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财务通则(1)

企业财务通则(1)

企业财务通则(1)
企业财务通则(1)

《企业财务通则》

(1992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本通则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原则和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企业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等文件或者变更文件复制件。

第四条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原则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依法计算和缴纳国家税收,保证投资者权益不受侵犯。

第五条企业财务管理基本任务和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章资金筹集

第六条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资本金。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资金。

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以及外商资本金等。

第七条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可以采取国家投资、各方集资或者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向企业投资。

投资者未按照投资合同、协议履行出资义务,企业或者其他投资者可以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八条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出资额超出资本金差额(包括股票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接受捐赠财产等,计入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可以按照规定,转增资本金。

第九条企业筹集资本金,企业依法享有经营权,在企业经营期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第十条企业借入资金为企业负债,包括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债券、预提费用、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第十一条长期负债应计利息支出,筹建期间,计入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计入清算损益。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有关,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以前,计入购建资产价值。

流动负债应计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第三章流动资产

第十二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第十三条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金。发生坏帐损失,冲减坏帐准备金。不计提坏帐准备金,发生坏帐损失,计入当期费用。

坏帐损失是指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应收帐款,或者因债务人逾期末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应收帐款。

第十四条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以及商品等。

低值易耗品和周转使用包装物等,在领用后,可以一次或者分期摊入费用。

存货盘盈、盘亏、毁损净收益或者净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其中,存货毁损非常损失,计入当期损失。

第四章固定资产

第十五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净收入与其帐面净值差额,以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净收益或者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七条在建工程支出是指为购建固定资产或者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以前而发生支出,包括工程用设备、材料等专用物资,预付工程价款,未完工程支出等。

在建工程完工以前因试运转发生净支出,计入工程成本发生营业性收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第十八条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折旧办法以及计提折旧范围由财政部确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选择具体折旧方法和确定加速折旧幅度。

固定资产折旧,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次月起,按月计提。停止使用固定资产,从停用月份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第十九条固定资产修理费用,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数额较大,可以采取分期摊销或者预提办法,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第五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二十条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无形资产从开始使用之日起,按照规定期限分期摊销。没有规定期限,按照预计使用期限或者不少于十年期限分期摊销。第二十一条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

开办费自投产营业之日起,按照不短于五年期限分期摊销。

第二十二条其他资产包括特准储备物资等。

第六章对外投资

第二十三条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有价证券以及超过一年其他投资。

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有价证券以及超过一年其他投资。

第二十四条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方式对外投资,其资产重估确认价值与其帐面净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

以购买债券方式对外投资,实际支付款项与债券面值差额,为企业债券溢价和折价,在债券到期以前分期摊销或者转销。

以购买股票方式对外投资,实际支付款项中含有已宣告发放股利,将实际支付款项扣除应收股利后差额,作为对外投资。第二十五条企业对外投资分得利润或者股利,计入投资收益,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或者补交所得税以后,计入企业缴纳所得税后利润。

企业收回对外投资与其投出时帐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七章成本和费用

第二十六条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工资、直接材料、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

第二十七条企业发生销售(货)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销售(货)费用包括销售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应当由企业负担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和其他经费等。

管理费用包括由企业统一负担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董事会会费、咨询费、诉讼费、税金、土地使用费、土地损失补偿费、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开形资产摊销、开办费摊销、业务招待费、坏帐损失、上交上级管理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包括企业经营期间发生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等。

第二十八条企业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支出;对外投资支出;被没收财物;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在公积金、公益金中开支支出;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其他支出。

第八章营业收入、利润及其分配

第二十九条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收入。

企业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冲减当期营业收入。

第三十条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

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数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为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数额。

第三十一条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利润弥补;下一年度利润不足弥补,可以在五年内用所得税前利润延续弥补。延续五年未弥补亏损,用缴纳所得税后利润弥补。

第三十二条企业利润按照国家规定做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

缴纳所得税后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被没收财物损失,违反税法规定支付滞纳金和罚款。

二、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三、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用于弥补亏损,按照国家规定转增资本金等。

四、提取公益金。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

第九章外币业务

第三十三条企业外币业务是指以记帐本位币以外货币进行款项收付、往来结算以及计价等业务。

企业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

第三十四条企业各种外币项目(不包括按照调剂价单独记帐外币项目)期末余额,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与帐面记帐本位币金额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十五条企业发生汇兑净损益,筹建期间发生,计入开办费,自企业投产营业起,按照不短于五年期限分期摊(转)销,或者留待弥补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亏损,或者留待并入企业清算损益;生产经营期间发生,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发生,计入清算损益。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有关,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以前,计入购建资产价值。

第三十六条企业发生外币调剂业务时,外币金额按照调剂价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与帐面记帐本位币金额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第十章企业清算

第三十七条企业按照章程规定解散或者破产以及其他原因宣布终止时,应当成立清算机构,对企业财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编制资产负债表、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三十八条清算期间发生清算机构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公告费等,计入清算费用,由企业现有财产优先支付。

清算期间发生财产盘盈或者盘亏、变卖,无力归还债务或者无法收回债权,以及清算期间经营收入或者损失等,计入清算损益。

第三十九条企业财产拨付清算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

二、应缴未缴国家税金。

三、尚未偿付债务。

在同一顺序内不足清偿,按照比例清偿。

第四十条清算终了,企业清算净收益,依法缴纳所得税。缴纳所得税后剩余财产,按照投资者出资比例或者合同、章程规定进行分配。

第十一章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

第四十一条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总结性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企业应当定期向投资者、债权人、有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四十二条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周转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出财务报告以前发生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事项;以及需要说明其他事项。

第四十三条企业总结、评价本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第十二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本通则由财政部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四十五条分行业企业财务制度,由财政部依据本通则制定。

第四十六条本通则自一九九三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财务通则

企业财务通则 一、财务通则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一)财务通则的作用(第一条) (二)财务通则的适用范围(第二条)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主要有三项制度: 财务决策制度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二)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三)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三、资金筹集管理 (一)资金来源和筹资方式 资金来源: 1.政府 2.企业法人 3.社会公众 筹资方式: 1.直接吸收投资 2.发行股票 3.金融机构借款 4.发行债券 5.融资租赁 (二)确定最优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的概念: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比例关系,主要是负债资金的比例。 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方法: 1.比较资金成本法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必须支付的各种费用,

主要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 用资费用,是指企业在投资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使用资金而付出的费用,如股利和利息。 筹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过程中为获得资金而付出的资金,如手续费和股票、债券发行费。 (1)个别资金成本 债券(借款)成本=年利率×(1-所得税税率)/(1-筹资费率) 优先股成本=年股利/[优先股总额×(1-筹资费率)] 普通股成本=年股利/[普通股现值×(1-筹资费率)]+股利增长率 保留盈余成本=年股利/留存收益额+股利增长率 (2)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i i W K ∑? i W —第i 种资金成本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 i K —第i 种资金成本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为最优资本结构。 例1. 某股份有限公司共有资金1500万元,其中:债券360万元,优先股300万元,普通股40万股,每股现值15元,总现值600万元,保留盈余240万元,每股股利0.9元,预期持续增长率3%,优先股股利20万元,债券年利率10%,筹资费用率5%,所得税率33%。 债券成本=10%×(1-33%)/(1-5%)=7.05% 优先股成本=20/[300×(1-5%)]=7.02% 普通股成本=40×0.9/[600×(1-5%)]+3%=9.32% 保留盈余折合股数=240/15=16(万股) 保留盈余成本= 16×0.9/240+3%=9% 债券比重=360/1500=24% 优先股比重=300/1500=20%

最新创新财务制度提升企业水平

创新财务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创新财务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财务制度建设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石,财务制度创新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发展与演变的基础上,围绕新《企业财务通则》修改前后的制度背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财务制度的指导思想下,重点就企业财务制度设计、投资者与经营者责任界定、资金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管理层激励机制及财务预警等内容,从企业财务体制、财务运行机制和财务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应用创新研究,并提出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运用财务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务制度;财务运行机制;财务管理创新 一、企业财务制度回顾与评价 所谓制度,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社会中个人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财务制度,则是人们在财务活动过程中,进行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原则和规范。财务制度按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宏观财务制度和微观财务制度,宏观财务制度是由国家制定的用来规范各行业、各企业财务行为的法律、法规。法律层次的财务制度主要有《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税法》、《经济法》、《会计法》等,法规层次的财务制度有《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微观财务制度是由各企业依据宏观财务制度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制定的,处理企业内部在财务方面的责、权、利关系,规划和选择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财务规章。 (一)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最初的财务体制是在国民经济极端困难、财力十分分散、财政关系需要迅速向集中化方向转变的情况下,吸收了前苏联的一整套财务体制。即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财务体制,强调企业财务依附于国家财政。但这种财务体制并不适合我国正常情况下的经济关系要求,其本身存在不少缺陷。“统收统支”体制使企业完全处于无权的被动地位,不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运用资金;同时由于资金统一由上级调拨,企业可以不负担财政责任,也不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并且“统收统支”导致收支脱钩,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受当时财务体制的限制,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缺乏独立性,对外从属于财政,对内与会计核算相结合,大大削弱了财务管理在企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这一时期我国的财务制度虽说也时常有一些变动,但从根本上说,都是适应计划经济要求的财务制度。不存在《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制度按照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方式制定,国营企业、集体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均实行不同的财务管理办法。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也是为适应当时的宏观财务制度而制定的,主要表现在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编制执行各种计划,并监督计划的执行。 (二)经济转轨时期 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企业财务体制并对出现的新课题加以研究。特别是以“两则、两制”为标志的财务制度改革,意味着我国企业财务制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完整版)企业老总如何看财务报表

企业高管如何看财务会计报表 企业高管是一支足以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高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管的工作效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我们红狮集团的领导,深知这一道理,通过各种途径,抓住每一时机,对高管进行全方位培养,要把红狮集团的高管培养成一支高素质的一流的企业高级管理人才。这是非常难得的,在其他企业不一定有这种机会。今天我所讲的内容是根据贵公司安排的,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方面的知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档次不高,所讲的内容不一定能满足在座高管人员的需要,我是从实战需要讲解的,不恰当之处,请及时提出,以便及时调整。我讲的主题是《企业高管如何看财务会计报表》,分三部分讲解,一是企业高管看懂会计报表的必要性,二是财务会计报表的种类及各自反映的内容,三是企业高管应关注的主要财务会计报表。 一、企业高管看懂会计报表的必要性 1、财务会计报表的作用 在讲财务会计报表之前,我先讲一下,什么是财务会计?这实际是二个概念,一是会计概念,二是财务概念,这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讲简单一点,会计是算帐的,财务是管钱的,钱怎么用,用后的结果怎样,就要通过算帐,算出资金使用结果是增值还是减值。最后通过报表形式反映出来。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表有四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是上市公

司年度必须编制的,其他企业一般就编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会计报表倒底有什么作用?为何红狮集团领导这么重视,组织企业高管学习,要求企业高管能看懂会计报表?我在4月16日的中国会计报看到这样一则报导,天洋控股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韩国良的工作经验,就是把着眼点放在了一般人认为最普通不过的财务会计报表上,该财务总监在记者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需要了解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都会有所反映。”这说明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关信息都会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因此,企业的高管人员必须会看财务会计报表。那财务会计报表又是怎样出来的呢? 先看一个图示: 供应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 \ / | \ / \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100万元80万元80万+20万=100万元120万元120万元-20万元税=100万元,再投入生产,称简单再生产。 上述图示是表示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资金首先进入供应阶段,然后经过生产阶段,又经过销售阶段,完成了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其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其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货币资金转变为储备资金,然后转变为生产资金、面品资金,最后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资金的这种变化,在会计理论上称为资金运动。从上述图示,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资金的变化是

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财务通则 (1992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本通则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企业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等文件或者变更文件的复制件。 第四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依法计算和缴纳国家税收,保证投资者权益不受侵犯。 第五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章资金筹集 第六条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 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以及外商资本金等。 第七条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采取国家投资、各方集资或者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向企业投资。 投资者未按照投资合同、协议履行出资义务的,企业或者其他投资者可以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八条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的差额(包括股票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接受捐赠的财产等,计入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可以按照规定,转增资本金。 第九条企业筹集的资本金,企业依法享有经营权,在企业经营期内,投资者除依法

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企业借入的资金为企业的负债,包括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债券、预提费用、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第十一条长期负债的应计利息支出,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清算期间的,计入清算损益。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以前,计入购建资产的价值。 流动负债的应计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第三章流动资产 第十二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等。 第十三条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金。发生的坏帐损失,冲减坏帐准备金。不计提坏帐准备金的,发生的坏帐损失,计入当期费用。 坏帐损失是指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或者因债务人逾期末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 第十四条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协作件以及商品等。 低值易耗品和周转使用的包装物等,在领用后,可以一次或者分期摊入费用。 存货盘盈、盘亏、毁损的净收益或者净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其中,存货毁损的非常损失,计入当期损失。 第四章固定资产 第十五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收入与其帐面净值的差额,以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的净收益或者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以企业财务通则规范单位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以《企业财务通则》规范单位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林之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33、41号令,自2007年1月1日起同时施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两者角度不同但同样重要。 《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以理解为:会计事项发生时,会计人员对会计科目的判断和使用应遵循的规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伸缩性并不大。 《企业财务通则》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其实质是理顺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核心是各项财务法规、政策的及时应用。《企业财务通则》是一个规范的制度框架,财务人员在制订本单位具体制度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本文仅对单位执行《企业财务通则》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企业财务通则》适用范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含已转制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当执行《企业财务通则》;其他事业单位可参照实行。 二、《企业财务通则》中有关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参考分类。 分类按层次大致概括为:“1套制度,3个体系,12类管理,108项规定。” 1套制度:一套基本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3个体系:包括决策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 12类管理:决策制度体系(5类)---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和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财务管理体系(6类)---资金筹集管理、资产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管理、收益分配 管理、重组清算管理、和财务信息管理。 财务监督体系(1类)---财务监督管理。 108项规定:管理制度中至少应具备的具体管理规定或内容如下: (一)、决策制度体系(*合计:7项) 1、财务决策制度*:财务决策一般程序的规定;职工大会在财务决策中的作用。 财务决策回避制度* 。 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财务风险的定义和种类;财务风险管理原则、体制和策略。 3、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的内涵;预算目标;预算内部组织结构;预算管理的 一般流程。(包括预算执行与控制、调整、分析和考核) 4、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基本管理或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 管理授权。 财务总监制度*。 5、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 职责内容; 履行经营者职责的主体。 (二)、财务管理体系(*合计:94项) 1、资金筹集管理:(*小计:7项)权益资金筹集管理*;企业资本管理*;资本公积 管理*;盈余公积管理*;企业增资管理*;企业取得财政资金的财务管 理*;债务资金筹集管理*。 2、资产运营管理:(*小计:34项) 资产结构管理*; 资金调度控制管理: (1)资金收入管理*; (2)资金支出管理*; (3)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 ①授权审批制度*; ②不相容职务相互分

2020年最新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财务通则 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第4号令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定本通则。 第二条本通则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地内的各类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第三条企业应在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企业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等文件或者变更文件的复制件。 第四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依法计算和缴纳国家税收,保证投资者权益不受侵犯。 第五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做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章资金筹集 第六条设立企业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 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以及外商资本金等。 第七条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采取国家投资、各方集资或者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金。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向企业投资。 投资者未按照投资合同、协议履行出资义务的,企业或者其他投资者可以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八条企业在筹集资本金活动中,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超出资本金差额(包括股票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接受捐赠的财产等,计入资本公积金。 资本公积金可以按照规定,转增资本金。 第九条企业筹集的资本金,企业依法享有经营权,在企业经营期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企业的负债,包括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限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长期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等。 流动负债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短期债券、预提费用、应付及以预收款项等。

2017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整合完整版)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三章应收款项的管理 第四章存货管理 第五章长期投资 第六章固定资产 第七章信贷管理 第八章资本及资本金管理 第九章税务 第十章费用管理 第十一章财务分析及控制 第十二章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措施 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安徽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修订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一切财务、会计活动均应符合《会计法》的要求,符合《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具体会计核算制度遵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及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是控股、参股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各子公司为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应根据相关法规和制度,参照本制度自行制订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本制度中已作出的对子公司的管理办法,各子公司应严格遵照执行。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四条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是:合理使用,减少占压,降低风险,加速周转,提高效益。 第五条公司的财务实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就是对有关财务计划的制订、审批、实施、检查和分析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序、稳定地进行。 第六条为保证库存的现金安全合理,公司各部应按规定限额提取备用金。支取现金先填写借款单,并注明用途、金额、期限等,按规定批准方可支取。预支现金一般不超过2000元,超过支票结算起点的付款应通过转帐支票结算。任何人不得从营业收入中坐支现金。库存现金必须日清月结,不准白条抵现。 第七条支票的领取及管理 1、支票领取: (1)凡领取支票,先填制支票申领单,写明用途、金额、使用人等项,经由有权审批人批准方可领取。 (2)签发支票的金额超过10000元,在填写申领单时,须提交符合审批程序的用款报告及附件(合同、采购单、计划书等)。 (3)领取人应办理登记手续,于使用后三日内报帐。 (4)未及时报帐者财务人员及时督促,并有权不予签发新支票。 (5)持票人应对支票妥善保管,如丢失将由个人承担经济责任。

最新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本word版本

最新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本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总则 1.1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特制定本财务管理制度。 1.2本管理制度适用于XXXX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各部门、人员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管理 2.1公司设立财务部作为财务会计机构,财务部的职责: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包括:财会人员的管理、指导检查各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协助公司领导筹集资金、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做好与仓库部门的对帐工作,指导仓库保管员建帐、对帐;指导车间统计员做好工时、材料消耗额编制工作、建立车间工序流转程序、建立适合自己企业需求与发展的成本核算模式、制定成本管理制度与控制制度;做好财务分析工作,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各种信息资料,当好领导的参谋。 2.2财务部下设财务科、供应科、仓储科、审计科;岗位设置为:部长、科长、主管会计、各岗位会计、出纳员、成本核算员、采购员、内勤管理员、保管员。 2.3各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相应任职条件和资格,持证上岗。 2.4财务会计人员调换工作时,按会计法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原材料库、产成品库的核算工作和车间统计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业务管理。仓库保管员,车间统计员调换工作时,由财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办理交接手续。 2.5财务会计人员、仓库保管员、车间统计员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制度,按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劳动报酬。 第三章流动资产的管理 3.1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3.2现金管理 3.2.1现金出纳会计要认真执行《现金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现金的管理规定。 要严格控制费用报销和个人借款,个人借款、对外付款等要实行总经理一支笔签字批准制度,要有经办人员签字和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注明用途。总经理外出或因生产经营急需等特殊情况下经总经理授权的人员也可签批,但是总经理归来后补办有关手续。 3.2.2出纳员不得兼管有关债权、债务、收入、费用的帐务登记工作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新企业财务通则》精选解读

《新企业财务通则》精选解读 关于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资金会计处理 (一)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 (二)属于投资补助的,增加资本公积或者实收资本。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 (三)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四)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作为企业负债管理。 (五)属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者其他用途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关于实施新《企业财务通则》职工福利费财务制度改革的问题财企[2007]48号 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的,依次以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弥补的,以2007年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

(二)余额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如果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或者产权转让,则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号)转增资本公积。 关于职工报酬和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列支问题 1、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职工报酬,并为从事高危作业的职工缴纳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 2、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 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负担。 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的财务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关于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提取列支问题 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拨缴工会。

《新企业财务通则》精选解读

新企业财务通则》精选解读 关于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资金会计处理 (一)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 (二)属于投资补助的,增加资本公积或者实收资本。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 (三)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四)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作为企业负债管理。 (五)属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者其他用途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关于实施新《企业财务通则》职工福利费财务制度改革的问题财企[2007]48 号 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 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 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 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年初 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的,依次以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弥补,仍 不足弥补的,以2007 年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

(二)余额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如果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建或者产权转让,则应当按照《财政部关于<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 号)转增资本公积。 关于职工报酬和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列支问题 1、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职工报酬,并为从事高危作业的职工缴纳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 2、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 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负担。 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的财务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关于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提取列支问题 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 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拨缴工会。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完整版)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三章应收款项的管理 第四章存货管理 第五章长期投资 第六章固定资产 第七章信贷管理 第八章资本及资本金管理 第九章税务 第十章费用管理 第十一章财务分析及控制 第十二章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措施 附贝y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 根据 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 ,结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修 订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一切财务、会计活动均应符合《会计法》的要求,符合《企业财务通则》 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具体会计核算制度遵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及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同时也是控 股、参股子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参考依据。 各子公司为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 应根据相关法 规和制度,参照本制度自行制订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 对于本制度中已作出的对子公司的管 理办法,各子公司应严格遵照执行。 第二章资金管理 第四条 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是:合理使用,减少占压,降低风险,加速周转,提高效 益。 第五条公司的财务实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就是对有关财务计划的制订、 审批、实施、 检查和分析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序、稳定地进行。 第六条为保证库存的现金安全合理,公司各部应按规定限额提取备用金。 支取现金先 填写借款单,并注明用途、金额、期限等,按规定批准方可支取。预支现金一般不超过 2000 元,超过支票结算起点的付款应通过转帐支票结算。 存现金必须日清月结,不准白条抵现。 第七条支票的领取及管理 1、支票领取: (1) 凡领取支票,先填制支票申领单,写明用途、金额、使用人等项,经由有权审批 人批准方可领 取。 (2) 签发支票的金额超过 10000元,在填写申领单时,须提交符合审批程序的用款报 告及附件(合同、采购单、计划书等) 。 (3) 领取人应办理登记手续,于使用后三日内报帐。 (4) 未及时报帐者财务人员及时督促,并有权不予签发新支票。 (5) 持票人应对支票妥善保管,如丢失将由个人承担经济责任。 第一章 总则 任何人不得从营业收入中坐支现金。 库

新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时间

中国会计准则 中国自1987年在中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成立了七个研究组,其中一个就是“会计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 1989年1月,这个研究组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会计准则的性质和内容、会计原则与现行统一会计制度的关系、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的思路等问题,会后提出了《工作程序》、《形成会计原则说明和研究报告的程序》等一系列文件,并更名为“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研究组”。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也于1988年10月建立了会计准则课题组。课题组在1989年3月提出了《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讨论稿)》和《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需要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讨论稿)》。 1991年11月26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基本准则)(草案)的通知》,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 1992年11月30日以部长令形式正式发布了建国以来中国第l号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并决定自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从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以后,财政部即着手草拟制定具体会计准则,为保证准则质量,分别成立了国外、国内两个咨询专家组和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过三年多的努力,1996年完成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分四辑印发各地征求意见。 到2001年先后修订、颁发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颁发38项具体准则形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我国截止到目前为止曾进行过三次大的会计制度的改革. 第一次会计改革是在1993年,将过去的纷繁复杂的行业会计制度统一为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并且重新规定了企业的基本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的具体准则.并且在1994年对税法也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分税制,即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分开管理不同的税种. 第二次会计改革是2001年开始执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即将过去执行的股份公司的会计制度和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废止.并且规定要求所有企业均执行该制度.在此后的几年中上市公司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均执行此会计制度.且财政部在2002年到2005年又先后出台和候订了十六项会计具体准则.同时为了适应我国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的现状以及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的需要,在2004年又先后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且为了适应各行业的实际核算的需要,又出台了一些具体行业的核算办法以补充企业会计制度的不足. 第三次会计改革就是从2006年的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这次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我国的会计与国际会计趋同,这套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和相关的财务公告.当然这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这套会计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它也应随之发生变化. 2006年的这次改革要求从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执行该准则,并且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将不再执行原企业会计制度和原企业财务通则和原企业基本准则.从2008年起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均要执行该准则.原本国家争取在2009年全面执行该准则,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计量基础的冲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8年的10月在中国的北京召开了一次关于会计准则改革的会议.所以根据形势的需要可能在2009年不会全面的执行该准则.另外财政部目前也没有相关的文件出台.所以现在具体如何还要看情况来定. 另外您公司如果不属于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的话,可以选择执行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或2006年颁布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但请注意这两种制度只能选取一种不能两者都用.

2017年12月财政部颁发新的企业财务通则

新《企业财务通则》讲座资料 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颁发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原有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将逐步被更新。新的《通则》对现行企业财务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一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再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作出规定,也不再为企业纳税扣除项目、标准作出规定,而是围绕企业财务的实质,对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做出规范,引导企业实行科学管理。二是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对企业重组中的资本权益事项和财务管理进行规范。三是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四是建立了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便于日后根据企业财务运行、国家法制建设情况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改革和发展企业财务制度。五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明确财务决策的要求、财务控制的方法,完善企业激励分配政策,建立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责任。六是明确了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六大财务管理要素,井结合不同财务管理要素,对财务管理方法和政策要求作出了规范。 2006年l2月7日,财政部正式发布《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等金融财务制度同时废止。《规则》从风险防范、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等六个方面,对金融企业提出规范性要求,并有相应罚则予以约束。《规则》根据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改革财政监管金融企业财务的方式,强调财政部门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责。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界定了金融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及其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促进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适应金融服务市场全面开放的需要,提高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自主权,为各类金融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规则》适用于境内依法设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等。其他金融企业参照执行。 一、新《企业财务通则》改革的概述 (一)新《企业财务通则》制定的背景 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建立公平竞争的财务制度环境的需要财政部门作为社会管理者,有义务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目前,财政部门的职能要从单纯管理国有企业逐步调整为管理全社会各类企业。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例,以往,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国有企业实施管理,不仅难以分清国有企业的经营责任而且容易忽视非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管理,造成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以往的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在管理中经常混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出资人管理职能,“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的现象非常严重。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形成宏观财务管理和出资人财务管理两个领域。宏观财务管理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对所有企业实施的财务管理,国家出资人财务管理是指国家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国有企业实施的财务管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按照国民待遇的原则,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进行统一的社会公共管理。为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将再按照国有和非国有、内资和外

职工应付福利费新准则2018

职工应付福利费新准则2018 职工应付福利费应该遵循什么准则呢?所有职工福利费都应列入职工薪酬范围核算吗? 目前执行新准则取消了原“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会计科目,增设“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按照“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服务相关的支出”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将职工福利费列入职工薪酬范围核算。 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负担。”和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的财务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拨缴工会。”和财政部财企[2008]34号有关规定企业不再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在成本费用中提 取职工福利基金。而有关职工福利性质支出可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范围内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对于由于执行新准则原有应付职工福利费的余额的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明确:“(五)职工福利费首次执行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应当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职工福利费账务处理 职工福利制度是指企业职工在职期间应在卫生保健、房租价格补贴、生活困难补助、集体福利设施,以及不列入工资发放范围的各项物价补贴等方面享受的待遇和权益,这是根据国家规定,为满足企业职工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而建立的制度。以前我们国家的职工福利费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而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1月1日起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企业除外)执行,其他企业参照执行)。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据实列支。具体的职工福利费的开支范围有哪些,以及新旧准则的又如何衔接呢,请看下面的分解。 一、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 根据国税函(209)3号文中的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开支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17_政府补助

第十七章政府补助 第一节政府补助概述 为了体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鼓励或扶持特定行业、地区或领域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市疡经济国家的政府通常会对有关企业予以经济支持,如无偿拨款、担保、注入资本、提供货物或者服务、购买货物、放弃或者不收缴应收收入等,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履行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有关承诺,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支持主要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环境保护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比如,对粮、棉、油等生产或储备企业给予的定额补助,这些生活必需品涉及千家万户,其价格往往不能随行就市,售价低于成本造成的损失需要由政府来弥补。又如,为了环境保护,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返还的税款专项用于环保支出。《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规范了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政府补助准则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如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将拥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分享企业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属于互惠交易。这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对企业的投资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是无偿性。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政府并不因此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将来也不需要偿还。这一特征将政府补助与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采购等政府与企业之间双向、互惠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这与政府补助的无偿性并无矛盾,并不表明该项补助有偿,而是企业经法定程序申请取得政府补助后,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该项补助。 二是直接取得资产。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的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形成企业的收益。比如,企业取得政府拨付的补助,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返还的税款,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等。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比如政府与企业间的债务豁免,除税收返还外的税收优惠,如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增值税出口退税也不属于政府补助。根据相关税收法规规定,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即对出口环节的增值部分免征增值税,同时退回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征的进项税额。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出口货物前道环节所含的进项税额是抵扣项目,体现为企业垫付资金的性质,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质上是政府归还企业事先垫付的资金,不属于政府补助。 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补助的形式主要有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企业不论通过何种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准则规定,在会计处理上应当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情况下,政府补助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因为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补助的原则和理念,政府补助主要是对企业特定产品由于非市场因素导致的价格低于成本的一种补偿。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最终也是与收益相关,只是暂时作为递延收益处理,在相关资产形成、投入使用并提取折旧或摊销时从递延收益转入当期损益。

企业财务通则

一、征文宗旨 《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于2006年以财政部部长令发布,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得到普遍实施。作为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纲领性文件,《通则》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作出了规定。九年来,《通则》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指南,为集团公司加强内部财务管控提供了制度依据,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亟需根据新形式、新情况完善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为更广泛、更深入听取各方意见,我部决定由资产管理司与中国财政杂志社联合开展征文活动。具体征文启事将刊登在《财务与会计》杂志2016年第一期。 二、征文主题 本次征文活动的主题是“新常态下的《企业财务通则》”。要求参加活动的投稿者结合财政职能转变、国资国企改革等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立足于贯彻落实《通则》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稿件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发生了哪些变化?应该如何改进实施管理? 2.企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准则、内控制度、管理会计等的关系和主要区别是什么?财政部门在这些领域的角色定位有何不同? 3.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背景下,《通则》主要适用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制度定位是否准确? 4.《通则》中有关财政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责和管理方式等应如何调整,以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