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同义词的认知学思考

汉语同义词的认知学思考

汉语同义词的认知学思考
汉语同义词的认知学思考

理论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收获,在构组的系统性和辨释的科学性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语义场理论既然建立在传统范畴观的背景下,以语义场理论为指导的同义词研究也就理所当然地具有上述传统范畴的特性。即,一个同义义场应该是封闭的,其边缘应该是清晰的,某个词属于或不属于该义场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不存在程度问题。以此为指导的汉语同义词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实践中却经常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

首先,此人构建的同义义场,彼人认为只是普通的关系义场。比如,很多人把“沐、洗、盥、浴、沬”这组词看作同义词。然而,张生汉先生反驳道“处于同一语义场的这一组词,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视为同义关系吗”,他认为,这些词“因所洗部位不同,洗起来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因而完全不能被看作同义词[3]。

其次,目前理论语言学家在确定同义义场的时候,往往以现有的同义词典为依据,然而并未考虑现有的同义词典是否可靠,并未考虑这些同义词典中的同义词是如何聚合在一起的、其所构拟的同义聚合是否科学系统。比如,张志毅等先生在《词汇语义学》中对于如何确定哪些词属于同义义场时,说“可以借助、参考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义类词典(如《同义词词林》、《简明汉语义类词典》)。”[4]然而,他并没考虑这些词典中的相关聚合又是如何建立的。其实,现有同义词词典有不同的用途、对象和编纂方法,其结论也不一定科学、系统,并不适合作为理论研究的依据。同时,这些词典所构建的许多聚合也只宜看作一种宽泛的普通关系义场,而非同义义场。像《同义词词林》中将“前妻”归入表示“发妻、原配”的同义词组[5]似乎就欠妥。

第三,义位有上下位之分、语义场又有母子之别,在母场内又可再依据不同的特征划分出若干子场,同义词应该在哪个级别上确定场的范围,可谓言人人殊。比如,郭锡良先生认为“鼎、镬、釜、甑”属古代的烹饪器具,是一组同义词。黄金贵先生却认为此说不妥,这四个词应该分为两组同义词:“鼎、镬、釜”属于“一般烹饪器”,“甑”属于“蒸锅”;王凤阳先生认为“迁、徙、拜、除、贬、谪、排、斥”都表示“官职的变动”,是一组同义词。黄金贵先生却说“此大而无当”,实际应该分为三组或四组,“迁”表升官,“贬、谪、徙”表贬官[6]。《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是黄金贵先生全面地“按同一义位”进行同义构组的专著,但帅志嵩评论说:“(《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的)作者不自觉地把语义场中的上位义当作同义基础”。[7]高钰京也说:[8]

作者论述同义词之异时,在“部位”这一小节中举例:都表示颈脖,“领”指全部,“颈”指前部,“项”指后部。作者自己分析得很清楚,还引用他书证明。但是,笔者不禁疑惑:这三个词所指并不是同一事物,怎么同义?它们虽都与脖子有关,但只是上下级关系,决不是同义词。在同一页“范围”中,举例:表示声音,“声”是总称,也可泛指各种声音,范围最大。“音”指乐音,又引例证明。但笔者以为,二者是上下义的关系,不在语言的同一层级上,所指不同,无法将之归为同义词。同理,在“速度”这一部分中,作者把“行、步、趋、走、奔”作为一组同义词,笔者以为不妥。行,表示的是通称;步,表示慢走;趋,表示快走;走,表示跑;奔,表示快跑。笔者以为,“行”是处于上位义,是行走意的通称,与另外四词不在同一层级,可排除在外。“步、趋”可为一组,表示走;

“走、奔”,可为一组,表示跑。“走”、

“跑”是两个不同的动作,因此不能把表示它们的词归

为同一组同义词。

再如,池昌海先生在“攻克”义上以“拔、取、举、

下、略、徇、苞”[9]构组,但是,我们认为“略、徇”表示“攻

略”而非“攻克”,或许将其和表示攻打的“征、伐、攻、

袭、击”等放在一起更合适。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都

是因为母子义场的问题而引起的争论。

第四,因为场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传统的范畴观,

要求范畴应该具有明确的边界,所以在语义场理论的

指导下,有的研究者就认为:“同义词是词汇组织性的

一种表现。语言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彼此若有同义

关系,就构成同义词组。同义词组有确定的数量,通过

分析,可以一个一个定下来。每个同义词组包括多少

个成员也有一定,而且每个成员与组内其他各个成员

之间都存在同义关系。”[10]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推

导出“同义词组是一定时期语言词汇中的封闭性聚合

结构”“有确定的数量,可以很清楚地一个一个定下

来”[11],“同义组总是包含着确定的、数目有限的成员,

在共时的平面上是一个完整的、稳定的、封闭的结构

组织”[12],以此原则编写的词典,可以达到“一个同义词

组若被选收,则进入该组的所有同义词成员便都收

齐”的境界。[11]这是在传统经典范畴观的基础上理论推

导的必然结果,但实际情况如何?那就是,至今任何人

也无法确切说出汉语中到底有多少个同义义场、任何

一个同义义场到底包括多少个成员。陈桂成先生曾撰

文说“同义词群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机构”[13],在一定

程度上接近了同义词的实质。

三、基于经典范畴观的义素分析法在

同义词研究中的问题

汉语中所说的“义素分析法”就是“语义分析法”,

20世纪80年代这一方法开始运用于汉语同义词的分

析,古汉语学界也曾经有人将其用于实践。

然而,研究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义素分析法在同

义词辨释中不可能被仰赖性地使用,因为:一、分析中146

难免有主观性,可能有仁智皆异之病。二、对已经辨释清楚的词义完全可以作出细致的义素分析,但是在辨释之初,当还不清楚诸词的同中之异时,异与同还混沌一片,则不可能完成准确客观的义素分析。”[6]黄金贵先生总结说:“不少词汇研究者包括同义词研究者,力倡义素分析法。其实,它只适用于在经过正确的辨释之后的词汇基础上的各种词汇现象的研究,而不适用于同义词辨释本身:本来就亟待辨释的词,却将它们作词义要素分解,以此比较它们的差异,这无异于取消同义词辨释。因此,义素分析法,只能作为局部的、辅助的方法。”[6]张志毅等先生也说,“义素分析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词,只适用于一些普通名词、一些形容词和一些动词”。[4]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发现有不少词,即使可以分析出共同的核心义素,也没人把它们看作同义词。例如,我们可以分析出“鸵鸟”和“麻雀”共有鸟类的核心义素[有翅膀]、[有羽毛]、[卵生],实际却少有人将它们视作同义词。“鲸”和“鱼”虽然核心义素不同,但从东汉时代的《说文》开始,人们却一再地将其当成同义词。(《说文·鱼部》:“(即鲸),海大鱼也。”)

由上可见,语义场理论和义素分析法在同义词研究的实践中面临着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某个词是否属于某个同义义场是明晰的,因为这完全可以通过该词是否具有某项语义特征来决定;另一方面,不同的研究者对该词是否属于该同义义场又常持有不同意见。

四、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观及其对同义词问题的启发

对作品的解读,由于读者感知的不同,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目前汉语同义词研究也几乎达到了“一千个研究者就有一千种不同的构组”的状况。这种言人人殊的同义词研究现状使我们认识到同义词范畴与对其进行范畴化的操作者(研究人员)密切相关。同义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范畴,因为传统范畴观认为“范畴独立于对他们进行范畴化的人,即范畴与人的生理、感知、意象、范畴化能力无关。”[14]相反,同义词作为一个范畴,与对其进行范畴化的人密切相关。

在关注前述论争背后的心理动因、寻求更加合理的解释方法时,我们认为,同义词构组的实际就是“识同”,同义与否的关键在于人们的认知心理。在进一步的考察中,我们发现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观及其已经经过验证的“类典型理论”和“家族相似性理论”能对同义词研究的许多争论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原型范畴理论不同于传统的经典范畴观,是在Berlin和Kay等对颜色认知的深入研究,以及维特根斯坦提出的游戏范畴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基础上,由美国心理学家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范畴观。

这种新的范畴观认为,范畴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人通过身体及心智对真实世界特性进行能动处理的结果。范畴不一定能用一组充分必要特征或条件来下定义,在区别一个范畴时,没有一个属性是必要的。范畴建立在好的、清楚的样本的基础上,范畴成员是根据它们与这些样本在某些属性上的相似性而归入该范畴的,那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就是典型、原型。范畴具有向心性和开放性。原型范畴成员的属性并不像经典范畴化理论中那样是二分的,而经常是连续的;范畴没有固定明确的边界,其边界是模糊的、不固定的,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范畴可以扩大。同一范畴内的成员地位并不相等,每个范畴都有一些与其原型十分接近的中心成员,也有一些远离原型的边缘成员。这些边缘成员不一定被所有人都认同为该范畴的成员。

再回到前述同义词研究的实际,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基本上以传统的经典范畴观为逻辑背景。研究者通常认为某一同义词组的各个成员一定共有或没有某项特征;研究者往往希望一组同义词与另一组同义词有明确的界限;研究者通常默认同义词组中的成员地位相等,没有典型与非典型成员之分。由此也造成了许多明知需辨却欲辨不能的情况,如,前文提到的“沐、洗、盥、浴”,有人认为它们共有某些特征,属于同义词;又有人认为它们没有共同特征,不是同义词。在经典范畴观的背景下,认为它们并非同义词似也言之有据,但是,就实际而言,这些词确实需要放在一起辨析。

将原型范畴观引入同义词研究领域后,我们发现同义范畴完全属于原型范畴。同义词组是根据成员与原型之间的相似性而聚合成的一个类,成员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即各个成员在意义或性质上与原型都有程度不同的相似性,有些成员具有较多的相似性,属于范畴中的典型成员。有些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较少,属于范畴中的非典型成员。一个同义词组作为一个同义范畴,它的边界是开放的、模糊的。

而同义词的构组也都经过了一个范畴化的过程,即每个成员都被凝聚在一个聚合体(原型范畴)中,其成员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典型成员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最容易被储存和提取,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它们也最接近人们的期待或预料,从典型成员到非典型成员,显著度等级依次递减。[15]同义词内部成员地位具有不等同性是一个普遍规律。“过去认为这些同义词、上下义词具有同等的地位,只是适用范围、词义的涵盖或风格不同,其实则不然。从认知的角度看,不同的选择表示不同的语义范畴,有不同的价值。”[14]

147

[1]

吕叔湘.文言和白话[A].吕叔湘文集·第四卷·语文散论[C].商务印书馆,1992.67;68.[2]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53.[3]

张生汉.关于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一点看法[J].语言研究,2005,(1):98-103.[4]

张志毅.词汇语义学[M].商务印书馆,2001.30;39.[5]

梅家驹.同义词词林[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16.[6]

黄金贵.古汉语同义词辨释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1;154;162;320[7]

帅志嵩.也说“同义词”[A].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七辑)[C].巴蜀书社,487-496.[8]

高钰京.也谈同义词的辨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98.[9]池昌海.《史记》同义词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28.[10]刘叔新.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11-12.[11]刘叔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序、凡例、导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12]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商务印书馆,2005.313.[13]陈桂成.同义词群是开放性的动态结构[J].辞书研究,2003,(4):33-36.[1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1;80.[15]邹智勇.典型理论及其语言学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13.[16]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6.

参考文献:

[责任编校:阳玉平]

五、原型范畴观可以较为合理地解释

一些同义词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争论首先,对于某些词是否可以归入某同义词组,不同的研究者常有争论。用原型范畴观,我们可以将争论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在一个词的词

义系统中,义项与义项之间并不能截然分开,而属于连续的渐变,由离此原型(义项核心)近逐渐过渡到离

彼原型近,那些属于中间状态、

过渡阶段的意义,往往被不同的认知主体划归入不同的义项;另一方面,不

同的认知主体对各词义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的度把握不同,甲认为两词之间相似度高,就判定为同义,但可能乙又认为其间相似度不高,认为不是同义词。所以,我们判断某词是否可以归入某同义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同义范畴成员的共有特征,而是看它与其原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这不是一个

‘是或不是’的问题,而是要‘看你怎么说了’:有些‘严格地说’不能归入某范畴,但将标准‘放宽一点’似乎也未尝不可。”[16]其次,等义词、近义词与同义词的关系历来也多有争论,而原型范畴观能让我们看到所谓等义词与近义词的实质。同义词是原型范畴,这个范畴中的成员并非齐整如一。同义范畴是由距离意义核心之远近关系不同的有向心性的成员组成的范畴。这个范畴中只有那个意义核心是典型的,其他成员都只是对典型的类似。所谓的“等义词”属于范畴中的典型成员,其相似度高;而“近义词”属于范畴中相似度不同的非典型成员。按照距离核心的向心力力矩的不同,范畴中成员的相似度也有远近之别,范畴的边际延伸到何处是模糊的。

同义词范畴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所谓等义之“等”、近义之“近”与同义之“同”都有度的差别。同义词的词性是否应该相同,对此问题至今也仍纷争不已。在原型范畴理论下,我们认为,该词如果与

范畴中典型成员在某些方面相似性较大,其程度超过了词性不同这不相似的一面,就可以归入该同义范畴

而成为一名成员。比如“忽然、猛然、突然”虽然词性不

同,却完全可以看作一组同义词。如果其他相似性低,而词性的不相似却很突出,就不应归入此范畴,而应归入相似性高的另一范畴。六、小结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同义词是一种原型范畴,人们对同义词的知识来自于对其意义所指和使用的认

知,

因为认识到其间的相似性,所以聚合出了同义词。因此,同义词就是由认知引发的,以典型为原型的一组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词的聚合。

我们不妨用“焦点”和“视域”来作一类比,在正常

的观察中,我们的目光有焦点区、靠近焦点的中心区,

也有离焦点较远的余光区,各区域的界限是模糊的,如果经过努力,可能余光区也会扩大边线,同时,焦点

也并无明确的边线。这又如同手电筒的光线焦点,我

们可以通过调节,使光线集中于极小的点,也可以有所扩大,同时,焦点区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邻近区域的变化。同义范畴与之相同,典型的同义词即为焦点

区成员,然后有与之关系较近的中心区成员,也有与

之关系略远的余光区成员。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集中研究焦点区,也可以研究中心区,甚至扩大到余光区。

不过,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基于相似性的概念还是非常模糊,因为同义与否本身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严格的逻辑关系之上。

同义词研究者应该正视这种现实,同义词的构组与辨析不能过分偏离普通人的语感。借用上面的比方,也

即构组的最大范围不能超出“视域”。148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课题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同义词、同义词之间的异同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在讨论中逐步将同义词剥离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教学重点同义词的形成原因、同义词的类型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同义词教学关键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的讨来理解、练习中正确掌握课型复习教学方法讨论、阅读、启发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语新课总结练习作业 1、许多同学在考试中做词语运用一题,常常是跟着感觉走,却常常走错,那是因为缺乏对同义词辨析的理性思考。学习本节内容之后,希望你们能烦恼少一点,喜悦多一点,进步大一点,对自己说,同义词辨析,没问题! 2、由引子讨论由书上的“看”进行练习 3、补充练习让世界充满爱找出汉语中跟爱”有关的词语。要求:词语中有爱,且动词(求同存异)从爱的程度分类,分成感兴趣的,有很深感情的,过分的的三类。(同中求异)明确知识点:同义词,同义词类型所以说一般的同义词是指相对同义词(近义词)第一类:词汇意义完全相同。掂量-斟酌;母 亲-妈妈第二类:词汇意义有很大的共性,但又不完全一致,但是色彩意义相同。优异-优秀-优良 4、读课文归纳辨析方法 5、巩固练习,课后练习二迁移训练,见课件导入启发强调补充布置进 入情境阅读联想回答理解探讨练习完成板书设计词语的兄 弟姐妹―同义词一、同义词,同义词类型二、纳辨析方法课后记 事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的讨来理解、练习中正确掌握课题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同义词、同义词之间的异同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在讨论中逐步将同义词剥离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教学重点同义词的形成原因、同义词的类型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同义词教学关键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的讨来理解、练习中正确掌握课型复习教学方法讨论、阅读、启发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

学习新时代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学习新时代思想心得体会范文(精 选) 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思想,新理论为纲领,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矛盾抓重点,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个人的政治理论水平。所以关于新时代思想心得体会,精选了2篇优秀范文,*仅供参考。 新时代思想心得体会(一) 在20xx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要求,强调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年轻干部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作为成长 的基本功,才能在花繁柳绿处拨得开、狂风暴雨时立得定。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从这个角度看,今日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攻坚期。年轻干部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面临着考验,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思想,新理

论为纲领,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矛盾抓重点,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个人的政治理论水平。 年轻干部学习理论,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全面系统学、结合实际学,才能真正学深悟透、学以致用。才能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青年干部只要紧扣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就能跟上新时代前进的步伐,跟上事业发展的需要。 年轻干部要学懂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就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会有一颗爱民忧民之心,人生奋斗就有了更高思想起点。常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事业,不断自我修炼,就必定能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新时代思想心得体会(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时代背景和历史贡献,掌握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指导推进共青团改

同义词词汇表

同义词词汇表 写在前面的话 各位亲,你们都是优秀的,因为你们正在奋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然,一路上你们需要劈荆斩棘,听说读写,各有难处。对于托福阅读来,难就难在词汇要求高。单词不是万能,但不背单词万万不能。阅读题目中约有1/4 是单词题,因此想要驾驭托福阅读,一定要搞定单词题。而且面对这些题目时,最好做到秒杀它,这样才能有余裕处理其它较复杂阅读题目。那么如何秒杀?我们先来了解一个事实:新托福考试自2005年问世以来,考重题的概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一些词汇题也多有重复。因此要想秒杀,我们可以事先牢记历史上考过的词汇。但不用紧张,这些词汇的总数并不多,而且大部分收录于本手册中,共计20页左右,供亲们短期强化记忆。路遥费马力,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建仪大家短期内过完一遍,然后重复重复再重复,在读文章中重复,在做题目中重复。如此操作,定能在词汇题上所向披靡! 另外,除准备词汇题外,该手册还有一重要作用─准备同义替换。我们再了解一个事实:阅读题目的选项通常都是对原文某句话的同义改写,即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因此,对于这种换了马甲的答案,我们一定要能洞穿其本质没变。如何洞穿?熟悉常见的同义替换词组就是一个好方法。但是对于一些词汇间的本质联系,亲们可能理解上有些困惑,若有此种情况,强烈建议使用美国的麦克米兰词典,该词典用2000左右的基础词汇解释了所有的高级词汇, 何其牛尔! 最后建议在平日做题时,若有词汇题错误,或者理解错误,不妨纳入那手册,集中记忆,为熟手尔!手册中难免有纰漏,请大家当当啄木鸟,指正错误, 共同完善它。 期望大家托福阅读取得好成绩,托福取得好成绩!

A 1.absorb=take in=assimilate=incorporate(incorporate sth into sth)吸收 incorporate=embrace=include 包括(反义:exclude, rule out, remove, preclude)2.appealing=attractive=compelling=inviting=tempting=popular 吸引的 (appeal为名词时=popularity;beckon= attract 吸引) 3.absorbed=engrossed=fully engaged in 全神贯注=be not absent 4.abundant =abound with=a number of=do not lack=myriad of 大量的 5.accommodate=provide with=endow with 给予 6.accommodate to = adapt to=be accustomed to= 适应( gear 表示使适合) 7.accumulate=collect= build up= amass= gather 累积(增加)=increase (augment= increase 扩大) 8.adherent=advocate=supporter 支持者,拥护者 9.adjacent (to)=nearby=neighboring=adjoining 相邻的 10.advent=arrival=coming=introduction of sth 到来,引入 11.affair = event= occasion =matter=episode事情,事件 12.akin to=similar to=alike= analogous 相类似的(等于动词resemble) 13.allocate=distribute =designate 分配,指定钱或人如何使用 14.almost=nearly=virtually 几乎(程度之深) 15.aloft=overhead=above (在…上面) 16.alter=change=transform=fluctuate= be unstable 变化,不稳定(convert 使转变) be stable=do not change 17.anticipate= expect 期望,预料 18.antiseptic= sterilized=clean 无菌的,干净的 19.antithesis=oppose=disagree with= disapprove of 反对,不同意 20.apparent=obvious=evident明显A is made evident by B= B show A (in evidence=evident: It was early, and few pedestrians were in evidence on the city streets) 21.appreciable= noticeable=striking =conspicuous 显而易见的 22.approach= come closer to 靠近 23.approach= means= method=manner=avenue 方法, 方式 24.article=item=object 物品 25.assertion=strong statement 断言 26.as a rule=usually=generally 通常,一般来说 27.assorted=various 各种各样的 28.assist=benefit=help= aid=favor 对什么有好处或帮助( benefit 有时 =boon=favor, boon=something useful that brings great benefits and make your life easier) 29.attribute=characteristic=feature=trait=property=hallmark 特点,特征( 请注意: character表个性,人物;be c haracterized by…具有…的特点) 30.attribute to= ascribe to =accredit to=due to= owe to 归因于… ------------------------------------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漢語通論(三) 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我們研究古代漢語的時候,需要了解單音詞和複音詞的關係,複音詞和同義詞的關係,因為這有助於我們更徹底地了解古代漢語。 我們隨便把一篇古文翻譯成為現代漢語,就會發現譯文比原文長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為古代漢語的詞彙以單音詞為主,而現代漢語的詞彙以複音詞(主要是雙音詞)為主。例如“蹇叔之子與師”(《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這一個句子中,“子”字在現代一般總說成“兒子”,“與師”更非譯成兩個複音詞“參加軍隊”不可。 古代單音詞和現代複音詞的對比,主要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換了完全不同的詞,例如“與”變成“參加”,“師”變成“軍隊”;第二種情況是加上詞尾詞頭,如“虎”變成“老虎”,“杯”變成“杯子”,“石”變成“石頭”;第三種情況是利用兩個同義詞作為詞素,構成一個複音詞,例如“兒”和“子”是同義詞,合起來成為複音詞“兒子”。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種情況。有許多古代的單音詞,作為詞來看,可以認為已經死去了;但是作為詞素來看,它們還留存在現代漢語裏。舉例來說,古代漢語有單音詞“慮”字。《論語·衛靈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詩經·小雅·無雨》:“弗慮弗圖”。但是,在現代漢語裏,“慮”字只作為詞素留存在“顧慮”、“考慮”等雙音詞裏,或者只出現在“深謀遠慮”,“深思熟慮”等成語裏,而不能作為單詞自由運用了。 漢語大部分的雙音詞都是經過同義詞臨時組合的階段的。這就是說,在最初的時候,只是兩個同義詞的並列,還沒有凝結成為一個整體,一個單詞。這可以從兩方面證明:第一,最初某些同義詞的組合沒有固定的形式,幾個同義詞可以自由組合,甚至可以顛倒。例如“險”“阻”“隘”(注:“隘”單用時,是狹的意思,同“險”“阻”的區别較大。)是同義詞,在上古常常單用,又可以互相組合。《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既有“隘而不列”,“阻而鼓之”,又有“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後兩句“阻”和“隘”雖然連在一起,但顯然還是兩個詞。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馬陵道陝(狹),而旁多阻隘”,“阻”和“隘”組合得緊一些。又《史記·淮陰侯列傳》:“恐吾至阻險而還”,是“阻”和“險”相結合。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左傳》成公十三年有“險阻”(逾越險阻),《離騷》中有“險隘”(路幽昧以險隘)。這說明三個同義詞組合時,各自的獨立性還很強,沒有組成新的單一的詞,還是自由組合的情況。第二,古人對於這一類同義詞,常常加以區别。例如“婚姻”很早就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教案2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同义词之间的异同。学生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同义词产生的原因和途径,了解同义词的内部类型,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够辨析同义词和恰当地使用同义词。教学目标 1、了解同义词、同义词之间的异同。 2、通过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在讨论中逐步将同义词剥离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并能。 教学重点 1、同义词的作用 2、辨析同义词和恰当使用同义词 教学难点 在练习中正确掌握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方法手段讨论、阅读、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据说一个在学中文的外国人看到“wife”的同义词,几乎要吐血而亡。(见课件) “妻子”,简称作“妻”,别称作“太太”,尊称作“夫人”, 口语作“老婆”,书面上的文言词语作“妻室”、“内助”、“中馈”等,方言作“媳妇(儿)”、“堂客”、“屋里人”、“屋里的”、“婆娘”、“婆姨”等; 称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作“糟糠之妻”,称掌柜的妻子作“内掌柜的”; 称自己的妻子作“元配”、“原配”、“发妻”; 称元配死后续娶的妻子作“继配”、“继室”、“续弦”; “家小”、“家眷”有时也专指妻子; 妻子还有其他的称呼:“小君”、“细君”、“室人”、“山荆”、“荆妻”、“荆室”、

“内当家”、“家里”、“内人”、“拙荆”、“孩子他妈/娘”…… “大老婆”——“正房” “小老婆”——“偏房”、““妾”,侧室”,书面称作“造室”,古代称作“姬”;“配偶”一词则专指结婚后男女的任何一方,多用于法律文件。 (丰富的同义词是语言发达的一种表现,但太多的同义词对学习者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要说老外,就是我们学了那么多年汉语,天天讲中国话的人遇到一些同义词的辨析也会晕头转向找不到北。那么什么是同义词?同义词是如何产生的?同义词之间又有怎样的差异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辩一辩同义词的兄弟姐妹。) 二、阅读课文“课堂活动”:一双眼睛百种“看”法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认识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然而在汉语里,关于“看”的词语非常多。请大家翻开课本64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看法。) (课文中把这些词语分成了四个大类,而在65页的下面又分了许多个小组,你能说出这些小组的特点吗?) 三、课堂活动:让世界充满爱——藏在心中多少“爱” (用眼来认识世界,而用心来感受生活,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叫做爱,那么你能够写出关于爱的词语来吗?) 1、写出与爱有关的词语(我们分成两大阵营,看一看究竟哪一个阵营能写出更多关于爱的词语来)[请学生来写] 2、划分跟爱有关的词语的小类(同学们都写的很好,那么我们也仿照书上的形式来分一分爱的小类吧) 四、同义词的作用(很多同学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说写不出丰富多彩的语言,可是大家看看满黑板的“爱”,如果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注重这些同义词的选用,难道还会觉得自己语言贫乏吗?其实同义词虽然让老外难过得想吐血,但是它的作用也不小。) 1、表义准确、精细。(它使我们的文章在表达时更加准确、精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纪念刘和珍君》 我们这样站着,雄壮而多情 温柔地呼唤风象召唤姑娘们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学深 悟透 笃行

学深悟透笃行 周创兵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阐明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时代要求和根本任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政治与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不折不扣、政治上坚定不移、行动上落到实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校党委副书记徐求真、副校长辛洪波表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是高校党的建设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导高校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副校长谢明勇、江风益分别结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经历畅谈了各自的学习体会。认为从今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数据看,在创新中国的建设中,高校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发展不仅需要各方面水平的提升,更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校纪委书记黄云、副校长李葆明,党委组织部部长舒明就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进行了交流,一致认为高校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人才的重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副校长朱友林、邓晓华,江西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细嘉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发言,一致认为,提出“立德树人”不仅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高校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职能,关乎高校存在的意义,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 校长助理李鸣、李培生,人事处处长朱小理,各自结合工作实际,认为高校思政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根据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形成合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胡永新以“学深、悟透、笃行”为关键词,对学校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一要“学深”,就是要加深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认识,深刻认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毫不动摇坚

国家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言语理解高频词汇同义词相近词分析

言语理解高频词汇 词表(一)近义词辩析与误用 词语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是指词语中蕴涵着对人或者对事物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题目中现有的句子会给我们提供一定的语境,它一方面限定了空白处需要的词语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我们判断作者的感情褒贬和态度差异,据此可以作为我们选择有感情色彩差异词语的根据。 1 .不耻VS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羞耻,多用于“不耻下问”中,表示积极的感情色彩。 不齿:指难以启齿,不愿提到,表示鄙视义,表示消极的感情色彩。【误用】那些热衷于个人或小团体的实惠,甚至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不耻,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纠错】根据上下文意,句中所要表达的意义应是消极色彩的,因此应当选用“不齿” 一词,而不是“不耻”。 2.沟通vs勾通 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如“沟通思想”“文化沟通”等,表示中性的感情色彩。 勾通:指相互串通、勾结,多是为了进行某种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串通,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如“勾通土匪”等。 【误用】由于各部门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倾轧,相互之间缺乏勾通,结果导致整个公司最终走向了破产。

精品文档 1欢並下载 【纠错】“勾通” 一词具有强烈的消极色彩,而句子中并不需要表达这样的色彩,因此应该将“勾通”改为“沟通”。 3.滥觞VS泛滥 滥觞:原指江河发源之地的水非常浅,可以浮起酒杯(觞),后来比喻事物的源起、开始,是中性色彩。 泛滥:本来的意思是江河之中的水过多溢出,后来用于比喻错误思想的流散,带有消极色彩。 【误用】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策划下,各种各样的反共思想一时间开始滥觞,使得整个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纠错】“反共思想”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因此在表达其流散时,应该使用表达消极色彩的“泛滥”,而不是中性色彩的“滥觞”,而且“滥觞” 一词只具有起源、开始的意思,也不适宜用于句中。 4.聆听VS倾听 聆听:指虔诚而认真地听取,带有尊敬的色彩,因此一般表示下级听取上级的意见、报告等。 倾听:指细心地听取,表示中性的色彩。 【误用】知名作家周国平莅临北京市第二中学,师生们有幸倾听了周国平先生题为“拥有心智生活”的精彩报告。 【纠错】师生听周国平先生的报告,应该带有一种尊敬的情感,所以用“聆听”更为合适。 5.谋取VS牟取 谋取:指想办法获取,是一个中性词。所以法律条文中常用“谋取”,因为其语言不能具有感情色彩。

雅思同义词替换总结(加分词汇,短语互译)

核心动词: 1.想,认为 think,hold,argue,concede,assert,deem,consider,believe,maitain, 2深思熟虑,仔细考虑 ponder,deliberate,meditate,comteplate,reflect 3.培养 cultivate,foster,nurture,nourish 4.加强,巩固 strengthen,sonsolidate,reinforce, 5.显示,表明 manifest, display,show,reveal,present,suggest,demonstrate,indicate,illustrate,re flect 6.确认,证实 verify, confirm, establish,affirm 7.断言,宣称 declare,claim,allege,assert,state 8.支持,维护,拥护 support,maitain,uphold,approve,advocate,champion 9.反对 oppose,be against,disagree,disapprove,object to 10.解决(问题,麻烦)

solve,tackle,combat,address,resovle,cope with,settle 11.导致,引发,引起 give rise to,trigger,spark,lead to,bring about,result in, 12.建议,提议 suggest,recommend,urge,propose,advise,put forward, 13.阻止,阻碍,限制 prevcnt, deter,jeopardize,restrain,confine (to),restrict,refrain,limit 14.影响 have effect on, affect,influence,have an impact on,sway 15.增长,发展,提高 increase,rise,develop,enhance,improve,advance,upgrade,raise,facilita te,boost,promote 16.下降,减少 decrease,decline,fall,drop,slump 17.实现,完成 fulfil,realize,achieve,accomplish,attain 18.提供,给予 supply,provide,perform…for,offer,yield 19.占。。。(百分比) take up,amount to,account for,reach 20.适应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解读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词汇异常丰富,有着大量的同义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同义词的研究仍然是一大热门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类型、作用以及同义词的辨析角度及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发展;类型;作用;辨析角度;方法 引言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是反映一个义位的词的横向组合系统。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同义词的丰富发达,是这种语言发展水平高,表现力强的标志。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有时可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比如表示“看”的动作,就有“看、瞧、瞅、盯、瞟、瞪、瞥、窥、望、观察、观光、观摩、观看、看望、看见、眺望、仰视、俯视、平视、斜视、鸟瞰、东张西望”等等意义相近的词。同义词的大量存在,为我们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贴切而细微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感情,或者为表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对于同义词的用法,意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同义词的发展 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是相同关系,有这样关系的一组词称为同义词。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有了丰富的同义词。据统计,上古汉语同义词不下1000多组。

到了中古,汉语同义词进一步发展,同义词的构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首先是词义变化形成同义关系。有的词上古并不同义,由于词义演变的结果,某一个词产生了另一词所具有的意义,或者两个词引申出同一个意义,于是变成了同义词。例如:灰—尘,“灰”本指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庄子·齐物论》“形固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六朝时引申出“尘土”义。《代挽歌》“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于是“灰”与“尘”产生同义关系。两者连用为复音词“灰尘”。 其次是新词与旧词形成同义关系。中古产生的新词跟上古已有的某一个词意义相同。例如:“满、盈、拍”“满”和“盈”古今都有“充满”义。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泣满衣裳。”“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都有“充满”义,作“充满”讲的“拍”,产生于中古。如:“拍岸芳草随人去,洞口山无数。”这样,三字在中古成为同义词。 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同义词也有了巨大的发展。首先,上古和中古产生的同义词,有许多近代仍然广泛应用,成为近代汉语同义词的一部分。同时随着近代汉语新词的大量产生,近代汉语同义词也空前增加。有的是新词和新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新词和旧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方言词和普通词形成同义关系;也有的是词义引申形成同义关系。跟中古汉语不同的是近代汉语复音词发展更多,各种形式的同义词更加丰富,显得更为纷繁复杂。 二、同义词的分类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同义词只能是统一语言符号系统内的共时

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 【教学大纲】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词为主,故不可将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中的一个词素。复音词中要注意偏义复词和单纯联绵词。要注意辨析古汉语中的同义词,可以从含义差别、使用范围、使用条件等方面辨析。要求学生掌握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特点,以提高阅读古文的水平。 一、字和词的区别。 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字是书写符号,是组成词的要素,而 词则是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成分,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在古汉语中,有些字的本身就是词,如“上” “天”“香”“祸” “山”“牛”“热”“乐”等,因为它们都具有作为一个词的条件:是 最小的成分,都有意义,都能独立活动。有些字本身不能成为词,必须与别的字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词,如“葡萄” “苜蓿”“蟋蟀”等连 绵词。有些字在有的情况下是词,有的情况下仅仅是字,如“犹”和“豫”都是词。“犹”有“像 , 一样”的意思,“豫”有事先的意思,它们都能够独立运用,具备词的条件,但在“犹豫”一词里,它们各自不能独立活动,不表示任何意义,仅仅起记录音节的作用。 二、单音词概说 (一)概念

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单音词,一般是用一个字记录,如“学”“而”“时”“习”等。 (二)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着绝对的优势 1.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为 主。 例一: 韩厥梦子与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齐晋鞌 之战》(教材 32 页) 这段文字共计83 个字, 73 个词,其中单音词64 个,复音词 9个,分别是韩厥 3 次、子与 1 次、齐侯 1 次、邴夏 1 次、綦毋张 1 次、 君子 2 次,复音词占 88%。 例二: 秦国轻而无礼必败。 这句话译为现代汉语为“秦国军队轻浮而且没有礼节必定失败” ,字数增加 1 倍。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 语的词汇以复音词为主。 2.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绝对的优势,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

含近义词词语

含近义词词语 导读: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如“美好”和“美妙”、“懒惰”和“怠惰”、“枯萎”和“干枯”、“宽敞”和“宽阔”。与“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为同义词。 含近义词词语大全(一) 层峦叠嶂心烦意乱崇山峻岭奇形怪状惊涛骇 浪 装模作样摇头晃脑文丛字顺改朝换代通风报 信 能说会道甜言蜜语分门别类追根究底虚情假 意 幸灾乐祸通情达理丰功伟绩歪门邪道生擒活 捉 离乡背井豪言壮语汪洋大海琼浆玉液斩尽杀 绝 深思熟虑真凭实据灵丹妙药凶神恶煞心满意 足 街头巷议翻山越岭精雕细刻生拉硬扯琼楼玉 宇 风言风语全心全意必恭必敬呆头呆脑多才多 艺

独来独往暴饮暴食非亲非故怪模怪样诚惶诚恐 敢作敢为古色古香戒骄戒躁尽善尽美见仁见智 克勤克俭疑神疑鬼偏听偏信倾国倾城群策群力 如痴如醉如火如荼任劳任怨十全十美土生土长 同心同德先知先觉各种各样载歌载舞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无影无踪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不屈不挠 不伦不类自吹自擂一朝一夕一针一线五湖四海 朝三暮四四分五裂丢三落四四平八稳五颜六色 七拼八凑七嘴八舌五光十色千娇百媚千呼万唤 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军万马千真万确千差万别 千变万化前因后果千山万水东倒西歪南征北

战 含近义词词语大全(二) 安魂定魄: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卑身贱体: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察颜观色:观察别人的脸色,以揣摩其心意。 赤身裸体: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道尽途穷: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丢魂失魄:形容非常惊慌,没头脑,无主见。 斗怪争奇:指以奇怪取胜。:含近义词的`成语 端本正源:端:端正,清理。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关门闭户:门户都关闭起来。形容冷清寥落。 喊冤叫屈:为遭受冤屈而喊叫。 呼朋唤友:指招引意气相投的人。 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积年累岁: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家家户户:每家每户。指所有的人家。 街号巷哭: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街谈巷说: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现代汉语 同义词讲义

职业技术学院备课纸 课 程现代汉语 执 行 记 录日 期 、 星 期 检查签字班级节次 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同义词课型□理论□实践教 学目的了解同义词的类型和作用,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同义词的修辞效果——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意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熟练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 主 要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1.课堂教学时间20 2.练习时间65 3.实训时间4.归纳小节时间 5 教学后记课 外 作 业 预习 P144反义词含义和类型 P333 3、4、5

一、同义词的作用 (一)(试着由学生自己把书上内容概括)准确表意。例如: 我是主张先把本民族的东西搞通,吸收外国的东西要加溶化,要使它们不知不觉地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溶合在一起。这种溶合是化学的化合,不是物理的混合,不是把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焊接”在一起。(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这段话中,作者选用“溶化、溶合、化合、混合、焊接”(依*上下文而形成的临时性同义词,或叫条件同义词)五个意义上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同义词,精确而严密地阐明“溶化”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 (二)协调音律。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英雄赞歌 教拳脚武术的老板练铁沙掌耍杨家枪。——双截棍的歌词 (三)含蓄委婉 (四)增强语势 天大地大都是朋友请不用客气。画意诗情带笑意只为等待你——北京欢迎你 二、为什么会存在同义词 词义与概念的关系P130 三、同义词的类型 1、等义词 2、概念同义词 3、风格同义词 四、同义词的辨析 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 1.语素方面的差别 讲到双音同义词中,构成成分有的有相同的部分,这就是说,一个语素相同,一个语素不同。它们之所以是同义词,就因为有相同的语素;之所以存在某些差别,就因为有不同的语素。我们辨析同义词,特别是意义上的细微不同时,可以利用这一构造特点,注意其中的不同语素。

考研词汇 同义词替换

考研英语常见同义词替换 1、繁荣:be prosperous、flourish、revival boom(繁荣)→loom(朦胧)→gloom(忧郁,阴暗)→doom(末日) 2、强调,重视:stress、highlight、emphasize、underline(区别underlie位于…之下,成为…基础) 3、合适的:fit、suitable、proper、appropriate 4、允许:permit、permission、allow(注意:allowance表示津贴) 同意:agree、consent(to介)、there is an agreement达成一致 5、改革:reform、revolution 6、创新,创造:devise、innovate 7、满足:content(be content with) 8、高兴的:happy、light-hearted、joyful、relived、pleased、pleasure、delighted、cheerful 9、平等的:unbiased、impartial、equal 10、等同于:be identified with、be equivalent to 11、满足meet,satisfy,cater to; 12、喜欢:prefer、favor、like、be fond of、enjoy、be keen on 13、有利的:beneficial(be~to) 14、体贴的:considerate、thoughtful、understanding Be~of sb某人很体贴 15、明确的:clear、obvious、implicit 16、明显:obvious、apparent(区别:transparent透明的、坦率的)、conspicuous显著的、明显的 17、合格的:eligible、qualified 18、谨慎的careful,discreet,prudent,cautious; 19、表扬:praise、commend、compliment Command:指挥、命令 Comment:评论 20、聚精会神做be absorbed in doing,be immersed in doing,be occupied with,focus on, concentrate on 21、帮助:help、assist、aid 22、保护:protect、guard、safeguard、defend(defendant辩护,被告)、shield Protect/shield/guard A from B保护A免受B受害 23、鼓励:cheer、encourage 24、加强:promote、facilitate、enhance、strengthen、reinforce 25、赶上:catch up with、keep up with 26、提升:lift、elevate、promote 27、精确(n.):accuracy、precision 28、谨慎:prudent、cautious 29、公平:fairness、impartial 30、慷慨:generous、charitable 31、有希望的:promising、hopeful、brightening 32、延长:prolong、extend、lengthen 33、严格的:strict、rigid、rigorous 34、严重的:serious,acute,severe,aggravated 灵活的:flexible 可行的:feasible、viable 35、坚持:cling to、stick to 36、流行的:popular、pervasive、prevail(动词)、prevalent

浅谈同义词辨析

浅谈同义词的辨析 【摘要】古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同义词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要想正确理解古代汉语词汇、增强阅读古文的能力,就要学习辨析同义词。反过来,对同义词进行辨析,也是研究同义词的重要方法,本文就是从意义、色彩、用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如何辨析同义词,以达到理解并灵活辨析同义词的目的。 【关键词】同义词、意义、色彩、用法 同义词,顾名思义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它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但广义上的同义词就是近义词。由于古代汉语同义词与现代汉语同义词的不同特点,《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中给古汉语同义词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它们所包含的一个意义相同,而在其他的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或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就叫同义词。我们所说的同义词辨析其实就是近义词的辨析。古代汉语中同义词的差别是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分析,就可能发现不同的差别。辨析同义词我们只要从主要方面的差别进行辨析即可,而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色彩、用法上。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古代汉语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意义上的差别,而词义差别又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两点: (1)有些同义词概念的内涵不一样。概念不同表现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不同。“枉”和“曲”的概念内涵存在区别,“枉”本为木不直,《礼记·投壶》:“某有枉矢哨壶”,孔颖达疏:“枉,谓曲而不直也。”“曲”的本义是弯曲的受物器。《说文》:“象器曲受物之形也。”其实两者的本义不同,但在后来的“弯曲”“不正直”等意义上成了同义词。“驰”和“驱”在概念的外延存在区别,它们都有“赶马快跑”和“马快跑”的意思,《诗经·鄘风·载驰》:“载驰载驱”,“驰”“驱“连用都是指“马快跑”;《诗经·大雅·板》:“无敢驰驱”,“驰”“驱”连用都是指“赶马快跑”。但是后来“驰”主要沿着“快跑”这个意思发展下去;而“驱”主要沿着“使快跑”的意思不断发展。 (2)有些同义词表现的程度也不同。程度不同也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步”“趋”“走”三个字就表现出了速度的不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二上》:

2017英语词汇近义词分类整理

高考英语近义词(分类)整理 动词类: 1“看” look看的动作/ see看的结果; watch观察/observe为了研究进行的观察; Notice注意catch sight of看见 / stare好奇地看/ glare瞪着看 Glance瞅见/glimpse瞥见 see a film watch TV 2“说” tell sth tosb.=tell sb sth告诉的内容 talk with sbabout sth 强调说话者之间的交流Say sth诉说的内容 speak in English说的语言whisper sth to sb 耳语 Inform sb of sth 通知某人某事 reason/talk/persuade sb into doing sth 说服某人做某事 bargain讨价还价 chat聊 天 repeat重复 explain解释 warn警告remind提 醒Discuss 讨论debate辩论 figure指出declare宣布claim 自称mention 提起 admit 承认deny 否绝describe描 述announce 公布introduce 介绍complain抱怨 3“叫” cry哭叫 call叫 shout大喊 scream尖叫 moan呻吟 sigh 叹气quarrel大吵 4“问” ask 询问interview 采访express表达 question审问 5“答” answer回答 respond回应(用其他方式回应) reply回复 6 “听” listen to听的动作 hear听的结果 pick up收听 overhear 无意听到 7“写” dictate听写 write sth 写describe描写 drop a line 写信draw画 take down/write down写下,记下 8“拿/放” take拿走 bring拿来 hold举着 carry扛,挑(无方向性)fetch拿来拿去 lift举 put放lay 铺/放置 pull 拉/push推 9“抓” take hold of 抓着seize紧抓 grasp 握住 scratch 抠10“打” hit一次性的打击 beat不间断的打击 strike突然的击打/突然想到 blow吹刮 attack攻击 11“扔” throw扔 drop掉放弃错过fall 倒下无意掉下来wave 招手shake摇 12“送” send寄送 deliver递送 give给 offer 主动给予see off 给某人送行 13“摸/抱” touch摸/fold折叠 /embrace拥抱/ hug抱/hold 握 in one’s arms 14“踢/碰” kick踢/knock敲/ tip 轻敲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集合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集合 A 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 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

的行为就用“必须”。 02、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03、报道、报导: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04、暴发、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暴发:(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0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06、辨别、辨认、辨析:“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07、表示、显示、显露:“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08、边疆、边境:前者指*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近边界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