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和近代中西方语言学研究比较

古代和近代中西方语言学研究比较

古代和近代中西方语言学研究比较
古代和近代中西方语言学研究比较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22008

中国和西方的语言学研究都有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西方的语言学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较分析古代和近代中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异同,对今天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可以有所启发和促进。

一、中国古近代语言学研究概况

中国是语言学的发源地之一,语言学研究历史悠久,遗产丰富。

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先秦时期语言和文字的发展导致学习、教育的需要,于是“小学”兴起来了。当时的“小学”是指语言文字的学习,所以逐步兴起来的是语言文字研究,特别是关于文字起源问题的研究。春秋战国时代,出现意识形态上的“名”“实”之争,逐渐发展到关于认识论和逻辑学的探讨,形成名辨思潮。反映在语言学上,就是探讨词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实质上涉及到了语言的本质问题。

秦汉魏晋时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的光辉时期。秦汉时期崇尚经学,兴起了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中国古代的语言学从汉代开始,出现了扬雄和许慎这样的语言学家和《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这样的现存古代语言学流传最早、最悠久的著作。汉末魏晋时期,语言学的主要成绩在文字和训诂方面。这一时期,以西汉扬雄的《方言》和许慎的《说文解字》成就最为突出。扬雄的《方言》是我国汉语方言学第一部著作,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部杰出著作。许慎的《说文解字》标志着中国语言学的成熟,对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南北朝至明代的语言学研究,在文学、训诂学方面继承了汉代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成绩在语音方面,尤其是反切注音法的研究。反切就是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来拼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反切注音盛行导致了这一时期音韵学研究的兴起,对语音研究逐步提高,对汉语声调认识也一步步明确起来,产生了各类韵书,如《声类》、《韵集》、《切韵》等。六朝唐宋时期韵书进一步发展,金、元、明时代韵书改革,以《中原音韵》为代表。宋元时期兴起了“等韵学”,等韵学是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明代古音研究兴起。

清代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将其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清代的古音学研究达到相当高度,是古音研究的全盛时期。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等人,在古音研究方面成绩突出。清朝时期“小学”研究的特点,就是把文字、训诂、音韵融为一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这给古代音韵学研究带来了困难。清代学者在缺乏音标和语音分析工具的情况下对上古音进行了科学分析。

二、西方古近代语言学研究概况

西方语言学开始于印度、古希腊和罗马以及阿拉伯的语言研究,围绕经典注释和哲学问题辩论而展开。古印度的巴尼尼提出了动词中心说,古希腊的柏拉图在词源学的基础上用拆字法来分析词语,斯多葛学派分析了名词的格,亚里士多德从功能的角度把希腊词语分成8类,这些对西方古代语言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上古时期,古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探索梵语词源、语义、语法,涉及词汇、语音、语言理论、语义研究等多个方面。古希腊的语言研究开始于词和物关系的哲学讨论,探讨了语言起源问题。亚历山大学派的类推论和斯多葛学派的不规则论引发了对语言的探讨,并逐步使语言研究系统化,涉及词源研究、语音研究等方面。

中古时期,西方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为拉丁语,侧重点是语法研究。由于传播基督教教义的需要,把《圣经》翻译成多种语言,这对语言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对拉丁语的学习和研究。中世纪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经院哲学,反映了基督教的哲学思想,形成了“思辨语法”。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语言学者开始涉及域外语言,对阿拉伯语与希伯来语的研究比较多。这一时期的研究还涉及了方言、俗语,如但丁的《论俗语》,还有对土著语、印度语、波斯语、汉语的研究,对多种语言的研究为日后的惟理语法和普遍语法奠定了基础。

近代西方的语言研究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产生了语言类型学、历史比较语言学以及普通语言学。这一时期,语言学者们从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语言起源问题,开始了对语言类型的研究。德国洪堡特的《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研究证实语言与人类民族精神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出了三个语言类型: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1786年,英国语言学家威廉·琼斯发表论文,认为梵语与拉丁语、日耳曼语有亲属关系,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序幕。1819年,格里姆在《德语语法》里探讨了日耳曼语和其他语言

古代和近代中西方语言学研究比较

丛岩

摘要:论述了中国和西方古代和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特点与成果。在语言学研究方面,中西方的距离是在近代拉大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在这一时期广泛接触域外语言,并把视线放在现时语言上,而中国一直沿袭传统,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对域外语言的研究较少。

关键词:中西方语言学比较;域外语言研究;语言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H0-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8)12-0133-02

作者简介:丛岩(1973-),女,辽宁大连人,硕士,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13)大学外语教研部讲师。

收稿日期:2008-08-27

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格里姆”定律。1870年以后,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成熟时期,出现了“青年语法学派”,主张以书面文献和方言中的实际材料进行对比研究。语言学研究开始全方位涉及语言,探讨世界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律。

三、中西方语言研究比较

中西方语言研究,在上古时期对本体研究涉及少,都体现出原创、封闭状态下思维的普遍性、一致性。研究的起因也基本相同,都出于“实用”的目的,语言研究都是在哲学、逻辑学、文学研究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西方语言研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方面,中国的研究主要涉及词汇、文字、词源等方面;古印度与中国先秦两汉的研究,都重视古代书面语,而古希腊则研究现时活的语言。

中国语言学研究在上古时期以哲学、伦理为主导,到了中古时期,以文化教育为主导因素。西方古希腊语言研究发源于哲学领域,中古时期的研究基础仍为哲学,没有跳出哲学范畴。在研究视野上,中国语言研究呈单极化态势,研究局限于汉语;西方语言研究呈现出多极化特点,欧洲的语言研究伸向全世界各殖民地。在研究材料方面,中国“小学”侧重于服务文献,对共时存在的语言没有进行描写,音韵学研究盛行,并取得了相当成就;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更多的关注了当时活的本族及其他民族的语言。

到近代,中外语言研究距离拉大,各自的特点明显。中国侧重微观语言事实研究,而西方则从宏观上把握,多理论阐述。欧洲的近代语言研究经过文艺复兴,开始接触域外语言,把视线放在现实语言上。中国的语言研究突破传统又回归传统,在活语言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差。西方出现了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普通语言学;中国仍沿袭传统的“小学”,研究语音、语义、文字,仍然侧重书面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文献资料的考证。中国的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而西方的研究是比较系统的,建立了系统的语言理论。

从中西方语言学史来看,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都走过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语言研究历程,以各自的研究特色为语言学做出了贡献。中外语言研究距离的拉大是在近代,主要原因之一是西方在这一时期广泛接触域外语言,把视线放在现时语言上,而中国仍沿袭传统,对外语言交流接触研究较少。

西方语言学者对域外语言的研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翻译作品就大量出现,公元前3世纪就开始把希腊的文字作品系统地译成拉丁语。中古时期,由于基督教势力的影响,为把《圣经》译成多种语言,收集了各种语言资料。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欧洲语言学者开始涉及域外其他语言。近代,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语言学者重视语言亲属关系的研究,对多种语言更加关注。洪堡特对语言类型的研究,拓宽了语言学研究的面。对世界语言标本进行收集、研究,使西方的语言学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的“小学”研究,涉及外域语言的研究不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就是对梵语语音的研究。古代语音研究的兴起以及清末语法研究的兴起,对语言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清代学者马建忠留学法国,通拉丁语和法语,受西洋语法启发,著《马氏文通》,把汉语和西方语言比较研究,开拓了语法研究领域。

四、启示

目前,语言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语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全球化进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文化的交流特别是人员的流动,本身就需要和伴随着语言的流动,语言之间的交流、融合成为全球化中各民族之间相互往来的一个重要条件。各种语言都被卷入到全球性的互动中去了,每种语言都受到其他语言特别是强势语言的影响,汉语也不例外。在这种全球化语言的大交流、大融合的过程中,有两种趋势:第一是语言的共通趋势,第二是语言本土化趋势。世界各国都对本国民族语言强烈关注、极力维护。语言的本土化预示着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语言全球化是一个统一和多样并存的过程。中国的语言研究,不可能还走单极化的老路子,为本体而研究本体,用汉语研究汉语。中国的语言学研究,既要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融合,又要结合汉语本体特点坚持语言研究的多样性、本土性。只有将汉语语言学纳入世界语言学发展的轨道,才具有语言学上的普遍意义,汉语自身的世界地位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宾斯.简明语言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2]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李葆嘉.中国语言文化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马庆株.汉语语言学走向世界的途径[M].天津:南开大学出

版社,2004.

[5]程工.语言共性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西方三大语言学流派 目录: 【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也称比较语言学) 【二】20世纪初期到中叶:结构主义语言学(也称结构语言学) 【三】20世纪中叶至今:转换生成语言学 【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 (也称:比较语言学) 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这样的语言研究就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1】先驱人物——威廉·琼斯(英国东方学家,加尔各答最高法院法官)1786年是语言学诞生的一年,因为这年的9月27日有个名叫威廉·琼斯(W. Jones)的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亚洲学会”宣读了一篇著名的论文《三周年演说》。文章指出梵语(古印度语)和欧洲希腊语、拉丁语、凯尔特语和日耳曼语的结构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他断言,这些语言必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威廉·琼斯的论文研究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在当时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学者把眼光引向过去,探索各民族的起源和史前史,古代的语言也是系统研究的对象之一。 此后的100年中,学者们忙于各种语言的历史比较——先是在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之间进行比较,后来则是构拟它们的母语——原始印欧语。 【2】奠基人有:葆朴、拉斯克、格里木 1816年,德国语言学家葆朴发表了《论梵语动词变位系统,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相比较》一文,揭示了这些语言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规则,并认为这些语言应该具有共同的来源的结论,被认为是历史语言学的奠基之作。 1818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发表了《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的起源研究》,指出日耳曼诸语言和其他印欧语的词在语音上存在着有规律的形式对应关系。拉斯克认为,语法对应是确定语言亲属关系和起源共同性的更为可靠的标志,该文所论述的方法和原理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德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格里木对历史语言学的建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1819年出版的《德语语法》提出了语音演变规律(著名的格里木定律,受到拉

西方语言学流派之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前又称比较语法,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19世纪之前,这种研究不是没有,但都是孤立的分散的研究,到19世纪才进入系统的研究,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是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二是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丹麦的拉斯克(R·Rask)、德国的格里姆(J·Grimm)和葆扑(F·Bopp)被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拉斯克在他的《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一书中第一个对基本语汇中的词进行系统的比较,找出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语言的亲缘关系。格里姆在拉斯克一书的启发下,在他的《日耳曼语语法》里确定了希腊语、峨特语和高地德语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格里姆明确指出,语音对应规律是建立印欧语系和其他语系的基础。维尔纳(K·Verner)后来补充解释清楚了"格里姆定律"难以解释的一组例外,世称"维尔纳定律",这就使音变规律的研究日臻完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也就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葆朴的主要著作是《梵语、禅德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峨特语和德语比较语法》,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

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 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第二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的施莱歇尔(August Schleicher),其代表作是《印度日耳曼语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初期的比较语言学者已经认识到历史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的语言,到了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构拟"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并用星号*来标示构拟的形式。他受到生物学物种分类的启发,为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设计了一种树形谱系图,使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这一理论的弱点是只考虑语言的分化,而没有考虑语言的统一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后来他的学生施密特(J·Schmidt)用"波浪说"对此作了修正。 19世纪的最后25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语法学派"时期。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他们在自己创办的刊物《形态学研究》上正式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前面提到的"维尔纳定律"也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在坚持这个原则时,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借鉴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强调"类推"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这个学派的代表著作有布鲁克曼和德尔布吕克合著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和保罗的《语言史原理》。 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为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收集了丰富

西方语言学史复习考试材料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 第一节古印度语言研究 1.波尼尼的《梵语语法》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语言研究 一、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柏拉图《科拉迪洛篇》 3.亚里士多德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主要著作:《解释篇》《修辞学》《诗学》 4.芝诺创立的哲学学派——斯多嘎学派。因芝诺在雅典意为“彩绘有顶柱廊”的画廊讲学,故称之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派 二、重要争论:“词”“物”之争 1.公元前五世纪: 自然派: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 惯例派:事物的名称和带我的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之所以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 自然界是如何构成的?自然界的运动情况如何反应到语言之中? 观点一: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观点二:星球的运动和季节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由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的。 2.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核心转移:如何看待语言的规则) 规则派:语言是人为的,就一定有规律的。语言基本上是有系统,有规则的。 异常派: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如果语言是人为的,人类会早已把不规则的现象纠正过来了--帕加马学派 三、古罗马语言学 3、瓦罗的《论拉丁语》被称为第一个有著作留下来的认真研究语言的拉丁学者和所有拉丁语学者中最有创见的人。 4、多纳图斯的《语法术》 5、普利西安的《语法原理》 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定义:又称比较语法。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有亲属关系的语 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构拟这些语言的共同母语。 拉斯克最先对亲属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代表作《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 葆朴第一个将梵语与欧洲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的语言学家 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语言学研究成就:语言类型学。 认为语言有四种类型: 孤立语: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的。 粘着语:用简单的词组合成复合而词形和意义又都不变的。 屈折语:用词尾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的。 多式综合语:句子的主要结构或全部结构全包含在一个词之中的

中外语言学简史

整个西方语言学史的历史阶段(5个)1语文学:公元前3世纪对古籍做注释和校对,是语言学研究的开端,到公元前16 17世纪出现复兴和繁荣2传统语法阶段:古希腊18世纪依赖逻辑范畴建立语法范围,依照拉丁语法建立起来的3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其演变的过程的语言学。在19世纪初广泛研究印欧语系的语法上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4结构语言学:以语言的结构主要的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世纪初洪堡特就开始了语言结构分析,20世纪初语言学的重心转移到结构主义语言学5生成语言学:以语言的生产和转换能力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1957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使欧美语言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重要语言学家: 瓦罗《论拉丁语》:古罗马著名学者之一,第一个真正的拉丁语法专家,代表作《论拉丁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关于语法的研究(捍卫“类比”原则)包括1词源学2形态学3句法学《论拉丁语》是研究拉丁语的专著,涉及语言学理论方面及一些残留问题。 洪堡特及其理论 贡献:普通话语言学的奠基人。贡献:语言学理论“把语言看作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是其核心,认为:1语言中没有静止的东西2语言整体分割的词和语法规则只是一种人为的毫无生气的冷了的溶岩石3在深入研究语言创造活动特征的过程提出“语言四部形式”的概念。 语言的三类型:孤立语粘着语曲折语 特鲁别茨柯伊《音位学原理》20世纪语言学的经典著作。威廉·琼斯:历史比较语言学创始人,1789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三周年演说》的论文,确定了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有亲缘关系,琼斯的发现掀起了研究梵语的热潮。 施莱歇尔语言理论: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了自然主义学派1语言有机体理论突出了语言的物质性,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荒谬)。语言:成长时期、衰老时期。认为成长期语言由简单的结构形式变为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衰老时期有最高点逐渐衰老,形式也遭到损坏3语言发展阶段4语言谱系树理论: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颗树的树干,分支是各种印欧语(如斯拉夫语、立陶宛语)分支上有细支,代表印欧各种方言,此理论首次明确提出亲属语言谱系种类的问题,用树形方法形象的表达了对语言相互关系的看法,但从理论上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斯多葛派:公元前4世纪一批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都是亚里士多德的反对者。对语言学的贡献:1清楚区分了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2使用的语法术语越来越精细使用至今。此派的语言观属于自然派,认为早期语言的声音和能代表的事物之间有天然的联系,努力研究词源寻找语言的原始形态。提出“变则学说”认为词与事物关系是不对应的,得出语言是无系统不受规则限制的。 格里木定律:1817年格里木发表《德语语法》系统论述了日耳曼语和其他印欧语言之间辅音的一致性,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学派:亚历山大将军托雷密在埃及建立的,研究希腊的古代文献、注释和考证《荷马史诗》形成亚历山大学派。代表人物:亚里斯塔克提出“类比”说,语言是以相似的形式指明相似的范畴,并受一定规则制约的,对形态学做了详细研究确立八大词类。促进作用1确立了语文学的观念2他们的语文学工作提出了语言研究的新角度和新方向,寻求对语言文字本身的理解促进真正语言学的诞生3保护希腊语 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前提: 118世纪队语言标本的搜集,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准备了具体的材料2把其他科学领域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引进到语言研究中来,引起语言研究方法的改革3梵语的发现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以结构研究为主《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前无古人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重要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年出版进一步强调了“系统”概念。贡献: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2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3共时和历时的区别4语言系统性与价值的概念5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6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索绪尔理论对代语言学的影响: 1系统性把语言看成一种系统和结构2注重共时研究3优先口语研究4认为语言是描写性的不是规定性的5主张区分语言和言语6强调独立自主性,摆脱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影响,作为一个独立对象做观察。现代语言学的特征都源自索绪尔的理论,索绪尔所建立起的语言学框架对现代语言学有重要的影响。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为了确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于是产生的这样的区分。言语:是个人行为是暂时的现象,不能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是言语的工具,是言语的产物,是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可以将其从言语活动中划分出来作为语言研究的对象。 共时和历时的区分:历时现象:指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共时现象:两者是对立的,应分别研究,在共时性基础上才能对不同的语言进行研究。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语言系统无关的东西都属于外部语言学,一切与系统有关的属于内部研究。 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理论基础:迪卡尔的理性主义,认为人本身有语言能力,语言知识一部分是人类的属性(人类天生具备的语言能力)另一部分是人类生存经验中后来获得的个别语言知识。乔姆斯基接受洪堡特的观点:语言是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提出“演绎法”从语言能力研究当中揭示人的认知过程。 生成:数学领域的用语,用较少的规则解释较多的事实,生成性说明语言具有创造性,生成语法就是要设计一套产生某语言全部语法的规则,且仅仅是符号语法规则。 历史比较语言学三个第一:拉斯克:西方第一个进行语言比较研究且取得出色成绩的语言学家《古代北方语或冰岛

近代史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西方国家关于中国的一些论调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自两汉以来,中国就与西方世界有了初步的交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国的关系,东汉甘英最远抵达波斯湾,虽然从地理上相对来说也是中国的西方,但还不是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西方。直到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帝国)安敦王朝派遣使者来到东汉首都洛阳,中国与西方才算有了直接的接触。此后,中国历代王朝与西方世界也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时期。但这些时期内,由于古代世界生产力与交通的制约而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加上中国古代后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西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均大大受限,双方对于各自的印象基本上处于一种想象,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更是由于时代转型的需要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因此,在前近代,中西双方,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处于一种虚幻的状况,直到19世纪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19世纪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已经确立了对东方世界的优势地位,技术的发达和实力的强大使得西方得以直接有力深入东方世界,作近距离以至零距离的观察,从而改变了之前对于中国的美好想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虽不无感性也更为理性的更为真切的印象。这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定型的关键时期。 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一书中,人们可知,在18世纪,“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受耶稣会士报告影响的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宽容推崇备至,还特别赞美中国的手工制品,尤其是陶瓷。这些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而同时期的英国虽然也出现了类似推崇中国的现象,但热烈程度稍低,甚至还出现了与此对立的声音。这与英国在中国贸易中受到的挫折有关。此后,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更加迫切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严重阻碍了英国意愿的达成,尤其是18世纪最后几年马戛尔尼访华目的的落空之后,西方对中国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充满梦幻的盲目推崇,而是多了批判的眼光,尽管这种批判是基于个人在中国的体验。 19世纪中西交往的标志性事件——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初步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近距离观察得出的印象。这样的初次中西正式直接的接触即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的影响,例如乾隆皇帝赏赐给马戛尔尼的玉如意在中国文化中是极具尊贵意义的,但对他来说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价值。巴罗的游记就直接指出中国人总的特征是“傲慢和自私的,伪装的严肃和真实的轻薄以及优雅的礼仪和粗俗的言行的牢固结合”。 而西方人对中国社会生活的观察主要局限于在当时的通商口岸,诸如广州、汉口、宁波、福州等地。《泰晤士报》特约记者柯克发现广州的房子并不十分高大,

西方语言学史重点

西方语言学史重点 一、语言学的分类 (一)功能角度: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二)具体研究对象:普通(一般)语言学/个别(专语、具体)语言学 (三)研究时段: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四)研究方法: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五)研究对象的状态:静态语言学和动态语言学 (六)研究角度和范围: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类别 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统计语言学 三、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 1.一般的划分方法 (1)古代语言学(19世纪以前) (2)近代语言学(19世纪) (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 (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五段两线三解放 “五段”指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言学、交叉语言学等五个阶段;“两线”指“整齐论”和“参差论”两条路线的斗争;“三解放”指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社会语言学这三个有代表性的里程碑。 2.传统语文学的定义、性质、局限性 定义:传统语文学是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三大语文传统,分别是古希腊传统、古印度传统,以及中世纪阿拉伯传统。 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局限性: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 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 四、古希腊语言研究

欧洲近代史概述

唐婉祺|九级 如果大航海成为一种可能,那么欧洲后来的发展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历史就在按照它自己的逻辑展开。 大航海运动给欧洲人的思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的植物、动物、新的人类与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它们是如此的不同于欧洲人已经习以为常的一切,于是这刺激了欧洲人对于新的问题的探索。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欧洲人开始了他们的科学革命。 毫不奇怪,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天文学、数学与地理学领域,正是这些领域与航海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进行航海活动,葡萄牙人首先开办了航海学校,虽然亨利王子本人对于学术毫无兴趣,但是他还是热情的支持这些学校,没有它们航海活动就无法开展。在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相继取得成功以后,荷兰、英国和法国也相继派出了自己的探险队,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航海学校,专门培养航海人才。为了确定在海洋中的方位,天文学具有了实用的价值,因而在航海学校中得到了认真的研究。而科学革命恰是从天文学起步的。1496年,23岁的波兰人科波尼克来到了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学习,经过了6年的学习以后回到了他的祖国,在那里他一面从事医生、教士的职业,一面在业余时间从事天文学的研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对于原来的关于地球的知识提出了挑战,很多在航海中新获得的资料也无法用原来的理论进行解释,于是科波尼克利用这些资料重新进行了计算,大约在1513年初步完成了他的日心说,并写成了短文在他的朋友之间流传。然而他并没有胆量挑战教会的权威,只是在自己的古稀之年才将早已经研究的成果出版。如果我们对科波尼克这个名字不熟悉的话,那么我们一定知道他的另一个名字,那就是他的拉丁文名字哥白尼。哥白尼之后另一个对科学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意大利人伽利略。1597年,在开普勒的影响下,他开始相信日心说,后来他利用望远镜观测了星空,给予了日心说以实际证据的支持。1642年,就在伽利略去世的那一年,牛顿诞生了。对于牛顿的伟大贡献,我想每一个人都是耳熟能详的,然而他的发现又何尝不是在当时社会所需要的数学、力学与天文学呢?而我们所熟知的另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是在做了五年的环球航行以后,收集了大量标本,才开始考虑物种进化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航海对于促进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如果没有大航海,那么科学可能仍然是处于停滞状态的。 然而尽管科学在大航海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航海依旧使用着帆船,陆地上的交通工具也依旧是步行或者牛、马拉的车,人们依旧用蜡烛照明,住的房子依旧是木头或者石头的,羊毛、亚麻与棉布仍然是人类的主要衣服原料,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一切仍然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到了18世纪晚期才开始改变,而这一切,似乎与航海的深化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与科学革命在欧洲普遍展开不同,工业革命起初只是英国人的事情;与科学革命是由科学家主导的不同,工业革命中几乎见不到科学家的影子,工业革命可以说是一场由商人和工匠主导的革命。关于这场革命的起源,也自有着它的逻辑。当年最早航海的葡萄牙人是冲着亚洲的香料来的,后来荷兰人排挤了葡萄牙人垄断了亚洲的香料,当香料在欧亚贸易中衰落以后,荷兰人成功的培养了欧洲人喝咖啡的习惯,自己则依然垄断着咖啡的贸易。尽管英国人经过了两次英荷战争,成功地让荷兰人接受了《航海条例》,但是英国人在亚洲仍然没有撼动荷兰人的

西方语言学史 重点

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 1.定义:又称比较语法。研究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有亲属关系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构拟这些语言的共同母语(即共同始祖语)。 2.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条件 (1)广泛收集世界各种语言材料 1806年德国阿德隆《米特里达脱斯》五百多种语料 [俄] 《全球语言比较词汇》近三百八十种语言材料 (2)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地位和作用 [英] 威廉-琼斯首先认识到印度的梵语和欧洲语言有共同之处。 1807年[德] 施莱格尔(F.von Schlegel)《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 1808年德国学者施莱格尔(F. V on Schlegel)出版了《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认为欧洲许多语言的共同点不是偶然的,他提出了“比较语法”这个术语,并认识到语音对应对比较语法的重要性。 尽管这部书对语言科学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但施勒格尔和琼斯一样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者,因为他们没有找出梵语和欧洲语言的语音对应规律。 3.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的原因 (1)方法基础 19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的比较方法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引起了语言研究方法的彻底变革。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社会,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发生急剧变化,一些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纷纷从先进的自然科学移植研究方法。 (2)材料基础 18世纪,随着人们语言视野的扩大,大量的语言标本得以积累,这为对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有意识的在世界范围内采集语言标本是由莱布尼茨开始的。类似这样的采集工作还有一些学者和传教士进行。材料积累多了,人们便产生了排比、分类研究的兴趣。一些学者开始了初步的比较和分类工作。斯加里谢、莱布尼茨已对欧洲语言做过分类的尝试。但是最初的比较研究是从19世纪初对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内部各种语言的比较开始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已经由搜集材料的科学变成整理材料的科学。 (3)直接原因。 促使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发现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之间的相似性。欧洲人真正了解梵语始于18世纪。 威廉·琼斯:(欧洲第一个深入研究梵语的学者) 梵语和许多欧洲古代语言有共同的来源。 “梵语的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同希腊语和拉丁语有着十分明显的亲密关系——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巧合。的确,任何一个语言学家要是把这三种语言仔细考察一番,都会相信它们出于共同的来源,不过这个共同的来源也许不存在了。“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

语言学流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漫谈 Schools of Linguistics: some random thoughts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刘润清 为何要讲流派问题? 我主张,进入一个研究领域时,第一要宏观,第二要对思想(ideas) 感兴趣。 宏观:做研究,别一下扎到一个小领域、小题目里去,那样会见木不见林。 了解宏观背景,让你不失迷方向。 对思想、哲学理念感兴趣,比只对纯技术性的东西感兴趣,更有意义。技术是手段,提高认识是追求。 1. 区分流派与分支 1.1 流派多指思潮, 有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盛行时代,有其影响, 往往有历史视角。(它未必对领域中的诸多问题都有论述。) Schools refer to trends of thought, with their representative figures, works, unique ideas, methods and influence on later development;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1.2 分支多指领域, 研究范围, 也有经典著作, 有影响的人物, 多用共时观点。可能多个流派都对它有过贡献。 (Branches refer to areas of study, with their classics, and influential figures; often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 1.3 历史视角和共时视角一起可以画出一个十字, 像一个坐标. The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perspectives will form a cross, which like a coordinate. Distin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Branches 1.2 语言学的分支: Branches: 从内部分:语音学, 音系(位)学, 词汇学, 形态学, 句法学, 语义学, 语用学(?) Distinction from within: phonetics, phonology, lexicology, morphology, syntax, semantic, pragmatics (?) 从外部分: 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人类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 Distinction from without: psycho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computation linguistics, neurolinguistics,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cultural linguistics, corpus linguistics, etc. 大分类: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Theoretical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1.3 语言学流派: 传统语法(600BC—18世纪)traditional grammar; 历史语言学(19世纪100年) historical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开端(索緖尔, 20世纪初)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linguistics; 欧洲功能主义(20世纪20-50)European functionalism 伦敦学派(1940—50)The London School; 系统功能语法(1960—现在)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1930—50) American structuralism 美国转换生成语法(1957—现) Chomsky’s Generative Grammar 认知语言学(today)Cognitive linguistics

中国近代史纲要(超精华版)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1 2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整理

1 语言学史的基本内容 ?语言学史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是语言学学科的历史,人们语言研究的历史,也就是过去人们是如何研究语言的,把语言学这门学问一直追溯到它的开端,回到先民开始对自己的语言产生兴趣的时候,观察各个时期的人们怎样思考语言问题,怎样研究各种语言,这样的考察就是“语言学史”了。 ?在古人眼里语言是极神圣的东西,以为它一定是天赐的。比如像《圣经·创世纪》里说的那样,上帝不但造世界、造人,还帮助人造了语言。因为,假如不把语言给予人,他就不是完整意义的人。这是西方的神话。世界很多民族都有类似的神话,说到语言是怎么来的。我们汉民族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神话呢?似乎没有。大家想必都听过女娲造人的传说: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应劭《风俗通义》)可是造出了人,故事便完了,不提语言的由来。 ?2语文学 ?从古代就开始的语言研究,目前能见之于史册而又有显著成绩的主要是印度、中国、阿拉伯、古希腊罗马。它们被认为是语言研究的四大发源地。不过当时的研究并不是以研究语言为直接目的的,而大多数是局限于本族语言的范围,重在对前人的典籍文献作注、考证、诠释,旨在让人读懂。虽然当时的研究在方法上多失之零散、静止、片面,但它们却为以后的语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洲在19世纪以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语言研究,都属于这一范畴。这一阶段被人们称为“语文学”阶段或语言学的“前科学期” ?2)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从1786年英国爵士琼斯提出印欧语有共同来源,标志着语言学诞生,语言学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琼斯的发现,启发了语言研究者的想象。此后的100多年里,除了语言历史比较研究外,其他方面的研究都黯然失色了。学者们的著述大多是比较语法方面的,接着开始构拟原始印欧语。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语言学家都忙于印欧语各语言间的历史比较,并重建那个假拟中的母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三大奠基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语言进化的理论也自然包括其中了,运用进化论研究语言的代表人物是施莱赫尔。 ?重视语言历史变化的学风推动了语言理论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德国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一批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变化是有规律的,,进而认为语音变化无例外。被人们戏称为“青年语法学派”的理论,他们这种重视客观材料的研究方法,的确把语言学向前推进了一步。 3)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描写语言学 ?到了20世纪,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从语言变化转向语言描写。这种转变的发起人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1915年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反复并明确地强调了前人从未有过的观点:语言学的目的是研究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语言要素的价值是由它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语言就是由这些要素精密交织而成的一种结构。从而创立了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之后,结构语言学迅速发展,不久便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

西方语言学流派考试要点

西方语言学流派考试要点 第一部分(60分) 1 写出10本语言学著作名称(中英文皆可)。 2课本第2—6章节中某一章节目录。 3将试卷上给出的语言学家进行归类,划分到他们各自所属的流派。 4 依据第3—6章节(一共四章)内容,任选两章内容写两篇综述(4选2)〈建议:综述是对课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行文,字数不限;大家可提前准备,考试时只需凭记忆誊写〉 第二部分(40分) 1 材料分析题依据题目给出的材料回答问题。(此题有3小题,共15分,会考查大家的科研能力) 2 综合运用题。根据题目给出的语言现象,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25分) 注: 1因饶琪老师明天需要开会,明天上午3—4节课取消,考试要 点已通过电话传达,具体内容整理如上。 2 请学生证需要充磁注册的同学于明天上午10—11点交到教一204,到时我会在教室等你们。充磁注册后会尽快送到你们寝室! 3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全部通过! 2013年1月9日星期三

第三章题目是“十九世纪与历史语言学”。整个19世纪,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占了统治地位,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第一节早期历史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某种语言或各种语言的发展史,也称为历时语言学。 第二节格里姆定律和维尔纳定律。作者阐述了德国学者格里姆及其著作《德语语法》,系统论述了日尔曼语与其他印欧语言之间的辅音的一致性。后来这种一致性被称为“格里姆定律”。丹麦语言学家维尔纳于1875年用德语写成《第一次音变的一个例外》。他发现/p/./t/./k/在日尔曼语语中的变化只不过清摩擦音和浊摩擦音之间的变化,这一发现被后来的学者称为“维尔纳定律”。 第三节洪堡特与施莱歇。德国学者洪堡特,著名著作有《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他指出人脑里天生有着创造语言的能力,讲话人能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洪堡特认为各种语言的特性是其民族的特有财产。洪堡特区分了三种语言类型: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施莱歇留下了不少关于历史语言学和语言理论的著作,最著名的有《印欧语言比较语法手册》。他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关于语言亲属关系的理论,关于重建始源语的比较方法及关于对语言的分类。 第四节关于元音交替的研究。施莱歇对元音的变化提出过错误的假设。后来,索绪尔在1878年发表的《论印欧语言中元音的原始系统》一文中提出了新的假设。 第五节新语法学派。19世纪后期,德国莱比锡大学出现了新语法学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措施的比较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措施的比较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指1929年~1939年之间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全球工业国家无一幸免,可以说是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经济衰退。世界各国深受影响,分析其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可以发现: 在背景方面的共同点是: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相同,面临的政治危机相仿,面临的自由放任理论危机相似。不同点在于: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和谷底时间不同,政治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在反危机措施和方法方面的共同点是:都加强了国家的干预政策,各国都力图转嫁危机到国外。不同点是:(1)干预的方法和重点不同:如失业问题,美国通过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保险;德日则通过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和扩军备战。(2)干预的程度不同:美国为全面干预型,重在获得经济效果,带有试验性;德日则是强制性的强化干预型,重在取得政治效果。(3)干预的道路不同:美英法是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国家干预,是一种正常的干预道路;而德、日、意国家的干预,都走上了不正常的法西斯统制经济的轨道。 在反危机的经济理论和指导思想方面,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都是为了度过经济危机,干预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说相吻合。他们的不同点在于:有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和维护法西斯主义制度之别;代表利益集团的重点有别,前者主要代表垄断资本主义集团中的民主派,后者则主要代表垄断资本集团中的极右翼。 在反危机的后果方面,美德影响最大,英国影响较小;就政治和社会影响而言,新政开了非法西斯式的强化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先河;德国和日本的影响则表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相连。 用心爱心专心

20春华师《西方语言学史》在线作业1

(单选题)1: ()(isolating languages):一个词代表一个意思 A: 孤立语 B: 黏着语 C: 屈折语 D: 多式插编语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公元前600—前300年,语言学有三个中心:中国、罗马、希腊。 B: 8世纪后,阿拉伯语言学勃然兴起,那是较为后起的流派,并且受到希腊和印度语言学的影响。 C: 19世纪以来的西方语言学,主要是希腊语言学的继续和发展,在某些方面是古代印度语言学乃至阿拉伯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 D: 从公元前四、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末长达两千多年中,人们对语言研究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即所谓的传统语法阶段。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普利森普利森的()共十八卷,是整个中古时期语法界的经典。 A: 《首篇语法专论》 B: 《语法惯例》 C: 《语言科学》 D: 《论拉丁语》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美国语言学上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 索绪尔 B: 博厄斯 C: 萨丕尔 D: 布龙菲尔德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以下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 语言是一种语法系统,潜伏在人的大脑之中,言语是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具体表现。B: 语言存在与人的大脑中不完整,只有在一个社会群体才是完整的,言语必须是一个人一个人的运用。 C: 言语是总体,语言从属于言语。 D: 言既是言语的工具,也是言语的产物。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6: ()是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普遍现象,提供基本概念、理论、模式和方法。A: 普通语言学 B: 应用语言学 C: 地理语言学 D: 历史语言学

西方近代史

近代西方史 (1500年左右——1917十月革命) 一、 【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公元前5c) 1.智者学派(公元前5c中叶) ○1历史背景:古希腊城邦商品经济(工商业)的发展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历史影响:人类个人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2.苏格拉底(约前469年—前399年) ○1历史背景:古希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思想主张:美德即知识 ○3历史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14c—16c) 1.文艺复兴(14c—17c)【意大利】 ○1历史背景:14c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天主教会)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及作品:但丁—《神曲》;彼得拉克—《歌集》 薄伽丘—《十日谈》;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四大喜剧 ○5历史影响:是近代欧洲的第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宣传了人文主义。 2.宗教改革(16c)【德国】 ○1历史背景:天主教会的腐败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罗马教皇在德国兜售赎罪券激化与德国各阶层的矛盾 ○2性质: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反天主教会(宗教神学)统治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马丁·路德——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 ○4历史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 顶峰(成熟)——启蒙运动(17c—18c)【法国】 ○1历史背景:17c以来资本主义萌芽加快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性质:17c—18c欧洲出现的以理性为旗帜、反封建宗教神学、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4发展进程:17c,在英国兴起——18c,在法国形成高峰——扩展到其他国家(德、美、亚)○5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卢梭——“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康德(德国) ○6历史影响:是欧洲历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

西方语言学史-第一章

第一章古代语言学 关于语言起源的几个传说 ●古埃及关于语言起源的故事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图斯《史记》载埃及故事 ●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卜萨梅蒂库斯[Psammetichus] ●实验方法:将二刚生婴儿置荒僻渺无人烟之地学牧羊,每天只给山羊乳吃。两年后, 保姆拿山羊乳来,他们见之高呼:“bekos”。法老传令询哪种语言有此词,后查出佛里基亚[Phrygia]语里有此词,是“面包”之意,于是决定佛里基亚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佛里基亚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 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人类语言的传说 ●《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第二章: ●亚当→上帝告诫不要吃智慧之果、教他说话→第一种语言 ●亚当、夏娃→受蛇诱惑偷吃了智慧之果→移示拿、造通天塔【巴别塔】→上帝变乱其 口音,形成多种语言 第一节古印度语言研究 ●1.巴尼尼的《梵语语法》 ●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学者巴尼尼(Panini)研究《吠陀》的语法,著《梵语语法》,又 叫《巴尼尼语法》。 ●《梵语语法》总结古梵语语法规则近四千条。对梵语的词形变化和词的结构、词类和 句子作了精密的分析,对梵语的语音结构和语流音变作了周详的描述。 2.古印度语言研究的成就 ●印度梵语属印欧语之一种,形态非常复杂,但是词的各个组成部份,由于获得音节文 字的掩护,界限却比较分明。古印度人对于梵文的研究,多出于一种宗教的动机,其中连一个声音,一个字母都不能有丝毫的苟假。这大大推动了他们要对梵语作一番精心的研究。 ●古印度人对于语文研究的成果是卓越的。它所发生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这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词法 ●区分词根、后缀和词尾,词根又分为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 ●(2)词类和词形变化 ●分为动词和名词。还有前置词和小品词。动词有人称、态、式等变位,名词有8个格。 ●(3)语音分析 ●根据语音生理属性分类:①依声门开闭:无声音和有声音。②依口腔开合度:元音、 半元音、紧缩音和闭塞音。③依发音部位:喉音、腭音、头音、齿音和唇音。 ●(4)历史比较法的萌芽 ●巴尼尼把梵语跟其他梵语方言对比。 第二节古希腊、罗马语言研究 一、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研究 ●1.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Socrates),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