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力的提升》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力的提升》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力的提升》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力的提升》

2012年5月5日,我相信我会对今天听的两堂讲座回味良久。因为实习,我有幸可以参加天台县2012年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专家报告会,收获颇丰。

上午,8点到11点,近3个小时,南京人本研究所所长陈峰,为800多为初中各个专业学科的老师做了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力的提升》的讲座。陈老师激情澎湃绘声绘色的演讲,让我领略口才魅力的同时,让我树立了关于习惯培养方面的意识,强化了学习能力提高存在技巧和方法的观念。

首先,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可以说,教育就是习惯培养,人的技能和能力是习惯培养的结果。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品提高了,温饱问题解决了,那么是不是就应该重视起精神方面的营养呢?毫无疑问,精神食粮就是书本、杂志、报纸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是让学生成长,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扩大阅读量势在必行,这是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多读书,读好书,也成为了教师自我进步的铺路砖。学生想要在语文类学科上,学有所得,永远的母题:读书!在我看来,想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需要在学校、家庭中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师和家长就要起引导、带头、榜样作用。具体措施可以有几点:1.学校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将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措施落到实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上图书等资源,通过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严格规定学生的阅读量,例如,硬性规定每位同学每天需要花多少时间阅读,完成多少阅读量,写多少读后感等,从而形成一种学校理念和校风文化。

2.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室建立一个小小图书架。让学生将有用有趣的书籍从家中带到学校中来,和同学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在充分地利用书籍,使更多学生受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友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为学生阅读的展示和交流,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种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慢慢做到将教师的“教”归还给学生的“学”。教师在学生的具体阅读方面可以进行一些指导,在交流会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品评。

3.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合格的家长在中学生的心中是高大的,是行为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能过有意识地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易如反掌了。当然家长首先要树立阅读促进学习,习惯改变人生的意识。其次家长不仅仅是通过语言告诫学生应多读书,更重要的是积极行动,作出表率,例如可以多陪孩子逛书店,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务必抽出一定时间来陪孩子一起读书,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除了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其他学习、生活、工作的习惯培养也成为成构成一个人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习惯培养可操作。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习惯的改掉也可以说对于意志力不坚定的人是难于上青天。习惯的培养或许有点像行为主义心里学代表人物斯金纳所做的著名实验:在所谓的“斯金纳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通过实验,进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这之后,斯金纳还提出了“强化理论”。这些都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对于习惯的培养就具有可操作性了。根据陈峰老师的观点,可以具体分6个步骤:

1.启发自觉,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认知问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树立正确观念,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2.规范管理,学校老师应该制定明确无误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将具体细则落到实处。规范要求明确、细致。可以从抓小事下手,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3.反思空间,学生在接受信息,消化信息,内化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时候,都是一个需要花时间的过程。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是有思维能力,有判断力的人,学生在接受新事物之时是需要时间适应的。这里的时间,可能是学生必须打破以往的思维习惯,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所花的时间;或者是必须从以往的知识柜中,找到与新知识相匹配的钥匙,才能将锁打开,将新东西容纳进储物柜所花的时间。若以预习为例,就需要教师的示范、引导,若想改变学生已经存在的错误习惯,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中难度很大。毕竟有句话叫做:江上易改,本性难移。有些习惯已经内化为人性格的一部分,想要改变,其难度可想而知。

4.贵在坚持,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90天时间和66次不间断的重复训练,这只能是理想化的理论观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度很大。因此,一个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而且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就必须花一年以上的时间,最大的挑战就是:坚持。若能坚持引导,确保习惯的连贯性,那么,学生将受用终生。

5.监督考评,任何措施的实施,必须要有反馈,有结果,要有相配套的测量机制。对于某些学习行为习惯,例如预习工作的实施情况,就需要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反映。自我评价最能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反思回顾归纳总结,是不断校正完善自己良方,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人评价,就显得更加客观全面。这主要是通过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来作为评价对象。测评人可以是家长、教师、同学、学习小组成员等。

6.奖惩强化,对于奖惩制度,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成为到达目的地重要的助推器,但对教师的能力、技巧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最后,在传统中求新求变

现在在浙江省也好,在全国的其他省市也罢,都刮起了一场课改热风。那么,这样的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从洋思模式到杜郎口模式,从魏书生到李镇西,我们都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机构和人都在教学的第一线进行力所能及的尝试,希望能够借此找到突破口。他们对当今教育的冲击波在现在看来至少是成功的,让教育部知道了改革的可能性,让学生家长教师看到了新血液带来的希望。在浓雾弥漫的山间小路上摸索出一条大多数人都能走的道路,实在太难太难。有多少有理念,有理想的人在求索过程中痛苦不堪,迷茫彷徨!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必须经历与旧事物的斗争。任何一种新事物在确立之初都是积极正确,有生命力的。任何一种新事物在时代转变,时光流逝中都会变成旧事物,历史学的本质,发展学的真谛。所以,作为真理,我们必须面对新旧事物转变过程中所带来的思想行为上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其实,用通俗的话讲,这也是习惯的转变。希冀能够由思维习惯引起行为习惯的转变。高效课堂的作用就是改变原有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以课堂应答为主的上课模式。改变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模式。

高效课堂在陈峰老师的理念中(1)就是让学生学会听课,将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思维的活跃。对此,我认为要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打扎实,然后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2)就是让学生会听,听什么?听思路。即教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优秀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都能够做到3点:原生态,多角度,小步子。我们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精力,让学生在题海中沉浮,而应该让他们学会在沙漠中挖井,如果能够挖出水来,那么就完全不怕会在中高考这样的湖泊中翻船。

陈峰老师的演讲就像是一株一道墙外的红杏,让我顿感清爽,也让我有了就会可以寻找藏在深巷,开的绚烂的杏树,窥见满园芬芳的杏园,心中无限向往。所思所想,不觉述诸笔端,为我追求着的理想增加一点勇气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