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值得借鉴的找工作经历值得借鉴的找工作经历

值得借鉴的找工作经历值得借鉴的找工作经历

值得借鉴的找工作经历

自从那天把签好的材料寄给了宝洁,本人大四找工作的征程也算是尘埃落定,心中却感到
有些空虚。曾答应jackyxp一定要把宝洁的面经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但感觉宝洁的流程别人
写了太多,其实我经历的也大同小异,不如把我找工作的前前后后作一个总结,希望能为
以后找工作的同学作提供一点有用的参考。


先对找工作的历程作一个总结:


*申过,并进入面试的部分公司
HARTING(德国雅迪) offer
腾讯 一面被拒
Procter&Gamble offer
Goldman Sachs 二面被拒
GE医疗 霸到一面后被拒
Colgate 一面被拒
强生中国 一面被拒
强生医疗 放弃二面
国泰君安 放弃final

*其它申过没到面试被拒的公司:(给后来者动力哈!)
国外企业:BCG / Mckinsey / E&Y / Deloitte / IR / Mars / National Instrument
Opera Solutions / Pwc / Shell / Unilever / UBS / Bain Consultant / IBM / L'Ore
al
Hengseng Bank / Citigroup / Danone / Maersk Group / Intel / Honda / Bosch / Ad
idas / Kimberly-Clark ……
国内企业:嘉里粮油 / 万科 / 美的 / 深航 / 招商地产 / 农夫山泉 / 创维 / 招商银行
/ 交通银行 / 联想 / 金地地产 ……

除了这些国内国外能叫得出名字的,还有n多不大不小的各式各样的公司,找工作找到了一
种饥渴的程度。一种“为找工作而找工作”的程度。其实能进面试真的很不容易,在其中
不仅仅是个人是否够优秀的问题,还有个很大的概率问题。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多申,对
于好公司一定不要错过。
下面分几个部分说说我找工作的一些感想:

一、细节!还是细节!


为什么要把这个放第一个,实在是因为细节在面试过程中太重要了。招聘人员要在短短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几分钟里了解你是怎么样一个人,是不是适合他们公司,能获得的信息很少。而在这仅仅的很少的信息里,如果你没有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会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现在,公司都十分注重新员工的integrity,找工作的同学当十分关注!
我个人在找工作,找实习的过程中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案例1:大三找暑期实习的时候,进了IBM的一面,主要是问一些个人的经历。当我叙述到因为要完成一个项目,我曾经去拜访昆山百利盖公司的一个生产经理的时候,面试官很诡异的插了一句:“哦,你找的哪个经理?”当时我的感觉就是他认识那个公司的人。但是我确实想不起来那个经理姓什么,只是很模糊的说:“好像是姓陈……”(后来翻名片才
知道原来他

叫谢**,后悔不已),后面他又跟了一句:“那是家美国的公司吧?”我立刻很坚定的回到:“不,是欧洲的,德国的……”这才知道原来是面试官试探我所说的事实的真实性。汗!
也许你可以很肯定告诉他你杜撰出来的回答,但如果他们确实对你所叙述的那个行业很熟,你肯定挂了。而实际上他们的关系网往往很广,甚至旁边就坐着某招聘网的猎头,还是劝同学们不要冒这个险。
案例2:同样是找实习,在ford招实习生的时候,我一路进到final,在被问及一个有关挑战杯的人员组织的时候:面试官问我有几个组员,我肯定的说:五个;又问:怎么分配任务?在面视官的直直的目光下,我不知不觉居然报出来了六个职务。然后感到很窘,面试官MS很得意。最后以被拒告终。而其实这件事是真实的,也很成功,当时人员有流动,最
后定稿是五人,分工其实不是很明确。但是,当你把它拿到台面上讲的时候,一定要落实细节!
所以,你所陈述的事情一定要是真实的,并且通过细节(对时间、地点、人名等的具体落实),让它显得真实可信。给面试官一个良好的印象。

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细节决定命运。

二、不要迷信,神化牛外企
本人有幸参加了Goldman Sachs东京FICC/Equity部门的pre-talk以及在上海的一面,被很多人几乎奉“神”的GSer我也见了十个左右,感觉企业文化很好,非常重视员工(即使对我们这样将来有可能成为员工的Candidates),大多数都很nice,真的在很认真挑选适合他们公司的人。在去上海之前,包括接到从东京打来的pre-talk电话的时候,我都以对待
“神”的眼光对待这次经历,而当一个真正的trader就坐在我对面,跟我说他们每天做的一些事,以及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的时候,我发现其实他们做的也没多大意思,特别是对只能做trade desk的小本(个人观点,与个人兴趣爱好有关)。其实说白了,Goldman Sachs就是一个金融中介,帮人家做做金融交易,帮有钱的管管钱,帮没钱的找找钱,因为做的交易都很大,所以雁过拔毛,然后赚很多的钱。那天的面试,在面完回来在路上就发现我不喜欢他,他也定不太喜欢我,然后就大概知道被拒的命运。
个人对这样的企业的看法是:那里能提供非常好的薪酬福利,那里会让你干很多个小时,那里聚集了一批最优秀的人,那里有你很好的职业发展道路,但其实你刚进去的时候做的是一个非常大的机器的一个小螺丝钉。在面对这样的企业的时候,相信自己的优秀,一定不要放弃机会,哪怕最终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或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希望无处不在!你
为什么不可以。

三、“为

找工作而找工作”
这句话最初是在腾讯的一面上听到的,因为我报的职位与其要求相差甚远(一方面怪我在报的时候没有好好调查研究;而另一方面腾讯招聘通知写的也有点小问题),面官对我如是说:“我感觉你是为找工作而找工作……”当时我辩解了很多,感觉自己真的很想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后来想想他这样说是对我们毕业生的一种不负责任。我,既然感觉自己出不了国,也不再适合继续学习,那就要做出选择――找工作。既然做了决定,那当然要全力以赴,好好找。那当然是为了找而找。不然我怎么生存呢? 但是反过来想,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其实也真是一件蛮悲惨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希望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很痛苦。既然自己无法选择并做出判断,那就多听听一些面试官,一些职场的资深人士怎么说,让他们给我指条明路。通过自己没有掩饰的表现,让他们来感觉,这样的人在什么样的领域
做得比较出色,你适合不适合这个职位,你适合什么样的职位等等。而这些指点其实对找工作的人来说太重要了,我在而强生中国的时候,面到一半,面官问我:你有还有什么其他的offer?我如实回答,宝洁刚给了我电话offer,告诉他我仍然接着面强生,一方面因为之前已确认了面试时间,不应该不守信,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更好
的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位。然后面官很诚肯地跟我讲了很多有关职业选择的东西,受益匪浅,之后我坚定了我的选择,婉拒了一些还在进程中的公司,也好让别人有更多的机会。

四、英语啊英语
在一轮轮的笔试面试中,发现英语的书面和口语的交流能力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对于一些众多人追捧的外企。英语能力的高低,往往会决定你在一家知名外企的招聘过程中能走多远。记得强生中国的某高管曾说:“做同样的事,你用英文而别人用中文,你会比别人值钱很多。”不是说我崇洋,而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既然无法改变,就应该学会适应。书面的阅读能力主要是为了对付一些像SHL、TOEIC(含听力)这样的英语笔试试题,保证自己能顺利通过进入面试,主要考查阅读速度与准确理解能力;而口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在英语面试中交流效率以及给面试官的感觉。个人认为阅读能力可以通过有意多看些英文的材料来提高,让自己适应英语书面环境;口语要多听多练,我一般会在某一次面试前找很多有关公司的英文材料大声的读,从中找一些语感,可能发音一时很难纠正,但至少达到能让别人听懂,比较通顺的水平。

五、简历!
简历很重要,这个我也不必

多说,网上能找到的资料很多。我只是希望在一些可能被忽视的地方给后来人一些经验:
1、简历要跟据你投的公司定版式,没有最好的简历,只有最适合,最对公司口味的简历。我在找工作时就是用一份按“哈佛经典模板”做出的简历打天下。对于同一份简历,宝洁的面官就很喜欢,简洁、明了,内容丰富。当我把同样的简历拿到某国有大银行的面官处时,看到他皱起了眉头:“怎么这么简单啊,就一张纸;性别、年龄都没有;证书呢?照片呢?……”在此,我不想说哪种简历好,哪种不好,而是你要针对投递的对象选择你投递的版本,适合才是最好!
2、简历所叙述的事一定要精简,千万不要把你做过的所有事全写上,即使你做过的事不是那么多,也要有选择。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自己的经历中哪些是有意义的,哪些是能学到东西并提高自己的,而有一些事仅仅是做过而已。如果全写上,一方面会显出你做事盲目,没有选择,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所列经历越多,有可能被问到的细节就越散,被问出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

六、永远做自己,相信自己
有的同学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把自己扮演成职位所需要的类型,来迎合公司面试官。我个人不是很赞同。每一个人找工作,其实是在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只有在适合自己的职位上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有些公司确实很好,能提供很好的发展机会与很好的薪酬福利,但是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方向,适合的工作,不必要在这样的公司上花费很多精力,即使最终通过努力进了,也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达到别人同样的结果。当然,更不会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所以我提倡大家永远不要扮演,相信自己,做自己。让自己,让公司做出最好的选择。我面宝洁一面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我以前所接触的宝洁人的类型来扮演。因为我感觉,如果他们不喜欢我这样的人,即使我通过扮演进入了公司,而周围都是与我不同类型的同事,我也不会做得很开心。于是我就把我那一套“无为而治”啊,“中庸”的理论搬出来,说明我并不aggressive,我追求的是营造一种工作的氛围,我理想的管理管理方式是一种大家齐心协力get things done的过程等等。面的时候多次被打断,然后不停以“还有呢”被challenge,那个人叫汗啊,面完感觉不太好,像似挂了。很惊讶在一周后接到二面通知电话。经后来了解,PS部门不需要很aggressive的人,有很多很优秀的同学都因为too aggressive而挂在了一面。在面高露洁,以及霸的GE医疗的时候,都是群面。而我不喜欢表现的很aggressive,因为本来我就不属于那样一

类的人,我更希望他们会欣赏说话不在多,却很有想法,很能命中症结的人。所以我就像后者那样表现自己。事实证明,全挂了,我面的是销售,也许这样的性格不适合做这些产品的销售。在而强生中国的时候,面试官Tony跟我提到了我不适合做销售的关键:我思维逻辑性很强,十分理性,有创造力;而大多数产品的销售工作更需要一种感性的思维,能调动别人的能力,而我并不擅长。他给我很多建议,指明了一些方向,很感谢他。以上种种并不是说哪种性格更好,更优秀,而仅仅是一个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也许你做过一些工作,做得还比较出色,你需要一个对自己的认识,一个定位。但是,同时也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让自己在职业选择中找到属于你的那一份。
PS:对于这一部分,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有成的机会因素,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以这对于大家也只是一个建议。但扮演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七、霸王面
如果没有投过或者错过机会投,十分鼓励去霸,争取一次机会也许能改变你很多。
如果投简历拒,去霸一面,一般鼓励,再拒一次又何妨?
如果一面被拒,再去霸二面,如果是同一部门,劝你还是算了;不同部门可以一试,但不鼓励。
如果霸签?没试过。听说,听说而已,呵呵
本人霸面无数,很支持霸面的同学,但只有勇气是不够的,其实这其中也是有很多技巧:

首先看公司,因为有的公司不喜欢,甚至对此有些反感。对这样的公司,其实没有去的必要。就算去了,公司的支持人员也会很直接的告诉你:不可以。(比如宝洁)其次,你一定要为你要霸的公司、职位有很多的了解,一定要有良好的准备工作――homework,知道你为什么比别人更适合,告诉HR为什么把你的简历删掉是不妥当的。第三,要提早到,要坚持。提早到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让公司有回旋的余地;而坚持要适度,不要被拒了赖着不走,也不要轻易放弃。我曾经因为坚持,而在我即将放弃的最后一刻得到了支持人员的同意,代我问一下HR。而获得了一次宝贵的面试机会。虽然最终没能进,但学到了很多。最后,被拒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耿耿于怀,本来别人就没有理由多给你一次机会。得到了是恩惠,好好珍惜;没有也很正常。不要有种很受伤的感觉,要坚强,要屡败屡战!

八、做人要厚道
首先要诚信,不是自己的不要说成自己的;也许你会对你的经历加些润色,但不要过分。造假应该还没有吧,十分相信南大的同学,这点素质一定会有的;如果有这样想法的同学,我劝你不要试,风险真的很大。如果签了约、保了研就

不要再去你不太可能因之而毁约的公司面了,其实那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个人认为既然你不可能去,为什么还要占人家的机会呢。人,没有三头六臂,一个人只能找一份工作。拿七八个offer不是你炫耀的资本。懂得放弃,才是成熟。

九、被拒
不是你够优秀公司就应该要你,其实被拒的原因有好几种:
1, 可能你的才能不适合你所要应聘的岗位,也就是说unqualified,那么你应该继续找更适合于你的;也许你并不知道更适合做什么,那就海投,海面,多找找感觉。
2, 也很有可能是因Over qualified,被拒。对于这种情况,公司要了你,是公司对你的不负责任,其实你可以长得更高。不要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心情,继续努力,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份。

最后给以后要找工作的同学一些Tips:
1,通讯一定要畅通:本人亲历因为一位同学手机第一次没有打通而被迟到的面试者顶替

2,申请不要卡在deadline前一两天申请:一般公司筛选简历会在deadline前两三天,甚至一周开始,所以最后的简历如果不是非常优秀,很可能会被忽略。(今年L’Oreal就在网申deadline前两天便开始通知面试,本人错过)
3,哪里做宣讲哪里招人:宣讲会一定要听,他会说明哪里有open哪些职位有open,而投简历最有可能进面试的就是来宣讲的office,其它不是说没有机会,只是可能没有那么大,请同学好好权衡一下。本人错过四大,大部分原因在此。
4,最后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整篇文章写的都是一些找工作中的一些技巧。而真正能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自己所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这些才的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平时注重“修炼”,珍惜时间,全方面发展自身潜力,才是正道。

乱七八糟说了那么多,都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只是希望能给后来人留下一些东西,提供一些参考,走过的弯路就不用走了,希望南大的同学们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两个多月的历程一路走来,很艰辛也很快乐,付出了很多,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最后要感谢在此艰辛过程中一直支持着我的女友eggpxd、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你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