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物联网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物联网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物联网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物联网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关键词:物联网;RFID;物流;EPC

第一章概述

1.1关于物联网

1.1.1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1995年比尔盖茨写的《未来之路》一书,但迫于当时无线网络等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时至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才有了正式的物联网概

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按字面意思理解,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1.1.2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图1.1 物联网展望图

从图1.1可以看出,通过RFID、GPS等技术,所有物品都将赋予生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中的终端了解到任何物品的状况等信息,也将使得人类生活水平越加高质量。此外,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

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等。

1.1.3物联网、RFID和EPC三者关系

EPC跟条码一样,产品电子码用一串数字代表产品制造商和产品类别。不同的是EPC 还外加了第三组数字,标识每一件单品。存储在EPC标签微型晶片中的唯一资讯就是这些数字。EPC还可以与数据库里的大量数据相联系,包括产品的生产地点和日期,有效日期,应该运往何地等等。而且,随着产品的转移或变化,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实时更新。

由于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早期的RFID标签是由集成电路板卡制成。由于体积大,成本高,只能应用于托盘、货架和集装箱上,只有极少数的用户使用。而基于EPC的RFID标签采用微型芯片存储信息,并用特殊薄膜封装技术,体积大大缩小,随着技术改进和推广应用,成本不断降低,且能够给每个物品唯一的身份。

EPC系统(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和射频技术RFID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Internet of things”。它将成为继条码技术之后,再次变革商品零售结算、物流配送及产品跟踪管理模式的一项新技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EPC是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唯一信息,是RFID标签的编码基础,而RFID技术是EPC系统的技术构成之一,整个EPC系统构成了物联网。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EPC系统,即物联网

RFID

技术

EPC

图1.2 三者关系图

第二章解决方案

2.1需求分析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现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瓶颈,一个是基础信息的采集,大量的信息还是要手工录入,效率低、差错率高、不及时,影响了后期的传输和应用;再一个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越来越多的应用主体已经提出要加强信息数据共享,建立信息平台。

集装箱运输信息化除存在以上问题外,还存在一些特殊问题:

u货物失窃严重。随着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集装箱货物被盗问题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全球因集装箱失窃造成的损失达300~500亿美元,算上因此导致的间接损失,全球每年损失2000亿美元。为解决这个问题,可提高港口的抽检率。港口运输模拟实验表明,当对集装箱的随机抽检率达到5%时,港口就会陷入瘫痪;如果降低抽查率,又无法有效防止犯罪分子用集装箱走私或者运输违禁物品。大型的集装箱X光机虽能透视箱内货物,但透检一只集装箱就需要5分钟,每天满负荷也只能透检240只,而且X光机辨别违禁品仍要靠人的肉眼,同样降低了可靠性。

u集装箱识别精度低。在运输过程中,集装箱是通过它的唯一标识——箱号来识别的;集装箱交接同样也是以箱号为准。但人工采集数据有35%是不准确或不实时的,而采用图像识别方式进行监管,则需要用4至5台摄像头同时拍摄,成本较高,识别率仅达80%~90%,雨雾中识别率还要低,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而物联网中的RFID等技术作为前端的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在物流的各主要作业环节中应用,可以实现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实现可视化供应链管理,在物流行业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在物流信息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以上分析,应用物联网中的RFID等技术来构建一个集装箱管理系统,能够对集装箱运输的物流和信息流进行实时跟踪,从而消除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箱、漏箱事故,加快通关速度,提高运输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全面提升集装箱运输的服务水平。

2.2系统设计

典型的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方案应该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硬件系统由RFID自动识别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系统和通信系统等组成,软件系统包括RFID信息管理系统和与之整合的港口集装箱管理系统。集装箱上的电子标签可以记录固定信息,包括序列号、箱号、持箱人、箱型、尺寸等;还可以记录可改写信息,如货品信息、运单号、起运港、目的港、船名航次等。

整个物联网应用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集装箱等物品的识别;第二层是传输网络,即使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

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第三层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

2.2.1 EPC系统的构成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集装箱等物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由EPC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 主要包括6个方面:

1)EPC编码标准。EPC编码是EP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实体及实体的相关信息进行

代码化,通过统一并规范化的编码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语言。EPC 编码是EAN.UCC 在原有全球统一编码体系基础上提出的新一代的全球统一标识的编码体系,是对现行编码体系的一个补充。

2)EPC标签:EPC标签由天线、集成电路、连接集成电路与天线的部分、天线所在的底层四

部分构成。EPC码是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唯一信息。

3)射频读写器。在射频识别系统中,射频读写器是将标签中的信息读出,或将标签所需要存储

的信息写入标签的装置。射频读写器是利用射频技术读取标签信息、或将信息写入标签的设备。读写器读出的标签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及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和信息传输。

4)EPC中间件( Savant):每件产品都加上RFID标签之后,在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

读写器将不断收到一连串的产品电子编码。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就是传送和管理这些数据。Auto- ID中心提出一种名叫Savant的软件中间件技术,相当于该新式网络的神经系统,负责处理各种不同应用的数据读取和传输。

5)对象名解析服务( Object Name Service,简称ONS),类似于互联网中的DNS。EPC标签

对于一个开放式的、全球性的追踪物品的网络需要一些特殊的网络结构。因为标签中只存储了产品电子代码,计算机还需要一些将产品电子代码匹配到相应商品信息的方法。这个角色就由对象名称解析服务担当,它是一个自动的网络服务系统。

6)实体标记语言( Physical Markup Language,简称PML),类似于互联网中的标记语言。EPC

识别单品,但是所有关于产品有用的信息都用PML所书写, PML是基于为人们广为接受的可扩展标识语言(XML)发展而来的。PML提供了一个描述自然物体,过程和环境的标准,并可供工业和商业中的软件开发、数据存储和分析工具之用。它将提供一种动态的环境, 使与物体相关的静态的、暂时的、动态的和统计加工过的数据可以互相交换。因为它将会成为描述所有自然物体、过程和环境的统一标准,PML的应用将会非常广泛,并且进入到所有行业。

2.2.2物联网的层次关系

图2.1 物联网层次关系图

2.2.3物联网的信息流程

图2.2物联网信息流程图

EPC系统在工作时,先由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EPC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范围时, 其天线产生无线电波, 从而使EPC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向读写器发送自身的编码等EPC信息;读写器在接收到来自EPC标签的载波信息,并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会将其信息送至中间件Savant系统进行处理;通过互联网,处理后的信息被传送到ONS服务器,找到数据库中信息所对应的IP地址;EPC中间件按着所对应的IP地址,到保存着产品信息的EPC IS查找,得到的产品信息再通过互联网传送到用户手中。

2.2.4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图2.3 物联网技术架构图

2.2.5物联网总体体系结构

整个物联网流程集前端数据采集,中间层数据处理、物理设备管理监控,后端安全认证、通关业务应用于一体。涉及RFID软硬件集成中间件,物流通关信息服务基础平台,物流通关应用系统等关键技术。可以让现代物流通过挖掘、分析采集业务信息,提供多样化的报表展现,譬如在物流过程中的物品停留时间统计,物品运输异常统计,当前库存状况统计等。通过数据库与RFID技术的结合,实现各种应用设备集成业务系统融合,解决物流通关系统RFID软硬件集成、各物流和通关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等迫切问题。

图2.4 物联网总体体系结构图

第三章应用案例

3.1案例背景

台湾经济以贸易为主轴,进出口货物99%依靠货柜运送,部分货柜在转口程序中,须经市区道路运送,或暂存于内陆货柜场,易产生控管风险,海关为防止转口柜在运送途中遭掉包走私,多年来均采用人工方式押运,不仅增加人力及航商成本,也造成相关业者诸多不便。

其中,高雄港作为台湾最大港口,颇具代表性。整个港区有五个货柜中心,转口柜卸船进口或装船出口须运出港警查验登记站时,然后从课税区分别运往这五个货柜中心。在导入EPC / RFID 应用前,是由其货柜动态查核系统自动执行抽押。每年在高雄港停留的转口柜达120 万只以上,其中必须抽4-5 万只货柜进行检查,由运输企业向海关申请派员押运,押运费用由航商自行负担,同时,押运一只货柜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也相当可观,转运时间甚长,达4-10 小时,高雄港务局以滴水不漏的方式严格控制货柜进出的时间,目的即是降低非法走私的情形发生,无疑加大了海关人员的工作量。具体问题如下:

u10大航商每天约20,000车次货柜车通行跨5个货柜中心与市区,安全监控十分关键

u高雄港每年1000万只货柜进出港区,约50%为转口柜

u每年海关在转口柜中抽中5%进行人工押运,影响航商作业效率及增加营运成本鉴于RFID 技术导入货运作业流程的国际成功应用案例,及改善转口货柜处理效能,台湾各部门积极推动“高雄港转口柜免押运计划”,以EPC / RFID 的科技设施取代人工押运,建设“电子封条监控系统”。

3.2案例分析:

应国际发展趋势,货柜封条的设计从传统机械式封条演进至电子封条(电子印章)。电子封条的构想起源于在机械式封条的设计里增加的RFID标签,两者合二为一即为所谓的电子印章电子封条标签。目前国际上不管是主动式或被动式的电子标签,所采用在机械式封条部分皆是遵循标准17712封条机械锁的标准。电子封条与传统机械式封条不同处在于封条内晶片存有记忆体,可纪录相关货柜资料,且被动式的电子封条一旦解开便遭破坏无法再加封与读取。因此,透过电子封条加封在货柜上,可完整记录起点至目的地间,点与点间货柜运送资讯,且电子封条安全无损表示货柜安全抵达,中途没有遭到破坏。货柜能够被监控,定位,确认状况,甚至可以进行分析全球供应链中的运输状况,这些资料透过RFID技术的网络进行搜集,储存并分享。另外,也有助于供应链中验证程序自动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在绿色通道清关时,电子印章即发挥其效用,简化检查程序。

为与国际接轨和解决转口柜押运海关人力不足的问题,海关决议以EPC/RFID 应用取代人工押运,使用ISO17712 机械封条锁和EPC二代标签结合而成被动式电子封条,在货柜运送前加装,属于一次性使用的封条锁,不管供应链中不同的角色经手以及多个地点的停留,货柜卸货时,都可立即判别货柜的完整性,承运方即可办理交运手续完成业务。

为实施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的系统目标如图3.1:

图3.1 系统目标图

3.3解决方案:

以远距离超高频的RFID技术结合影像识别与报关资料库,对高雄港20个自动化车道及10家航商的转口柜货柜车进行移动安全侦测与管理。

港口中与集装箱有关的重要节点是储运中心、集装箱堆场、码头前沿及海关等。这些重要的节点应共同联合起来试点实施集装箱电子化管理,形成区域范围内对集装箱信息的协作化管理。例如在集装箱储运中心设置一组RFID读写器,当带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离场时,REID读写器将读取的集装箱信息通过网络通讯系统传给现场的服务器。

在集装箱堆场设置两组RFID 阅读器,分别是控制RFID 进场读取器,以及堆场内RFID 监控阅读器。港口控制中心设置的RFID 进场读取器,主动读取装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进场信息,场内的RFID监控阅读器可配合跨运机对场内的集装箱实施安全监控。在海关卡口设置阅读器,卡口主机对装有电子标签的集装箱读取电子车牌、司机卡、前箱电子箱号标签的数据、后箱的电子关锁数据;通过电子地磅仪表获取重量数据;通过箱号识别模块获得集装箱图像信息并进行箱号识别。这些数据由卡口主机通过网络传输至海关物流监控平台。在港口范围内实施电子化集装箱管理,可提高集装箱物流信息采集的准确性、便利性,提高海关通关的效率;为提高港口作业自动化水平提供有力条件;也为提高集装箱物流供应链信息化、透明化提供了基础。以下是系统的信息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

图3.2 信息流程图

图3.3 业务流程图

第四章效果评价

4.1系统特色

u即时监控功能,可远端即时监控各检查站的工作情况。

u RFID在维持具有全球唯一识别码的安全防伪前提下,采用EPC第二代规格,除可降低后续采购成本外,重要的是有利于国际接轨,对航商全球经营成本降低产生实质效益。

u以磁感应触发系统取代红外线系统,较不受气候影响,适合高雄港环境,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u RFID标签的安装位置并不影响系统的读取结果。

u40尺拖车前后装载2只货柜测试读取率达100%。

4.2系统初步效益

u平均读取率为97.42%(读取距离超过7公尺),全自动化高安全性作业,货柜走私率明显下降,提高了货柜运输安全。

u每年可节省约3300小时的通关时间及1000万元以上的押运费,降低了航商成本。

u每年可节省约一万人次的押运人力,提高了海关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u减少了押运柜的通关流程,平均每车缩短约0.8天,提高了高雄港的竞争力。

藉由被动式的RFID电子封条内全球唯一而无法伪造的晶片码,可分别由RFID的手持机读取及在货柜车不停等情况下通过港区自动化车道,被已安装在门哨的固定式RFID技术读取器读取及自动辨识,而达到自动化安全押运效益,一旦货柜车的被动式的RFID电子封条被破坏或未封妥或剪断即无法读取,为安全性极高的货柜运输押运方式,符合全球货柜运输的发展趋势。故不仅可利于货柜运输的管理,提供安全性和追踪的功能并具有防伪机制,大量降低人为操纵的失误。

第五章结论

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在交通运输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子政务领域、智能交通领域、运输/物流领域等。对进出港区的集装箱车辆进行自动识别,提高闸口通过速度,减少集疏港作业的拥堵现象,体现了管理智能化、物流可视化、信息透明化的理念和发展趋势。

物联网虽然尚属起步阶段,但是可以看到, 基于EPC/RFID 技术的物联网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随着物联网在集装箱运输中的运用,必将导致集装箱的智能化。而集装箱智能化所带来的变革可以体现在航运供应链的所有节点上,为所有供应链的参与者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供应链中的货主、托运人和承运人来说,他们不用付出任何成本,通过可接入互联网的各种终端,就可随时随地获知货物状况,享受智能集装箱系统带来的安全性和及时性等方面的变革;对于供应链中的港口和货运站来说,智能集装箱系统的使

用可以减少因劳动力雇佣所带来的人力成本, 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港口和货运站监控成本。随着政府的对物联网的高度重视和RFID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物联网必将对供应链的未来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阔。

集装箱案例分析

案例1:集装箱货物码头赔偿纠纷案 一、基本案情 原告:福州市福峡茶厂 被告:福州港务管理局马尾港务公司 第三人:交通部上海海运管理局 1990年9月12日,原告与被告签订了经上海中转至青岛运输12000公斤茉莉花茶的水路联合运输运单式合同,收货人是青岛市茶叶集团公司(简称茶叶公司)。该批茶叶为“春风”、“超特”、“特级”三种,价值361630元,分装于第三人所有的5个集装箱,由原告自行检查箱体并装箱施封。被告代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福州经济开发区支公司与原告办理了货物运输保险,原告投保金额为8万元,为不足额保险。被告接收承运的货物后,原计划9月15日装船,由于台风影响,延滞于9月27日才得以启运。这期间,启运地受到3次台风袭击,连降暴雨和大雨。集装箱按规定和惯例始终露天置放,被告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启运时,箱体完好,铅封完整。该批货物由第三人所属“鸿新”轮承运。“鸿新”轮装船时未提出异议。“鸿新”轮于9月28日抵达上海港,次日在汇山码头作业区卸箱交由第三人所属“长力”轮承运。“长力”轮于10月3日抵达青岛港,次日卸箱。5日,收货人茶叶公司将集装箱提走,运至本公司仓库。5个集装箱仍然箱体完好,铅封完整,茶叶公司也未向终点承运人提出异议。至此,承运人已将集装箱完好交付收货人,联合运输合同履行完毕。该批货物在上海汇山码头期间,天气为阴天,有时小雨,两船均将集装箱载于舱内;抵青岛港后运至收货人仓库期间,天气晴朗。茶叶公司收货后,在仓库开箱时,发现5个集装箱底部均有不同高度的水湿,茶叶受潮霉变。于是电告原告,表示拒收货物。同时,为防止损失扩

大,茶叶公司将茶叶全部卸箱,将5个集装箱放回青岛港区。原告接电后,在找保险人的同时,亦与被告交涉,要求被告派人同去青岛。在未得到被告正式答复的情况下,原告于10月8日同保险公司的一名人员赶赴青岛。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青岛分公司受该批货物保险人的委托,派员抽检了13箱茶叶,出具了“全部受潮,部分木箱有水渍痕迹”的查勘证明;茶叶公司也出具了“茶叶霉变”的证明。此后,茶叶全部运回原告本厂,重新烘干后降级出售。保险人根据受损情况,以8万元投保额,按47.125%的比例计算,赔付原告37700元。原告因保险赔款不足以弥补损失,遂向厦门海事法院提起诉讼称:委托被告承运的茶叶,价值362000元。被告接收货物后,将装载货物的集装箱堆在露天货场18天,因淋雨致茶叶水湿霉变,损失210126.40元。除保险公司赔偿37700元外,尚损失172426.40元。被告拒赔,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上述损失及其利息。被告辩称:双方签订的是联合运输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四款和《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的有关规定,茶叶霉变即使是在承运中造成的,原告也应向终点承运人即青岛港务局索赔。现原告向起点承运人索赔,不符合法定索赔程序,要求法院变更诉讼主体。货物滞运,属受台风影响,系不可抗力所致。集装箱运输凭箱体完好和铅封完整交接,被告已将集装箱清洁交付上海海运局“鸿新”轮承运,其后环节甚多,原告指认茶叶在我港中受湿霉变证据不足。集装箱是上海海运局所有并提供的,被告只是代理该局与托运人办理租箱手续。如是集装箱箱体问题,因集装箱渗入雨水造成货损,被告是没有责任的。故拒绝赔偿。厦门海事法院受理案件后,认为本案的处理与集装箱所有人上海海运管理局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决定追加其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上海海运管理局辩称:此次运输所用集装箱是其所有并委托被告代理租箱。本案运输方式是原告自行装箱的港至门集装箱运输。装箱前原告检查了箱体,认为

物联网应用领域及实例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以下,我们就简单的举出几个案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案例(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大规模走私的暗流,发生多起轰动全国的诸如“厦门远华走私大案”、“湛江走私案”等恶性走私案件,海关总署面临着巨大的反走私压力。其间,海关总署虽然已全面推广了H883通关信息工程,将全国海关通关工作纳入了计算机管理,但对集装箱货物的实体监控尚存在漏洞。面对严峻的反走私形势,1998年海关总署推出了“现代海关制度改革”,并将建设海关“物流监控工程”作为重要举措进行部署。 物流监控工程的基本内涵是:以海关通关系统为依托,采用先进的监控检查技术、集成多种技术和平台、多平台联网整合的综合应用系统工程,对进出境运输工具和货物在海关监管的时间、空间内的进出、装卸、存放、移动和处理,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的。 其特点一是以集装箱、车辆为监控对象的全程监控;其二是架构在海关专网及本行业信息平台上;其三所采用的多项检查与监控举措也是源于传感网技术的基础上。其中,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是物流监控工程的关键环节。 1、物流监控工程就是物联网 众所周知物联网就是传感网。十年前,公司以传感网的理念与技术优势,参与了海关物流监控工程建设(传感网建设)。近年来,在“智慧地球”、“无线宽带网”的声浪中出现的“物联网”,实际就是传感网在互联网进入3G(4G)时代的一个新概念。而从上述海关物流监控工程与传感网的内涵及架构来看,“海关物流监控工程”就是海关行业依托海关专网,以集装箱及车辆为监控对象的一种区域性物联网(也是物联网初级阶段)。这也是以物联网的概念对“海关物流监控工程”的诠释。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看了本公司的“海关物流监控工程”演示汇报后,一语破的,“这就是物联网!”。 由于海关是国家执法部门,其监控信息保密性高,因此海关在其专网上构建物联网,不仅是物联网初期阶段的应用,而且未来大规模在互联网上运行时,这种局域性物联网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海关行业的特点所致。 2、海关物联网的建设 海关物联网建设的起步基点是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的构建,它是由传感器组群——海关专网——信息处理平台三部分组成,也叫做“智能卡口”。以它为核心结点,可以将船舶管理——堆场管理——转关——远程监控中心——H986联网等环节连接起来,从而实现集装箱车辆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严密监管、快捷通关的目的。 其后,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保税物流港等)的监管需要,除继续采用了“卡口控制与联网系统”外,还在围网监控方面采用了红外报警(光电传

国际运输与物流案例分析

第四章国际租船业务甲(租船人)、乙(船东)经协议达成程租船合同,合同规定利用A轮将7万吨小麦由B港运往C港。A轮到达C港时却发现在该港区的入口处有一座大桥,由于该轮的吊杆过高无法 通过该桥,进而无法进入该港卸货。最后,虽然借助驳船将小麦卸在C港,但双方对驳船费用的负担问题 产生争议。请问:你认为该由谁来承担这笔费用,为什么? 解析要点:学生应指出本案例主要涉及安全港问题。因为港口为租船合同中的列明港口,除非额外说明,一般由船东负责港口的安全,因此本案所产生的额外驳船费用应该由船东承担。 第五章国际航空运输 某进出口公司A依照贸易合同将货物分别交由B(海运公司)、C(空运公司)运往目的地,并分别取 得B、C于6月20日签发的凭指示B/L和MAWB。6月25日,在议付银行审理单证的同时,海运、空运 的所有货物在到达目的港后被进口商D设法提走,随后D以货物不符合同品质要求为由拒绝支付货款。A 得知消息后,以B、C擅自将货物交付他人,对自己造成损失为理由,向B、C提出索赔。请问A的索赔 理由是否成立?B、C是否应对由此给A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解析要点:学生应该指出该案例反映了 海运提单与航空运单的不同之处。海运提单是提货凭证,因此海运公司在没有见到正本提单(案例中说明 银行在正在审理单证,说明单证在议付行处)情况下交付货物是不应该的,需要赔偿正本提单持有人因此 而遭受的损失。而航空运单则不同,不是提货凭证,因此空运公司根据运单上收货人的名字可以将货物直 接交付收货人。因此,只有货交收货人,空运公司就没有责任。 第六章国际陆运与多式联运 2005年,国内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来自美国慈善机构的捐赠物品被发现是“医疗垃圾”的事件。这些“捐赠垃圾” 包括心脏手术包、医用套服、医用手套、敷料、纱布、胶带、垃圾桶、导管及套件、缝合线、轮椅 等,其中绝大部分已过期。甚至有1998年就过期的医用管。部分医疗器械是重复使用的二手货,不少一次 性注射器裸放在集装箱内,注射器内物质不明,且已变质,试剂、消毒膏及液体均已外流。还有大量带有 污渍、霉点以及破损掉色的被褥服装,用过的手术服,用过的轮椅,均有修理痕迹,一些轮椅车胎也坏了。 该事件的发生,除应追究国外慈善机构的责任外,请结合集装箱运输的特点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运输服务提供商是否应对此事件承担一定责任。解析要点:学生应该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是以箱为单位进行作业,经海关铅封后,可以一票到底,中途转关无须开箱再次检验。 因此,在开箱之前大家无法得知集装箱内货物的真实情况。如果是托运人自行安排装箱,则承运人一般无 法得知集装箱内货物的具体情况,那么应该不承担上述垃圾货物的责任。但如果承运人负责装箱,而集装 箱单据上又注明是正常的医用物资,对明显不符合描述的变质货物、医用垃圾,承运人应该承担责任。 第八章国际仓储管理 Harley-Davidson公司是JIT理论的忠实信徒。在国内,它的部分零件在生产前4小时到达工厂。但在对 国际物流的管理中,公司却并没有使用JIT模式。来自亚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原材料、零部件在工厂形 成2~3周的库存。对此,公司领导阶层认为为了营造真正准时的生产环境,公司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正 如专家指出的“一旦你开始增加运输距离,复杂性会使之很难做到准时供货”,面对每小时 5.6万美元的停产 成本,公司不能冒险相信数万公里之外的供应商和脆弱的国际运输网络。就象1997年,美国统一铁路公司 和南太平洋铁路公司合并后,洛杉矶港口集装箱数量激增,导致大量货物压港现象,公司的供应系统瘫痪。 请藉此讨论仓储系统在国际物流之中的重要意义。 -76 资料来源:改编自Robert J. Bowman(1998), “All that it’s cracked up to be?”, World Trade, July, 75解析要点:要求学生将仓储系统的目的和国际物流的特征结合在一起。指出仓储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市

交通运输管理实务案例分析【案例6-2】集装箱运输货损当事人赔偿责任的确定

【案例6-2】集装箱运输货损当事人赔偿责任的确定 A 公司(以下称发货人)将装载布料的6个集装箱委托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以下称货代)拖运到香港装船去西雅图港,集装箱在西雅图港卸船后再通过铁路运抵交货地(底特律)。 该批出口布料由货代出具全程提单,提单记载装船港香港、卸船港西雅图、交货地底特律,运输交款CY-CY ,提单同时记载“由货主装载、计数”的批注。集装箱在香港装船后,船公司又签发了以货代为托运人的海运提单,提单记载装船港香港、卸船港西雅图,运输条款CY-CY 。集装箱在西雅图港卸船时,6个集装箱中有3个外表状况有较严重破损,货代在西雅图港的代理与船方代理对此破损做了记录,并由双方在破损记录上共同签署。三个集装箱在运抵底特律后,收货人开箱时发现外表有破损的集装箱内布料已严重受损,另一集装箱尽管箱子外表状况良好,但箱内布料也有不同程度受损,此后,收货人因货损与发货人、货代船公司发生了争执。 对本案中,集装箱货损责任的确定,根据有关国际货运条约、惯例,以及货代船公司签发的提单所记载的运输条款,对发货人,货代以及船公司的责任,我们可以认定如下:(一)发货人的责任 在本案中,发货人不应承担责任,理由是:在集装箱整箱运输条件下,其交接双方责任是“以集装箱外表状况是否良好,海关关封是否完整”来确定的,在本案中,当发货人将装载的集装箱交由货代公司安排托运至香港装船时,货代公司并未对集装箱外表状况提出异议,并且货代公司所签发的提单属于清洁提单,因而应认定发货人交运的货物状况良好,并且在集装箱运输下,对承运人责任期限的规定是:“从接受货物时起,至交付货物为止”。提单记载的运输条款是CY-CY ,则说明发货人与承运人对集装箱的交接责任以出口国CY大门为界,既然集装箱进CY大门时其外表状况未做任何批注,则可认定,发货人是完好交货,其责任即告终止。因此,发货人不承担货损责任。 (二)货代公司的责任 在本案中,货代公司应对外表状况良好但箱内布料有损害的集装箱负赔偿责任。根据1968 年的《海牙—维斯比规定》: “提单签发人应对全程运输承担责任,如无法确定货损原因、货损区段时,此项赔偿可以依据海上法规”。 在本案中,箱子外表状况良好,海关关封完整,但箱内货物已造成损害,无法确定责任方、货损原因、货损区段。此时,货代应对这一集装箱承担责任。 (三)船公司的责任

国际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复习思考题和案例题解答

第1章 复习思考题 1.集装箱运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国际贸易量的上升以及跨国经营的增加,对国际间货物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货物运输由于采用件杂货的方式,货物品种多、包装形式多样、单件重量相差较大,很难实现全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运输生产,也不适应现代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要求。为了克服件杂货运输所带来的问题,扩大运输单元是必然的趋势。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以网络和托盘等成组工具来实现的货物运输和装卸的成组化,但是这种成组方式的集成化程度有限,外形仍不规整,由于包装强度所限,也使得堆码困难。所以,更大单元的、外形尺寸标准的、包装具有一定强度的集成化运输方式的出现就势在必行,而集装箱运输方式的诞生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 2.简述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沿革。 答:(1)萌芽阶段(1801~1955年) (2)开创阶段(1955~1966年) (3)成长阶段(1966~1971年) (4)扩阶段(1971~20世纪80年代末) (5)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3.国际集装箱运输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集装箱运输量继续增长 (2)集装箱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发展 (3)集装箱码头不断现代化,港口中转作用日益提高 (4)集装箱箱型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5)集装箱运输信息管理实现现代化 (6)集装箱多式联运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7)市场竞争激烈,各大班轮公司经营战略将明显改变 (8)集装箱运输的绿色化 4.集装箱运输的特点及优越性是什么? 答:(1)高效率的运输方式 (2)高质量的运输方式 (3)资本高度密集型的行业 (4)高协作的运输系统工程 (5)适于组织多式联运 5.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哪些? 答:(1)适箱货物 (2)集装箱 (3)船舶与运输航线 (4)码头与装卸作业设施 (5)陆集疏运系统 (6)运输管理系统 (7)运输辅助子系统 6.国际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体系包括哪些容?

国际货运代理历年案例分析汇总

国际货运代理历年案例分析汇总(02——09年) 09年案例分析 1.货主A公司向作为无船承运人的B货运代理公司订舱出运20个出口集装箱,B公司接受委托承运后签发了提单,又以自己的名义将其中10个集装箱交由C航运公司运输,将另外10个集装箱交由D航运公司运输。D航运公司的船舶在运输途中遇强风,部分装在甲板上的集装箱因绑扎不牢而落入海中灭失。收货人持B公司签发的B/L提货时发现少了3个集装箱,收货人向B公司索赔,B公司拒赔,从而引发诉讼。请分析: (1)B公司和D航运公司是否应对收货人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2)D航运公司对集装箱落海灭失是否适用免责条款?为什么? 答:(1)针对此票集装箱运输,B、D两家公司分别扮演了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角色。收货人可根据其所持有的提单向其承运人B提出索赔,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63条之规定,在本案下,他也可向D公司提出索赔。 (2)D公司不能享受免责。因为根据案例描述,集装箱落海是由于绑扎不牢造成的。尽管途中遇强风,但绑扎货物应视为承运人的基本管货义务之一,承运人未尽到管货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 2.一票航空运输的精密设备,从新加坡到延吉市,货运单号999-89783444。货物价值6万美元,声明价值6万美元。货运单上注明Airport of departure: Singapore; Airport of destination: YanJi,货物重20公斤。货物从新加坡运往长春机场,再使用卡车运输运至延吉市。由于在长春至延吉的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精密设备受到损坏,相关检验部门对受损精密设备进行估价,其残值为2.4万美元。请分析: (1)航空公司是否应赔偿?理由是什么? (2)如果赔偿,应赔偿多少?为什么? 答:(1)应当赔偿。由于空运单中承运人的责任期间为新加坡至延吉,所以长春至延吉的公路运输仍属承运人的责任期间。 (2)根据《蒙特利尔公约》的有关规定,国际航空运输的国际航班的国内段同样适用公约,而非国内航空法。但是由于该货物声明价值,因而航空公司的应按照货物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数额为6-2.4=3.6万美元。 3.2005年5月20日,我国甲电力有限公司从欧洲进口一批发电机组及配套设备,委托我国乙货运代理公司负责全程运输。乙货运代理公司以托运人的身份向海运承运人订舱,装卸港口分别为A和B。货物从欧洲港口起运前,甲电力有限公司向我国丙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保海洋货物运输一切险,保险单上启运港和目的港分别为A和B。2005年6月9日,在发电设备被海运至我国B港后,乙货运代理公司又转委托中国丁运输有限公司将其运至甲电力有限公司在C地的工地,并向其支付陆运运费。发电设备在公路运输途中,从丁运输有限公司的车上侧移跌落地面,严重受损。请分析: (1)甲公司的货损应向谁索赔?为什么?

国际贸易实务货物运输保险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货物运输保险部分案例分析题 1、某货从天津新港驶往新加坡,在航行中航船货物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安全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往舱中灌水灭火,为遂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于是船长决定雇用拖轮,将货船拖回新港修理,检修后,重新驶往新加坡。事后调查,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有:①1000货物被烧毁;②600箱货由于灌水灭火受到损失;③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烧坏;④拖船费用;⑤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长、船员的工资。从上述情况和各项损失的性质来看,哪些属单独海损,哪些属共同海损,为什么? 答: (1)以上各项损失,属于单独海损的有①③;属于共同海损的有②④⑤。 (2)本案例涉及海上损失中部分损失的问题,部分损失分两种,一种是单独海损,一种是共同海损。所谓单独海损,指损失仅属于特定方面特定利益方,并不涉及其他货主和船方。所谓共同海损,是指载货船舶在海上遇到灾害、事故,威协到船货等各方面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使航程行以继续完成,船方不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措施,造成某些特殊损失或支出特殊额外费用。构成共同海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不可避免而产生的,不是主观臆测的;②消除船、货共同危险而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的和合理的;③必须是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④费用支出是额外的。 (3)结合本案例①③损失是由于货船火灾导致,属意外事故,故其为单独海损;②④⑤损失是船长为避免实际的火灾风险而采取的有意的、合理的避险措施,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费用支出也是额外的,故其属于共同海损。 2、某载货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突然触礁,致使部分货物遭到损失,船体个别总部人头攒动船板产生裂缝,急需补漏。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船长决定修船,为此将部分货物卸到岸上并存舱,卸货过程中部分货物受损,事后统计:这次事件造成的损失有:①部分货物因船触礁而损失②卸货费、存舱费及货物损失;从以上各项损失的性质来看,属于什么海损? 答: (1)以上各项损失,属于单独海损的有①;属于共同海损的有②。 (2)本案例涉及海上损失中部分损失的问题,部分损失分两种,一种是单独海损,一种是共同海损。所谓单独海损,指损失仅属于特定方面特定利益方,并不涉及其他货主和船方。所谓共同海损,是指载货船舶在海上遇到灾害、事故,威协到船货等各方面的共同安全,为了解除这种威胁,维护船货安全使航程行以继续完成,船方不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措施,造成某些特殊损失或支出特殊额外费用。构成共同海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不可避免而产生的,不是主观臆测的;②消除船、货共同危险而采取的措施,必须是有意的和合理的;③必须是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④费用支出是额外的。 (3)结合本案例①损失是由于货船触樵导致,属意外事故,故其为单独海损;②⑤损失是船长为避免实际的船板裂缝风险而采取的有意的、合理的避险措施,属于非正常性质的损失,费用支出也是额外的,故其属于共同海损。 3、某外贸公司按CIF术语出口一批货物,装运前已向保险公司按发票总额的110%投保平安险,6月初货物装妥顺利开航。载货船舶于6月13日在海上遭遇暴雨,致使一部分货物受到水渍,损失价值2100美元。数日后,该轮又突然触礁,致使该批货物又遭到部分损失,价值达8000美元,试问:保险公司对该批货物的损失是否赔偿,为什么?

最新物联网导论案例分析资料

案例一:互联网制造综合服务云平台协同制造 在“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下,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集中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或者单独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或者单独的营销与服务环节。而是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产品订单、寻求合作生产、采购原材料或零部件、共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组装,整个环节都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进行实时通信,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大规模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未来制造模式,而未来的制造企业也势必将从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内部,每个不同的系统会彼此形成一个信息的孤岛,信息之间的彼此传递往往需要人工来执行。 随着时代发展,对于制造的敏捷性及精益制造要求高,订单驱动的生产模式,生产成本控制要求高,这就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集成,做到信息的互相传递。因此,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制造运作管理平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十分必要。 平台功能 基于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以增材制造(3D打印)生产服务为核心的柔性制造云平台,接入FDM(熔融沉积成型)工业级超大型3D打印设备集群、CLIP(连续液面生产)极速精微3D打印设备集群,未来还将链接SLA(光固化)、SLS(选择性烧结)等主流3D 打印设备集群及其他传统柔性制造设备(激光切割、CNC)。它将制造这种潜藏在工业界、不易接触的生产能力,打包成标准的互联网服务,提供每一个人。 于全局端,通过采集设备之间通信及用户产生的数据,可进行云制造大数据的挖掘整理。 于企业端,通过设备连接、设备通信和产能共享,将闲散的剩余产能通过互联网连接出去,迅速精准地抵达需要制造服务的用户端。 于用户端,无论是专业个人用户和还是企业级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的移动端或PC端,都可以进行图纸上传、生产配置、在线询价、工单下达、生产与物流监控等操作。其生产环节的各个功能将完全通过线上实现。

物联网导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互联网制造综合服务云平台 协同制造 在“互联网+”协同制造模式下,制造业企业将不再自上而下地集中控制生产,不再从事单独的设计与研发环节,或者单独的生产与制造环节,或者单独的营销与服务环节。而是从顾客需求开始,到接受产品订单、寻求合作生产、采购原材料或零部件、共同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组装,整个环节都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进行实时通信,从而确保最终产品满足大规模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未来制造模式,而未来的制造企业也势必将从单纯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 在传统制造业内部,每个不同的系统会彼此形成一个信息的孤岛,信息之间的彼此传递往往需要人工来执行。 随着时代发展,对于制造的敏捷性及精益制造要求高,订单驱动的生产模式,生产成本控制要求高,这就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集成,做到信息的互相传递。因此,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制造运作管理平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十分必要。 平台功能 基于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以增材制造(3D打印)生产服务为核心的柔性制造云平台,接入FDM(熔融沉积成型)工业级超大型3D打印设备集群、CLIP(连续液面生产)极速精微3D打印设备集群,未来还将链接SLA(光固化)、SLS(选择性烧结)等主流3D 打印设备集群及其他传统柔性制造设备(激光切割、CNC)。它将制造这种潜藏在工业界、不易接触的生产能力,打包成标准的互联网服务,提供每一个人。 于全局端,通过采集设备之间通信及用户产生的数据,可进行云制造大数据的挖掘整理。 于企业端,通过设备连接、设备通信和产能共享,将闲散的剩余产能通过互联网连接出去,迅速精准地抵达需要制造服务的用户端。 于用户端,无论是专业个人用户和还是企业级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的移动端或PC端,都可以进行图纸上传、生产配置、在线询价、工单下达、生产与物流监控等操作。其生产环节的各个功能将完全通过线上实现。

国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案例

国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案例 国外汽车物联网(车联网)应用案例: FleetNet是一个由欧洲多个汽车公司、电子公司和大学的合作项目,合作者包括NEC公司、DaimlerChrysler公司、Siemens公司和Mannheim大学。该项目利用无线多跳自组织网络技术实现无线车载通信,能够有效提高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FleetNet的设计目标包括实现近距离多跳信息传播以及为司机和乘客提供位置相关的信息服务。在该项目中,位置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本身是FleetNet一些应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它也能使得通信协议更有效地运作。NEC欧洲实验室和Mannheim大学为车载网络设计了基于位置的路由和转发算法,然后基于该算法实现了一个基于位置的车-车通信路由器。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由6辆车组成的实验网络,其中每辆车装备了一个GPS接收器、一个802.11无线网卡,以及一个车-车通信路由器。另外,每辆车还装备了一个GPRS接口,这样可以实现对自组织网络中的每辆车进行实时监控。 CarTalk是一个欧洲的司机辅助系统研究项目。该项目利用车-车通信技术为移动中的车辆建立一个移动自组织网络,来帮助增强道路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当一个车辆刹车的时候或者检测到危险的道路状况的时候,它会给后方车辆发送一个警告消息。即使在前方有其他车辆遮挡的情况下,后方车辆也能够尽早得到警告。这个系统也能够帮助车辆更安全地驶入高速公路和驶离高速公路。 California Path[24]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综合性研究项目。该项目始建于1986年,主要由伯克利分校的交通研究学院负责管理,同时也和加州交通部有密切合作。California Path 致力于运用前沿技术解决和优化加州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关注于3个方面的研究:(1)交通系统运筹学研究 其研究方向包括车流管理、旅行者信息管理、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算法、数据融合和分析等。 (2)交通安全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十字路口协同安全系统研究、司机行为建模、工人与行人相关的安全研究等。 (3)新概念应用研究 该研究致力于发现、验证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新概念和方法,帮助减少交通系统的阻塞,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 MIT CarTel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分布式移动传感器网络和远程通信系统。 CarTel的应用能够收集、处理、传递、分析和可视化来自手机或者车辆的传感器数据。在该项目中,一个小型嵌入式计算机能读取一系列不同的传感器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一个Internet服务器。服务器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提供给最终用户多种不同的服务。整个系统的框架包括进行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硬件和软件、在车辆之间数据传递的网络、能够容忍网络连接中断的数据库查询系统、为基于位置的服务设计的隐私协议、车流预测模型系统以及道路表面状况监测系统。 美国政府与工业界也积极参加到汽车物联网的研发中。车辆基础设施集成计划(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致力于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行驶中的车辆更紧密地与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该计划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美国交通部、加州交通部以及戴姆勒、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该计

集装箱运输实务习题题

集装箱运输实务习题题 一、单选题 1、站到站(CFS TO CFS)的集装箱运输适合于( )交接方式。 A.整箱收,整箱交B.整箱收,拆箱交 C.拼箱收,拆箱交D.拼箱收,整箱交 2、在国际集装箱海运实践下,国际货运代理人作为CONSOLIDATOR时与收发货人所采 用的集装箱货物交接方式主要是()。 A.CY/CY B.CY/CFS C.CFS/CFS D.CFS/CY 3、集装箱长、宽、高的外部尺寸分别是:40英尺、8英尺、9.5英尺,这种集装箱是() A、1AB、1AAA C、1CD、1B 4、国际海运集装箱按用途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的集装箱,其中,“OT"代表() A、干货箱(GP) B、超高箱 C、开顶箱 D、框架箱 5、LCL-FCL货物交接的运输条款包括() A、CY-CY B、CY-DOOR C、CFS-CY D、CY-CFS 6、以下术语中,()是典型的集装箱租赁合同条款。 A、ETA (船舶离港时间) B、ETB(船舶靠泊时间) C、ETC (提前终止条款) D、ETD(船舶离港时间)

5、集装箱号“COSU 800121□5”中,最后一位“5”为() A、箱主序号 B、箱型代号 C、核对数 D、航次序号 7、下列属于集装箱货运进出口特有的单证是() A、交货记录B、站场收据 C、设备交接单D、装箱单 8,集装箱码头堆场在验收货箱后,即在()上签字,并将签署的该单证交还给货运代理人或发货人。 A、提单 B、场站收据 C、提货单 D、装货单 9、在订舱后,货运代理人通常应该提出使用集装箱的申请,船方会给予安排并发放()。凭该单,货运代理人就可安排提取所需的集装箱。 A、提单 B、装货单 C、集装箱设备交接单 D、集装箱装箱单 10、船方一旦接受订舱,就会着手编制(),然后分送集装箱码头堆场、集装箱空箱堆场等有关部门,并将据此安排办理空箱及货运交接等工作。 A、订舱清单 B、装货单 C、集装箱设备交接单 D、集装箱装箱单 11、装箱人应根据订舱清单的资料,并核对场站收据和货物装箱的情况,填制()。 A、提单 B、装货单 C、集装箱设备交接单 D、集装箱装箱单 12.集装箱运输业务中,最常用的20英尺集装箱类型是( )。

物联网几个应用案例

物联网应用案例 用途范围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教育、工程机械监控、建筑行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与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展望未来,物联网会利用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就是把传感器、控制器等相关设备嵌入或装备到电网、工程机械、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得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得整合,在这个整合得网络当中,拥有覆盖全球得卫星,存在能力超级强大得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得人员、机器、设备与基础设施实施实时得管理与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与动态得方式管理生产与生活,达到智慧化管理得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城市、山川、河流等生存环境得关系。 具体应用案例 下面列举了集中具体得应用案例,以供参考 1. 教育物联网 应用于教育行业得物联网首先要实现得就就是,在适用传统教育意义得基础之上,对已经存在得教育网络中进行整合。对教育得具体得设施,包括书籍、实验设备、学校网络、相关人员等全部整合在一起,达到一个统一得、互联得教育网络。 物联网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至少具备四方面得特征,包括掌握跨学科得综合性得知识与技能、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与技术、掌握特定行业领域得专门知识以及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目前国内已有30余所大学开设了物联网专业。有超过400所高校建立物联网实验室。 2、工程机械物联网 “工程机械物联网”就是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手机通讯网、互联网,实现了工程机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使工程机械、操作手、技术服务工程师、代理店、

(完整版)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的应用案例(DOC)

智能监控系统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 1.需求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人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平台的智能化社会,人们对工作、生活等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正在兴起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则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感应器嵌入到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中,通过现有网络链接、控制和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但由于体制、行业利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的三表远程计量、住户安全监控、小区管理等系统大都自成体系,独立设备、独立线路结构、独立的管理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无疑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极大浪费,同时会给住户带来使用上的极大不便及增加维护、维修的工作量.基于以上考虑,本着以下五个原则设计了本智能监控系统. 1)充分利用好住宅区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尽可能保护住户的现有信息化软硬件设备投资. 2)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标准.在构建小区智能监控系统时采用符合业界标准的、先进的、成熟的技术,避免短期重复建设和技术落后,充分借鉴其它行业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少走或避免走弯路,做成一项精品工程。

3)高度的安全性.全面有效监控家居安全,无论是家庭防盗,还是住户的水、电、气使用及其它家用设施的安全,包括网络的自身安全。 4)可扩充性.在满足住户现有设备安全监控的前提下,对小区及住户未来的发展需求作总体规划,便于在进行监控网构建时软硬件上留下一定的扩充余地。 5)操作界面友好,提供在线帮助,操作简单。 2.系统架构 2.1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1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l所示,从网络结构上看,系统主要由三层网络组成,最底层网络

案例3 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运输与新亚欧大陆桥

案例3 中远集团的集装箱运输与新亚欧大陆桥 随着中国北疆铁路与哈萨克斯但上西铁路接轨,一条濒临东海连接我国主要港口,西出新疆阿拉山口、横穿亚欧大陆、终抵大西洋东岸西欧各港口的新亚欧大陆桥已全线贯通。这条新大陆桥的开通,对于形成亚欧非三大洲、太平洋、大西洋的物流新格局,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加强我国远洋运输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中运集团的国际集装箱运输 作为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集团,中运集团在发展远洋航运事业方面紧跟世界科学技术前进的步伐,从船舶运输、国际物流、信息处理等方面,均应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目前,中远集团拥有各类大型运输船舶579艘1662万载重吨,航行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个港口6其中集装箱运输船队数量居世界各航运公司第二位,共拥有船舶156艘,总箱位17.4TEU。1995年完成集装箱运量307万余TEU。中远集团是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核心,由中远集装箱运输总部、中远散货运输总公司、中远国际货运总公司,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等大型企业组成,是以国际航运国中心,集多种业务为一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国际集装箱运输是中远集团的龙头产业之一。1994年以来陆续投入了技术先进的3500~3800TEU全集装箱船13艘,服务航速达23.5节,比原有集装箱船提高近30%,可缩短交货期,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运输成本,使中运集团在世界三大航线的集装箱船的单船载箱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远集团于1994年底又相继订造了世界最大的5250TEU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6艘,这批船于1996年下半年陆续投入营运,将大大提高中远集团运输国际集装箱的能力。 在大陆桥的利用方面,中远集团作为跨国运输公司,除已充分利用北美大陆桥实现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多式联运以外,以国内已通过全国八个最大的口岸站天津、大连、广州、上海、青岛。满洲里、二连、深圳等接运国际集装箱。为了促进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运输的沟通,已试运过天津港经二连至蒙古以及从阿拉山口出境的陆桥集装箱运输,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物联网应用案例

物联网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摘要: 集装箱运输作为现代主流运输方式,占据着国际货运90%的份额。整个过程以集装箱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在集装箱运输中,作为物联网初级阶段的RFID技术显著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进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透明化、流程简约化和运输高效化。物联网的逐步完善对集装箱运输效率的提高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RFID;物流;EPC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速度的进一步加快,在世界各国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集装箱运输以其高效、安全、便捷等特点在国际航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作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近年来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2008年上海、香港、深圳分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二、三、四名,年吞吐量分别达到2801万TEU、2430万TEU、2142万TEU。面对如此庞大的集装箱吞吐量,加之国际集装箱运输过程环节众多,如何实现集装箱运输更高效、安全、快速的周转是港口相关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港口对集装箱的信息采集基本靠人工抄录或半自动化来完成,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集装箱供应链的流通管理、跟踪监控等信息处于孤立状态,实时准确的数据只有65%;港口集装箱的流转经过数十次人工采集箱号信息,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港口自动化作业;港口海关主要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对集装箱的箱号进行识别,这种处理方法识别率一般为80%一95%,对于海关工作人员来说工作量相当大。 物联网作为继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之后另一个万亿级产业,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RFID 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的EPC代码,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对物品的识别。运用到集装箱运输中,可实现对集装箱的全程跟踪和追溯,从而很好的解决目前集装箱运输中的这些问题。通过开放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出现及应用发展,物联网的组建则可以实现与港航企业现有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同时可以优化整个物流供应链和流通网络。一个良好的基于RFID应用架构的物联网系统可以较好的帮助港口达到这些目标,实现高效率的集装箱运输。设计和开发基于RFID 技术的港口物联网系统技术,以便航商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集装箱的运输状况,并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在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力。 第一章概述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1995年比尔盖茨写的《未来之路》一书,但迫于当时无线网络等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并未引起重视。时至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才有了正式的物联网概念。

海上货物运输案例

海上货物运输案例 >篇一: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案例>>(1278字) 原告(被上诉人):美国定航国际货运服务公司。 被告(上诉人):上海华源经济发展公司。 1997年5月8日,美国定航国际货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定航公司”)受上海华源经济发展公司(以下简称“华源公司”)委托,为其承运一批从上海至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危险品货物。双方约定运费预付,承运人定航公司为托运人华源公司出具了提单。货物运出后,承运人于1998年1月19日通过律师向华源公司发函催讨运费,华源公 司未予支付,定航公司据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定航公司诉称:原先按约运输了货物,收货人也收到了货物,然而经催讨被告仍 未支付运费,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运费人民币45650元及利息。 被告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答辩。但其在庭审后致函法院称: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其与 原告间的纠纷诉讼时效为1年。本案运输合同期限从1997年5月8日至1998年5月 8日,原告起诉时间为1998年6月26日,时效已过。虽然原告委托律师于1998年1 月19日向被告发函催讨运费,但被告并未作承诺,根据海商法的有关规定,原告的催讨行为不能构成时效中断。据此,被告请求法院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审判]: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 1、原告作为承运人为被告运输货物,被告应支付运费。

2、原告在货物运出后两年内提起诉讼,未超过诉讼时效。海商法对承运人主张运费的诉讼时效问题未作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承运人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托运人、收货人 或提单持有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为1年的批复于1997年8月7日公布施行,对本案无溯及力。故本案应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2年普通诉讼时效。被告认为原告诉 讼时效已过的主张依据不足,法院不予采纳。据此,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判决被告 上海华源经济发展公司支付原告美国定航国际货运服务有限公司货物运费人民币45650元及应付利息。 被告不服判决,提起上诉,称:1、被上诉人系外国公司,无权在中国境内揽货,其签发的提单应为无效。2、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尚未审结的本案有约束力,本案已过诉讼时效。故请求法院撤销原判,驳回被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被上诉人辩称:1、上诉人已经接受提单,且货物运输已全部完成,再主张提单无效显属无理。2、最高人民法院有关时效的批复适用于承运人“赔偿”请求,不适用于本案。 二审法院认为: 1、本案双方当事人根据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所订立的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对双方均有约束力。被上诉人已依约履行了运输货物的全部义务,上诉人应按合同支付运费。 2、外国船公司虽不能在中国境内擅自揽货,但并非不能承运中国的货物。上诉人提出被上诉人擅自揽货,但未提供相应证据,法院不予支持。 3、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1997]3号批复于1997年8月7日公布施行,本案纠纷发生在该解释之前,当时海商法对承运人向托运人索讨运费的时效未作规定,一审法院适 用《民法通则》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并无不当。

物联网应用举例

物联网应用举例 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上海世博会也与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首家手机物联网落户广州将移动终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让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便捷的互动交流,随时随地体验品牌品质,传播分享信息,实现互联网向物联网的从容过度,缔造出一种全新的零接触、高透明、无风险的市场模式。手机物联网购物其实就是闪购。广州闪购通过手机扫描条形码、二维码等方式,可以进行购物、比价、鉴别产品等功能。这种智能手机和电子商务的结合,是“手机物联网”的其中一项重要功能。预计2013年手机物联网占物联网的比例将过半,至2015年手机物联网市场规模达6847亿元,手机物联网应用正伴随着电子商务大规模兴起。 与门禁系统的结合一个完整的门禁系统由读卡器、控制器、电锁、出门开关、门磁、电源、处理中心这八个模块组成,无线物联网门禁将门点的设备简化到了极致:一把电池供电的锁具。除了门上面要开孔装锁外,门的四周不需要设备任何辅佐设备。整个系统简洁明了,大幅缩短施工工期,也能降低后期维护的本钱。

无线物联网门禁系统的安全与可靠首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无线数据通讯的安全性包管和传输数据的安稳性。 与云计算的结合物联网的智能处理依靠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如云计算、模式识别等技术,云计算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的实现:首先,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其次,云计算促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融合。 与TD结合物联网发展是确保TD成功的重大契机。TD-SCDMA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无线通信网络,TD的发展需要数据业务的拉动,物联网应用是需求最迫切的增强型数据业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充分发挥TD网络优势,有助于促进TD产业链的成熟。完善现有网络,发挥TD优势,积极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与TD网络融合,构建适于物联网应用的GPRS/TD/WSN(无线传感器网络)融合网络,大力发展适于TD网络承载的物联网业务,提升TD的核心竞争力,给物联网的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撑,是中国移动的发展思路。 与移动互联结合物联网的应用在与移动互联相结合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智能家居使得物联网的应用更加生活化,具有网络远程控制、摇控器控制、触摸开关控制、自动报警和自动定时等功能,普通电工即可安装,变更扩展和维护非常容易,开关面板颜色多样,图案个性,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与指挥中心的结合物联网在指挥中心已得到很好的应用,网连网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窗帘、灯光、摄像头、DVD、电视机、电视机顶盒、电视电话会议;也可以调度马路上的摄像头图像到指挥中心,同时也可以控制摄像头的转动。网连网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3G网络进行控制,可以多个指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