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4章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4章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4章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幻灯机

2.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3.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做的眼睛进行矫正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

4.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5.如图是利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文字的情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左图看到的像是虚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小

B.右图看到的像是实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大

C.若两个透镜的焦距相同,则右图中透镜距离课本较近

D.若两个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同,则右图中透镜的焦距较小

6.用素描炭笔在纸上连续画一笔,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现象是()A.浓淡、连续的笔迹 B.均匀、缩小的笔迹

C.均匀、连续的笔迹 D.浓淡、间断的笔迹

7.如图甲所示;欣缘同学在向玻璃杯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观察到乙图所示,透过杯中水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且变长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看的箭头是玻璃杯反射造成的

B.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C.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相当于凸透镜成虚像

D.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相当于凸透镜成实像

8.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新农村建设”中各乡村及城镇主要交通路口多数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摄像头中的镜头将场景成像在电子芯片上,电子芯片将信息转换成电信息传递到监控终端,还原成.摄像头中的镜头相当于透镜.

10.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天体时,虽然所成的像与天体本身相比是缩小的,但由于像相对眼睛的很大,所以感觉观察到的像比较大.

11.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是水滴的相当于一个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12.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拍照,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图中的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3.如图所示是一款来自汕头某企业制造的无人机(四轴飞行器),搭载了一台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感光晶片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它是由(选填“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成的,拍摄景物时能在感光晶片上形成景物倒立、的实像.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须(选“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14.如图所示,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玻璃瓶相当于镜,形成了文字正立、放大的像.

15.请你猜谜语:“放大镜看报纸”﹣﹣谜底:“显而易见”.这个谜语命题的物理依据是:报纸上的字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选填“大于2倍焦距”、“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选填“实像”或“虚像”).

16.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填“较长”“较短”).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1)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1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物距,人像的大小.(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手机摄像头成像,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如图2中大致成像光路,标出像A′B′(透镜内光路可以不画出).

(3)小明用手机的“微距照相”功能,拍摄小蚂蚁,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此时手机离蚂蚁3cm,则手机镜头焦距应为(选填小于1.5cm、大于1.5cm 且小于3cm、大于3cm)

18.某记者使用的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如果他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人民大会堂精彩的画面,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时,镜头焦距调得较大.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9.胶片投影仪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点亮光源后,在天花板上出现如图所示清晰的F 的像,完成下题.

(1)在图中标出物距.

(2)画出图中所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3)天花板上的F是(选填“实像”、“虚像”).该像相对于物是(选填“正立”、“倒立”)

20.“虚拟试衣镜”亮相黑龙江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的范围,若想看到整套西服的着装效果,顾客应(选填“远离”或“靠近”)“虚拟试衣镜”.

21.小红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她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图中甲和乙所示,小红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选填“甲”或“乙”)相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远一些.树叶上有一颗露珠,露珠下面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叶脉通过露珠而形成的(选填“倒立缩小实”、“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或“正立等大虚”)像,人眼观察到叶脉的像的成像原理跟图中的烛焰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22.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填“上”或“下”)移动.

23.杯壁很薄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多半杯水,将一只钢尺竖直插入水中,钢尺水下部分看起来比水上部分宽.如图(甲)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注:如果需要,可在俯视图(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O为圆心]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幻灯机

【分析】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而照相机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解答】解: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故选C.

【点评】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首先通过物镜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然后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

2.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分析】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二者作用不同,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故B错误;

CD、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其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而不是虚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望远镜和显微镜物镜和目镜成像特点.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3.(2016?玉林)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做的眼睛进行矫正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

【分析】解答此题要掌握: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3)凸透镜成像时,U<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4)伽利略是近代物理实验的先驱者,改进了望远镜用于观察天体的运行规律,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解答】解: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该选项错误;

B、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故该选项错误;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故该选项错误;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近视眼的矫正,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4.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分析】(1)“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2)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A、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A错误;

B、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故C正确;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应使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源、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5.如图是利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文字的情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左图看到的像是虚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小

B.右图看到的像是实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大

C.若两个透镜的焦距相同,则右图中透镜距离课本较近

D.若两个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同,则右图中透镜的焦距较小

【分析】根据图示的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来判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及像的虚实.

【解答】解:

A、观察左图是正立的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凸透镜成正立的像只有一种情况: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并且在此种情况下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像会变大,故A错误;

B、观察右图是倒立缩小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将透镜适当远离课本,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会变小,故B错误;

C、若两个透镜的焦距相同,则右图中透镜距离课本较远,故C错误.

D、如果两个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同,由像的性质可知,右图中透镜的焦距较小,故D正确.故选D.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的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这种情况下成像的具体应用.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时,一般是告诉其中的一个,让确定另外的三个方面.此题就是告诉了成像性质,让判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6.用素描炭笔在纸上连续画一笔,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现象是()

A.浓淡、连续的笔迹 B.均匀、缩小的笔迹

C.均匀、连续的笔迹 D.浓淡、间断的笔迹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作用和组成素描炭笔的成分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素描炭笔是固态的炭组成的,素描炭笔在纸上连续画一笔,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画的那一笔是由很多点组成.也就是看到很多的放大的密密麻麻的点,所以变淡了,所以也变得不连续了.也就是浓淡、间断的笔迹了.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7.如图甲所示;欣缘同学在向玻璃杯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观察到乙图所示,透过杯中水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且变长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看的箭头是玻璃杯反射造成的

B.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C.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相当于凸透镜成虚像

D.乙图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相当于凸透镜成实像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A、甲图中看到的箭头是箭头反射的光线透过玻璃折射造成的,故A错误;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而透过乙杯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且变大的像,故B错误;

C、凸透镜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而乙图中的像却是倒立的,故C错误;

D、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涉及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知识,属于一道光学综合题.

8.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分析】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A、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B错误;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都起放大作用,故C错误;

D、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实质和成像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2016?菏泽)“新农村建设”中各乡村及城镇主要交通路口多数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摄像头中的镜头将场景成像在电子芯片上,电子芯片将信息转换成电信息传递到监控终端,还原成光信息或图象信息.摄像头中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分析】根据实际看到的信息解答,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解答】解:摄像头中的镜头将场景成像在电子芯片上,电子芯片将信息转换成电信息传递到监控终端,还原成光信息或图象信息.

摄像头中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故答案为:光信息或图象信息;凸.

【点评】本题通过身边的摄像头考查了凸透镜的应用,体现了物理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10.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天体时,虽然所成的像与天体本身相比是缩小的,但由于像相对眼睛的视角很大,所以感觉观察到的像比较大.

【分析】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首先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几乎成在焦点处,

然后在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成的像比物体要小,但由于视角的原因,看到的感觉比物体大.

【解答】解: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对这个像放大,则通过目镜看到的像比物体小;

但它比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要大,这是因为它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使所成的像相对眼睛的视角很大,所以感觉观察到的像比较大.

故答案为:视角.

【点评】本题考查了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物镜和目镜成像的本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时涉及到了视角的问题.

11.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是水滴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显微镜(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分析】(1)根据小水滴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和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2)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

【解答】解:

(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

(2)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镜相对于显微镜的目镜,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对于显微镜,所以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

故答案为:凸透;显微镜.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采用显微镜这个实例作为突破口,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较高的应用,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拍照,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图中的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分析】“自拍神器”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解答】解: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故答案为:凸;增大;增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13.如图所示是一款来自汕头某企业制造的无人机(四轴飞行器),搭载了一台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感光晶片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它是由半导体(选填“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成的,拍摄景物时能在感光晶片上形成景物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须减小(选“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分析】(1)利用半导体可以制成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

(2)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1)感光晶片是有对光敏感的光敏电阻制成,光敏电阻是有半导体制成的;(2)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也就是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增大了物距,这时需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故答案为:半导体;缩小;减小.

【点评】凸透镜的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光学器材都是利用凸透镜制成的:如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只不过是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像.

14.如图所示,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玻璃瓶相当于凸透镜,形成了文字正立、放大的虚像.

【分析】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装水的水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的作用,实质是文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缘故.

【解答】解: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文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虚.

【点评】本题通过“透过水平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内容新颖,体现了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请你猜谜语:“放大镜看报纸”﹣﹣谜底:“显而易见”.这个谜语命题的物理依据是:报纸上的字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选填“大于2倍焦距”、“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

【分析】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放大镜是凸透镜,报纸上的字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小于一倍焦距;虚像.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16.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且物镜的焦距较较短(填“较长”“较短”).【分析】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较短,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其目镜的焦距较长,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较短.

【点评】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距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它们各相当于凸透镜的哪一种成像情况.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1)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1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2)手机摄像头成像,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如图2中大致成像光路,标出像A′B′(透镜内光路可以不画出).

(3)小明用手机的“微距照相”功能,拍摄小蚂蚁,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此时手机离蚂蚁3cm,则手机镜头焦距应为大于3cm(选填小于1.5cm、大于1.5cm 且小于3cm、大于3cm)

【分析】(1)“手机自拍杆”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2)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3)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v<2f.

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当u=f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手机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2)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折射经过右焦点.两条光线交点就是成像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3)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说明小蚂蚁的物距满足条件,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又知手机离蚂蚁3cm,则凸透镜的焦距大于3cm.

故答案为:(1)增大;减少;(2)如图所示;(3)大于3c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18.某记者使用的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在图中所标的A、B、C三点中,点A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如果他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人民大会堂精彩的画面,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乙时,镜头焦距调得较大.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时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且物距相同的时候,焦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

【解答】解:①因为焦点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过焦点,所以A是焦点.

②由题干中的照片可知:乙照片图象大,所以照乙照片的时候焦距大.因为物距相同的时候,焦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

故答案为:A;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四.解答题(共5小题)

19.胶片投影仪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点亮光源后,在天花板上出现如图所示清晰的F 的像,完成下题.

(1)在图中标出物距.

(2)画出图中所示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3)天花板上的F是实像(选填“实像”、“虚像”).该像相对于物是倒立(选填“正立”、“倒立”)

【分析】(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

(2)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从焦点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

(3)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

【解答】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2)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从焦点上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射出;如下图所示;

(3)由于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的规律,故当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的.

答案为:(1)、(2)如图所示;(3)实像;倒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知道物体处于凸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0.“虚拟试衣镜”亮相黑龙江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大于二倍焦距的范围,若想看到整套西服的着装效果,顾客应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虚拟试衣镜”.

【分析】摄像头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成像规律可得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

摄像头和照相机的镜头相同,都是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由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若想看到整套西服的着装效果,顾客应靠近“虚拟试衣镜”.

故答案为:凸透;大于二倍焦距;靠近.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1.小红同学喜欢摄影,一天清晨,她用照相机对同一片树叶拍了两张清晰的照片,如图中甲和乙所示,小红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焦距相同,那么拍摄乙(选填“甲”或“乙”)相片时树叶与相机距离远一些.树叶上有一颗露珠,露珠下面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叶脉通过露珠而形成的正立放大虚(选填“倒立缩小实”、“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或“正立等大虚”)像,人眼观察到叶脉的像的成像原理跟图中的C烛焰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凸透镜成像时,u<f,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是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所以拍摄乙相片时树叶和相机距离大.

(2)树叶上的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在凸透镜同一侧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观察到叶脉的像的成像原理跟图中的C烛焰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乙;正立放大虚;C.

【点评】(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2.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物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厚(填“厚”或者”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6~12mm.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同一竖直直线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上(填“上”或“下”)移动.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使物镜成的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凸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微小的物体放大许多倍.

【解答】解:(1)小水滴接近圆形,所以其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是当作显微镜的物镜来使用的;

(2)由题意可知,小水滴此时相当于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说明箭头在小水滴的焦点之内,即小水滴的焦距过大,因此应该把水珠变得再厚些,使其焦距变小,直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物距满足:f<12mm<2f,即:凸透镜的焦距为:6mm<f<12mm;(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此时,凸透镜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虽然二次放大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倒立的,但旋转的方向是一致的;要使成的虚像更大一些,应增大物距,把凸透镜向上移动.故答案是:(1)凸透;物;

(2)厚;6~12mm;

(3)同一竖直直线上;倒立;上.

【点评】该题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杯壁很薄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多半杯水,将一只钢尺竖直插入水中,钢尺水下部分看起来比水上部分宽.如图(甲)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注:如果需要,可在俯视图(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O为圆心]

【分析】钢尺反射的光经玻璃杯与水射出后发生折射,玻璃杯相当与放大镜,我们看到的是钢尺放大的虚像.

【解答】答:圆柱形玻璃杯和杯中的水形成一个凸透镜,我们通过玻璃杯与水看水中的钢尺,看到的是钢尺被放大了的虚像,所以看起来水中的钢尺比水上部分宽.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应用,知道装有水的玻璃杯是一个凸透镜即可正确解题.

辽宁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 2.2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

辽宁省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2-3 2.2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 . 日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 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D . 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2. (2分)用镜头焦距为50cm的照相机拍摄人像时,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该() A . 等于50cm B . 在50cm到100cm之间 C . 等于100cm D . 大于100cm 3. (2分)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列关于近视眼的成因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 .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强 C .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弱 D .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4. (2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阳光下,在地面上看不到高压电线的影子,属于光的衍射现象 B . 肥皂泡看起来常常是彩色的,属于色散现象

C . 全息照片的拍摄主要利用了光的衍射 D .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白光做光源,则不能观察到干涉图样 5. (2分)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 .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B .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 C . 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D . 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 6. (2分)光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全息照相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B . 立体电影利用的是光的偏振现象 C . 医用无影灯应用的是光的衍射现象 D . 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7. (2分)用照相机给全班同学拍集体像时,人都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则应() A . 相机离人远些,拉长暗箱 B . 相机离人近些,拉长暗箱 C . 相机离人远些,缩短暗箱 D . 相机离人近些,缩短暗箱 8. (2分)用照相机拍照时,如果要使人的像再大些,则应() A . 人向后退些,同时拉长暗箱 B . 人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拉长暗箱

八年级物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前预习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来自被观测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例如细胞。 2.望远镜: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更大。 3.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叫做视角。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一物体(如图所示),则A、B、C三处,在A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说明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课堂练习 知识点1 显微镜 1.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凹面镜(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C.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D.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2 望远镜 3.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4.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凸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选填“近视”或“远

【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A、牛顿 B、伽利略 C、富兰克林 D、开普勒 2、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观测天体的是() A、光学望远镜 B、放大镜 C、X射线望远镜 D、射电望远镜 3、在生物实验课上,小明想详细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请你为他选择一种合适的观察仪器()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4、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A、投影仪的镜头 B、一个放大镜 C、照相机镜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上生物实验课时,小刚发现他所用的显微镜是目镜、物镜上分别标有5倍和10倍字样,则他所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A、5倍 B、10倍 C、15倍 D、50倍 6、使用望远镜时() 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B、由于没有光屏,物镜、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虚像,目镜成虚像 D、由于物距远大于焦距,物镜、目镜都成实像 7、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8、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附近?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 B、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 C、物体离物镜 太远D、物体离物镜太近 9、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 仿望远镜,它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如图所示, 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的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靠近眼镜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B、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C、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 叶子,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D、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10、关于望远镜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B、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C、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 D、天文 爱好者用的望远镜,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11、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通过目镜看到天 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D、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 更多的光 12、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光路图可知它的物 镜是()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凹面镜 D、凸透镜 13、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 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授课人 教学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学生从多途径进行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1.让学生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体验科学的伟大 力量,产生与发达国家进行科技竞争的愿望. 2.通过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重难点重点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光具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作为眼镜镜片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没 有课件的话需要有眼球模型)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 作一台显微镜或望远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简单地了解一下显 微镜和望远镜的基础知识. 活动一:探 究新知 学点1:显微镜 【读一读议一议】读课本《显微镜》部分,并对照显微镜的结 构图(图5-5-1所示)讨论下面问题: 图5-5-1 自主学习,发 挥学生主体 作用.

活动一:探 究新知 问题1:什么叫目镜?什么叫物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 是什么透镜? 答: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问题2: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各起什么作用?显微镜最终成的 是什么性质的像? 答: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 经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所以物 体经过显微镜最终成的像相对于原物体而言,是倒立、放大的 虚像. 【练一练】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根据时间和器材情况 确定是否进行). 【总结】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先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相当 于投影仪的作用),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 用). 学点2:望远镜 【读一读议一议】阅读课本《望远镜》部分,并对照望远镜的 结构图(图5-5-2所示)讨论下面问题: 问题1: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什么透镜? 图5-5-2 答: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问题2:课本中这种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起什么作用,通 培养学生自 己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视角问题是 个难点,为避

实验二 自组望远镜

实验二 自组望远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用途。 (2)掌握构建望远镜的光路和元件。 (3)测试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二、原理概述 望远镜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是用来把远处物体的观察视角放大的仪器(望远镜所成像对人眼的视角大于物体本身对人眼的视角),由于物体位于距物镜很远的地方,故望远镜只能起到把物体拉近的作用,也就是它的线放大倍数通常小于一,而视角放大倍数是大于一的。如(图2-1)所示,物镜把远处物体成像在像方焦点附近(外侧),为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目镜进一步把此实像放大为虚像,以提高其观察视角。由前述可知,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是大致重合的。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Δ=0。当用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量。一般研究,可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不难证明(参阅《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 相关内容 P379-384)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 ''tan 'tan 2 '1D D f f -=-==ωωΓ (2-1) 式中1'f 是物镜像方焦距,2'f 是目镜像方 焦距,D 为入瞳直径(也是物镜孔径),'D 为出瞳直径。 当物镜和目镜都为正焦距(0,0'2'1>>f f )的光学系统时,如开普勒(Kepler)望远镜, 则放大率Γ为负值,系统成倒立的像;当物镜的焦距为正(0'1>f ),目镜的焦距为负(0' 2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堂同步练习

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堂同步练习 1.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2.李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的物体已经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3.2016年11月14日夜空出现的“超级月亮”如图所示。下列对“超级月亮”的解释,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A.月亮本身变大了 B.月亮距离我们很近时,视角变大了 C.月亮距离我们很远时,视角变小了 D.月亮变大且距离我们很近 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5.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如()成像一样 A.照相机的镜头 B.投影仪的镜头 C.放大镜 D.平面镜 6.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的焦距很短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C.物镜的焦距很短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7.如图是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镜是目镜,B镜是物镜 B.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D.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8.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它的成像情况是() A.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9.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物镜甲可观察到的实际面积较物镜乙大 C.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长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10. 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暴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后缩 11.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 C.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 D.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 1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D.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是凸透镜,目镜也相当于是凸透镜 13.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食自物次成像的说法: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学器具的缺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与探究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希沃电子白板 手机 学生自制望远镜与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 师:小故事1: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两个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第五章第5节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课前预习通 (二)基础知识达标 一、显微镜 自学教材P103页“显微镜”,回答下列问题: 1.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2.被观察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的实像,与成像道理相同;目镜的作用是将通过物镜成的像进行二次放大,立放大的虚像,与成像道理相同。 二、望远镜 自学教材P103页“望远镜”,回答下列问题: 3.望远镜主要是由镜和镜组成。 4.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把这个像放大。 5. 被观察的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光心所夹的角叫。 三、探索宇宙 自学教材P104页“探索宇宙”,回答下列问题: 6.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物理学家是意大利的。 二、课堂探究通 (一)重难点探究 探究一显微镜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被观察物体分别通过目镜和目镜后就得到了放大的像。你能说出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吗? 实验结论:被观察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又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作用是把微小物体放大。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的倍数。显微镜观察到的像与物体相比: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左右、上下颠倒。因此,为了使被观察物体的像在视野中央,移动物体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反。为了使显微镜观察到物体的像的视野更亮,载物台的下方装有反光镜,它的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 (2)原理:被观察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5.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测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A.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B.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3.如图所示的是课本上所画的天文爱好者所用望远镜的原理,从图中的光路可知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4.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5.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6.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看物体时,看到的 A.都是实像 B.前者是实像,后者是虚像 C.都是虚像 D.前者是虚像,后者是实像 7.天文望远镜口径都很大,这样做是为了() A.美观B.观测太阳 C.可以会聚很多光D.观察方便 8.下列仪器不能用于观测天体的是() A.光学望远镜B.放大镜 C.X射线望远镜D.射电望远镜 9.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物体已经处在视野中央了,但像太小,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10.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投影仪B.放大镜C.照相机D.幻灯机11.下面是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它们两次成像的说法: (1)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大物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实验7.1自组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目的 1.测量实验室提供透镜的焦距,选出适合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透镜组 2.设计出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显微镜 3.设计出自组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画出光路图。说明其结构和简单原理。并用选择的透镜 组成望远镜 4.测量自组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画出其测量光路。 5.估测出自组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 二.仪器 GsZ-Ⅱ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薄透镜、分束镜(1:1)、可调支架、分划板(0.1mm、0.2mm和1mm)、白色像屏等。 三.原理 1.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自准法:自准法是自准直技术的简称。无限远的物 经透镜成象,象处在透镜的焦平面上。自准直技术在光 学实验中通常是指产生平行光束或获得处于无限远的物 的方法。自准法测量透镜焦距就是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 身产生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象, 通过测量象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自准 直法测量透镜焦距的原理如图1所示。当物y位于透镜 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 统后,如果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到立实象,物到 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最简单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由两个正焦透镜组成(物镜,目镜)。物镜作用是使物体成像于目镜物方焦点以内,并且靠近物方焦点或位于物方焦点处;目镜起放大镜作用。2.自组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的结构及简单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测量有限远微小目标的工具。选择两块合适的透镜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调整使光学系统共轴(等高共轴)。固定两透镜之间的距离L为18cm。 被观察的物y1处在物镜前面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它经物镜在目镜的焦平面上成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人教版《3.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作业及答案

新人教《3.5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作业及答案 【要点提示】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在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先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2.望远镜: (1)望远镜的构造: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2)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这样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基础练习】 1.天文望远镜的目镜与物镜焦距相比较,镜的焦距长。 2.用两只透镜构成的望远镜,一只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另一只望远镜的目镜是凸

透镜,用它们观察到的景物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的焦距相比较,镜的焦距长。 4.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5.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6.显微镜的物镜作用是得到物体,所以被观察的物体必须放在物镜的焦点以(填“内”或“外”)并且离焦点很近的地方。 7.同学们做生物实验时,观察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往往就需要使用,当把物体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就会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样我们就看清很小的物体了,这就是显微镜的原理。 8.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的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能力提升】 9.市面上有许多很便宜的玩具望远镜,几个同学合作买一个回来探究: (1)先将目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然后将望远镜掉个头,将物镜放在眼睛前面观察前面的景物,你两次观察的景物是否相同?写出区别。 眼睛观察目镜:。 眼睛观察物镜:。

5八年级物理上册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和物镜目镜的成像情况。 2过程和方法:主要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进行引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主要结构及物镜目镜的成像情况。 2难点:物体经过两个透镜的作用后最终的成像情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嫦娥身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是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那同学们知道科学里用的是什么仪器吗?(望远镜) 二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 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如何? 2 望远镜的结构是怎样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如何? 3 望远镜最后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何我们感觉像是放大的? 4 望远镜的物镜直径(口径)为什么做得很大? 5 人类观测宇宙的望远镜粗略的变化史如何? (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 1显微镜:(1)结构:由两个凸透镜组成 (2)成像原理图 物镜:靠近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物物物f u f 2<<,物物f v 2>)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目物目) (f v u <=) 反光镜:光线充足使成像更明亮。 (光线较暗用凹面镜会聚更多的光,光线强烈用平面镜反射减弱光线) 注意: ①目镜把物镜所成的像进行放大。目镜所成的像正倒和大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像而言的。最后的成像与物体本身比,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②物镜和目镜的距离大于两个透镜的焦距之和。(第一次成像在物镜的两倍焦距外,要使目镜的放大倍数尽可能最大,则这个像要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且尽可能靠近焦点。) ③要让像变大,可减小物体到物镜的距离(上调载物片或下调物镜),同时保持目镜位置不变或者增大目镜到物镜的距离(上调目镜)。 ④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 目镜放大倍数。 2望远镜(1)结构:由两个凸透镜组成。(2)成像原理图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

认同有关结论。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透明的磁带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xx 光学显微镜是为了使肉眼看不清楚的标本影像,人们设想经过一种装置,使肉眼能够观察到该标本组织形态和其间的结构。这种设想的装置就被后人创造问世了。当前广泛应用在各种微小物体的观察、测定、分析、分类、鉴定等。在波长范围上也不限於可见光波段(4000~7000)而且(>2000)到红外(1~2u)以及用眼睛观察、显微、摄影和一般辐射检测器放大。 显微镜的分类是根据照明方法,有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二种。透射型显微镜是应用透射照明通过透明物体的打光方法。反射型显微镜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另一种分类方法,系根据观察方法的差异,分为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位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相位差显微镜、萤光显微镜等。每种显微镜一般又各有透射型和反射型二种。在这些显微镜中,特别是明视野显微镜是构成所有显微镜中组成最基本的基础。通过这种显微镜观察的物体,穿过透过(吸收)率、反射率,因场所不同而各不相同,这种物体被称为随照明光强度(振幅)变化振幅物体,无色透明物体只有在照明相位改变时,才能被肉眼观察到,由於明视野显微镜不能改变相位,所以对透明不染色标本不能被观察到。 倍率、数值孔径与视场数 显微镜的综合倍率是物镜倍率G1与目镜倍率G2的乘积,G=G1×G2。G1是1~100倍,G2是5~20的范围。 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N. A.是决定物镜的分辨率、焦深、图像亮度的基本数据,如图所示,当物镜焦点对好后,物镜前透镜最边缘处的倾斜光线与显微镜光轴所交角成α,此即该物镜的半孔径角设标本数据空间的折射率为n,则N. A.=n×sinα。 n通常在空气中为1,在物镜与标本间浸入水、甘油、油脂时,该标本折射率,即随浸液不同而异。这种物镜称为浸液系物镜;如是空气时,称为乾燥系物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步练习卷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被观察的物体靠近显微镜物镜后,成像变小 D.将天文望远镜的镜筒缩短后,成像变小 2.一场新冠肺炎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某医疗机构利用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电子显微镜的知识,电子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3.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反射到载物台上 B.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目镜起放大作用 C.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但只有物镜起放大作用 D.物镜相当于凸透镜,目镜相当于凹透镜 4.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C.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D.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5.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 C.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 D.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 6.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型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2.了解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 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 构和成像原理. 教具 准备 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 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 滴管、装片(植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 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 课时 1课时 课 前 预 习 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相似: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一组的作用都相 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 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 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通过显微镜我们看到的是一 个倒立的被放大的虚像. 3.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视角,物体越大,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越 小,其视角就越大. 5.我们的宇宙有上千亿个星系,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员,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 的第三条轨道上. 巩固 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布置的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 导入 在凸透镜的应用中,有两种仪器不容忽视:一种是带来生物学革命的显微镜,一种是带来天文学革命的望远镜.因为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得以观察到肉眼根本无法 看到的极其细小的生物体结构及微生物;因为有了望远镜,人们才得以看到距我们 较远的天体的运行情况及发现新的天体.为什么显微镜和望远镜具有如此神奇的功 能呢?学完这课,你就会明白了. 备课笔记

0自组望远镜或显微镜并测量其视觉放大率

自组望远镜或显微镜并测量其视觉放大率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助视光学仪器,是观察或测量时常用的仪器,它们有时也是其他一些光学仪器(如分光计等)的重要组件。因此,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并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而且能为正确使用其他光学仪器打下基础。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望远镜主要用于观察远处的目标,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它们的作用都是增大被观察物对人眼的张角,起着视角放大的作用。两者的光学系统比较相似,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体先通过物镜成一中间像,再通过目镜来观察。两者对物体的放大能力都是通过视放大率来表示(在本实验中我们只关心放大率的大小,不考虑其符号)。 望远镜(telescope)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图 图1所示的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这称为视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帮帮帮(人教版)

第22课 显微镜和望远镜 目标梳理 知识梳理 1.显微镜: (1)显微镜镜筒两端的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 ①目镜:靠近_________的凸透镜, 成放大的_______像。 ①物镜:靠近_______________的凸透镜,成放大的_______像。 (2)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是因为经过了_____________作用。 2.望远镜: (1)组成:望远镜由两组___________组成。 ①目镜:靠近_________的透镜。 ①物镜:靠近_______________的透镜。 (2)作用:

①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__附近成一个实像。 ①目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探索宇宙: (1)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 A.牛顿 B.伽利略 (2)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_________。 (3)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的行星是_________。 重点梳理 考点1 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解读 1.显微镜的结构 物镜:靠近物体的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较短。 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较长。 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物体(载物片)的平台。 反光镜:通过反光提高载物片上物体的亮度,反光镜有两面,光太弱时用凹面镜会聚更多的光,光较强时用平面镜反光。 增大视角的方式:放大再放大 2.显微镜成像原理 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恰好处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如细胞等。 3.总结 (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所成的实像作为物体,进一步放大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