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习题集考研
- 格式:doc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48
机械原理考研题库答案机械原理考研题库答案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在备考过程中,做一些机械原理的题目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机械原理考研题库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1. 以下哪个是机械原理的基本定律?答案:牛顿第二定律解析:机械原理的基本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是机械原理的核心,也是解题的基础。
2. 在一个斜面上,一个物体沿着斜面向下滑动,滑动的加速度与斜面的夹角有关吗?答案:有关解析: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滑动的加速度与斜面的夹角是有关系的。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分解成两个分力,一个是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另一个是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分力。
物体的滑动加速度与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成正比,与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成反比。
3. 什么是平衡力?答案:平衡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零时所产生的力。
解析:平衡力是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零时所产生的力。
在机械原理中,平衡力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关键。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为零,物体不会发生运动。
4. 什么是弹性力?答案:弹性力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解析:弹性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在机械原理中,弹性力是物体弹性变形时的关键力。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物体内部的弹性力会使物体恢复原状。
5. 什么是摩擦力?答案: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解析: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在机械原理中,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重要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它们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以上是机械原理考研题库的一些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3.4 复习思考与习题一、思考题1.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有哪几种?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2.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是什么?3.不同运动规律曲线拼接时应满足什么条件?4.凸轮机构的类型有哪些?在选择凸轮机构类型时应考虑那些因素?5.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和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各有什么特点?6.何谓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何谓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二者有和区别与联系?理论廓线相同而实际廓线不同的两个对心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否相同?7.在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若凸轮实际廓线保持不变,而增大或减小滚子半径,从动件运动规律是否发生变化?8.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在凸轮机构设计中有何重要意义? 一般是怎样处理的?当凸轮廓线完成后,如何检查凸轮转角为ϕ时凸轮的压力角α? 若发现压力角超过需用值,可采取什么措施减少压力角? 9.设计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再推杆运动规律不变的条件下,需减小推程压力角,采用哪两种措施?10.何谓运动失真? 应如何避免出现运动失真现象?11.在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中,采用偏置从动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偏置方向如何选取?12.在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设计中,采用偏置从动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偏置方向如何选取?13.何谓凸轮机构的偏心距,它对凸轮机构几何尺寸和受力情况有何影响?14.比较尖顶、平底和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的优缺点及它们适用的场合?二、习题题3-1 如题3-1图所示为一尖顶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从动件的部分运动线图。
试在图上补全各段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曲线,并指出在那些位置会出现刚性冲击?那些位置会出现柔性冲击?题3-1图题3-2 已知凸轮以等角速度顺时针转动,从动件行程h=32 mm,从动件位移线图ϕ-s 如题3-2图所示。
凸轮轴心偏于从动件轴线的右侧,偏距e=10mm,基圆半径a r =35mm,滚子半径r r =15mm 。
机械原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机械原理中,机构的自由度是指机构的()。
A. 运动的独立参数数目B. 构件数目C. 运动轨迹的数量D. 运动的复杂程度答案:A2. 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的长度为其他三杆长度之和的一半,则该机构为()。
A. 双曲柄机构B. 双摇杆机构C. 曲柄摇杆机构D. 摇杆曲柄机构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A. 曲柄摇杆机构B. 双摇杆机构C. 双曲柄机构D. 曲柄滑块机构答案:D4. 机械原理中,机构的传动角是指()。
A. 从动件与主动件之间的夹角B. 传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夹角C. 从动件与传动轴之间的夹角D. 主动件与传动轴之间的夹角答案:C5. 曲柄滑块机构中,若滑块的行程为曲柄长度的两倍,则该机构为()。
A. 快速机构B. 慢速机构C. 等速机构D. 非等速机构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构中,若两个运动副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两轴线相交,则该运动副为______。
答案:铰链副2. 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的长度为其他三杆长度之和,则该机构为______机构。
答案:双曲柄3. 在机械原理中,机构的死点位置是指______。
答案:曲柄与连杆共线的位置4. 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为______。
答案:F = 3(n-1) - 2p5. 曲柄滑块机构中,若滑块的行程为曲柄长度的一半,则该机构为______机构。
答案:等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机构自由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答案:机构自由度是指机构在空间中可以独立运动的参数数目。
计算方法为F = 3(n-1) - 2p,其中n为机构的构件数,p为机构的低副数。
2. 解释曲柄滑块机构的工作原理。
答案:曲柄滑块机构是一种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
曲柄通过连杆驱动滑块在导轨上做往复直线运动。
3. 描述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四杆机构有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考研机械原理-6(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计算题(总题数:20,分数:100.00)1.求如图所示轮系的传动比i 14,已知z 1 =z 2" =25,z 2 =z 3 =20,z H =100,z 4 =20。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解题要点:(1)图示为一复合轮系。
(2)由齿轮1、2、2"、3和行星架H组成行星轮系,其传动比为(3)由齿轮4和行星架H组成定轴轮系,其传动比为(4)传动比齿轮1和齿轮4的转向相反。
2.在如图所示的轮系中,各齿轮均为标准齿轮,并已知其齿数分别为z 1=34,z 2=22,z 4=18,z 5=35。
试求齿数z 3及z 6,并计算传动比i 1H2。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解题要点:(1)图示轮系为一复合轮系,由两个周转轮系组合而成。
(2)求齿数z 3、z 6。
z 3 =z 1 +2z 2=34+2×22=78z 6 =z 4 +2z 5=18+2×35=88(3)由齿轮1、2、3及行星架H。
组成行星轮系。
(4)由齿轮4、5、6及行星架H 2组成行星轮系。
(5)求i 1H2。
3.求如图所示卷扬机减速器的传动比i 1H。
若各轮的齿数为z 1=24,z 2=48,z 2"=30,z 3=60,z 3"=20,z 4 =40,z 4" =100。
(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解题要点:(1)图示轮系为一复合轮系,由齿轮1、2、2"、3和行星架H组成差动轮系;由齿轮3"、4、4"组成定轴轮系。
考研机械原理选择+填空题(含答案)1.速度影像的相似原理只能应用于同一构件的各点,而不能应用于整个机构的各点。
2.在右图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机构以AB杆为机架时,Array则为双曲柄机构;以BC杆为机架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以CD杆为机架时,则为双摇杆机构;以AD杆为机架时,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3.在凸轮机构推杆的几种常用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高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和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没有刚性冲击也没有柔性冲击。
4.机构瞬心的数目N与机构的构件数k的关系是N=k(k-1)/2.5.作相对运动的3个构件的3个瞬心必然共线。
6.所谓定轴轮系是指所有轴线在运动中保持固定,而周转轮系是指至少有一根轴在运动中位置是变化的。
7. 渐开线齿廓上K点的压力角应是法线方向和速度方向所夹的锐角。
2、作用于机械上驱动力的方向与其作用点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锐角,钝角,直角或其他)。
3、当回转件的d/b>5时需进行_静_____平衡,当d/b<5时须进行__动____平衡。
4、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类型是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5、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具有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具有柔性冲击。
6、斜齿圆柱齿轮的法面参数为标准值。
7、国家标准规定将蜗杆分度圆直径标准化是为了__减少蜗轮滚刀的数量__。
8.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与模数,齿数和螺旋角等参数有关。
1、齿轮齿廓上压力角的定义为啮合点受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标准压力角的位置在分度圆上,在齿顶圆压力角最大。
2、标准齿轮的概念是m、a、h a*、c*四个基本参数为标准值,分度圆齿厚与槽宽相等,具有标准齿顶高和齿根高。
3、渐开线齿廓的正确啮合条件是m1=m2,α1= α2;标准安装条件是分度圆与节圆重合;连续传动条件是应使实际啮合线段大于或等于基圆齿距,此两者之比称为重合度。
机械原理考研试题汇编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平面机构中,若机构的自由度W大于0,则该机构()。
A. 确定运动B. 无确定运动C. 有确定运动D. 无法确定答案:C2. 机械系统中,用于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机构是()。
A. 齿轮B. 凸轮C. 滑块D. 带传动答案:B3. 以下不属于齿轮失效形式的是()。
A. 磨损B. 塑性变形C. 疲劳点蚀D. 腐蚀答案:D4. 机械振动中,当阻尼系数增加时,系统的振动()。
A. 增强B. 减弱C. 不变D. 先增强后减弱答案:B5. 在机械设计中,为了提高机构的传动精度,通常采用()。
A. 增加传动比B. 减少传动比C. 增加摩擦D. 减少摩擦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机械原理中机构自由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答案:机构自由度是指在运动空间中,机构的独立运动参数的个数。
计算公式为 W = 3(n - 1) - 2p,其中 W 是自由度,n 是机构中活动件的数目,p 是低副的约束数。
2. 描述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答案:凸轮机构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组成。
工作原理是凸轮的轮廓与从动件接触,通过凸轮的旋转带动从动件做往复直线运动或摆动。
优点包括结构简单、紧凑,能够实现复杂的运动规律。
缺点是容易磨损,且载荷和速度变化较大时,从动件的加速度较大,可能导致冲击。
3. 什么是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它们在齿轮设计中有何意义?答案:接触疲劳强度是指齿轮在重复接触应力作用下,不发生表面疲劳点蚀的最大应力。
弯曲疲劳强度是指齿轮在重复弯曲应力作用下,不发生断齿的最大应力。
在齿轮设计中,这两个强度指标是确保齿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失效的关键参数。
4.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通常包括哪些内容?答案: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通常包括:确定系统的惯性参数,如质量、转动惯量;分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包括牛顿第二定律、达朗贝尔原理等;计算系统的动态响应,如振动频率、振幅、阻尼比等;以及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过渡过程。
机械原理专业考研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机械原理中,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公式是:A. F=3n-2p-φB. F=3(n-1)-pC. F=3n-2pD. F=n-12. 机构的传动角是指:A. 传动构件与从动构件之间的夹角B. 传动构件与从动构件之间的接触角C. 传动构件与从动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角D. 传动构件与从动构件之间的法线夹角3. 以下哪种机构属于平面四杆机构:A. 曲柄滑块机构B. 双曲柄机构C. 曲柄摇杆机构D. 双摇杆机构4. 齿轮传动中,齿轮的传动比计算公式是:A. i=ω1/ω2B. i=z1/z2C. i=d1/d2D. i=n1/n25.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原理课程中研究的内容:A. 机构的组成B. 机构的运动分析C. 材料的力学性质D. 机构的力分析6. 机构的传动效率是指:A. 传动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B. 传动扭矩与输入扭矩的比值C. 传动速度与输入速度的比值D. 传动距离与输入距离的比值7. 机构的平衡是指:A. 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力B. 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惯性力C. 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摩擦力D. 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力矩8. 以下哪个是机构的刚性分析:A. 机构的强度分析B. 机构的刚度分析C. 机构的稳定性分析D. 机构的疲劳分析9. 机械原理中,机构的传动效率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齿轮的制造精度B. 齿轮的接触条件C. 齿轮的润滑条件D. 齿轮的材料10. 以下哪个不是机构的传动方式:A. 皮带传动B. 齿轮传动C. 链传动D. 液压传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 说明齿轮传动的优缺点。
3. 描述机构平衡的目的和意义。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已知一平面四杆机构,其中AB为连杆,BC为曲柄,CD为从动杆,AD为输入杆。
已知AB=150mm,BC=200mm,CD=100mm,AD=300mm。
例2-10 在例2-10图所示中,已知各构件的尺寸及机构的位置,各转动副处的摩擦圆如图中虚线圆,移动副及凸轮高副处的摩擦角为ϕ,凸轮顺时针转动,作用在构件4上的工作阻力为Q 。
试求该图示位置:1. 各运动副的反力(各构件的重力和惯性力均忽略不计); 2. 需施加于凸轮1上的驱动力矩1M ; 3. 机构在图示位置的机械效率η。
例2-10解题要点:考虑摩擦时进行机构力的分析,关键是确定运动副中总反力的方向。
为了确定总反力的方向,应先分析各运动副元素之间的相对运动,并标出它们相对运动的方向;然后再进行各构件的受力分析,先从二力构件开始,在分析三力构件。
解:选取长度比例尺l μ(m/mm)作机构运动简图。
1. 确定各运动副中总反力的方向。
如例2-10(a)图,根据机构的运动情况和力的平衡条件,先确定凸轮高副处的总反力12R 的方向,该力方向与接触点B 处的相对速度21B B v 的方向成90ϕ+角。
再由51R 应切于运动副A 处的摩擦圆,且对A 之矩的方向与1ω方向相反,同时与12R 组成一力偶与1M 平衡,由此定出51R 的方向;由于连杆3为二力构件,其在D ,E 两转动副受两力23R 及43R 应切于该两处摩擦圆,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共线,可确定出23R 及43R 的作用线,也即已知32R 及34R 的方向线;总反力52R ,应切于运动副C 处的摩擦圆,且对C 之矩的方向应与25ω方向相反,同时构件2受到12R ,52R 及32R 三个力,且应汇交于一点,由此可确定出52R 的方向线;滑块4所受总反力54R 应与45v 的方向成090ϕ+角,同时又受到34R ,54R 及Q 三个力,也应汇交于一点,由此可确定出54R 的方向线。
2. 求各运动副中总反力的大小。
分别取构件2,4为分离体,列出力平衡方程式 构件2 1232520R R R ++= 构件434540R R Q ++=而34432332R R R R =-==-根据上述3个力平衡方程式,选取力比例尺F μ(N/mm),并作力多边形如例2-10(b)图所示。
1 机械原理习题集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如图a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 1)取比例尺l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图b)。 2)分析其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
图 a) 由图b可知,3n,4lp,1hp,0p,0F
故:00)0142(33)2(3FpppnFhl 因此,此简单冲床根本不能运动(即由构件3、4与机架5和运动副B、C、D组成不能运动的刚性桁架),故需要增加机构的自由度。
图 b) 3)提出修改方案(图c)。 为了使此机构能运动,应增加机构的自由度(其方法是:可以在机构的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活动构件和一个低副,或者用一个高副去代替一个低副,其修改方案很多,图c 2
给出了其中两种方案)。 图 c1) 图 c2) 2、试画出图示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图a) 解:3n,4lp,0hp,123hlppnF
图 b) 解:4n,5lp,1hp,123hlppnF
3、计算图示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将其中的高副化为低副。机构中的原动件用圆弧箭头表示。 3
3-1 解3-1:7n,10lp,0hp,123hlppnF,C、E复合铰链。
3-2 解3-2:8n,11lp,1hp,123hlppnF,局部自由度 4
3-3 解3-3:9n,12lp,2hp,123hlppnF
4、试计算图示精压机的自由度 解:10n,15lp,0hp 解:11n,17lp,0hp 5
13305232nppphl 26310232nppphl
0F 0F
FpppnFhl)2(3 FpppnFhl)2(3
10)10152(103 10)20172(113 (其中E、D及H均为复合铰链) (其中C、F、K均为复合铰链)
5、图示为一内燃机的机构简图,试计算其自由度,并分析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又如在该机构中改选EG为原动件,试问组成此机构的基本杆组是否与前者有所不同。 解1)计算此机构的自由度
110273)2(3FpppnFhl
2)取构件AB为原动件时 机构的基本杆组图为
此机构为 Ⅱ 级机构 3)取构件EG为原动件时 此机构的基本杆组图为 6
此机构为 Ⅲ 级机构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用符号ijP直接标注在图上)。
2、在图a所示的四杆机构中,ABl=60mm,CDl=90mm,ADl=BCl=120mm,2=10rad/s,试用瞬心法求: 7
1) 当=165时,点C的速度Cv; 2) 当=165时,构件3的BC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的位置及其速度的大小; 3)当Cv=0 时,角之值(有两个解)。
解1)以选定的比例尺l作机构运动简图(图b)。 b) 2)求Cv,定出瞬心13P的位置(图b)
因13p为构件3的绝对速度瞬心,则有: )/(56.278003.0/06.010132313sradBPulwlvwlABBPB )/(4.056.252003.0313smwCPuvlC
3)定出构件3的BC线上速度最小的点E的位置 因BC线上速度最小之点必与13P点的距离最近,故从13P引BC线的垂线交于点E,由图可得: )/(357.056.25.46003.0313smwEPuvlE
4)定出Cv=0时机构的两个位置(作于 8
图C处),量出 4.261
6.2262
c)
3、在图示的机构中,设已知各构件的长度ADl=85 mm,ABl=25mm,CDl=45mm,BCl=70mm,原动件以等角速度1=10rad/s转动,试用图解法求图示位置时点E的速度
Ev和加速度Ea以及构件2的角速度2及角加速度2。
a) μl=0.002m/mm 解1)以l=0.002m/mm作机构运动简图(图a) 2)速度分析 根据速度矢量方程:CBBCvvv 以v=0.005(m/s)/mm作其速度多边形(图b)。 b) a=0.005(m/s2)/mm (继续完善速度多边形图,并求Ev及2)。 根据速度影像原理,作BCEbce~,且字母 顺序一致得点e,由图得:
)(31.062005.0smpevvE
)(25.207.0/5.31005.02smlbcwBCv (顺时针) )(27.3045.0/33005.03smlpcwCOv (逆时针) 3)加速度分析 根据加速度矢量方程: tCBnCBBtCnCCaaaaaa
以a=0.005(m/s2)/mm 作加速度多边形(图c)。 (继续完善加速度多边形图,并求Ea及2
)。
根据加速度影像原理,作BCEecb~,且字母顺序一致得点e,由图得: )/(5.37005.02smepaaE )/(6.1907.0/5.2705.0/222sradlCnlaaBCaBCtCB(逆时针) 9
4、在图示的摇块机构中,已知ABl=30mm,ACl=100mm,BDl=50mm,DEl=40mm,曲柄以1=10rad/s等角速度回转,试用图解法求机构在1=45时,点D和点E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构件2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1)以l=0.002m/mm作机构运动简图(图a)。
2)速度分析v=0.005(m/s)/mm 选C点为重合点,有:
?0//132322??大小?方向ABCCCBCBClwBCBCABvvvvv
以v作速度多边形(图b)再根据速度影像原理, 作BCBDbCbd2,BDEbde~,求得点d及e, 由图可得 )/(23.05.45005.0smpdvvD )/(173.05.34005.0smpevvE )/(2122.0/5.48005.012sradlbcwBCv(顺时针)
3)加速度分析a=0.04(m/s2)/mm
根据 ?20??//?323222132323222CCBCABrCCkCCCtBCnBCBCvwlwlwBCBCBCBCABaaaaaaa大小方向 10
其中:49.0122.022222BCnBClwa 7.035005.022232232CCkCCvwa
以a作加速度多边形(图c),由图可得: )/(64.26604.02smdpaaD )/(8.27004.02smepaaE )/(36.8122.0/5.2504.0122.0//22222sradCnlaaaCBtBC(顺时针)
5、在图示的齿轮-连杆组合机构中,MM为固定齿条,齿轮3的齿数为齿轮4的2倍,设已知原动件1以等角速度1顺时针方向回转,试以图解法求机构在图示位置时,E点的速度Ev及齿轮3、4的速度影像。
解1)以l作机构运动简图(图a) 2)速度分析(图b) 此齿轮-连杆机构可看作为ABCD及DCEF两 个机构串连而成,则可写出
CBBCvvv
ECCEvvv 取v作其速度多边形于图b处,由图得 )/(smpevvE
取齿轮3与齿轮4啮合点为K,根据速度影像原来,在速度图图b中,作DCKdck~求出k点,然后分别以c、e为圆心,以ck、ek为半径作圆得圆3g及圆4g。
求得pevvE 齿轮3的速度影像是3g 齿轮4的速度影像是4g 11
6、在图示的机构中,已知原动件1以等速度1=10rad/s逆时针方向转动,ABl=100mm,BCl=300mm,e=30mm。当1=50、220时,试用矢量方程解析法求
构件2的角位移2及角速度2、角加速度2和构件3的速度3v和加速度3。 解
取坐标系xAy,并标出各杆矢量及方位角如图所示: 1)位置分析 机构矢量封闭方程
)(321aesll
分别用i和j点积上式两端,有)(sinsincoscos221132211bellsll 故得:]/)sinarcsin[(2112lle )(coscos22113clls 2)速度分析 式a对时间一次求导,得 )(3222111divewlewl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