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_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

第7章_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

第7章_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
第7章_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B )。

A.阶级斗争 B.改革 C.物质利益原则 D.精神激励2.我国的改革( C )。

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 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D.目标是扩大世界影响

3.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 D )。

A.惩治腐败 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发展生产力 D.改革开放

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C )。

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B.实用主义的标准

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D.检验真理的标准

5.改革是(D)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6.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 B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 B.长期的基本国策

C.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政策 D.当前的权宜之计

7.对外开放中,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是( B )

A“引进来”的能力和“走出去”的水平

B“引进来”的水平和“走出去”的能力

C“引进来”的质量和“走出去”的数量

D “引进来”的数量和“走出去”的质量

8.在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中,我们要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 D )。A.特别优惠 B.严格监管 C.减税让利 D.国民待遇

9、1990年,我国作出开发和开放( D )的战略决策。

A.海南 B.重庆 C.厦门 D.上海浦东新区

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A)

A基本国策

B基本方针

C基本制度

D基本政策

11.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C)

A政府

B企业

C人民群众

D国家

12.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 A )。

A.对外经济关系 B.对外政治关系 C.对外文化关系 D.外交关系

1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C )。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 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

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中国发展的需要14.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 C )制度。

A.政治管理 B.社会经济 C.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D.税收

15.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B)

A改革开放

B自己的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6、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在(D)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南方谈话

17、贯穿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D)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8、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思考的是(D)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邓小平

19、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A)

A改革

B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

C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D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20、改革是一场革命是指(C)

A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C它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归结起来就是( ABCD )

A.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局面混乱

B.经济停滞不前濒临崩溃

C.人民生活物资匮乏,生活得不到改善

D.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

2.改革开放的成绩证明( ABC )

A.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B.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C.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D.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

3.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 ABCD )

A.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B.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D.解放生产力

4.邓小平提出经济特区是( ABCD )

A.技术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C.知识的窗口

D.对外政策的窗口

5.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 ABC )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改革是目的

6.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 ABD )

A.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B.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各国实行开放政策的结果 D.世界分工越来越细的产物7.“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 ABCD )

A.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B.生产力标准的深化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D.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

体化

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 ABD )。

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9.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 ABCD )。A.应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

B.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

C.必须同国内的消化、吸收、运用、创新相结合

D.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

10.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 ABCD )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11、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核心是( ABC )。

A.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D.坚持中国制造

1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为(ABCD)

A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B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需要

C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

D是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各种困难和矛盾的需要

13、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是(CD)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对外开放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D 建设创新型国家

1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正确关系是(ABCD)

A相辅相成的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立足点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

D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15、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的体现和必然要求。加入WTO后,( ABCD )

A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B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C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

D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16、对外开放中的全方位包括(ABCD)

A资本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国家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17、对外开放中的多层次包括(ABCD)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技术开发区

D沿海经济开发区

18、对外开放中的宽领域包括(ABCD)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资本市场

C国际技术市场

D国际劳务市场

19、对外开放的领域包括(ABCD)

A金融

B保险

C房地产

D科教文化

20、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BCD)A是机遇

B是挑战

C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D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三、判断题

1、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进行系统阐述的是列宁(错误)

2、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理论的是毛泽东(正确)

3、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正确)

4、最先阐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是列宁(错误)

5、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错误)

6、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

7、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毛泽东(错误)

8、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的是邓小平(正确)

9、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决定的(错误)

10、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错误)

11、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确)

12、改革是对原有经济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错误)

13、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正确)

1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改革(错误)

15、我国目前需要进一步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和“走出去”的能力

(正确)

16、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正确)

17、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互不相干、相互排斥( 错误 )。

18、对外开放会导致资本主义(错误)

19、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正确)

20、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正确)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对外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分析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在科学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方面。关于改革,主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即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改革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关于开放,主要是阐述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关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内容结构: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学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展示改革30年成就,导入本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新课讲授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1.现实依据 国内背景:文革十年,政治混乱,经济临近崩溃,社会主义建设非常坎坷—国弱民穷 国际背景:新科技革命兴起,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2.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照搬苏联的模式带来一系列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过程。 邓小平:“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3.理论基础 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吗? ◆马克思论述—列宁论述—斯大林论述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论述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既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 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泽东认为它可以依靠社 会主义自身的力量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人教版】2020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第1框 坚持改革开放练习题 新人教版

坚持改革开放 【基础知识】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之路的?【怎样做】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彻底结束了旧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________了。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____________,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________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飞跃。 2.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是什么?【是什么】 1978年,党的______________开启了__________的历史征程,坚持________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改革开放促发展的表现是什么?【是什么】 (1)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________,极大增强____________,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我国逐步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挥____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空前高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为社会共识。 4.中国腾飞的表现有哪些?【是什么】 (1)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道路,即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____________。 (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______,也深刻影响了______,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腾飞说明了什么?【是什么】 ______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达标练习】

改革开放练习题

【2018郑州二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承载着当代中国最丰富的一段记忆,其中有一部分叫做“春运”。40年来,中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迅速崛起,民航、铁路先后完成公司制改革,高铁技术从学习引进到引领全球。“春运的车轮”与“改革的车轮”一路同行,从1978年发送乘客1亿人次到2018年的30亿人次,从拥挤不堪的绿皮火车到快捷舒适的“复兴号”高铁,从硕大松垮的编织袋到硬朗优质的行李厢,车辆提速、路网加密,千里故乡能一日往返,“人在囧途”的困境成为历史,80%的车票由互联网售出,以往昼夜排队购票的“长龙”踪迹不见;高铁、飞机能连免费wifi,外卖可以准时送到车厢,泡面的“江湖地位”风光不再……40年春运的巨变,见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诸多启迪。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春运40年的巨变,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哪些成就?(三方面即可) (2)我国破解春运困局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有哪些启迪?(三方面即可) (2018年河南中考B卷)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每个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推动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每个中国家庭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参与研究性性学习活动,初中生小林在家里翻出了三张老照片。 A改革初期的农民住房B、几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C、1981年的火车票 爷爷说:我就是在照这样的院子里长大的,现在咱家生活在城市里,住房宽敞明亮;最先是像黑片B里一样,几家人围在一起看黑自电视,后来有了彩电,有了数字电视、智能电视,现在手机上都可以看直播;照片C是我1981年到郑州州出差时买的火车票,按当时的收入水平看票价很贵,也很难买到,如今火车票可以在网上购买,高铁、高速公路等出行方式便捷又舒=舒适。 “老照片见证中国发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老照片见证的中国40年巨大发展,带给你哪些感悟?(三个方面即可) (2)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你打算怎样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两个方面即可)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D)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D)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B)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A)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B内外互补、互惠互利 C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相适应D与国际市场接轨 8、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重大战略判断是(C)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B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D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是(C) A改革、开放、党的领导B政府、市场、社会 C改革、发展、稳定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立足于(B) A我国处于总体小康社会水平B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阶段D我国属于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

初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题

第9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一一实践篇(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 知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了 解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名称,知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 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扩权让利一直到产权改革。 ?重点: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 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和影响。 ▲难点:农村改革和国企改革 、知识概括:请你填空概括本课知识。 、重点理解: 1 ?党的^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 ) A. 城市改革 B.农村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 、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 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 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 ) 4、有一座城市,它是 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这座城市是( ) A 、汕头 B 、深圳 C 、珠海 D 、厦门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 A 、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 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D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5、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 济 6、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 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7、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三、知识运用 8、我们党历来重视探索和解决农民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6分) 9、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 ,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 1.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所谓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而历史证明了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这是强国之路,也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背景 此时国内情况混乱,由文化大革命产生的错误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难;而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的更快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 例如在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中国都是采用计划经济,它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4]? 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人民依然贫苦,技术也比较落后,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并且失去了发展经济的动力,更关键的是,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想要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教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教案 一、教学目的 本章分析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具体内容包含改革开放的背景、以及对待改革开放应有的正确态度。关于改革,主要让学生掌握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以及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于开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让学生掌握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将如何不断的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通过本章教学最终要使学生坚定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二、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客观必然性;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及战略部署和经验;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教学方法 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辅助教学,另外依靠数据材料等例证采用引导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1980年,我国确定了用20年时间实现GDP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经济年均增长率要达到7-8%以上,当时世界上没几个国家相信: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能够实现长达20年时间的高速增长。可是,事实上中国已经实现了三十余年持续高速增长,并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被世界许多学者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 好的,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说一下,好,这位同学回答正确,中国奇迹是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创造的。可是,当初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这条路,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什么、党提出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依据又是什么呢?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那么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的第一个问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的背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关键抉择 国内背景 (国内背景)从国内来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绍兴文理学院绍兴艺术学校教学点毕业考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2014.12.) 考试科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 试 成 绩 考试形式 闭 卷 考试对象 2013级高职学生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一、单选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 )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 )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4.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立体,实现共同富裕 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 )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D.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C 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2、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B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A A.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 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 )。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C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D A.改革 B.开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 7、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 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 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 8、下列不属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是()。D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9、“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C 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 10、我国改革的重点是()。C A.政治体制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C.经济体制 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11、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B

2018年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在线测试题

在线测试题 1、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单选题) A.49.1% B.51.6% C.60.6% D.54.2% 您输入的答案:B 回答正确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方针(单选题) A.平稳发展 B.跨越发展 C.重点发展 D.优先发展 您输入的答案:D 回答正确 3、()提出了“资源配置中使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单选题) A.党的“十八大” B.党的“十九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六大” 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 4、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2016年实际增长了7.3%,实际增速比GDP快了()(单选题) A.1% B.0.4% C.0.8% D.0.1% 您输入的答案:B

在线测试题 回答正确 5、()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单选题)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六大” 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 6、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单选题) A.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B.建设宏观调控体系 C.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D.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您输入的答案:C 回答正确 7、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的省份是()(单选题) A.江苏 B.广东 C.浙江 D.湖北 您输入的答案:A 回答正确 8、201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千亿的省(市)有六个,分别为()、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单选题) A.天津 B.重庆 C.湖北 D.广东

评析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评析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对于我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至关重要。编制和实施《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 《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立足我省实际制定,突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增强活力、加快建设,主要阐述政府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纲要》是今后5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基础环境篇 “十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展望“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同在,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艰苦奋斗,克服困难,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第一章“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省八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克服非典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各种困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更加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五”主要计划指标提前一年完成。 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国民经济呈现逐年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省生产总值于

改革开放专项训练题

改革开放专项训练试题 一、选择(每题2分,共40分) 1、小莲同学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题为:在解放思想的新起点上——全国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学术研讨会巡礼(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条资料发布的时间是() A.1978年 B.1988年 C.1998年 D.2008年 2、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起来的.这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人物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邓小平 3、邓小平同志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居主导地位 B.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迟缓 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受压制 D.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召开 4、促成毛泽东和邓小平先后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历史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一大、遵义会议 B.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C.中共七大、中共八大 D.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5、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代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后,当地农民咏唱的新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当时面额最大的人民币面值十元),又娶媳妇又盖楼.”导致这种变化因为()A.完成了土地改革 B.加入了农业合作社 C.建立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富水平、实现现代化而开辟的一条新路是指() A.实行包产到户 B.实行人民公社化 C.参加生产合作社 D.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7、我国城市的改革仍然是对内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及最早改革的重点是()A.1978年国有企业 B.1985年国有企业 C.1985年私有企业 D.1992年私有企业 8、农村改革以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以下分析其原因的表述中,你认为不准确的一项是()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农民缺少生产的自主权 C.农民辛苦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思想文化素质较低 9、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广大农民首创精神的事例包括() A.遵义会议 B.土地改革 C.土地改革 D.小岗村“大包干” 10、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 D.增加农民的收入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众 多学者所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对改革开放的一点认识及如何更好的 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 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 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 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 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 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 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 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 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 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然后逐渐成为兴旺。 如果没有 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首先要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 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历史新时 期,国家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 自我完善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民意气风发,发展日新月 异,经济社会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 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的国际地 位也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很多, 新情况新问题又层出不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还要靠改革开放。坚 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既是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从根 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日趋激烈的 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把改革开放推 向前进。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周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把握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理解对外开放理论的客观依据,对外开放的原则和格局。 教学重点: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 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邓小平的简单介绍。 ●新课讲授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1. 现实依据 国内背景:文革十年,政治混乱,经济临近崩溃,社会主义建设非常坎坷—国弱民穷 【案例】“文革”结束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1、城市 从1957年到1976年,全国职工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涨过工资。1957年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624元,1976年下降到575元,不进反退,还少了49元。很多生活消费品供给不足,需凭票购买。粮票,更是流行了40年,被称作“第二货币”。“三转一响一咔嚓”(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照相机),五大件置备整齐不到600元,但对很多家庭来说,虽个个心向往之却只能敬而远之。服装从颜色到样式,单调划一,蓝、黑、绿、灰,是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主色调。 2、农民“已经饿了十好几年啦!” 据原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统计的数字: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元,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一角一分钱,1.9亿人每天能挣一角三分钱,有2.7亿人每天能挣一角四分钱。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3、沿海逃港潮 新中国从1951年封锁了深圳边界。从1957年起,通过罗湖桥过境耕作的村民发现了两岸的差距,当地居民于是千方百计逃到香港。 在随后的20年里,深圳共出现了4次大规模偷渡。共逃出24万5千人。 为什么要外逃呢?下面的事实可以说明: 深圳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有个罗芳村。不过,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人是134元,而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人是13000元;宝安一个农民劳动日的收人为0.70到1.20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60~70港币,两者差距达100倍,如此之悬殊,难怪人心向外了。 逃港的民众用行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我们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两个凡是》《邓小平的第三次复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考制度的恢复》来说明改革的重要性。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幻灯片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回顾与总结(思考: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 什么是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文化落后状态向现代化转变,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对象: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体制 ?改革的目的: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改革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公有制、共同富裕) ?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初二历史改革开放练习题

第9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实践篇(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1.知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了 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名称,知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从扩权让利一直到产权改革。 ●重点: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和影响。 ▲难点:农村改革和国企改革 一、知识概括:请你填空概括本课知识。 二、重点理解: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城市改革B.农村改革C.国有企业改革D.沿海地区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歌曲《春天的故事》歌颂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 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指的是() A、在深圳、珠海搞特区试点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广州 C、建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上海 4、有一座城市,它是1980年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5、实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 A.引进外国资金 B.引进外国技术 C.学习外国管理经验 D.发展民族经济 6、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7、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三、知识运用 8、我们党历来重视探索和解决农民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6分) 9、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论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论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论文摘要:50年代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80年代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两个重要转折点,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产生不同的影响,实践与完善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方针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都产生了空前的推动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二者关系 一.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浅析:社会主义改造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早已成为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图景,虽经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但这场社会变革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依然强劲。一方面,“新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所遗存的问题,是新时期全面改革的出发点。 简介:1950年中共召开的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利用新生政权力量解决新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决定,这项决定“实际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背景:当年的中国刚刚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但是旧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得到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因为,尽管当时新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老解放区的助组织呈现涣散的状况,因为具备了独立的生产条件的中农愿意单干,不愿参加互相合作,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农则希望通过互助合作组织把自己发展起来,产生一种自发的社会主义的平均思想和依赖国家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城市,不法资本家为牟取暴利而进行的种种非法活动乃至犯罪活动,严重阻碍了国营经济的发展。因为,在很多时候,国营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不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资金、原料、产品销售等许多方面发生矛盾。这一切,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依靠力量是国营经济。 归根结底,上述所有一切,实质上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最终结果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发展形成和内容

分析论述我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形成发展和 主要内容 班级:csdnjava 学号:******** 姓名:李雪文组号:六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个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不是一个偶然的决定,而是中国共产党经历艰辛探索、吸取国内外教训后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时的国内形势和时代背景对中国提出的迫切要求。它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也可以是社会主义值得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形成发展主要内容 理论的形成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理论的提出,是经过多方面考虑的。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各方面的情况都不容乐观,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错这个损失。但是,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困乱状态;经济情况亦是如此,仅仅是缓慢发展甚至出现停滞,国民经济接近崩溃边缘。从国际环境看,当时的国际社会正在大范围的蓬勃兴起新科技革命,整个世界的经济水平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相比较之下,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地拉大,这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必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科学分析,认真讨论,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不是盲目制定出来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分析了我国的国情以及国际环境和人民的意愿的基础上提出的。特别是邓小平在 研究过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的。他指出: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会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从而为改革开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习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C ) 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 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 C、社会主义国家的富民之路 D、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2、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D)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B) 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结合起来 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D、靠深化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 4、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是(A、B)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世界的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D、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E、世界需要中国 2、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C) A、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自力更生的基础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 E、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是相互对立的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内容和形式有(A、B、C、D、E) A、发展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D、加强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 E、发展国际旅游业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1)、发展是目的(2)、改革是动力。(3)、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

(人教版)(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试题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张家口月考]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材料提及“1981年10月23日”,中国此时正出现“分地”现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联系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生产资料所有制仍是公有制,A项排除。B项出现在1992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变化,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 B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未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说明了农村经营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农村经营制度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拥有的是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故D项错误。 3.[2017·合肥期中]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答案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