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背景及基本特征

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背景及基本特征

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背景及基本特征

“廉政文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起始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逐步深入。2004年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2005年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实施纲要》对抓好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胡锦涛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领导的这些言论是廉政文化产生的政策依据,为廉政文化的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图通过从分析廉政文化的内涵入手,重点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形成背景和基本特征,以回答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界定

所谓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反映。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就是以廉政建设和廉政活动为基础,通过调动和发挥文化的功能,将一个个“廉政建设”的基本要素辩证地、发展地、有机地“整合”起来所进行的哲学思考和创造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是通过文化的形式、运用文化的力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让廉洁的理念深入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形成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其一定的政治、历史

和文化背景。

第一,是在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所产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深入开展了反腐败斗争,直接对阻碍发展的消极腐败现象开战,直面了大量的、比较尖锐的社会矛盾,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处理了一批腐败分子,站在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的高度,总结了党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而得出一系列加强党的廉政建设的思路,极大地丰富党在不同时期反腐倡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形成奠定基础。通过多年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党纪条规等反腐倡廉知识不断普及,反腐倡廉的理想信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逐渐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廉政文化水到渠成、应运而生。

第二,是以文化抑制腐败新阶段的产物。反腐倡廉工作一直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从解放初的“三反”、“五反”到改革开放后的反“官倒”、“私倒”,再到反腐倡廉“三项工作格局”、“源头治理”以及“制度反腐”的提出,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反腐败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治标为主的阶段。通过对腐败的惩治来遏制腐败,从而促进党风政风建设。通过治标,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的蔓延,但随着腐败现象的不断复杂化,仅靠惩治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如果腐败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没有消除,一旦打击腐败的力度放松,腐败现象就出现反弹。第二阶段是以制度为主,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相结合的阶段。腐败现象的反弹,使人们不得不进一步思考腐败发生的深层原因,主动查找腐败发生的诱因,反腐败工作走向了以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相结合的新路。特别是《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反腐败工作走向了制度反腐、依法反腐之路,不仅在“点”而且从“面”上遏制了腐败。然而,由于社会不良的风俗、人际“潜规则”的影响,社会心理对腐败现象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形成对制度的消解作用,削弱了教育、制度、监督对预防腐败的作用。这时,反腐倡廉工作就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弘扬廉政文化与惩治、预防腐败相结合的阶段。通过建设廉政文化来弘扬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普遍的价值体系,以消除不良的社会心理对制度的消极作用,从而促进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廉政文化呼之欲出。

第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党员干部现实要求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从政道德、个人修养方面的优秀传统非常丰富。在古代传统伦理学的诸多课目中,“廉”这一道德修养极受褒扬。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把“廉”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论,各个朝代设立了各种监察与反贪机构,出台种种法典奖廉罚贪,涌现出了许多清官廉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对廉政建设一直比较重视,对党员干部提出了廉洁从政的各种要求,要求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形成了一系列的对党员干部的从政思想道德要求。传统的廉政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员干部思想道德要求相结合,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产生。

第四,是我国先进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先进文化以科学理论为灵魂,给予人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全面发展拓宽了空间,使人们筑起精神屏障,站在人格高地,保持干净灵魂。用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修养、讲道德、讲廉政,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为反腐倡廉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先进文化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民族精神不断得到培育与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断完善,哲学和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各门类的文学艺术朝气蓬勃,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极大地促进了

廉政文化的产生。

第五,是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实践所催生。近年来,各地以各种形式开展了廉政文化建设,如开展廉政文化思想、理论的研究和整理,进行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与普及,进行廉政文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反腐倡廉文学、影视、美术、曲艺及民间文艺活动建设廉政文化阵地等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廉政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灵魂。中国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整个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统帅地位。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一对重要矛盾,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马克思认为“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决定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列宁曾经讲过“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列宁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关于党的学说,其中关于党必须建立极严格的纪律的思想,关于执政党要注意提高党员质量的思想等等,在今天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毛泽东同志始终高度警惕防止党的队伍和党的干部腐化变质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思想建党的重要理论、关于“两个务必”告诫的重要思想。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高度重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论述。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比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治标和治本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等这些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和廉政建没理论的重要发展。

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的丰富理论,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2、廉政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的一面旗帜,关系着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先进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反映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文化的新认识,同时极大地开拓文化建设的广阔前景。廉政文化建设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廉政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具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先进文化建设,反腐败斗争就是用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斗争。建设廉政文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自觉担当起来的重大历史使命。执政党弘扬现代文明基础上的廉政文化,对于反腐倡廉,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长远的意义。

3、廉政文化为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支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必将随着实践发展而日益充分地显现出来。任何制度都有与之匹配的文化价值观念,先进的制度背后必然有一套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在抓“制度反腐”的同时,也要抓“文化反腐”。廉政文化就是要将廉洁意识深入人的心灵深处,达到提高自控力,节制不良欲望的目的。廉政文化建设既是贯彻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又是反腐倡廉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拓宽视野,提高层次,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4、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时代精神的产物,是对人生价值观的科学总结,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将“八荣八耻”这样

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规范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之中,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必将进一步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整体好转,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廉政文化是围绕“廉政”开展一系列教育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廉洁从政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荣辱观教育也是为了创造知荣明耻的道德环境: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荣辱观融入廉政文化建设的各式各样活动中去,进一步丰富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强化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5、群众性创建活动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

群众是廉政文化的创造主体,只有使廉政文化深入民心,使广大群众对廉政观念产生认同,并使一系列廉洁的意识成为其自觉的行动,才能形成廉政文化的强势,将滋生腐败的“污泥”培育为廉洁风气的“沃土”,使腐朽思想和腐败文化无容身之地。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扎根于群众,在扩大廉政文化建设覆盖面、在打基础上下功夫。群众性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面向整个社会、面向群众,要努力拓展宣传阵地,扩大活动开放度与群众参与度。开展的廉政文化“六进”活动,这充分说明,文化是历史的,更足实践的,先进文化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丰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