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三、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苏科版物理9年级下册15.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内容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 电热器的原理: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3. 电热器的应用: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烙铁等,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2. 掌握电热器的原理,了解电热器是如何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
3. 了解电热器的应用,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难点: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电热器的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电热器实物,电路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电热水器工作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
2. 讲解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是电流的热效应。
3. 介绍电热器的原理: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4. 讲解电热器的应用:介绍一些常见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烙铁等,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关于电热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电热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要解释电流的热效应。
题目2:请简要介绍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题目1:电流的热效应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题目2:电热器的原理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热器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烙铁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电热水器工作时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三、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第三节,主要包括电热器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热效应以及电热器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阻发热、电流发热和热传导三个过程。
2.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主要包括电阻发热和焦耳定律两个方面。
3. 电热器的应用:电热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饭锅、电烙铁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热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2. 能够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通过学习电流的热效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热器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热器模型、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热水壶加热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热水壶是如何加热水的原因。
2.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讲解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阻发热、电流发热和热传导三个过程。
3. 电流的热效应:介绍电流的热效应,讲解电阻发热和焦耳定律的概念。
4. 电热器的应用:分析电热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饭锅等。
5. 例题讲解: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电饭锅加热饭的现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通过一个电阻器的电流和电阻,求解电阻器产生的热量。
7. 板书设计:电热器的工作原理:电阻发热、电流发热、热传导。
电流的热效应:电阻发热、焦耳定律。
电热器的应用:电热水器、电饭锅等。
8. 作业设计:题目1:电热水壶的电阻为40Ω,电压为220V,电流为多少?题目2:电热水壶加热1升水,将水从20℃加热到100℃,需要消耗多少电能?答案:题目1:电流 = 电压 / 电阻= 220V / 40Ω = 5.5A题目2:电能 = 电阻× 电流² × 时间= 40Ω × (5.5A)² × 1小时 = 1225J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电热器的工作原理、电流的热效应以及电热器的应用,使学生了解了电热器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15.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 电热器的原理: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通过电流加热导体,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3. 电流的热效应的计算:通过实验测量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研究电流的热效应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3.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电流的热效应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的热效应的计算和实验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和电热器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热器实验装置、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热电偶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教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包括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发热的原因和规律。
3.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电热器实验,测量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流的热效应的规律。
5. 应用:介绍电热器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热毯等,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 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流的热效应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热效应的定义和原理。
2. 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3. 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电流的热效应的定义和原理。
2. 请说明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
3. 请描述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计算公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的理解程度是否足够,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对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是否掌握,是否能够设计简单的电热器。
3. 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和计算。
三·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到电流通过导体时发热、发光的现象,知道电流有热效应;(2)通过例举利用热效应工作的家用电器,认识电热器的工作原理;(3)经历电热器产生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的猜想、方案设计、实验探究过程,知道导体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4)知道焦耳定律的表述和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1)利用两个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电饭锅插头与电热板发热量不同的原因猜想与讨论,激发学生深入的探究欲望。
(3)利用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将“燃料燃烧放热”实验的设计方案活用到本节实验中,降低实验设计的难度;(4)利用NOBOOK物理教学工具的可视性与互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传统实验的现场效果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可度;(2)经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推敲,培养学生迁移、转换的能力与严谨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是重点;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方案中的物理思想与方法是难点,其中电阻大小对热量的影响在学生的前概念中有冲突,是难点。
学讲过程一·引入课题: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二·学习目标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内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3·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4·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三·自学提纲1·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2.什么称作电热器?举例生活中的电热器:3·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1)如何比较电阻丝的电阻大小对产生热量的影响?需要控制哪些物理量?如何进行控制?2)如何比较电阻丝中的电流大小对产生热量的影响?需要控制哪些物理量?如何进行控制?3)实验设计及实验现象与结论4·焦耳定律的内容是什么?I、R、t、Q的单位5·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知道电热的利用与防止四·学生先自学小组内交流1·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2.什么称作电热器?举例生活中的电热器:活动:电流通过电热器所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和哪些因素有关?1)猜想:2)实验方法:3)画出研究电流大小对产生热量影响的实验电路图4)通过实验,完成书上内容3·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与导体的电阻成,与通电时间成,这就是。
15.3电热器和电流的热效应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试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重、难点:1、电流的热效应:电能……热能2、热效应的计算公式:P=I2R P=U2/R的使用。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电阻丝、开关、电源、导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连接一个使电炉丝发热的电路。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炉丝、电饭煲发热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呢?(课本38页如图示)进行新课:1、电流的热效应:电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讨论:为什么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炉丝热的发红,而导线基本不发热?电流的热效应跟什么有关系?学生猜想……教师分析……结论:跟电阻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学生阅读39页试验)2、影响热效应的因素:P=IU=I2R P=IU=U2/R即:讨论:热效应与电P=U阻成正比?反比?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在12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解:R1=6欧 R2=8欧 U=12VI=U/R=U/(R1+R2)=12V/14欧=6/7AP1=IU= I2R1=P2=IU= I2R2=例:把阻值为6欧、8欧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12V的电路中,它们的实际功率各是多少?结论:两公式都成立,一个是电流相同时使用(串联)一个是电压相同时使用(并联)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学生阅读即可3、达标练习:课本后4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1、重点是热效应的影响因素。
2、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公式的使用。
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15.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电热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掌握电热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掌握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方法。
2. 教学准备•准备一台电热器;•准备一块导体材料;•准备一台电流计;•准备一块测温仪;•准备相关实验器材。
3. 教学过程3.1 导入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电热效应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一下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
3.2 电热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讲解电热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制热的装置,内部通有电流,在导体中电流会产生热量,从而加热周围。
3.3 电热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讲解电热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如插座的选择与使用、电热器的使用时程、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重点强调安全使用电热器的重要性,避免电热器使用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
3.4 电流通过导体的热效应实验3.4.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
3.4.2 实验材料与器材•一块导体材料;•一台电流计;•一块测温仪。
3.4.3 实验步骤1.将电流计与导体连接,测得电流值。
2.用测温仪测量导体材料的初始温度。
3.通过电流计通电,记录导体材料通电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
4.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3.4.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导体材料特性的关系。
3.5 电流通过导体的热效应的计算方法讲解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方法,即通过公式 Q = I^2 * R * t ,其中 Q 表示热量,I 表示电流,R 表示导体的电阻,t 表示通电时间。
3.6 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就电热器的使用和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效应进行评价。
4.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热量比较实验,比较不同导体材料的导热性能,进一步加深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效应的理解。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主要讲述电热器以及电流的热效应。
具体内容包括电热器的原理、构造以及工作过程,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电热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热器的原理和构造,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热器的原理、构造以及工作过程,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难点:电流的热效应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热器实物、电流表、电压表、热能计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热水壶和电暖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知识点讲解:介绍电热器的原理、构造以及工作过程,解释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数学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如电热水壶加热水的能量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给定电流和时间下的热效应。
5. 应用拓展:讨论电热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等。
6. 板书设计:电流的热效应的数学表达式,电热器的原理图。
7. 作业设计:(1)请简述电热器的原理和构造。
(2)解释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3)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数学表达式,计算给定电流和时间下的热效应。
(4)讨论电热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1)电热器的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热器的构造包括加热元件、散热器、温控器等。
(2)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的电阻对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影响因素包括电流的大小、时间、导体的电阻等。
(3)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的数学表达式:Q=I²Rt,其中Q表示热效应,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t表示时间。
教案:2019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15.3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第三节电热器,主要讲述电流的热效应。
教材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条件,并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电流做功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热量,认识电流的热效应,能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电流的热效应。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的热效应条件的理解,电流做功与电流产生热量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实验观察电流的热效应,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电流做功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灯泡等)。
2. 学具:笔记本、签字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电热水壶、电暖器等家用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电流的热效应。
2.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通过电阻丝、灯泡等元件时产生的热量,引导学生发现电流的热效应。
3. 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电流做功的过程,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电流的热效应,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本质。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热效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热效应条件:电流通过电阻现象:产生热量原理:能量守恒定律2. 电流做功与电流产生热量的关系电流做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电流产生热量:电能转化为内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电流的热效应的条件是什么?(2)电流做功与电流产生热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请举例说明电流的热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电流的热效应的条件是电流通过电阻。
(2)电流做功与电流产生热量之间的关系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或内能。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第三节《电热器电流热效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第三节《电热器电流热效应》。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热效应的概念、电热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电流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热效应。
2. 电热器原理: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制成的加热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在导体中产生热量,从而实现加热的目的。
3. 电热器的应用:电热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饭锅、电取暖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热效应的概念,知道电流热效应的产生原因。
2. 掌握电热器的工作原理,能够分析电热器的工作过程。
3. 了解电热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热效应的概念、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电流热效应的产生原因、电热器的工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热器实物、导线、灯泡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电热水器工作过程中的热量产生,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热效应的产生原因、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电热器工作过程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参数的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电热器实例。
六、板书设计电流热效应:1. 概念: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2. 产生原因:电阻、电流大小、时间。
3. 应用:电热器。
电热器工作原理:1.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
2. 热量转化为加热效果。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流热效应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结合实例,分析电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计算如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a. 电路图略。
b. 电路中的电阻值为R1 = 10Ω,R2 = 5Ω,电源电压为 U= 12V。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15.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3)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为人类服务,了解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及防止的措施。
(4)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设计记录表格、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体会替代的研究思想。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电流热效应的应用实例和危害的防止措施,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实验对人们获取科学理论的重要价值;(2)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3)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焦耳的事迹,培养学生不懈追求的科研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本课重点有:电流的热效应、电热器的发热原理、焦耳定律和家庭电热器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难点焦耳定律和家庭电热器的简单计算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实验激趣:发光一段时间后的灯泡,用手触摸灯泡;使用一段时间后的电风扇,摸触电动机部分,都有什么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师: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了,电能转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叫电热器。
电流通过导体发热的现象叫作电流的热效应。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讲授新课(1)电热器电流热效应师生交流:1.家里还有哪些用电器通电后会发热?2.课本中的家用电器有何共同点?我们使用这些电器是为了得到哪一种能量?学生归纳:教师总结:1.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了,电能转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叫电热器。
电热器电流热效应
一、教学目的
(1)、能认识常见的电热器,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知道电热器一般是由发热体构成的。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探究影响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因素。
(3)、知道焦耳定律内容、公式及单位。
(4)、结合本节教学,培养学生重视实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理解电热器的能量转化情况,探究电热和电阻、电流以及通电时间关系及焦耳定律。
三、教学难点: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出示电取暖器并通电发热,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电阻丝发红并发热师:这一现象过程中产生了什么能?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生:内能、电能转化为内能。
师: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装置叫电热器。
电流通过导体发热的现象叫作电流的热效应。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一)、电热器
师:电热器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装置。
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
电热器的主要结构是发热体,一般是有一定阻值的电阻丝构成的。
师:家庭常见的用电器中还有哪些是电热器?生:举例回答
过度语:电流的热效应是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师:(通电的电阻丝会发热,与电阻丝连接的导线也会发热)。
现在给电取暖器再通电发热,让学生感受通电的电阻丝和导线有何不同?调节电取暖器的旋钮,再让学生感受取暖器在高温、低温档工作时有何不同?
1.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
师:要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应知道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师:请看我们所给的器材,能直接测出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吗?生:不能
师: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显示出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生:转换法
师:将如何显示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生:温度计示数变化
师: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哪一种状态物质更便于准确测量温度的变化?生:液态师:对液态有什么要求?生:质量相等
师:对盛液体的容器有什么要求?生:相同
师:要对以上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应当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
师:请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小组讨论制定出具体实验方案,并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实验1探究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产生热量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2探究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实验3探究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3.进行实验:
实验1探究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产生热量和电阻的关系。
将阻值不等的两个电阻丝分别放在盛有等质量煤油的锥形瓶里,并插入温度计,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
合上开关,观察在两分钟内两支温度计示数升高的情况,并将实验得出的数据填在已发的表格里。
实验2探究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保持通电时间相同,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大小,观测阻值较大瓶内温度计升高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里。
实验3探究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保持电流不变,延长通电时间,观测其中一根电阻丝所在液体温度的变化。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验得出的数据先行分析得出结论。
再视频展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见课件)
(三)、焦耳定律
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仅能得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而早在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就已经定量得出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和电阻成正比,和通电时间成正比的规律。
给出焦耳定律内容、公式及单位。
例题:当1A的电流通过某电热器时,1min产生的热量是120J,则电热器电阻丝的电阻是多少?
(四)电热与电功的关系
师:电热器能通过电流做功把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内能,那么电功与电热之间有什么关系?生:Q = W(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推导出焦耳定律)。
师: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是否全部转化为内能呢?
生:电动机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内能。
师:W >Q
(五)减少电热的方法
师:在生活中我们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例如电热器)为我们服务,由于会造成一定危害,有时我们又要减少电热。
引导学生阅读“生活、物理和社会”,请大家还能举出那些需要减少电热的例子。
生:交流,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得出结论。
(六)巩固练习
1、取暖器在使用时,电阻丝迅速热的发红,而与其相连的输电线却不怎么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输电线中电流小于电阻丝中电流
B、输电线通电时间小于电阻丝的通电时间
C、输电线电阻小于电阻丝电阻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假设所有导体都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炽灯仍能发光
B、电动机仍能工作
C、电饭锅仍能煮饭
D、电熨斗仍能熨烫衣服
3、为研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的关系,小明找来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其中
A、B两个相同的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将选择好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浸没在煤油中,两根温度计分别测量两瓶中煤油的温度.
(1)通过观察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实验时,将铜丝和镍铬合金丝串联接人电路中的目的是;
(3)绐图中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B瓶中温度计的示数比A瓶中
温度计的示数大,则可得出结论是:;
(4)实验中要使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更快些,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_____滑动。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课后思考题。
四、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P14 WWW第1、2、3题
板书
一、电热器
二、焦耳定律
三、电热与电功的关系
四、减少电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