方法及时搜集现场真实地质信息,复核地质预报结论,通过对比验证,分析预报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记录。

隧道施工过程中积极和各方交流,提高预报能力和预报质量。不仅地质小组之间要每月定期进行交流,也要和地勘监理、设计等交流。

三、安全施工方案

3.1 总体原则

坚持“早预报、先治水、强支护、快封闭,早衬砌”的施工原则组织施工。

施工前严格执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通过超前地质预报资料进行分析,确定岩溶或断层破碎带延伸、规模、方向与类型。对可能存在突泥涌水地段采取全断面超前预注浆结合局部注浆方法,经注浆止水效果达到要求后,方可组织开挖施工。注浆结束后,进行注浆效果检查。当地层含水量不大时,浆液填充率须达到70%以上,地层富含水丰富时,浆液填充率须达到80%以上。按总注浆孔的5~10%设置检查孔,检查孔的布设应在均布的原则下,结合注浆资料的分析做重点检查。检查孔应

隧道突水突泥应急预案

隧道突水突泥应急预案 目录 1、目的 2、应急准备 3、组织机构及职责 4、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安排及纪律 5、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的准备 6、应急措施及行动方案

1. 目的 针对本隧道有可能发生的突水突泥事故制定突水突泥紧急预案,准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并在事故发生时组织实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减少与之有关人员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 2. 应急准备 项目部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落实突水突泥行政领导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位、指挥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环境不受破坏、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我项目部职工及临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由总预案中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在总预案的基础上设置隧道突水突泥事故应急组织机构,下设应急抢险救助队和物资保障组,各职责和总和预案中职责相同。 3.2职责 3.2.1组长:接到事故报告并了解事故详情后,首先将事故上报至宁武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安全部,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110报警电话,告知事故的详细情况。 3.2.2副组长:执行组长的指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各救助队员按照预案分工指挥组织抢险工作。 3.2.3抢险救助队:根据现场组长及副组长的安排组织救助队员

到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并组织疏散危险区内人员。 3.2.4物资保障组:由物资部负责对现场物资调运、储备和检查物资储存质量状况并保证抢险物资供应。 4. 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安排及纪律 4.1具体抢险救援工作安排 4.1.1保证隧道内排水沟水流通畅,进口由于是下坡应储备足够数量的水泵以排除工作面附近的积水。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及超前探孔初步判断前方的地质状况,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4.1.2如事故发生后,在事故现场采取各种措施,稳定人员情绪、维护秩序,保证在场人员的人身安全。 4.1.3现场指挥人员冷静判明事故情况并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同时积极制定抢险措施和方案,明确各自的分工,实施抢险救援。 4.1.4以控制事态、减少损失和影响为目的,根据现场需要实施抢险应急方案,迅速动员和组织人力、物力赶赴现场。 4.1.5掌握事故发展的动态,合理组织人员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2现场抢险救援作业纪律 4.2.1救援工作方案确定前,抢险救援队迅速到达现场后在固定位置待命,抢险救援队负责人尽快掌握现场情况,并迅速接受抢险救援任务。 4.2.2现场负责人组织警戒人员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尽快组织安

隧道岩溶高压涌水、突泥施工措施

隧道岩溶高压涌水、突泥施工措施 暗河主管道在隧道以上发育,是引导产生大型地下水突出的最不利地段。因此对岩溶水及暗河的妥善处理是防止岩溶高压涌水、突泥问题出现之关键。 施工中将根据设计地质资料、结合超前预报资料和现场实际,查明暗河溶洞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地下的情况等。对暗河地段,采用注浆堵水、限量排放,分部开挖,及时封闭,衬砌紧跟,加强量测,确保安全。对隧道穿越暗河地段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超前探测:采用超前钻孔探测等多种手段进行地质预报,并预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范围内水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及支护手段。 施工对策及主要技术措施:穿越高水压段的施工处理主要由围岩注浆固结圈、喷锚支护、排水系统、抗水压衬砌结构四部分组成。 围岩注浆固结圈:通过注浆封闭,加固、提高岩体完整性,使其成为具有止水和承载能力的结构体,形成围岩注浆固结圈,以限制排水量,实现限量排放,并与喷锚支护一起共同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及安全。 注浆方式采用超前帷幕预注浆、径向注浆、局部注浆、补注浆四种形式。 超前帷幕预注浆:每一循环长度30m,注浆加固的固结范围为衬砌轮廓线外3m。 开挖后径向注浆:固结范围正洞为衬砌轮廓线外5m。 局部注浆分为局部超前注浆、开挖后局部注浆等几种。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探明的局部岩溶实际分布(定位、定量)或开挖后地下水渗流状态分别采用。 补注浆为按上述三种注浆方式实施后,仍未达到设计要求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注浆手段一种或多种进行补充注浆。 喷锚支护:喷锚支护由20cm厚C20钢钎维喷射混凝土,拱墙系统锚杆组成,Ⅴ级围岩辅以格栅钢架,使其与注浆加固结圈共同组成限流体系,同时具有维护注浆固结圈结构性能的作用。保证施工期间洞室稳定。 防排水网络系统:在喷锚支护与模筑混凝土衬砌之间全环铺设复合式防水板,设置纵、环向排水盲沟将水引入侧沟排出,施工缝嵌钢片或橡胶止水带,形成完善的防排水网络系统。 抗水压衬砌: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其净空预留20cm补强或衬砌结构调整空间。当通过预注浆等手段,涌水量仍很大,且难以再采取其它措施,调整衬砌钢筋

基坑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

基坑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针对在明挖结构土方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泥、涌水情况,对潜在的基坑突泥、涌水事故做出应急准备,并对发生的基坑突泥、涌水事故进行控制,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损失程度和不利影响,根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中有关应急预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1、《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2、相关方的期望及要求; 3、集团公司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文件以及《中铁隧道集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铁隧道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 三、编制原则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四、应急响应等级 一级紧急情况:项目上的应急资源能够处理的紧急情况。 二级紧急情况: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集团公司介入的紧急情况。 三级紧急情况:项目上的应急资源无法处理,需集团公司和地方政府介入的紧急情况。 四、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为:接警→响应等级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结

束(恢复生产) 五、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及分工 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王坤 副组长:陈洪武、梁奎生 组员:王小红、吴传林、李新伟、杜闯东、李凤远、张惠军、杨道玉、陈广江、鲜双忠 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督促、检查本项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事故/事件(或险情)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和落实工作。 2)结合本项目特点组织制定基坑主体结构土方开挖方案,认真部署,贯彻落实应急领导小组各项决议; 3)组织训练本项目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对员工进行应急救援知识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救援物资、设备、器材,并指定专人管理,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性能完好。 4)落实施工现场必备的抢救器材和设施: 救援配臵物品一览表 5)事故/事件(或险情)发生时,立即启动事故/事件(或险情)应急救

隧洞涌水处理方案

达嘎拉隧道1#横洞涌水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达嘎拉隧道1#横洞全长1298m。位于雅鲁藏布江断裂带,逆断层,倾向SW,倾角为约65°,受构造影响岩体总体较破碎,地下水贫乏,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二、地质情况 根据TSP及红外探水超前地质预报结论:该段岩性为弱风化千枚岩夹板岩,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裂隙水较发育,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较大规模的坍塌。 三、施工情况 达嘎拉隧道1#横洞掌子面开挖至H1DK1+041,累计开挖257m,掌子面围岩为Ⅴ级弱风化千枚岩夹板岩为主,岩体较破碎,地下水丰富,隧道涌水都以股状流出,且水量极大。 达嘎拉隧道1#横洞自2016年3月29日在隧道开挖施工时出现涌水以来,涌水量不断增加,对掌子面围岩的冲刷导致右拱顶严重坍塌至H1DK1+。 处理方案1 1、对于涌水采用“排堵结合,以排为主”的原则进行处理,采用上下台阶的方法进行支护。由于原设计H1DK1+045-H1DK0+835段为Ⅲ级围岩,衬砌类型为单车道Ⅱ型喷锚衬砌,变更为Ⅴ级,施工工法为改为台阶法。首先对掌子面进行垫渣反压,建立施工操作平台。 2、达嘎拉隧道1#横洞施工为上坡段,地下水可自然排放,但由

于涌水量较大,造成右侧排水沟排放能力不足而产生洞内漫流。施工期间安排专人负责清理水沟及挖机修筑仰拱至掌子面的排水沟,以保证排水畅通。 3、做好围岩监控测量工作,加密监测次数,并及时做好数据整理工作,以便对现场指导施工提供施工方案依据。 4、首先掌子面超前钻孔排水防止承压水突然袭击,采用短进尺支护,再初期支护下方预留多个排水孔,对掌子面及坍塌部位的封闭,对初支内部进行支撑,防止坍塌,然后对拱顶坍塌范围进行泵送混凝土回填。 处理涌水投入人员设备及材料:

隧道施工突泥涌水专项应急预案

隧道施工突泥涌水专项应急预案 一、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经过对施工生产全过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突泥、涌水安全风险。如若地质探测、超前地质预报不够及时、准确,在遭遇涌水、突泥时易造成涌水、突泥事故,可能造成生命财产及设备、物资损失。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组建三级应急组织体系,即公司成立应急指挥中心,二级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部,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公司总经理、二级公司经理和项目部经理为各级应急指挥第一负责人。各级应急救援机构成员由各级安委会或安全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具体同《安全生产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第3条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现场应急小组职责 项目部按应急响应级别成立现场应急小组,设置指挥联络组、现场抢险组、技术支持组、警戒保卫组、安全疏散组、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善后恢复组等专业小组,指定组长及成员,设立办公地点及联系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记录。 (1)指挥联络组:负责事故监查与评估,做出正确判断,执行、传达救援命令,组织、指挥现场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落实现场重大风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负责信息通报和联络,确保信息畅通,发布准确,反馈迅速;负责现场事故上报工作; (2)抢险救灾组:发生事故后迅速组织抢险队员实施抢险救急方案,进行抢险、排险,抢救伤员,抢运物资。及时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3)技术支持组:根据事故现场特点,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有效指导应急行动;提出抢险方案和避免事故扩大的应急措施; (4)警戒保卫组:发生事故后迅速与指挥联络组沟通、报告,了解告知事故发生原因及其他情况。负责危险区域的警戒和现场治安保卫工作; (5)安全疏散组:负责现场危险区域人员的疏散与安置和现场周围重要物资的转移; (6)医疗救治组: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和紧急处理,并护送伤员到医疗抢救点或附近医院救治;

隧道塌方、涌水、突泥的安全预防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隧道塌方、涌水、突泥的安全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608-47 隧道塌方、涌水、突泥的安全预防 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对洞口段、破碎带、贯通点等重点部位或工序工艺,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后实施。在进行正常的安全技术交底的同时,由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审批的专项安全技术施工方案,对作业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目前,因技术原因,无法准确预控,最常用的控制措施有: 1、按地质施工而非按设计施工; 2、严格按照支护参数进行施工; 3、操作人员实践经验; 4、超前地质预报; 5、围岩监控量测。 具体见下:

■防止涌水/突泥 1、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探孔; 2、注浆封堵或引排水; 3、人员及设备在涌水/突泥前撤离到安全地段; 4、溶洞揭露后对相应地段加强支护及衬砌。 ■防止冒顶塌方 1、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设计和规范施工; 2、防坍塌检查。对隧道防坍塌的安全检查,要着重检查洞口段是否有开裂变形情况,边、仰坡是否有开裂变形、危石或滑塌现象;查交叉口、断层处、破碎带、浅埋段、溶洞支护段及其它围岩软弱地段是否有裂纹变形现象;要把围岩松动、不密贴、掉碴、流泥流沙、明显的裂隙变化、水系变化、初支有明显的可见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锚杆的松弛或锚杆垫板的压紧或变形、钢支撑的扭曲变形,都可作为隧道围岩与支护稳定性的危险信息,必须认真细致进行观测。如这些迹象变化速度快而明显,可作为坍塌的前兆来研究施工安全对策,尽快处理;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突泥、涌水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为落实关于“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工作部署,组织实施隧道安全风险远程监控、预警分级响应应急救援演练,特制定本模拟演练活动方案。 一、演练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草木沟隧道隧道突泥涌水应急救援预案》为依据,建立和完善我工区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体系,形成统一领导,反应及时、科学决策、处理有序的应急系统,全面提升工区应对突发事件的抗风险能力。 二、演练目的、演练时间、地点、内容、范围和参加单位 (一)演练目的 经过对设定事故的应急演练,检验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应急队伍抢险救灾实战能力,提高工区和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职工风险防范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切实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 1、评估草木沟隧道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行动检查表中的缺陷和不足;

2、评估工区对重大事故的应急能力,识别资源需求,澄清紧急情况下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应急职责和分工,提高各级各架子队应急相应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改进其协调问题; 3、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应急培训效果、分析培训需求;同时,作为一种培训手段,经过调整演练难度,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4、磨合应急机制,强化各应急小组内部之间、现场指挥部与公司指挥部、公司总部、地方应急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能力,改进应急救援中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5、提高全体领导干部、职工、民工安全意识和安全职责; 6、找出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演练时间 6月19日19:30~21:15 (三)演练地点 一楼会议室桌面演练 (四)演练内容 草木沟隧道进口掌子面突泥涌水应急救援与处理 (五)演练范围 在桌面模拟演练,工区长、工区各部门、隧道开挖支护班、二衬班等单位和人员参加,参加演练人员共32人。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预案演练总结

中铁十二局三南铁路Ⅱ标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演练总结 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的实际情况,开展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水平和实战能力,确保在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顺利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保证人员、物资及其它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并通过演练、总结和评价来修订完善相关应急处置措施。2015年3月21日上午10时00分,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在三南铁路土建施工II标南平隧道3号斜井成功举行。现将演练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演练基本情况 本次演练由中铁十二局三南铁路II标项目经理部安质部部长郭琳策划,项目总工王东任总指挥,安全总监刘士田任副总指挥。多个部门参加演练,参演人员共30余人。并邀请监理4组组长和2号斜井监理工程师参加观摩。本次演练拟南平隧道3号斜井小里程,掌子面突发突泥涌水,涌水量大约30m3/h,含泥浆量较大,现场开挖班7人,二衬班3人,值班电工1人,其中1名司钻工被突泥涌水推倒摔伤;应急预案启动、部门协同救援为主线,人工施救、专业施救等手段展开救援。演练历时30分钟,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演练所做的主要工作 南平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如期顺利举行,本次演练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业主、监理、公司高度重视、积极指导、项目部精心筹备是分不开的。 1、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扎实做好筹划准备工作。项目部于演练开始前半个月便着手制定了南平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演练脚本、场景显示计划等多项计划资料。为确保演练能够安全顺利进行,使演练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从时间上细化各项目标,从内容上深化各个阶段,从实战上强化各种环节。

大独山隧道突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设计

大独山隧道突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5)《大独山隧道设计图第二册共四册》; (6)《大独山隧道设计图第三册共四册》; (7)《时速350公里双线隧道辅助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法》; 2编制围 根据设计图纸:大独山隧道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为91200m3/d,最大涌水量为177000m3/d。其中D1K855+300~D1K858+918段的断层带,岩芯破碎,且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岩溶管道发育,有发生岩溶涌水突泥的危险。在D1K856+650~D1K856+700段可能揭示家寨暗河,该暗河雨季流量约为1.5m3/s,隧道涌水量将会成倍、甚至十倍的增加。 根据断层分析有可能出现突水、突泥的段落:D1K854+510~+610、D1K855+200~+320、D1K855+580~+680、D1K856+110~+160、D1K856+615~D1K857+、D1K857+225~+325、D1K857+645~+860、D1K858+020~+160、D1K859+300~+450、D1K859+800~+950、D1K862+375~+475段穿越破碎带、断层、岩溶接触带及地表村庄等,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现象且可能造成地表失水。 根据现场施工揭示或超前地质预报结果:有发生突水、突泥可能的变更地段。 3工程概况 3.1 设计概况 大独山隧道位于关岭~普安区间,起讫里程为D1K852+772~D1K864+654,全长11882m。全隧共设置2座横洞1座贯通平导,均采用无轨单车道。在D1K856+500线路左侧设置长约1043m的一号横洞,在

-2隧道突泥涌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隧道突水突泥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突水突泥是指隧道、地下工程施工中遇到暗河、溶洞、承压水等不良地质情况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涌水、涌泥事故,一般以水、淤泥、泥砂为载体迅速突出,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尤其是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岩层破碎、或具备溶洞条件的隧道,海(河、湖)底隧道等作业时,发生突泥涌水事故的可能性较大。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资源共享,反应迅速;依靠科学,规范管理。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公司成立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下设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组,安全质量管理部为归属职能部门,其他相关部门分工合作,事发单位具体负责。 指挥中心及其成员、公司各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见公司《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3.2 根据生产事故的性质和危及程度由上级或公司在事发现场 设立现场指挥部,作为现场抢险救援的指挥机构。 指挥长由事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指挥由事发单位的副职领导担任,事发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现场指挥部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现场应组建指挥联络组、抢险救援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安全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善后恢复组等应急处置工作组。各应急处置工作组人员构成及具体职责由各单位在现场应急预案(处置方案)中进行明确(各应急处置工作组的主要工作职责可参照公司《生产事故

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4、预防与预警 4.1监控及预防措施 4.1.1各项目部应根据具体隧道特点,结合本专项预案,编制现场应急预案(处置方案),并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 4.1.2加强地质预报预测工作,把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组织统一管理,并编制超前地质预报的安全保障措施。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根据区域地质勘测资料,选择以钻探法为主,结合物探法、地质调查法等多种不同原理的预测预报方法,并对所测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达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提高预报准确率。 4.1.3各项目部应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间距进行布点和频率进行监控量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及时掌握围岩、杆件受力情况。 4.1.4对具有突涌水风险的隧道,应建立水灾信息收集和联动警报系统。由掌子面摄像监控仪、各探测点传感器、声、光报警装置、洞外指挥中心数据采集设备(中央处理计算机)等联网组成,对开挖面进行连续监测。 4.1.5 当具有突涌水风险的隧道为反坡施工时,应按下列要求加强抽排水系统,防止突水没顶: (1)洞内设置大功率抽水站,其与掌子面的距离应能保证水流不能没顶,并预留2m的安全高度。 (2)抽水站排水能力按设计最大突涌水量的1.2倍配置,水泵及管路应有富余备用,电源供电采用双回路。 (3)洞口应配置大功率备用排水设备。备用抽水机应配机架和

隧道涌水突泥应急预案

编号:AQ-BH-08132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隧道涌水突泥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for water and mud inrush in tunnel

隧道涌水突泥应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新建贵开铁路,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上,属高原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在线路占据主导地位,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次为溶丘洼地及构造剥蚀中低山,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为有效降低灾害发生、提高自防自救意识,结合贵开铁路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侵蚀性环境工点多、地势陡峭等特点,特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说明 为保证贵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建指《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针对贵开铁路工程隧道可能存在突泥涌水的特点,为避免施工风险,预防隧道施工中突泥涌水事故发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与进度,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

《隧道设计施工图》; 《隧道纵断面图》; 《铁路隧道工程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贵开铁路工程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文件及贵阳市域铁路建设指挥部安全管理相关要求等。 三、突水突泥应急领导小组 项目部成立突水突泥应急预防领导小组 组长:陈延安 副组长:邓建华、信捌零、刘海、王润高、王远三、敬礼 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具体为: 李春光、梁宇航、黄伟、李建国、李航军、谢永亮、何东、叶贵中及各作业队队长 四、易发生突水突泥的工点 中铁五局贵开铁路隧道高度风险台帐

天津地铁线突泥涌水导致盾构机被埋事故

天津地铁线突泥涌水导致盾构机被埋事故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天津地铁2号线突泥涌水导致盾构机被埋事故2011年5月6日凌晨7时30分许,天津地铁2号线建国道—天津站区间,左线掘进289.2m+0.2m、右线掘进247.2m+0.6m时,右线盾构机因螺旋机被水泥土固结块卡死无法运转,在开启观察孔进行处理时,发生螺旋机观察孔突沙涌水事件。由于该地段的地质异常复杂,突泥及涌水较大,导致地面塌陷,且左线掘进快于右线35环,左线线路高程高于右线,致使左右线隧道均发生局部管片变形破损开裂,最终左右线隧道均封堵回填,两台盾构机埋于地下,建天区间左右线重新改线施工,构成责任事故(无人员伤亡)。 事件经过 2011年5月5日19时至5月6日8时,右线盾构掘进施工由盾构队长兼盾构司机带领机修人员进行夜班施工。当盾构掘进至206环位置时,机修人员发现盾构机的螺旋输送机运转不正常,进行了全面检查,在正反转过程中,听到螺旋输送机前下方观察孔附近有异常的磨擦声。 凌晨4时左右,螺旋输送机被彻底卡住。现场值班人员根据查阅施工图及地质勘察报告而初步判断:刀盘已进入旋喷桩加固区域,螺旋输送机中有异物卡住了螺旋输送杆,导致渣土被堵。初步考虑决定拆开螺旋输

送机前下方观察孔(尺寸约为350mm×500mm)盖板取出异物及时恢复掘进的处理方案。 早晨8时许,盖板拆除完毕。在拆卸观察口盖板过程中,观察孔四周无异样,只有少许渣土掉出。通过观察,发现螺旋输送杆叶片之间夹着一个水泥土混合物固结块并取出,该碎块外观尺寸:长约20余cm、直径约10余cm。同时发现螺旋机下部叶片之间还夹有异物存在,即处理第二块异物,在处理过程中忽然从观察孔发生突泥涌水现象,洞内人员立即在观察孔堵塞棉纱、棉被,并用方木及型钢进行支撑、封堵观察口盖板。由于水土压力大,未能得到有效封堵,泥沙大量流出。 防范措施 1、强化安全责任制的执行力度,使安全责任纵向到每个作业层、横向到各层的职能部门。 2、盾构机穿越覆土厚度不大于盾构直径的浅覆土层、地下障碍物、建筑物、构筑物、粉土层、粉砂层等地段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掘进参数,控制盾构姿态,补充地质勘探,盾构掘进过程中应匀速、连续、均衡等施工措施。

水井山隧道涌水突泥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说明 (2) 2 编制依据 (2) 3 工程概况 (2) 3.1设计概况 (2) 3.2工程地质及水文 (3) 3.2.1地质特征 (3) 3.2.2水文特征 (3) 4 施工组织方案 (4) 4.1总体原则 (4) 4.2工艺流程 (4) 4.3突泥涌水探测 (5) 4.4施工方法 (5) 5 应急救援预案 (5) 5.1可能发生的场所及部位 (5) 5.2应急资源 (6) 5.3应急组织机构 (6) 5.4工作程序 (8) 5.5后续处理 (9) 6 安全、环保措施 (9) 6.1安全措施 (9) 6.2环保措施 (10)

水井山隧道突泥涌水专项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 为保证水井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规定,针对水井山隧道可能存在突泥涌水的特点,为避免施工风险,预防隧道施工中突泥涌水事故发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与进度,特制定本方案。 2 编制依据 《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水井山隧道隧道设计施工图》 《水井山隧道隧道纵断面图》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J259-2003)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设计文件及沪昆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相关要求等。 3 工程概况 3.1设计概况 水井山隧道位于云南富源北~沾益间,双线隧道,左右线线间距为5.0m设计为14‰的单面上坡,全隧道除D2K1001+445~D2K1002+527.202段位于半径 R=11005m的右偏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为直线。隧道进口里程D2K1001+445,出口里程D2K1003+640,全长2195m。最大埋深约120m。 水井山隧道隧道为一地质较为复杂的隧道,全隧全部为Ⅳ、Ⅴ级围岩,其中Ⅳ级围岩长度1540m,Ⅴ级围岩长度655m,隧道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隧区处于云贵高原丘陵区,区内地形总体较为平缓,基岩多裸露,覆土薄,地面高程

隧道突水突泥施工方案

可溶岩地段(高压)涌突水、突泥施工措施 为保证隧道的顺利施工,避免可溶岩地段(高压)涌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上述这些重大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较为精确的预测预报,开展综合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以制定有效施工方案,确定合适施工工艺,并开展必要的检测工作。 1、超前探测 (1)综合超前物探 主要针对可溶岩分布地段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及岩溶裂隙发育带,各可溶岩地层界限,岩性突变地段,可能存在的岩溶裂隙、管道和大型溶洞的超前探测。 远距离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地震波反射法(探测距离约200m),对比方法为HSP声波反射法(探测距离约100m)。 近距离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地质雷达(探测距离约4~30m),对比方法为数码成像,跨孔声波CT成像法。 探水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红外线探测法,是一种短距离预报方法,每次预报距离为20~30m,相邻两次预报重长度应在5m以上,其适用于任何地层中定性判断探测点前方“有没有水”及水体存在方位,但不能定量给出水量大小等参数。 (2)水平钻孔超前探测 远距离超前探测:超长水平取岩芯钻孔超前探测100~150m,验证远距离超前物测成果。 近距离超前探测:采用钻孔超前探测,钻孔长度20~30m,验证近距离超前物测成果。 2、常规地质法 (1)超前平导、超前正洞导航、正洞掌子面与侧壁的量测和地质素描,主要工作有:地层岩性特征; 结构面性质与产状及发育程度;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等;断层的位置、产状、 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 填充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洞壁 变形破坏特征;岩溶规模、形态、位置及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填充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 布的空间关系;地下水的分部,出露形态及围岩的透水性、水量、水压、水温、颜色、泥沙含沙 量测定,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必要时长期观测;出水点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岩溶、暗河等的关系分析;突泥与坍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进行地表相关

隧道突泥涌水应急处置预案

中铁隧道集团公司西成客专项目部防隧道突 泥(涌水)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提高中铁隧道集团公司西成客专项目部应对隧道突泥涌水的处置能力,及时控制事态的扩大和发展,将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减少到最小。 1.2编制依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 (国发 [2005]11 号);中国中铁隧道集团《突发事件(事故)应急处置预案》(隧理事安质 [2007]10 号)。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标段各个隧道突泥(涌水)突发事件,并指导本标段应对隧道突泥(涌水)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应对。2、隧道突泥涌水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1成立隧道突泥涌水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蒋肃 副组长:杨海阳云 李红军康伟良

何坤王长洪 陈恩宪 成员:曹正喜白银 温艳于海春 刘宗宝吴必荣 张虎周何山 杨湖平帅齐 应急救援值班室设在安质部,值班电话:各工区要成立以工区主任为首的应急抢险队,并受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 2.2职责 组长:全面领导项目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工作,统一指挥应急响应与准备工作,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全面、统一调配。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组长因特殊情况不在场时行使组长的权力和职责,总体协调各部门在紧急应变中的分工合作,根据现场需要进行合理的统一指挥调度。 安质部:根据《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紧急应变预案,负责日常应急预防工作。参与紧急应变过程并作好紧急事故处理记录,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防护、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正。 工程部:参与紧急救援工作,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要配合安质部制定可行的安全技术方案,以便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计财部:参与紧急救援工作,根据领导安排或实际需要预留一定的救援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隧道突泥涌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消除、减少隧道突泥涌水事故造成的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迅速有序地开展事故应急处置,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和工程建设施工。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人民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云桂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办法、中铁隧道集团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制度和新建至瑞丽铁路至瑞丽段工程DRBRTJ-2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3、适用围 本预案适用于新建至瑞丽铁路至瑞丽段工程DRBRTJ-2标段工程施工隧道突泥涌水事故。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最大涌水量19.2×104m3/d。预测1号斜井涌水量为 12100m3/d。预测1号竖井主井正常涌水量2090m3/d,1号竖井 副井正常涌水量2016m3/d,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3倍考虑,主井为6270m3/d,副井为6048m3/d。预测2号竖井主井正常涌水量2006m3/d,2号竖井副井正常涌水量1946m3/d,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3倍考虑,主井为6018m3/d,副井为5838m3/d。隧道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突水涌泥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应急处置工作遵循“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各司其职、规有序,反应迅速、运转高效,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项目经理部一分部成立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工区组建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兼职队伍,队伍成员由本工区各部门联合抽调组成,队伍本着精炼,能担负处理救援任务的原则组建。一分部部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指挥组、事故抢险组、技术支持组、安全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组、物资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应急队伍及力量包括救援车辆,本部救援组及社会力量。 2、组织机构及职责 ⑴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一分部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邹剑青(一分部经理) 副组长:俊(一分部书记)、温明军(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空缺(安全总监)、罗勇(土木总工)、宏 明(机电总工)、政(一工区经理)、雷平(一 工区书记)、华(二工区经理)、和斌(二工 区书记)

隧道涌水突泥处理方案

金奎地隧洞3号支洞涌水突泥处理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金奎地3#支洞从9+423.166进入主洞,支洞斜井段水平长392.129m,斜井起坡点至主洞中线长32.4 m,斜井高差122.82 m,斜井倾角17.3913°。施工计划安排主洞上游开挖777m,下游开挖777m。 从目前开挖揭示的围岩岩性分析与原设计相差较大,为泥岩,遇水极易软化,多次出现渗水或涌水塌方。 二、涌水突泥事故经过 2011年9月20日,金奎地隧洞3号支洞控制段下游开挖至9+581,开挖长度158米,上游开挖至9+268,开挖长度155米,围岩揭露情况为泥岩夹砂岩夹灰岩,地下渗水较小。9月20日0点10分,下游掌子面出渣完毕,掌子面顶拱右侧突然发生较大涌水突泥事故,突泥淹没至掌子面后120米,涌泥量约1600m3。由于时间发生在换班时,现场处臵及时,涌水突泥未造成人员伤亡。针对此次涌水突泥事故,四方现场勘查后,形成了初步处理方案:先对下游淤泥进行清理,在清理淤泥至掌子面4米左右时停止施工,由四方现场勘查后再次讨论方案。 截止9月29日15点,下游工作面涌泥经过一个星期的清理工作,涌泥离掌子面约4m。业主、设计院、监理、施工四方在9月29日对下游工作面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查看,并初步确定了大致施工方案:⑴对掌子面先进行封闭注浆,并打设排水孔,⑵对顶拱采用15米至20米的Φ108超前大管棚进行施工。 9月29日23点50分,下游掌子面没有施工,3号支洞上游进行了放炮

施工作业,准备进行出渣施工,挖机驾驶人员在9月30日1点由支洞向下游行走过程中,突然发现下游有强大气流迎面涌来,发现异常后,挖机驾驶人员迅速向支洞方向逃离的同时通知安全员,安全员组织其他施工人员撤离,在洞内人员撤离10秒钟后,下游涌水突泥冲至分岔口段,并将停放在下游的两台挖机冲向上游,将两台电瓶车及开挖台架冲至分岔口段,涌泥迅速将分岔口段的4台抽水电机淹没,2分30秒后,分岔口段涌水上涨2米,将矿斗、电瓶车全部淹没。为保证安全,值班人员将洞内电源开闭,并撤离支洞。此次涌泥大于4000m3,洞内涌水量400-420m3/小时。 三、9+581处涌水突泥事故的施工方案 经过十四天的强排水作业,目前洞内积水基本降至隧洞底板高程,涌水突泥事故的后期处理难点主要集中在3号支洞对应下游段淤泥的顺利清理及安全跨过此涌泥段。经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四方多次现场查看及会议讨论,我部初步采用以下施工方案对涌水突泥进行处理。 1、洞内淤泥的初步清理 ⑴先清除交岔口处淤泥,恢复该处水仓。 ⑵然后从交岔口处向上游和下游清除淤泥(下游先清除出10m,上游全部清除),恢复上游水仓。 ⑶向下游继续清除淤泥。清除淤泥时,同时疏通排水沟,使水流畅通,集中水流。 2、洞内临时支护的加固及观察 ⑴金奎地3号支洞及对应段主洞多为Ⅴ类围岩,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水轻泡后,临时支护极易发生变形,我部将组织人员同业主、设计、监理四方一同

隧道塌方、涌水、突泥的安全预防措施

隧道塌方、涌水、突泥的安全预防措施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隧道塌方、涌水、突泥的安全预防措施 对洞口段、破碎带、贯通点等重点部位或工序工艺,要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后实施。在进行正常的安全技术交底的同时,由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审批的专项安全技术施工方案,对作业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目前,因技术原因,无法准确预控,最常用的控制措施有: 1、按地质施工而非按设计施工; 2、严格按照支护参数进行施工; 3、操作人员实践经验; 4、超前地质预报; 5、围岩监控量测。 具体见下: ■防止涌水/突泥 1、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探孔; 2、注浆封堵或引排水; 3、人员及设备在涌水/突泥前撤离到安全地段; 4、溶洞揭露后对相应地段加强支护及衬砌。 ■防止冒顶塌方 1、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严格按设计和规范施工; 2、防坍塌检查。对隧道防坍塌的安全检查,要着重检查洞口段是否有开裂变形情况,边、仰坡是否有开裂变形、危石或滑塌现象;查交叉口、断层处、破碎带、浅埋段、溶洞支护段及其它围岩软弱地段是否有裂纹变形现象;要把围岩松动、不密贴、掉碴、流泥流沙、明显的裂 第 2 页共 4 页

隙变化、水系变化、初支有明显的可见喷射混凝土开裂、掉块、锚杆的松弛或锚杆垫板的压紧或变形、钢支撑的扭曲变形,都可作为隧道围岩与支护稳定性的危险信息,必须认真细致进行观测。如这些迹象变化速度快而明显,可作为坍塌的前兆来研究施工安全对策,尽快处理; 3、注意地质观察、预报,地质变化时优化施工方案; 4、不良地质地段要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超前支护、加强支护; 5、做好围岩变形量测。 第 3 页共 4 页

新哨隧道突泥涌水专项施工设计方案

新建铁路云桂线(段)站前六标段新哨隧道防突泥涌水安全专项施工案 编制封波 审核姬传军 批准樊秋林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云桂铁路段六标 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2012年03月

中铁十八局集团云桂铁路(段)六标段 新哨隧道防突泥涌水安全专项施工案 一、工程概况 新哨隧道全长11512米(DK607+430~DK618+942),位于南盘江至弥勒区间,设计为双线隧道,旅客列车最高行车时速200km/h,预留250km/h条件。在隧道左线线路右侧35米设置无轨运输单车道平行导坑二座,进口平导长度6200米,出口平导长度3200米。整个隧道在正洞与平导之间共设置横通道,间距为400~450米。隧道纵坡设计为人字坡,自进口开始,5470米处于15.5‰的上坡,1200米处于8.6‰的上坡,4842米处于3.4‰的下坡。隧道出口段处于R=10000米的右偏曲线上,其余均位于直线段。正洞轨顶面以下210cm处为相应断面平行导坑坑底标高。新哨隧道线下结构按双块式整体道床施工。本隧道施工图按普通钻爆法掘进,无轨运输出碴,施工通风进出口第一个横通道贯通前按压入式通风,之后按巷道式通风。主要存在的不良地质有:岩溶、蚀变带、构造破碎带、高地应力高地温、红黏土、潜在不稳定斜坡。新哨隧道是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山区修建的高标准干线铁路,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它集中国山区铁路艰、险、难之大成。不仅岩溶极端发育,断层节理也较多,突水、突泥、塌、岩爆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较高,工程施工风险极大。为有效防和化解施工期间的高风险,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我们特制订了本专项安全施工案。 二、超前探测 1.勘察与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实施案 1.1.工作容 通过勘察、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收集隧道沿线地质信息。对收集到的隧道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判读,了解隧道掌子面前的地质状况,形成地质预测预报结论。 结合地质预报结论,提出下段隧道施工案,及时反馈给施工队伍。 1.2.地质预报 分部落实专业地质工作技术人员、设备,保证满足隧道施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要求。 所有专业地质工作人员在实施超前地质预报前,必须认真研究设计文

隧道突水涌泥专项方案

隧道突水涌泥专项方案 针对实际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突水涌泥的情况,将采取如下措施做为应急预备方案: 突泥时,首先将洞内人员与机具撤至安全区。然后根据突泥位置查找地面是否有溶孔,地表水是否与突泥位置相连通,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头,如果有,则加以封堵或疏排。 当洞内突水、突泥减缓,能进人操作时,即进洞清理现场,根据以下方案处理。 (1)、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较弱突水突泥现象,立即报告应急组织领导同志,现场施工人员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迅速打随机排水孔,安置塑料弹簧软管进行排水(塑料弹簧排水管引入排水沟),释放水压力,并及时喷锚进行围岩封闭。如果围岩破碎,可在初喷砼结束后迅速安置钢拱架,然后再进行复喷砼封闭围岩,加强支护。 (2)、施工过程中若发生高强压力突水突泥现象,应立即尽可能地撤离人员和机械设备,确保安全。及时向现场应急领导小组汇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组织救护工作。准确记录水量的流量、流速、水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水突泥控制。 指挥与控制: ①观测预警 由现场技术人员和各工班指定人员加强日常观测,确保在第一时间确认涌水涌泥险情,提前发出预警提示。

a与当地气象台建立天气服务联系,根据天气预报和降水量统计,加强隧道涌水观测; b注意观测地表沉降情况,看地表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c观测数据有变化时,及时向项目组长汇报,以便组织施工抢险。 ③安全撤离 当确认出现涌水涌泥时,洞内施工人员由班组长带队全部撤离,立即电话通知项目部安全救援组长,组织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将施工机械加以安置保护。被困施工人员来不及撤离的,应选择衬砌台车等安全平台进行自我保护,等待组织救援。 ④组织抢险 a各班组及时清点人员,确认有无被困人员,并集结待命,不得私自外出; b组织抢险突击队,由各工班抽调精壮工人组成,负责安装挡护拱架,堆砌砂袋,规范水流方向; c在配备充分照明、救生设备时,由项目作业队决定组织身体素质好、水性高的工人进洞执行搜索救援活动; d卫生员做好准备,并视情提前与定点医院联系。 ⑤供电和照明 a在涌水可能危及到洞内变配电设施时,应果断断电,防止个别线路漏电发生意外;险情排除后,经检查确认安全后可恢复供电; b启动专用照明线路,保障隧道内必要的照明需要。 ⑥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