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案)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案)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案)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教案)

第1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和性质的考查是高考热点,经常以小题形式出现.

2.数列求和及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热点一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运算 1.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a n =a 1+(n -1)d ; 等比数列:a n =a 1·q n -1. 2.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

等比数列: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 (q ≠1).

3.性质 若m +n =p +q ,

在等差数列中a m +a n =a p +a q ; 在等比数列中a m ·a n =a p ·a q .

例1 (1)(2017届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已知数列{}a n ,{}b n 满足b n =log 2a n ,n ∈N *,其中{}b n 是等差数列,且a 9a 2 009=4,则b 1+b 2+b 3+…+b 2 017等于( ) A .2 016 B .2 017 C .log 22 017 D.2 0172

答案 B

解析 由题设可得log 2a 9+log 2a 2 009=2, 即b 9+b 2 009=2,

由等差数列的通项的性质,可得 b 9+b 2 009=b 1+b 2 017=2,

所以b 1+b 2+b 3+…+b 2 017=2 017(b 1+b 2 017)

2

=2 017,

故选B.

(2)(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诊断性检测)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3=6, a 3+a 5+a 7=78,则a 5等于( ) A .12 B .18 C .24 D .36 答案 B

解析 由于a 3+a 5+a 7=a 3+a 3q 2+a 3q 4=6(q 4+q 2+1)=78,得q 4+q 2-12=0,得q 2=3或q 2=-4(舍去),则a 5=a 3q 2=6×3=18,故选B.

思维升华 在进行等差(比)数列项与和的运算时,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则均可化成关于a 1和d (q )的方程组求解,但要注意消元法及整体计算,以减少计算量.

跟踪演练1 (1)(2017·河北省曲周县第一中学模拟)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4=-4,S 6=6,则S 5等于( ) A .0 B .-2 C .4 D .1 答案 A

解析 由题设可得???

4a 1+4×32

d =-4,

6a 1

+6×5

2

d =6??????

a 1=-4,d =2,

则S 5=-4×5+5×4

2

×2=0,故选A.

(2)(2017届长沙一模)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2,则ln ()a 2 0172-ln ()a 2 0162=________. 答案 ln 2

解析 ln ()a 2 0172-ln ()a 2 0162 =ln ???

?a 2 017a 2 016

2=ln q 2

=ln 2. 热点二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1)证明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的两种基本方法: ①利用定义,证明a n +1-a n (n ∈N *)为一常数; ②利用等差中项,即证明2a n =a n -1+a n +1(n ≥2).

(2)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的两种基本方法 ①利用定义,证明a n +1

a n (n ∈N *)为一常数;

②利用等比中项,即证明a 2n =a n -1a n +1(n ≥2).

例2 (2017届东北三省三校联考)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2a n -n +1,数列{b n }满足b 1=2,b n +1=b n +a n -n .

(1)证明:{a n -n }为等比数列;

(2)数列{c n }满足c n =a n -n (b n +1)(b n +1+1),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1)证明 ∵a n +1=2a n -n +1, ∴a n +1-(n +1)=2(a n -n ), 又a 1-1=2,

∴{a n -n }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解 由(1)知a n -n =(a 1-1)·2n -1=2n , ∵b n +1=b n +a n -n ,∴b n +1-b n =2n ,

?????

b 2-b 1=21,

b 3

-b 2

=22

,…,b n

-b n -1

=2

n -1

累加得到b n =2+2·(1-2n -1)1-2=2n

(n ≥2).

当n =1时,b 1=2,∴b n =2n , ∴c n =a n -n

(b n +1)(b n +1+1)

=2n

(2n +1)(2n +1+1) =

12n +1-12n +1+1

. ∴T n =13-12n +1+1

.

思维升华 (1)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比)数列,也可以利用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但不能作为证明方法.

a n+1 a n =q和a2n=a n-1a n+1(n≥2)都是数列{a n}为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判断时还要看各项是否为零.

(2)

跟踪演练2 (2017届吉林省长白山市模拟)在数列{}a n 中,设f (n )=a n ,且f (n )满足f (n +1)-2f (n )=2n (n ∈N *),且a 1=1.

(1)设b n =a n

2n -1,证明:数列{}b n 为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 (1)证明 由已知得a n +1=2a n +2n , 得b n +1=a n +12n =2a n +2n 2n =a n

2n -1+1=b n +1,

∴b n +1-b n =1, 又a 1=1,∴b 1=1,

∴{}b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解 由(1)知,b n =a n

2n -1=n ,∴a n =n ·2n -1.

∴S n =1+2·21+3·22+…+n ·2n -1, 两边乘以2,得

2S n =1·21+2·22+…+(n -1)·2n -1+n ·2n , 两式相减得-S n =1+21+22+…+2n -1-n ·2n =2n -1-n ·2n =(1-n )2n -1, ∴S n =(n -1)·2n +1.

热点三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

解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要从两个数列的特征入手,理清它们的关系;数列与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交汇问题,可以结合数列的单调性、最值求解. 例3 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1,且a 2+a 7+a 12=-6.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S n ;

(2)将数列{a n }的前4项抽去其中一项后,剩下三项按原来顺序恰为等比数列{b n }的前3项,记{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若存在m ∈N *,使对任意n ∈N *,总有S n

(2)由题意知b 1=4,b 2=2,b 3=1,

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则q =b 2b 1=1

2

∴T m =4????1-????12m 1-12

=8????

1-????12m ,

∵????12m 随m 增加而递减, ∴{T m }为递增数列,得4≤T m <8. 又S n =n (9-n )2=-12(n 2-9n )

=-1

2????????n -922-814, 故(S n )max =S 4=S 5=10,

若存在m ∈N *,使对任意n ∈N *总有S n 2.即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2,+∞).

思维升华 (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交汇的问题,常用“基本量法”求解,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

(2)数列的项或前n 项和可以看作关于n 的函数,然后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数列问题. (3)数列中的恒成立问题可以通过分离参数,通过求数列的值域求解.

跟踪演练3 (2017·北京)已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1=b 1=1,a 2+a 4=10,b 2b 4=a 5.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和:b 1+b 3+b 5+…+b 2n -1.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a 2+a 4=10,所以2a 1+4d =10, 解得d =2,所以a n =2n -1. (2)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

因为b 2b 4=a 5,所以b 21q 4=9,解得q 2

=3,

所以b 2n -1=b 1q 2n -2=3n -1.

从而b 1+b 3+b 5+…+b 2n -1=1+3+3

2

+…+3n -1=

3n -1

2

.

真题体验

1.(2017·全国Ⅰ改编)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4+a 5=24,S 6=48,则{a n }的公差为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设{a n }的公差为d ,

由?????

a 4+a 5=24,S 6

=48,得?????

(a 1+3d )+(a 1+4d )=24,6a 1

+6×5

2d =48,

解得d =4.

2.(2017·浙江改编)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 n ,则“d >0”是“S 4+S 6>2S 5”的________条件. 答案 充要

解析 方法一 ∵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 ∴S 4=4a 1+6d ,S 5=5a 1+10d ,S 6=6a 1+15d , ∴S 4+S 6=10a 1+21d,2S 5=10a 1+20d .

若d >0,则21d >20d,10a 1+21d >10a 1+20d , 即S 4+S 6>2S 5.

若S 4+S 6>2S 5,则10a 1+21d >10a 1+20d , 即21d >20d ,

∴d >0.∴“d >0”是“S 4+S 6>2S 5”的充要条件.

方法二 ∵S 4+S 6>2S 5?S 4+S 4+a 5+a 6>2(S 4+a 5)?a 6>a 5?a 5+d >a 5?d >0. ∴“d >0”是“S 4+S 6>2S 5”的充要条件.

3.(2017·北京)若等差数列{a n }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a 1=b 1=-1,a 4=b 4=8,则a 2

b 2=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则由a 4=a 1+3d , 得d =a 4-a 13=8-(-1)3

=3,

由b 4=b 1q 3,得q 3=b 4b 1=8

-1=-8,∴q =-2.

∴a 2b 2=a 1+d

b 1q =-1+3-1×(-2)

=1.

4.(2017·江苏)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74,S 6=63

4,则a 8=________.

答案 32

解析 设{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

则?????

a 1(1-q 3)1-q

=7

4,a 1

(1-q 6

)1-q =63

4,

解得?????

a 1=14,

q =2,

所以a 8=1

4

×27=25=32.

押题预测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0,a 3+a 10>0,a 6a 7<0,则满足S n >0的最大自然数n 的值为( ) A .6 B .7 C .12 D .13

押题依据 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前n 项和是数列最基本的知识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可以考查学生灵活变换的能力. 答案 C

解析 ∵a 1>0,a 6a 7<0,∴a 6>0,a 7<0,等差数列的公差小于零,又a 3+a 10=a 1+a 12>0,a 1+a 13=2a 7<0, ∴S 12>0,S 13<0,∴满足S n >0的最大自然数n 的值为12.

2.(2017·安庆模拟)等比数列{a n }中,a 3-3a 2=2,且5a 4为12a 3和2a 5的等差中项,则{a n }的公比等于( ) A .3 B .2或3 C .2 D .6

押题依据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可反映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是高考出题的重点. 答案 C

解析 设公比为q,5a 4为12a 3和2a 5的等差中项,可得10a 4=12a 3+2a 5,10a 3q =12a 3+2a 3q 2,得10q =12+2q 2,解得q =2或3.又a 3-3a 2=2,所以有a 2q -3a 2=2,所以有q =2,故选C.

3.已知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a 7=a 6+2a 5,存在两项a m ,a n 使得 a m ·a n =4a 1,则1m +4n 的最

小值为( ) A.32

B.53

C.256

D.43

押题依据 本题在数列、方程、不等式的交汇处命题,综合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由a 7=a 6+2a 5,得a 1q 6=a 1q 5+2a 1q 4,整理得q 2-q -2=0,解得q =2或q =-1(不合题意,舍去),

又由a m ·a n =4a 1,得a m a n =16a 21,即a 212m +n -2=16a 21,即有m +n -2=4,

亦即m +n =6,那么1m +4n =1

6(m +n )????1m +4n =16????4m n +n m +5≥1

6?

??

?2 4m n ·n m +5=3

2, 当且仅当4m n =n m ,即n =2m =4时取得最小值3

2

.

4.定义在(-∞,0)∪(0,+∞)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等比数列{a n },{f (a n )}仍是等比数列,

则称f (x )为“保等比数列函数”.现有定义在(-∞,0)∪(0,+∞)上的如下函数: ①f (x )=x 2;②f (x )=2x ;③f (x )=|x |;④f (x )=ln|x |. 则其中是“保等比数列函数”的f (x )的序号为(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押题依据 先定义一个新数列,然后要求根据定义的条件推断这个新数列的一些性质或者判断一个数列是否属于这类数列的问题是近年来高考中逐渐兴起的一类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形式新颖,难度不大,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答案 C

解析 由等比数列性质得,a n a n +2=a 2n +1.

①f (a n )f (a n +2)=a 2n a 2n +2=(a 2n +1)2=f 2(a n +1);

②f (a n )f (a n +2)=2

2122222n n n n n a

a a a a ++++=≠

=f 2(a n +1); ③f (a n )f (a n +2)=

|a n a n +2|=

|a n +1|2=f 2(a n +1);

④f (a n )f (a n +2)=ln|a n |ln|a n +2|≠(ln|a n +1|)2=f 2(a n +1).故选C.

A 组 专题通关

1.(2017·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阶段测试)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a 2=-1,a 3=4,则a 4+a 5等于( ) A .17 B .16 C .15 D .14 答案 A

解析 设等差数列公差为d ,

则有????? 2a 1+d =-1,a 1+2d =4, 解得?

????

a 1=-2,d =3,

所以a 4+a 5=2a 1+7d =2×(-2)+7×3=17,故选A.

2.(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三调)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且a 2+a 6=3,a 6+a 10=12,则a 8+a 12等于( ) A .12 2 B .24 C .24 2 D .48 答案 B

解析 a 6+a 10a 2+a 6=a 2q 4+a 6q 4a 2+a 6=q 4=123=4,q 2=2,

a 8+a 12=a 6q 2+a 10q 2=q 2(a 6+a 10)=2×12=24, 故选B.

3.(2017·全国Ⅲ)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a 2,a 3,a 6成等比数列,则{a n }的前6项和为( ) A .-24 B .-3 C .3 D .8 答案 A

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得a 1=1,d ≠0,

由a 23=a 2a 6,可得(1+2d )2

=(1+d )(1+5d ),

解得d =-2.

所以S 6=6×1+6×5×(-2)2=-24.

故选A.

4.(2017届三湘名校教育联盟联考)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的积为2,最后三项的积为4,且所有项的积为64,则该数列的项数是( ) A .13 B .12 C .11 D .10 答案 B

解析 设等比数列为{a n },其前n 项积为T n ,由已知得a 1a 2a 3=2,a n a n -1a n -2=4,可得(a 1a n )3=2×4,a 1a n =2,

∵T n =a 1a 2…a n ,∴T 2n =(a 1a 2…a n )2

=(a 1a n )(a 2a n -1)…(a n a 1)=(a 1a n )n =2n =642=212, ∴n =12.

5.(2017届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期中) 《九章算术》中的“两鼠穿墙题”是我国数学的古典名题:“今有垣厚若干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也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题意是:有两只老鼠从墙的两边打洞穿墙.大老鼠第一天进一尺,以后每天加倍;小老鼠第一天也进一尺,

以后每天减半,如果墙足够厚, S n 为前n 天两只老鼠打洞长度之和,则S 5等于( ) A .311516

B .321516

C .331516

D .2612

答案 B

解析 大老鼠、小老鼠每天打洞进度分别构成等比数列{a n },{b n },公比分别为2,1

2

,首项都为1,所以

S 5=1×(1-25

)1-2+1×????1-????1251-12

=3215

16.故选B.

6.(2017届河南省高中毕业年级考前预测)在等差数列{a n }中,d >0, S n 是它的前n 项和,若a 1+a 2=a 4

2,且

a 2与a 6的等比中项为4,则S 8=________. 答案 46

解析 由题意,得??

?

2a 1+d =a 1

+3d

2,

(a 1

+d )(a 1

+5d )=16,

解得???

a 1

=1

2,d =3

2,

则S 8=8×12+8×72×3

2

=46.

7.(2017届三湘名校教育联盟联考)已知正项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10=40,则a 3·a 8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 16

解析 S 10=10(a 1+a 10)

2=40?a 1+a 10=a 3+a 8=8,

a 3·a 8≤?

????a 3+a 822=???

?822

=16,

当且仅当a 3=a 8=4时“=”成立.

8.(2017届内蒙古包头十校联考)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n +1

S n +1=S n ,则S n =__________.

答案 -1

n

解析

a n +1

S n +1=S n ?a n +1=S n S n +1?S n +1-S n =S n S n +1,整理为1S n -1S n +1=1,即1S n +1-1S n

=-1,即数列??????

1S n 是

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1S n =-1+(n -1)·(-1)=-n ,即S n =-1n

.

9.(2017·北京市石景山区月考)在数列{a n }中,a 1=1,a n ·a n +1=-2(n =1,2,3,…),那么a 8=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由数列的递推公式,可得a n =?

????

1,n 为奇数,-2,n 为偶数,

据此可得a 8=-2.

10.(2017·全国Ⅰ)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2=2,S 3=-6.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S n ,并判断S n +1,S n ,S n +2是否成等差数列. 解 (1)设{a n }的公比为q ,由题设可得

?????

a 1(1+q )=2,

a 1(1+q +q 2

)=-6,

解得q =-2,a 1=-2.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2)由(1)可得

S n =a 1(1-q n )1-q =-23+(-1)n 2n +13.

由于S n +2+S n +1=-4

3+(-1)n

2n +3

-2n +2

3

=2??????-23+(-1)n 2n +13=2S n , 故S n +1,S n ,S n +2成等差数列.

B 组 能力提高

11.(2017·安徽省蚌埠市教学质量检查)数列{}a n 是以a 为首项,b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数列{}b n 满足b n =1+a 1+a 2+…+a n (n =1,2,…),数列{}c n 满足c n =2+b 1+b 2+…+b n (n =1,2,…),若{}c n 为等比数列,则a +b 等于( ) A. 2 B .3 C. 5 D .6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当b =1时,{c n }不是等比数列,

所以b ≠1.由a n =ab n -1,则

b n =1+a (1-b n )1-b =1+a 1-b -ab n 1-b

,得c n =2+? ????1+a 1-b n -

a 1-

b ·b (1-b n

)

1-b =2-ab

(1-b )2

+1-b +a 1-b n +ab n +1

(1-b )

2

,要使{}c n

为等比数列,必有?

????

2-ab

(1-b )2

=0,1-b +a 1-b =0,得?

????

a =1,

b =2,a +b =3,故选B.

12.(2017届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调研)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同时在数学上也有许多杰出贡献,牛顿用“作切线”的方法求函数f (x )的零点时给出一个数列{}x n 满足x n +1=x n -f (x n )

f ′(x n ),我们把该数列称为牛顿数列.如果函数f (x )=ax 2+bx +c (a >0)

有两个零点1,2,数列{}x n 为牛顿数列,设a n =ln x n -2

x n -1

,已知a 1=2,x n >2,则{}a n 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 答案 2n

解析 ∵ 函数f (x )=ax 2+bx +c (a >0)有两个零点1,2,

∴????? a +b +c =0,4a +2b +c =0, 解得?????

c =2a ,b =-3a .

∴f (x )=ax 2-3ax +2a , 则f ′(x )=2ax -3a .

则x n +1=x n -ax 2

n -3ax n +2a

2ax n -3a

=x n -x 2n -3x n +22x n -3=x 2n -22x n -3,

∴x n +1-2x n +1-1=x 2n -2

2x n -3-2x 2n -2

2x n -3

-1 =x 2n -2-2(2x n -3)x 2n -2-(2x n -3)=? ??

??x n -2x n -12, 则数列a n 是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又∵a 1=2 , ∴ 数列{a n }是以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则a n =2·2n -1=2n .

13.(2017届石家庄模拟)已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3·2n -

1,n ∈N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

不等式S n >ka n -2对一切n ∈N *恒成立,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案 (-∞,2]

解析 设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则由

a n +1+a n =3·2n -1,得

a 2+a 1=3,a 3+a 2=6,所以q =

a 3+a 2

a 2+a 1

=2,所以2a 1+a 1=3,即a 1=1,所以a n =2n -1,

S n =1-2n 1-2

=2n

-1.因为不等式S n >ka n -2对一切n ∈N *恒

成立,即2n -1>k ·2n -1-2,解得k ≤2.

14.(2017届江西鹰潭一中月考)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a 1,1),b =(1,a 10),若a·b =24,且S 11=143,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且满足1

2

n a -=λT n -(a 1-1)(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及数列????

??

1a n a n +1的前n 项和M n ;

(2)是否存在非零实数λ,使得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解 (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由a =(a 1,1),b =(1,a 10),a·b =24,

得a 1+a 10=24,又S 11=143,解得a 1=3,d =2, 因此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2n +1(n ∈N *), 所以1a n a n +1=12? ????12n +1-12n +3,

所以

M n =12? ????13-15+15-17+…+12n +1-12n +3 =n

6n +9

. (2)因为1

2n a -=λT n -(a 1-1)(n ∈N *),且a 1=3,

可得T n =4n λ+2λ,当n =1时,b 1=6

λ

当n ≥2时,b n =T n -T n -1=3·4n -1λ,此时有b n b n -1=4,若{b n }是等比数列,则有b 2b 1=4,而b 1=6λ,b 2=12

λ,

彼此相矛盾,故不存在非零实数λ使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共2课时)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共2课时)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它是继等差数列后有一个特殊数列,是研究数列的重要载体,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细胞分裂、银行贷款问题等都要用等比数列的知识来解决,在研究过程中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确定: 从知识结构来看,本节核心内容是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可从等比数列的“等比”的特点入手,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学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同时,还要注意“比”的特性。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基础上,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一些常用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第一课时: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公式的推导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程、函数、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 第二课时: (1)加深对等比数列概念理解,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了解等比中项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 (2)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难点: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第二课时: 重点:等比中项的理解与运用,及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应用 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 从整个中学数学教材体系安排分析,前面已安排了函数知识的学习,以及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但是对于国际象棋故事中的问题,学生还是不能解决,存在疑问。本课正是由此入手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求知的欲望。而矛盾解决的关键依然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研究等差数列中用到的思想方法,于是从几个特殊的对应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过度阶段,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他们重视具体问题的运算而轻视对问题的抽象分析。同时,高一阶段又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一方面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也加强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多数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表现自我。所以教师可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等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这也体现了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由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仅一字之差,在知识内容上是平行的,可用比较法来学习等比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公开课

无为二中公开课 教 学 设 计 课题《2.2等差数列》 执教人:汪桂霞 班级:高一(10)班 时间:2017.3.28(星期二)下午第一节 高一数学必修5 等差数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等差中项的定义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广后的通项公式

3.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熟练掌握知三求一的解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推理、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渗透函数、方程、化归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二)难点 1、等差数列的应用及其证明 三、教学过程 (1)背景问题,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及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这两个公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数列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个表格的数据并进行填空。 思考问题(一):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请问你能预测出下次人类观测哈雷彗星的时间吗? 1682,1758,1834,1910,1986,( 2062 ) 特点:后一次观测时间比前一次观测时间增加了76年 我们把这些数据写成数列的形式:1682,1758,1834,1910,1986,2062...... 思考问题(二):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公里的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下表填写处空格处的信息吗? 1234567 (9) 高度 h(km) 温度t(°)2821.5158.52(-4.5)(-11)......(-24)特点:高度每增加一千米,温度就降低6.5度。 我们把表格中的数据写成数列的形式:28, 21.5, 15, 8.5, 2, …, -24.......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 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 四.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是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这个观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在教师指导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一句话: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六.课堂设计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1)

等差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了解公差的概念,会求一个给定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 3、理解等差中项的 概念,会利用等差中项解决相应的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情景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归纳概括,了解等差数列的简单产生过程; 2、通过解决基本等差数列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等差数列概念、公差、等差中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探索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2、通过解决等差数列概念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2、了解公差的概念,根据给定的等差数列求公差。 【教学难点】探索等差数列定义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黑板电子白板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在讲概念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出等差数列的特点,从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定义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为主,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布置预习内容; 2、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标出关键词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完成预习内容,做好上课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习内容 学生 活动 教师 活动 设计意 图 课前预 习 阅读书本P7-9内容,在等差数列定义中的关 键词下面用彩笔画线 自主 完成 抽查 反馈 了解预 习效果 活动一 创设 情境 、 导入 新课 (5分钟) 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特殊数列。 情境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 数一 次,可以得到数列:0,5,,,,,…。 情境2: 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 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 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 (单位:kg): 48,53, 63。 情境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 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 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 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 起,至V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 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5.5。 独立 思考 并完 成这 三个 数列 引导 学生 分析 比较 每个 数列 的特 占 通过 具体 问题 引出 等比 数列 的定 义 活动二 数学建构、引入概念(5分钟)观察:上面三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怎样的? 2、定义中有哪些关键词? 3、公差用什么子母表示? 4、等差数列的定乂如何用符号语言表示? 结合 课本 定义 独立 思考 后回 答 板书 定义 及注 意点 用彩 色粉 笔画 出关 键词 引导 学生 理解 概念, 让学 生经 历观 察、猜 测、抽 象、概 括、的 思维 过程 活动三 例题精讲 、 探究 知新(10分钟) 例1: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写出其首项 及公差。 (1)2, 5, 8, 11,14; (2)1, 1, 1, 1, 1; (3)1, 0, -1, 0, 1, 0, -1, 0,……; (4)-3, -2, -1, 1, 2, 3。 例2:求下列等差数列中的未知项。 (1)3, a , 5; (2)3, b , c, -9; 独立 思考 后完 成 巡视 并记 录存 在的 问题 个别 指导 集体 反馈 通过 具体 的例 子, 加深 学生 对等 差数 列概 念的 认识

等比数列求和教案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时) 教材:浙江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中职数学人教版(基础模块)(下)第六章《数列》第四节的内容。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另外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前几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二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所不同,这对学生 q 这一特殊情况,学生也往往容易忽略,尤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1 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目标分析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的能力和协作、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 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感受数学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简单应用. ●难点:错位相减法的生成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突破难点的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并及时给予肯定;二抓知识的 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 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多元教学法,让学生至于情景中。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分组讨论探究,而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基于教学平台和数学软件让学生可观,可感,可交流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最新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案

§2.3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扩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中的对称美,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n 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 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小故事”: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 出道题目: 1+2+…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 “1+2+3+…+100=5050。” 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 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 2+99=101;…50+51=101,所以 101×50=505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寻找出某些规 律性的东西。 (2)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倒序相加”法。 2、讲授新课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 )(1n n a a n S += 证明: n n n a a a a a S +++++=-1321 ① 1221a a a a a S n n n n +++++=-- ② ①+②:)()()()(22312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S ++++++++=-- ∵ =+=+=+--23121n n n a a a a a a ∴)(21n n a a n S += 由此得:2 )(1n n a a n S +=

等比数列 (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第2.4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教案香河一中秦淑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2)、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和方法; (3)、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通过对等比数列定义和通项公式探 求,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类比、分析、归纳的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极动脑的学习作风,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观念。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等比,等差数列的相似美及结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的探求及运用。 本节难点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 教学方法:比较式教学法与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学生回答) 二、新课 合作探究:(一)、等比数列的定义 探究1:写出课本48—49页的4个实例模型(见多媒体课件)所对应的数列,并分析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出对应数列,学生找出这些数列的共性) (1) 1,2,4, 8,16,--- , 8 1 , 4 1 , 2 1 ,1)2( (3)1, 202,203,204,205--- (4) 1000(1+1.98%),1000(1+1.98%)2,1000(1+1.98)3,1000(1+1.98%)4--- 共同特点: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即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相等) 1、你能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试着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试着用符号语言描述吗?.(学生活动)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0 ≠ q) 符号语言() 4,3,2 1 = = - n q a a n n(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 师:知道了等比数列的定义下面我们对等比数列的概念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讨论:(1)等比数列} { n a的各项能等于0吗?为什么?公比q能等于0吗? (2)既是等比数列又是等差数列的数列存在吗?如果存在,你能举出例子吗? 展示成果:(1)根据等比数列定义,等比数列的首相和公比都不等于0,因为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 亳州三中 范图江 一、教学目标 1、 体会等比数列特性,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 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 3、 能够运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会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定义的归纳及应用,通项公式的推导。 难点: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根据定义判断或证明某些数列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复习等差数列的相关内容: 定义:*1,()n n a a d n N +-=∈ 通项公式:()*1(1),n a a n d n N =+-∈ 等差数列只是数列的其中一种形式,现在来看这两组数列1、2、4、8……, 1、1 2、14、18 …… 问:这两组数列中,各组数列的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 2、 探究发现,建构概念 问:与等差数列的概念相类比,可以给出这种数列的概念吗是什么 <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地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则称此数列为的不过比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公比,用q 表示。 <2>数学表达式:*1,()n n a q n N a +=∈ 问: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中,可以看出什么也就是,这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成立 结论1 等比数列各项均不为零,公比0q ≠。 带领学生看45P 页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等比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知道其重要性。 3、 运用概念 例1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1)1、1、1、1、1; (2)0、1、2、4、8; (3)1、11 1124816 -、、-、.

分析 (1)数列的首项为1,公比为1,所以是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中的各项均不为零,所以不是等比数列; (3)数列的首项为1,公比为12- ,所以是等比数列. 注 成等比数列的条件:11;20;30n n n a q a q a +=≠≠. 练习47P 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1)1、2、1、2、1; (2)-2、-2、-2、-2; (3)11111392781--、、、、; (4)2、1、12、14、0. 分析 (1)3122122 a a a a ==,,比值不等于同一个常数,所以不是等比数列; (2)首项是-2,公比是1,所以是等比数列; (3)首项是1,公比是13 -,所以是等比数列; (4)数列中的最后一项是零,所以不是等比数列. 例2 求出下列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1)2,a ,8; (2)- 4,b ,c ,12 . 分析 在做这种题的时候,可以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列出一个或多个等式来求解。 (1)8442a a a ==-,解得或; (2)22442,,1122b c b b c b c b c c c b ?=?-?=-=??????=-=????=??化简得解得. 例3等比数列{}n a 中, ①a 3=4,a 5=16,求a n ②a 1=2,第二项与第三项的和为12,求第四项。 随堂练习 P23练习题。 思考 由前面的练习5,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 212321234321, , , a a q a a q a q a a q a q a q ====== …… 以此类推,可以得到n a 用1a 和q 表示的数学表达式吗

高二数学 等比数列教案1

四、教学设计 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如下: 图片欣赏数形结合 新课引入类比化归 前后呼应 公式应用 前后呼应小结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活动 说明 (一)感受生活启动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首先让学生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片——泰姬陵。泰姬陵是印度著名的旅游景点,传说中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的图案嵌有大小相同的宝石,共有100层,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你能计算出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也即计算1+2+3+…..+100=? 问题2,3,4,层层推进,完善高斯算法的过程就是问题设置从易到难,层层推进. 前2问学生可以很快做答,而第3问是高斯首末项结合运算的反映,要启发引导学生,第4问做为问题引出课题. (二)探求结论初达数学目标 对于上面的问题,提炼成如下数学问题 已知等差数列{an }中,首项为a1,第n项为an ,求它的前n项和Sn . 借助引题中第(3)问的算法,考虑首项与末项,第k项与倒数第k项的和相等(等差数列的性质),可以倒着顺序构造Sn,利用和求解,具体如下: Sn=a1+a2+a3…+an-2+an-1+an ① Sn=an +an-1 +an-2 …+a3+a2+ a1 ② 推导出公式 (三)例题讲解,练习规范步骤 例1: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2,第20项a20=29,求前20项的和S20(学生回答) 练习:(学生黑板板书) 1 {} 1 20,37,629, . n n n a n s a a ===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d 求及

2 等差数列-10,-6,-2,2,…前多少项的和为54? 例2 等差数列{an}中, d=4, an=18, Sn=48, (学生讨论解决) 求a1和n 的值。 (四)、课堂练习(学生回 答,注意最后一题的项数) 1.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为a1,公差 为d ,项数为n ,第n 项为an ,前n 项和为Sn ,请填写下表: 2.计算: 五、课堂小结 1. 一种求和方法: 113521);22462;3135(23).n n n ++++-+++++++ ++()(()()

2.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2.2等差数列 授课类型:新授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公差的概念,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过程与方法:了解等差数列的构造过程以及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总结归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并给出数列和表示的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 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①0,5,10,15,20,25,… ②48,53,58,63 ③18,15.5,13,10.5,8,5.5 ④10072,10144,10216,10288,10366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2、讲授新课 ①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表示)。 注:公差d 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对于数列{}n a ,若1n n a a d --=(与n 无关的数或字母),2,n n +≥∈N ,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 思考:请写出数列①、②、③、④的通项公式。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d n a a n )1(1-+=【或=n a d m n a m )(-+】 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 若一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d a a =-12即:d a a +=12 d a a =-23即:d a d a a 2123+=+= d a a =-34即:d a d a a 3134+=+= ……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教案(完整版).doc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48-52页 2.4等比数列 理学院数学0801 刘瑞平

等比数列教案 一、 课题:等比数列 二、 课型:新授课 三、 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学习在本章中占很大的比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的像存款利息等问题,都需要用有关等比数列的知识来解决。本节内容可以类比等差数列进行教学。 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已经有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完等差数列的基础上,也已经具有了必要的与数列相关的知识。因此,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然后,再类比等差通项的迭加思想引导学生用迭乘的思想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五、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学会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一个 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利用通向公式求项。 2) 能力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方法, 掌握迭乘的思想,调动学生积极观察思考。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提高 学生数学思维的情趣。 4)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的推导,有关等比数列的证明。 六、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设问激疑 设问激疑 引出课题 巩固定义 严谨思维 类比等差 推导通项 证明等比 揭示内涵 设问思考 积极探索 反思小结 培养能力

师: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张报纸(厚度大约为0.1mm ),将它对折50次会有多厚?如果拿它做云梯能到哪? (师生互动,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报纸厚度为 初始 0.1mm 折叠1次 0.1?2 = 0.1?21 折叠2次 0.1?2?2 = 0.1?22 折叠3次 0.1?2?2?2 = 0.1?23 折叠4次 0.1?2?2?2?2 = 0.1?24 …… 可以猜想得出 ,折叠50次之后,报纸厚度为 0.1?250 。lg 250 ≈15.05 ,也就是说250 是一个15位整数,2 50 ?0.1mm=1000 10001 .0250??km ,这个数字我们不 知道他确切的值是多少,但可以知道它是一个八位数。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仅有 385400km (六位数)。(让学生感受事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 2、新课引入 回过头来,再次分析报纸的折叠问题。将报纸每次折叠后的厚度,看成是一个数列。 初始 0.1mm 折叠1次 0.1?2 = 0.1?21 折叠2次 0.1?2?2 = 0.1?22 折叠3次 0.1?2?2?2 = 0.1?23 折叠4次 0.1?2?2?2?2 = 0.1?24 ……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

2.2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2.1《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环节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人们分别在下列时间里观测到了哈雷慧星: (1)1682,1758,1834,1910,1986,()你能预测出下一次的大致时间吗? 主持人问: 最近的时间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哈雷慧星? 天文学家陈丹说: 2062年左右。 通常情况下,从地面到10公里的高空,气温随高度的变学生活动通过情景引出数列,观察发现其规律,通过规律填写内容。

,3,5,7,9,x x x x x 环节二 化而变化符合一定的规律,请你根据下表估计一下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温度。 (2) 28, 21.5, 15, 8.5, 2, …, -24.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解决 问题1、你能根据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吗? (1)、1682,1758,1834,1910,1986,(2062). (2)、28,21.5,15,8.5,2, …,(-24). (3)、1,4,7,10,( 13 ),16. (4)、2, 0, -2, -4, -6,( 8 ). 问题2、它们有何共同的规律? (1)d=76 (2)d=-6.5 (3)d=3 (4)d=-2 环节2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教师活动:回归问题,组织学生解决 问题3、它们是等差数列吗? (1)1, 3, 5, 7, 9,2, 4, 6, 8, 10 不是 (2)5,5,5,5,5,5,… 是,公差d=0,常数列 (3) 是,公差d=2x 环节3 等差数列等差中项公式 学生活动通过多个数列观察发现其共 同规律,讨出等差 数列定义,引出所学内容。 学生活动总结出结 论后对结论的简单 应用,步的熟悉等差数列 的定义。 {}是等差数列数列是常数n n 1n a )d (d a a ?=-+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教案(汇编)

等比数列的定义教案 内 容: 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2.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和方法; 3.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的探求及运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公差的确定方法. 4.问题:给出一张书写纸,你能将它对折10次吗?为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观察下面几个数列,看其有何共同特点? (1)-2,1,4,7,10,13,16,19,…(2)8,16,32,64,128,256,… (3)1,1,1,1,1,1,1,… (4)1,2,4,8,16,…263 请学生说出数列上述数列的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细胞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细胞都分裂为两个细胞,再假设开始有一个细胞,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细胞,经过两个单位时间就有了四个细胞,…,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细胞个数得到了一列数 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就是我们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0)q ≠, 3.递推公式:1n a +∶(0)n a q q =≠ 对定义再引导学生讨论并强调以下问题 (1) 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 (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 (3)公比不为0. (4)非零常数列既是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问题:一个数列各项均不为0是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傻儿子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不识字,他不希望儿子也像他这样,他就请了个教书先生来教他儿子认字,他儿子见老师第一天写“一”就是一划,第二天“二”就是二划,第三天“三”就是三划,他就跑去跟他父亲说:“爸爸,我会写字了,请你叫老师走吧!”这人听了很高兴,就给老师结算了工钱叫他走了。 第二天,这人想请一个姓万的人来家里吃饭,就让他儿子帮忙写一张请帖,他儿子从早上一直写到中午也没有写好,这人觉得奇怪,就去看看,只发现他儿子在纸上划了好多横线,就问他儿子什么意思.他儿子一边擦头上的汗一边埋怨道:“爸,

等差数列_高一数学教案_模板

等差数列_高一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3)能通过通项公式与图像认识等差数列的性质,能用图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2.通过等差数列的图像的应用,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通过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渗透方程思想. 3.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般数列的内在联系,从而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关于等差数列的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的定义和对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等差数列是特殊的数列,定义恰恰是其特殊性、也是本质属性的准确反映和高度概括,准确把握定义是正确认识等差数列,解决相关问题的前提条件.通项公式是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是研究一个数列的重要工具,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结构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密切相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数列性质成为可能. ②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所以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外,出现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已知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由于一个公式中字母较多,学生应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是教学的有一难点. (3)教法建议 ①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差数列的定义与表示法,一节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②等差数列定义的引出可先给出几组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共同规律,再由学生尝试说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对程度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定义的结构:“……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由学生把限定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为等比数列的定义作准备.如果学生给出的定义不准确,可让学生研究讨论,用符合学生的定义但不是等差数列的数列作为反例,再由学生修改其定义,逐步完善定义. ③等差数列的定义归纳出来后,由学生举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以此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等差数列的条件. ④由学生根据一般数列的表示法尝试表示等差数列,前提条件是已知数列的首项与公差.明确指出其图像是一条直线上的一些点,根据图像观察项随项数的变化规律;再看通项公式,项可看作项数的一次型()函数,这与其图像的形状相对应. ⑤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与通项是有区别的,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第项与项数之间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和目标 (一)教学任务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类比等思维活动,展示等比数列概念的形成与指数函数的对应等的深化过程;体会研究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简单归纳方法: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并加以初步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公式和例题的教学,渗透类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与创新的精神,养成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概念的形成与深化,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概念的深化,等比数列的判定、证明和应用二、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是《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核心任务是概念的本质理解,而概念教学应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类比和归纳,因此本节课采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学法分析:一方面,学生领会数学概念学习的一般过程,并主动探索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内容上是完全平行的,因此,学生可以将类比等差数列的概念形成和拓展过程,来构建等比数列的知识系统。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内容平行,因此类比法是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数学方法。学生已经学习过等差数列相关内容和思想方法,因此本节课先复习等差数列知识点,为类比思想的应用提供基础。 问题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问题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如何推导该公式?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推广公式:()n m a a n m d =+- 推导过程:方法一: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猜想。 方法二:累加法 问题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相应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之间有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