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安妮日记(节选)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安妮日记(节选)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安妮日记(节选)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安妮日记(节选)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

【语文】苏教必修2说课稿黑暗中的心迹安妮日记(节选)从容说课

本课是本专题“和平的祈祷”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的唯一一篇学习材料。本文采用直表心迹的日记体。作者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安妮,安妮对生命和战争作了较深刻的思考。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和平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极佳材料。本课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当然,课堂上还要有大语文的视野,增加学习和阅读容量,强化学生的知情意识。所有这些,都要力避教师的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和激励。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安妮对战争理解的语句,加深对战争的认识,联系现实,坚定和平信念。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安妮照片、二战相关图片、资料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深入领会安妮思考的语句,学习日记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能够联系个人和周围生活实际,加深对和平与生命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安妮照片和二战图片。】

师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被成批地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一个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安妮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安妮日记》中节选的九则日记。

推进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我来介绍”,并配以《安妮日记》封面。】

师对安妮,同学们知道多少呢?有的同学课前搜集了不少关于安妮或《安妮日记》的

资料,奉献出来,资源共享,对不对?

生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孰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师和课文前的说明差别不大,但仍谢谢你,你不看课本,不看资料,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看来,我们真的要向你学习。还有哪位同学能提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呢?

生她避难的房子已被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生据说《圣经》翻译了多少种版本,《安妮日记》就被翻译了多少种版本。

生我还知道《安妮日记》被拍成电影电视,还被搬上舞台呢。

生读了《安妮日记》,心似乎被绑了块石头沉入湖底,连流泪的心思都没有了。

生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读了《安妮日记》,我就觉得这点应引起重视。

生人的本性在残酷的情境下被真实地暴露无遗。面对成人或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们,大到人之本性,小到生活现状,我们生在世上走一遭都要坚持对生命的乐观态度,这是活着的力量。这也是因为我们内心需要更坚实更美丽的存在。

生我买了一本,书封面上写着这样几行字:“一位美丽少女在残暴的集中营中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温柔的悲伤,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们的心……”一读,就已感觉到一种压抑的凄凉。

师刚才有的同学谈到了些我们原所不知的内容,还有个人的读后感想,很独特。有个问题也很值得我们思考,就是它的体裁是——(学生:日记体),那大家能说说选用日记体的效果吗?

生我觉得日记最真实真切、不势利。

师有人说,日记上写的也许是一时的心情,转眼就流云般变了;也许是事后的思考,对现实如马后炮一般不起作用。怎么说是最真实真切的呢?

生(思考片刻)我常写日记,常在日记中忏悔、反思,甚至是宣泄,但那是一种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之后的真实。

生谁会静下来写日记时再欺骗自己呢?我看过一份材料,说有人一直在怀疑《安妮日记》的真实性。我真的有些愤怒了。《安妮日记》多么可靠,多么真实。

生“没有日记,也就无我”,这是犹太少女安妮的心声。难道这还不真实吗?我很早就读过全书,密室的生活记录,很多是安妮与密室成员的人际冲突。她与母亲之间似乎总有无法跨越的鸿沟,倔强的安妮多次提到自己不喜欢妈妈,讨厌她的严厉,讨厌她的偏心——对姐姐的宽容。安妮觉得无人能真正地理解自己,所以只能把一切寄予她的日记朋友。这正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心理,阴郁、叛逆、自我怀疑,希望有人倾诉却要保留神秘,因而选择了与自己对话。大家一读,就会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尽管它被特殊的环境约束着,可它仍保留着一个女孩的纯真、不造作。

师没错。《安妮日记》的真实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是二战时期犹太人民的生活的写照,它是抨击战争残酷的有力武器,它是被抹上了战争的血腥的特殊文体——是日记的特例。那这种真实提示了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探寻真实”,并配以犹太人被屠杀的图片。】

师下面,我们再来快速阅读这九则日记,阅读的过程中,请把体现安妮思考的语句画出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领会、体验一下。

师大家画出的句子中有一些肯定不是太好理解,请把你困惑最大的一句说出来,哪位同学先说?

生“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师为什么会爆发战争?这个问题真的太复杂了,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回答的。但安妮做出了这样一个追问,而不是痛骂法西斯不止。这说明什么呢?(学生思考。)安妮所遭受的苦难是不是战争造成的?(学生点头。)如果人人都去报复,结果会怎样?(有生表示: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师那么,这就说明,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那么她的日记不正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向往吗?还有哪位同学有不解之处?

生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战争是芸芸众生的意愿吗?(学生:不是。)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是谁?(学生:芸芸众生。)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儿呢?(学生纷纷发言:没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持政府的。193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织地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联系德日今天对二战的反思态度,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安妮的这句话呢?

【众生思考、讨论。】

师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个双重历史的国家》中谈及二战时说:“但是所有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责。”“但是在国内深入一步追究这场世界大战的罪责,就会直接指向德国人民。德国人民多年来以默许的态度对待这场罪恶,现在要想说成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或无辜者,这是徒劳的。”在德国首都柏林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不远处,一片壮观的纪念碑群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占地达1.9万平方米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面对这一德国人为自己竖立起的历史耻辱柱,人们不能不惊叹于德国政治家们的巨大道德勇气和历史责任感!而日本呢?

生在日本侵华期间的所有的烧杀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对那场战争不仅默许,而且积极地拥护并参与了侵略和屠杀。

生日本人民不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施害者,对这场战争,他们也是有责任的。

生日本人民只看到自己民族经历了战争苦难,而没有深刻认识到他们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制造的苦难。

生也不能这样讲,日本人民也在反思。91岁的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卢沟桥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他以下跪的方式,为自己在60多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据说,他这次来还带着“导尿袋”。

生这让我想起了德国总理的下跪。希望不光那个日本老人,而应该是小泉!小泉竟然每年都到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竟否认南京大屠杀!我恨他们!

师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安妮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却给我们提示了这么一个重要的道理。感谢安妮!

师还有哪些句子有问题?

生安妮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我不理解这

话是什么意思。

师理解语句时,有时要抓取关键词,你认为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蜕变。)对,那“蜕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学生:比喻。)人或事物发生质变才叫蜕变,那在这句话中,安妮强调的所有人都发生蜕变,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非几个战争狂。那这个蜕变的语境义是什么呢?

生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师说得太棒了。还有哪位同学存有不解之处?

生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师我们来这样设想一下,安妮因为遭受到战争的折磨,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行不行?(众生:不行。)为什么呢?

生最后一段中安妮说:“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战争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著我的理想。也许有那么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

板书:

信念坚定。

师是啊,信念的力量!我们恐怕很多人写不出这么深刻的句子来,为什么比我们小许多的安妮反而可以写出来了呢?

生关键是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

师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是不是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点击比喻”,并配以战争废墟图。】

师这几则日记,运用了不少的比喻,请同学们把这些比喻句画出来,并把你认为写得最棒的一句鉴赏一下。

生“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说明炸弹的密集。

生“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生“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

师安妮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是一个有趣人生的一个好开头。……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

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阅读《安妮日记》时,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总能得到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

多媒体课件显示:

安妮刚来到这个密室,她会觉得“这儿像个小客栈,一个非常奇特的夏季公寓”;她会对不配合其跳舞的姐姐说“你知道我们快要忘记怎么跳舞了……当我们出去的时候,我们什么事都忘了”;她会从顶楼窗户去遥望,“那儿是水上住宅……一个船夫和他一家人住在那儿……他们有一个小男孩,刚会走路,我真担心有一天他会掉进河里,我老看着他……”;对饥饿,安妮可以形容“肚子空空的,可咕噜咕噜,全是各种各样的调子。万达安先生是深沉而低调,像大提琴。彼得是高音,像是吹长笛。当我们围在一起吃晚饭时,好像一个管弦乐队在调音,只需要托斯卡里尼举起指挥棒,我们就可以演出华格纳的《女武神》了”。

师(介绍屏幕上的内容)然而,今天有个别同学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的甚至想不开就自杀了。

多媒体课件显示:

新安晚报4月20日讯“对不起,不要把我的事情告诉同学,以免影响他们学习。不要追究任何人责任,我太累了!”一个16岁的花季少年留下如此简单的遗言后,竟服毒自杀。近日,安庆某中学一名中学生的死亡在安庆引起震动。

师(读屏幕上的这则新闻)对此,各位同学有什么看法呢?

生我觉得这位花季少年真是太不应该了。“太累了”就死?荒谬。

生我觉得我们真的要认真向安妮学习,学习那种良好的心境,那种对生活的热爱,那种对未来的执著的信念。

生现在中学生自杀现象好像呈上升势头。我们要正视这个客观现实。我们要做好个人的心理疏导。

生我觉得我们班应在校内发起一项活动,主题就是“我眼中的安妮”。我是校长助理,希望同学热烈响应。

师我大力支持!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当新鲜的空气与自由的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当生活的舒适与物质的享受已经成为我们理直气壮的要求,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发生在二战时的平常故事:一群犹太人,告别了富裕的生活,躲藏在阁楼里,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的自由?我们又怎么能理解一个犹太小女孩,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乐观、感性地写着她的日记?然而,我们必须去探询一个个答案,虽然我们的一些答案有时显得是那么稚嫩;我们还要去领悟这些答案背后所蕴藏的意义,给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带来的价值。好,来看今天的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师课下给同学们发一篇阅读材料《少女日记里的战争》,来加深对战争和生命的理解,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战争与孩子——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更为可怕的事情了。童年本应当充满欢声笑语,孩子本应当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可是,在战争期间度过童年的孩子却是受伤的小鸟。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时,不要忘记曾有过并就在这一刻还有着太多的不幸的孩子。所以,希望向学生推荐以下有关儿童与战争题材的影片,看一两部,如果条件允许就集体看一部,然后全班互相交流一下。

《鸡毛信》(小海娃)、《小兵张嘎》(小嘎子)、《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刘胡兰》、《红樱桃》(罗小蛮),《幼儿园》(著名诗人叶甫图申科编导)、《没有战争的20天》(根据西蒙诺夫小说改编)、《早来的鹤》(根据艾特玛托夫作品改编)、《伊万的童年》(红军小侦察员伊万)、《自己去看》(改编自白俄罗斯作家阿列西)。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我说课的课题是:苏(人、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模块《》。这篇课文在本册课文中的地位是: 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2、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 本节教学重点是: 难点原因: 突破途径: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及对策: 2、内容的组织安排: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建立模型法、认识类比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自学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知识迁移法、模型法、类比法、由简到繁法、动手动脑) 3、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板书、录音机等其作用是: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分钟) l 导入……激发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同样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 第二环节:(分钟) 新课学习:

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1 Women of Achievement》全英文说课稿

《unit 1 Women_of_Achievement》示范说课稿 Women of Achievement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My topic is Women of Achievement, that is, unit 1, in module 4. The reading passage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is talked later and my talk consists of 4 parts. Part 1,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Part 2, teaching approaches. Part 3, preparations before class. Part 4, teaching procedure. Part 1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First, let me introduce the reading passage.It is the center of this unit’s te aching and learning. It is made up of 4 paragraphs, that is, one day’s observing chimps with Jane in the forest; how Jane did her research and her achievements; Jane’s love towards animals and her contributions to animal protection; and a short summary to her. By learning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women’s status in society and everyday life, their values and contributions, their difficulties and achievements, but also learn how to use som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Of course, the students can practise their reading skill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careful reading. Second, I want to 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students. Although the students have the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ey still need many opportunities to explore and convey meanings; to classify and reflect on their thoughts,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 to experiment and use their imaginations, and also to develop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ooperative learning ability and investigative learning ability. Third, about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To learn how to use the mastery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To learn sth about Jane’s research. Ability aim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coope rative learning ability and investigative learning ability;

高中语文说课稿子实用模板(共5篇)

篇一:高中语文说课模板通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几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的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文章主要叙述的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什么特色。学习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向课外延伸。通过对本篇课文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一)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领悟诗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同时,本篇诗歌通过典型意象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巧妙的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我的知识目标是: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情。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是: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反复诵读,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难点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象的体味与把握。 (二)文言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容,积累语言知识。同时本课情节、结构、语言等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常识;理解文中所出现的生僻词以及意义特殊的词语;把握文中的主要思想感情,初步鉴赏文中的形象与个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并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翻译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深入分析文章涵,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文: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感悟深刻,具有典型的人文性,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在语言,结构设置等方面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目标: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感情和特色,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语言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我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本篇文章的思路,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必修一至必修五)139页)

目录 1、《荷塘月色》说课稿 (3) 2、《故都的秋》说课稿1 (6) 2、《故都的秋》说课稿2 (8) 3、《囚绿记》说课稿 (11) 4、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12) 5、《离骚》说课稿 (15) 6、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17) 7《涉江采芙蓉》说课稿一. (18) 7、短歌行说课稿 (19) 8、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20) 9、兰亭集序》说课 (23) 10、赤壁赋说课稿 (24) 1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2则) (26) 1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30) 13、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35) 1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 (38) 15、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39) 16、《祝福》说课稿 (43) 17、《老人与海》说课稿 (45) 18蜀道难说课稿 (46) 19、《秋兴八首》(其一)教案 (48) 20、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49) 21、琵琶行说课稿 (51) 22、李商隐诗2首 (53) 23、《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55) 24、《劝学》说课稿 (58) 24《劝学》创新课说课稿 (59) 25、过秦论说课稿 (61) 26、师说》说课稿 (63) 27、动物游戏之谜 (65) 27-1动物游戏之谜 (67) 28、《宇宙的边疆》 (69) 13-1、宇宙的边疆 (70) 29、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说课稿 (71) 30、《窦娥冤》说课稿 (75) 30-1、《窦娥冤》说课稿 (76) 30-2《窦娥冤》说课稿 (77) 31、《雷雨》说课稿 (79) 32、《哈姆雷特》说课稿 (81) 33、《望海潮》说课稿 (82) 34、《雨霖铃》说课稿 (83) 35、《苏轼词两首》说课稿 (84) 36、《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86) 37、《水龙吟》教案 (89)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套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诗经两首说课稿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 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说教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

高中语文教案怎么写

高中语文教案怎么写 【篇一:高中语文写作课教案】 家教资格考试教学设计 附: 1、《细节的魅力》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一 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 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 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人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 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 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 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 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 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 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 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 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 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 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 人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 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 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2、《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 里奋力的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 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 用》教案 从容说课 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为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要求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冶炼金属的方法,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观念。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了解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书写冶炼Ag、Mg等金属的化学方程式时,要让学生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加深对冶炼实质的理解,同时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讲铝和铁的冶炼时,可让学生观看高炉炼铁和氧化铝电解槽的图片或录像,可以带领学生去工厂参观,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理解金属单质的活泼性与选择冶炼方法之间的联系。 2.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常识性介绍金属的回收和利用,了解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观念。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冶炼金属的方法,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的有关知识。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了解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保意识。 2.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探究与活动,通过复习,了解探究过程的意义和方法,培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介绍金属回收的重要意义,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和环保理念。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科学、热爱社会、关注生活。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和自学能力。 要点提示 教学重点: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这一章主要学习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下面我们进行系统复习。 推进新课 第四章复习课,一、金属的冶炼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 投影: 1.在自然界中少数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其化学性质________;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其化学性质________。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为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以“离情”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教学重点为: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为:名句的鉴赏方法。 二、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必修一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兰亭集序优秀说课稿完整版

兰亭集序优秀说课稿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兰亭集序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 《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为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此类散文多以描写景物、记述游览经历为主。但在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抒情、说理的内容;在记游览胜的同时,常常倾注了作者个人的志趣和感慨。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兰亭集序》记叙的就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的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从作者深沉的感叹中体会其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二说学情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阅读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但鉴赏仍然是初步的,尚未把握鉴赏的技巧,形成基本能力,更不用说对作品进行审美鉴赏,因此教学本课,仍然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培养学生鉴赏古诗文技巧,逐步把握鉴赏规律,最终形成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第一段。 (2)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工具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诵全文,是本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四教法和学法 课文虽然是古文但篇幅不长,且课下注释较详细,所以我会让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待学生读完后用提问法检验学生自读效果。 结合教学目标,具体我将采取: 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学法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知道在学习古文时,学生的主动性较差,往往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在学习这首诗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将采取提问式和探究式结合的方法,对文章结构内容字词等进行大量的提问,由简到难一步步启发学生,对作者情感变化问题进行全班性讨论,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教学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在讲解古文言常识的时候我会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 篇一: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共7篇) 篇一:高中语文说课模板通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几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的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文章主要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什么特色。学习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通过对本篇课文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一)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领悟诗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同时,本篇诗歌通过典型意象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巧妙的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确立教学目标如下:我的知识目标是: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情。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是: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反复诵读,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难点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象的体味与把握。 (二)文言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同时本课情节、结构、语言等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常识;理解文中所出现的生僻词以及意义特殊的词语;把握文中的主要思想感情,初步鉴赏文中的形象与个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并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翻译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目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13) 《化学键》说课稿 (18)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2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31)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37) 《甲烷》说课 (43)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57)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63)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75)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

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 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语文必修四人教版《拿来主义》说课稿

《拿来主义》说课稿 一、说教材课文: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生动而透彻的阐明了对待外来文化及本国文化遗产的问题,批评了种种错误的思想,指出了批判的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新人的必要条件。文章艺术特点突出,语言深刻、犀利,一直是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必选篇目,现见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并入选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而且均为这两个杂文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此可见,《拿来主义》一文在杂文单元教学中所处的领先地位和典范作用。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单元教学重点以及学生对杂文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领悟鲁迅先生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2.理清本文论证的思路;3.赏析本文写作的艺术特点;4.揣摩本文生动、诙谐、犀利的语言。 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清思路,学习杂文形象说理的特点。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准确把握文意、领悟文章深刻内涵。 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拟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领悟文章的深刻内容。第二课时,赏析、学习本文形象说理的艺术特点和深刻、犀利的语言特点,并进行适当地拓展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

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具体到论述类课文教学时,又指出:“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文章的内容难度,在本课的教法上,我采用介绍有关背景、师生共同研读、互相研究讨论、适当点拨启发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上,我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理清思路、领悟内容、欣赏写作艺术,培养学生阅读杂文的综合素养。 三、说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熟悉文体。 1.导入新课。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联系现实生活,我将新课导语设计为:同学们,面对现在开放的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流行风尚和生活作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鲁迅先生早在30年代,就写了一篇《拿来主义》的杂文,专门论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相信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启示和帮助的。 2.介绍背景。给学生简介本文写作的背景,有利于学生对文意的把握。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维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写了《拿来主义》这篇著名的杂文。 3.了解杂文文体。介绍杂文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根据文体特点去探究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 / 高中说课稿范文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说课稿资料适用于高中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说教材 曹禺的剧作《雷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第一个戏剧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学好本文,将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选入课本的是第二幕。《雷雨》也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它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在该剧的第二幕中,有充分的体现,这将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戏剧瑰丽之门。而《雷雨》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单元之首,以开放的思

维、以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雷雨》是现当代戏剧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课内教读课文。鉴于教学大纲对本课提出的在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二、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我计划共用三个课时来讲授《雷雨》。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三、说教法 《雷雨》的教学是戏剧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戏剧教学有着领起、示范作用。既要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说课稿汇编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据此,本课定下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高一学生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课确立“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为教学重点。 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本课以电化教育辅助实施情感教学法和图表教学法。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 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运用电化教育优化演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进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读,和谐的音乐伴奏,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这些做法都强调了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启迪人的思维。本课在课文导入时,用电脑显示资料图片配合教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著名播音艺术家的配乐朗读。诗配以乐,诗配以画,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抓住关键字词,使用简洁的文字,用各种简单的线条勾勒,能使教学过程清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在分析这首词的上下阕,我都使用电脑显示图表分析配合教学讲解,简要指点章法,对重点词语作形象的表示,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推敲,进一步领会整首诗的意蕴,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 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万类霜天竞自由”和“浪遏飞舟”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本课的教学程序如下:①结合资料图片介绍背景导入课文。②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感受“看”字领起的秋色图,学生回答问题。④小结上阕,学生评点两幅“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的优劣,背诵上阕。⑤理清“忆”字领起的战斗生活,学生回答问题。⑥小结下阕,学生评点两幅“浪遏飞舟”图的优劣,背诵下阕。⑦总结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⑧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诗两首》,及时迁移本节课的诗歌鉴赏能力。 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学习他的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遵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规律。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有利于在诗词教学中“把文字、声音和形象三者结合起来”。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4说课稿精编版 4.12《苏武传》

43、苏武传 一、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二、相关评论(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卫律为丁令王使人盗之,以困武。冀其终降,以分谤也。(王必欲降武)时陵为右校王,故因其称。(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节者也。(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十七)如以后世史法论,图画麒麟阁功臣事,必当属之《霍光传》后矣。此知班氏犹得《春秋》“微而显”“志而晦”之旨也。苏武唯此一事,足以伸眉身后,故班氏特以此事系之传后,以慰千载读史者之心。良史用心之苦,非晋、宋以后史家所知。李慈铭《汉书札记》) 二、参考译文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2.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渗透目标 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了解现代散文充分体现作者个性的特点。 二、从语言入手,赏析散文融情于景、缘情造景的艺术技巧。 三、认识平常生活平常景物所蕴含的美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 【重点难点】 品味散文景物的特点,从而深入探究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及审美情趣,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作品的行文线索、景物特征,并搜集古代诗文中赏析秋的名篇名段名句,结合课文进行赏析。 2.每位同学就阅读中的疑惑提出1-2个问题。 3.教师将学生的提问分类整理归纳。 4.根据学生的提问设置教学过程,做好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是举不胜举。有哪位同学能就这些名篇和佳句略举几例? 学生举例。 【课件展示】教师展示有关秋的名句名篇。 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写秋天的萧杀和凄凉,抒发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精品。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一种景象?“秋”景如何?“秋”意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课件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初步感知 1.交流初读感受。 从体裁上来说,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全文的感受。 找找看,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 【课件展示】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枣。 2.体会写景抒情散文的辞美、景美、情美。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课件展示】教师展示五个句子。 师生共同品味辞美、景美、情美。 完成练习二:仿写 三、细读品味 (一)品味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本文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理清文章的结构。 文章结构简图。 品味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二)体悟作者深蕴于北国之秋的情和美。 概括文章第二部分五幅秋景图,并体会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缘情造景的艺术技巧。 五幅秋景图。 全文结构详图。 四、感受郁达夫的精神世界及作品的艺术美。 (一)艺术上的表现技巧。 写故都的秋,可选之景很多,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故宫、天坛等,可作者为什么不从故都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中去寻找故都的秋呢?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明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