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年代台湾 女性文学 李昂

80年代台湾 女性文学 李昂

80年代是台湾多元文化社会中女性崛起的时代

时代背景

政治:民主化呼声日益高涨。

经济:都市化程度提高,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

文化:多元化。

1,女性教育水平和就业率的提高。导致了女性从贤妻良母形象走向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但同时社会上还存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就导致女性要遭遇工商业社会和男权传统的双重夹击。

2,批判男权,追求女性自身的完善的女权运动兴起。

新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批判性别歧视和男权社会,解放被压抑的女性。

1,更加强烈的叛逆精神。揭露和颠覆了男权中心,突破了以前单纯控诉的女性书写。廖辉英的《油麻菜籽》和李昂的《杀夫》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2,直面台湾经济转型时期的妇女问题,关照现实。台湾妇女在从传统妇女到现代女性之间的角色转换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历的家庭事业、婚姻爱情、角色、新旧价值观的冲突等问题。廖辉英的《盲点》,李昂的《暗夜》,朱秀娟的《女强人》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与之前的女性形象相比,这些作品中的形象都富有时代气息,女性从原来从属地位向主体地位移动。

李昂---性文学领域的大胆叛逆

李昂被喻为台湾文坛“怪杰”,她可以称得上是台湾女作家中现代意识最浓,批判意识最强的。李昂出生于1952年,原名施叔端,台湾彰化鹿港镇人。她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她们施家三姐妹是台湾文坛著名的“文学三姐妹”。李昂大姐施淑世著名文学评论家,二姐施叔青是台湾著名现代派作家。

1983年李昂发表中篇小说《杀夫》。虽获得了《联合报》中篇小说奖首奖,并被搬上了银幕,但李昂还是因《杀夫》中露骨的性描写,被套上不道德的罪名。

《杀夫》描写了主人公林市从小做叔叔家的家庭奴隶,后来又被被卖给杀猪为生的丈夫陈江水,成为性奴隶。丈夫陈江水因为掌握家庭经济权利,任意对林市进行性虐待,把妻子作为泄欲的工具。而林市为了免于饥饿,默默忍受,哀求,祈祷尝试逃离但是都无果,最后被迫走上崩溃的边缘,用丈夫的杀猪刀把丈夫大卸八块。

细节:文中有大段的性虐待描写,比如丈夫陈江水必须要在做爱时听到林市的杀猪般的叫声,叫的越惨越大声,丈夫越满意。后来林市为了避免邻里闲话,在丈夫强暴她的时候,再痛也不吭声,越不吭声,丈夫就越折磨她,林市就咬自己的下嘴唇忍着,但还是被丈夫折磨的疼晕过去,疼晕过去丈夫就用酒把他灌醒继续凌辱。加重小说悲剧色彩的是,主人公林市从来就是一个性愚昧者,她从来没有过性的渴望,有的只是身体的饥饿。除了身体上的虐待,林市还受到精神上的重重压迫,比如邻里对她在女性伦理道德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压迫。这一点呢也是延续了林市母亲被逼死的命运。

李昂把《杀夫》比作“吃不饱的文学”,主人公所遭遇的悲剧,并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在男权主义统治下中国女性“生为女人不是人”的悲惨命运的缩影。最后以弱杀强的突围,蕴含了对男权秩序的颠覆。

《暗夜》

相比而言,《暗夜》则是“吃得饱的文学”,它揭露的是“吃饱后”人的自我堕落,人与人的欺骗,充满了欲望和虚伪、罪恶。《暗夜》也被改编成电影,描写的是多重交织的三

角关系。女主人公和丈夫的生意合作伙伴发生了婚外情,她丈夫明知真相却不愿揭穿,只为从生意伙伴那里得到信息,不惜拿妻子做变相交易。

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在和别的男人偷情的时候,她眉头紧锁,充满忧虑,显示了女人自身情欲渴望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巨大冲突。从这个细节可以体现出李昂作业一个擅长写性的作家的特点。

性描写

李昂的性描写具有相当的心理基础,李昂小说的每一次做爱描写都不是浪漫而美好,而是在极矛盾、极苦闷、极虚无的额状况下发生的。性在她的作品中,只是达到批判与揭露、同情与悲悯的一种手段。她正视女性的本能欲求和社会需求,李昂笔下的情欲跳动的是社会的脉动,用很敏感的性,言说很严肃的人性。

廖辉英----女性问题作家

1948年生,台中人,擅长透过婚姻、爱情的演变,描写在传统和现实的挤压中摸索前进的女性,关照女性命运,提高女性意识。同时,她主张建立新型的家庭伦理秩序和合理的两性关系。

女性的现实:1,一辈子都在燃烧、付出,最后却没有自我。2,女性要事业成功要承受比男性更大的压力。3,女性往往“情关难度”一生为情所牵绊。

《油麻菜籽》

1983年廖辉英的处女座,短篇小说《油麻菜籽》一鸣惊人,该小说以女儿的口吻讲述了母亲的一生,一笔写尽了台湾妇女三十年的悲苦生活。

小说描写了一个去日本留学过的新式女青年,因误嫁了一个自私懒惰的浪荡公子,而不得不千方百计苦苦撑起这个家。一辈子在半是认命,半是不甘中度过。书中女人的含辛茹苦和丈夫的逍遥浪荡形成鲜明对比。“油麻菜籽”是指女人的命运,就像油麻菜籽,落到哪里就长到哪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管做女儿的时候多么自在,命运全由婚后夫家定。

更可悲的是,深受男权思想毒害母亲,又用男权思想压迫自己的女儿,如,母亲看着女儿的优秀的成绩单,只是说“猪不肥,肥到狗身上了”书写了传统文化下女性的集体无意识,表现了女性命运的无奈和茫然。

《油麻菜籽》被拍成电影,里面的主题曲由李宗盛填词,蔡琴演唱。词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悲悯和女性对自由人格的追寻。

《盲点》

长篇小说《盲点》也是廖辉英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丁素素作为新式女性,结婚后却只能服从于婆婆的苛刻守旧,丈夫的温吞懦弱。最终她冲出家庭,走向寻求自立的事业之路,然而这过程也充满艰难和痛苦。充分显示了在现代社会下,女性人生角色的紧张,女性在夫妻、婆媳、事业、家庭的夹缝中生存的冲突和摸索。写尽生活的苍凉无奈,命运的可笑可恨,婚姻的千疮百孔,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是《双面胶》和《裸婚时代》的结合。

除了小说以外,龙应台的杂文则以“龙卷风”的社会震荡力量,在男权价值体系下鲜明的张扬着女性主体意识。

龙应台(1952―),女,原名胡美丽,原籍湖南衡阳,生于台湾高雄。龙应台清楚的认识

到,“一个女人从生下来就不是一张白纸,纸上注定浮印着千年刻就的男权价值体系”在女性大的人权,独立,尊严等方面,龙应台身体力行,通过女性的言说,不断批判,剖析,对抗男权社会。面对性别歧视,她疾呼“女性站起来”,女性要勇敢享受“美丽的权利”。

八十年代,龙应台出版了杂文集《野火集》和《美丽的权利》。相对于《野草集》对“人”的关注,《美丽的权利》则集中在对“女人”的关注。

1,向男权社会追讨女性平等的权利。

如文章《小姐什么?》是对女性称呼的思考,和有关称呼的不公平的声讨。《我不是卫生纸》中,则是反应了女性婚后被辞退的不公平待遇。

2,对女性自身落后思想的批判和启蒙。

如文章《缠脑的人》中,批判了在“愚女政策”的影响下,女性的不思考,不自省。

3,对女性婚姻、家庭困境的思考

如在《查某人的情书》中,她就提出“比作女人更重要的,是做一个纯粹而完整的人。”在女性面临婚姻和事业的艰难抉择之中,龙应台希望男性能够理解、支持女性。

此外,龙应台9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的《女子与小人》也是对抗男权社会的典型的新女性主义代表作,《孩子你慢慢来》则是从多重主体和身份,展现了浓浓的女性的多位主体以及女性的温情和母爱。

除了以上提到的作家,朱秀娟、萧飒等也是这个时期新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总之,80年代以后,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权问题的探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李昂和廖辉英、朱秀娟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们,塑造的一系列具有主体意识,自我完善精神,为求生存,求平等,求发展而奋斗的新女性形象也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参考资料:

李昂《爱情试验》人民文学出版社

廖辉英《油麻菜籽》

廖辉英《盲点》

樊洛平《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河南人民出版社

戴伶俐《试析李昂杀夫中的女性形象》深圳大学学报

林丽琴《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概论》黑河学刊

百度百科:李昂,廖辉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