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部编教材培训材料

七年级历史部编教材培训材料

七年级历史部编教材培训材料
七年级历史部编教材培训材料

部编教材培训材料

一、新修订初中历史课标的变化

1.课程功能定位

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新要求: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 课程地位和价值

1)地位: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不仅是学好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也是构筑国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历史教师肩负着育化学生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育人的追求。

2)价值:①对个人而言,增进知识,促进思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帮助自己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以史为鉴,联系现实,服务于人生。

②对一个民族而言,增强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③对人类文明而言,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培养拥有全球意识的“地球公民”;汲取前人的智慧与教训,造福人类。

3.课程基本理念

(1)普及历史常识的理念

一是规定历史课程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

二是指课程内容和要求的确定面向全体学生

(2)公民教育的理念

将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作为基本目标

(3)育人为本的理念

4、教材编写(教学)的指导原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客观地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3.)贯彻“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历史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设计历史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具体内容。

4).体现教材的时代性,既要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指导思想,又要反映历史学科的发展趋势,并要体现当代社会的进步以及适应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过程中应提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5、评审专家认为历史教材主要特点有: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了历史叙述与阐释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叙述比较全面系统,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必然性。

★注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6.教学的价值取向

追求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回归历史学科的特点,建立基于时序的课程内容体系。

追求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人教社新历史教材的内容

(一)新版教材要突出的重点内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

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

据统计,六册历史教科书涉及的知识点共计176个,其中直接和间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占全套书的88%,做到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叙述,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统计为50处,有关中国文化的课占五分之一多。其中,涉及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名人有45位,科技文化著作有56部。通过以上的编排,向学生展现出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具体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 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

包括南海诸岛、台湾和钓鱼岛、新疆、西藏、香港、澳门、西北和东北边疆以及山东主权等内容。

本套教材共有31处涉及南海诸岛,30处涉及台湾和钓鱼岛问题,10处涉及香港和澳门问题。其中,南海诸岛、钓鱼岛等问题,都有专门的栏目叙述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4. 法治

紧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选择与法治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从人类社会法治进程的角度,使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一个国家强盛的意义,理解法治国家的实现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本套教材共涉及31部中外法律,通过介绍中外的法治建设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国家的法治建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

5.革命传统

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发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本套历史教材共介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43位。

(二)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史教学重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国近代史教学重点: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人民的抗争,尤其是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作出的贡献

中国现代史教学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三)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

1.高度重视多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一是“民族融合”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二是将各时期的民族关系融入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

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p88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子目: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正文: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突出国家统一的历史传统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隋朝的统一、知道元朝的统一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部编历史教材中,有一些新的概念、提法和解释

如:★“民族融合”——“民族的交融”

《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民是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三、人教社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基于时序的课程内容体系

(一)“板块+时序”的通史体例

(二)点线结合,呈现历史面貌

1.“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

?总体而言“点”增加的少,删减的多

?关注最基本、最典型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1)历史人物

?一个人:汉武帝、孔子、秦始皇、张骞、玄奘、郑和

?一群人:北京人、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南迁北方人、秦末农民

?一村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良渚文化、陶寺文化

?一族人:汉民族、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多民族人: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宋辽夏金元、明清

?一类人: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

?(2)历史事件

?禹建立夏、秦统一六国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

?西周分封、张骞通西域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

?(3)历史现象

?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无为而治、经济重心南移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外交往、反抗外来侵略

? 2.“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中国古代主要线索

?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注重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发展、巩固

?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2)具体呈现方式:单元—课—子目(是在单元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

? 3.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

?在总体打通的前提下,分阶段设置单元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与社会变革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三)隐藏的中外交往横向联系

?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重要的知识“点”,都是根据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两条纵横交错的“线”来安排的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知道佛教的传入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在介绍单元“概述”时,介绍同一时期世界其他主要文明的阶段性特征?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公元前三千多年,西亚的两河流域和非洲的埃及率先进入了文明时代,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也呈现出文明的曙光。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与夏商西周同时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也创造出光辉的

古代文明。春秋战国时期,欧洲希腊、罗马文明高度发展,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与秦汉帝国先后并存的主要有欧洲的罗马、西亚的安息等古代国家。汉朝与罗马的文明最为辉煌。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这一时期,世界范围也经历了巨大变化。辉煌的古罗马文明因异族入侵而中断。安息为波斯帝国所灭。

?四、人教社历史教材的栏目设置

? 1.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功能:呈现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

?新教材的课文,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课文在1000字左右,全以大字形式呈现

? 2.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目

?功能: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高等。新教材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3.单元导语:起止时间,突出特点,值得关注点,历史地位。

?每单元导语,概述阶段性特征

?单元概述的设置,弥补了知识点删减后,线上出现的某些断点。完善每条线上的缺项,也会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 4.课文设置

?1)课文前设——导言

?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示例:《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在这一战役中,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是如何被东晋的八万守军打败的呢?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是否蕴含着某些必然性?

?2)课文旁设——相关史事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

象描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

?示例:《百家争鸣》的一则“相关史事”

?

?课文旁设——人物扫描

?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

?示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

?课文旁设——材料研读

?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示例:《远古的传说》

?

?课文旁设——问题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

?示例:《三国鼎立》

?

?3)课文后设——课后活动

?作为课后作业,以灵活的题型,复习巩固所学。

?示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

?课文后设——知识拓展

?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

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示例:《动荡的春秋时期》

?4)教材中的插图

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

三幅图,达到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主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