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宫

故宫

故宫
故宫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导读: 《我在故宫修文物》读后感 文/林梦 初读《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本书,手里摸着细腻纸张的厚度、眼里呈现着文字的立体质感还有美学的特殊体验:严谨大方的蟠龙墙壁,大红的宫墙扉页,印着复古的祥云纹,细细翻开是故宫博物院的全景图片,承载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水儿的琉璃瓦片与复古青砖。翻书即扣门,仿佛是等待一层层宫门开启,寻宝的体验。书中用了白描般的笔触,文字质朴如白开水般温软而缓缓道来,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等古拙之宝也逐渐印入眼帘。 一、快慢两相宜 在这场漫长的修复之旅中,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师们身居西三所的院子里任由宫墙外的世界斗转星移,首都的房价直线飙高,路边车辆伴随着夜晚闪烁的霓虹呼啸而去,更有泛滥的物欲与膨胀的自我需求。面对外面如此“快”的生活,宫墙内的他们却要用几年甚至贯穿一生的时间与摩挲、了解一件不会言语的文物: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一副古画揭一两个月;一幅画临摹耗时几年到几十年。在跨过喧嚣如睡眠的涟漪,手艺人们日复一日的认真慢下来,动辄以年论将心血浓缩在文物的方寸之间,在安静的悠然中慢下性子,稳下心神,将所有的经历

融进延续文物的生命轨迹中。 日日研磨挥毫是慢动作的回放,屡屡青灯古佛般的垂灯作画是慢时光的相守,而那些毕业于清华美院的“高等学府学徒们”充满着恒心与耐心的跟着老师傅们用数个小时搓唐卡禙纸,甚至从漆树炼制生漆都亲力亲为,不紧不慢,严谨的在做一件看似简单而又不凡的小事更是精神的传递。书中总是有个瞬间描绘的特别难忘:陶瓷修复专家纪东歌和其他故宫女修复师一样不修粉黛,享受着末代皇帝溥仪一样的待遇在故宫骑着自行车在专属通道中行走,迎着前方浮动的光线还有古木的清香,干净的青春脸庞在树荫下一闪而过,在远方忽近忽快,把握着手里的弧度。 修复师们沉浸于此间,循序渐进,超然物外,每天慢工出细活,时刻都有成长感,没有急功近利,余事都是打扰。 二、张弛亦有道 人这一生能遇见多少人?而一个修复师一生能见过多少奇珍异宝?能修过多少国宝级文物?他们在慢工出细活中,同时也在紧张与松弛的状态中不断切换,然而能被称作精品中的精品的,数量也难免有限。在孜孜不倦、伏于案边之际,“大师们”也严谨遵循着下班即离开的规章制度,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也不强行开展修复,因为如若不能全身心投入,这本身是对文物的损伤更是亵渎。一松一紧之间,一张一弛之间,不仅仅是一枚刻刀与印章间的距离,也是书画修复中的马剃刀与作者的磨合,更是在对“度”的把握。“多一分则矫少一分则淡”,犹如女子般多一分则俗艳,少一分则无韵味。修复师们更

故宫太和殿介绍

太和殿概况介绍 故宫的建筑格局为前朝后廷的建筑格局,即前面是皇帝上朝的政治中心,后面是皇帝及后宫嫔妃居住的寝宫也就是生活中心。面前这座大殿就是外朝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里最豪华、最壮观的宫殿——太和殿,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06年(明永乐年间),经历了三次火灾的毁坏,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太和”是宇宙间所有的事物的关系都得到协调的意思。此殿又俗称金銮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故宫内最大宫殿。整个大殿座落在三层八米高左右的汉白玉栏杆环绕的台基上。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圣地。明清两朝曾有24个皇帝在此登基,宣布即位诏书。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册立皇后、颁布法令、政令、派将出征、金殿传胪以及赐安等等,皇帝都要在这里举行仪式,接受文武百官朝贺。 太和殿外观介绍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太和殿的殿顶,它的建筑格局为重檐庑(音五)殿顶,是殿宇中最高等级,细心的同学不难看出四个屋檐上各有一排动物,叫仙人引兽。每一组为十一个。也是所有建筑中数量最多,表示建筑级别最高。最前面的骑凤凰的仙人是根据我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君王为凤凰搭救的故事而制成。传说:齐国国君齐明王,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投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明王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表示逢凶化吉。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押鱼、獬豸(xie zhi)斗牛、行什。大殿最顶上两端雕刻的是“鸱(音吃)吻”,传说中它是龙的九子之一,能调水降雨,解除火灾。为了防止它不忠于职守,特地又在它的背上插上一把扇形剑,紧紧的钉在屋脊上。这种异兽起源于我国的西汉,被广泛的用于各种建筑特上。 太和殿广场介绍 这个广场是太和殿广场,面积达3万平方米。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以人以森严肃穆的感觉。正中为御路,左右地面铺的砖横七竖八,共15层,以防有人挖地道进入皇宫。周围有一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在故宫里一共有308个大缸,是用来储水防火的,缸下可烧炭加温,防止冬天缸水结冰。为什么要建这么大的广场呢?那是为了让人们感觉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站在下面向前望去:蓝天之下,黄瓦生辉。层层石台,如同白云,加上香烟缭绕,整个太和殿好像天上仙境一样。举行大典时,殿内的珐琅仙鹤盘上点蜡烛,香亭、香炉烧檀香,露台上的铜炉、龟、鹤燃松柏枝,殿前两侧廊香烟缭绕,全场鸦雀无声。皇帝登上宝座时,鼓乐齐鸣,文武大臣按品级跪伏在广场上,仰望着云中楼阁高呼万岁,以显示皇帝无上权威与尊严。 溥仪登基趣闻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底登基时,年仅3岁,由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把他抱扶到宝座上。当大典开始时,突然鼓乐齐鸣,吓得小皇帝哭闹不止,嚷着要回去。载沣急得满头大汗,只好哄着小皇帝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快完了!”大臣们认为此话不吉祥。说来也巧,3年后清朝果真就灭亡了,从而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殿外陈设介绍 我们现在看一个太和殿殿外,分布在三层石阶上的是铜香炉,是皇帝举行典礼是焚烧檀香用的。这里一共有18个,代表清朝18个省。殿外左右安放4个铜缸,象征“金瓯无缺”,作为贮水防火之用。台基东西两侧各有一只铜制仙鹤和龟,是长寿的象征。同时也是香炉的一种。遇有仪式进行时,从背上取下盖子,燃入松枝或檀香。这个由铜铸造成的器具叫嘉量,嘉量是当时量的标准器,表示皇帝平正公允,江山永固。对面还有一个石头做成的器具叫日晷,这是一个刻有时辰的圆形石盘,其盘倾斜五十度,正中立有一根铁针,利用太阳的投影及地球自转的原理,夏日观正面的投影,冬季观背面的投影来测定时间。是古

故宫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德育目标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故宫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阅读训练与答案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阅读训练与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9题。(11分;16、17题各2 分,18、19题各3分) ①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故宫是举世无双的紫禁城建筑;而在另外一些人的脑海中,故宫等同于奇珍异宝,是一个藏宝之所。 ②这些认识都有根据,但不全面。故宫古建筑与故宫至宝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在长达491年中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故宫糊口与执政,清宫遗存的这些文物藏品,又与古建筑、与宫庭历史文化有着这样那样的瓜葛。把故宫古建筑、文物藏品及宫庭历史文化联络起来,故宫就是一个文化整体。所谓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也就是说,故宫的遗产价值是完全的、不可分割的。 ③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从空间来看,紫禁城的千门万户,院藏的各种文物,和宫殿与文物藏品后面曾呈现、产生过的人和事,种种秘辛内情,宫庭的文化糊口,是一个鲜活的统一体。很明显,离开了宫阙旧事,没有了附着其中的历史内涵,那些宫庭旧藏的意义和价值必将遭到影响。一样,要维护完全的故宫,不只是72万平方米之内的紫禁城,还要维护与它有亲密瓜葛的一些明清皇家建筑,和它的维护区、缓冲区。从时间来看,故宫藏品虽为清宫旧藏,但其中文物则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的各主要门类,而且反应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又以紫禁城为例,它尽管建成尚不足600年,但却是中国几千年来宫殿建筑的集大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结晶和典范。 ④恰是基于对故宫是个文化整体的认识,故宫学的学术概念才得以构成并提出。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厚的收藏为钻研对象的一门学

科。故宫学不但把故宫古建筑、宫庭文物收藏及宫庭历史文化当做一个整体,而且包含了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80多年历史。故宫文化的这一整体性,也使流散在院外、海外、国外的清宫旧藏文物、档案文献、宫庭典籍,都有了一个学术上的归宿。基于此,两岸两个故宫博物院在学术钻研上的交换与合作就是不可避免的,人为的阻隔只能是暂时的,事实上这类交换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年2月中旬与3月初,两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互访,商谈交换合作事宜,获得了丰富成果,这不但是两院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两岸同胞的福祉,也是故宫价值得以进一步挖掘、故宫学钻研晋升到新的水平的极好机遇。 ⑤把故宫当成文化整体看待,其实质是文物维护理念的不断晋升。对故宫人来讲,还要注意正确认识、妥善处理故宫维护与博物院发展的瓜葛。 节选自《文汇报》,2009年3月18日) 15.选文说明对象的特点是。(1分) 16.选文是一篇说明文(类型);就全文来看,说明顺序是。(2分) 17.当真阅读第④段,解释“故宫学”的含意。(2分) 答: 18.“故宫喉舌为文化整体的价值,使故宫顺民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资载体。故宫听地位是历史构成的,故宫文物藏品过去拥有国宝意义,在上世纪民族危难时代,这些文物与中华民族共命运。因而,故宫拥有特殊的价值。”这段话是从文中抽出的,应放回选文中和段间,并扼要说说放在此处的理由。(3分) 答: 19.结合《故宫博物院》和选文谈谈你对故宫的认识。(3分) 答:

关于故宫的作文10篇(一)_优秀作文

关于故宫的作文10篇(一) 篇一:美丽的故宫今年暑假,我和爸爸来到向往已久的北京旅游。在北京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建筑群——故宫。 走过金水桥穿过雄伟的天安门,昂起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漆蓝底的牌子——“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从这个门可以见得古代帝王的威风。穿过午门走过太和门就是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中和殿、保和殿)之一,建在高约五米汉白玉台基上,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是刻着蟠龙、流云的“御路”。大殿里面的金漆蟠龙围屏和金漆蟠龙宝座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殿前左右列有象征皇权的嘉量、日晷和象征江山万代的铜龟、鹤。这座宫殿是中国规格和等级最高的最壮观的古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巍峨壮观。 在参观的路上还参观了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它们是皇帝的寝宫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交泰殿的名字是这样取得,因为交泰殿的前面乾清宫,后面是坤宁宫,也就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天地交合,皇上代表天,皇后代表地,所以取名交泰殿。 我们一路上挤着空位摆着姿势留影。走过养心殿、长春宫,来到御花园。哇!我为这里的秀丽的园林风光感到震惊。参天的苍松翠柏,有三四层楼高,树干四五人才能合抱。奇花异石,亭台楼阁,松涛竹影,花木扶疏。御花园是故宫里面最大的花园。在参观的路上我们还

观看了许多宝贵文物。有皇上用过的器具、衣物、古时的武器,在武器中我最喜欢红夷大炮。它是荷兰人造的,由于当时管荷兰人叫红夷人,所以把这些荷兰大炮红夷大炮。 我们最后来到神武门。故宫我们基本上就游览完了。通过游览故宫,我不仅增长了很多知识,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也更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每一个房间,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精力、汗水…在当时社会上能建造出这样雄伟、庞大的建筑群,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 篇二:美丽的故宫暑假到了,我和妈妈一起去北京游玩。其中一天,我和妈妈去了远近闻名的故宫。 我们先买好门票,租了两个讲解器,然后手牵手,蹦蹦跳跳地走进午门,开始我们的故宫旅程。 一进故宫,讲解器就开始嘀咕了,像模像样地说了一堆话。我按讲解器里的指示去做,只觉眼前一亮。我看到了精美至极的汉白玉拱桥通向雄伟壮观的太和门,还有两只故宫中最大的青铜狮矗立在汉白玉拱桥旁,太宏伟了! 走过太和门,我看到了巨大的太和殿。这时,讲解器又开始拉开嗓门讲话了。它说太和殿是明清两代举行国家重大庆典的场所。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重大庆典活动都在此举行。 走过了两个让我大开眼界的地方,我来到了中和殿。中和殿虽然和太和殿一样精美,但相对来说要小一点。走近一看,殿里挂着“允执厥中”的匾,表明天道精微,人道艰难,只有精审纯一,执而用中,

故宫话题三内廷后三宫

故宫导游词(三) 后廷部分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讲了紫禁城的前朝部分,现在我给大家讲一讲它的后廷部分。 首先请大家看看我们眼前的乾清门广场。 乾清门广场东为景运门,西为隆宗门,隆宗门内北侧排房是侍卫值房和军机处南面朝北的房间是军机处。那么军机处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呢?那可是个了不起的地方,您别看它外观并不起眼,那可是清朝最重要的权力中心。雍正皇帝因西北用兵,军情紧急而设立军机房,三年后改称军机处,由亲王、大学士等允任,每天与皇帝处理军国事务,宣统三年内阁成立后,军机处撤销。 位于我们眼前的大门即是乾清门。 乾清门 判定语: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通道。 外观:乾清门为单檐歇山顶,五开间,门前有一对儿镏金铜狮,东西两侧各有五口太平缸。 作用:乾清门举行最重要活动为御门听政,明初时叫“常朝御门仪”,清袭明制,康熙年间制度逐渐完备,御门听政的时间冬、春两季在辰正时刻,即现在时间的8点15分,夏秋两季则在辰时初刻,即现在的7点15分,清代的御门听政以康熙皇帝最为勤勉。 好了,现在请大家随我穿过乾清门,沿中轴线一次参观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神武门,在参观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讲故宫后廷的布局及其建筑理念。 关于这种布局有很多种说法,一是乾为天为阳;地为坤为阴;东边有日精门,像日;西边有月华门,像月。东西分布的东西六宫是十二地支;东北、西北有东西五所为十天干,天地运行,生生不息;二是紫薇星垣15颗,其中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紫薇正中,而东西六宫像十二辰,正与天帝所居相应;三是《周易》64卦中的泰卦为乾卦在下,坤卦在上,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生成,意思是君王管理政务应调和阴阳,顺应天意,做到国泰民安,这组建筑就体现了泰卦本意。虽然有多种说法,但每种说法并不矛盾,这也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与古代建筑相结合的特点。好,下面我们先来参观一下乾清宫。

故宫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参观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播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说说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板书)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3.相机学习生字词。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总起--分述--总结) 2.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试分段。 第一部分(1):简明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第三部分(10):简略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11):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主线。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示意图。同桌交流。 (2)抓住句中的数据和重点词语谈体会。 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 (3)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4)(展示课件)指名介绍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注意: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清楚。)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是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十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相机出示课件)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北京故宫作文400字3篇

北京故宫作文400字3篇 北京故宫作文400字一:参观北京故宫去年暑假,爸爸和我去参观闻名世界的北京故宫。 我们到达故宫的后门,买好票,请了一个导游,就进了雄伟的故宫后门。首先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棵大槐树。导游说:“当年崇桢皇帝就是吊死在这棵树上的”。我们随着导游继续走,到了坤宁宫,坤宁宫是皇妃住的地方,这里风景优美,有许多枝繁叶茂的树木。这些房子大约有三米高,皇后就住在靠南方向的屋子里。对面是嫔妃住的西六宫,那里的屋子很暗,也很小。穿过书斋,就到了乾清宫,这是皇上上早朝的地方,乾清宫的正前方摆着一张镀金做的精美的龙椅。龙椅上刻有许多龙,有的龙双龙戏珠,有的龙互相缠绕,真是维妙维肖。我抬头往上一看,墙上有一块大大的匾,匾上写着“正大光明”四个大字,每当上朝时,“正大光明”这块匾就面对着各位大臣,仿佛告诫这些大臣们:“凡是做事,都要正大光明的做。”我站在乾清宫中间,仿佛看到了当时的皇上和众位大臣商议朝政时的气势。随后,导游还带我们参观了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最后,就到达了故宫的正门走出正门,我再一次回首遥望着这座古老的宫殿,心里默默的祝愿着: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一代更比一代强。 北京故宫作文400字二:故宫游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去了北京,去了好多地方,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点,如长城,、天坛、颐和园、圆明圆,故宫……可我觉得最让我留连往返的还是故宫。 导游告诉我们,故宫就是人们常说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上住和办公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了。 我们跟着导游走进天安门,经过端门,午门,就来到太和门,一座高大的宫殿展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皇上办公的太和殿,经过太和殿就来到中和殿,过了中和殿就是保和殿。每个殿都有朱红的宫墙和大门,二边的房子都是对称的,屋顶上盖的是黄色的琉璃瓦,的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过了保和殿,再拐个弯,就看到一个小门,进了门,向右看,就看见九龙壁,九龙壁上刻着九条龙,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白,蓝,黄,黑四种,它们的形状各异,没有哪一条龙是相同的。我被眼前的龙定格住了,不禁赞

《故宫》盛世的屋脊(解说词)

《故宫》盛世的屋脊(解说词) 盛世的屋脊 十二集大型纪录片《故宫》第二集解说词 惊心动魄的战争已见分晓。改朝换代正在进行。 公元1644年农历8月,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陪同下,一个六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从盛京老家向北京进发。男孩名叫福临,是大清王朝的顺治皇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他们在北京的新家:紫禁城。 对于六岁的顺治皇帝来说,这座他前所未见的高大城门,一定给他留下了新奇而深刻的印象。 这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有37.95米高。 按照中国的阴阳学说,正北叫子,正南叫午,所以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端的这座城门,叫作“午门”。 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出现在顺治皇帝的眼前。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而对这座宫殿的占有,也将是他

们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的象征。 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这座宫殿最引人注 目的特征,而这绵延一片的红色和金色也使紫禁城与周边的建筑完全区分开来。 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称为前朝。后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的生活场所,称为内廷。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 紫禁城的总体部署就是这样,用若干条纵深的轴线来安排这么多的建筑,那么这些建筑都是用院落的形式来展开的。每个院落当中都有成组的建筑。每栋建筑相互之间都是有主有从,有正有配,它就是这样用建筑的手段,来表达封建社会、封建礼制所表达的那种等级和秩序。 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紫微宫一共是一万间,而人间的紫禁城一直流传着宫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事实上,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一直在变化着。根据1973年故宫专家的调查,紫禁城现有的宫殿是八千七百零四间。 有人认为,当年顺治帝初次见到的紫禁城也许并不完整,因为比他早几个月进京的摄政王多尔衮,在给顺治皇帝的奏报中写道:李自成烧毁宫殿后逃走。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李燮平: 李自成确实放火了,那整个紫禁城受到什么损坏了,这

故宫

14 故宫博物院 课文研讨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课文第1段交代了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使读者对故宫产生整体印象。它地处“北京的中心”,是“城中之城”,即可让人看到故宫的规模之大,以及地位之非同寻常;故宫又叫“故宫博物院”,是着眼于它的丰富的收藏品而言的;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这就突出了故宫在今天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意义。 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先大笔勾勒出紫禁城的整体布局,然后指出故宫的特点: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后文对故宫各建筑物的介绍就充分体现了故宫的上述特点,而故宫的这些特点和它本来是封建帝王的居住地,是大一统封建帝国的象征相适应的。下面就根据课文从几方面来看故宫的特点。 宏大壮丽: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建筑精美: 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雾,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紫禁城布局统一体现在很多地方: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门;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楼;三大殿规模不同,用处不同,而从外观上看属同一组建筑;紫禁城前后两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对称,如三大殿和后三宫遥相呼应。 至于故宫所具有的独特的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则在建筑材料、彩画、雕饰及建筑物式样上都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如汉白玉石桥、汉白玉栏杆、琉璃瓦、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龙凤雕饰、太和殿民族味道浓郁的造型等。故宫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在故宫的中轴线上,这种严整的布局,以及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同中有异、不同组建筑物之间讲究对比与呼应,使得故宫的布局严整而不失于死板,这都是我国传统审美观的表现。 课文以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作为重点,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这样,读者既对故宫的“心脏”──太和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能够由点到面,对故宫的整体特点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后面虽然对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等建筑一笔带过,但读者因此而获得的鲜明印象并不会模糊。文章最后一段写在故宫北门对面的景山高处望故宫,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对这“宏伟的建筑群”“和谐统一的布局”发出惊叹,既呼应前文,同时也正是读者此时的由衷感受。 本文在安排说明次序时注意到: (一)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二)总说和分说相结合。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的特点,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故宫中的每个宫殿也有它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课文一般也是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设,有的接着还介绍它的用途,说明它的象征意义。二、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的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故宫的价值与地位教学提纲

故宫的价值与地位

故宫的价值与地位 故宫是什么?是紫禁城,是皇室藏品,是曾在这里发生过的人和事,也是这几方面所组成的文化整体。故宫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以及特殊的地位。认识了它的价值及地位,才能说了解了故宫,也才能明确故宫在当代的意义。 故宫价值认识的四个阶段 (一)作为皇宫的故宫(1911年以前)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叫紫禁城,中间虽经多次重修和扩建,但仍保持了初时的格局。从1420年建成至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491年间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执政。 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一类建筑,故宫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故宫城墙以内的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紫禁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意义,体现了“皇权至上”的伦理思想。它的规划设计是附会封建宗法礼制的,继承了传统的宫城、内城、外城的三重城制度,居都城中央。有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乾清门、乾清宫等五门三殿。明代三大殿等南部建筑为“外朝”,以北建筑为“内廷”,乾清门内及乾清宫之廷为“燕朝”,也就是所谓的“寝”。总体规划布局仍可见“五门三朝”、“前朝后寝”、“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体现儒家的理想和封建礼制。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在紫禁城建筑中也得到运用。 在建筑布局上,故宫强调所谓“中正无邪”,即中轴对称的方式,从永定门开始,经前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北京城市和皇家建筑形成一条长约8公里的中轴线。故宫在这条中轴线的中部,其中最重要的建筑外朝三殿和内廷三殿都座落在这条中轴线上,其余建筑则对称布置左右,形成强烈的反差与对比。同时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手法,给人以深远、悠长之感。太和殿是整个宫殿建筑的中心,它不仅占据了最主要的建筑空间,而且在布局和建筑上还调动了种种手段来衬托它,集中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封建威权,“非壮丽无以重威”在此得到绝好的印证。作为皇宫的故宫,是皇权的象征,是封建王朝的中枢所在地,成为鲜明的政治符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庄严、肃穆,也充满神秘感。 (二)作为博物院的故宫(1925年以后) 故宫博物院的创立,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民主革命的又一胜利,是对复辟势力的一次致命打击;其二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业绩。 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1987年以后)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确定为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将世界范围内被认为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确保遗产的价值能永续保存下去。公约规定,对于世界遗产,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予以保护。1987年,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对故宫的评价是:“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物。故宫就是这样的象征物,故宫不只是宏伟的古建筑,还包括珍藏其间的文

故宫游记高三作文800字5篇

故宫游记高三作文800字5篇 今年暑假我和老爷到北京去旅游,在天安门广场照相后,进入天安门城楼,来到故宫的午门进入故宫博物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以故宫为话题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以故宫为话题的作文篇1 暑假,我们一家去北京游玩。头一天,我高兴的都失眠了,因为我从小学三年级梦寐以求的愿望就要实现了。 我们下了飞机,转乘旅游大巴来到天安门广场。我们穿过天安门城楼,来到买票的地方。这是午门,是皇宫内与皇宫外的一条分割线,古代有句“推出午门斩首”指的就是这里,因皇帝不能在自家门口杀人———皇宫。一路上,到处热热闹闹,有许多小贩在进行“交易”。看到这,我的肚子也唱起了空调计,于是爸爸妈妈就给我买了些零食,在路上吃。我边吃边走,穿过壮观、华美的,弓形的金水桥时,我摆好POS拍照。拍完照后就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河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奉天殿,明嘉靖时改名皇极殿,清顺治时始称太和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建。 参观、拍摄完太和殿后,我们又来到了中和殿。中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保和殿,保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清

乾隆时重修。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科举殿试的场所。 忽然,我发现,在保和殿的右侧,有一个大缸腹宽口收、容量极大,两耳处还加挂着兽面铜环的大缸,就问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这个大缸是干什么用的?”“它是救火铜缸,又称“门海”、“太平缸”,是救火工具。“门海”内一年四季贮满水,每尊缸里可贮水3000多升,如同一座座小水库。这些“门海”过去由十几个太监专门负责管理,派杂役从井内取水,一担一担地把缸打满。与此同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没有异味,夏天要保证水质干净,每年二月至十月,每半个月添水一次;冬天除在缸口加盖之外,还在缸外包上一层棉外套,另外,在特别寒冷的季节里(十一月至次年正月),要把缸架在特制的石圈上,在石圈内点燃炭火为每只“门海”加温,以防结冰误事。”我又问:“爸爸,那上面为什么会有刮痕呢?”“宝贝,乾隆皇帝命令和珅用黄金制造救火铜缸,和珅为了贪污黄金,里面用铜铸造,外面镀了一层金。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由于救火铜缸太大,太重,不能带走。士兵就用军刀割金子,当刮去表面的金子时,才发现里面是铜,这是历史的见证。” 大家聊着、嘻闹着,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在钦安殿前有一连理柏占居显位,树的二根分别位于故宫中轴线的两侧,于l米多高处合二为一,正值中轴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导演,B站的人,投资方的人,都来了,当然还有众人的故宫男神王津师傅。王师傅还是像片子里一样,温和地笑着。 看着台上的他,我想起纪录片里的他。 一周目时关了弹幕,二周目才打开。所以一周目时我并不知道“前方高能” “男神上线”的提醒。前半段没怎么特别注意王津师傅,他还不如陶瓷组王五胜给我的印象深。 但是看到他和亓昊楠一起去厦门,香港的钟表收藏家拉着他展示自己的收藏。“你们故宫有这样的怀表吗?”,“我这里有几个故宫没有的,我就很开心了。” 王师傅全程一直很宽和温厚地微笑,像对着一个有小脾气的孩子。 “他收藏了一些还也不错,比较早期的一小部分,可能就是想跟故宫的比试比试吧……但是故宫钟表,可以说在世界上,藏品或是件数,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这段话的语气并非不屑或者骄傲,而是非常平和内敛,不卑不亢,还有点面对镜头的腼腆,但整个人非常地淡然。那语气,仿佛在谈论明天是不是下雨。他还是微笑着的,很淡然的笑容,脸上岁月的痕迹都成了沉淀而不是衰老,像浅淡的水墨画,有林下之风。 传承工匠精神

20XX年1月7日至9日,央视纪录片频道一连三晚播出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城门外的我们第一次看到城门里的故事,神秘又日常,古老又鲜活。繁复的修补和整饰,这群有情怀的匠人手中塑造和传承的其实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形态。 钟表组的王津师傅十几岁进入故宫,从事钟表修复工作。赞叹古人钟表技艺精湛的同时,我们也佩服于王津师傅长年累月的坚持。是他们让钟表重焕光彩。“总想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一句平淡而朴素,却道出他们最朴实的心愿。文物的修复,使现在与过去联系起来。 唐代三彩马的修复工作为王五胜师傅带来了不少的挑战:一点点修复,一点点上色,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亦是对文物的尊重。为了精益求精,他还去参观了许多陈列馆,使作品达到极致。他们长年累月专注于他们的修复工作,每一个小小的细节,他们都一丝不苟地对待,这都是匠心的体现。 木雕组的屈峰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修复师,他对文物有着自己的见解:文物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在修复文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文物体悟。文物是为了传播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还有漆器组的闵峻嵘,纺织组的陈杨,他们都是有深厚的职业责任感的,不断的付出着。无论是哪一个修复组,他们的匠心精神令我们感动。

故宫文化的现代传承

故宫文化的现代传承故宫文化与中华文明 如果说金字塔代表了埃及的古文明,早已毁坏的空中花园是巴比伦最美的建筑,性爱神庙代表了古埃及,长城则是中国的象征,这些建筑古老且神秘,却无一不是反映着各自的民族文化,但他们只是记录了一个阶段的文明史,一段后来戛然而止的历史。 中华文明已经走过了悠悠五千年,若要在这万千世界里找寻一方能完整记录民族文明史的“唯一”,故宫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故宫是皇家的建筑、是古代东方建筑的典范之作,更因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艺术成就和营造水平,收纳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表达——这座皇宫里富有的收藏,是历代帝王收集的最终积累,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未曾中断的文明。清朝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历经康乾盛世,皇家收藏规模达到了极致,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宫成了天下艺术财富的大仓库。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故宫博物院的各类藏品中都能一一得到充分的印证。而故宫的建筑则以凝固的形态,将故宫的语言铸造在其中,一条中轴线、金色琉璃瓦、朱红高宫墙,一砖一瓦都留住了历史的精神气质。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华夏文明从萌生到发展、到辉煌的文化链。 经过了蜕变、磨砺过风雨,承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接续着今天的现代文明。今日的故宫已不仅仅让人联想起紫禁城,更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故宫博物院的意义,学习新兴起的“故宫学”。恰如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郑欣淼所说,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具有了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可以说,故宫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对故宫文化的重视, 就是为了使故宫保持长久的鲜活生命力,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 故宫对我们的意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故宫文化的理念表达 2012年,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上任伊始,一边大力修缮故宫,一 边积极推动“故宫”向“故宫博物院”转变,并将之作为每个故宫人 肩上的责任,他除了四处走访征求意见外,还在文化行业、机关单位 及各大高校做了“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巡回 演讲,从各个方面解读故宫文化,他认为故宫博物院应该成为中华文 化的脊梁和中华文明的高地,从提高故宫文化地位为起点,扩大故宫 文化的传播。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单霁翔院长不仅仅指 的是完成故宫的修缮工作,故宫文化的有序传承更值得我们拥有。如 果说故宫博物院前任院长郑欣淼在任十年间,将故宫的文物做了全面 的梳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单霁翔院长则将故宫文化高调地发扬光 大,大张旗鼓地向世人宣扬故宫文化,让更多的人重视从老祖宗就开 始传承的故宫文化。这是一种可喜的转变,从少数人关注的庙堂之高, 到众人瞩目的民族传承,“故宫文化人人有责”的理念得到普及,这 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也需要看到的。 故宫文化的多媒体传播 过去的时代,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故宫博物院和昔日殿宇 重重的帝王宫殿一样,似乎总是蒙着神秘的面纱,众多的文物从不被 世人所见。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步入信息化时代的故宫博物院, 利用最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在虚拟的时空中建立起一座和紫禁 城同样辉煌的“数字故宫”,在这里,无论是古书画、古器物、宫廷 文物,还是书籍档案,只要馆内的文物藏品,都可以瞬间在你的眼前 出现,供你欣赏、品鉴。这是科技的力量,更是故宫跟随时代的创新, 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的举措。然而,故宫文化的传播渠道却不止如此。 2003年,故宫博物院联合央视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故宫》,纪录片 从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 等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殿建筑,丰富多彩、 经历传奇的珍贵文物,讲述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 件和宫廷生活。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紫 禁城这个昔日的皇城禁苑终于向公众全面敞开了大门。纪录片中用了 大量的电脑特技和三维动画显示强大的时空再造能力,这不仅展示了 故宫的博大精深和无与伦比,更让该纪录片成为中国迄今为止投资最 大、制作最精细的一部“国家级”纪录片,且开创了商业纪录片的新 纪元。“《故宫》的拍摄是一次文化行动,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纪录 片的商业化运作摸索一种经验。”编导王冲霄如是说。故宫在传承文 化的同时,有了意外的惊喜收获。 如果说器物留存了文化印记,那台北故宫不可不提,是故宫文化不可 缺少的一份子。在文化传承方面,台北故宫同样不遗余力,台北故宫 之教育推广除了各类出版品与专题讲座外,更针对不同年龄与背景之 观众让文物走出展柜,踏上立体的戏曲舞台,融入精致优雅的戏曲演 出中,静态的文物与动态的戏曲擦撞出灿烂的火花,充分展现出中华 文化优美丰富的底蕴。观众不仅见证了一段文物与戏曲间前所未有的 互动对话,更深入了解唐代文物与昆曲艺术。中华文化之传承就在这 样一次一次的接触积累中,逐渐发扬。 传承方式不一,但终是百虑一致、殊途同归,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文/李美玲 《雅昌》编辑部 雅昌影像故宫旗舰店

故宫图文详解

北京故宫(图文详解)

北京故宫平面图

北京故宫知识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爱新觉罗·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即北京)稳定后,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