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反垄断法宽恕制度

论反垄断法宽恕制度

论反垄断法宽恕制度
论反垄断法宽恕制度

DUFE

市场秩序法律制度研究

论反垄断法宽恕制度

学号:2013100550

专业:经济法

姓名:左越文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95 □90 □85 □80 □75 □70 □65 □60 □60以下

摘要

摘要

宽恕制度是反垄断执法的有效工具,它在打击垄断协议以及提高执法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作为粗线条立法的产物,我国反垄断法律法规对宽恕制度规定得过于原则,难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确有必要结合本国今后反垄断执法的实际经验,逐步完善宽恕制度。本文按照“基本理论解读——国外制度述评——完善我国制度”三步走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和论述,以下是对各部分内容的概述。

第一部分: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概述。该部分主要从宽恕制度的概念、宽恕制度的特征、宽恕制度的要件对反垄断法宽恕制度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宽恕制度介绍。该部分主要对美国、欧盟及日本的宽恕制度简单介绍,以期待为完善我国宽恕制度有一些立法上的借鉴。

第三部分:我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及我国宽恕制度的完善。该部分主要从宽恕制度适用主体不明、宽恕的时间模糊不清、宽恕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三个方面对我国宽恕制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总之,我国应在坚持社会利益本位和我国法治的基本国情的情况下,使宽恕制度与我国的反垄断执法活动保持协调与互动,从而保证宽恕制度作用的最大化,以实现其遏制垄断协议,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公平!自由的竞争秩序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宽恕制度,卡特尔,反垄断法

Abstract

Abstract

Forgiveness system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enforcement of the anti monopoly law, it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monopoly agree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aw enforcement efficien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owever, as a product of the thick line legislation, China's anti-monopoly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system of forgiveness provision is too principle, make them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ir future anti-monopoly law enforcement, and gradually perfect the system of forg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heory of "-- an interpretation of foreign system -- a review of perfecting our country system of logic" three step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the following is a summary of the contents of each part.

The first part: the overview of the anti monopoly law of forgiveness system. This part mainly from the forgiveness system's concept, the characteristic, system of forgiveness forgiveness system's requirements on the anti monopoly law forgiveness system are introduced.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 forgiveness system.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main part of the system of forgiveness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 to look for some reference to perfect the legislation on the pardon system in china.

The third par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China's anti monopoly law system and our forgiveness forgiveness system. This part mainly big three of our forgiveness system were analyzed and aimed at these questions to propos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main body of leniency program is unknown, the time to forgive, forgive the vague organ discretion.

In a word, China should adhere to the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standard of social interest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 situation, make the forgiveness system and China's anti monopoly law enforcement activities and maintain coordination and interaction, so as to guarantee the maximum forgiveness system function, to achieve its containment monopoly agreement, the maintenance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fair basic purpose of freedom! The competition order.

Keywords:leniency program,cartel,anti-monopoly law

目录

一、宽恕制度概述 (1)

(一)宽恕制度的含义 (1)

(二)宽恕制度的特征 (2)

1.仅适用于垄断协议 (2)

2.以责任减免为诱因 (2)

3.贯穿始终的保密性 (2)

(三)宽恕制度的要件 (2)

1.主体要件 (2)

2.行为要件 (3)

3.时间要件 (3)

二、各个国家对宽恕制度的不同规定 (4)

(一)美国 (4)

(二)欧盟 (4)

(三)日本 (5)

三、我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6)

(一)反垄断法宽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6)

1.未指明可适用宽恕制度的经营者的范围。 (6)

2.对垄断协议成员报告的时间未作出明确规定。 (6)

3.执法机构自由裁量权过大。 (7)

(二)我国宽恕制度的完善 (7)

1.界定经营者 (7)

2.明确宽恕时间 (8)

3.合理限制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 (8)

四、结语 (10)

论反垄断法宽恕制度

一、宽恕制度概述

(一)宽恕制度的含义

宽恕制度,又称宽恕政策①、宽大方案②、赦免制度等,是反垄断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含义是指具有垄断行为的违法者在执法机构尚未发现其犯罪事实或者尚未掌握足以认定垄断协议行为的确凿证据之前,主动向有关执法机构报告其所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提供相应的证据,并积极配合协助反垄断执法机构调查,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其报告时间的先后顺序、提供证据的重要程度以及保持合作的具体情况等考量因素相应地减轻或者免除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制度。该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对隐蔽性极强的核心卡特尔从内部分化瓦解,以解决反垄断执法机关对这类卡特尔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对及时查处核心卡特尔、提高执法效率、吓阻违法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宽恕制度的国家。1978 年 10 月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制定了第一个公司宽恕方案③,但由于适用条件苛刻,实践中并未取得很好效果。为了解决 1978 年宽恕制度存在的问题,调动申请者协助反托拉斯局调查的积极性,1993 年 8 月美国司法部对 1978 年宽恕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④。修订后的公司宽恕制度在美国打击核心卡特尔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成为美国查处卡特尔的有效手段,使得过去依靠秘密手段,甚至动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力量都不曾达到如此效果。现在欧盟、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和地区都对宽恕制度做出了规定。我国的反垄断法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其第 46 条第 2 款中规定了宽恕制度。

①王晓晔,《反垄断法》,法律出版社,2011 年版,第364-365 页。

②金美蓉,《论核心卡特尔参与者申请宽大的时间条件》,载《政法论坛》,2008 年第3 期,第141 页。

③张晨颖,《论卡特尔赦免制度原理—兼议我国<反垄断法>第46 条之适用》,载《清华法学》,2008 年,第6页。

④娄丙录,《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实效保障》,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 年第5 期,第85 页。

(二)宽恕制度的特征

1.仅适用于垄断协议

在三大垄断行为中,宽恕制度的实施仅针对垄断协议。不同于经营者集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协议具有极强的利益一致性和行为隐蔽性,从而使垄断协议与另外两大垄断行为相比,无法得到经营者的主动配合。

2.以责任减免为诱因

从法理层面来看,宽恕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律责任减免制度,也即免责制度。据此分析,就免责的性质而言,宽恕制度属于法定免责:法律责任的减免是法律出于某种特定考虑而预先规定的,且由有权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就免责的形式而言,宽恕制度属于自首立功免责:经营者在违法后主动报告有关情况,并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给予协助,反垄断执法机构因此相应地减轻或者免除对其的处罚。

3.贯穿始终的保密性

垄断协议调查涉及的主体众多,关系复杂,且在调查取得一定进展前协议是否合法均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为了保证调查的效果能与其给相关主体日常活动造成的影响相互协调,互不冲突,维护相关市场秩序在调查期间的稳定,宽恕制度为执法机构在程序启动前、实施中、结束后三个阶段分别设定了有别于其他相似制度的三重保密义务:匿名咨询、申请保密和限制引用,从而使得保密性成为宽恕制度的一大特色,贯穿程序的全过程。

(三)宽恕制度的要件

1.主体要件

宽恕制度的适用主体只能是依法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者,而不能是责任主体以外的其他人。显然,宽恕制度适用主体的范围较为狭窄,仅限于参与垄断协议的违法者,即所谓的“内部人”,而非任何知情人。与局外人相比,参与垄断协议的违法者最为清楚、了解其所从事违法活动的具体情况。以法律责任的减免为诱因、激励垄断协议的参与者主动告密,可以从“堡垒”内部有效地分

化瓦解共同违法势力,并使反垄断执法机构能够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以及更为直接的证据。由此可见,宽恕制度是专门针对参与垄断协议的违法者建立起来的反垄断执法政策工具。虽然局外人也可以向反垄断执法机构举报涉嫌垄断协议行为,并提供相应的证据、给予充分的配合协助,从而使得反垄断执法机构能够及时有效地查处破获垄断协议案件,但因其并不是垄断协议的参与者、无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而,只能对其予以物质或者精神上的褒奖,而不能适用宽恕制度①。

2.行为要件

参与垄断协议的违法者要想获得宽恕、减免自己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就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以此配合协助反垄断执法机构及时发现并有效查处垄断协议案件②。宽恕制度的目的旨在通过垄断协议内部成员的告密行为以使反垄断执法机构获得有关垄断协议的信息和证据。因此,有意申请宽恕的违法者应当履行的首要义务就是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自己所参与的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3.时间要件

在宽恕制度的适用过程中,时间因素对于每一个有意申请宽恕的垄断协议成员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时间因素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垄断协议成员提出宽恕申请时间的先后早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最终能否获得宽恕以及能够获得多大幅度的责任减免待遇。具体而言,宽恕制度对于申请时间的限定或者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申请人应当在反垄断执法机构尚未发现垄断协议存在或者尚未掌握足以认定垄断协议行为的确凿证据之前主动报告有关情况!提供相应证据并配合协助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调查工作,否则,其将会因为反垄断执法机构己经掌握足够、充分的信息和证据而变得没有丝毫利用价值,进而无法获得宽恕;另一方面,申请人必须抢在垄断协议其他成员之前提出完全符合法定条件的正式申请,才有机会或者可能获得责任减免幅度最大的宽恕待遇③。

①李国海,《英国竞争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 年,第247 页。

②王玉辉,《反垄断法宽大制度适用思考》,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 年第1 期,第78 页。

③文学国、梦雁北、高重迎,《反垄断法执行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204 页。

二、各个国家对宽恕制度的不同规定

正因为宽恕制度的如此大作用,各国都在自己的相关法律中规定了有关条文,除美国在 1978年开始实行宽恕制度,并于1993年 8 月 10 日修改颁布了《公司宽恕政策》外,日本、欧盟、加拿大、韩国、巴西等过均采纳了此制度,然而每个国家也都因各自情况不同具体的细节也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一下美国,欧盟,日本关于该制度的不同规定。

(一)美国

美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宽恕政策。该政策的 A 款规定了调查程序开始前的宽恕。公司在调查开始前报告违法行为并满足一下六个条件,该公司将被给予宽恕:(1)公司报告违法行为时,司法部反托拉斯局还没有从其他途径获知有关违法行为的信息。(2)公司必须快速有效地停止参与报告的违法行为。(3)公司必须坦白地全面地报告其所从事的违法行为,并在反托拉斯局的整个调查过程中提供全面,持续和完全的合作。(4)对违法行为的承认确实是公司的行为而非单个经理或职员所作的单独的承认。(5)如果可能,公司必须赔偿受害方的损失。(6)公司没有强迫其他方参与违法行为并且很明显该公司不是违法行为的领导者或者发起者。B 款规定了宽恕的替代要求,在此种情况下,申请人必须满足第一种情况下第 2 到第 5 个条件,并满足另外三个条件:(1)公司是第一个自首的并就举报的行为符合宽恕政策。(2)反垄断局,在申请人自首时,尚未掌握足以证实指控所需要的证据。(3)考虑到违法行为的性质、承认的公司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承认的时间,反托拉斯局准予宽恕不会造成其他经营者的不公平的①。

(二)欧盟

欧盟于 1996 年即采纳宽恕制度,欧盟明确规定宽恕制度不豁免申请人的民事赔偿责任。欧盟也对第一个坦白的企业适用自动的宽恕政策,只要其符合四个条件:(1)不存在相关行业的调查;(2)坦白的组织立即终止其卡特尔行为;(3)该企业未恐吓其他组织参与卡特尔;(4)申请人同意在调查和指控中给予持续的

①娄丙录,《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实效保障》,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 年,第

5 期,第92 页。

合作。欧盟委员会规定:第一个提供重大附加价值证据的企业见面30%—50%,第二个提供重大附加价值证据的企业减免20%—30%,随后提供重大附加价值的企业,减免不超过 20%①。

(三)日本

日本对于在案件调查过程中态度较好,积极配合的,可以减少其罚款数额,对于态度消极,情节恶劣的企业可以加重处罚。《禁止垄断法》第 7 条规定,在符合下列条件的情况下,公正交易委员会不命令该事业者缴纳罚款:(1)根据公正交易委员会规则,在从事违法行为的事业者中,单独最先向公正交易委员会特出违法行为相关事实的报告及资料。(2)在调查开始日以后没有从事违法行为。在第 8 款,针对第二个,第三个向公正交易委员会提交违法行为相关事实报告和资料,并且在调查开始日以后没有从事违法行为的事业者,分别确定了不同程度的减免②。

①时建中,《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理探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437 页。

②游钰,《欧共体宽恕政策的发展及启示-简评我国反垄断宽恕政策》,载《经济法论丛》,2008 年,第70 页。

三、我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宽恕制度虽然比反垄断法的诞生晚了近百年,但它的产生和发展却不可能离开反垄断法这个平台,它的出现也使得反垄断法更加完备。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反垄断制度和相关的司法监督机构已经相当完备和成熟,而我国反垄断法实施里程才刚刚开始,无论是过去长期存在的“显性”卡特尔还是逐渐转入地下的“隐性”卡特尔,都迫切需要宽恕制度来配合反垄断法的实施。

(一)反垄断法宽恕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未指明可适用宽恕制度的经营者的范围。

为了确保宽恕制度的正确适用,维护宽恕制度的宗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规定了适用宽恕制度的经营者的范围。如美国公司宽恕政策A(6)规定申请宽恕的“公司没有强迫其他公司参加其非法行为,并且很明显在非法活动中没有处于领导者或创始人的地位。”欧盟、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立法也都有相关规定。而在我国反垄断法第46条中只是笼统规定“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那么该“经营者”是否包括卡特尔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具有威逼其他经营者参加卡特尔情形的经营者是否也可给予减免?是否所有主动揭发秘密卡特尔的经营者不分先后地都可以得到减免?对这些关键问题法条中规定不明,必然会导致在适用过程中发生歧义。所以应当明确规定能够获得减免待遇的经营者的范围,借鉴美国、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排除卡特尔发起者和组织者,以及具有威逼他人参加卡特尔情形的经营者获得减免待遇的资格。

2.对垄断协议成员报告的时间未作出明确规定。

宽恕制度设计的初衷绝不是以减免对卡特尔成员的处罚为目的,而是以减免处罚诱使卡特尔成员主动告发,使无法发现的秘密卡特尔从内部攻破。因此,卡特尔成员主动告发的外在价值就在于执法机关未发现的秘密卡特尔被揭发出来,以便及时查处,这也是告发者能够获得减免待遇的对价。因此,告发者告发的时间必须是在执法机关未发现,或至少是在未获得充分证据之前,否则这种告发将

无任何价值。所以,我国反垄断法对告发的时间未作出规定也很容易引发歧义:是执法机构发现垄断协议之前还是发现后呢?在执法机构已经发现并已经开始着手调查情况下,垄断协议成员的报告能否减免?这种模糊的规定必然会导致宽恕制度适用的混乱。

3.执法机构自由裁量权过大。

从立法学角度讲,“可以”与“应当”两个概念具有着本质区别。“可以”意味着有较大余地,赋予执法机关在基本原则框架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由裁量,而“应当”则意味着只能按照法律规定作出相应决定,执法机关无自由裁量权。根据反垄断法第46条规定,对垄断协议成员的主动揭发,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和免除对其处罚,而并非“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那么对告发者是否减免处罚,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减轻处罚,哪些情况下可以免除处罚,没有一个具体的依据,再加之执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地方保护、利益保护、行政干预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该减免者不能获得减免,不该减免者得到减免等背离宽恕制度宗旨的情况发生。

(二)我国宽恕制度的完善

1.界定经营者

在反垄断法规制卡特尔行为主体的界定上,我国使用了“经营者”这一概念。实践中,有两种观点对经营者进行解释,一种是资格说,即只有依法领取营业执照,从事商品服务的的主体,才可成为经营者。另一种是行为说,即经营者的资格与其是否领取营业执照无关,而在于其是否从事市场经营活动①。在我国台湾地区,经营者的范围十分的广泛。公平交易法使用“事业”一词对规制卡特尔行为主体进行定义,事业具体包括公司、同业工会、独资或合伙之工商行号、提供商品或服务从事交易之人或团体②。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对经营者的范围做扩大理解,无论是否具有法定的经营主体资格,只要行为人参与了卡特尔违法行为,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其行为就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以实际行为来认定经营者,能够有效扩大我国反垄断执法范围,打击危害社会经济的行为。

①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与完善》,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第67 页。

②刘继峰,《竞争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33 页。

2.明确宽恕时间

各国纷纷引入宽恕制度,就是为了利用申请者提供的证据来查处卡特尔案件。如果申请者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提起宽恕申请,而是在执法机关掌握充分证据再去申请,那么就失去了设立宽恕制度的意义。各国实施宽恕制度的初期,大都规定申请者必须在执法机关调查前提起申请,才能获得完全宽恕,但是实践中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大多数国家都将申请宽恕时间扩大至执法机关调查后,只有日本等少数国家要求申请者必须在执法机关调查前提出申请才能获得完全免责。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允许申请者在执法机关调查前和调查后都可提出宽恕申请。但是,如果执法机关在调查开始后已经掌握证明卡特尔行为的重要的证据,那么申请者提起申请宽恕已无必要,执法机关就不应在接受申请者的宽恕申请。

3.合理限制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

要保证宽恕制度有效实施,就必须合理限制宽恕机关的裁量权。其实,很多国家实行宽恕制度的初期,也存在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过大、宽恕制度不明确问题。1978 年美国实施的宽恕制度,就因没有合理限制宽恕执法权,宽恕申请较少,没有达到设立宽恕制度的预期目的。后来美国 1993 年采取了自动豁免的宽恕制度,对于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者给予自动免责,欧盟在引入宽恕制度后的最初两年也没有一件宽大申请,2002 年欧盟修订了宽恕制度,限制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实行自动豁免,到 2005 年底,已有 167 件宽恕申请。从美国、欧盟宽恕制度实践上来看,限制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有利于宽恕制度发挥其功效。我国反垄断法第 46 条规定,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可以”减免处罚,而不是应当减免。从用语上看,“应当”强调的是必须这么做,没有选择余地;而“可以”则意味着执法机关可根据申请者的情况自由裁量,这无疑增加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也加大了宽恕制度不确定性。对于申请者来说,提出宽恕申请已经承受很大风险,若还要面对申请后的各种不确定性,将不会积极申请宽恕。因此,为了使反垄断执法机关有效地查处卡特尔案件,我们应该增加宽恕制度的确定性,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和欧盟做法,对于反垄断执法机关调查前的申请者,满足条件的一律免责,即采用自动豁免制度;对反垄断执法机关调查后的申请者,设定不同幅度的减免。此外,我们还可进一步完善宽恕申请条件,来限制执法机关的自由裁

量权。

结语

四、结语

美国 1978 年设立的宽恕制度,有效地打击了卡特尔违法行为,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执法机关查处卡特尔案件的重要武器。宽恕制度意在通过卡特尔内部成员的告密,使得反垄断执法机关掌握重要证据,从而查处卡特尔案件。这一两全其美的制度,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反垄断执法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造成了卡特尔成员的恐慌,促进卡特尔组织的瓦解。我国反垄断法对宽恕制度做出了规定,这是我国反垄断立法的进步,但由于规定的较为概括,加上现在多部门执法,宽恕制度在反垄断执法实践中,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为了更好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宽恕制度,查处卡特尔违法行为,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宽恕制度的实施细则。为此,针对我国宽恕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具体细化我国宽恕制度的各项规定,来加强我国的反垄断执法,打击卡特尔违法行为,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广磊:“论宽恕制度本土化”,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24期。

[2]王晓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详解”,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

[3]时建中:《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理探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游钰:“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王晓晔:“竞争法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6][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反托拉斯法”,孙秋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美]道格拉斯·G·拜尔!罗伯特·H·格特纳、兰德尔·C·皮克著:《法律的博弈分析》,严旭阳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美]大卫·D·弗里德曼著:“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杨欣欣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美]唐纳德·D·威特曼编:“法律经济学文献精选”,苏力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0][美]戴维·J·格伯尔著:《二十世纪欧洲的法律与竞争:捍卫普罗米修斯》,冯克利、魏志梅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C15030反垄断法条文解读 100分

C15030反垄断法条文解读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行业协会违反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以下的罚款。 A. 二百万元 B. 一百万元 C. 五十万元 D. 三十万元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2.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第一个主动报告达成价格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 A. 可以免除处罚 B. 可以按照不低于50%的幅度减轻处罚 C. 可以按照不高于50%的幅度减轻处罚 D. 不能免除处罚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二、多项选择题 3. 卡特尔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A. 具有高度隐秘性 B. 卡特尔组织通常可攫取高额利润 C. 对卡特尔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大 D. 透明度较高 您的答案:C,A,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4. 以下属于我国反垄断法禁止的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的垄断协议的是()。 A. 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B. 约定采用据以计算价格的标准公式 C.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D.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您的答案:A,D,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5. 我国反垄断法所规范的行为主要包括() A.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B.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C. 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D.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您的答案:B,A,D,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6. 反垄断法所禁止的垄断协议的类型可分为()。 A. 横向垄断协议 B. 纵向垄断协议 C. 混合协议 D.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您的答案:A,C,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7. 下列关于反垄断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垄断法是自由企业的大宪章 B. 反垄断法是维护自由市场机制的基本法 C. 反垄断法是补救“市场失灵”,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的法律 D. 我国反垄断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您的答案:B,C,A,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三、判断题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所称的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9. 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价格变动幅度的协议不构成价格垄断协议。()您的答案:错误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一)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一)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党的一项重大思维革新,无疑会对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今后一系列立法、修法活动都将在“人本论”和“统筹论”的背景下展开。已经酝酿十多年的《反垄断法》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这更应成为《反垄断法》在立法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原则精神。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统筹的精神,对我国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即规制对象作一番梳理和分析,使我们对《反垄断法》出台的意义和目的能从新的角度得到深化。 一、反垄断法本质上是和科学发展观契合的 纵观历史,反垄断法的出现时期是19世纪末12世纪初,那时正值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垄断时期。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而残酷,传统民法所捍卫的契约自由蜕化为市场优势主体盘剥公众的利器,种种垄断行为使得中小企业和市场新进入者的发展权受到了极大抑制,消费者的权益被藐视,社会公益被虚化。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反垄断法,从一开始就必须具备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发展的双重任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共福利。也如一些学者指出的,反垄断法和竞争政策是“经济效益和平民主义者的要求”①。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两大社会基本诉求对法律的呼唤并没有减弱,相反,伴随着二战后各国经济交往的增加和竞争程度的提高,以及各国人民民主权利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经济效益和人本意识更成为人们所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因此,“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理念在各国赢得了共识。 在以调整市场和政府“双失灵”为目标的经济法的视野中,“以人为本”可以说主要是落实在对市场中的自然人或者少数自然人组建的团体的关怀之上的,具言之,就是消费者、中小企业以及其他部分的社会公众。他们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基础性力量。从保护市场中的中小企业的竞争权,到近年来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反垄断法》可谓早已浸淫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统筹”同样是反垄断法中早有的基本之意。因为各国反垄断法对经济力量过度集中和经营者滥用优势地位实施规制,一般都是在对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外经济力量对比进行了全盘考虑后,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的目的而做出的。也就是说,如何使经济和社会得到科学的发展,正是制定和适用反垄断法的意义所在;而对各种因素的统筹结果,则决定了反垄断法发挥效力的方向和力度。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精神的契合并不意味着科学发展观下对反垄断法的实际研究任务的减轻,考虑到新时代的瞬息万变和市场规制需求的不断演化,如何结合当前城乡、区域、国内外、经济社会、人与自然趋向一体化又矛盾重重的复杂形势,确定我国最终出台的这部1!世纪的《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的课题。 二、从科学发展观看三大传统经济垄断行为 各国现有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一般都包括经济力量过度集中、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大块。1221年的我国《反垄断法》征求意见稿第3条写道:“本法所称的垄断,是指下列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权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一)经营者之间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调一致的行为;(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三)企业兼并造成过度集中(或者企业过度集中)的行为”。 这三类行为的弊害在传统理论上得到了较多的论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生活实际的变化,出现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新学说,如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使得人们对这些行为的认识和规制的必要性又有了一些调整。各国司法实践中,“合理原则”逐渐得到了比“本身违法原则”更多的运用。然而,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趋向于不确定,因为在判断反垄断法是否需要对某些行为或状态进行规制的时候,有一条标准是恒定的,

从美国经验看反垄断法的改善

从美国经验看反垄断法的改善 美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价值 分析评价一项法律制度,必须对该制度设立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功能进行明确,将制度本身在运行过程中实现目标和履行功能的情况作为思考判断的标准。反垄断法实施制度的目标和功能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实现对理性行为主体的最佳威慑,为垄断行为导致的危害后果提供救济,以及解释、明确反垄断法针对对象所涵盖的具体范围和反垄断法实施标准。反垄断法实施制度的救济目标和功能包括对竞争秩序的恢复和对受害者的赔偿两个方面。在实现反垄断法实施制度的功能方面,公共实施与私人实施一样具有解释、明确反垄断法和恢复受损的竞争秩序的作用。而就公共实施而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实现最佳威慑效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2]。作为反垄断法公共实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宽恕制度存在的价值,也主要在于其是一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最佳威慑效用实现的工具。法律实施制度所意图实现的威慑效用,主要是指对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所能够产生的对理性行为主体的行为导向与遏制效果。法律实施产生威慑效用的作用原理主要在于,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对当事人来说是一种成本,当经由法律实施调整过后的成本效益分析使行为主体得出从事违法行为成本大于收益时,自然会打消

从事的念头,这时威慑效用就起作用了。就反垄断法领域而言,经济分析法学派的最佳威慑理论,构成了反垄断法实施制度最佳威慑效用概念的基础。最佳威慑理论认为,对垄断违法行为设置什么形式以及何种程度的法律责任,能够以最小的社会成本达到最佳的威慑效果,是分析评价反垄断法实施制度的威慑效用所要讨论的核心课题。反垄断法的实施过程意味着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的成本投入,相关制度设计应努力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佳的威慑的目的。最佳威慑理论最基本的前提性假设是“处罚的目的……是在于威慑无效率的违法行为,而不是有效率的违法行为”[3]。该理论所追求的不是最大威慑,而是介于威慑过度与威慑不足之间的一种最佳状态。在制裁垄断违法行为这一问题上,威慑过度会压制市场经济发展活力,干扰市场主体正常的经营决策,减缓社会福利的增长;而威慑不足则会纵容违法行为的发生,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最终也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科学的规则设计使得美国反垄断法宽恕制度在实现对理性行为主体的最佳威慑方面的基本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一方面,宽恕制度通过扩展反垄断法公共实施机构的信息和证据来源渠道,在有效节约实施成本的同时,增加垄断违法行为被发现的几率,也增加了不合作的垄断违法行为主体受处罚的可能性,从而客观上加强反垄断法实施的威慑效用;另一方面,宽恕制度对垄断违法行为主体可以起到很好的分化作用。在

反垄断法的基本内容及实施意义

反垄断法的基本内容及实施意义 一、反垄断法的立法背景及相关概念 (一)、我国反垄断法立法背景 198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了反垄断特别是反对行政垄断的任务。该暂行规定指出:“在经济生活中,除国家指定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专门经营的产品外,其余的不得进行垄断,搞独家经营。”“开展竞争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任何地区和部门都不准封锁市场,不得禁止外地商品在本地区、本部门销售。”此外,还要求工业、交通、财贸等有关部门修订现行的规章制度,剔除其中妨碍竞争的规定,并授权各地区和各部门根据暂行规定的精神,制定实施办法,保护竞争的顺利进行。此后,政府又以不同形式颁布了一系列反垄断法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87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价格管理条例》第29条第9款和第30条有关禁止企业间或者行业组织商业垄断的规定,1988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重要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管理暂行规定》第13条有关禁止企业、行业垄断市场价格的规定,1989年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等联合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1993年9月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第7条(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第12条(搭售行为)和第15条(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规定。这些有关反垄断的规定散见于各个条例、暂行

规定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且大多为国家行政法规,权威性不够。 1987年8月,国务院法制局成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1988年就提出了《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暂行条例(草案)》。199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强调加快经济立法步伐,以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于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制定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制定过程中,就如何处理反垄断问题和反不正当竞争问题曾有三种不同方案:一是仅就反不正当竞争问题做出规定,而不规定反垄断问题,后者留待将来的《反垄断法》中作规定;二是在规定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的同时,也对反垄断问题做出全面规定,将来不再另行制定《反垄断法》;三是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部分垄断行为视同不正当竞争行为做出规定,以解燃眉之急,将来制定《反垄断法》时再对其他垄断问题做出规定,也可以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垄断行为作立法技术上的处理,并入《反垄断法》。最后,立法机关采纳了第三种方案,于1993年9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没有同期出台。反垄断立法被搁浅的主要原因是立法者与学术界对现阶段国家是否有必要制定反垄断法有不同的看法,其中较普遍的一种看法是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企业规模效应并未充分发挥,订立反垄断法还为时过早。对于在我国已经出现的个别垄断行为,则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予以规定。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假借政府名义进行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大行其道,公用企业明目张胆地限制竞争,联合限价案件不断出现。这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资料报告

目录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垄断法案大事记 二、商务部审理的阶段 三、商务部审理可口可乐细节 四、辨析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相关理由 一、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垄断法案大事记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二十四亿美元收购在上市的汇源公司。 2008年9月4日,有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四万余人中,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达82.3%。 2008年11月3日,汇源发布声明称,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目前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预计审批结果有望在年底前出台。 2008年12月4日,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已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申请进行立案受理。 2009年3月5日,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部反对并购汇源的声音越来越多。但随后,上市的汇源果汁连夜发布澄清公告。 2009年3月10日,商务部部长德铭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依法审核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不会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二、商务部审理阶段 中华人民国商务部收到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简称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汇源果汁集团(简称中国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根据《反垄断法》第三十条,现公告如下: 1、立案和审查过程。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9月25日、10月9日、10月16日和11月19日,可口可乐公司根据商务部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交的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标准,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由于此项集中规模较大、影响复杂,2008年12月20日,初步阶段审查工作结束后,商务部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书面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在进一步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对集中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评估,并于2009年3月20日前完成了审查工作。 2、审查容。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商务部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此项经营者集中进行了全面审查: (1)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2)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 摘要:反垄断法是规制市场相关垄断行为,以达到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的“经济宪法”,它在经济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适用除外制度在反垄断法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适用除外制度可以协调反垄断法本身价值与相关国家政策的冲突,使相关国家政策在反垄断法中得到实现。本文探讨适用除外制度的含义,说明适用除外制度存在于反垄断法中的原因,分析适用除外的适用范围,并提出我国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完善的建议。 一、反垄断法论文联盟适用除外制度的概念 在界定该概念之前,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和反垄断法豁免之间是否存在区别做出说明。目前,在学界对此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有人认为两者之间存在区别,如:"严格而言,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与反垄断法上的豁免是有区别的。适用除外是法律上规定某些组织和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而豁免是指对应当适用反垄断法的限制竞争行为或垄断,在特定的情况和条件下,出于国家、社会利益或其他考虑,免予追究。豁免是原则适用基础上的一种例外,它不同于原则上不适用反垄断法的除外制度";因此,笔者认为,在概念上,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可以等同反垄断法豁免,意即两者是可以混用的。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意义 作为反垄断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垄断法适用除外亦称之为适用豁免制度,系指在某些领域对某些事项不适用反垄断法,在某些特定行业或领域中法律允许一定的垄断状态及垄断行为存在,反垄断法不予追究的特别法律制度。 从现有的世界各国立法例上看,适用除外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对维护本国整体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重大意义的行业或领域以及那些对市场竞争关系影响不大,但对整体利益有益的限制竞争行为。综观世界各国立法,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领域,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自然垄断,其二是政策性垄断。反垄断法素以促进竞争、抑制垄断、打击限制竞争行为为目的,而适用除外制度却促进垄断、容忍对竞争的限制。因此,从性质上讲,适用除外制度是对反垄断法基本制度的修正,也是对反垄断法基本目的的反动,但它在促进本国经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同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适用除外制度有利于协调反垄断与发展规模经济的关系,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反垄断法应在维护自由、公平、民主的竞争秩序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一个国家的反垄断立法中,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运用适用除外制度。具体来讲,其一,恰当界定适用除外行业,在实行

章节练习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垄断行为中,行为人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A. 行业协会促成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B. 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固定转售价格协议 C. 经营者未经执法机构批准,擅自实施集中 D. 经营者之间串通投标,情节严重 及《刑法》均对“情节严重的串通招投标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 2. 下列关于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的表述中,符合反垄断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 消费者不可以作为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原告 B. 因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的章程违反反垄断法而发生争议的自然人、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 C. 原告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须以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相关垄断行为违法为前提 D.在反垄断民事诉讼中,具有相应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专门性问题所作的说明,属于《民事诉讼法》上的证人证言 3.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相关市场基本标准的是()。 A. 商品的销售渠道 B. 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 C. 商品间较为紧密的相互替代性

D. 商品的使用期限和季节性 4. 下列关于《反垄断法》适用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只要垄断行为发生在境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B. 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者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C.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者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D. 只要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5.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反垄断调查程序的是()。 A. 立案 B. 调查 C. 侦查 D. 处理 6. 根据反垄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涉嫌垄断行为中,不属于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的是()。 A. 冻结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B. 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者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检查 C. 查封、扣押相关证据 D. 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7.根据反垄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恢复调查的是()。 A. 中止调查的决定是基于经营者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作出的

浅论反垄断法的作用

浅论反垄断法的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中经济法是国家出于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和协调的法律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而反垄断法作为经济法的最典型和最核心内容之一,它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垄断法是反对限制竞争,维护自由公正和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总称。反垄断法的作用可以表述为,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作用排除各种对竞争机制作用的干扰,保护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作用主要在以归结为下几个方面: 一是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公平的竞争环境会使竞争会使每个企业感到压力,产生动力,激活力,迫使每个企业努力降低成本和价格,不断进行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二是维持合理的市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反垄断法通过禁止垄断,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秩序,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自主性和平等地位,加快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易性和自由流动。 三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福利。在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必须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并且得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增加花色品种。 四是实现经济民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机制,但竞争的结果也可能造成垄断,排斥竞争,市场机制本身没有自发的维护公平竞争和自由竞争的内在功能,反垄断法就是维护并促进经济民主化的法律保障。 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为例。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中,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对可口可乐公司进行了审查认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完成后达成经营者集中,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此项经营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将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和果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商务部因此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加强,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日趋完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有竞争就会有垄断,垄断不仅会损害企业的效率,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会遏制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竞争精神,所以完善的市场经济需要反垄断法来规范,以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反垄断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哈佛学派即产业组织学派,其研究的重点是市场势力和市场竞争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运行三方面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维护市场有效竞争的方案,即S-C-P方案。 2.(芝加哥学派、后芝加哥学派) 3.结构Structure,指的是市场结构,包括供应方的结构(如原材料技术)、需求方的结构(如需求价格弹性、增长率、购买方法等)可以反映市场结构的因素比如:市场集中度、产品之间的区分度、企业产品多样化的程度,市场进入障碍竞争企业数量减少,将导致市场集中,影响市场绩效(价格增高、质量降低)改变市场结构:政府干预(竞争法的实施) 4.行为Conduct,行为指市场上的企业采取的竞争性的行为,包括合谋、策略性的行为,还包括研发、广告、并购、降低成本、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等。 5.绩效Performance,即市场绩效,是指市场机制的运行效果,即一个行业在多大程度上为消费者谋得福利,在绩效良好的市场中,企业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生产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价格反映了供求的变化。 6.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产品的数量。 7.决定需求函数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等 8.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9.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0.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11.供给函数: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 12.均衡: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抵消,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13.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者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 14.一般均衡: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 15.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即供需曲线的相交点。 16.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任何一个个体买与不买,卖与不卖,都不会对市场价格有影响,每个人都是被动的既定市场价格接受者;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商品完全无差别(质量、规格、服务);所有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毫无困难的;信息是完全的。

反垄断法案例及分析

反垄断法案例 1、两拓结盟 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与竞争对手必和必拓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并各自的西澳大利亚矿石业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各持股50%。由于两者的铁矿石出口量之和占到了澳大利亚的80%以上,已构成了实质性的垄断。而作为对进口澳矿依赖度超过40%的中国,如何应对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国际钢协、中钢协、欧洲钢铁工业联盟、日本钢铁联盟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商务部称,至今未收到两拓的反垄断申报。 2、北京首起反垄断诉讼案宣判界定“相关市场”概念 原告唐山人人公司诉称,由于其降低了对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投入,被告即对全民医药网在自然排名结果中进行了全面屏蔽,从而导致了全民医药网访问量的大幅度降低。而被告这种利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支配地位对原告的网站进行屏蔽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原告进行竞价排名交易的行为。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106000元,解除对全民医药网的屏蔽并恢复全面收录。 被告百度公司辩称,被告确实对原告所拥有的全民医药网采取了减少收录的措施,实施该措施的原因是原告的网站设置了大量垃圾外链、搜索引擎自动对其进行了作弊处罚。但是,该项处罚措施针对的仅仅是百度搜索中的自然排名结果,与原告所称的竞价排名的投入毫无关系,亦不会影响原告竞价排名的结果。其次,原告称被告具有《反垄断法》所称的市场支配地位缺乏事实依据。被告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是免费的,故与搜索引擎有关的服务不能构成《反垄断法》所称的相关市场。因此,请求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首先,认定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原则上应当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市场份额、竞争状况、控制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能力等因素进行判断。当然,在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能够予以准确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但当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原告选择适用上述推定条款来证明被告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应当就其对被告市场份额的计算或者证明方式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支持。本案中的相关市场是中国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原告仅提交了两篇有关被告市场地

《反垄断法》考试复习题

反垄断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于( B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A.2007年5月30日 B.2007年8月30日 C.2008年5月30日 D.2008年8月30日 3、在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竞争,并能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前提下,经营者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D )不为反垄断法所禁止。 A.为排除竞争,达成的联合抵制交易协议 B.为实现其支配地位,达成的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协议 C.为限制竞争,达成的固定商品价格协议 D.为改进技术,达成的限制购买新技术协议 4、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实施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行为是( A )。 A.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B.宏观调控行为 C.经营者集中行为 D.滥用市场支配者地位行为 5、依《反垄断法》规定,依据其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可以推定( D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A.合计份额达到四分之三的三个经营者 B.合计份额达到三分之二的两个经营者 C.B选项情形下,其中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经营者 D.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一个经营者 7、下列不是垄断协议的( D )。 A.家乐福和沃尔玛约定:前者占北京市场,后者占天津市场; B.因为价格问题,甲乙两家汽车厂口头约定都不购买丙钢铁公司的钢材; C.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只能按某价格出售; D.甲药厂和乙医药连锁超市约定:后者出售前者的某种专利药品最高按某价格出售; 8、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该罚款数额是( C )。 A.5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下 C.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 D.上一年度销售额2%以上20%以下 10、对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机构定位和工作职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 A.是承担反垄断执法职责的法定机构

试论反垄断法的博弈分析

试论反垄断法的博弈分析 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反垄断法是市场管理法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反垄断法被称为是“自由企业的大宪章”;在德国,则被视为“经济宪法”。反垄断法的出台标志着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守夜人”的角色,而成为经济活动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本文从规则的制定入手,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对其进行分析,阐明反垄断法的规则本身就是政府和企业博弈的结果,旨在为我国反垄断立法提出方法上的建议——博弈分析。一博弈理论简介(一)博弈论的名称 博弈论,英文名称为Game theory是研究各方策略相互影响的条件下,理性决策人的决策行为的一种理论。博弈论刚被介绍至我国时,曾有过多种译法。有的学者根据其英文名称,直译为游戏理论;有的学者则从该理论本身的研究对象出发,转译为对策论或对策运筹论。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博弈论这一名称。这除了由于博弈这个带有文言味的词本身的学究气浓郁而给人的第一印象较为深刻外,更重要的是博弈一词能更准确、全面地体现策略选择、依策而动以及最终结果三者的统一。 (二)博弈的要素 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包含如下四项要素:1,博弈的参加者(player)。也称局中人或博弈方。是指博弈中能独立决策、独立行动并承担决策结果的个人或组织。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跨国公司乃至一个国家,

只要能独立决策和行动,都可视作一个博弈方。比如柯达与富士公司的竞争,就可看作一个有二个博弈方的博弈。一般说来,博弈的参加者越多,情况就越复杂,结果越难预料。2,策略空间(strategy space)。是指各博弈方可选择策略的集合。strategy直译应为战略,不过战略一词对大多数博弈来讲显然过于抽象和宽泛了。每一个策略都对应一个相应的结果。因此每个博弈方可选的策略数量越多,博弈就越复杂。3,进行博弈的次序(the order of play)。博弈中各博弈方行动的顺序对于博弈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博弈方、同样的策略空间,先后决策并行动和同时决策行动,其结果是大相径庭的。4,博弈的信息(information)。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信息对博弈的重要性古人早已知之。博弈中最重要的信息是有关对手策略以及各博弈方得益的信息。例如,在各博弈方同时决策的博弈中,必须保证不能让对手知道自己采取何种策略,否则自己将永远是博弈的输家。得益(play off),也称支付,是指博弈方策略实施后的结果。有关得益的信息是促使某博弈方选择某种策略的关键参考值。理性的博弈方总是选择能使自己获得最大得益的策略。一旦确定了以上四要素,一个博弈也就随之确定了。值得注意的是,博弈论特别强调“理性人”的前提假定,即参加博弈的各博弈方始终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惟一目标。除非为了实现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否则不会考虑其他博弈方或社会利益。 (三)博弈论的结构 由于一个完整的博弈需具备上述四要素,因此博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成不同类别:1,按博弈方划分,可分为单人博弈和多人博

反垄断法律制度题库7-1-8

反垄断法律制度题库 7-1-8

问题: [单选]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制度采取()。 A.强制的事前申报模式 B.强制的事后申报模式 C.自愿决定是否事前申报的模式 D.自愿决定是否事后申报的模式

问题: [单选]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合并,向商务部提交了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材料。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务部应实施两阶段审查制 B.商务部的初步审查应当在收到经营者提交的文件、资料之日起30日内进行 C.第二阶段审查应当自执法机构作出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之日起90日内审查完毕 D.经营者同意延长期限的,第二阶段的审查期限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选项D:经营者同意延长期限的,第二阶段的审查期限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0日”。

问题: [单选]关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平竞争审查采取事前自我审查的方式和书面审查的方式 B.未进行自我审查的,不得提交审议 C.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不得指导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 D.国务院法制办不得指导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 选项A:公平竞争审查采取事前自我审查的方式;选项CD: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指导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工作。 出处:山东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b915146413.html,;

问题: [单选]以避免甲市全体人民被传染禽流感病毒为借口,甲市政府发出通知,禁止外地生猪定点屠宰厂将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本地市场的猪肉均由该市定点的屠宰场供应。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规定,甲市政府的行为构成()。 A.强制交易 B.地区封锁 C.妨碍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正常经营活动 D.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 选项B:地区封锁,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的行为。

论反垄断法的宽恕制度

论反垄断法的宽恕制度

论反垄断法的宽恕制度 摘要:宽恕制度作为反垄断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抑制垄断形成以及消除已有垄断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本身的特点使得执法机关的效率得到提高,并且使得办案的准确性更大。由于它的优越性,各国普遍采用该制度。我国也在反垄断法中规定了宽恕制度,但是相比而言,立法的水平以及司法实用程度均有所欠缺,有待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宽恕制度反垄断法卡特尔适用条件 作为有经济法中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对一国的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其中的宽恕制度更是对垄断行为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我国在反垄断法中也确立了宽恕制度,但是由于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一、宽恕制度的涵义 宽恕制度是指参与核心卡特尔的经营者,在该卡特尔被发现之前,或者在执法机关发现之后着手调查之前主动向执法机关报告,并给予积极配合、提供有力证据,执法机关对其予以减轻或免除处罚的反垄断制度。该制度旨在减免卡特尔成员公法上的责任,鼓励卡特尔成员和有关个人竞相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揭发违法卡特尔,提供卡特尔的相关信息,从而促进对违法卡特尔的发现,调查和处理。宽恕制度是卡特尔执法的有效政策工具,它有利于破坏卡特尔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卡特尔的执法效率。通过对卡特尔从内部分化瓦解,以解决反垄断执法机关对这类卡特尔发现难、取证难的问题,对及时查处核心卡特尔、提高执法效率、吓阻违法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二、宽恕制度的特征 首先,制度本身的目的是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取卡特尔内部难以主动发现的违法信息。卡特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竞争关系的经营者组成的限制竞争的联合,其目的在于避免竞争可能带来的风险,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只要存在追逐更多利润的可能性,同业经营者就愿意通过卡特尔开展联合限制竞争。卡特尔成员利益的紧密性和行为的秘密性造就了卡特尔的隐蔽性。一旦同业经营者之间形成卡特尔,竞争关系就暂时性地退而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合作对外的伙伴关系,若东窗事发,卡特尔成员往往相互包庇,配合销毁证据,给执法查办活动制造障碍。宽恕制度就是针对卡特尔的隐蔽性,从卡特尔内部寻找揭露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 国别 实施主体 反垄断法组成 执法队伍特征 美国 司法部反托拉斯司;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各州政府和民间主体反托拉斯法 克莱顿法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专家型、终身制 日本 公正交易委员会 禁止垄断法 不正当赠品及不正当表示防止法 承包合同法 设事务总局,目前人员650人。 欧盟 欧共体委员会

欧共体法院 欧共体竞争法 竞争局大约有450名工作人员,其中200名是经济学和法学领域的家。 德国 联邦卡特尔局 垄断委员会 联邦经济与科技部 反限制竞争法 工作人员约250人,其中110人拥有法律或经济学学位,任高级主管。 美国:《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 (An Act to Protect Trade and Commerce against Unlawful Restraints and Monopolies) 简称《谢尔曼法》(Sherman Act) 欧盟European Union 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局Competition Directorate General / The Eupopean Commission 欧共体条约The Treaty Establishing European Community

中国反垄断法平等地适用于市场主体即经营者。 适用范围 中国反垄断法对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分别做出了禁止规定。 关于垄断协议 中国反垄断法不反对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严格禁止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除、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垄断行为。 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中国反垄断法第五章对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进行了专门规定关于滥用行政权力 中国反垄断法鼓励经营者通过依法实施集中等方式做大做强,同时依法规制经营者集中行为 关于经营者集中 微软 可口可乐 波音 Microsoft Corporation (NASDAQ:MSFT and NYSE:MSFT) is an American public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headquartered in Redmond, Washington, USA that develops, manufactures, licenses, and supports a wide range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edominantly related to computing through its various product divisions1>. Established on April 4, 1975 to develop and sell BASIC interpreters for the Altair 8800, Microsoft rose to dominate the home computer operating system market with MS-DOS in the mid-1980s, followed by the Microsoft Windows line of operating systems.

论反垄断法

论合法垄断 姓名:高欣班级:法1301 学号:130501106 摘要:反垄断法是调整在反对垄断或限制竞争过程中发生的市场监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反垄断法规制的是垄断行为,各国对其大都是严格禁止,而在实践中,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垄断行为的情况纷繁多样,应根据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进行判断该行为属于合法垄断还是非法垄断?适用反垄断法还是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关键字:反垄断法合法垄断非法垄断垄断协议 一、合法垄断与非法垄断的划分标准 所谓垄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竞争法规定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扩张自己的经济规模或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地位。垄断行为具体包括:(一)垄断协议;(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就垄断协议而言,垄断协议的反竞争性十分典型,危害极为明显。它的实行一般会产生损害市场竞争的结果,并进而损害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而竞争秩序(机制)、整体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民法上的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具体体现。所以,对垄断协议予以禁止符合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但我们必须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垄断协议也不例外。因此对于垄断行为我们不能一刀切地一律禁止,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对于如何判断垄断行为是否违法,作为现代反垄断法开山鼻祖的美国在长期的反垄断法实践中形成了两项重要原则,即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

(一)、本身违法原则 本身违法原则也称当然违法原则,是指对市场上某些类型的反竞争行为不管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即可直接认定这些竞争行为严重损害了竞争,构成违法而应予以禁止。 本身违法原则反映的是一个事实与法律之间的逻辑判断问题,违法行为的存在与否是法院或反垄断执法机关做出裁决的基础。就横向垄断协议而言,一旦被认定为: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联合抵制交易;国务院反垄断法执行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这些行为之一的,不需要被证明其行为是否合理,可直接宣布垄断协议违法,并采取禁止等制裁措施。之所以不需要进行合理性分析,不必关注其对竞争产生的实际效果,是因为从性质就可以推定,其产生的积极效果不可能弥补对竞争造成的损害,这就内含有“显而易见”的逻辑。 (二)、合理原则 合理原则又称合理分析原则,是指对市场上的某些限制竞争行为并不必然地视为违法,其违法性得依具体情况而定。具体而言,对某些限制竞争行为案件,反垄断主管机构或法院应具体地、仔细地考察和研究相关企业的行为目的、方式和后果,以判断该限制竞争行为的合理与否,然后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合理原则是1911年“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案”确立的原则。美国最高法院在1918年"美国诉芝加哥农产品交易所案"的判决中对合理

岭院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的案例

反垄断法的几个典型重组案例 如何在并购案例分析中运用反垄断法的原则和并购准则,往往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下面是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处理。 (一)AT&T与柯达胶片冲印一体化案的比较 如何区别反竞争的一体化和竞争性一体化,AT&T与柯达公司的案例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1982年A T&T解体以前,AT& T公司实行包括提供长途、市话服务,以及通讯设备制造和研究开发在内的一体化经营。AT&T通过设计专门的技术标准,并保守网络标准信息,以排除其他制造企业。当司法部反垄断处受理此案时,AT&T在申述中举出柯达公司的例子。柯达公司开发出一种新的胶卷,这种胶卷只能用柯达公司自己制造的设备才能冲印,而且柯达公司对冲印其照片使用的化学试剂进行保密,从而形成胶卷生产和冲洗上下游一体化。最终,司法部判AT&T的行为是反竞争的,并未判柯达的行为是反竞争。 AT&T和柯达的一体化的主要区别:一是行业特点不同。1982年以前的电讯设备下游市场几乎都被AT&T垄断,可以说AT&T是电讯设备的垄断买主。而胶卷行业的用户是分散的竞争性买主。二是柯达公司开发了一个新的产品,尽管柯达产品的开发导致其他厂商(主要是Berkey)的成本增加,但是他们仍然可以生产新的产品。实际上,柯达的行为促进了其他胶片生产厂商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技术进步;而AT&T是按其设备标准设计公共网络的标准,如果其他

制造商不采用AT&T的标准,其设备就无法与公共网络连接。 因此,可以说柯达公司是利用竞争优势,而AT&T公司是滥用市场力量,其一体化和保密是反竞争的。由此可见,一体化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主要判据是一体化企业是否滥用市场力量,关键要分清滥用市场力量和发挥竞争优势的区别。 (二)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案 波音和麦道公司分别是美国航空制造业的老大和老二,是世界航空制造业的第1位和第3位。1996年底,波音公司用166亿美元兼并了麦道公司。在干线客机市场上,合并后的波音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而且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供应商,占美国国内市场的份额几乎达百分之百。但是,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波音兼并麦道,而且利用政府采购等措施促成了这一兼并活动。其主要原因是:首先,民用干线飞机制造业是全球性寡占垄断行业,虽然波音公司在美国国内市场保持垄断,但在全球市场上受到来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越来越强劲的挑战。面对空中客车公司的激烈竞争,波音与麦道的合并有利于维护美国的航空工业大国地位;其次,尽管美国只有波音公司一家干线民用飞机制造企业,但由于存在来自势均力敌的欧洲空中客车的竞争,波音公司不可能在开放的美国和世界市场上形成绝对垄断地位。如果波音滥用市场地位提高价格,就相当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空中客车。 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在监管企业购并时,不仅仅根据国内市场占有率来判断是否垄断,还要考虑在整个市场范围内是否能够形成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