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评价复习重点(部分)范文

环境评价复习重点(部分)范文

环境评价复习重点(部分)范文
环境评价复习重点(部分)范文

第一章绪论

1、环境要素与环境系统的概念?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物体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环境系统定义为:地球表面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2、环境要素和环境因子的异同点?

环境因子指环境中对人类或人类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及其影响的表征因子.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物体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强调环境的基本物质组成,而环境因子则更强调对人的影响。

3、环境质量和环境价值的概念?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价值是指人类社会主体对环境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第三章环境评价标准

1、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

环境标准划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及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2、环境标准的分级、分类、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8/T14848—93)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污水综合排放标难》(GB8978—1996)

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中II级标准

3.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4.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5. 我国环境标准的两种执行规定?(56页)

凡是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上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如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中的大部分标准均属强制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警戒性标准也是属于强制性标准,其余属推荐性标准。

6. 环境标准制定的依据?

(1)以环境基准值作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科学依据;

(2)以国家环境保护法以及有关的政策、法规作为法律依据;

(3)以当前国内外各种污染物监测、评价和处理技术水平作为技术依据;

(4)以环境质量的目前状况、污染物的背景值和长期的环境规划目标作为环境标准实施时间段的适时性的依据;

(5)以国家的财力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作为标准制定的经济合理性和社会适应性依据。

第五章环境质量预测基本数学模型

1、污染物迁移扩散作用类型?

污染物迁移扩散作用:推流迁移和分散作用。分散作用可分为分子扩散、紊流扩散和弥散。

2、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迁移扩散基本微分方程式的物理意义及定解问题的建立?

第六章环境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指数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作用?

1.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分级;

2.可作为评价标准的替代形式进行信息交流;

3.提高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可比性;

4.为专家评价法提供量化依据。

第七章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监测因子确定的主要依据?三个级别评价对应监测制度和监测布点原则和具体要求?

3.4 大气污染源分类

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

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3.5 大气污染物分类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 μm的颗粒物污染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7.3.1 监测因子

7.3.1.1 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7.3.1.2 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TJ 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7.3.2 监测制度

7.3.2.1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2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7.3.2.2 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7.3.2.3 监测时间的安排和采用的监测手段,应能同时满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污染源资料验证及预测模式的需要。监测时应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1小时质量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5,08,11,14,17,20,23时8个小时质量浓度值,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当地时间02,08,14,20时4个小时质量浓度值。日平均质量浓度监测值应符合GB 3095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7.3.2.4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质量浓度值,监测时间

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值时间要求。

7.3.3 监测布点 7.3.3.1 监测点设置

7.3.3.1.1 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7.3.3.1.2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

7.3.3.1.3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

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监测点设置数目参考7.3.3.1.2执行。

7.3.3.1.4城市道路项目,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

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

标设置监测点位。

7.3.3.2.1 一级评价项目

a)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7.3.3.2.2 二级评价项目

a)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具体监测点位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如需要进行2期监测,应与一级评价项目相同,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调整监测点位。

7.3.3.2.3 三级评价项目

a)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18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2水污染源的分类?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的判定依据?监测因子确定的主要原则?取样断面和取样点如何确定?DO 、pH评价的方法?单项水质标准指数法的评价方法?

3 什么是环境噪声?评价量都有哪些?监测布点的原则?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评价量: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昼夜等效声级,累计百分数等级,统计噪声级,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航空)

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

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功能?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2.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

3.编制出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了解可能影

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4.进行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

5.能够及时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功能:判断、预测、选择、导向。

1、了解分类管理的内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08年8

月15日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

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 环境敏感区的界定?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

?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4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工作阶段划分?(p219)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1.确定评价类别和评价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与审查;

3.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签订合同,开展环评工作;

4.编制与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5.在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时完成必要的水土保持方案;

6.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应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评价单位。

工作阶段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研究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和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他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出重点的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并编制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的编制阶段,主要为工作汇总、分析所得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5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依据(220页)

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和资源使用量及类型等);

2.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3.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第九章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作用及主要内容?(论述)

作用:

1.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2.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物环节和源强估算的不足

3.为生产工艺和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设

主要内容:

工程概况,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物环节,污染源源强分析及核算,清洁生产水平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分析,总图布置方案分析,补充措施与建议

2、什么是“三本帐”“两本账”?(百度知道)

两本帐:

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

三本帐:

现有污染物实际排放量A;

改、扩建或技改项目按计划实施的自身污染物排放量B;

实施治理措施和评价规定措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C;

即(A+B-C=D,且D

第十章建设项目对环境要素影响的预测技术

1、大气稳定度如何确定?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的计算公式?什么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 掌握河流完全混合模型及一维水质模型中关于污染物浓度的计算方法?

3 掌握噪声点源衰减模式和叠加模式的计算。

第十一章建设项目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1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的方法及具体分级判据?评价范围如何确定?

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内容?评价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内容:

1.工程分析

2.环境状况调查

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地下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

5.水资源调查

6.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主要依据: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来划分,分为三个级别。

3 固体废物的特点?固废处理处置遵循的原则?

特点:

1.固体废弃物兼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性

2.固体废弃物是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

3.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停滞性大,扩散性小,污染不易被及时发现。

4.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固废处理处置遵循的原则:

1.有毒有害废物应尽量通过焚烧或化学处理方法转化为无害化后再处置。

2.无法无害化的有毒有害废物必须放在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容器和设施内,处置系统应能防止雨水淋溶和地下水侵泡,有毒有害物质的迁移不致污染水体。

3.对于放射性废物,必须事先固化、包装、放置在具有一定工程屏障的实施中,处置系统应能防止雨水淋溶和地下水侵泡,并在放射性水平衰变到接近环境本底值以前能阻滞放射性核素的迁移,使释入环境的放射性核素量达到人类可以接受的水平。

4.有毒有害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场必须经过预选和评价。

5.对一般的废物的填埋处置必须保持周围环境的一致性,废物顶部需覆盖、植被、保持长期稳定。能防止风化侵蚀、洪水和扬尘。

4 环境噪声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评价等级和工作范围如何确定?

环境噪声评价等级划分的依据:

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建设项目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评价等级和工作范围如何确定:

5.2 评价等级划分

5.2.1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性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

5.2.2 评价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规定的0类声环境功能区域,以及对噪声有特别限制要求的保护区等敏感目标,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时,按一级评价。

5.2.3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

5.2.4 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3类、4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三级评价。

5.2.5 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

第十二章环境评价的综合评价技术

环境评价的综合评价的一般方法都有哪些?

列表清单法、矩阵法、网络法、图形叠置法、综合指数法。

第十三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什么是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有哪些?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基本内容:

1.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环境问题的识别和环境因子的筛选

3.区域发展规划方案分析

4.区域环境影响分析

5.环境保护综合对策研究

第十四章生态影响评价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依据?

第十八章其它类型环境影响评价

1、清洁生产评价指标有哪些?了解清洁生产评价方法(p650)。公众参与的主

要方式?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

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新闻发布、召开专家咨询或审查会、召开公众座谈会、公众意见调查、其他方法(计算机网络、设立专线电话)。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环评工作主要内容 一、了解项目背景 1、了解该项目用地是否经过土地局、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2、了解该项目的工艺、设备、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3、了解当地的产业和发展总规划 二、项目开展 1、实地调研 厂址(四周边界情况、用地情况、居民点分布) (1)场地建设情况(已建设的房屋不考虑施工影响) (2)该地生态状况(植被、河流等) (3)保护区 敏感点确定(要有照片) (1)居民点(距离、方位、影响人数、居民点名称) (2)河流(方位、距离、水文特征) (3)地下水(有无水井、温泉等) 2、进行公共参与(环评报告书有要求) (1)贴公示(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需对公示进行拍照) (2)对相关政府部门(村镇居委会等)及公众(附近居民点)进行问卷调查 3、安排监测(联系监测公司,了解监测因子) (1)声(场界噪声、居民点噪声) (2)气(居民点空气污染) (3)水(河流、地下水) 三、编写环评报告 1、分配章节(看导则、了解评价内容和重点)

2、书写 (1)总论(体现标准要准确、评价等级) (2)工程分析(用总结性的语言分析污染源及要采取的措施) A、工况(现有状况、遇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B、污染源分析(污染物种类、量、浓度) C、概述污染防治措施 (3)环境概况 A、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B、当地规划概况 C、环境现状(通过监测,包括背景值的调查和现状叠加) (4)施工期环境影响 A、生态(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地情况) B、噪声(施工机械噪声) C、水(施工期生活污水、设备废水) D、气(扬尘、施工机械排放废气) E、固废(生活垃圾、土渣、建筑垃圾) (5)运营期环境影响 A、噪声(产生噪声设备、位置、原强)预测并作出等声线图 B、水(排放的污染因子对水环境的影响、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排放) C、气(气象参数,包括:风速、方向、预测敏感点增量) D、固废 E、生态(主要针对生物量方面) (6)环保措施(分施工期和运营期,其核心因子为公共参与) A、通过公示反映出来 B、问卷调查情况(调查人员信息、调查结果) C、意见反馈(对于反对者的意见回访)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

[模拟]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自然植被样方调查要确定样地面积。一般情况下,草地、灌木林、乔木林的面 积分别取______。 A.<1m2 ,<50m2 ,<50m2 B.>1m2 ,>5m2 ,>50m2 C.≥1m2 ,≥10m2 ,≥50m2 D.≥1m2 ,≥10m2 ,≥100m2 参考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植被样方调查要确定样方面积。植物的样方调查和物种重要值:自然植被经常需进行现场的样方调查,样方调查中首先须确定样方大小,一般草本的样地在1m2 以上,灌木林样方在10m2 以上,乔木林样方在100m2 以上,样方大小依据植株大小和密度确定。其次须确定样方数目,样地的面积须包括群落的大部分物种,一般可用种与面积和关系曲线确定样方数目。样方的排列有系统排列和随机排列两种方式。样方调查中“压线”植物的计量须合理。 第2题: 某项目经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计算得出的项目评价区生态系统质量EO值为 58,按EQ值对生态系统进行分级,该区域应划入______。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参考答案:B

式中:EQ——生态系统质量; Ai——第i个生态特征的赋值;N——参与评价的特征数。按EQ值将生态系统分为五级:Ⅰ级100~70,Ⅱ级69~50,Ⅲ级49~30,Ⅳ级29~10,Ⅴ级9~0。 第3题: 根据初始瓶的溶氧量(IB)、黑瓶的溶氧量(DB)、白瓶的溶氧量(LB)测定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等于______。 A.LB-IB B.IB-DB C.LB-DB D.IB+DB 参考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净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第4题: 描述物种在群落中重要程度的指标是______。 A.样方数、采样频次和样方面积 B.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和相对频度 C.种数、种类与区系组成 D.种类总数、样地总面积和样地总数量 参考答案:B

环评师报考条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gineer,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登记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根据《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暂行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13号)文件精神,从2004年4月1日起,国家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与人事部共同组织的考试。环保总局组织成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负责拟定考试科目、编写考试大纲、组织命题,研究建立考试题库等工作。环保总局组织专家对考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试题进行初审,统筹规划培训工作。人事部组织专家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试题,同环保总局对考试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确定考试合格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四个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实行定期登记制度。登记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再次登记。环保总局或其委托机构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机构。人事部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登记和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报考条件 凡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一)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7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8年。 (二)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5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6年。 (三)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或取得其他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3年。 (四)取得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1年;或取得其他专业博士学位,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满2年。 (五)2003年12月31日前,长期在环境影响评价岗位上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个科目,只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2个科目的考试。 1、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满3年,累计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业务工作满15年。 2、受聘担任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并取得环保总局核发的"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根据《关于同意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内地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9号),凡符合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应规定的香港、澳民居民均可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名参加考试。 考试科目 共设4个科目:《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前3科为客观题,在答题卡上作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为主观题。 考试周期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四个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免试部分科目的人员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应试科目。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复习重点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1.环境影响 ⑴定义: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⑵研究目的:制定出缓和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保证 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措施限制人对人的不利影响) ⑶分类,按影响效果:有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的影响。不利影响:对人群健康、社会经济发展或其他环境的状况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的影响。不利与有利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不同的个人、团体、组织等由于价值观念、利益需要等的不同,对同一环境变化的评价会不尽相同,导致同一环境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的环境影响确定环境影响不易。 2?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环评法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⑴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⑵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即需要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2?我国环评制度的特点: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②分类管理、 分级审批;③明确规定鼓励公众参与;④环评内容丰富,为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数据;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行技术审查制度。 分类管理:按照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造成重大影响、轻度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这一特点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 全面评价;②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③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 报环境影响登记表;④新建项目强调选址的环境可行性;改扩建和技术改进项目突出 分级审批:对于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投资规模、不同行业等的建设项目,由国家环境保护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县等不同级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其环评文件。原则:对资源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一些行业和项目提高审批等级。 意义: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制度适应了我国具体国情和政治体制,对于提高环评管理审批的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3?公众参与的两个阶段: ⑴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 ⑵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类似于国际通行的程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 从建设方的环境影响申报(咨询)开始,环保管理部门根据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筛选)的原则,提出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类型并明确审批部门,建设方根据环境影响申报/咨询意见,委托具有恰当资质的环评 机构开展环评文件的编制工作,期间开展公众参与调查受影响公众的意见。环评文件需经环保部门的评估或咨询机构(如有行业主管部门,则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专家评审后出具评估意见,再报审批部门审批,审批过程中需要有公众参与。建设方获得批文后方能施工,在施工结束后仍向审批环评的环保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完成竣工验收报告(监测报告、调查报告)并通过竣工验收后正式投产。按法律法规进行后评估及跟踪评价。 环境影响申报,开始项目论证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开始设计 编制竣工验收报告(监测报告-污染类,调查报告-非污染、生态类) 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产后评估及跟踪评价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一、概述 (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海岸工程建设 海岸石油开发 河口、海湾、海域排污 (2)海洋环评任务 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 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 /d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 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 地理位置 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 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 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 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 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海域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目标 3.污染源调查

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 (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 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 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 一、二级:枯、平、丰水期 三级:枯期 5.海洋生物调查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 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 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 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及答案汇总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环境影响评价)考试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下列不属于开发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是()。 A.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 B.主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量等 C.区内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治理 D.评价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工程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开发区定位包括()和产业定位。 A.区域定位 B.经济定位 C.社会定位 D.功能定位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如果建设项目位于海湾,应着重预测建设项目对()的影响。 A.涨、落潮流和余流历时 B.涨、落潮流和余流最大值及方向 C.海湾纳潮量 D.涨、落潮变化规律及旋转方向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修改规划目标或者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目标约束性原则 B.责权对应原则 C.现实性原则 D.广泛参与的原则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5.下列不属于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敏感区划分原则的是()。

A.开敞度很小,或感潮时间长的海湾 B.多年平均流量较大,且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C.多年平均流量较小,且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 D.海岸线形状受海水冲刷影响极易改变的海域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的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两种情况的环境影响。 A.设计筹备阶段 B.建设阶段 C.投融资阶段 D.项目运行结束后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7.开发区环境影响的识别,分为()等层次。 A.宏观规划和具体项目 B.战略性和策略性 C.长远和近期 D.主要和次要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8.()主要论述水源、用水量、给水管网的情况。 A.给水规划 B.排水规划 C.污水处理规划 D.供热规划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9.城市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显著特点是依托原有工业基础,以()为主,利用其设施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以扩大再生产。 A.国有企业 B.民营企业 C.老骨干企业 D.公私合营企业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指一定是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收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制或排放量(浓度)。 2、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

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按照时间顺序,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1)建设项目的特点: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原材料的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2)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征、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和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3)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有关的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环。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附件一: 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二OO五年五月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质量及审查工作的效率,制定本“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 本规定引用HJ/T2.1~2.4-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范。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新建、技改、扩建工业类建设项目,其它类型项目可参照执行。火电、石油化工、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交通及港区码头等建设项目执行相应行业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贷款的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需执行我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已颁布的有关规定。报告表中专题评价执行本规定相应要求。 1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及环境保护目标 1.1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准确描述项目拟建地所在行政区(含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省、市、县、镇村。 详细规范描述评价区所属水系,说明水系水文特征及重要水工设施运行规律、排污及废水受纳水域环境功能区划,指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渔业水域、重要湿地等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规范描述当地气候特征,给出常年风玫瑰图。说明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居民点、学校、医院、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目标以及生态功能区类别。

1.2 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1.2.1 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环保规划 简述区域经济社会环保发展现状。描述经批准的区域(城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镇区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点和环保规划要点。说明区域功能定位、产业结构与布局、土地利用、水域与岸线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太湖一级保护区、南水北调和“引江济太”清水通道、沿岸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内容。说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含排水体制)、固废处臵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现状。阐述实现区域规划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条件及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建设,需附相应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1.2.2 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标准、排放标准 说明本区域是否属于“两控区”或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等。说明评价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列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内无标准可参照国外标准。如废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1.2.3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等,按表1-1填写:

环境因素综合评价——LEC法打分法则

环境因素综合评价——LEC法打分法则 A.1 环境因素综合评价(LEC法):是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的各项影响包括经济影响进行的综合 评价办法,此方法只适用于环境因素评价。见公式(5) D=L×E×C ......................................... () 式中: D——综合评价结果 L——环境影响频率因子 E——暴露期评估因子 C——环境影响后果因子 A.2 环境影响L、E、C因子的参考 环境影响频率因子(L),取值范围参见表 表环境因素导致环境影响的发生的可能性的因子(L) 暴露期评估因子(E),见公式(6) E=a+b ........................................... () 式中: E——暴露期评估因子 a——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b——环境影响的范围 a)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a),取值范围参见表 表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的参考

b)环境影响的范围(b),取值范围参见表 表环境影响的范围的参考 环境影响后果因子(C),见公式(7) C=c+d+e+f+g ........................................ () 式中: C——环境影响后果因子 c——环境影响的严重度 d——环境污染物的量或浓度因子 e——社会关注程度 f——问题改善的技术难度 g——资金和股东要求 a)环境影响的严重度(c),取值范围参见表 b)环境污染物的量或浓度因子(d),取值范围参见表 表环境污染物的量或浓度因子的参考

C)社会关注程度(e),取值范围参见表 表社会关注程度的参考 c)问题改善的技术难度(f),取值范围参见表 表问题改善的技术难度的参考 d)资金和股东要求(g),取值范围参见表 表资金和股东要求的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及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 试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 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3、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4、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为达到环境目标值,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2、生态环境影响的补偿有就地补偿和异地补偿两种形式。 3、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4、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可分为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经常用工作程序来表示。 5、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方法。 6、水体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7、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16~20Km 、10~14Km 、4~6Km 。对于一、二、三级评价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边长一般分别不应小于8~30Km 、2~8Km 、1~2Km 。 三、判断并改错: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评工作成果的一般体现。(×)[集中体现] 2、污染物随着污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横向断面上与河水充分混合需要一定的横向断面混合时间。(√) 3、划分环评工作等级的依据是投资者的主观意愿。(×) 4、S—P模式适用于任何状态、任何物质的衰减规律。(×) 5、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回顾性环境评价、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阶段分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简答题: 1、中国环境影响影响评价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建设项目。(4)分类管理。(5)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 2、简述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序号重点难点 1 对于不同的环境影响,编制不同分栏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进行全面评价或专项评价。 2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中要求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3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4 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的机构应获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和资质证书 并对评价结论负责。 5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 任何利益关系。 6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论证会、听证会等流于形式。 7 对于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地区间责任和义务和划分。绝大部分环评问题都与跨行业有关。 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评价文件。 9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 因、查明责任。 后续的跟踪检查监督及责罚仍然缺乏。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参差不齐,项目可研深度不够。 11 有些可研编制文本质量较差,环评关注的问题没有交待清楚,具体工作不规范,环评工作未能达到《环评法》要求,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 12 环评业务量较大,环评从业单位及人员较少,专业人才稀缺,挂靠严重,部分环评工程师业务能力缺乏。 13 新环评导则环评精度提高但仍有空间。 14 不注重实质,流于形式。部分环评文件的这部分内容是东抄西凑完成的,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形式。 15 违法成本仍较低,奖惩制度待改进。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1地理位置 枣强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地区南端。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县相望,西邻冀州区,西南与邢台南宫市相接,北接桃城区和武邑县。县境位于北纬37°08′~37 °35′、东经115°35′~115°58′。以县城为起点北至首都北京约272km,西北至省会石家庄市约124km。县域南北两端狭窄,中部较宽,总面积892.3km2。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其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7°36′31.14″,东经115°43′7.54″。厂址距离较近的村庄主要为南侧670m的肖张村,西南侧1260m的程杨村,西北侧1050m的半壁店村,东北侧860m的西李纸房村,东北侧东780m刘家纸房村,厂址周边关系情况见附图2。 厂址所处区域为平原地形,地势空阔,交通便利。评价区域内无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点保护文物及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项目厂址地理位置见附图1。 4.1.2 地形地貌 枣强县属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全境除索泸河两岸有少许沙丘外,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黄海高程)23~29m,地面坡降七千分之一。本县由古代河流冲积而成,地势总体平坦,但微地貌较复杂,存在有不少洼地。 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肖张村北(肖张工业园区内),区域地势平坦,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4.1.3 气候气象 该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春季干燥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7℃,七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6.8℃,一月气温最低,平均为-4.3℃。多年极端最高气温42.7℃,多年极端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510mm,年蒸发量1321.9mm,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全年无霜期212天。 多年平均风速2.16m/s,年主导风向SSW风,频率为10.3%,次主导风向为S风,频率为9.35%,全年以NW风向频率最低,为6.13%。全年静风频率为24.76%。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讨论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03 年9 月 5 日 1.概述 (1) 1.1 综合分析概念 (1) 1.2 综合分析的目的 (1)

1.3 适用范围 (1) 1.4 名词术语 (1) 2.基本原则 (3) 2.1 科学性原则 (3) 2.2 代表性原则 (3) 2.3 可行性原则 (3) 2.4 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原则 (3) 3.地表水质量评价 (4) 3.1 现状评价 (4) 3.2 质量趋势分析 (14) 3.3 水质变化原因分析 (18) 参考资料: (24) 4.空气质量评价 (24) 4.1 评价项目 (24) 4.2 评价标准 (25) 4.3 现状评价 (25) 4.4 污染趋势分析 (43) 4.5 变化原因分析 (46) 附:例表、例图 (51) 5.声环境质量评价 (51) 5.1 基本评价量 (51) 5.2 现状评价 (51) 5.3 定性评价 (53) 5.4 趋势分析 (54)

6.地下水水质评价 (54) 6.1 监测频次 (54) 6.2 监测项目 (54) 6.3 评价标准 (55) 6.4 地下水质量评价 (55) 6.5 质量趋势分析 (58) 7.酸雨评价 (59) 7.1 评价项目(监测项目) (59) 7.2 评价标准 (59) 7.3 酸雨现状评价 (60) 7.4 趋势分析 (65) 7.5 原因分析 (67) 8.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评价 (69) 8.1 监测点位 (69) 8.2 评价指标 (69) 8.3 评价标准 (69) 8.4 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9) 8.5 质量趋势分析 (72) 9.生态质量评价 (74)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74) 一.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4) 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及评价分级 (78) 三.术语解释(含义、数据来源、获取方法、计算单位) (79) 四.实例 (85)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重点(20200526132101)

一、简答及论述 A 环境影响的类型(简答少、论述多) 1、按环境影响的层次: (1)直接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或能量)直接作用于接受者产生的危害。 如工业生产中排入大气中的SO2、NOx、烟尘等污染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动植物、建筑物、器物等而产生危害。 (2)间接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或能量),在传输、扩散过程中产生了变化,形成了 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作用于人体、动植物、建筑物、器物等而产生危害。 如光化学烟雾。 2、按环境影响的性质: (1)污染影响 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和投产使用过程中或项目服务期满后排放和残留的环境污染物, 对环境产生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危害。 工业建设的绝大部分项目都产生污染影响。 (2)非污染影响 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是污染因素,而是以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生态结构、 土壤性状等为主的环境影响。 如水电和水利工程项目。 3、可逆与不可逆影响: (1)可逆影响 指施加影响的活动一旦停止,环境状况可恢复到原来状态,或产生的影响经过人类活 动可得到恢复。 如:噪声、砍伐森林等。 (2)不可逆影响 指建设项目一旦对环境产生某种影响,就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的环境状态。 如采矿,珍稀动物、植物的灭绝。 4、按污染的程度分类: (1)重污染影响 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毒性强难降解,易于在生物体内积累毒性的

环境影响。 如:冶金、化工(如农药厂)、石油炼制,核电等。 (2)轻污染影响 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种类少,数量小,毒性低,易被降解的环境影响。 如:机械、电子、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卷烟等。 5、按建设项目的阶段分类: (1)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施工期间产生的影响。 包括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储存等过程产生的影响,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污水、 噪声等,移民对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 (2)建设项目服役期(正常运行、生产)的环境影响 投入使用后的影响。 (3)建设项目服役期满后的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对环境的影响,或者残留污染源的影响。 如:采矿、油田,对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植被、景观和生态资源产生的影响。 6、按影响的环境要素分类: 分为大气、水环境、噪声、土壤、生态等环境的影响。 ----------------------------------------------------------- B 环境影响识别表(八项内容、具体的一两条) (1)大气污染影响: 是否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否降低大气质量,程度如何;是否改变大气的理化性质。 (2)水环境污染影响: 向水中排放何种污染物,数量、性质、浓度如何;是否影响纳污水体的水质及影响程度; 是否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产生影响;是否对海洋产生污染; 是否严重消耗地下水、地表水,致使水位下降;是否对水中的鱼类、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程度如何; 是否改变河水的流量;是否影响河道和航运; 是否引起水体温度的变化。 (3)固体废弃物: 排放的种类和数量;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处置方法有哪些; 对水环境和土壤产生何种影响,程度如何;是否产生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二级标准,降尘采用本省暂行标准。(见表2-8) 表2-8 污染物评价标准 2、评价方法 ⑴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是各项空气污染物的单项指数的加和,可用于评价城市空气质量整体水平、年际及季节变化情况。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数值越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反之,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数值越小,表示空气污染程度较轻,空气质量较好。 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 Coi Ci i = P 式中:P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i P —i 项空气污染物分指数; Ci —i 项空气污染物的季或年均浓度值; Coi —i 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 —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计算各项污染物的分指数在综合指数中的构成比例,评价地区中的主要污染物,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Fi—i项空气污染物的负荷系数。 ⑷日均空气质量级别 日均空气质量级别根据大气三项综合确定的空气污染指数(API)确定。 API的确定依据是《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技术规定》。 二、降水评价 1、降水监测项目 2-、NO-、 F-、 Cl-、 NH4+、Ca2+、Mg2+、Na+、K+、降测定项目有:EC、pH、SO 4 雨(雪)量等。。 2-各测点可根据需要选测HCO3-、Br-、HCOO-、CH3COO-、PO43-、NO2-、SO 3 2、降水监测频次及采样 对降雨(雪)量、EC(电导率)、pH三个项目,每个测点基本做到逢雨(雪)必测;对其它项目每个测点在每月有雨(雪)的情况下至少选一个降雨样品进行全部或部分项目的测定。 若一天中有几次降雨(雪)过程,可合并为一个样品测定;若遇连阴雨(雪),则将上午9:00至次日上午9:00的降雨(雪)量视为一个样品。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