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而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曲式的各组成部分中,担负着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而在其之间或前后出现的段落,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其中包括(引子);(间奏)和(尾声)。

4、一个音乐段落,如果用它的主调性的和声来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相反,如果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开放)性结构。

5、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呼应原则)2.(对比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4.(三部性原则)5.(变奏原则)6.(并列原则)7.(分章组合原则)8.(回旋原则)9.(奏鸣原则)。

6、音乐的陈述类型,最概括可分为(稳定)的陈述类型与(非稳定)的陈述类型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展开)型与(过渡)型两种类型。

7、乐段的分类通常是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为依据;2.(以乐段内部乐句间的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为依据;4.(以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陈述功能)为依据;由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段)曲式。

8、乐段内部结构可划分为(乐句);(乐节)及(乐汇)等结构部件。

9、三段式也称为(单三部)曲式,它依据中段的不同写法主要划分为(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三种。

10、二段曲式也称为单二部曲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a或b));没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d))。

11、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主要有(呈示型)和(展开型)两种类型。

12、奏鸣曲式的三个基本部分的表现意义分别是:1.矛盾的(发生)2.矛盾的(发展)3.矛盾的(解决)。

二、(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曲式学?

答:研究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的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调性布局的系统阐述,称之为曲式学。2、学习曲式学的意义?

答:其意义在于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3、学习曲式学的目的?

答:其目的在于更深入的掌握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并将所掌握的基本方法用于更为广泛的作品分析和音乐创作的实践中去。

4、什么是奏鸣曲式?

答:奏鸣曲式是一种具有明显的三部性和富于辨证性的结构,主要由呈示部、

展开部、再现部构成,形成于18世纪末,经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创作实践臻于完善。其曲式过程体现出矛盾的发生、发展与解决的运动,非常适合表现戏剧性冲突或哲理思辨为音乐内容的作品,是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大型曲式。

5、回旋曲式须具备何种条件?

答:1.包含五个以上的相对独立部分。2.叠部至少出现三次。3.有两个以上的各不相同的插部。4.叠部隔时再现,插部穿插其间。5.各部分的主题材料的排列既具有循环和交替性组合特点,又显示出三部性结构的连锁关系。

三、按要求分析马思聪的《思乡曲》(30分)。

1、分析说明曲式结构。

2、以小节数划分并写出结构图式。

答:这是一首三部曲式结构的小提琴作品,首部是三段曲式结构,处理很独特:其再现段是主题的变奏(采用的手法是在保持主题骨架音的基础上扩大旋律起伏的音程)。中部是一个乐段(5+5)再加上一个补充性段落。再现部结构减缩,仅保留首部的主题乐段。

其整体图式为:

A B A

三段式连接乐段+补充回头过度乐段小结尾

|a |b|a ||c|+ |a|

8 9 9 5 10 4 13 8 8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曲式学试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有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而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3、曲式的各组成部分中,担负着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而在其之间或前后出现的段落,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其中包括(引子);(间奏)和(尾声)。 4、一个音乐段落,如果用它的主调性的和声来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相反,如果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称为(开放)性结构。 5、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呼应原则)2.(对比原则)3.(起承转合原则)4.(三部性原则)5.(变奏原则)6.(并列原则)7.(分章组合原则)8.(回旋原则)9.(奏鸣原则)。 6、音乐的陈述类型,最概括可分为(稳定)的陈述类型与(非稳定)的陈述类型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展开)型与(过渡)型两种类型。 7、乐段的分类通常是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为依据;2.(以乐段内部乐句间的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为依据;4.(以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陈述功能)为依据;由乐段构成的曲式,称为(一段)曲式。

8、乐段内部结构可划分为(乐句);(乐节)及(乐汇)等结构部件。 9、三段式也称为(单三部)曲式,它依据中段的不同写法主要划分为(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三种。 10、二段曲式也称为单二部曲式,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a或b));没有再现的二段式的结构图式常见形式为(A(a+b)+B(c+d))。 11、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主要有(呈示型)和(展开型)两种类型。 12、奏鸣曲式的三个基本部分的表现意义分别是:1.矛盾的(发生)2.矛盾的(发展)3.矛盾的(解决)。 二、(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曲式学? 答:研究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的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调性布局的系统阐述,称之为曲式学。2、学习曲式学的意义? 答:其意义在于掌握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曲式结构原则以及历史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的各种曲式类型。 3、学习曲式学的目的? 答:其目的在于更深入的掌握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并将所掌握的基本方法用于更为广泛的作品分析和音乐创作的实践中去。 4、什么是奏鸣曲式? 答:奏鸣曲式是一种具有明显的三部性和富于辨证性的结构,主要由呈示部、

学位主干课考试《曲式分析》复习资料

以下为我自己整理的份资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曲式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研究音乐作品结构规律的学科叫曲式学。 2、曲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我们常采用文字或 图片归纳说明。 3、曲式由音乐作品的内容所决定,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回旋原则和起承转和原则。 5、音乐作品在调性功能上,稳定功能常用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不稳 定功能则常出现在乐曲的中间部分。 6、音乐构成的复合因素是指织体、和声、旋律及复调。 7、音乐构成的单纯因素主要有节奏、节拍、音色、音区、调式等。 8、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在所有调式类型中,大、小调式是分布最广、应用最 多的调式体系。 9、音乐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模进、模仿、展开等。 10、乐曲调性布局的大体规律是: T → D → S → T 。 11、根据乐句的数量而划分的乐段,最常见的是二句和四句。 12、乐段是构成曲式的最小单位,其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再往下则可能细分出 乐节或乐汇。 13、音乐结构外部的延长叫补充;音乐结构内部的扩展叫扩充,其常常通过 阻碍终止 的和声手法来达到。 14、二段曲式的第一段总是带有呈示性的各种特征,根据后段的写法及其与第一 段的关系可分为再现和非再现两种类型。 15、再现二段曲式中第二段由对比中句和再现句构成,两个段落间的统一大于对比。 16、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

式,其组成部分的名称依次为呈示段、中段、再现段。 17、三段曲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部写法的不同类型,其基本类型有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 18、三部曲式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成的较大型曲式,双主题是其主要特 征,与三段曲式划分的主要区别在于首部。依据中间部分的性质可分为展开和呈示性两类。 19、三部曲式由三段曲式发展而来,首部应具两段以上的规模,其结构完整、 段落清楚,常结束在首调上。 20、回旋曲式是以回旋原则写成的一种曲式结构,由交替出现的叠部和插 部构成。其中插部的出现不能少于两次次。 21、回旋曲式必须具有五个以上相对独立的部分,其基本图式为 A-B-A-A-C-A。 22、根据主题数量划分,变奏曲式可分为单主题和双主题两类;根据不同历 史时期所形成的风格差异及不同的变奏手法,变奏曲式又分为严格和自由变奏两类。 23、变奏曲式由主题的最初陈述和若干次变奏组成。其类型有自由变奏和 严格两大类。帕萨卡里亚和恰空同属于严格变奏。 24、奏鸣曲式是建立在两个并置对比主题基础上的,这两个对比主题又称为主 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最常见之于奏鸣曲、协奏曲等大型套曲的第一乐章或终乐章。 25、奏鸣曲式形成于18世纪末,由比较简单的复二部曲式发展而来,经古 典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实践使之趋于成熟和完善,成为一种富于思辨性的大型曲式结构。 二、判断题 1、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是内容的表现方式,形式是由内容所决定的。(×) 2、音乐要素的各自表现作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独立存在的。(×) 3、和声终止是划分乐曲段落的重要标志。(√) 4、分析作品时旋律无论出现在任何声部,均处于主导地位。(√)

曲式分析谱例及答案

曲式分析谱例及答案 (1)【◆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15分)分析《红河谷》的谱例。要求:(1)说明本曲的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10分)(2)写出调式调性(5分) 【◆参考答案◆】:(1)歌曲为4/4拍子,歌谣体,分节歌形式。节奏稳健,富有动感,旋律朴实、舒展。音域不宽,两个声部的音域不超过一个八度。旋律有级进,间或使用跳进。在句法上采用一问一答、前呼后应的手法,第一乐句为半终止收束,第二乐句为完全终止收束。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这两个乐节的节奏,除了结尾略有区别之外,其他部分节奏则完全相同。显示出歌曲旋律既统一又有变化的特点。这些形成了这首歌曲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2)歌曲为F大调。 【◆答案解析◆】:该题是曲式分析的考察。 (2)【◆题库问题◆】:[单选] 下面谱例选自舒伯特《鳟鱼五重奏》其调性 是() A.降A大调 B.D大调 C.B大调 D.A大调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略 (3)【◆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戏曲剧目中,属于现代京剧的是()。 A.《十五贯》 B.《四郎探母》 C.《智取威虎山》 D.《牡丹亭》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智取威虎山》是1958年由上海京剧院根据曲波小 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与同名话剧改编。 (4)【◆题库问题◆】:[单选] 《跳蚤之歌》是由德国伟大诗人歌德作词, 俄国作曲家()作曲。 A.拉德斯基

B.柴可夫斯基 C.穆索尔斯基 D.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C。《跳蚤之歌》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1879年秋天创作的一首著名讽刺歌曲。歌词选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梅菲斯特与一群朋友在酒店里所唱《跳蚤》一歌中的诗句写成。因此,答案选C。【考点解析】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 (5)【◆题库问题◆】:[单选] 课堂中出现突发事件,老师即兴应变、因势 利导地将其引入教学中,这种组织形式属于()。 A.故事导入 B.复习导入 C.机变导入 D.情境导入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C。(略)【考点分析】教学实施 (6)【◆题库问题◆】:[单选] 《牧神午后》的作者是()。 A.李斯特 B.门德尔松 C.肖邦 D.德彪西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参考答案】D。【考点分析】外国音乐史 (7)【◆题库问题◆】:[单选] 5/4拍子属于混合拍子,2/2拍子属于()。 A.单拍子 B.混合拍子 C.复拍子 D.交错拍子 【◆参考答案◆】:A

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论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环节。文章针对音乐学研究生创新意识相对模糊、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特点,从音乐学创新能力的特征、考试模式的选拔意义、课程设置的重叠与拓展、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培养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授予硕士学位的两个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使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音乐与舞蹈学作为艺术学的一级学科,研究生普遍缺乏对学科研究方法的学习,缺乏对创新能力的理解,缺乏创新思维的训练,这使体现学科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影响各艺术院校学术水准 和学科建设的一个亟待探讨的新课题。 一、音乐学创新能力的特征 就音乐学硕士而言,创新能力是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阔的学术视野、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产生有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能力,开拓新领域或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创造音乐表现新技法的能力,艺术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性表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综合表达能力。 音乐创新能力的界定一直存在误区。人们往往重视可以用文字

表述或传递的显性成果形式,忽略非文字化的隐性成果形式;重视理论创新能力,忽视隐藏在表演艺术中的实践创新能力;重视科研项目中的创新能力,忽略知识传承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因此,探讨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必须以厘清音乐创新能力的界定和属性为基础,这样才能避免大文科的雷同化。 音乐创新能力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分别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音乐研究能力和隐性音乐研究能力所制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隐性知识的特征是存于个体头脑中,难以文本化表述和传承,但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独特的音乐表演风格、对音乐独到的理解和技巧的运用,到演奏中的动作形态、力度把握、用力方式、手感变化等等,无一不打上个性化的烙印。它们大多以示范的形式传承,而无法用准确、系统的描述来表达和交流。即便是音乐创作,也难以用统一、规范的理论概括全部成功之作,经典的作品无处不展示着个人风格的魅力和融于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能力,比显性知识的研究更为复杂,更能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更需要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各个方面进行培养。 二、考试模式的选拔意义 创新能力是在长期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仅仅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显然不够。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检验的第一步是入口质量关,这个环节决定了选拔的研究生是否具备创新性研究的基础能力。培养目标决定考试模式,作为选拔人才的研究生

非连续性文本刘永福、高苗苗《关于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百年来,我们之所以对历史上曾经形成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难以认知,甚至对此产生怀疑,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具体来讲,由于历史漫长,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意识形态的干扰和制约,由此产生了很多有悖于音乐艺术自身规律的理论话语,对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比如,有关均“均”与“宫”的问题,古人起初是把它们区别得清清楚楚的,后来由于历代官方音乐理论只承认一种音阶,就把“均”与“宫”的区别抹杀掉了。而且,由于文化语境发生了变化,现代人对古代人创造的一些理论、话语难以把握,以致在理解过程中产生歧义和偏差。另外,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被普遍接受,致使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和传承受到了冲击,无形中削弱了国人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的认知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探讨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同时也应该看到,历史上形成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虽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但主导话语并未完全消失,历史上形成的很多理论话语至今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等“旋

宫”理论;“五声、十二律、六十调”等律声系统关系;秦汉以来形成的相和三调、清商三调、笛上三调、琴五调等调关系原理等等。这些历史上曾经形成的理论话语,是当下我们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只有以此为参照,才能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契合、完美统一。 必须坚持理论自信和话语自信,充分挖掘历史上已有的理论话语及其内涵,以此彰显中国传统音乐厚重的历史根基和文化脉络,保持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同时还应该明白,历史上的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也不是随意产生的,是在对此前理论话语继承和超越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所谓继承,不是对原始理论话语的一味照抄照搬,而是接通“原始”与“现实”的桥梁和组带。继承与创新永远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要继承必须有创新。因此,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最显著特征。 新时期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改用”借用和“创用”。所谓“改用”,就是对历史上一些不适应现代文化语境的名词、术语通过“改造”,转换成新的理论话语,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谓“借用”,就是“洋为中用”即“借鉴”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中的一些名词、术语以及理论范式为我所用,特制是一些有关音乐形态方面的概念、术语,完全可以借用,但前提是不应产生歧义。试围彻底规通西方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观念和做法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创用”,就是现当代人结合文献研究、曲调考证、音乐实践所创设的一些具有可行性且得到普遍认可的理论话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作为培养学生母语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角色,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招聘初中语文教师时,对其学科专业知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深厚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师必备的。这包括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文化等领域的深入理解和扎实掌握。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知识,教师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掌握语言文字的使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广泛的文化素养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从文学到历史,从艺术到哲学,无所不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语文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广泛的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理解生活。 再者,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也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不仅要会教,而且要教得好。他们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中,对学科专业知识的考察应包括以上几个方面。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一、考试性质 小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是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考查考生对于音乐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本考试注重考查考生的音乐素养、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选拔优秀的音乐教师提供依据。 二、考试目标 1、考查考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的知识。 2、考查考生对于音乐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包括歌唱、演奏、舞蹈

中学音乐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模拟试卷和答案解析(23)

2021年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与答案解析 23 一、单选题(共30题) 1.下面谱例中,1-2小节正确的和声编配是()。 A:Ⅱ-Ⅰ B:Ⅳ-Ⅰ C:Ⅴ-Ⅰ D:Ⅳ-Ⅴ-Ⅰ 【答案】:C 【解析】:知识点:对和声配写的判断。第1小节中包括F和G两个音,属七和弦G-B-D-F可以满足配写要求;第2小节中包括E和G两个音,主和弦C-E-G可以满足配写要求。因此判断1-2小节应当配写为V7-I。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2.音乐作品当中的ABC类型称为()。 A:一段体 B:变奏曲式 C:二段体 D:三段体 【答案】:D 【解析】:三段体(三部曲式)主要分为带再现的三段体与无再现的三段体两种,其中无再现三段体标记为ABC,是指单三部曲式中的第三部分不再重复第一部分的材料,而是采用新的材料构成。故正确答

案是D。 3.下列剧目与其剧情发生的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洪湖赤卫队》——湖南 B:《红色娘子军》——海南 C:《丝路花雨》——云南 D:《小刀会》——河南 【答案】:B 【解析】:知识点:中国民族歌剧和舞剧作品的内容。A 项:《洪湖赤卫队》故事发生在湖北,与题干不符,排除。B 项:《红色娘子军》故事发生在海南,与题干相符,当选。C 项:《丝路花雨》是以敦煌壁画为题进行创作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 项:《小刀会》故事发生在厦门地区,后延伸到上海、江苏、安徽等地,与题干不符,排除。 4.下面谱例中的12音音列作为“原形”,并依此演变出“逆行”“倒影”和“逆行倒影”形态,乐曲的全部构成和运行皆由这4种形态所得出,这种作曲技法属于哪种音乐流派() A:简约主义 B:印象主义 C:表现主义 D:新古典主义 【答案】:C 【解析】:C选项,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的音乐与旧有传统完全相反,它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把八度中十二个半音给以同等的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