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五十年台湾教育史研究书目

近五十年台湾教育史研究书目

近五十年台湾教育史研究书目
近五十年台湾教育史研究书目

近五十年來台灣的教育史研究書目(1949-1999)

◎資料來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資訊檢索系統本館館藏目錄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系統www版

中華博碩士論文索引檢索系統

中華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

教育論摘要1-16輯(師大)

教育論文摘要資料庫

中文期刊目次檢索系統。

◎中國部分

※制度史通論(史)

王鳳喈(34/56):《中國教育史》。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田培林(42):《教育史》。臺北市,正中。

余書麟(49):《中國教育史》。臺北市,臺灣師大出版組。

余書麟(68):中國教學法史緒論,國教世紀,15卷3-5期。

余書麟(民76):《中國教學法史》。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伍振鷟(民71):《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史》。臺北市,三民。

伍振鷟(民85):《中國教育史論叢》。臺北市,師大書苑。

胡美琦(民71) :《中國教育史》。臺北市,三民。

徐宗林、周愚文合著(86):《教育史》。臺北市,五南。

吳俊升等(49):中華民國教育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陳啟天(民51):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台北,文星。

陳啟天(民58):近代中國教育史,台北,臺灣中華。

鄭世興(民70):中國現代教育史,台北,三民。

陳道生(67):我國教育史選介上,教育資料集刊,3期,頁261-8。

陳道生(68):我國教育史選介續,教育資料集刊,4期,頁273-282。

國立編譯館(71):師專教育史,台北,中華。

國立編譯館(71):教育史,台北,正中。

趙汝福(74):試編中國教大事年表及其釋義,台中師專學報,14期,頁1-58。吳文蔚(75):我國歷代教育及其發展,民主憲政,57卷10-11期,頁21-4。

※斷代史

李弘祺(69):宋代教育散論,台北:東昇。

陳槃(72):春秋時代的教育上下,大陸雜誌,67卷4-5期。

高明士(60):五代的教育,大陸雜誌,43卷6期。

高明士(69):唐代的釋奠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大陸雜誌,61卷5期。

袁冀(69):十三世紀蒙人的教育,大陸雜誌,22卷12期,頁32-5。

陳粵人(66):西周教育管窺,收於楊亮功等:中國教育史研究,台北,漢苑。賈馥茗(74),東周以前的教育狀況,台師大教研所集刊,27輯。

賈馥茗(79),東周的教育及學術思想(一),台師大教研所集刊,31輯。

賈馥茗(80),東周的教育及學術思想(二),台師大教研所集刊,32輯。

賈馥茗(81),東周的教育及學術思想(三),台師大教研所集刊,33輯。

賈馥茗(82),東周的教育及學術思想(四),台師大教研所集刊,34輯。

賈馥茗(83),東周的教育及學術思想(五),台師大教研所集刊,35輯。

※教育制度

方豪(64):明末傳入的西洋教育,東方雜誌,復刊8卷11,頁32-9。

李震(70):春秋時代文武合一的教育,中華文化復興月刊,頁38-44。

宋錫正(67):唐堯的政教,台灣教育,332期,頁64。

林孟宗(70):清代教育制度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7期,頁53-94。

邱錦昌(民71):明代教育制度之研究,政大學報,45期,pp151-81。

高明士(民66):唐代學制之淵源及其演變,台大歷史學報,4期。

高明士(民73):唐代東亞教育圈的形成,台北:國立編譯館。

張明貴(79):明代學校體制與生徒入仕的途徑與意義,東方雜誌,復刊第23卷8期,頁36-41。程運(民66):兩宋學校制度研究,收於楊亮功等:中國教育史研究,台北,漢苑。

楊吉仁(民59):三國兩晉學校教育與選士制度,台北:正中。

楊吉仁(民62):北魏漢化教育制度之研究,台北:正中。

楊承彬(民66):漢代教育研究,收於楊亮功等:中國教育史研究,台北:漢苑。

楊承彬(民66):魏晉代教育研究,收於楊亮功等:中國教育史研究,台北:漢苑。

楊承彬(民67):秦漢魏晉南北朝教育制度,台北:台灣商務。

劉亮(75):漢代教育制度概述上下,東方雜誌,19卷12期,20卷1期。

※太學(國子監)

丁榕萍(65):明代國子監研究,花蓮師專學報,8期,頁1-19。

王建秋(民51):宋代太學的應試資格,大陸雜誌,24卷12期,pp20-9。

王建秋(民54):宋代太學與太學生,台北:中華學術著作獎助金委員會。

王建柱(民68):從辟雍的形制與意象論教育環境的精神品質,師大校友月刊,184期,pp9-10。伍振鷟(民47):漢代之太學,台師大教研所集刊1輯,pp145-8。

伍振鷟(民49):唐代國子監隸六學考,台師大教研所集刊3輯,pp271-80。

伍振鷟(民51):宋代太學三舍法,台師大教研所集刊5輯,pp79-86。

伍振鷟(民72):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史,台北:三民。

朱重聖(民60):宋代太學學風與國運的關係,文化史研所碩士論文。

朱重聖(民65):宋代太學發展的五個重要階段,宋史研究集,第8輯。

林麗月(民64):明代的國子監生,台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林慧瑜(民78):淺論我國大學教育發展史,國民教育,29卷11、12期,pp54-68。張梅燕(民68):明太祖設置國子監及其作用,文化史研所碩士論文。

傅鴻森(民79):明代之國子監規制、教育設施與學風,台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黃振球(民48):中國固有大學之演進,台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黃振球(民48):中國固有大學之演進,台師大教研所集刊2輯。

蘇慕洵(民71):漢代太學之探討,今日教育,41期,pp23-8。

※地方學校

吳智和民80):明代的儒學教官,台北:學生。

林子勛民54):宋代地方教育的發展,華岡學報2期。

周愚文民79):宋代的州縣學設置、經費與師資之探討,台師大教研所博士論文。周愚文(民85):宋代的州縣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趙鐵寒(民58):宋代的州學,教育文摘,14卷7期,pp1-6。

葛紹歐(民73):宋代地方學校職事考,史學評論,8期。

葛紹歐(民73):宋代四川地區的州縣學,台師大歷史學報,12期。

葛紹歐(民76):宋代湖州的文教,台師大歷史學報,15期。

葛紹歐(民77):宋代徽州的文教,收於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大。

劉子健(民58):略論宋代地方官學與私學的消長,宋史研究集第四輯。

蘇雲峰(民74):宋代海南的教育,國際中國邊疆學術論文集。

※官學

李弘祺(民82):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台北:聯經。

周瑞玉(民80):唐代教育的特色,訓育研究,29卷4期,pp33-9。

周愚文(民74):北宋的三次教育改革,台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周愚文(民75):北宋的三次教育改革,台師大教研所集刊,28輯,頁201-223。

張正藩(民66):我國教育史上之官學私學與書院(上、下),反攻。

※小學

周愚文(民84):宋代的小學教育,台師大教研所集刊36輯,pp107-41。

※選舉

方炳林(民49):魏晉南北朝之九品中正制,台師大教研所集刊,3輯。

*楊吉仁(民59):三國兩晉學校教育與選士制度,台北:正中。

※科舉

王文娟(民82):明代科舉考試之研究,高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王惠琛(1990):清代台灣科舉制度的研究,成大史語所碩士論文。

王道成(民79):科舉史話,台北:國文天地。

王德昭(1988):清代科舉制度研究,香港:中文大學。

沈忱農(民52):科舉制度與元清之興亡,政治評論,10卷11期,pp22-4。

沈兼士(民84):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台灣商務。

吉浩東(民81):高麗朝科舉制度受唐宋科舉制度之影響,台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朱沛蓮編著(民72):清代鼎甲錄,台北:台灣中華。

李正富(民52):宋代科舉制度之研究,台北:政大教研所。

李淑芬等(74):唐代的館學與貢舉,傳習,3期,頁99-115。

李則芬(民77):唐代科舉與朋黨(上下),東方雜誌,21卷11、12期。

李弘祺(民64):宋代教育及科舉散論,思與言,13卷1期,pp15-27。

李弘祺(民71):科舉--隋唐至明清的考試制度,收於鄭欽仁主編:立國的宏規中國文化新論制度編,台北:聯經。

李弘祺(民82):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台北:聯經。

金中樞(民53):北宋科舉制度研究(上),新亞學報,6卷1期,pp205-81。

金中樞(民53):北宋科舉制度研究(下),新亞學報,6卷2期,pp163-242。

金中樞(民67):北宋科舉制度研究續(上),成大歷史學報,5期。

金中樞(民68):北宋科舉制度研究(下),成大歷史學報,6期。

金中樞(民69):北宋科舉制度研究再續(上),成大歷史學報,7期。

金中樞(民71):北宋科舉制度研究再續(下),成大歷史學報,9期。

林奇賢(民77):科舉制度中的明清知識份子資料庫之製作與分析,台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林瑞翰(民68):宋太祖至仁宗朝鄉貢考,台大歷史學報,6期。

林瑞翰(民69):宋太祖至仁宗朝鄉貢續考,台大歷史學報,7期。

柯敏菁(民83):科舉在清代小說中的運用,台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高明士(73):隋代的教育與貢舉上下,大陸雜誌,69卷4、5期歐

洪德旋(民81):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考試院。

施清廉(69):清代之科舉制度及廢止始末,今日教育,38期,頁101-112。

張上翡(民82):宋人筆記所見北宋科舉制度之研究,中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陳光榮(1981):唐代科舉制度之研究,文大政治所碩士論文。

陳雪妹(民68):清代科舉制度,教育文粹,8期,pp115-21。

侯紹文(民59):論中國科舉制度的建立,教育與文化,389-390期,pp7-16。

論文。

黃光亮(民65):清代科舉制度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

楊紹旦(民80):清代考選制度,台北:考選部。

楊樹藩(民57):元代科舉制度,政大學報,17期,pp99-120。

楊樹藩(民58):宋代貢舉制度,宋史研究集,4輯。

詹瑋1996):科舉制度中的作弊與防弊措施,東南學報,19期。

鄧嗣禹(民66):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學生。

甯慧如(民85):北宋進士科考試內容之演變,北縣:知書房。

蔡淑娜(民83):科舉時代癡情女子負心漢故事研究,逢甲中研所碩士論文。

賈至揚(民84):宋代科舉,台北:東大。

鄭世興(民47):唐代科舉考試制度,台師大教研所集刊,1輯。

劉子健(民59):宋代考場弊端--兼論士風問題,宋史研究集,5輯。

劉兆璸(民67):清代科舉,台北:東大。

劉聿新(80):太平天國考試制度,大陸雜誌,82卷6期,頁1-11。

廖隆盛(77):古代的考試,國文天地,4卷7期,頁37-9。

謝浩(84):科舉論叢,台中:台省文獻會。

董立夫(79):明代進士之研究,政大政治所碩士論文。

董挽華(63):從聊齋志異的人物看清代科舉制度和訟獄制度,台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羅至田(1995):科舉制度的廢除與四民社會的解體一個內地社會鄉紳眼中的近代社會變遷,清華學報,24卷4期。

羅龍治(60):進士科與唐代文學的與社會,台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關木石(60):科舉春秋,選才,2卷1-2期。

※書院

不詳(民74):中國書院史話,台北:學海。

王啟宗(民76):台灣的書院,台北:台灣省新聞處。

王啟宗(民78):台灣的書院,台北:文建會。

王崇峻(民82):明代書院講學的研究,台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王鎮華(民75):書院教育與建築,台北:故鄉。

朱漢民(1993):中國的書院,台北:台灣商務。

李正治(民84):中國書院教育哲學之研究,淡江中研所碩士論文。

李貴榮(民84):從清代漳南書院看顏元的教育改革,台灣教育,539期,pp43-5。

呂仁偉(1981):浙江書院研究,台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吳萬居(民80):宋代書院與宋代學術之關係,台北:文史哲。

俞惠滿(民84):元代福建書院之研究,成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邱兆偉(民56):宋代書院教育之成因,台灣教育輔導月刊,17卷2期,pp12-6。

邱兆偉(民56):宋代書院教育之規制考,今日教育,11期,pp21-3。

邱兆偉(民56):宋代書院教育之沿革,今日教育,12期,pp11-6。

金洪仲(1991):唐代學制與經學之關係研究,文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周杏芬(84):朱熹與書院研究,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洪志遠(1995):形狀文法的意義描述系統初探--以台灣傳統書院建築為例,東海建築所碩士論文。洪煥椿(69):明清間之浙江三大書院,東方雜誌,復刊13卷9期,頁54-7。

郭紀青(民85):宋代書院特色及其對教育的影響,台中師院學報,10期,211-242。

張正藩(民62):清代書院略述,國立編譯館館刊,2卷3期,pp223-34。

張正藩(民65):我國書院之起源與發展,反攻,404期,pp4-11。

張正藩(民66):我國教育史上之官學私學與書院(上、下),反攻,

張正藩(民68):我國書院史料,反攻。422期,pp4-10。

張正藩(民68):中國書院之興起與發展,海外學人,80期,pp43-6。

張正藩(民68):書院講學對學術的影響,反攻,425卷,pp4-7。

張正藩(民70):中國書院制度考略,台北:台灣中華。

張淑雅(民71):清末廣東四大書院的研究,台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陳道生(民47):中國書院教育新論,台師大教研所集刊1輯,pp113-38。

陳記新(民60):從教育觀點析論宋代書院制度,學記,3期,pp75-124。

陳雯怡(民85):由官學到書院從制度與理念的互動看宋代教育的演變,台大史研所碩士論文。孫彥民(民52):宋代書院研究,政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盛朗西(民66):中國書院制度研究,台北:華世。

賀廣如(1993):江右王學及其相關書院之研究,台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許世穎(民85):清代台灣書院之研究,市立師院初教所。

黃晴文(1984):中國古代書院及其刻書探研,東吳中文所碩士論文。

胥端輔(民49):王湘綺與尊經書院,台灣教育輔導月刊,10卷1期,pp27。

辜瑞蘭(民65):中國書院刊刻圖書考,中央圖書館館刊,pp27-44。

費海璣(民54):宋代書院新考,現代學苑,1卷10期,pp21-4。

葉鴻麗(民62):宋代書院教育之產生及其影響,國立編譯館館刊,2卷3期,pp195-222。

葉鴻麗(民66):宋代書院教育之特色及其組織,淡江學報,15期pp57-79。

趙汝福(民61):中國書院制度,台中師專學報,2期,pp37-56。

諸煥燦(1996):姚江書院志略與姚江書院,大陸雜誌,93卷2期。

劉伯驥(民67):廣東書院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委會。

謝雪屏等(民74):宋代的官學與書院,傳習,3期,頁76-98。

蘇啟明(1997):台灣古書院小史,歷史文物,7卷4期。

※私學

李弘祺(民71):絳帳遺風私人講學的傳統,收於林慶彰主編:浩瀚學海--中國文化新論,台北:聯經。

高明士(民60):唐代私學的發展,台大文史哲學報,20期,pp219-289。

劉子健(民58):略論宋代地方官學與私學的消長,宋史研究集第四輯。

※蒙學

王靜珠(民84):淺談中國幼兒教育的發展史,幼兒教育年刊,8期,pp91-103。

林文寶(民71):歷代啟蒙教育地位之研究,台東師專學報,10期,pp227-53。

林文寶(民72):歷代啟蒙教材初探,台東師專學報,11期,pp1-122。

林文寶(79):通古才足以變今傳統啟蒙教育鳥瞰,國文天地,6卷4期。

林文寶(86):歷代啟蒙教材初探,台北,萬卷樓。

林隆盛(79):敦煌所藏的童蒙讀物,國文天地,6卷4期。

林隆盛(79):敦煌童蒙讀物分類初探,東吳文史學報,8號。

宋新民(1991):敦煌寫本識字類蒙書研究,文大中文所碩士論文。

周愚文(民85):宋代兒童的生活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國立編譯館(民52):過去簡易啟蒙讀物與現行國民學校教科書之比較研究,教育與文化,305期,pp24-33。

馮永敏(75):弟子職研究--中國第一部兒童教育的專著,北市師專學報,17期,頁144-186。

雷僑雲(79):偶然為汝父未免愛吾兒--試探中國神童的形成背景,國文天地,6卷4期。

熊秉真(81):好的開始:近世士人子弟的幼年教育,中研院近史所編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歷史論文集,台北,近史所。

蘇尚耀(79):漢代兒童讀什麼書是談漢談兩代的啟蒙教材,國文天地,6卷4期。

※教育行政

王卓群(68):清代教育行政制度之研究,政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高明士(民57):唐代的官學行政,大陸雜誌,37卷11、12期。

葛紹歐(民73):宋代地方學校職事考,史學評論,第八期

※其他學校

鄭國銘(民86):宋代武學制度發展之研究960-1162,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

黃冬富(77):唐代之繪畫教育,屏東師院學報,1期,頁51-77。

※人物

張奉箴(70):王陽明與教育,教育學刊,3期,頁1-33。

※西式學堂、洋務運動

劉伯驥(譯民70):丁韙良遺著選粹,台北,台灣中華。

吳宣易(民59):京師同文館史略,收於包遵彭等編:中近代史論叢,二輯八冊,台北,正中。張智清(民86):梁啟超與時務報時務學堂,台大中研所碩士論文。

陳瓊瀅(民63):清季自強運動時期的新教育,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

黃旭應(民86):清末滿族子弟的新教育,政大民族研所碩士論文。

蘇精(民74):清季同文館及其師生,台北,作者自印。

蘇雲峰(民72):張之洞與湖北教育改革,台北,中研院中近史所。

黃士嘉(民85):清末新教育的萌芽(1862-1901),近代中國,114期,頁171-182。

※通論

伍振鷟(75):光復四十年來的台灣教育,大陸雜誌,72卷3期,頁129-134。

張正藩(70):我國七十年來教育之發展,反攻,429期,頁4-19。

瞿立鶴(77):四十年來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文摘,21卷4期,頁7-81。

劉真(66):六十年來我國教育發展的趨向,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卷11期,頁28-39。

劉真(67):六十年來我國教育發展的趨勢,國教之友,429、430期。

※西式學制

何欽清(民73):民國十一年新學制釀成過程之探討,教育學刊,5期,頁41-93。

林本(66):學制演變八十年,師大學報,22期,頁1-36。

林正珍(民83):晚清學制的變遷及西方教育制度的引介,通識教育,1卷4期,頁23-65。劉興漢(79):我國學制的發展與教育的成就,比較教育通訊,23期,頁16-30。

※教育行政制度

王淑惠(民76):清末學部之研究(1905-1911),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

李慶良(民75):清末西政教育思想對教育行政制度影響之研究,台灣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沈慶揚(民77):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高市文教,34期,頁34-41。

張文益(67):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部長,今日教育,33期,94-8。

陳立夫(民74):抗戰期間的教育行政,教學與研究,7期,頁1-8。

薛人仰(民72):中國教育行政制度史略,台北,臺灣中華。

雷國鼎(民70):清末教育行政制度之演變,教育資料集刊,8輯,頁267-389。

雷國鼎(民72):中國教育行政制度史,台北,教育文物。

簡復振(民70):清末新式教育經費的籌措及其來源,文化史研所碩士論文。

劉道元(民72):抗戰期間山東教育行政,中山學術文化集刊,30期,頁53-105。

※初等教育(義務教育)、國民教育

石錦(民54):民國初年的小學教育,文星,15卷4期,頁48-52。

江蕙如(85):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問題與實例,今日教育,61期,頁80-7。

司琦(民70):中國國民教育史,台北,三民。

吳鼎(72):中國民國教育發展史,師友,191期,頁24-6。

黃春木(民84):近代以來中國國民教育之發展國家認同的建構(1904-1940),台灣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馮朝霖(民70):我國近代國民教育思想之演變,政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蔡杏芬(民82):抗戰前十年中國的小學教育-魯青地區個案研究1928-1937,台灣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張倩儀(1996):另一種童年的告別,台北,台灣商務。

廖秀貞(民77):清末女學在學制上的演進及其女子小學教育的發展,李又寧等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二輯,台北,台灣商務,頁203-255。

※中等教育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民60):革命文獻第57輯--抗戰前中等教育,台北,中央

文物。

王淑華(71):我國中等學校輔導制度之演變,今日教育,41期,頁42-5。

余惠芬(72):我國中等學校輔導制度之演變,今日教育,42期,頁59-63。

李嘉淦(64):三十年來我國中等數學教育的演變,中等教育,27期,頁7-32。

司馬融編(64):我國中學教育之回顧與前瞻,台灣教育,292期,頁3-8。

翁福元(85):台灣中等教育政策發展五十年1945-1995,中等教育,47卷5期,頁83-102。

蔡碧貞(72):我國中等學校教科書制度之演變,今日教育,42期,頁64-68。

瞿立鶴(66):近百年我國中等教育,師大學報,22期,頁211-298。

※高等教育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民60):革命文獻第56輯--抗戰前之高等教育,台北,中央文物。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民60):革命文獻第60輯--抗戰時期高等教育,台北,中央文物。

李舜傑(民81):抗戰時期貴州的高等教育,台灣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陳如一大(69):陸撤守前大專院校之校歌上下,東方雜誌,13卷9、11期。

陳伯陶(1986):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第研究(1862-1931),台北,大新。(日文)

陳能治(民79):戰前十年中國的大學教育,台北,台灣商務。

黃慶福(民77):中山大學(1924-1937)--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台北,中研院中近史所。

許惠美(民69):羅家倫的大學教育主張及其貢獻,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惠美(民77):羅家倫的大學教育主張及其貢獻,教育與心理研究,4期,頁87-90。

曾祥和(79):蔣中正先生與對日抗戰期間的高等教育,近代中國,78期,頁4-14。

彭國樑(70):五四運動與我國大學教育,教育學院學報,6期,頁2-19。

莊焜明(民68):抗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之研究,文化史研所博士論文。

*蘇雲峰(民79):私立海南大學(1947-1950)--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台北,中研院中近史所。

蘇雲峰(民85):從清華學堂到清華大學--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台北,中研院中近史所。

東南大學校史

董鼎主編(民70):學府記聞(國立中山大學等20校),台北。南京。

※師範教育

江淑文(民78):清末民初小學教師專業化的研究(1903-1927),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

張念平(民68):清末的師範教育,台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張河淮(民73):清季師範教育創辦的背景,國民教育,25卷12期,頁16-9。

張河淮(民73):中國第一所師範學堂--南洋公學師範院,國民教育,26卷1期,頁16-9。

張河淮(民74):清季女子師範教育創辦的經過,國民教育,26卷9期,頁12-4。

張河淮(民74):外力衝擊下的清季女子師範教育背景的探討,台北師專學報,12期,頁111-138。張河淮(民83):清季師範教育課程和教材的設計,國民教育,35卷3、4期,頁44-52。

黃士嘉(民83):清末師範教育制度,台北市立師院初教所碩士論文。

黃士嘉(民85):清末師範教育的萌芽(1897-1911),近代中國,115期,頁125-138。

諸葛翠珠(民71):我國清末民初的教師組織,今日教育,41期,頁70-80。

※女子教育

王惠姬(民69):清末民初的女子留學教育,政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王婷婷(民70):清末女子教育思想,文化史研所碩士論文。

呂士朋(民7 1):辛亥前十餘年間女學的倡導,東海大學歷史學報,五期,頁1-12。

李美玲(87):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研究(1912-1949),台灣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張河淮(民74):清季女子師範教育創辦的經過,國民教育,26卷9期,頁12-4。

程瑞福(民83):清末女子體育思想的形成1894-1911--以自強保種思想為中心之探討,台灣師大體研所碩士論文。

陳東原(民74):中國的女子教育-過的歷史與現在的缺點,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論集續集,台北,稻鄉,頁241-257。

俞慶棠(民70):三十五年來的中國女子教育,李又寧等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一輯,台北,台灣商務,頁343-377。

黃嫣梨(民74):中國女子教育之今昔,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論集續集,台北,稻鄉,頁259--285。

曾苗芳(民85):民國教會女子教育1915-1951,中央史研所碩士論文。

廖秀貞(民69):清末的女子教育,台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廖秀貞(民77):清末女學在學制上的演進及其女子小學教育的發展,李又寧等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第二輯,台北,台灣商務,頁203-255。

賈德琪(民70):清末(1884-1911)新女子教育之興起,台灣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趙淑萍(85):民國初年的女學生,台灣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盧燕貞(民78):中國近代女子教育史(1894-1945)台北,文史哲。

謝長法(1996) :清末的留日女學生及其活動與影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四期,頁63-86。

鄭至慧(84):女子教育權的演進,師大校友月刊,278期,頁10-13。

李美玲(87):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研究(1912-1949),台灣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幼兒教育

翁麗芳(87):幼兒教育史。台北,心理。

※留學教育

王煥琛編著(民69):留學教育-中國留學教育史料(1-5),台北,台灣書店。

林清芬編(民83):抗戰時期我國留學教育史料--各省考選留學生(1-3),北縣,國史館。

容閎(民70):西學東漸記,台北,廣文。

陳三井編(民70):勤工儉學運動,台北,正中。

旅歐雜誌社編(民85):旅歐教育運動,台北,中研院中近史所。

***

王惠姬(民69):清末民初的女子留學教育,政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王煥琛(民73):民國以來的留學教育,教育資料集刊,9期,頁89-191

李至剛(民70):容閎與近代中國,台北,正中。

李緒武(民56):清末留學教育之研究,政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李緒武(民57):清末第一期官費留美教育述要,台灣教育輔導月刊,18卷4期,頁13-6。宋晞(民52):清末光緒間留美學生史略,思想與時代,113期,頁17-25。

林子勛(民65):中國留學教育史(1847-1975),北市,華岡。

高宗魯譯註(民71):中國幼童留美史現代化的初探,台北,華欣。

陳瓊瀅(民78):清季留學政策初探,台北,文史哲。

張文驪(民82):中國的一位留學生容閎,台北,黎明文化。

郭榮慶(民78):清末山西留學生,北市,山西文獻社。

黃福慶(民64):清末留日學生,北市,中研院中近史所。

賴惠蘭(民73):清末幼童留美之研究,文化中美關係所碩士論文。

瞿立鶴(民62):清末留學教育,台北,三民。

瞿立鶴(民73):清末留學教育之演進,教育資料集刊,9期,頁21

謝長法(1996):清末的留日女學生及其活動與影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四期,頁63-86。蘇怡怡(民68):近代中國留學史,北市,龍田。

熊淑華(72):留美學生與中國啟蒙運動,文化中美研究所碩士論文。

※平民教育與鄉村教育

吳相湘(民70):晏陽初傳,台北,時報。

張文忠(民78):晏陽初社會教育思想,台灣師大社教所碩士論文。

許志明(70):民初平名教育之研究,今日教育,40期,頁58-65。

鄭世興(民63):我國近代鄉村教育思想與運動,台北,正中。

謝義勇(民78):蔡元培社會教育思想研究,台灣師大社教所碩士論文。

※戰時教育

林清芬(民83):抗戰時期留學教育史料,北縣,國史館。

***

于正生(65):記抗戰時期助學貸金,東方雜誌,復刊,56-7。

李舜傑(民81):抗戰時期貴州的高等教育,台灣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陳立夫(民74):抗戰期間的教育行政,教學與研究,7期,頁1-8。

莊焜明(民68):抗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之研究,文化史研所博士論文。

劉道元(民72):抗戰期間山東教育行政,中山學術文化集刊,30期,頁53-105。

劉惠璇(民85):抗戰時期西南地區大學訓育問題之研究,。

劉惠璇(民85):抗戰時期大後方大學訓育問題之研究,台灣師大史研所博士論文。

鄭通和(民71):抗戰期間之甘肅教育,傳記文學,40卷3期,頁101-6。

※體育

吳文忠(民56):中國近百年體育史,台北,商務。

徐元民(民79):戰前十年中國體與思想之研究,台灣師大體研所碩士論文。

程瑞福(民83):清末女子體育思想的形成1894-1911--以自強保種思想為中心之探討,台灣師大體研所碩士論文。

陳世恩(民78):清末民初軍國民教育之體育思想研究,台灣師大體研所碩士論文。

楊忠祥(民85):民國初年的學校體育,國民教育,36卷6期,頁52-55。

蘇雄飛(74):五四運動前後我國體育的發展,體育學報,7期,頁65-75。

蘇雄飛(民80):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八年學校體育,國民體育季刊,20卷1期,頁35-35。

聞鐘(民56):清末體育史,教育與文化,354-355,頁7-14。

樊正治(民70):中國體育的史學研究,師大學報,26期,頁117-158。

※教士與教會學校

李玉瑛(民71):近代中國基督教教育之研究(1842-193?),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

胡國台(民68):早期美國教會在華教育之建立1830-1900,政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黃昭弘(民82):清末育華西教士之政論極其影響,台北,宇宙光。

曾苗芳(民85):民國教會女子教育1915-1951,中央史研所碩士論文。

楊翠華(民67):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政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彭國樑(民60):華東基督教大學之發展與影響,政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課程、教學、訓育

江瑞顏(83):奏定學堂章程之中小學課程研究,台灣師大教研所碩士論文。

余我(67):民國初年的美感教育,東方雜誌,11卷9期,頁71-4。

吳鼎(71):語文教育有關兩大史料,中國語文,50卷5期,頁13轉23。

張玉法(85):民國初年的歷史教學及相關問題之討論,近代中國,113期,頁91-104。

陳光輝(70):七十年來我國公民教育的發展,訓育研究,20卷3期,頁11-5。

陳光輝(70):我國教育電影發展史,視聽教育,25卷1期,頁1。

陳光輝(82):清末民初中學堂(校)修身教科書的發展(1902-1922),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4卷2期,頁6-21。

陳光輝(84):清末中學堂修身教課程的發展與教材的內涵(1902-19),台灣教育,540期,頁53-9。

郁漢良(64):小學各科教材之演進,台灣教育,290期,11-16。

陸起超(民79):清末學制改革中的學生訓導-論學生反規制行為之原因,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

施添福(82):晚清的地理教育1840-1901--從張相文的本國中等地理教科書談起,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4卷1期,頁111-134。

劉惠璇(民85):抗戰時期西南地區大學訓育問題之研究,。

劉惠璇(民85):抗戰時期大後方大學訓育問題之研究,台灣師大史研所博士論文。

鄭之書(民80):清末民初的歷史教育1902-1917,台灣師大史研所博士論文。

鄭家瑜(66):我國工藝教育簡史,中學工藝教育月刊,10卷9期,9-11。

※軍國民教育

方國安(民65):清末民初中國軍國民教育之研究,文化史研所碩士論文。

陳世恩(民78):清末民初軍國民教育之體育思想研究,台灣師大體研所碩士論文。

※學生運動

包遵彭編著(民63):中國青年運動史,台北,正中。

呂芳上(民):學生運動與運動學生,台北,

周謀添(民68):抗戰勝利後中共的青年學生運動--1945-1949,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

賴芳滋(民77):民國初期的留日學生與愛國運動,淡大日研所碩士論文。

※地方史

李舜傑(民81):抗戰時期貴州的高等教育,台灣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張遵倩(民75):民國早期山西教育之研究1912-1928,政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劉道元(民72):抗戰期間山東教育行政,中山學術文化集刊,30期,頁53-105。

鄭通和(民71):抗戰期間之甘肅教育,傳記文學,40卷3期,頁101-6。

※東西文化交流

吳富尹(民78):唐新羅文化交流以教育為中心-,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

羅香林(民65):清末駐美公使梁誠在中美關係與教育發展上的貢獻(上),東方雜誌,10卷2期,頁19-25。羅香林(民65):清末駐美公使梁誠在中美關係與教育發展上的貢獻(下),東方雜誌,10卷3期,頁21-25。※教育政策

吳家瑩(74):1928-1945年國民政府整頓民國教育之經過,花蓮師專學報,16期,頁25-34。

吳家瑩(民78):國民政府的教育政策及其內外形勢,台灣師大教研所博士論文。

吳家瑩(民79):中華民國教育政策發展史,台北,五南。

周愚文(87):我國教育宗旨的回顧與前瞻,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關鍵年代的教育。台北,揚智。

※教育團體

劉惠璇(民75):中華教育改進社與教育獨立運動(1921-1927),台灣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劉惠璇(民7?):清季的中國教育會,

※實業教育

吳潤禎(民63):清末實業教育之研究,東海史研所碩士論文。

張起鳳(79):黃炎培--中國職業教育之先趨,台灣師大史研所碩士論文。

林再俊(民69):清末民初中國近代早期工業教育之研究(1867-1869),台北,短音。

周談輝(民74):中國職業教育史,北市,三民。

張河淮(民82):清季實業教育創辦的背景,台北師院學報,6期,頁341-384。

蔡敏崑(民65):民國早期的職業教育運動,文化史研所碩士論文。

新三板(2017预测)中大股份(835483)财务风险预警评级报告

类别标准 编号THEMIS-THE-835483 Themis财务风险预警评级报告中大股份

说 明 自1987年Themis纯定量异常值评估技术在国际上发明以来,经过对全球数 十万家企业评级验证,其对发达国家企业财务风险提前一年预警综合准确率为 94%,对中国300家金融机构企业客户提前一年预警同样保持极高综合准确率, 是目前国际上预警准确率最高的评级模型之一。除了对微观企业财务风险进行 揭示外,在基于大数据样本量分析时,该模型还能够提前一年准确预测宏观经 济运行风险和行业风险。 Themis纯定量异常值信用评级技术以100% 量化分析为基础,通过以破产 企业财务指标异常状况为理论分析依据,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方式、 资金筹集的内部使用方向和资金使用效率等环节入手,分析企业运营环节的资 金使用效率和资金流向合理性,同时判断企业财务数据和指标之间变化关系和 合理化程度,从而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和财务粉饰的财务预警评估模型。Themis 异常值信用评级技术与美国传统财务分析、信用评级、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等分 析技术在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别,是一项理论完整先进、分析视 角独特、提前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和破产的信用评级模型,其理论严谨性和模型 独特性、科学性得到了世界各国评估界的高度认同,在国际上被誉为企业财务 风险预警和信用评级的新革命,创造了国际信用评级新标准体系。 Themis评估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和类金融领域中的银行贷前评估、贷后监 控、融资担保、小额贷款、P2P网贷、信用保险、保理、典当、租赁、财务管 理、资产管理;投资领域的证券投资、股权投资、股市预测;企业风险管理领 域的企业赊销信用管理、供应商管理、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以及政府监管等各领 域的风险预警评估评级中。 信用评估评级的价值在于揭示风险、预测未来。本报告通过Themis评估技 术,在对被评测企业多年期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对该企业下一年度 财务风险等级和得分进行预测,并全面、详细揭示和阐述该企业各风险点的风 险原因和程度,为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

物产中大:内部审计制度(2020年修订)

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集团公司”系指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含子公司);“子公司”系指集团公司所属全资、控股或实际控制的单位;“物产中大集团”和“集团”系指集团公司和前述各级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各级子公司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参股公司。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内部审计,是指对适用本制度的各单位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集团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应在所属单位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单位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

应及时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年度审计计划、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整改和队伍建设等重要事项的管理。 第六条集团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总审计师制度,设立独立内部审计部门,合理配备专职审计人员。 集团公司所属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且下属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含财务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在5家以上的一级子公司,均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目前暂不具备条件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可与其他内设机构合署办公,但不得与财务部门合署。其他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第七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机构可邀请本单位有关部门和所属单位人员共同实施内部审计业务;必要时可利用外部专家开展工作或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涉密事项除外),并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 集团公司审计部在开展重大审计项目时可抽调子公司审计人员和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相关子公司应予以配合。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单位应当严格制定内部审计人员录用标准,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审计、会计、经济、法律或者管理等工作背景。一级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情况介绍(新中大)【工程线精品文档】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化情况介绍 一.公司介绍 龙元建设集团始创于1980年,前身为浙江象山二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进入上海建筑市场,1993年集团总部迁址上海,2004年4月首次发行股票上市。2009年5月8500万股股票增发成功。 集团拥有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和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同时,具有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网架工程专项设计甲级资质以及建筑和装潢设计、工程咨询、建筑工程监理、房屋质量检测、抗震鉴定甲级资质,建筑幕墙施工壹级资质,建筑幕墙专项设计甲级资质的大型建筑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473,800,000元,资产总额约90亿元。能独立承担工业、民用、市政、交通、水利及大体量、高标准、精装饰等各类复杂 1

的建筑施工任务。 集团通过ISO质量和安全、环境体系三个体系认证,已创鲁班奖、全国优质样板工程、白玉兰奖、钱江杯、浦江杯、上海市优质结构等优质工程400多项,获安康杯、市文明工地、标化样板工地、创安工地等荣誉500多项,连续十年14次荣获QC(质量管理)成果"国优"称号,年年被评为浙江进沪施工企业先进单位,次次名列上海市进沪施工企业综合考评前二名。现为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信誉AAA级企业、上海市优秀企业、上海市立功竞赛优秀公司、全国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特别奖企业、全国优秀建筑企业…… 董事长赖振元先生屡获各种荣誉,1989年象山县人民政府记大功一次,1992年被评为宁波市劳动模范,1997年被评为宁波市特等劳动模范并被选送中央党校学习,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现为象山县突出贡献的建筑企业家、宁波市人大代表、浙江省优秀建筑企业家、上海市优秀经理、上海市建设功臣、全国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建筑企业家、上海市建筑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改革开放30年中国建设业先锋人物”。总经理赖朝晖先生多次被评为浙江进沪施工先进个人,连续多年被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市建设功臣"殊荣,多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建筑企业经理、全国优秀建筑企业经理。 集团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奉献、务实、诚信、奋进"的企业精 2

2018年度施工总承包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A级321家)-tj

2018年度施工总承包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 (A级321家) 排名不分先后 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石化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建工集团(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湖南省沙坪建设有限公司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鑫裕建设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天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源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正太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环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天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一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住总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发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城建滨海路桥有限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南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第二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沣汇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安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西部中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_中标190923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西部中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3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中标/投标数量、中标/投标情况、中标/投标行业分布、参与投标 的甲方排名、合作甲方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西部中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50103340273953G 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340273953 法定代表人:祥立全成立日期:2015-04-29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资)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座23层2301号 营业期限:2015-04-29 至 / 营业范围:接受总公司委托开展业务(除金融、证券、期货外)。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中标/投标数量 企业中标/投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

2.2 中标/投标情况(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3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3 中标/投标行业分布(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3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4 参与投标的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3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2.5 合作甲方前五名(近一年) 截止2019年9月23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三、股东及出资信息 截止2019年9月23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四、风险信息 4.1 经营异常() 截止2019年9月23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2 股权出资() 截止2019年9月23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3 动产抵押() 截止2019年9月23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4.4 税务信息() 截止2019年9月23日,根据国内相关网站检索以及中国比地招标网数据库分析,未查询到相关信息。不排除因信息公开来源尚未公开、公开形式存在差异等情况导致的信息与客观事实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仅供客户参考。 1 4.5 行政处罚()

4川建筑企业排名目录,2018年4川建筑企业排名100强 .doc

四川建筑企业排名目录,2018年四川建筑企业排名100强四川建筑企业排名目录,2018年四川建筑企业排名100强 1成都环美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风景园林成都市 2四川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房地产、项目业主成都市 3乐山立事达实业有限公司房地产、项目业主乐山市 4成都顺宇置业有限公司房地产、项目业主成都市 5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工程勘察设计深圳市 6长安保证担保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中介机构成都市 7深圳市高新投保证担保有限公司成都...其它成都市 8四川新永一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市

9四川大和水利电力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其它成都市 10成都华西立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介机构成都市 11重庆建新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中介机构(市辖) 12成都阿坝宾馆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业主成都市 13四川省川建院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介机构成都市 14中铁二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市 15四川宇泰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市 16远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市 17四川铁兴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介机构成都市 18四川南兴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市 19四川亿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市 20四川康立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介机构成都市 21湖南中大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工程勘察设计成都市

22四川星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中介机构成都市 23四川诚杰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其它成都市 24北方-汉沙杨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勘察设计成都市25四川中之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市 26成都安益商贸有限公司其它成都市 27四川华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市 28四川能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介机构成都市 29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二建筑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甘孜藏族自治州30成都华恒活动板房有限公司建筑施工企业成都市

建筑公司霸气的名字

建筑公司霸气的名字 建筑公司的名字(霸气篇)1. 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2. 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3. 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4. 新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5. 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6. 广东省八建集团有限公司7. 成都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8. 黑龙江宝宇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 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10. 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1. 法国布依格集团12. 福建三建工程有限公司13. 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 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15. 湖北宏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6.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17. 湖北中大建设有限公司18. 河南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9. 湖北独山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 湖北中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1. 江苏中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2. 湖北长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3. 湖北兴达路桥股份有限公司24. 湖北新南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5. 四川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26. 湖北华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7. 大冶市新冶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8. 湖北赤东建筑有限公司29. 湖北长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三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公司的名字(好听篇)1. 湖北三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 浙江绍兴白云建设有限公司3. 湖北五三建设有限公司4. 武汉泰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 恩施兴州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6. 湖北梦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7. 荆门市建筑工程总公司8. 武汉天舜建设有限公司9. 湖北美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10. 秦皇岛宝顺建筑公司11. 湖北金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2. 湖北武环建设有限公司13. 成都盛华世代投资开发

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集团化发展战略和专业化经营管理的要求,按照诚信、互利和市场化原则,为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资产保值增值。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促进集团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财务管理的重点是:有效控制经营风险,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三条 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合理组织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二章 财务管理体制  第四条 为了体现以产权为依托的母子公司关系,集团内部实行“会计政策统一制定,经济业务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凡由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全资、控股及有实际控制权的掺股企业的财务管理均纳入集体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同时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和要求。 第五条 职责和权限划分  (一)属于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的权限:  1. 制定集团统一的财务会计政策;  2. 资金管理  ⑴审批、控制直属企业的资金占用规模和贷款额度;

⑵集团公司财务部负责集团范围内企业的资金余缺调剂;  ⑶集团财务结算中心统一办理直属企业的对外结算和资金运筹;  ⑷为符合条件的直属企业向银行借款提供担保;   3.投资管理  ⑴对外投资的审批权限集中在集团公司。对外投资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  ⑵直属企业所有投资行为须按有关管理权限经公司董事会或总裁办公会议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超过公司章程所授予董事会投资决策权的投资项目须报股东大会批准。投资行为包括直接投资如联营、设立分、子公司等,以及间接投资如委托贷款,买卖股票、债券、期货等;  4.对外担保  公司严格执行《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保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控制对外担保。直属企业不得对外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直属企业间也不得相互担保。   5.对外赞助、捐赠  集团公司对外赞助、捐赠由董事长或董事长授权代理人统一审批,直属企业对外赞助、捐赠须经所在企业股东会同意。  (二) 直属企业的管理权限  1.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组织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财务会计管理实施办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2.根据本企业经营目标依法开展经营活动、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经营风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3.合理筹集资金,有效使用资金。

会计制度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2003年1月14日公司三届六次董事会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全资、控股及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参股企业,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仅对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作必要补充,或强调特殊事项,未涉及内容按已有政策、法规规定办理。 第二章会计核算 第四条会计制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信息,以商品流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行业会计制度作为补充。在符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要求前提下,各公司可根据行业特点和内部管理需要对会计科目作适当增删。 第五条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第六条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 第七条外币核算方法: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对发生的外币经济

业务,采用当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市场汇价(中间价)折合人民币计价。对各种外币账户的期末余额按期末市场汇价(中间价)进行调整,发生的差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且在尚未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以前的,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与固定资产无关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第八条坏账核算方法 1.用备抵法核算坏账。坏账准备按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的10%计提。 2.坏账的确认标准为: 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无法收回; 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其清偿义务,且有明显迹象表明无法收回。 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报董事会审核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并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第九条短期投资核算方法 1.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股利或利息入账。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收到的股利、利息等不确认投资收益,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出售短期投资所获得的价款减去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及未收到已计入应收项目的股利、利息等后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 并按投资项目计提跌期末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2.价准备。

国内建筑公司排名

1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2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3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4 上海威盟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5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6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7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8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9 江苏中南建筑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 10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11 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2 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3 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14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上海 15 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陕西 16 重庆建工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17 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18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19 青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20 中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21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22 云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23 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24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湖南 25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26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27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28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 29 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30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31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甘肃 32 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四川

33 北京市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34 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35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山西 36 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7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8 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39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 40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 41 四川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42 浙江八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43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44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45 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46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47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48 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49 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50 天津市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天津 51 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52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53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54 黑龙江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 55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56 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57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58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59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 60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湖南 61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62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63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64 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陕西中大机械集团大厚度施工新工艺

陕西中大机械集团大厚度施工新工艺陕西中大机械集团大厚度施工新工艺.txt45想洗澡吗,不要到外面等待下雨;想成功吗,不要空等机遇的到来。摘下的一瓣花能美丽多久,一时的放纵又能快乐多久,有志者要为一生的目标孜孜以求。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自命不凡不可取,妄自菲薄更不宜。大厚度摊铺碾压施工方案公司简介 陕西中大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位于西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园内,由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经济管理人员、专家、教授为主体组成,汇聚了一批工程机械、控制技术、液压技术、国际商贸、经济管理、生产制造、专业维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致力于高科技工程机械产品的开发、研究、制造和国际一流水平液压传动元器件的代理,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产品研发 中大坚持科技创新、技术领先,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以筑路施工难题为攻关课题和产品研发方向。为解决路基压实难题开发研制生产了全液压超大激振力振动压路机;为解决土壤破碎“粘、堵、拱、卡” 难题,开发研制生产了液压驱动碎土设备;为解决路面摊铺离析难题,开发研制生产了抗离析多功能摊铺机。 中大研制的工程机械产品,具有“新、特、高、优” 特征和独立知识产权,获得国家多项专利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为筑路施工难题解了燃眉之急,深受用户欢迎。行业优势 我公司目前在国内拥有最先进的摊铺设备,最顶尖的摊铺机操作队伍,具有相对专业的路面施工队伍。是国内唯一的将筑路机械与施工结合的专业研发、制造、施工企业。自2003年以来,我公司先后参与了全国20余省市上百个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有,内蒙古京藏高速、呼集高速、集老高速、东察高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