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粗糙度是指间隔较小、峰谷较小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1]。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非常小(小于1mm),这是一个微观的几何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光滑。

表面粗糙度通常是由加工方法和其它因素造成的,如刀具与零件表面的摩擦、分离切屑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工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等。由于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加工表面留下的痕迹的深度、密度、形状和纹理也不同。

表面粗糙度与机械零件的匹配特性、耐磨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振动和噪声等密切相关,对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RA用于标记。

相关规范为“GB/T 1031-2009表面粗糙度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和值”和“GB/T 131-2006(ISO 1302:2002)”代表表面结构。

高度特性参数

剖面的算术平均偏差RA:采样长度(LR)内剖面偏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点越多,RA越准确。[2]

轮廓的最大高度RZ:轮廓的峰值线和底部线之间的距离。

在振幅参数范围内,RA[1]是首选。2006年以前,国标中还有另一个评价参数,用RZ表示轮廓的最大高度,2006年以后,国标取消了微粗糙度的十点高度,用RZ表示轮廓的最大高度。

间距参数

它由轮廓元素RSM的平均宽度表示[2]。采样长度内等高线稍不均匀间距的平均值。微观不平度距离是指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在中心线上的长度。[1]

形状特征参数

用轮廓支撑长度r MR(c)[2]的比值表示,它是轮廓支撑长度与采样长度的比值。轮廓的支撑长度是线各部分长度的总和,该部分平行于中心线,在采样长度内与轮廓的峰值线间隔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