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文祖中心小学王庆强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小学教育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少年儿童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不认真上课、不完成作业等,对于这些孩子,培养习惯至关重要。如何抓好小学生的教育呢?一、从小事做起;二、从实事入手;三、以身作则;四、以活动为载体;五、从细处评价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如: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不认真上课、不完成作业......故对于这些孩子,培养其养成教育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呢?

培根说:“①习惯真的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②‘教育’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小学生正处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一名教师,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

一、从小事做起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期间,校门前后纸屑乱飞,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整洁,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让教师们很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状况,我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入手。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第一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倡议书,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校为家,共同签名郑重承诺:不在校内乱丢一片纸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简单的签名,却许下了一个重重的诺言,同时我们注重每天卫生打扫,加强平时检查和监督,两周后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从实事入手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地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人民,爱党之类的大道理,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诸如此类的疑惑和难以把握让

我们感到尴尬。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德育要走出这种“唱高调,不实际”的误区,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人手,讲究教育实效。如上面例子,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组织孩子们收看中国运动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影像,告诉孩子们一次次升起的国旗,一遍遍奏响的国歌,一声声为中国人加油的呼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就是对自己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告诉小学生,你们能做到的不是马上为国家争光,而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爱家也是爱国。为此学校还专项开展了“好孩子,做家务”活动。安排组长每天检查同学的家庭作业情况,若发现有不按时完成或乱写乱画,应付了事等现象,就一定及时与此学生沟通,督促改正,如果屡教不改,还会通知家长共同监督。对于有进步的同学,要随时发现“闪光点”,加以表扬,每周一下午班会课,总结本周班上一周来的表现,树立榜样,经过长期的努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端正自己的行为。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用实际的行动取代高调的口号,让养成教育变得务实而有效。特别是让孩子家长们感动,他们认为学校这样教育方式很实在,孩子进步很大。

三、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小学生眼里的老师往往是神圣的,他们的举止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爱来教育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让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我校以后又开展了“弯弯腰”活动,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放入校园近处的垃圾桶,学校领导、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学生看见领导、老师都亲自弯腰捡起垃圾,学生也就能跟着做,每次大扫除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为净化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活动为载体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小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活动。学校组织多项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组织各班参加“感恩之声,抗战之歌”大型文艺汇演,年级田径接力赛,学校运动会、班级故事比赛,寒暑假作业展评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通过深入浅出的活动载体,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故事,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从细微处评价

行为习惯要落实到生活中的细处,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做好生活中、学习中的细小地方。我所在的农村小学因为近年来布局调整,中小学合校后,务工人员外出,留守儿童增加,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我校为了便于学校日常规范管理和平时各班级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了《学校一日常规细则,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细则》,我们认为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上,应集中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四个方面,并进一步将四大方面一一细化,如“文明礼仪”这一重点的训练要点有:1.认真参加升旗仪式;2.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3.尊敬教师,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候;4.尊敬长辈,学会照顾和感谢亲人;5.会使用文明用语;6.不在教室和走廊追逐打闹;7.积极参加活动,观看比赛或演出时文明有序等。每天学校大队部进行纪律礼仪检查、卫生检查、两操检查、、文明监督,大队干部依据细则要求对全校各班级常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鼓励各班争创“文明班级”。班主任则依据细则要求上的规定加深对班级的常规管理,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学生的行为会出现反复,只有坚持从小事做起,事实入手,以身作则,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长抓不懈,相信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会逐步养成。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及标准要求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及规范要求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 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威廉詹姆士)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底色,特制定本细则。 一、课前预习习惯 1.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下一节新课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 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一丝不苟;要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既要敢于挑战新知,又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二、课堂学习习惯 (一)课前准备

1.学会早读,每天到校后,能自觉地进行诵读诗文等早读活动。 2.课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静坐看书,等候教师上课。 (二)积极思考 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勤于动脑,勇于发言,善于生疑。 2、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解决问题。 3、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不受外界的诱惑、干扰。 (三)学会倾听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和学习用品等,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并能给予积极的评价;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3. 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四)大胆发言 1.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 2.理顺逻辑,调整思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论文摘要】 本文结合近二年来我校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去了解学生,协助学生,给学生选择适合的探究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其评价,提出了让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科学探究性活动之路。【关键词】 选择探究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能力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是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国家课程。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区分好自然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借此机会跟各位同行谈谈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点看法,以此来给大家一点参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注意到有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究和发明,我们不应该把人才视着为现代化技术的附属品,而应该看成为主宰。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以下从我们现有的科学教材来谈一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学完了教材的一些课之后,要做好学生新的科学探究工作,每一学期要给每一个学生至少一个探究主题,这个主题要适合及选择的范围。对小学生而言,题目若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必会提高其参与的兴趣,如洗头水的试验及调查、食物的脂肪含量、冷藏食物知多少、电蕊寿命、面粉的拉力、头发的盛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洁能力、厕纸的吸水能力。其实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题目,大部分的内容既和日常生活有关,亦可进行科学探究,而过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复杂。例如:电蕊寿命——学生可利用电动玩具来测试不同牌子电蕊的寿命;头发的盛重力——学生可向家人或朋友搜集数根头发,然后绑上砝码或适当又已知重量的对象如硬币,测试过程中,增加重量直至头发被扯断为止,若可行的话,可尝试找出年龄或性别与头发盛重力之间的关系。近两年来我校在申报“绿色学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从“绿色学校”中的有关环保问题出发,提出大量有关适合这方面的探究主题。例如:校园植物的调查、学校绿化率、学校周边环境、废旧电池的回收……,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动主题,而且也很适合小学生的思维。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搜索证据、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通过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感受到儿童喜欢提问题的天性:“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除此,还能感受到儿童回答问题的逻辑:“打雷是因为云彩没长眼睛!”、“太阳把地上的水吸走了!”……。这些可贵的“天性”应变为更为成熟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这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的,也是21世纪普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假设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对“物体遇冷会收缩吗”这个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各种假设:“物体遇冷会收缩—人冷了就会缩起来”,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计划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计划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也说明了增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 我校在好习惯养成教育中提出了“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齐,四个自觉”的要求,我就带领同学们学守则、提要求、订常规,制定好习惯养成的班级计划:(1)早晨到校时要和老师同学相互问好;(2)自觉上好早自习,珍惜时间;(3)认真做好两操,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4)课桌里的学习用品排放整齐,不在教室上课时桌面应保持干净,没有书本、文具用品等物;(5)课间文明休息,走路轻声,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6)保持较室地面整洁,课桌里无废纸屑。好习惯养成计划订出后,对学生的习惯养成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在行为上引导,反复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的那样:“心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做去,才能够养成好习惯。” 于是我在落实开学初制定的六个好习惯时,做了具体分解。如书本文具课桌里的摆放;个人及环境卫生……每周都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并坚持:一、反复强调、训练,随时检查,经常讲评,直至形成良好习惯;二、认真执行,持之以恒,环环相扣地紧抓下去,有一种不厌其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三、注意抓好典型,反复强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循循善诱,以点带面,逐步有少数人能做到变为多数人拥有,最后汇聚成集体的强大力量,成为集体共有的“财富”。全体同学们在锻炼中持续成长,终于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建立相对应的评价机制,促动好习惯的养成 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动好习惯养成,但相对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同学们养成好习惯。于是我又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实行了评价方法的改变:班级设有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实行检查评比。每天值日班长实行检查并记录,我实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换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我最棒”的竞赛栏目中,作为雏鹰争章评比的依据。在表扬的同时,我对一些经常要违规的同学也实行一些小小的“处罚”。比如:排队不能做到快静齐,就留下来实行单独训练;还有不能按要求做到离开教室桌面整齐的,即时指出让其改正……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所以,对学生实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创新家访形式,家长、学生、老师相互配合,促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仅评个人之力终究有限,需调动同事、家长、学生多方合力,所以教师理应增强与同事、与学生、与家庭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于是我巧妙的使用交流,使家长、学生、老师三者之间增进感情,促动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学生跟老师的相互配合,使学生信其道,愿意改掉坏习惯。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虽然已经干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但接到这个任务时仍然感到措手不及。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一种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在行为习惯上存有很大的可塑性,很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这56张白纸,我该如何去谱写? 一、抓好学生的一日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印度有一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抓好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一年级小孩子刚入学,这种全新的环境对他们来说还不适合,对于他们来说,要有一个适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老师花大力气对他们实行一日常规教育,时刻提醒他们,让他们懂得在学校里就要遵守学校的制度。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在公共场所不乱扔垃圾,不在墙壁、桌面乱刻乱画。保持地面、黑板、窗台、宿舍的洁净。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勤洗澡、勤换衣服、勤理发、勤剪指甲,早晚刷牙。注意用眼卫生,节约用水等。 1、利用儿歌形式对他们实行习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是在儿歌中长大的,儿歌琅琅上口、简单易记,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了提醒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能够告诉学生:“上课铃儿叮当响,我们快步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把课上。回答问题先举手,坐姿端正声音响。”为了提醒学生上课的坐姿,能够告诉学生:“头正身直两肩平,两腿放在桌正中,五指执笔姿势正,三个‘一’字要记清”

浅谈小学生习惯的养成

浅谈小学生习惯的养成 张丹 小学的知识以基础为主,打好基础犹如盖大楼打坚实的地基,所以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但是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还缺少养成习惯的意识,这时外界的辅助就显得特别重要。简单来说,就是做好监督,做作业当考试,不能随便翻课本去抄写,不会的允许存在。等做完后和孩子一起分析是题目没有读懂还是知识点没有领悟,针对问题再帮孩子分析。如果是没有读懂题目就做题,说明孩子的习惯还比较毛糙,需要让他多读几遍,简述题目的意思,然后再下笔去做,后面再有题目有类似的情况,就先看是否是题目没读懂就下手,多监督几次,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道认真读题的必要性和如何理解题目了。如果是知识点没有领悟,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针对知识点给予帮助,可能是上课时没注意听讲,也可能是对知识根本就不理解,所以需要帮助他去理解。为了确保孩子针对存在的问题点能记忆深刻,错题本就非常重要,将错误的题目集中起来,定期不定期的让孩子去翻看一下,然后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考一下,这样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得到突飞猛进,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也非常重要,以后他尝到甜头后会慢慢的把这种方法坚持下去,长期对他来说将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个人认为,孩子的习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注重培养孩子预习的习惯。 通过自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上课听讲时有的放矢,达到事倍功半的听课效率。由于预习要在家

里进行,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事情,需要持续不断的坚持下去。 二,注重培养孩子收拾书本文具的习惯 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看似一件小事,其实这对学生的一辈子影响非常大,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按时交家庭作业或忘带书本文具的情况,一问学生,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家长忘给自己装进书包里了,显然,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的家长给收拾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本文具完全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自己收拾,孩子做完作业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将书本文具收拾进书包,并且放整齐,长期训练,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这样孩子不至于交不了家庭作业或忘带课本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些成绩差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脑子笨不聪明,而是因为听讲的习惯差。要么上课爱和同学讲话,要么上课爱搞东西,要么上课看课外书,要么上课老爱走神……。总之,这类学生的注意总是集中不起来听课,导致学习成绩提不上去。因此,要想让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关键是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但要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的习惯,也不能靠单纯地说教。一方面老师或家长都要给孩子讲明学习的目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另一方面,老师或家长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勤奋刻苦学习的伟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自己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力,努力把精力集中在听课上,努力学习。 四,注重培养学生做完作业后自查的习惯。

二年级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二年级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俗话说“好习惯,好人生。”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确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就是好习惯的培养。如何教育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家长们迫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华家庭教育学院正待研究破解的难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好习惯成就自己,成就孩子,成就未来! 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一下几点习惯尤为重要。 1、本学期重点抓好二次刷牙工作,首先向学生讲清什么是二次刷牙,如何进行二次刷牙。利用家长会也让家长懂得什么是二次刷牙,并让家长督促孩子做好二次刷牙工作。 2、抓好个人卫生和校内,室内的卫生,每周一检查个人卫生,每一天都让学生自觉维护校内和室内的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服装整洁,领巾整洁,不留长发和长指甲,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手巾或卫生纸控制鼻涕。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手干净,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学会整理房间。 (3)、学具整齐,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持教室达到三清三齐、清洁区卫生清洁(达到无废纸杂物)。 (4)、饭前洗手、不进行剧烈活动;不挑食、不偏食;集体就餐时要照顾他人;吃饭时要安安静静,不说话、不东张西望。

(5)、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枕头高低合适);早起早睡,睡觉前不做剧烈活动;自己独立安静地睡眠;睡眠时不乱翻身,不蹬被;睡眠前后情绪稳定(不哭闹,不乱发脾气);入睡迅速。(6)、注意保护视力,读书姿势正确书写、绘画姿势正确;注意保护嗓子,不高声喊叫、不尖叫。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学会摆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教孩子自我管理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只好父母代劳。其实坏习惯的成因就是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这种习惯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养成有条理、有责任心的好习惯。 5、孩子生活规律化 小学生的生活正规而有序。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如该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收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黔西县铁石小学:王霞 空间主要研究客观世界中的物体的几何属性与变换,而空间观念则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究,我认为注重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空间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中,还可以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正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进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的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各图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因此,教学学生学习几

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计划1

1.自我服务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学一件,都要先由家长示范,尔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 一般说来,从二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五六岁,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尤其独生子女)能及早摆脱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2.做家务 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可让他们帮助提东西,拿肥皂、条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子、摆碗筷,饭后让他们帮收拾碗筷;可让他们和家长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柜橱;可以让他们帮家长一起刮土豆皮、择菜、洗菜;还可以让他们到不远的副食店去买醋、买酱油等。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乐,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帮助爸爸、妈妈干事情了。 3.参加公益劳动 带孩子或让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也可以带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 整理玩具、文具、图书的习惯:小学生游戏过后要自己收拾玩具,写完作业要及时把文具收进文具盒里,看完画册和书籍要整齐放进书架或有次序放进书包。 1、举止文明的习惯 (34)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35)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6)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37)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38)向别人请教是,态度诚恳。 (39)不打架,不骂人。 (40)不给同学起绰号。 (41)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42)集合时做到“静、齐、快”。 (43)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 (44)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45)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看不起外地小朋友。 (46)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2、诚实守信的习惯 (47)说了就能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 (48)答应的事设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

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 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 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 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 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 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总结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总结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人的行为习惯首先取决于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导行”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导行”的关键又在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我们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巨大意义,激发他们为塑造完美幸福的人生而从小注重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以培养自己的好习惯的激情,组成一个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强大“教育场”,采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一定能多方面地培养出较强行为动力水平的好习惯,并逐渐把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和谐地成长。 (一)系列活动,促进内化 在对前阶段实验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营造培养习惯的平台,提供训练的载体,设计组织了若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习惯,让他们在生活的沃土中内化习惯。如:引导学生做自我的主人,培养对自己的责任心,组织进行了“整理书包大赛”、“自查作业大赛”、“自我服务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做家庭的主人,培养对家庭的责任心,组织进行了“今天我当家”、“我是小孝星”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进入家庭“子女”角色,培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家务劳动的习惯。 引导学生做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爱校如家人人有责”系列活动,人人承包小岗位,天

天进行保洁工作,在活动中体验做主人的责任与快乐。引导学生做社会的主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设计组织进行了“雏鹏书城情系茶山”等“手拉手”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关心帮助同龄人的过程中,在赴粤北山区开展社会考察的实践里,获得触动与感悟。引导学生做国家的小主人,培养其做国家公民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为祖国航天科技成就喝采”等系列活动,发动学生给发射神舟试验飞船的航天专家写贺信,鼓励孩子们上互联网下载有关资料,举行主题队会,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航天夏令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引导他们从小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 (二)学习榜样,熏陶培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身边涌现出的榜样更具有感召力。 班上的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检到钱也交到公,上课就借着这样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那些在教室里检到东西的孩子及时交公,而不是把它放到自己的包里,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检到东西还要交公,这样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每周要在班上评出10名写字小标兵,奖小星星来鼓励他们。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读书习惯,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比赛评比,选出10名最优秀的小选手,奖给2颗小星星,其他孩子也会在榜样的作用下努力去学习去读书。及时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功给予肯定,激励他们不断走向新的成功,帮助他们养成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习惯,为孩子们将来走向更大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0年12月28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黄义文[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内外结合,拓展空间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建议: 一、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因此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明确目的,计划读书; 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持久。”所以让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实在是阅读的第一要事。许多孩子读书时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读了这本书对自己会有哪些帮助?这样无目的,漫无边际地胡乱阅读,终其一生也很难有建树。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计划地读书简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孩子明白: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细则讲解学习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细则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有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前辈的教诲,使我们有更清晰的道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帮助小学生养成好习惯,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形成健康人格和个性的基础。为此,特制定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细则。 二、各年级段培养习惯内容及要求 (一)学习习惯 低年段(1—2年级) 1、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2、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课堂练习本、必需的文具是否都准备齐全,并放置左上角。 3、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遵守上课的纪律,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不随便离开座位,情绪饱满,精力集中。 4、要有良好的读书姿势。双手打开课本,将课本竖立在桌上,离眼睛一尺远。 5、书写的习惯。书写时注意保护好视力,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写字姿势要端正,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6、做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时要专心,不边玩边写,不边吃边写,书写时先想好再下笔。写完作业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7、整理书包、抽屉的习惯。做完作业后把作业本、课本、文具盒等学习用品放入书包或抽屉中,并将书包、抽屉整理好,使学习资料、学习用品在书包中分类放置有序。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结合实例从空间观念的培养前提、如何培养、怎样发展、如何积累、进而培养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采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实物,多媒体运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感知想象 前言: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内容包括“数”和“形”两个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几何初步知识,它是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1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然而这部分知识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老师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小学生的空间意识往往是在他们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下面依据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结合“空间与图形”中的部分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1空间观念:是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表象,它是在对同一类事物的多次感知以后进行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利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突破单纯认识建立初步空间意识 小学生从幼儿开始就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欲望中,从小就通过接触各种图形来认识事物,从而逐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这些图形粗浅的表象2,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间观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进行小学教育的宝贵资源,从最初的看图识物到接触实物都是进行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如水杯、电视、门窗、书本、纸盒、房屋、街道等让他们认识了线、面、体、角等相关的初步知识;“太阳从东方升起”认识方向;汽车的行驶,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从风车、摩天轮、螺旋桨的转动等观察到旋转现象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时期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丰富的现实原型形成他们最初的空间知识。从简单有趣的开始,抓住特点,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 空间意识的初步形成,有助于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通过引导,突破单纯的认识,能够具有粗浅的抽象理解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特点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活动的。” [1]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慢慢地由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2表象: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默认分类 (一)一般心理特点: 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二)入学后的适应期 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原因可能有: 其一,被小朋友欺负。由于家长的粗心,在衣服文具饰物等方面比同学们差,被人瞧不起,自己想得到可家长又不允许,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被欺负或自卑感。 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7-10-31T11:51:26.04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作者:刘晔 [导读] 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从未放松过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陕西佳县王家砭中心小学刘晔 俗话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它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因此,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从未放松过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一、榜样示范,训练“站、立、坐、行” 俗话说得好,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我利用班队活动让同学们明白: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就不能坐得东倒西歪,站得无精打采。班队活动把“站、立、坐、行”的训练放在了第一条,在开学的第一周和第二周重点训练。 首先是坐的问题。同学们的坐相用一个词来形容:千姿百态。有的同学坐的时候两只小手不停地来回搓,有时还把一条腿伸在外面晃悠(如果看不见就很容易绊倒他人);有的同学一只手随意放在自己课桌上,另一只手搭在他人的背上(弄不好就会发生冲突);有的同学把头偏向一侧,双腿搭在其它地方(真是不雅观)。于是我先纠正他们坐的姿势:上课时两条小腿平行,小手平放在课桌上,这样就避免两条小腿来回摆弄,避免两只小手玩东西。纠正时把坐得端正的同学请到讲台上做示范,当小老师做榜样。 其次是站姿。有的同学站的时候弯着腰,没有站正就回答问题;有的同学站的时候来回摇晃,好象随时都要倒下的感觉;有的同学还没站好就开始左顾右盼;集会时站得歪歪扭扭,像一根麻绳。针对这些问题,我告诉同学们站好的姿势就是两腿并拢,两只小手分别放在大腿两侧,挺胸抬头不摇晃;回答问题要目视前方;集合时,两眼注视前一个同学的后脑勺。光说不行,还得训练,训练时我自己站得直直的,给他们做动作示范。然后在每一小组中选出代表,站在讲台前让大家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的站姿终于有形了。 再就是走路的问题。下课了,男同学走着走着,小脚勾出去了,旁边的同学莫名其妙地摔了一跤;要不然就是走着走着,小手儿又活动开了,往前边的同学身上一抓,“战争”就开始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把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排成小品。在班队会上,用小品的形式把他们自己走路的怪模怪样呈现了出来。同学们观看的时候觉得很精彩,很可笑。可看着看着,便低下头了,脸红了。 我知道同学们认识到了错误,就乘热打铁:“同学们,像我们这样走路,好吗?”此刻,小手林立,在我的允许下,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样不好;多难看呀;又容易出安全事故;还容易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我接着训练孩子们如何正确行走,才体现出我们小学生的气质。 在训练的这两周里,很多同学都在某一方面当上了榜样,上了“光荣榜”,夺到了红五星,这大大地激励了同学们的热情,提升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当然我还从生活中为同学们找到了榜样——解放军、警察。我利用网络收集了许多解放军叔叔、警察叔叔站、坐、立、行的画面,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正确、标准的站姿、坐姿是何等的有气质、有精神、有魅力。让榜样鼓励同学们进步,让榜样伴随同学们成长。 二、疏导引领,纠正乱扔乱丢的习惯 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又怎能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呢?没有干净卫生的场所,又怎能让同学们享受阳光雨露呢?我利用晨会课、班队活动课,对同学们进行行为疏导,讲一讲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让我们健康,让我们幸福!干净整洁的教室,优雅美丽的环境,可以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愉悦无比! 低年级的学生没有自理能力,加之是乡村,很多学生是隔代抚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实在有点差。吃了东西随处乱扔乱丢。课桌成了垃圾堆,教室成了垃圾场。而同学们的小手整天脏兮兮的,既影响了班级的卫生评比,又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纠正学生乱扔乱丢的行为,我在班上选出卫生监督员,配合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每天早晨检查同学们的书包是否清理干净,上课检查座位是否有垃圾,中午检查同学周围是否卫生,放学检查课桌屉子是否有纸屑。同桌之间还互相检查,老师还临时抽查。同时在班级中开展“弯弯腰,捡一片纸”的活动,每一周评选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小卫士”也上“光荣榜”,在半期和期末进行评比,让同学们在竞争中改掉坏习惯,让同学在活动中找到成功的快乐,让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消失,让我们的环境卫生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越来越美丽。 三、持之以恒,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努力把课堂教“活”;针对课堂上不会倾听的学生,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如“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或者走下讲台,用“稍停法”,“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 我在对学生进行习惯训练过程中,其实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都遵循了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原则,随时把关注的目光洒向所有的学生,随时提升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在其训练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让各种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检查中、纠正中加以巩固,让其好习惯自然养成。 法国学者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我们当老师的只有用爱心、耐心、细心、真心去培养学生的习惯,才会为他们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快乐茁壮地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