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镇海中学陈志海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地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因此教材编写了“核外电子的排布”。教材第二部分主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第三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很小,它的质量也很小,所以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课题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

课型新授课

公桃李满天下,知识与

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育。

过程与

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备课笔记

课外延伸: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间里做着高速的运动。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学重点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难点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核外电子排布。

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

3.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远的电子能量较高,因此,核外电子的运动是按能量高低在分层运动。

[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讨论:

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子构成的?(不是,在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进行新课

[过渡]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

情景展示]一、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二、几种原子的构成:

[问题探究]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数目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讨论]学生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学生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学生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无中子。

[继续探究]原子中有带电粒子吗?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交流讨论]学生1: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学生2:构成原子核的两种粒子中,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因此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内的质子数相等。学生3: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1803年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的不可分割的小球。后来科学家们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多种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行星结构模型、中性模型、实心带电球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阳系模型、波尔模型等多种模型结构,这些模型的建立对人类研究原子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备课笔记

易错提醒:

同种原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行新课

②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排布的电子数。

[练习]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镁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小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只有第1层的不超过2个)。

(2)电子排布时依据电子层能量的高低,由里向外排布。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3)原子结构与元素种类及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种类及元素化

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关系最密切。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认识了原子的内部结构。现在我们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练习与应用(P58)

1.填空题

(5)填写表中的空格

2.选择题

(1)原子核(B)。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归纳总结:

①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②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③同一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④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原子质子数不同。

规律总结: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只有当能量低的电子层被排满后,才能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②第一层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上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教材习题解答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B)。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3.以氧原子为例回答问题: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解: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在氧原子中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有8个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高速运动。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于整个原子中正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教材习题解答

例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解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不是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里都有质子和中子,普通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所以A、C错误;对于D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确实不可以再分,但在其他变化(如核反应)中可以再分。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答案】B

例2如图所示为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变成其他原子

【解析】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2

易错提醒:

原子整体不显电性并不代表原子中没有带电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不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如:氢、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氢与钠;氦与镁。

故选项A说法错误;由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故选项B说法正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电子尽可能排布在离核近的、能量低的电子层上,故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

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故选项C说法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变化,故D选项错误。【答案】B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教学反思

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运用图片、动

画创设情景,通过形象的描绘、科学的推理、史料的佐证,加强

教学的直观性,将原子的结构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在解决“原

子构成”的问题中,教师采用了设想、讨论交流、动画启示来逐

步完善思维过程的群体探究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

趣。整个设计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

运用了一系列的“问题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该课

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气氛浓烈;

教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注重现有教学资料的整合与利用,使课

堂结构与信息输入更加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教师充分发挥了

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的,软软的。

鲁科版(2019)选修性必修2导学案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认识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等。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高低顺序,了解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3.知道1~3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原则含义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按轨道能量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使整个原子处于最低的能量状态 泡利不相容原 理 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不同,用↑↓ 表示,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 洪特规则 对于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 道并且自旋状态相同 (1)电子排布式:在n s、n p、n d等各能级符号的右上角用数字表示出该能级中的电子数目,如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 (2)轨道表示式:用方框(或小圆圈、短线)表示一个原子轨道,用箭头“↑”或“↓”来区别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如基态氯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3.构造原理 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是1s、2s、2p、3s、3p、4s、3d、4p、5s、4d、5p、6s……这一规律称为构造原理。 微点拨:①按构造原理填充电子的顺序并不代表电子填充后在原子中各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顺

序。例如,对于n s和(n-1)d轨道都填有电子的原子,有许多情况下(n-1)d轨道的电子能量更低。 ②电子填充时按构造原理进行,书写电子排布式时按电子层和能级顺序书写。 二、19~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写出以下几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K:1s22s22p63s23p64s1。 (2)21Sc:1s22s22p63s23p63d14s2。 (3)24Cr:1s22s22p63s23p63d54s1。 (4)29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2.Cr、Cu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违反构造原理的解释 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d10)、半充满(如d5)和全空(如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基态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 (2)铝原子核外有1个未成对电子。(√) (3)原子的价电子决定了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基态氮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2.“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2倍”,支撑这一结论的理论是() A.构造原理B.泡利不相容原理 C.洪特规则D.能量最低原理 B[构造原理决定了原子和离子中电子在各能级的排布,A错误;泡利不相容原理是指每个轨道(例如1s轨道、2p能级中的p x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故各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该能级原子轨道数的2倍,B正确;洪特规则是指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C错误;能量最低原理是指核外电子排布时,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D错误。] 3.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的原子是() A.Mg B.Na C.He D.Al D[依据电子排布式可以得出该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三个电子,为铝元素。] 重难点合作探究

化学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表教学文稿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表 精品文档

76 锇Os [Xe]6s2 4f14 5d6 2.8.18.32.14.2 77 铱Ir [Xe]6s2 4f14 5d7 2.8.18.32.15.2 78 铂Pt [Xe]6s1 4f14 5d9 2.8.18.32.17.1 d8->d9,注① 79 金Au [Xe]6s1 4f14 5d10 2.8.18.32.18.1 d9->d10,注①全满 80 汞Hg [Xe]6s2 4f14 5d10 2.8.18.32.18.2 81 铊Tl [Xe]6s2 4f14 5d10 6p1 2.8.18.32.18.3 82 铅Pb [Xe]6s2 4f14 5d10 6p2 2.8.18.32.18.4 83 铋Bi [Xe]6s2 4f14 5d10 6p3 2.8.18.32.18.5 84 钋Po [Xe]6s2 4f14 5d10 6p4 2.8.18.32.18.6 红色为放射性元素 85 砹At [Xe]6s2 4f14 5d10 6p5 2.8.18.32.18.7 86 氡Rn [Xe]6s2 4f14 5d10 6p6 2.8.18.32.18.8 [Rn] 87 钫Fr [Rn]7s1 2.8.18.32.18.8.1 88 镭Ra [Rn]7s2 2.8.18.32.18.8.2 89 锕Ac [Rn]7s2 5f0 6d1 2.8.18.32.18.9.2 f1->f0,注②全空 90 钍Th [Rn]7s2 5f0 6d2 2.8.18.32.18.10.2 f2->f0,注②全空 91 镤Pa [Rn]7s2 5f2 6d1 2.8.18.32.20.9.2 f3->f2,注② 92 铀U[Rn]7s2 5f3 6d1 2.8.18.32.21.9.2 f4->f3,注② 93 镎Np [Rn]7s2 5f4 6d1 2.8.18.32.22.9.2 f5->f4,注② 94 钚Pu [Rn]7s2 5f6 2.8.18.32.24.8.2 95 镅Am [Rn]7s2 5f7 2.8.18.32.25.8.2 加粗为人造元素 96 锔Cm [Rn]7s2 5f7 6d1 2.8.18.32.25.9.2 f8->f7,注②半满 97 锫Bk [Rn]7s2 5f9 2.8.18.32.27.8.2 98 锎Cf [Rn]7s2 5f10 2.8.18.32.28.8.2 99 锿Es [Rn]7s2 5f11 2.8.18.32.29.8.2 100 镄Fm [Rn]7s2 5f12 2.8.18.32.30.8.2 101 钔Md [Rn]7s2 5f13 2.8.18.32.31.8.2 兰色为估计排布式102 锘No [Rn]7s2 5f14 2.8.18.32.32.8.2 103 铹Lr [Rn]7s2 5f14 6d1 2.8.18.32.32.9.2 104 Rf [Rn]7s2 5f14 6d2 2.8.18.32.32.10.2 105 Ha [Rn]7s2 5f14 6d3 2.8.18.32.32.11.2 106 [Rn]7s2 5f14 6d4 2.8.18.32.32.12.2 107 [Rn]7s2 5f14 6d5 2.8.18.32.32.13.2 108 [Rn]7s2 5f14 6d6 2.8.18.32.32.14.2 109 [Rn]7s2 5f14 6d7 2.8.18.32.32.15.2 110 [Rn]7s1 5f14 6d9 2.8.18.32.32.17.1 d8->d9,注① 111 [Rn]7s1 5f14 6d10 2.8.18.32.32.18.1 d9->d10,注①全满112 [Rn]7s2 5f14 6d10 2.8.18.32.32.18.2 113 [Rn]7s2 5f14 6d10 7p1 2.8.18.32.32.18.3 114 [Rn]7s2 5f14 6d10 7p2 2.8.18.32.32.18.4 115 [Rn]7s2 5f14 6d10 7p3 2.8.18.32.32.18.5 116 [Rn]7s2 5f14 6d10 7p4 2.8.18.32.32.18.6 117 [Rn]7s2 5f14 6d10 7p5 2.8.18.32.32.18.7 灰色为未发现元素118 [Rn]7s2 5f14 6d10 7p6 2.8.18.32.32.18.8 ②d亚层在f亚层外,常多填d亚层,少填f亚层(使之趋于全空/半满) 精品文档

2.3.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学案(含答案)

2.3.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学案(含答案) 第第22课时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点。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的规律。 一.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与其电子的能量各电子层由内到外序号n1234567符号KLMNOPQ与原子核的距离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1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注明其意义2离子结构示意图Cl;Na1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2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完全相同3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4M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18个电子5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为8答案123451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A2a2B2a10Ca2D2a答案A解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最外层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某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所以该元素的次外层只能是K 层,2个电子,最外层是L层,电子数是2a,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是2a2,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下列叙述,画出对应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________。 2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1价阴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数为 23.中子数为12的原子________。 答案123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也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1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化合价常显正价,且正化合价失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2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通常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常显负价,且负化合价得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8。 3稳定结构与不稳定结构1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处于稳定状态,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稳定如He.Ne.Ar。 2不稳定结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转化为最外电子层上为8有些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如易失电子的金属元素.易得电子的非金属元素。

高中化学选修导学案:原子结构(人教版)

4月12日学科高中化学年级高二作者 课题1-1-1 原子结构(1)课时 1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链接】 原子模型的发展史: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古希腊原子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_______ ___________(1926年) 【自主学习】 一、原子的诞生 ________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________,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有________种。 二、能层与能级 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________的,按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电子分成不同的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相应的1~7能层。各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 2.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________,还可以分成________。在第n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________。 能层… 符号… 电子离 核远近 电子能 量高低 能级… 最多容纳电子……

数 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不同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三、构造原理 即电子排布的能级顺序 1.比较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2.比较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3.是不是能层越高,能级的能量一定越高? 4.观察构造原理图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顺序是: 四、电子排布式 1.电子排布式表示方法: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的排布的电子数。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5.1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必修2)

第五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高考新动向】 【考纲全景透析】 一、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组成表示式:X,其中X为原子符号,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A-Z为中子数。2.基本关系 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的比较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标示出核电荷数,用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要注意无论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圆圈内的核电荷数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离核由近及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 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主要规律有: (1)能量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先排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即排满了K 层才排L 层,排满了L 层才排M 层。 (2)分层排布规律 ①原子核外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 2 个电子。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③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K 层为次外层不能超过2个电子)。 【热点难点全析】

〖考点一〗原子的构成及概念比较 1.构成原子的粒子 2.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及相互关系 (1)原子或分子: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3)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 3.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比较 〖提醒〗(1)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原子不易出错,对于阴、阳离子容易出错。应清楚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少于质子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多于质子数。 (2)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关键是描述的对象。如: 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和H2O。 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两微粒不一定互为同位素,如14N2和13C16O。 ③2H2和3H2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素异形体。 【典例1】铀(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其中23592U是核反应堆的燃料,下列关于23592U和23892U的说法正确的是( )

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广东郑春平 基态原子是处于能量最低状态下的原子,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决定了元素周期表的划分和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要认识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必需要掌握排布原则和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三大原则 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的排布要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以形成稳定结构。 2、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 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的分占 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特规则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遵循能量最低原则,根据光谱实验结果,洪特进一 步指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p6和d10)、半充满(p3和d5)和全空(p0和 d0)状态时,体系能量最低,原子最稳定。 二、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 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填充电子轨道时,一般先填满能量低的轨道,再填能量高的轨道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存在以下规律: 1、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教学过程 【引言】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 ——这是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就是通过这个实验,提出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视频中还介绍了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核外有着非常广阔的相对空间,电子就是在这非常“广阔”的空间里作高速的绕核运动。那么电子的绕核运动还有着哪些特征?这些运动的电子在核外又是怎样排布的?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 【讲述】同学们请看,屏幕上展示的是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我们共同看一下。 (1)质量很小(9.109×10-31kg)。 (2)运动速度快(接近光速)。 (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过渡】根据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设想猜测】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学生活动】略。 【质疑一】电子的绕核运动有没有固定的轨迹? 【质疑二】电子的绕核运动没有固定的轨迹,是不是说电子绕核运动就没有规律? 【讲述并投影】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这个极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而出现在离核远处,时而出现在离核近处,我们不能同时测定出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但是能从理论上统计出它在原子核外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这就是我们将要在《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教材中加以学习的电子云。 【过渡】同学们太伟大了!我们研究分析原子结构中电子的运动情况,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而科学家们却用去了一个多世纪!让我们踏着科学的足迹,重温这段曲折、坎坷、震撼世人的科学探索过程! 【投影】历史回眸 1.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但是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伟大的学说没有为人们所重视,被忽视了20多个世纪——这是科学界的一大憾事! 2.直到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通过对当时化学实验的现象分析,创立了近代原子学说,第一次将原子学说从推测转变为科学概念。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原子就像道尔顿说得那样,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实心球,里面再也没有什么花样了。 3.然而科学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人类对真理的无限追求,迫使原子结构的真相不断地显露出来。在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近百年后,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居然从氢原子中跑出了一个比它质量小1700倍的带负电的粒子来,这说明原子内部还有结构。电子的发现,使得汤姆生于1897年提出了“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电子的发现,给当时的科学界注入了一支兴奋剂,一大堆新问题摆在了科学家们的面前。 【投影】 原子中除电子外还有什么东西? 电子到底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 原子中什么东西带正电荷? 正电荷又是如何分布的? 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东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轨道(导学案)

第2课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轨道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要点一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构造原理,按轨道能量依次排列,使整个原子处于的能量状态。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3.光谱与光谱分析 (1)光谱形成原因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 (2)光谱分类 (3)光谱分析 在现代化学中,利用上的来鉴定元素的分析方法。 要点二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的概念及形状 (1)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2) 2.原子轨道 (1)定义: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数目 n s能级各有__ __个轨道,n p能级各有__ __个轨道,n d能级各有__ __个轨道,n f能级各有__ __个轨道。 要点三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1.泡利原理

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___个电子,而且自旋状态,用“”表示。 2.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一个轨道,而且相同。 3.电子排布图 用方框表示原子轨道,用上下箭头(↑和↓)表示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的式子。 Al原子电子排布图模板及涵义 如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是。 思考2:请画出n 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电子排布图。 考点一基态与激发态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相互转化关系 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2.基态与激发态的原子的电子排布 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可以能层不同、能级数不同、电子总数相同。 例如:基态He原子激发态He原子 1s21s12s1 【例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s22s12p1表示的是激发态的原子的电子排布 B.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1s22s22p2转变为1s22s12p3时,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

高中化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9苏教版必修2.doc

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 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会考考纲: 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 2.能画出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 1-20 号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1~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由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运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教学媒体和教具 学案、练习题、图表 (三)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表 1 微粒质量 /kg 相对质量电性和电量 /C 质子 1. 673×10 -27 1.007 +1. 602×10 -19 中子 1. 675× 10-27 1.008 0 电子9. 109×10 -31 1/1836 -1. 602×10 -19 问题解决: 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 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之和决定的。 3.在原子中:==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 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 2.进行新课

[导学案]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内容〗 §3.2㈡.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知道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做分层排布。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1.【温故知新】 1911年,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中观察到三种现象: ⑴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α粒子 撞到了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⑵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 是:α粒子经过体积很小的金原子核附近,受 到斥力作用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⑶绝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 是:α粒子从金原子内部的广阔空间穿过。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然后阅读课本P54页第1、2自然段,填写下列空白。 ⑴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广阔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⑵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是,电子运动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⑶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可近似认为:在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做分层排布。科学家把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叫做电子层。 ⑷在现有元素的原子中,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 个,第二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 个。 ⑸核外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分层排布:电子总是优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 3.【自主学习】下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圆圈表示原子核。 ⑵圈内“+”号表示原子核与核内质子都带正电。 ⑶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由此可知,钙原子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都是20 。 ⑷弧线表示电子层。由此可知,钙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四层排布。 ⑸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核外电子总数是20 。〖07?厦门〗 5.【课堂练习】请将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描述并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2、能根据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书写 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 3、体会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重点: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难点:认识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则、洪特规则及特例。 自主预习提纲 一、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三个原则 是、、。 2.画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说出画图方法并尝试多 种画法。 3.角量子数l相同的能级,其能量次序由主量子数n决定,n值越,其能 量越。如E2p E3p E4p E5p。主量子数n相同,角量子数 不同的能级,其能量随l的增大而,即发生“能级分裂”现象。如E4s E4p E4d E4f。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同时变化时,情况较复杂。如E4s E3d E4p,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4.泡利不相容原理可简单描述为: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______个电子, 并且这_____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_____。

5.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 _____ 的轨道,且自旋方向 _____。 6.洪特规则的特例:能级相同的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 或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二、19~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熟练写出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并填表。 2.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能层。价电子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的数目密切相关。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___。 思考:价电子数一定是最外层电子数吗? 填 表, 并思 考为 什么 每个 电子 层最 多容 纳2n2个电子?

高中化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 原子轨道》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原子轨道[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及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掌握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掌握1~36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 学生自主学习 一、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01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02最低状态。 2.基态与激发态 基态原子:处于□03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04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05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原子。电子从□06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07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 至基态时,将□08释放能量。基态原子吸收能量 释放能量 激发态原子。 3.原子光谱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09吸收光谱或□10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二、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电子云 (1)电子云是处于□01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 (2)电子云轮廓图 ①将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02P=90%的空间圈出来,制作电子云

的轮廓图,便可描绘电子云的形状。 ②s电子、p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 所有原子的任一能层的s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都是□03球形的,同一原子的能层□04越高,s电子云的半径□05越大,如下图Ⅰ所示。这是由于1s、2s、3s……电子的能量依次增高,电子在离核更远的区域出现的概率逐渐□06增大,电子云越来越向更大的空间扩展。 除s电子云外,其他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云都不是球形的,如p电子云是□07哑铃状的。每个p能级都有3个□08相互垂直的电子云,分别称为p x、p y和p z,如图Ⅱ所示。p电子云的平均半径随能层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2.原子轨道 (1)定义 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09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不同能层的能级、原子轨道及电子云轮廓图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导学案鲁科版选修3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原则。2.熟练写出1~36号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双基落实 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三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理最低原则:电子先占据能量最______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即核外电子在各个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方式使这个原子体系的能量最______。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______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即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以________的自旋方向分占____的轨道。 洪特规则的特例: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体系能量较______,原子较________。 3.角量子数l相同的能级,其能量次序由主量子数n决定,n值越______,其能量越 ______。如_____________。主量子数n相同,角量子数l不同的能级,其能量 随l的增大而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同时变化时,情况较复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4.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为1s,____,____,3s,____,____,3d,____,____,____,5p,____,…。 思维点拨从3p开始出现能级交错现象。书写19~36号元素K~Kr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时,需要注意按照以上顺序,即21~30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电子先排在4s能级上、后排在3d能级上,并且铬及铜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还要符合洪特规则特例。 5.在原子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每个能级最多容纳______________个电子。价电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价电子的数目密切相关。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章节: 3.2 课题: 原子的结构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主备人:_________ 审核:初三化学组 授课人: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 初步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 方法;会认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认识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学习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课前复习】 1、分子和原子的含义: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自主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看课本图3-9和50页内容,填空:⑴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 ⑵原子核又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⑶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核带 电,核外电子带 电,它们所带的电荷 ,电性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有何关系? 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 = ⑸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原子的种类由 决定。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 ②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 ,一般的氢原子无 ⑹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每个质子(中子)的质量都 电子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I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1. 阅读下列材料,填写下图空格。 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 阅读课本第54页,讨论下列问题。 ①电子为何不会被原子核吸引到核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的运动的是否有如卫星一样有特定的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一电子层,第二电子层,最外层分别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本P54,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 选择适当的序号,填写在下图括号里: ①核电荷数 ②原子核 ③电子层 ④该电子层上电子数 ⑤中子数 ⑥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画出碳、硫、钙及氧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II 感悟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资料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 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并讨论它们的结构有什么规律。 ⑴根据资料1,填空: ①此表纵行排列的依据是 ;此表横行排列的依据是 ; ②稀有气体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非金属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了解离子的形成 1.通过氯化钠的形成,了解离子 阅读课本第55页图3-13,了解钠离子与氯离子的形成过程。 装 订 线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含答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 期律 [目标导航] 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2.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3.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4.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关系如下: 电子层(n)符号 1234567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由近远 能量高低由低高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

(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如: Na+Cl-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点拨①电子层实质上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空间范围”,它与宏观上层的含义完全不同。 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应该是。【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3)某离子M层和L层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4)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等于其核外电子数。() 答案(1)×(2)×(3)√(4)× 二、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到8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现+1→+7,最低负化合价呈现-4→-1的周期性变化。 点拨元素化合价的“三个二” ①二“特殊”。 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 ②二“只有”。 金属只有正价,只有非金属才有负价; ③二“等式”(主族元素)。 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价数值|+|最高正价数值|=8。 (2)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①Na、Mg、Al与水(或酸)反应的比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巩固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1.2.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 律》巩固练习及答案 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原子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答案】C 2.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为 ,则下列原子中,与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解析】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C项所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是6。 【答案】C 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答案】D 4.A和B是两种短周期元素,A-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A>B B.电子总数:A>B C.原子半径:A>B D.离子半径:A->B2+ 【答案】D 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错误 ..的是( )。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a、K、Rb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D.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解析】此题考查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的变化,A、B、C三项均正确,D项中原子半径应是依次减小。 【答案】D 6.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As>Cl>P

导学案 38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会画1-20号元素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弄清楚原 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结构示意图: 通过你已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课本示例,画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 H He Al O S 2.电子层 电 子 层: 1 、 2 、 3 、 4 、 5 、 6 、 7 …… n 电子层符号: 、 、 、 、 、 、 …… 离 核 距 离: ( ) ( ) 电子的能量: ( ) ( ) 阅读分析课本第3页“交流与讨论”表格,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分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你发现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能量最______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布__________,当排满后,再排_________,依次类推。 ②分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电子层序数的关系: 萧山二中2011级高一年级(化学2)学科导学案(38) 专题一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编稿教师:颜建冈 审稿教师:纪丙全 沈俊峰 编稿时间:2012-02-29

③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中最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__________ ④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中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__________ ⑤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中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__________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_____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______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___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 以上规律能否孤立地看?能否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稀有气体又称为“惰性气体”是因为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 2、观察图1-2,分析元素的种类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 1、从1~18号元素原子中选择合适的化学式填空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 (2)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 (5)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 (6)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 (7)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 2、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只有X、Z 是金属元素;V和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W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W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由此可知(填元素符号): V__________,W__________,X__________,Y__________,Z__________ 3、有 a X n+和 b Y m-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a=n+m B.a—b=n+m C.b—a=n—m D.a+b=n+m 4、画出下列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2价阴离子_______________ (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