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写游记教学反思

学写游记教学反思

学写游记教学反思
学写游记教学反思

触动心灵的风景

《学写游记》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

说实话,抽签后内心一直很纠结,因为我抽到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学写游记》。然而我所执教的年级是七年级,即便我在八年级借班上课,八年级的孩子此时也没有学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四篇游记课文,也没有学过《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古代游记名篇,所以我曾一度不知如何下手。后来临近期末,我索性抛开了教材,针对我所教的七年级平行班的学生的学情自找资料来设计一堂游记写作教学课,这样发挥的空间反而更大了。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时多多少少接触过一些游记写作。叙事型的游记他们也写过不少,但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写写景类的游记则往往不能抓住景物特点以及具体细致、生动形象地描绘。于是我针对以上两个现状,把这堂游记写作课设计为写景型游记写作指导。重点在结合朱自清的名作《绿》来分析写景型游记的两大特征“巧抓特点”和“生动描绘”。现场教学中,因为有名篇的指引,学生对于这两种写法能够很快地领会并且贯彻到之后自己的写作中去。

然而写景型游记倘若只是写景,没有人的参与、人的活动,也只是一篇写景散文而已,不能体现出“游记”的“游”来。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更有灵性更加生动。我把第三个教学环节“体察人情”设计为本堂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学习在写游记时如何加入对人情叙述和描写。

我以余秋雨《读城记之兰州》为例,引出人情,并且提供给学生一篇习作《游黄龙溪》让其在景物描写中适时加入对人情的叙写。由于有之前两个教学环节的铺垫,学生在加入对人情的描写时,也自然而然地注意了结合景物特点来生动形象地描写,从而让作文展示环节精彩纷呈。

当时,这堂课囿于时间限制,对人情的描写仅限于对游客的活动以及心理的描写,并未涉及一些文化和人文历史内容。这也是我这堂课要继续指导学生的内容。这仅是一堂试水课,之前除了印发三篇文章让学生朗读了一遍,就没有让学生做任何准备,也没有在其他班级试讲。所有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呈现,学生的回答和写作都是在课堂上即时生成的,因此难免有不少粗拙之处,还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