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6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的形成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6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的形成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6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的形成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06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的形成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学案06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的形成

【考纲、课标解读与考情分析】

1.考纲、课标解读:

(1)全球气压带、风带: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记忆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性质,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季风环流的形成:掌握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2.考情分析:

3. 学习目标:

(1)掌握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

(2)掌握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名称及成因。

(3)掌握季风环流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知识点探究】 知识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 单圈环流:

(1)假设前提条件:假设地球没有自转公转;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没有高低起伏。

(2)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在地球不同纬度分布不均 (3)形成过程: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大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两极地区:终年严寒 , 大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

压;高空形成低压;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自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形成风。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1)假设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没

有高低起伏。

(2)影响因素: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写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环流名称: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题号 未考 II 卷10 未考 II 卷7

考查内容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带分布

规律:对本部分知识全国I 卷没有直接考查。II 卷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般多以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为载体,综合考查。

教师提出问题: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在下图中画出环流方向。 学生思考单圈环流是否存在?为什么? 教师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右图中写出气压带、风带及环流的名称,并画出风向。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画出各风带的风向。

规律总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①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 ②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对称分布;

③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④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

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随太阳直射

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典题举例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右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代表高气压带的数码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 )

A .①⑤

B .②⑥

C .④⑦

D .③⑥

(4)气压带风带的应用

①读风向,辨南北半球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②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

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③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

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典题举例2] (2018·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 .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 .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 .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学生根据图形总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A .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 .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 .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 .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知识点二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气压中心分布

(1)一月份气压中心分布

(2)七月份气压中心分布

2.气压中心形成:

①冬季:北半球大陆形成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 ②夏季:北半球大陆形成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

[典题举例3] 气压中心分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 .蒙古高压

B .印度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 .夏威夷高压

知识点三 .季风环流

1.概念: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由于地表海陆分布差异(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导致不同季节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称为季风环流。

2.分布:由于东亚、南亚背靠最大的大陆,面向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因此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位置

甲(一月) 乙(七月) 东亚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南亚风向

东北风 西南风 澳大利亚风向 东南风 西北风

学生思考:(1)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亚洲高压和亚洲低压的成因。 (2)说明南半球为什么没有形成与北半球类似的高低压中心? 学生判断左图中甲乙所

代表的月份,然后填写

下表。然后分析东亚和

南亚地区的气候特征。

学生思考三圈环流是否存在?为什么?

形成原因 东亚、南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澳大利亚西北部: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东亚、澳大利亚西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

成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典题举例4] 季风分布

(2018武汉模拟)下图为“非洲某月盛行风向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月份最可能是 (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此时节 ( )

A. ①地羚羊成群

B. ②地树叶枯黄

C. ③地阴雨绵绵

D. ④地酷暑难当

【学以致用】

(2018全国2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

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

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 2月7日9时

B. 2月7日15时

C. 2月7日17时

D. 2月8日7时

2.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规律总结与展望】

[规律总结]高考中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或者一些常见地理现象的影响。

解决办法:在学习中把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至关重要;理解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掌握季风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及气候特征。

[

高考展望

]

知识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右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动力上升

B .②为高空西风

C .③为热力下沉

D .④为东南信风

2.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澳大利亚西南部高温干燥 B.潘帕斯草原绿草如茵

C.理论上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D.西北太平洋温带大陆架海域上升流增强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风带为( )

A.东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4.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018.衡水一模)2016年12月27日,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因救援俄罗斯客船途中遭遇暴风雪而被困南极地区(如图所示)。据此回答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导致“雪龙号”遭遇暴风雪的直接原因是( )

A.西风带内的气旋活动所造成

B.极地东风带强风所致

C.极地高气压带强烈下沉气流造成

D.东南信风势力强劲所致

知识点二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季风环流

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①季风盛行时( )

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 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

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 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

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百帕)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洋流性质的变化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0.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B.50°N附近

C.中纬度地区 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11.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 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

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 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

(2018·潍坊一模)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12~14题。

12.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13.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

A.1890年B.1920年

C.1940年D.1960年

14.与1900年相比,1920年黄河三角洲 ( )

A.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B.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C.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前移速度慢

D.泥沙沉积量小,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学案06 气压带、风带与季风环流的形成答案

亚洲高压成因: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较海洋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亚洲低压成因: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较海洋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典题举例1] (1)C (2)D 解析:第(1)题,空气运动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读图,根据图中的风向箭头判断,②④是高气压带,①③是低气压带。第(2)题,结合图示风带风向与地转偏向力的关系知其位于北半球,⑤是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在大陆西岸形成沙漠气候。

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干燥气候为主。④是极地高气压带,受其影响地区降水少。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极锋,降水多。⑥是盛行西风带,在大陆西岸降水多。

[典题举例2](1)A (2)B

解析:第(1)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可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第(2)题,图中乙、丙、丁分别为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气候冷湿;南亚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

[典题举例3] A 解析: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

[典题举例4](1)C (2)A 解析:(1)图示月份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盛行西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季风。北半球是夏季,最可能是7月,C对。1月气压带南移,A错。4月、10月气压带移动不明显,B、D错。

(2)此时节北半球是夏季,①地是热带草原气候,正值雨季,羚羊成群,A对。②地是热带雨林气候,树叶常绿,B错。③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朗干燥,C错。④地是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D错。

举例说明3:(1)B (2)A解析:第(1)题,该大陆两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000米,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第(2)题,乙地受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A正确。

【学以致用】1. A 2. D

【解析】本题组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南极的科考价值,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1题,恩斯克堡岛正午地方时为12时,结合图示为南极,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可知恩斯克堡岛的经度约为170°E。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两者相差50°,时差:50°×4=200分钟=3:20,因此北京时间大约为12:00-3:20=8:40,接近2月7日9时。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第2题,恩斯克堡岛位于纬度70°S和80°S之间,属于极低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D项正确,A、B、C错误。

【高考展望】

1.B

2.C 解析:第1题,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其中①为热力上升过程、②为高空西风、

③为动力下沉过程、④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第2题,③形成的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北半球夏季由于陆地升温形成低压而被切断,高压中心只保留在海洋上,即切断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此时北半球大陆为高温区,而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大陆为低温区而等温线向低纬度(北方)凸出。

3.B

4.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5.D

6.A 解析:第5题,12月27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移,②④两图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与季节相符。第6题,“雪龙号”遭遇暴风雪的位置位于西风带影响范围内。西风带内气旋活动强烈,易形成暴风雪天气。

7.C 8.A 解析:第7题,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热带季风气候。第8题,①为西南季风,其盛行时,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9.D 10.B 11.C 解析:第9题,图甲显示冬季大陆气压高于海洋,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大陆夏季增温快于海洋、冬季降温快于海洋,从而使同纬度大陆夏季气压低于海洋、冬季气压高于海洋。第10题,北半球冬季风是受大陆上高压与海洋上低压作用形

成的,风力大小取决于气压差大小,图甲显示在50°N附近海陆气压差最大,故此处风力最强。第11题,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图乙冬季海陆气压差更大,则冬季风比正常年份强,冬季寒潮增多;同时夏季海陆气压差更小,说明夏季风势力要弱于正常年份,则夏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响时间较短,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会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12.B 13.A 14.A

解析:第12题,结合季风指数的概念,从图中可以看出1960~1970年夏季风由强转弱,冬季风一直强于正常年份,因此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该时间段内温度偏低,导致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厚,南方冻雨频次偏高;东部地区的季风对天山影响较小。第13题,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说明夏季风弱,雨带在南方滞留时间长,从图中找到夏季风距平为负且数值最大的即可。第14题,1920年的冬季风系数与1900年相差不大,但是1920年夏季风指数比1900年大,说明夏季风强,降水多,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大,含沙量大,引起三角洲的泥沙沉积量增加,海岸线前移速度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