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 格式:docx
- 大小:14.03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840年以后,中国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署各种不平等条约,为什么我们的反侵略战争会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国民受压迫者政治觉悟较低。
缺乏抗侵略军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滞后。
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同时也缺乏国际上政治同盟的有力支持。
总结分析,社会制度腐败是根本原因,经济技术落后是主要原因、第一.腐败的社会制度近代以来,随着中央政权日益衰落,面对外来侵略,全国领,,成了一盘散沙。
在外来侵略面前无力抵抗,任人欺凌。
进入近代,清王朝的豪迈气势被安于现状保守思维所代替。
思想保守缰化,政治腐化堕落,社会制度的腐败首先集中体现在封建统治者的身上,皇帝昏庸,大臣愚昧,官员贪污腐化,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人民,国家。
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在这种腐败的社会制度下,清政府很快沦为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无力与列强对抗,成了列强在中国压迫人民剥削人民的工具,社会制度的腐败削弱了国家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也是实力上的差距,从背景来看,早在五百年前,西方世界大步前进,而中国的社会却依然徘徊在小农经济的时代,经济技术的发展明显滞后。
到了近代,其差距已经非常明显,并且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清军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是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武器装备等诸方面存在劣势,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且,当社会面对经济问题时,清政府首先想到的搜刮人民。
社会制度的腐败导致在思想文化的腐败,国民的思想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深,受压迫者政治觉悟较低。
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无力与外国列强相抗衡。
帝国主义的侵略无疑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训,我们应该以此为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步,才能振兴中华。
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宣告结束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满洲统治的实质是反侵略失败的核心原因。
“满清是否认同中国人”是打开满清政治的钥匙,本来这个问题是最值得探讨的,关系到满清政权二百年来种种古怪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二百年落后、封闭、丧权辱国的主要原因,是满清历次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也是事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民族认同”十八省建国的思想根源。
满洲人以“殖民者”身份统治中国。
满洲人以类似“殖民者”的身份统治中国,拥有西方殖民者同样的各种特权。
政治特权:满清统治者虽然利用汉人维护统治,但是核心权利是不愿意同汉人分享的,六部成为执行机构,钱穆统计满清前中期二百多年间汉人做到地方总督的只有一个岳钟麟。
核心机构军机处根本不许汉人插手。
钱穆说:“全国各军事要地,都派八旗兵驻防。
下面的绿营,说是中国军队,实际上率领绿营的将领还都是满洲人。
这两种军队,饷给是显分高下的。
各省总督、巡抚,差不多在原则上也只用满洲人。
”(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满清政府里的重要官位都以满缺为主,汉人做官必须通过科举。
经济特权:作为满洲人,从一出生就有经济上的优待,按人头发月饷。
旗人兵饷:前锋、亲军、护军、弓匠人月4两,骁骑、铜匠 3两,年米48石,步军摧领人月2两,步军人一两5,年24石,炮手人月2两,年36石。
满一人当绿营三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法律特权:在司法上满洲人享受“殖民者”种种特权。
例如:汉人犯罪如果判三年,旗人只要枷号四十天就能释放。
凡满人犯罪,地方各级官员均无权过问,只能由步军统领衙门的慎刑司负责处理,这和殖民地的治外法权没有什么不同。
种族隔离制度:满城专供旗人居住,汉民不得擅入。
“满汉不通婚”这是保障“殖民者”身份延续的最重要措施。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面对不断来袭的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宣告结束的。
中国,泱泱五千年大国,文化悠久灿烂,人民群众勤劳智慧,何以落得此般外夷来犯却毫无还击之力田地?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变。
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官员贪污腐败,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他们大多害怕有用坚船利炮的外国侵略者,考虑的不是全天下劳动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自身的私利,甚至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进行压制和破坏。
在这种不懂得御敌策略,不以天下为己任的政府领导和指挥下的战争,如何取得胜利?俗话说“同心使得万年船”,一个没有凝聚力的团队,该拿什么和人家比拼?鸦片战争中,禁烟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则徐、邓廷桢等被革职查办,甚至发配充军;而对主张对敌妥协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
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中法战争后期,由冯子材指挥的战役取得了胜利,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这本是好事,给入侵者一个重重的打击,因鼓舞斗志,趁胜追击。
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
还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该出手时不出手,反而成了缩头乌龟,这样无能的政府如何能抵御得住侵略者的来袭?中日甲午战争时,光绪失去实际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权力被慈禧撺掇。
大敌当前,大小官员考虑的不是如何应战,而是相互攀比,送何礼物给慈禧太后;兵权在握的将领,考虑的不是如何指挥自己的士兵,浴血奋战,保卫国土,而是贪生怕死,消极避战;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太后,在外敌入侵之时,还能大设寿宴,歌舞升平,不问国事,安于享乐,国家的最高层,不顾国土的流失,不顾百姓的安宁,就好比群龙无首,如何能打胜仗。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840年至1919年间的80年,是被定义为中国近代史的80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80年。
80年间,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欺凌过中国。
尽管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间断的、英勇顽强的抗争,但是,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各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宣告结束。
诚然,中国人民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所表现来的英勇顽强不可否认——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才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但是,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中国为何屡战屡?这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中国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造成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亲国戚到王公大臣,大都昏庸愚昧,思想保守,胆小怯懦。
他们闭关自守,不了解世界大势;而且夜郎自大,自命不凡,认为天朝战无不胜,却不懂得御敌之策,在西方列强的枪炮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同时,在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之时,统治者们却依旧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他们继续无情地压榨百姓,完全不顾人民的疾苦;他们骄奢淫逸,在战事频繁的情况下仍然毫不收敛。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慈禧太后60岁生日庆典,竟提用户部饷银和边防经费,甚至挪用海军军费……由于政治腐败和文化保守,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统治者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他们不敢发动人民的力量,甚至还与外国侵略者狼狈为奸,对民间自发的反侵略运动进行镇压。
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反侵略战争,就是这样被绞杀的。
正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腐败,使清政府失去了民心,阻碍了反侵略运动的广泛进行。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这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应吸取的教训中国的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是一部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国图强的奋斗史,发人深省。
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有众多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但却无力挽住近代中国落后的狂澜,有人将原因归结为清朝政府,有人将原因归结为传统文化,有人将原因归结为政治制度,有人将原因归结为中国人种。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后,举起科学与民主的大旗,打倒孔子及传统文化,将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全部归罪于孔子及传统文化,直到今天,人们对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昔日风光无限的中国会惨遭落后的呢?一、落后的原因在我看来,可以归结为一下几个原因: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经济形态上的自然经济与抑商政策;思想文化上的保守封闭与专制政策;对外关系上的华夷观念与锁国政策。
1.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与政治腐败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是以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为基本统治形式。
这种统治形式,曾经推进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统一,为中国古代文明辉煌奠定了政治基础。
但是,这种专制统治是建立在“君权神授”和人民无缘参与政治的基础上。
其结果是官僚特权、人治与腐败,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扼杀。
在当时,清朝的专制统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
由于传统政治体制框架内缺乏创新机制,因此无法应对新时代来临的挑战而最终走向衰落与灭亡。
2.经济形态上的自然经济与抑商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基本生产结构,这种小农经济比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具有更多的活力,为中国的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物质基础。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他们企图瓜分中国、牟取暴利。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与侵略者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然而,每一次的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落下帷幕,中国一步一步地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毋庸置疑,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是近代中国饭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已是资本主义国家,具备先进的生产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远在还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
帝国主义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科技发达,武器装备先进,相对于清兵的冷兵器来说,具有巨大的优势,加之帝国主义军队、士兵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而清兵长期缺乏战争的考验,指挥官兵法过时,清政府腐朽,采取了错误的政策。
这些原因导致中国军队总是吃败仗。
这些都是经济、科技落后的结果。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经济技术长期落后呢?落后的生产力使得中国经济技术发展十分缓慢,落后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中国的生产力落后,当时清政府吏治腐化、军队治理腐败、政府官员贪污成风,许多军队将领克扣粮饷、中饱私囊,打战时临阵脱逃、消极避战,这当然会挨打。
清政府的战争指导思想错误,害怕列强,反而镇压爱国群众的抗击斗争,如义和团运动。
清政府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战争指导者不了解世界大势、缺乏先进的指挥思想,他们不可能指挥本来就弱的军队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不崇尚武力,以和为贵,是一个不善于战斗的民族,也许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吧。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受儒家“仁”的思想的熏陶,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宗法等级制,抑制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思想界的探索精神。
中华民族的本性,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将士和人民群众,在士气上处于劣势。
由于来自社会、经济、军事、科技、民族以及世界等各方面的原因,近代中国饭侵略战争失败了,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
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近代中国社会腐败是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和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文化保守,一方面清朝统治着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
另一方面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甚至出卖自己国家利益。
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群众动员起来危及自身统治,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
清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近代中国经济技术落后。
当年的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发展,而中国依旧停留在分件自然经济水平。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落后,军队指挥远不了解近代军事技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教训是: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封建注意阶级斗争同意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反侵略战争的意义:一,帝国注意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己的殖民扩张利益,每次战争都伴随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追求,但每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使他们的狂热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但也给外国侵略者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在瓜分的危机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
使侵略者看到中国人民隐含的不甘屈服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瓜分中国政策。
二:帝国注意侵略虽然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是从反面教育中国人民,极大促进中国人民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中国人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道路和抵御敌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知己,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思想日益高涨。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失败最惨,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莫过于中日甲午战争了。
其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剖析。
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把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归咎于中日两国之间力量的悬殊,认为中国当时不具备战争胜利的条件。
其实不然,这个原因是单方面的,还不能完全解释。
所以我们应该做出更全面,更细致的分析。
事实上人们踏入了一个误区,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就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来看都不比日本差。
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
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
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稍低于中国,这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
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
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
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
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军事力量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个: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十九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
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
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清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那正是日本。
中国近现代历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一百七十年前,鸦片战争的发动,使殖民者侵入了中国,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接着又是金田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些反侵略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因。
从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可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以前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虽然出了邓世昌等一批爱国主义将士,但还是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清政府没有群众基础,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以道光帝为首的一伙腐朽封建统治者完全浸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之中,对世界大势毫无了解。
因此,对英国不惜为此进行作战缺乏应有的准备。
甚至到了敌人已作出了侵华决定之时,他们竟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敌人打起来后,道光帝既无应战决心,又无明确的计划,战略被动多变,心态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得前方将帅不知所措。
前线将帅为了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或谎报战果。
清军指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质低下,无法适应近代战争。
他们既没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又由于对敌人缺乏了解而指挥混乱,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畏敌如虎。
中法战争中,中国陆路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并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最后“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由此可见清政府多么的腐败和无能。
论述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简单的说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复杂的说原因: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
对“和”、“战”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但在外国已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主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卖国。
把“主和”说成“明智”、“爱国”是对历史的曲解。
近代中国农民的自发反帝斗争是以笼统排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带有原始、落后的色彩,但它本质上是爱国的、正义的、进步的,把他们的排外与封建顽固派的排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同样,对“反排外”也应具体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积极学习西方,谋求救国自强的先进人物,也有甘心受列强奴役的俱外、媚外之徒,绝不应一概予以肯定。
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只有经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才是中国真正的出路。
认为“向西方学习”是中国“唯一的出路”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
中国从清朝嘉庆皇帝就开始闭关锁国,导致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
落后必然要挨打,动乱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强国才能避免外国的侵略. 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统治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试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内容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的枪响,开启了中国人的噩梦之旅。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屡遭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虽然中国人民曾掀起无数次的反抗浪潮,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强大,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经济技术、作战能力的落后。
关键字:鸦片战争列强侵略中国政府腐败无能从1840年到1919年的几十年间,中国倍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先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紧接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并且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最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仅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且中国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的顽强反抗,但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点:一、中国内部因素:1、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清朝自嘉庆帝开始,国势开始衰落,到清政府统治后期,已是风雨飘摇的态势。
1840年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无能、愚昧无知,既不了解世界大势,也不懂得御敌之策,而官员们更是腐化成风,贪污受贿、克扣军饷,甚至为了自身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更让人气愤的是,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统治者及权贵们无动于衷,甚至屈膝求和,在作战时有些官员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但是对于本国人民,他们却因为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对于这样腐朽的政府和统治者,西方侵略者怎么可能不得寸进尺,加大侵略中国的步伐?鸦片战争之前,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清朝统治者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将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看作是蛮夷之地,从不放在眼里,但鸦片战争的失败却彻底打碎了他们“天朝上国”的美梦。
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英帝国主义的咄咄相逼,道光帝既无心迎战,又不愿意屈膝求和,他的举棋不定造成了清军战略的被动多变,心太极不稳定,时而增兵,时而减兵,使军队的士气低下,军心涣散,进而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庞颖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是由外国资主义的不断入侵而引起的,究其根源是西方资本主义希望打开中国的市场,所以发动战争的都是西方帝国主义。
中国近代史上五次反侵略斗争:一、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二、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三、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四、199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五、1937~1945抗日战争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而前者是更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
一、清朝后期,封建君主统治黑暗腐败,妄自尊大骄奢淫逸昏庸愚昧,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协“主和”,而不去发展、不去寻找国家独立的办法是不行的,是反对的,最终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腐朽的统治阶级甚至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庆典,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洋务派们却只知引进技术和设备,对于政治制度却视而不见。
他们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完美的,是先圣们制定出来的,一旦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彻底改革不仅损害到他们自身的利益,还会遭来由于亵渎祖先而带来灭顶之灾。
二、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
中国的封建王朝的军队还是原来的八旗,早已不堪一击而西方列强都是洋抢洋炮,中国的武器更本没法对付,中国的军纪也比不上西方,特别是清朝末期,吸食鸦片让中国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
原始的农业经济仍占经济主体,商业经济的发展举步艰危,资本主义基本扼杀在摇篮里。
它不能为反抗列强侵略提供合格的保障。
封建社会的闭关自锁政策,阻碍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人看不到也学不到外面的新东西新思想,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慢慢的拉大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从而造成的经济、生产技术、军事力量、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落后。
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使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日益落在世界文明的后面。
统治者愚昧地自称天朝,狂妄自大以至于对外面正风起云涌的世界格局一无所知,这直接促成了中国落后的经济以及防御力量的衰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定理。
西方列强因为殖民扩张的需要,将目光锁定在还沉醉在天朝美梦的大清皇朝。
所以说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第二,自给自足、自私、狭隘、保守、落后的小农经济已被早已进入工业社会的西方国家远远甩下,生产技术的落后,牵制住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西方列强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迅猛,实力雄厚,武器先进。
清王朝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更甚者,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低迷的士气加上西方较为先进的武器,直接造成了不战而败的局面。
第三,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社会开始了屈辱史-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压迫下的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更加凸显出来。
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一味妥协“主和”,终于导致战争的节节失利。
面对列强的侵略,“主和派”的投降卖国,输了割地赔款,赢了还是割地赔款签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傀儡。
腐朽的统治阶级甚至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庆典,挪用军费,置国民利益于水深火热之中。
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已经禁锢了清王朝的觉醒。
第四,文化专制让国民们思想滞后,不乏出现一些有志之士,但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下,他们的抱负无处可施,先进思想被古代封建思想所束缚,新的思想被抑制、被打压。
论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了,中国军队的大刀长矛在英国军队的枪炮下面
前毫无招架之力,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中国并没有像印度一样完全被西方列强所控制,
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人民不断的反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
富强,人民富裕,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进行了反侵略战争的
探索与努力,但无不以失败告终,这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更对于我
们大学生,铭记过去,发奋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避免历史重演。下
面,我将从各个阶级的反侵略斗争入手,逐一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并回答从
中获得的启示
一: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
1,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
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
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
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
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
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
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
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确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
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2, 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
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维新
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
华民族的觉醒。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
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
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
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
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
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
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
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
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推翻了君主
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二: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
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
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
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
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
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究其失败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农民阶级不是
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
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
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
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
战争带来了危害。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
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从客观上
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三: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
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
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
——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
上乱了阵脚。并且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还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
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不仅在一
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但,它仍是失败的原因如下: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
大买办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其次,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
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
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
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四:总结
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
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一
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
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
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
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
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
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
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
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
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
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
的民族觉醒意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
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
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
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
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
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
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
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
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
本所在。
,2,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
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
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
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
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
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清朝统治集团
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
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
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
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
下。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
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
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
可避免的。总之,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
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