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 格式:ppt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15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识记:宪法的含义。
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全国各族人民、一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宪法规定。
我国宪法的构成。
2.理解: (1)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二)能力目标: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或规范,初步具备识辨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
能够对照社会与生活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
(三)思想觉悟目标:深刻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宪法至上观念。
思想上能够认识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核心也是依宪治国,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写传宪法,勇于维护宪法。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请同学们粗读本课的课题、框题、目题、由学生将知识结构写在黑板:(略)……请同学阅读第八课题下的引言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法律在哪些领域发挥重大作用?(2)依法治国的核心为什么是依宪治国?(3)为什么要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设计此思考题的目的是:(1)使学生对本课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2)突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和宪法的最高权威概念:(3)学生并不一定马上回答出,但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
)[导入新课](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却容易使人认为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事,不如具体的法规如刑法、民法、诉论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和使用的法律来得具体。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反思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反思
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本周二我上了一节课,感受颇深,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就要下功夫备课,对于课堂上的随机事件要机智的处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我讲的课题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刚开始我用了一个比喻的方式引入课题,简单易懂,一下子把宪法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我知道要让学生在情景中自感自悟,自己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知
道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的问题,我组织各个小组讨论,并
在小黑板上展示出宪法规定的内容,我觉得这段时间没把握好,有
点过长,接着我让学生在自编自导的小品《地位之争》中感悟宪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气氛很活跃,
最后通过课本材料感悟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严格,学生的`积极
性很高。
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收获后,我把宪法拉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宪法至高无上的尊严,并用唱国歌的形式进一
步升华学生的情感。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我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后我一定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课
堂驾驭能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识记:宪法的含义。
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
全国各族人民、一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宪法规定。
我国宪法的构成。
2.理解: (1)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二)能力目标: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或规范,初步具备识辨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
能够对照社会与生活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
(三)思想觉悟目标:深刻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宪法至上观念。
思想上能够认识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核心也是依宪治国,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写传宪法,勇于维护宪法。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以宪法为核心的权利保障体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体现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基于宪法在解决国家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等方面原因,确认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主要体现在宪法的尊严和不可侵犯性上面。
即:宪法不但在内容的重要性和对其他法律的约束力、强制力方面不容置疑,而且在贯彻落实、具体执行方面同样不容置疑,不能有丝毫含糊。
[导入新课]宪法地位的确定,不光有一大堆法律为之配套,而且有一大批国家机关和行政管理人员为之服务。
在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时候,必须遵循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板书)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提问: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谁?人民通过什么方式管理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八年级思品下册第四单元学案第十六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项目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师寄语: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法律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能力: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学习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习难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学习过程:一、快速浏览整体感知学生快速的浏览课本,从整体上感知本课时教材的基本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从内容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效力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主合作获取新知1、导入情境(一):我国确定每年的12月4日为法制宣传日。
2001年,新世纪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2002年的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2004年,确定的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2005年的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在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普遍举行各种宣传活动。
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多次法制宣传日都要以宪法为主题呢?议一议:宪法在我国的生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说一说:在我国宪法规定什么呢?2、导入情境(二):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9月20日,大会已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宪法是建国后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主席作为宪法起草委员会的主席,亲自主持制定了1954年宪法。
了关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领会了宪法内容的特殊性,知道了宪法在内容规定方面与普通法律不同时,才能进一步、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等问题。
教法建议1、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拟人手法介绍的“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会”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
比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或者以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并加入更详实的资料与案例,对比理解“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在讲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时,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既可借助教材中设置的一些小栏目——名言与法律体系金字塔,也可在讲解时,设计一些活动。
比如采用“排座位”的小游戏(可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为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法规排位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教学设计示例导入新课: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
第八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学生活动: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会(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注:教师在上课前下发事先印好的宪法部分章节的摘要。
)学生结合表演及手中的宪法部分章节的摘要,总结出如下内容:一、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2)同宪法相比较,普通法律只规定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
学生活动:看图:教材中的“法律体系金字塔”;查阅宪法、刑法、兵役法、环境保护法等的相关条款。
学生归纳:依据宪法第18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依据宪法第103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依据宪法第11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等。
得出结论: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板书)其原因是:(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
《5. 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一课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习目标】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3、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学习重难点】一、重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二、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知识准备】【课前预习案】一:阅读教材完成问题:1.宪法由哪些内容构成?2.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4.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二:预习评估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3.宪法是其他普通法律的总和。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课中探究案】一:课内自主合作学习1、活动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规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问题探究】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2、活动二宪法的法律效力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立法法》第一条: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问题探究】《立法法》是一部被称为立法的法,为什么还要“依据宪法,制定本法”?二:课内探究学习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课后达标案】1. 我国现行宪法是由构成。
()①序言②总纲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④国家机构⑤国旗国歌国徽首都⑥总则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2 .(2015海南)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初中政治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设计主备人:参备人:霞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认同“宪法至上”,树立宪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二)能力:尝试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理解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在生活中,学生对刑法、民法、公共安全方面的法律内容了解比较多,对宪法的内容及重要性认识不足。
而在学生成长,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社会,参与国家社会的管理必然要学习宪法内容,知道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公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这种认识的不足与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展开的生活基础和动力。
帮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通过宪法与普通法律的比较,从规定内容、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三个方面比较分析。
从规定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基础,它决定了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因此,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宪法内容;查阅有关普通法律的内容规定。
教师准备:查找四次宪法宣传日的主题;查找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相关资料,充实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播放视频:我县法制宣传日各单位在新昌路进行宪法宣传的有关资料图片等。
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宪法的宣传、学习活动。
导入语: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
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美好、幸福的国家,法律就是我们身边的守护神,而宪法则是这些守护神的统帅。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课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了解了宪法的构成、内容和地位,了解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知识目标: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树立宪法意识。
[课程标准的依据]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教师指导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活动一:法律家族聚会1、请同学分别扮演法律家庭的不同成员,模拟聚会。
2、思考讨论:从法律家族聚会中,你能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吗?3、教师小结:从这次聚会中,可以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内容上不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2005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其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核心。
[讲授新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阅读教材:P78—81页,思考并回答:(1)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宪法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是什么?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宪法的地位及其作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宪法的基本内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投影)(1)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
(2)国家的性质: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的根本制度:宪法第2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