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java实验3

东北大学java实验3

东北大学java实验3
东北大学java实验3

JAVA实验报告三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班级:1507班

姓名:罗艺博

学号:20154377

实验时间:2017/09/18

一、实验要求

(1)创建研究生和本科生两个类,并继承学生类,其中,研究生借书上限为5本,本科生借书上限为3本;

(2)创建管理员类,使其有权限增添、删除图书馆中存书;

(3)使教师、学生能够查询书被谁借走。

二、实验内容

1.概要设计

本程序由8个类组成,分别为:Runer()、Libaray()、Book()、Iadm()、Teacher()、Student()、Undergraduate()、Postgraduate()。

其中,Runer()类:考虑到图书馆和管理员都只有一个,因此在main函数中创建了一个图书馆对象和一个管理员对象。除此之外,Runer()类也作为用户界面的承担者。

Libaray()类:图书馆类。分别创建了Book()、Teacher()、Student()、Undergraduate()、Postgraduate()的对象数组,完成了显示图书信息、教师信息、学生信息的功能。包含图书馆界面。

Book()类:图书类。包含图书ID、书名、作者、入库时间、借阅者ID、借阅者姓名等信息,并包含教师借书、教师还书、学生借书、学生还书等功能,其中,借书时,当要借的图书被借走的情况下,可查询到该书被谁借走。

Iadm()类:管理员类。包含管理员ID和管理员密码,所含有的功能最多,分别有图书的录入、修改、删除,教师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和修改密码等功能。

Teacher()类:教师类。包含教师姓名、工号、借阅量等信息。教师的图书最大借阅量被设置为6本。

Student()类:学生类。包含学生姓名、学号、性别、班级、年龄、图书借阅量等信息。

Undergraduate()类:本科生类。继承了Student()类,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户籍所在地等信息。本科生的图书最大借阅量被设置为3本。

Postgraduate()类:研究生类。继承了Student()类,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户籍所在地、婚姻状况等信息。研究生的图书最大借阅量被设置为3本。

各个类的关系图2.流程图

图书管理系统流程图

3.关键函数

Runer():

main:主函数,创建图书馆、管理员对象,调用主界面函数maininterface:主界面

adminterface:管理员界面

adminterface2:添加学生中用于判断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

adminterface5:修改学生信息中用于判断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adminterface3:删除学生中用于判断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

adminterface4:显示学生信息中用于判断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interfacestudent:学生界面

interfaceteacher:教师界面

Libaray():

showBooks:显示图书信息

showStudents:显示学生信息

showUndergraduates:显示本科生信息

showPostgraduate:显示研究生信息

showTeachers:显示教师信息

jbbook:用于教师借书的判断

jrbook:用于教师还书的判断

jbbookStu:用于学生借书的判断

jrbookStu:用于学生还书的判断

Book():

modifyname:修改书名

getName:返回书名

borrow:教师借书

returnBook:教师还书

sborrow:学生借书

sreturnBook:学生还书

showBook:显示单本图书信息

Iadm():

changePassword:更改密码

getpass:返回密码

entry:图书录入

modifyBook:修改图书信息

deletBook:删除图书

entryUndergraduate:录入本科生

deletUndergraduate:删除本科生

modifyUndergraduate:修改本科生信息

entryPostgraduate:录入研究生

deletPostgraduate:删除研究生

modifyPostgraduate:修改研究生信息

entryTeacher:录入教师

deletTeacher:删除教师

modifyTeacher:修改教师信息Teacher():

modifid:修改工号

getId:返回工号

getnum:返回借阅数

getmaxnum:返回最大借阅量

getname:返回姓名

pNum:借阅量+1

sNum:借阅量-1

showTeacher:显示单个教师信息

Student():

setAge:设置年龄

getId:返回id

getnum:返回借阅量

getmaxnum:返回最大借阅量

getname:返回姓名

pNum:借阅量+1

sNum:借阅量-1

showStudent:显示单个学生信息

Undergraduate():

showUndergraduate:显示单个本科生信息

Postgraduate():

modifyMaritalstatus:修改研究生婚姻状况

showPostgraduate:显示单个研究生信息

三、实验步骤

按照流程图与关系图,根据题目要求编写代码。细化各个功能,

并相应添加功能。

本科生类、研究生类继承学生类:

创建管理员类(示例添加图书,其他略):

若要借的书籍被借走时显示此图书借阅者(学生借书同理,略):若查询到此书被借走,则打印出此书的借书信息

四、实验结果

首先先修改一下管理员密码:

在图书馆中添加一些书籍、学生、教师:

删除书籍、学生、教师:

学生借书、借书量到达上限:

当教师要借《皮皮鲁1》时,由于这本书已经被其他人借走,因此会显示这本书的借阅者(学生借书同理):

修改书籍、学生、教师信息:

还书(学生、教师同理):

显示图书、学生、教师信息:

五、心得体会

在学习Java语言之前,我一直喜欢用C语言解决问题。经历了这几次实验,我慢慢认识到了Java语言的优秀。只要能好好运用“类”,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而且Java语言本身也向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用的类,比如栈、队列、向量等,这些类在C语言编程中也时常用到,但是需要自己实现,而在Java中就能直接使用,这就使我们平时编程更加方便。

源程序代码

Runer():

import java.text.SimpleDateFormat;

import java.util.Date;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Run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grs){

Libaray l=new Libaray("测试图书馆");

Iadm adm = new Iadm(1); //创建管理员

maininterface(l, adm);

}

//主界面

public static void maininterface(Libaray l, Iadm adm) {

while(true) {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请选择个人身份: 1.学生 2.教师 3.管理员");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receive = sc.nextInt();

sc.nextLine();

switch (receive){

case 1: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哈哈哈你是学生!");

interfacestudent(l);

break;

case 2: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哈哈哈你是老师!");

interfaceteacher(l);

break;

case 3: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管理员密码:");

String pas = sc.nextLine();

if(pas.equals(adm.getpass())) {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哈哈哈你是管理员!");

adminterface(l, adm);

}

else {

System.out.println("密码错误,请重试!");

}

break;

default: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哈哈哈你选错了!");

break;

}

//sc.close();

}

//return 0;

}

//管理员界面

public static void adminterface(Libaray l, Iadm adm) {

System.out.println("请选择功能:");

System.out.println("1.添加图书 2.删除图书 3.修改图书信息 4.显示图书信息");

System.out.println("5.添加学生信息 6.删除学生信息7.修改学生信息

8.显示学生信息");

System.out.println("9.添加教师信息10.删除教师信息11.修改教师信息

12.显示教师信息");

System.out.println("13.修改密码");

Scanner sai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features = sai.nextInt();

switch (features){

case 1: //添加图书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entry();

break;

case 2: //删除图书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deletBook();

break;

case 3: //修改图书信息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modifyBook();

break;

case 5: //添加学生信息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interface2(adm);

break;

case 6: //删除学生信息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interface3(adm);

break;

case 9: //添加教师信息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entryTeacher();

break;

case 10: //删除教师信息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deletTeacher();

break;

case 4: //显示图书信息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l.showBooks();

break;

case 8: //显示学生信息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interface4(l);

break;

case 12: //显示教师信息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l.showTeachers();

break;

case 7: //修改学生信息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interface5(l, adm);

break;

case 11: //修改教师信息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modifyTeacher();

break;

case 13: //修改密码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changePassword();

break;

default: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哈哈哈你选错了!");

break;

}

//sai.close();

//return 0;

}

//添加学生-判断

public static void adminterface2(Iadm adm) {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请选择:1.本科生2.研究生");

Scanner sai2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sstu = sai2.nextInt();

if(sstu == 1) { //添加本科生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entryUndergraduate();

break;

}

else if(sstu == 2) { //添加研究生

for(int i=0;i<5;i++) {

System.out.println();

}

adm.entryPostgraduate();

break;

}

else {

2020年东北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东北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专业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公布。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2011东北大学大学物理期末考题及答案

东北大学大学物理期末 一、 填空题 1. 已知两分振动的振动方程分别为:t x ωcos 1= 和 )2 cos( 32π ω+=t x , (其中 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 ),则合振动的振幅为A = ____2___m 。 2. 在驻波中,设波长为λ,则相邻波节和波腹之间的距离为_____ 4 λ ____ 。 3.火车A 行驶的速率为20m/s ,火车A 汽笛发出的声波频率为640Hz ;迎面开来另一列 行驶速率为25m/s 的火车B ,则火车B 的司机听到火车A 汽笛声的频率为 730 Hz . (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 4.在空气中,用波长为λ= 500 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一平面透射光栅上,第二级缺级 光栅常数 d =2.3×10 -3 mm ,则在观察屏上出现的全部主极大条纹条数为__5 _条。 5.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____横波______。 6.一体积为V 的容器内储有氧气(视为理想气体,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其压强为P ,温度为T ,已知玻耳兹曼常数为k 、普适气体常数(摩尔气体常数)为R , 则此氧气系统的分子数密度为__ kT p ___ 、此氧气系统的内能为___pV 2 5 ____。 7.处于平衡态A 的理想气体系统,若经准静态等容过程变到平衡态B ,将从外界吸热416 J ; 若经准静态等压过程变到与平衡态B 有相同温度的平衡态C 时,将从外界吸热582 J , 则从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C 的准静态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作的功为 166 J 。 8.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电子从静止开始通过电势差为U=300V 的静电场加速后, 其德布罗意波长为___0.07__nm 。 (电子静止质量:kg 101.931 -?=e m ;电子电量:C 10 6.119 -?=e ; 普朗克常量:s J 10 63.634 ??=-h ) 9.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函数ψ(r , t )须满足的条件是 单值 、连续、有限、归一。

东北大学DIP实验一

实验一 一、插值和采样 1 (a)读入图像head.jpg并显示。 >> A=imread('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head.jpg'); imshow(A) (b)计算图像维度。 >> size(A) ans = 256 256 (c)此图像大小为40cm*40cm,计算图像的采样距离。 x=40cm/256=0.15625cm=1.5625mm 同理,y=1.5625mm (d)逻辑坐标(图像坐标)为(22, 54)、(126, 241)的点,其空间坐标是多少? 逻辑坐标(图像坐标)为(22, 54)的点,空间坐标为

(22*1.5625mm,54*1.5625mm)=(34.375mm,84.375mm); 同理,逻辑坐标(图像坐标)为(126, 241)的点,空间坐标为(196.875mm,376.05625mm)。 (e)求空间坐标为(14.2188, 5.3125)、(21.4063,34.5313)处的像素值。>>b=40/256; b = 0.1563 >> x3=(14.2188/b)-1 x3 = 90.0003 >> y3=(5.3125/b)-1 y3 = 33 >> x4=floor(x3) x4 = 90 >> x5=ceil(x3) x5 = 91 >> C1=A([x4],[y3]) C1 = 115 >> C2=A([x5],[y3]) C2 = 108 >> C3=0.9997*C1+0.0003*C2 C3 = 115 >> x6=(21.4063/b)-1

东北大学19年春季《JAVA语言程序设计》在线作业1.2.3(满分)

【奥鹏】[东北大学]19春学期《JAVA语言程序设计》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下列代码的执行结果是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int aMethod(){ static int i=0; i++; System.out.println(i);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Test test = new Test(); A、编译错误 B、0 C、1 D、运行成功,但不输出 正确答案:A 第2题,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什么?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10; int b=20; if(a=b) System.out.println("Not Equal"); else System.out.println("Equal"); } A、Equal B、Not Equal C、编译错误 D、运行时将抛出异常 正确答案:C 第3题,Person, Student 和Teacher 都是类名。这些类有以下继承关系。 Person | -------------------- | | Student Teacher 并且在Java源代码中有如下表达式: Person p = new Student(); 如下哪个语句是正确的? A、这条语句是合法的 B、这条语句是不合法的 C、编译时出错 D、编译正确但运行时出错 正确答案:A

第4题,已知如下的命令执行 java MyTest a b c 请问哪个语句是正确的? A、args[0] = "MyTest a b c" B、args[0] = "MyTest" C、args[0] = "a" D、args[1]= 'b' 正确答案:C 第5题,下列类头定义中,错误的是( )。 A、class x { .... } B、public x extends y{ .... } C、public class x extends y{ .... } D、class x extends y implements y1{ .... } 正确答案:B 第6题,下面程序的输出结果是什么? class C1{ static int j=0; public void method(int a){ j++; } } class Test extends C1{ public int method(){ return j++;}public void result(){method(j);System.out.println(j+method());}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new Te A、0 B、1 C、2 D、3 正确答案:C 第7题,下列哪个选项的java源文件代码片段是不正确的? A、package testpackage; public class Test{ } B、import java.io.*; package testpackage; public class Test{ }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 实验报告 系别电子信息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4080522 姓名龚敏 指导教师李爱英

一.概要设计 1.教学数据库各表的关系模式:(加下线的属性为主键) 学生 (学号,姓名,性别, 出生日期,所在系) 英文缩写对照:student(s_no,s_name,s_sex,s_age,s_birthday,s_department) 课程 (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英文缩写对照:course(c_no,c_name,c_score) 教师 (职工号,姓名,性别,职称) 英文缩写对照:teacher(t_no,t_name,t_sex,t_duty) 选课 (学号,课程号,成绩) 英文缩写对照:choice(s_no,c_no,score) 讲授 (职工号,课程号) 英文缩写对照:teaching(t_no,c_no) 2.教学数据库E-R 图: 实体:课程,学生,选课 联系:选课(学生同课程之间多对多的联系m:n),讲授(教师同课程之间多对多的联系m:n)。 二.逻辑设计 代码: use master go create database stu go use stu go n m m n 课程 教师 讲授 选课 学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成绩 职工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 学生

create table student (s_no char(8) not null primary key, s_name char(8) not null , s_sex varchar(8) not null, s_birthday smalldatetime not null, s_department varchar(13) not null) drop table student use stu go create table teacher (t_no char(8) not null primary key, t_name char(8) not null, t_sex varchar(8) not null, t_duty char(8) not null) create table course (c_no char(8) not null primary key, c_name char(8) not null, c_score varchar not null) create table choice( s_no char(8) not null primary key, c_no char(8) not null primary key, score varchar not null) create table teaching( t_no char(8) not null primary key, c_no char(8) not null primary key) insert student values('101','袁敏','女','1982-2-3','机电') insert student values('102','李志强','男','1983-4-5','计算机') insert student values('103','张亮','男','1984-10-9','建筑') insert student values('104','李平','女','1984-5-6','计算机') insert student values('105','王丽','女','1983-2-1','机电') insert student values('106','刘明耀','男','1982-4-16','计算机') select* from student insert course values('1011','C语言','6') insert course values('1012','数据结构','4') insert course values('1013','微机原理','6') insert course values('1014','数字电路','5') insert course values('1015','高等数学','6') select* from course insert teacher values('0511','张大维','男','副教授') insert teacher values('0512','林楠','女','讲师') insert teacher values('0513','韩晓颖','女','副教授') insert teacher values('0514','李辉','男','讲师') insert teacher values('0515','孙丽','女','助教') select* from teacher insert choice values('101','1011','82.5') insert choice values('101','1012','79') insert choice values('102','1012','92.5') insert choice

(完整版)东北大学单色仪定标实验详细过程

首先是实验报告中的记录表格,那本书上并没有给出完整表格,只给了一个表头,我们画表格的时候则要画至少19行(推荐20行乃至21行会更好些),老师在检查完实验报告后说许多人的表格画的不合格,大都是因为行数画少了。 其次就是实验前预习,老师讲解的时候真的会提问的,不过没有扣分就是了。问的问题大致是六个,分别是: 1.单色仪的结构原理 2.单色仪定标的原理 3.单色仪定标的意义 4.如何识别谱图 5.单色仪鼓轮读数怎么读 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前3个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后三个问题稍后我会说明,这6个问题也就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弄懂了这6个问题整个实验操作就不会犯太大的错误。 进教室并将书包放好之后,老师会将实验报告收上来,然后让我们看一段幻灯片(自动播放的),同时她在那检查实验报告,幻灯片的内容就是上述的6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万一课前没来得及预习,将幻灯片里的内容记下来也可以。幻灯片结束之后就是老师讲解了,这里我们略过,直接看实验过程吧。

注:单色仪的两狭缝宽度千万不要调! 光谱、读数显微镜与单色仪

透镜和汞灯

以上就是我们实验时用到的仪器。

首先打开汞灯,刚开始不要急着观察,汞灯需要点亮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最大亮度。 接着是调整单色仪鼓轮的位置 注意:单色仪的鼓轮是配有一个反射镜的(让我拿下去了),单色仪鼓轮上主尺的读数是左大右小(老师可能会问到),和读数显微镜的主尺标示不一样,如上图所示。 而在实验时我们观察单色仪鼓轮读数是通过反射镜来观察,如下图:

从反射镜中看主尺读数就是左小右大了,如此时的读数应为18.311mm左右(主尺上一个格1mm,测微鼓轮一个格0.01mm)。

东北大学C++实验报告6

东北大学C++实验报告6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六 1.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2.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 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2) 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在main()函数中定义vehicle、bicycle、motorcar、motorcycle的对象,调用其Run()、Stop()函数,观察其执行情况。再分别用vehicle类型的指针来调用这几个对象的成员函数,看看能否成功;把Run、Stop定义为虚函数,再试试看。程序名:lab8_2.cpp。 3. 源程序 Lab8_1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public: Point(int X,int Y): _x(X),_y(Y){} Point operator++(); Point operator++(int); Point operator--(); Point operator--(int); void Putout() const; private:

东北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

课程编号:B080109004 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实践 报告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1.关系数据库 设计以下三个表: 客户信息表: ?客户号(主码) NUMBER(4) ?客户姓名V ARCHAR2(20) ?客户类型V ARCHAR2(20) ?地址VARCHAR2(20) ?余额NUMBER(7,2) 计费设备表 ?计费设备号(主码) NUMBER(4) ?客户号(外码)NUMBER(4) ?设备类别(01,02)Characters(1) 应收费用表 ?年月Date ?计费设备号(外码)NUMBER(4) ?基本费用NUMBER(7,2) ?附加费用1 NUMBER(7,2) ?附加费用2 NUMBER(7,2) ?应收违约金NUMBER(7,2) ?实收违约金NUMBER(7,2) ?减免违约金NUMBER(7,2) ?收费标志(0未交费,1已交费)Characters(1) 第一部分: 1.指出你所设计表的各种键值,在选择时不要考虑性能问题。 1)指出每张表是否存在主码,若存在,请指出具体的主码,并说明原因。 CLIENT主码:CLIENTNO DEVICE主码:DEVICENO MONTHLYNEDDPAY主码:ID 这些能够作为主码的字段的数据都是唯一的,因此能够进行唯一性标识,能够作为主码来使 用。 2)指出每张表是否存在备用码(除了主码之外的所有候选码),若存在,请指出所有的备用码, 并说明原因。 Client和Device表不存在候选码, Montthlyneedpay 中的DeviceNo和logdate 可以作为一个候选码。 3)指出各表中存在的外码和完整性约束,并说明原因。 Client表中没有外码,但是clientno不能为空,因为它是主码。

东北大学考研过来人考研经验

东北大学考研过来人考研经验 对于今年考研,已经考上人还心有余悸,没考上的人纠结于调剂和二战之中,准备下水的新选手内心充满好奇,正准备辞职的同学正在徘徊不定。作为一个辞职考研并且经历二战的人,上面的四种情况我都经历过,经验不敢提但是教训还是有一些的。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共鸣,对后面的同学有所帮助。 先说一说我的基本情况吧。本校毕业,毕业后直接去一个钢厂工作,后辞职考研,总分过分数线11分,但是数学只有可怜的48分,很无奈地选择了调剂,从沈阳赶往昆明理工去复试,回家后发现学校说要录取我,让我确认。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决定放弃去昆明选择二战。今年卷土重来,分数依然不是很高但是总算是够用了,算是勉勉强强地考上了。 初试没过线的感觉我是知道的,撕心裂肺,彻夜不眠,不想还好一想就胸闷,很迷茫而且一天什么也不想干。对于调剂这么繁琐的事情更是懒得去想,心情稍有好转在周围人的劝说下还是搜集调剂学校,但是面对可能调剂的学校的自己第一志愿所报学校的差距,心情又掉到谷底,当初我的想法是学校远还不是重点,就业也不知道怎么样,干脆糊弄一下得了,爱录不录,不录就算了。然后开始找工作,每次招聘会都是满怀希望的去垂头丧气地出来,如此几次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我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除了调剂之外我现在真的是没有其他选择了,不去也得去了要不就流落街头了。对于正在经历这个过程的童鞋,我感觉不管你现在多失望,但是除了认真准备复试好像也没有其他的正经事可做。认真准备了没考上最起码不留遗憾,但如果你现在消极对待,万一以后混得不好回想起来你会后悔很多年。 对于应不应该二战,这个要看具体情况了。第二年考研,并不是简单地重复第一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困难。 一、自己对自己的怀疑,总是在想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而且越是到复习后期和复习不顺利的时候越明显; 二、长期的游离于社会编制之外的折磨,总是摆脱不了校漂和无业游民的影子; 三、孤独感,漫长复习时间往往好几天都不张嘴说话,学习学累了就站在走廊的窗户旁向外看,看够了就回屋学习,看着其他教师下课的同学三三两两的说笑回寝室,自己只有羡慕的份,而且就算是有研友也不会有什么改善,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人把他的孤独感传染给你罢了,再说两个人天天学习也没什么可说的; 四、枯燥,这个好理解,而且这个是考研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五、漫长,二战的人普遍复习比较早,一般在四五月份就开始了,去年从九月开始复习到一月时折腾的受不了了,今年时间延长一倍那将是什么感受自己体会吧; 六、同期毕业的同学们要么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领着要么过着稳稳当当的研究生生活,对他么你羡慕不已,发自内心地羡慕,而且这种羡慕会让你觉得慢来就很枯燥的复习生活变得更加漫长;

【免费下载】东北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转变成了声信号。换能器S2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空气的振动使压电陶瓷环片发生机械形变,从而产生电场,把声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东北大学操作系统第一次实验报告

实验1:熟悉Linux系统 一、题目:熟悉Linux系统 二、目的: 熟悉和掌握Linux系统基本命令,熟悉Linux编程环境,为以后的实验打下基础。 1、启动、退出、ls(显示目录内容)、cp(文件或目录的复制)、mv(文件、目录更名或移动)、rm(删除文件或目录)、mkdir(创建目录)、rmdir(删除空目录)、cd(改变工作目录)… 2、C语言编辑、编译 三、内容及要求: 1、熟练掌握Linux基本文件命令; 2、掌握Linux编辑程序、对源代码进行编译、连接、运行及调试的过程; 3、认真做好预习,书写预习报告; 4、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内容及要求: 在Linux环境下编制、调试源程序的实际过程(每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验2:进程状态 一、题目:进程状态

二、目的: 自行编制模拟程序,通过形象化的状态显示,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进程之间的状态转换及其所带来的PCB内容、组织的变化,理解进程与其PCB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内容及要求 1、设计并实现一个模拟进程状态转换及其相应PCB组织结构变化的程序; 2、独立设计、编写、调试程序; 3、程序界面应能反映出在模拟条件下,进程之间状态转换及其对应的PCB 组织的变化。 4、进程的状态模型(三状态、五状态、七状态或其它)可自行选择, 5、代码书写要规范,要适当地加入注释; 6、鼓励在实验中加入新的观点或想法,并加以实现; 7、认真进行预习,完成预习报告; 8、实验完成后,要认真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四、程序流程图

图4.1 进程转换流程五、使用的数据结构及其说明 struct PCB //进程控制块PCB { char name; //名字标识 string state; //状态 int time; //执行时间 }; typedefstruct PCB ElemType; structQ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QNode *next; }; //链式队列结点 typedefstructQNodeQNode; //结点 typedefstructQNode *PNode; typedefstruct { PNodefrnt; PNode rear;

VR空间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东北大学结课作业及实验含代码

空间信息可视化有与虚拟现实 实验报告 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测绘1402 姓名:古再丽努尔·喀日 学号: 20141668 指导老师:郭甲腾 2017 年 5 月

成绩评定表

目录 VRML编程环境熟悉 (4) VRML绘制基本几何模型 (7) VRML空间变换与群节点设计 (16) VRML 绘制复杂造型 (20) VRML环境设计与视点控制 (22) VRML动画交互 (28) 结课作业 (37)

实验一 VRML编程环境熟悉 智能自动完成 在编辑 VRML 文本时能够根据上下文关系及其在场景图中的位置给出一个包含合适的 VRML 标识文本的列表以供选择。这些 VRML 标识文本关键字关键字、PROTO 原型定义名称、节点名称、域的名称、域类型、SFNode 节点和 MFNode 节点的子域、标准 VRML 脚本对象及其属性和方法的名称。 动态错误检测。 场景图树的可视化显示 节点的代码能够根据场景图的结构展开或收起以方便编辑,可以在结构视图中选择要编辑的节点或域。 多文档同时编辑 在同一个 VrmlPad 中同时打开多个文件以便进行文件之间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操作, 或方便的查找替换文本。同一个文件也可以使用两个窗口来浏览同一文件的不同部分。根据当前打开的文件能够很容易的找到与之相关的文件(例如Inlines、Anchor、EXTERNPROTOs)并进行编辑。 整合脚本调试器 可以使用此整合的脚本调试器在内嵌的 vrmlscript 脚本中,或在用 Cortona 控件插入VRML的网页中查找并修复。这个调试器有这些控制脚本的执行的功能:可以暂停脚本的执行,运行至指定行,设置断点,一步步的运行脚本。监视脚本的数据状态:当前调用的堆栈;相关的前后代码中变量,数组,对象;计算包含这些数据的表达式。在调试阶段修改变量,数组,或对象的值。在调试阶段添加并测试新的脚本代码。使用 Quick Watch window(快速监视窗口)检验或修改变化的数据。使用CodeTips(代码上的弹出提示)快速监视脚本中的变量值。VrmlPad 可以提示用户语法、值类型的错误或警告。提供域值是否在适当范围中。可以校验是否有重复的节点定义,是否有不匹配的域名或路由。 网络三维技术的出现最早可追朔到VRML,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WWW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了VRML这个名字。1994年10月在芝加哥召开的第二届WWW大会上公布了规范的VRML1.0草案。 1996年8月在新奥尔良召开的优秀3D图形技术会议-Siggraph\'96上公布通过了规范的VRML2.0第一版。它在 VRML1.0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它是以SGI 公司的动态境界Moving Worlds提案为基础的。 1997年12月VRML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1998年1月正式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简称VRML97。VRML97只是在VRML2.0基础进行上进行了少量的修正。 VRML规范支持纹理映射、全景背景、雾、视频、音频、对象运动、和碰撞检测--一切用于建立虚拟世界的所具有的东西。 但是VRML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推广运用,不过这不是VRML的错,要知道当时14.4k 的modems是普遍的。VRML是几乎没有得到压缩的脚本代码,加上庞大的纹理贴图等数据,要在当时的互连网上传输简直是场噩梦。 1998年。VRML组织把自己改名为Web3D组织,同时制订了一个新的标准,Extensible 3D (X3D),到了2000年春天,Web3D组织完成了VRML到X3D的转

2018年东北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一)复试条件: 根据文件规定,东北大学研究生,本次考试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 1.总分和单科成绩达到分数线以及专业研究方向的要求。 2.达到分数线的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参加复试。未参加者,视为放弃。 3.凭准考证进行体检,按照考生序位号的先后顺序安排。体检不合者,不予录取。 4.复试采取专业笔试加面试的方式,考生最后成绩采取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进行加权的记分办法。 5.以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分数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名。 (二)报考事项: 历年真题QQ在线咨询: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各相关学院成立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中的相关政策和办法研究重大事项;负责本学院考试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报考成绩的统计及综合排名汇总材料并上报填表。 1.各学院要先完成报考专业的成绩进行排名,根据名单确定考生的具体范围。 2.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综合考试,根据报考专业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审核。 3.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提示。 4.各相关专业按照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进行。

5.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三)考试流程: 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填写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自身研究潜能的材料,攻读大学阶段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等。 2.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对考生料进行审阅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统计填表。 3.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安排加强进行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用能力等。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四)复习方略: 1.要点内容考生贯彻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关键要能保证你进行的系统性。因此整个阶段应该以真题为主,以精读的方式对考试的章节相关要点,对课本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对课后题必须要掌握,很多知识点题都出自课后。具备基础知识、该专业关注的研究方向。较为系统的了解都要以记忆为基础一定要做到对书的大体框架有全面的把握,把整个原理的前后概念贯穿起来。 2.在复习充分的情况下做完后对照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要根据专业课的真题都会出什么题型,总结其考察重点是什么是哪一章节。把握这些之后安排,一定要必须的题目都整理出来行理解背诵。根据科目的先后顺序,因为通常前几年出现的题目会出现,根据政策方向考核对照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存量,正确的安排答题技巧针对有限的知识来最好地回答。专业课的难度绝不亚于英语,对掌握的侧重点范围解题思

东北大学c++实验报告

实验六 1?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 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牛+ ”(自增)、“一-(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2.实验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叶+() ; Point operato叶+(int);以实现对Point 类重载++ ”(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 ------------------------------ ();Point operator -------- (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 cpp。 ⑵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 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在main()函数中定义vehicle、bicycle、motorcar、motorcycle 的对象,调用其Run()、Stop()函数,观察其执行情况。再分别用vehicle类型的指针来调用这几个对象的成员函数,看看能否成功;把Run、Stop定义为虚函数,再试试看。程序名:lab8_2. cpp。 3.源程序 Lab8 1 #in clude using n amespace std;

《java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完整)

实验一 Java实验环境的建立一、实验目的 1.掌握Java编程环境的搭建过程; 2.掌握Jcreator pro软件的使用方法; 3.能使用Java doc文档。 二、实验内容 1.下载并安装,配置JDK环境变量; 2.下载Javadoc压缩包并解压在JDK安装路径下; 3.下载Jcreator pro 并安装和配置使用环境; 4.使用实验环境运行书中实例代码,在屏幕上输出“Hello Java”字符串。 ①Java application程序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HelloJav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ello Java!"); } } ②Java applet程序代码如下: import .*; public class Hello extends { public void paint(Graphics g) { ("Hello!",30,30); } } 三、试验要求 1、预习试验内容并写出上机报告。 2、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体会。

一、实验目的: 1.输入、输出操作实现原理和方法 2.掌握程序流程控制的实现方法 3.掌握数组的定义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计算 Result=1!+2!+3!+ (10) public class TestJieC{ p 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long result=1; for(int i=1;i<=10;i++) { result=i*result; result+=result; } " "+result); } } 2.计算1---50之间所有素数的和。 public class Test{ p 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count = 0; for(int i = 2;i<=50;i++){ for(int j = 2;j<=i;j++){ if(i>j){ if(i%j == 0){ count++; } } } if(count==0){

东北大学数据库实验报告2016

实验(一): 熟练掌握SQL语言 实验目的:熟悉上机环境,创建数据库,在数据库上建立关系模式,插入数据,进行相应的查询操作。 实验内容:具体包括如下三部分。 一、熟悉上机环境。 客户/服务器结构,数据库服务器在一台NT服务器上,同学们通过客户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上安装的SQL Server客户端程序, 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具体包括: 1.了解SQL Server 环境。鼠标点击开始,进入“Microsoft SQL Server→企 业管理器”,点击SQL Server组下的数据库服务器(服务器名称为NEUC-201S(Windows NT)), 可以看到服务器上的圆形标志变为绿色,说明客户端程序已与服务器连接成功。点击服务器(NEUC-201S(Windows NT))下的数据库,可以看到服务器上已建立的数据库,你可访问你有权访问的数据库,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功能。因为,数据库服务器上建有许多数据库, 每个数据库都有一些合法的用户。 2.鼠标点击开始,进入“Microsoft 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输入用户名 和口令,进入SQL查询分析器。如:你登录的客户机为27号,那么请以用户名user27,口令为user27登录,登录后缺省连到数据库user27上,user27/user27是数据库user27的创建者,因此用户user27/ user27具有在数据库user27上创建表等一切权力。 3.在SQL查询分析器环境下,你就可进行SQL命令语句操作了。 二、在数据库useri上创建学生选课有关关系模式,并插入相应的数据,实现有 关查询。 1.描述学生、课程情况的E-R图如下,请将其转化为用关系数据模型描述的 关系模式 2.在数据库中定义这些关系模式,并向基本表中插入如下数据: CREATE table Students (Sno char(10) primary key, Sname char(20), Sage int,

东北大学物理实验电桥的使用 实际体会详细过程

(1)实验前 进教室以后,把书包什么的放到一个角落里,不能放实验台上,占地方。把实验报告和书拿出来,最好再拿个本好随时记老师说的注意事项。教室的黑板上有板书,有关电桥实验的原理的一些东西,还有就是一些需要的数据。可以把一些必需数据抄下来。 老师检查实验报告,完毕后在你名字前面打个勾。 实验室一共有四张拼起来的大桌子,一个大桌子是四个桌子拼成的。前面两大张桌子摆放的是双臂电桥测低电阻的器材,后面两大张摆放的是自组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的器材。做实验的时候,可以选择先做双臂电桥还是自组电桥,不过同时由于实验室空间有限,所以只能是在同一时间有一半的人做双臂电桥,另一半的人做自组电桥。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先做双臂电桥或者自组电桥,而当你做完第一个实验以后,实验室里所有的电路的组装以及设置(包括你还没做的实验器材的组装及设置)都已经完成了,那么实际上你只需要做其中一个实验的操作就可以得到两个实验的数据。 老师将实验报告全部检查完毕后开始讲解实验原理及操作。 老师讲解的还是非常细致的,基本上从开始到结束每个流程都讲得很具体,所以需要把老师说的步骤尽量完整的记下来,尤其是一些数据,在做实验时,具体实验时的数据与书上的数据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实验

一.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这也是老师讲解实验步骤的顺序,因为双臂电桥测低电阻接线操作相对较简单。

双臂电桥,左上角圆柱形物体为BZ 3型标准电阻,标准电阻右为滑动变阻器

双臂电桥左下角

双臂电桥电阻部分

最上方为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与双臂电桥夹着的东西是待测电阻 (当时忘了照了,其实待测电阻最左边的那个红头(能看到一点)和BZ 3型标准电阻(左上角,滑动变阻器左边的那个……)是用粗铜线连接着的。)

东北大学 操作系统实验四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班级物联网1302班 学号 姓名

实验4 进程的管道通信 1. 实验目的 1)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分析进程争用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4)学习解决进程同步的方法。 5)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始终,也是学习现代操作系统的关键。通过本次实验,要求理解进程的实质和进程管理的机制。在Linux系统下实现进程从创建到终止的全过程,从中体会进程的创建过程、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关系、进程状态的变化、进程之间的互斥、同步机制、进程调度的原理和以管道为代表的进程间的通信方式的实现。 2. 内容及要求: 这是一个设计型实验,要求自行编制程序。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两个子进程分别向管道写一句话: Child process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process2 is sending a message! 父进程从管道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 1)父进程先接收子进程1发来的消息,然后再接收子进程2发来的消息。 2)实现管道的互斥使用,当一个子进程正在对管道进行写操作时,另一子进程必须等待。使用系统调用lockf(fd[1],1,0)实现对管道的加锁操作,用lockf(fd[1],0,0)解除对管道的锁定。 3)实现父子进程的同步,当子进程把数据写入管道后,便去睡眠等待;当父进程试图从一空管道中读取数据时,也应等待,直到子进程将数据写入管道后,才将其唤醒。 3.相关的系统调用 1) fork() 用于创一个子进程。 格式:int fork(); 返回值:在子进程中返回0;在父进程中返回所创建的子进程的ID值;当返回-1时,创建失败。 2) wait() 常用来控制父进程与子进程的同步。 在父进程中调用wait(),则父进程被阻塞,进入等待队列,等待子进程结束。当子进程结束时,父进程从wait()返回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返回值:大于0时,为子进程的ID值;等于-1时,调用失败。 3) exit() 是进程结束时最常调用的。 格式:void exit( int status); 其中,status为进程结束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