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装印刷颜色测量与计算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包装印刷颜色测量与计算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包装印刷颜色测量与计算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包装印刷颜色测量与计算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颜色测量与计算课程设计归纳总结报告

目录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加色混色与减色混色原理,体会不同颜色混合方式下所得混合色的规律。

2、了解不同光源的光谱特性,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光谱组成,归纳总结光谱分布与颜色感觉的关系和规律,理解光源所发出的光谱辐射是一切颜色感觉的来源。

3、学会用工具软件画光谱反射率曲线图,并会比较分析数据。

二、实验仪器

1、PR-655分光辐射度计

2、X-Rite Swatchbook分光光度计

3、目视比色仪

4、Color Matching颜色匹配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在LED(或LCE)显示器上匹配LED光源照明下的5个反射色(红,绿,黄,蓝,灰),LED光源的色温分别为6500K,5000K和4000K。

2、匹配15个颜色(不同照明光源和显示器的组合),匹配并测量显示器上颜色刺激的Sm(λ),代入公式计算,得到不同LED光源照明下目标色和匹配色的XYZ色度值;带入给定照明光源的XnYnZn值,计算目标色和匹配色的L*a*b*值,从而计算出观察者匹配不同颜色的CIEL*a*b*色差值。

3、绘制给定不同照明光源下颜色刺激的光谱数据和观察者匹配显示器上Sm(λ)的光谱数据。并比较光谱分布的差异。体会同色异谱颜色匹配的含义。

四、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分析

1、LCD&6300K

表1-1. LCD&6300K 规范与匹配颜色表

图1-1. LCD&6300K 灰色对比图(2)、LCD&6300K 红色对比图,如图1-2

图1-2. LCD&6300K 红色对比图

图1-3. LCD&6300K 黄色对比图(4)、LCD&6300K 绿色对比图,如图1-4

图1-4. LCD&6300K 绿色对比图

图1-5. LCD&6300K 蓝色对比图2、LED&6300K

表1-2. LED&6300K 规范与匹配颜色表(1)LED&6300K 灰色对比图,如图1-6

图1-6. LED&6300K 灰色对比图

图1-7. LED&6300K 红色对比图(3)LED&6300K 黄色对比图,如图1-8

图1-8. LED&6300K 黄色对比图

图1-9. LED&6300K 绿色对比图(5)LED&6300K 蓝色对比图,如图1-10

图1-10. LED&6300K 蓝色对比图

3、LED&3600K

表1-3. LED&3600K 规范与匹配颜色表(1)LED&3600K 灰色对比图,如图1-11

图1-11. LED&3600K 灰色对比图(2)LED&3600K 红色对比图,如图1-12

(3)LED&3600K 黄色对比图,如图1-13

图1-13. LED&3600K 黄色对比图(4)LED&3600K 绿色对比图,如图1-14

图1-14. LED&3600K 绿色对比图

(5)LED&3600K 蓝色对比图,如图1-15

图1-15. LED&3600K 蓝色对比图

五、归纳总结与分析

根据表1-1——表1-3,及图1-1——图1-15可知,两颜色为同色异谱颜色,就是颜色外貌相同,但光谱组成不同的两个颜色。

表1-4. 三种情况不同颜色色差平均值

根据表1-4,灰色色差值最小,蓝色色差值最大,可知人眼对灰色的分辨力最强,对蓝色的分辨力最弱。

表1-5. 各情况下五种颜色色差平均值

根据表1-5,LED&6300K色差值最小,LCD&6300K色差值最大,可知LED&6300K光对人眼干扰最小,显色性最好。LCD&6300K光对人眼干扰最大,显色性最差。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物体的颜色感觉来自物体的光谱特性,理解物体本身所固有的光谱特性是物体产生不同颜色感觉的主要原因之一,体会不同光谱分布与颜色感觉得大致对应关系。

2、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等,并利用设备对颜色进行测量。

3、学会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并会绘制光谱反射率曲线。

4、了解油墨与显示器色域的形状

二、实验仪器

1、X-Rite Swatchbook分光光度计

2、Colorshop 软件

3、X-Rite Monitor Optimizer 色度计

三、实验内容

1、测量给定样张上油墨的青、品红、黄、红、绿、蓝、叠印黑实地色块及纸张的光谱反射率,用工具软件绘制其光谱反射率曲线。

2、计算D65照明体下,上述8个颜色的三刺激值X,Y,Z和色品坐标x,y。

3、根据给定的光谱三刺激值数据(2视场),绘制CIE-xy色品图(光谱轨迹)。

4、在xy色品图中绘制此种品牌油墨的色域。

5、测量CMY单色梯尺各色块XYZ值,计算其色品坐标xy和D65照明体下样品的L*a*b*,并标在xy和a*b*图中。

6、测量显示器最饱和红、绿、蓝及其不同饱和度的原色梯尺XYZ三刺激值,xy和L*a*b*,并标在xy和a*b*图中。

7、在显示器上测量RGB为(255,255,0)、(0,255,255)、(255,0,255)的颜色,表在xy和a*b*图中。

8、在xy色品图中绘制此种显示器的色域。

四、实验数据与实验结果分析

1、青、品红、黄、红、绿、蓝、叠印黑实地色块及纸张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如图2-1

图2-1. 青、品红、黄、红、绿、蓝、叠印黑实地色块及纸张的青色光谱反射率曲线

分析;根据图2-1,光谱反射率是由物体自身材料所决定的,反映了物体的光学特性。

2、计算D65照明体下,8个颜色XYZ,xy 。

公式 ∑?=λ

λ

λλ)()(100

y S k (2-1)

λλλφλ

?=∑)()(k x X λλλφλ

?=∑)()(k y Y λλλφλ

?=∑)()(k z Z (2-2)

Z Y X X x ++=

Z

Y X Y

++=

y (2-3)

由公式(2-1)(2-1)(2-1)可以求出物体的三刺激值XYZ 和色品坐标xy

Color name X Y Z x y C100 18.83 25.09 68.99 0.17 0.22 M100 31.31 16.33 18.65 0.47 0.25 Y100 60.49 68.98 8.70 0.44 0.50 CM100 6.15 4.22 18.53 0.21 0.15 CY100 7.8 18.07 9.05 0.22 0.52 MY100 27.98 15.28 3.7 0.60 0.33 CMY100 1.11 1.22 1.61 0.28 0.31 纸白

79.07

82.54

93.42

0.31

0.32

表2-1. 8种颜色的三刺激值XYZ 和色品坐标xy

3、CIE-xy色品图(光谱轨迹)如图2-2

图2-2. CIE-xy色品图

分析:光谱轨迹线(380nm-780nm)上的点都具有最大饱和度,饱和度最低点为非彩色点(0.33,0.33)。光谱轨迹线外为不可见光,内为可见光。

4、油墨色域,如图2-3

图2-3. 油墨色域

分析:光谱轨迹(380nm-780nm )。油墨色域为六边形,印刷油墨一次色为CMY ,二次色为RGB ,油墨混合色在六个颜色点的连线内。因为在CIE 色品图上,色光相加混合的结果是线性的,而所有印刷形成的彩色,都是由8种油墨网点(其中六种是彩色)的光刺激形成的,符合色光相加规律。所以油墨色域为六边形。

5、青色及其不同饱和度xy ,L*a*b*值

16)/(116*3/1n -=Y Y L ])/()/[(500*a 3/13/1n n Y Y X X -=

])(Z/Z -)200[(Y /Y b*1/3n 1/3n = (2-4)

由公式(2-3)(2-4)可得各颜色xy和L*a*b*

青色及其不同饱和度xy,L*a*b*值

x y L* a* b*

C90 0.19 0.24 62.23 -21.64 -38.80 C80 0.21 0.26 66.52 -18.88 -34.03 C70 0.22 0.27 70.40 -16.50 -29.07 C60 0.24 0.28 73.69 -13.89 -24.71 C50 0.26 0.29 77.89 -10.86 -19.68 C40 0.27 0.30 80.79 -8.29 -15.72 C30 0.28 0.31 84.25 -6.31 -12.39 C25 0.28 0.31 85.40 -5.78 -10.73 C20 0.29 0.31 87.02 -3.87 -8.54 C15 0.30 0.32 88.35 -2.83 -6.82 C10 0.30 0.32 89.96 -1.41 -5.31 C7 0.30 0.32 90.37 -1.01 -4.26 C3 0.31 0.32 91.36 0.09 -2.80

表2-2. 青色梯尺

品红色及其不同饱和度xy,L*a*b*值

x y L* a* b*

表2-3. 品红梯尺

黄色及其不同饱和度xy,L*a*b*值

x y L* a* b*

表2-4. 黄色梯尺

CMY梯尺色块xy图,如图2-4

图2-4. CMY梯尺色块xy图

分析:根据图2-4,可知CMY梯尺都从非彩色点(0.33,0.33)开始向外延伸,xy图三线为曲线,呈非线性关系。

CMY梯尺色块a*b*图,如图2-5

图2-5. CMY梯尺色块a*b*图

分析:根据图2-5,可知CMY梯尺都从非彩色点(0,0)开始向外延伸,a*b*图三线呈直线,呈线性关系。

6、显示器红绿蓝及其不同饱和度梯尺xy,L*a*b*值

根据公式2-3可得显示器xy

表2-5.显示器红色xy,L*a*b*

表2-6.显示器绿色xy,L*a*b*

显示器红绿蓝及其不同饱和度梯尺xy图,如图2-6

图2-6. 显示器红绿蓝及其不同饱和度梯尺xy图分析:显示器红绿蓝三色从非彩色点向外延伸,

显示器红绿蓝及其不同饱和度梯尺a*b*图,如图2-7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职称: 副教授 指导教师:李翠萍职称: 副教授 2014年 01月10日

1 潮流计算的目的与意义 潮流计算的目的: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个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的意义: (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 (2)在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薄弱环节,供调度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 (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 (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运行对静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2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 1.变压器的数学模型: 变压器忽略对地支路等值电路:

2.输电线的数学模型: π型等值电路: 3 数值方法与计算流程 利用牛顿拉夫逊法进行求解,用MATLAB 软件编程,可以求解系统潮流分 布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对参数进行调整,通过调节变压器变比和发电厂的电压,求解出合理的潮流分布,最后用matpower 进行潮流分析,将两者进行比较。 牛顿—拉夫逊法 1、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首先对一般的牛顿—拉夫逊法作一简单的说明。已知一个变量X 函数为: 0)(=X f 到此方程时,由适当的近似值) 0(X 出发,根据: ,......)2,1() ()() ()() () 1(='-=+n X f X f X X n n n n 反复进行计算,当) (n X 满足适当的收敛条件就是上面方程的根。这样的方 法就是所谓的牛顿—拉夫逊法。 这一方法还可以做下面的解释,设第n 次迭代得到的解语真值之差,即) (n X 的误差为ε时,则: 0)()(=+εn X f 把)() (ε+n X f 在) (n X 附近对ε用泰勒级数展开 0......)(! 2)()()()(2 )() () (=+''+ '+=+n n n n X f X f X f X f εεε 上式省略去2ε以后部分 0)()()()(≈'+n n X f X f ε

多核编程与并行计算实验报告 (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多核编程与并行计算实验报告 姓名: 日期:2014年 4月20日

实验一 // exa1.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ThreadFunc1(PVOID param) { while(1) { Sleep(1000); cout<<"This is ThreadFunc1"<

实验二 // exa2.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WORD WINAPI FunOne(LPVOID param){ while(true) { Sleep(1000); cout<<"hello! "; } return 0; } DWORD WINAPI FunTwo(LPVOID param){ while(true) { Sleep(1000); cout<<"world! "; } return 0;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nput=0; HANDLE hand1=CreateThread (NULL, 0, FunOne, (void*)&input, CREATE_SUSPENDED,

(整理)《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地测量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2、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3、椭园偏心率:第一偏心率e = 第二偏心率e'= a b 4、大地坐标系:以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来表示点的位置的坐标系。P3 5、空间坐标系:以椭球体中心为原点,起始子午面与赤道面交线为X 轴,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椭球体的旋转轴为Z 轴,构成右手坐标系O-XYZ。P4 6、法截线:过椭球面上一点的法线所作的法截面与椭球面相截形成圈。P9 7、相对法截线:设在椭球面上任意取两点A 和B,过A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B 点的法截线 和过B 点的法线所作通过A 点的法截线,称为AB 两点的相对法截线。P15 8、大地线:椭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线。 9、垂线偏差改正:将以垂线为依据的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观测值归算到以法线为依据的方 向值应加的改正。P18 10、标高差改正:由于照准点高度而引起的方向偏差改正。P19 11、截面差改正:将法截弧方向化为大地线方向所加的改正。P20 12、起始方位角的归算:将天文方位角以测站垂线为依据归算到椭球面以法线为依据的大 地方位角。P22 13、勒让德尔定理:如果平面三角形和球面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则平面角等于对应球面角 减去三分之一球面角超。P27 14、大地元素:椭球面上点的大地经度、大地纬度,两点之间的大地线长度及其正、反大 地方位角。P28 15、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 主题解算。P28 16、大地主题正算:已知P1点的大地坐标,P1至P2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计算P2 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 2点的反方位角。 a 2-b2 a 2-b2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编号:SJ000350 2016年6 月3 日至2016 年6 月10 日 课程性质:必修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 --建筑场地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建筑物放样方案设计 学 院: _____________ 矿业工程学院 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 测绘工程 _________________ 地 点: 太原理工大学虎峪校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 ______________ 测绘1301班 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概况 (1) 1.1 工程任务 (1) 1.2 工程的地理位置 (1) 1.3 工程简介 (1) 1.4 已有的测绘成果 (1) 二、............................................................. 体育馆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2 2.1 概述 (2) 2.1.1 建筑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2) 2.1.2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 (2) 2.2 平面控制方案 (4) 2.2.1 点位布置方案 (4) 2.2.2 控制网网形简介、网形选择,控制网布设方案及示意图 (4) 2.3高程控制方案 (5) 2.3.1 点位布置方案 (6) 2.3.2 控制网布设方案及示意图 (6) 三、体育馆施工放样方案 7 3.1施工放样方法 (7) 3.2体育馆施工放样方案设计 (7) 3.3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9) 3.4方案评价 (10) 四、............................................................................... 总结 10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课设题目及要求 一 .题目原始资料 1、系统图:两个发电厂分别通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与四个变电所相连。 2、发电厂资料: 母线1和2为发电厂高压母线,发电厂一总装机容量为( 300MW ),母线3为机压母线,机压母线上装机容量为( 100MW ),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为50MW 和20MW ;发电厂二总装机容量为( 200MW )。 3、变电所资料: (一) 变电所1、2、3、4低压母线的电压等级分别为:35KV 10KV 35KV 10KV (二) 变电所的负荷分别为: 60MW 40MW 40MW 50MW (三) 每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均为cos φ=0.85; 变电所1 变电所母线 电厂一 电厂二

(四) 变电所1和变电所3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75MVA 的变压器,短路损 耗414KW ,短路电压(%)=16.7;变电所2和变电所4分别配有两台容 量为63MVA 的变压器,短路损耗为245KW ,短路电压(%)=10.5; 4、输电线路资料: 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及长度标于图中,单位长度的电阻为Ω17.0,单位长度的电抗为Ω0.402,单位长度的电纳为S -610*2.78。 二、 课程设计基本容: 1. 对给定的网络查找潮流计算所需的各元件等值参数,画出等值电路图。 2. 输入各支路数据,各节点数据利用给定的程序进行在变电所在某一负荷 情况下的潮流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3. 跟随变电所负荷按一定比例发生变化,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1)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增大; 2)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 3) 1和4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而2和3号变电所的 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上升; 4. 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分析潮流计算的结果,如果各母线电压不满足要 求,进行电压的调整。(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10KV 要求调整围在9.5-10.5 之间;电压35KV 要求调整围在35-36之间) 5. 轮流断开支路双回线中的一条,分析潮流的分布。(几条支路断几次) 6. 利用DDRTS 软件,进行绘制系统图进行上述各种情况潮流的分析,并进 行结果的比较。 7. 最终形成课程设计成品说明书。 三、课程设计成品基本要求: 1. 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画出潮流计算基本流程图 2. 通过输入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输出结果 3. 对不同的负荷变化,分析潮流分布,写出分析说明。 4. 对不同的负荷变化,进行潮流的调节控制,并说明调节控制的方法,并 列表表示调节控制的参数变化。 5. 打印利用DDRTS 进行潮流分析绘制的系统图,以及潮流分布图。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基于数据挖掘的航电系统故障诊断 专业名称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王腾飞 指导教师 陈 杰 完成时间 2014年3月18日

摘要 航电系统是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综合应用了电子、机械、计算机及自动检测等许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结构层次很多,所以对其实施故障诊断具有涉及专业领域多、诊断难度大、要求时间短等特点。这对快速处理故障数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从独立的联合式航电机箱的按键通电测试,到集中式飞机管理系统数据收集,飞机维修系统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演变成故障诊断工具。 现代飞机均采用了中央维修系统,用以收集所有子系统的故障报告、判断故障根源并推荐修理方法。飞机的故障信息和历史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如果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这些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对于隐含的知识难以有效的进行挖掘。数据挖掘技术十分符合现实的需要,它可以客观地挖掘出历史数据库中潜在的故障规则,这些规则能更好地指导故障的定位与检修,并对潜在的故障做出预测。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如何能自动获取知识已经成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主要制约条件,而数据挖掘技术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文详细介绍了故障诊断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并总结了航电系统的故障诊断的特点。拟采用聚类分析的技术对故障数据快速处理,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定位。 关键词:故障诊断数据挖掘聚类分析航电系统

故障诊断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简介 故障诊断就是指当设备系统不能完成正常的功能时,利用一定的方法找出使该功能丧失的原因及发生故障的部位,实现对故障发展趋势的预测的过程。故障诊断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背景,主要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非线性科学等最新技术理论为基础,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设备系统故障及故障诊断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设备系统能够以最佳状态可靠地运行,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产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设备系统的故障是指设备系统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丧失规定功能的状况。故障诊断的作用则是发现并确定发生故障的部位及性质,找出故障的起因,预测故障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措施。故障诊断技术的使用范围不应只局限于设备系统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在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过程中也可以使用故障诊断技术,为以后的故障监测和设备系统维护创造条件。因此,故障诊断技术应该贯穿于设备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当中。 机载设备的故障诊断流程框图: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及部分标准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及部分答案

————————————————————————————————作者:————————————————————————————————日期: 2

《大地测量学基础》试题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20分,每题1分) 1.大地测量学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2.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准面。3.两个无穷接近的水准面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常数,这是因为重力加速度在水准面不同点上的数值是不同的。 4.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没有褶皱、无棱角的连续封闭曲面。由它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可近似地把它看成是地球的形状。 5.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完全重合,而在大陆上也几乎重合,在山区只有2~4m的差异。它尽管不是水准面,但它可以严密地解决关于研究与地球自然地理形状有关的问题。 6.垂直于旋转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相截所得的圆,叫纬圈。 7.由水准面不平行而引起的水准环线闭合差,称为理论闭合差。 8.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一点的正高坐标系指该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9.我国规定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作为我国高程的统一系统。 10.坐标系统是由坐标原点位置、坐标轴的指向和__尺度__所定义的。11._大地基准_是指能够最佳拟合地球形状的地球椭球的参数及椭球定位和定向 12.过椭球面上任意一点可作一条垂直于椭球面的法线,包含这条法线的平面叫做法截面,该面与椭球面的交线叫法截线。 13.与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称为卯酉圈。 14.椭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程曲线叫做大地线,该线上各点的主法线与该点的曲面法线重合。 15.某一大地线常数等于椭球半径与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的正弦乘积,或者等于该大地线上具有最大纬度的那一点的平行圈半径。16.通常将地面观测的水平方向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进行三差改正。这三项改正分别是垂线偏差改正、标高差改正、截面差改正。 3

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学院名称: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11-3班 学生姓名:邹云龙 学号: 20110242 指导教师:周秋生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2013年6月

注:1、在此页后附实习报告、总结。其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及实习结果等项目。 2、此页为封皮,用A4幅面纸正反面打印。 3、实习总结使用A4幅面纸张书写或打印,并附此页后在左侧一同装订。 4、实习成绩以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五 个等级评定。

目录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 二、水准网、测角网、边角网平差计算 (6) 1、水准网平差计算 (6) 2、测角网平差计算 (8) 3、边角网平差计算 (12)

一、设计目的 在学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后,在掌握了测量数据处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熟悉自动平差软件的应用,通过实例计算,提高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相关测量数据处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测量程序设计提高用高级语言进行简单测量程序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1)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根据所给控制网的形状和高程平差值的点位中误差要求,推求水准高差观测的精度要求。 (2)利用已有平差软件完成下述平差计算任务 1)熟悉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 分别自选1至2个前后方交会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熟悉程序使用方法。 2)水准网平差计算 3)导线网平差计算 4)测角网平差计算 分别自选1个水准网、测角网和边角网计算实例进行平差计算,要求每个学生的计算题目不能重复。 建议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测量控制网自动平差系统,黑龙江工程学院,2002年版;平差易,南方测绘,2002年或2005年版。使用指导书见相应电子版文件。 (3)编制测量计算程序 仿照已有测量程序的设计界面和程序计算管理功能,在测角(测边)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水准网平差计算程序、单一符合、闭合导线平差计算程序设计选题中选择一至两项内容进行程序设计,设计使用的语言可采用VB、C、C#等。参考书可选测绘出版社出版,葛永会编《测量程序设计》,和黑志坚等编著的《测量平差》教材,以及针对所使用语言的相关程序设计书籍。 三、设计内容 (一)、水准网观测精度设计 4、水准网如下图所示,各观测高差的路线长度相同。

基于matlab--psat软件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东北电力大学课程设计改革试用任务书: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名称: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设计性质:理论计算,计算机仿真与验证 计划学时:两周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 3.编制程序或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计算软件进行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二、原始资料 1、系统图:IEEE14节点。 2、原始资料:见IEEE14节点标准数据库 三、课程设计基本内容: 1.采用PSAT仿真工具中的潮流计算软件计算系统潮流; 1)熟悉PSAT仿真工具的功能; 2)掌握IEEE标准数据格式内容; 3)将IEEE标准数据转化为PSAT计算数据; 2.分别采用NR法和PQ分解法计算潮流,观察NR法计算潮流中雅可比矩阵的变化情况, 分析两种方法计算潮流的优缺点; 3.分析系统潮流情况,包括电压幅值、相角,线路过载情况以及全网有功损耗情况。

4.选择以下内容之一进行分析: 1)找出系统中有功损耗最大的一条线路,给出减小该线路损耗的措施,比较各种措施 的特点,并仿真验证; 2)找出系统中电压最低的节点,给出调压措施,比较各种措施的特点,并仿真验证; 3)找出系统中流过有功功率最大的一条线路,给出减小该线路有功功率的措施,比较 各种措施的特点,并仿真验证; 5.任选以下内容之一作为深入研究:(不做要求) 1)找出系统中有功功率损耗最大的一条线路,改变发电机有功出力,分析对该线路有 功功率损耗灵敏度最大的发电机有功功率,并进行有效调整,减小该线路的损耗; 2)找出系统中有功功率损耗最大的一条线路,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分析对该线路有功 功率损耗灵敏度最大的负荷无功功率,并进行有效调整,减小该线路的损耗; 3)找出系统中电压最低的节点,分析对该节点电压幅值灵敏度最大的发电机端电压, 并有效调整发电机端电压,提高该节点电压水平; 四、课程设计成品基本要求: 1.绘制系统潮流图,潮流图应包括: 1)系统网络参数 2)节点电压幅值及相角 3)线路和变压器的首末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2.撰写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本次设计的目的和设计的任务; 2)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方法原理,分析NR法和PQ分解法计算潮流的特点; 3)对潮流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该潮流断面的运行方式安全性和经济性; 4)找出系统中运行的薄弱环节,如电压较低点或负载较大线路,给出调整措施; 5)分析各种调整措施的特点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6)结论部分以及设计心得; 五、考核形式 1.纪律考核:学生组织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等; 2.书面考核:设计成品的完成质量、撰写水平等; 3.答辩考核:参照设计成品,对计算机方法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相关问题等进行答辩; 4.采用五级评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并行计算第一次实验报告

并行计算上机实验报告题目:多线程计算Pi值 学生姓名 学院名称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时间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集群任务提交方式; 2、掌握多线程编程。 二.实验内容 1、通过下图中的近似公式,使用多线程编程实现pi的计算; 2、通过控制变量N的数值以及线程的数量,观察程序的执行效率。 三.实现方法 1. 下载配置SSH客户端 2. 用多线程编写pi代码 3. 通过文件传输界面,将文件上传到集群上 4.将命令行目录切换至data,对.c文件进行编译 5.编写PBS脚本,提交作业 6.实验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tic double PI=0; static int N=0; static int numOfThread=0; static int length=0; static int timeUsed=0; static int numOfThreadArray[]={1,2,4,6,8,10,12,14,16,20,24,30}; static int threadArraySize=12; static int nTime=4; static int repeatTime=30; static double totalTime=0; struct timeval tvpre, tvafter; pthread_mutex_t mut; clockid_t startTime,endTime;

(完整)《大地测量学基础》试卷(B)含答案,推荐文档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试卷(B )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球面角超 总椭球体 大地主题反算 子午线收敛角 水准标尺基辅差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以___________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___________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以格林尼治子夜起算的___________称为世界时。 2、ITRF 是___________的具体实现,是通过IERS 分布于全球的跟综站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来维持并提供用户使用的。 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4、重力位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和,重力位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5、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某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A= 60°,则能达到的最小平行圈半径为长半轴a 的_____倍。 6、正常重力公式()2201sin sin 2e B B γγβ=+-是用来计算______ 正常重力, 其中系数β是称为________。高出椭球面H 米高度处正常重力与椭球表面正常重力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 7、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8、地面水平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上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 9、椭球面子午线曲率半径() 231a e M W -=,卯酉线曲率半径_______,平均曲率半径 ________。它们的长度通常不满相等,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10、某点在高斯投影6°带的坐标表示为A X =3026255m, A Y =20478561m,则该点在3°带第39带的实际坐标为A x =_________,A y =________,其三度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可分为岁差和章动,假设地轴的变化只考虑岁差的的影响,则与 其地轴相对应的赤道称为_____________。 A 、瞬时赤道 B 、平赤道 C 、协议赤道 2、地面上任意一点的____________是指该点沿_____________方向至____________的距离。 A 、正高、垂线、大地水准面 B 、大地高、法线、大地水准面 C 、正常高、垂线、参考椭球面 3、在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减小或削弱角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中一般采取下列_________组方法。 A 、视距相等、改变观测程序 B 、视距相等、往返观测 C 、视距相等、不同观测时间 4、高斯投影是______________投影,兰勃脱投影是________________投影。 A 、正轴圆柱、正轴园锥 B 、横轴椭圆柱、正轴圆锥 C 、横轴椭圆柱、横轴圆锥

控制测量学_课程设计报告

控制测量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周显平 班级:测矿11-2 姓名:石磊 学号:1179204105

一、概述 1目的要求 依据精度要求和通视性良好的原则,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和已知控制点,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所布设的控制网能能够辐射到整个测区,并满足精度要求。 2任务范围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乡 3 设计任务及作业内容 将四张1:10000的地形图用VPstudio进行矫正,然后利用南方Cass进行拼接并加上图幅,再在拼接好的图上进行设计选点,网型布设完毕后,用科傻软件对所布的控制网进行平差,最后上交一张控制网的地图及技术设计说明书。 二、测区概况 1测量区行政隶属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 2地形情况 哈林格尔乡地处包头市区西南部,总面积83.3平方公里,总人口15847人,乡政府座落于昆区友谊大街南桥东侧。哈林格尔乡地理位置优越,紧靠城区,临近包钢,面对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消费市场十分广阔,交通条件也很便利,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粮食、蔬菜稳步前进,年提供商品粮5832万吨,商品菜35812万公斤,肉、蛋、奶商品量达1105吨、562吨、363吨,大大丰富了包头地区的蔬菜市场。乡镇企业初具规模,形成了轧钢、冶炼、建筑、造纸等15个行业,年产值103800万元,利税11418万元。. 3气候条件 于洪区属高原地区,气候属温和型湿润气候,日照时数为1140—1200小时,年平均气温7.0~7.4℃,大于等于10℃,积温为330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为-33℃,无霜期为155天,年降雨量为700毫米左右,土质为黄土。 4水资源条件 经地质和环保部门检验分析,地下矿泉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完全能满足生活与生产用水。 5通讯条件 近年来于洪区陆续开通了无线、光缆和数字程控交换机,实现了国际、国内电话直拔。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4000门,已装机2976门,手机2000余部,还拥有固网信息电话近百部,通讯条件非常便利 三、已有成果及资料

东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设计任务 (1) 1.1 课程设计要求 (1) 1.2 课程设计题目 (1) 1.3 课程设计基本容 (2) 二、问题分析 (3) 2.1 节点设置及分类 (3) 2.2 参数求取 (3) 2.3 计算方法 (4) 三、问题求解 (7) 3.1 等值电路的计算 (7) 3.2画出系统等值电路图: (7) 3.3 潮流计算 (8) 四、误差分析 (29) 五、心得体会及总结 (38) 附录: (39) 参考文献 (39) 程序 (39)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 1.1 课程设计要求 1、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画出潮流计算基本流程图 2、通过输入数据,进行潮流计算输出结果 3、对不同的负荷变化,分析潮流分布,写出分析说明。 4、对不同的负荷变化,进行潮流的调节控制,并说明调节控制的方法,并 列表表示调节控制的参数变化。 5、打印利用DDRTS进行潮流分析绘制的系统图,以及潮流分布图。 1.2 课程设计题目 系统图:两个发电厂分别通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与四个变电所相连。 变电所1 变电所2 母线电厂一电厂二

发电厂资料: 母线1和2为发电厂高压母线,发电厂一总装机容量为( 300MW ),母线3为机压母线,机压母线上装机容量为( 100MW ),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为50MW 和20MW ;发电厂 二总装机容量为( 200MW )。 变电所资料: (一)变电所1、2、3、4低压母线的电压等级分别为:35KV 10KV 35KV 10KV (二)变电所的负荷分别为:60MW 40MW 70MW 50MW (三)每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均为cos φ=0.85; (四)变电所1和变电所3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75MVA 的变压器,短路损耗414KW ,短路 电压(%)=16.7;变电所2和变电所4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63MVA 的变压器,短路损耗为245KW ,短路电压(%)=10.5; 输电线路资料: 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及长度标于图中,单位长度的电阻为 Ω17.0,单位长度的电抗为Ω0.402,单位长度的电纳为S -610*2.78。 1.3 课程设计基本容 1. 对给定的网络查找潮流计算所需的各元件等值参数,画出等值电路图。 2. 输入各支路数据,各节点数据利用给定的程序进行在变电所在某一负荷情况下的潮 流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3. 跟随变电所负荷按一定比例发生变化,进行潮流计算分析。 1)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增大; 2) 4个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 3) 1和4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2%的比例下降,而2和3号变电所的负荷同时以 2%的比例上升; 4. 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分析潮流计算的结果,如果各母线电压不满足要求,进行电 压的调整。(变电所低压母线电压10KV 要求调整围在9.5-10.5之间;电压35KV 要求调整围在35-36之间) 5. 轮流断开支路双回线中的一条,分析潮流的分布。(几条支路断几次) 6. 利用DDRTS 软件,进行绘制系统图进行上述各种情况潮流的分析,并进行结果的比 较。 7. 最终形成课程设计成品说明书。

并行计算课程设计报告

并行计算与多核多线程技术 课程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课程报告要求 手写内容:设计目的、意义,设计分析,方案分析,功能模块实现,最终结果分析,设计体会等。 允许打印内容:设计原理图等图形、图片,电路图,源程序。硬件类的设计,要有最终设计的照片图;软件类设计,要有各个功能模块实现的界面图、输入输出界面图等。 评价 理论基础 实践效果(正确度/加速比) 难度 工作量 独立性

目录 1. 设计目的、意义(功能描述) (1) 2. 方案分析(解决方案) (1) 3. 设计分析 (1) 3.1 串行算法设计 (1) 3.2 并行算法设计 (1) 3.3 理论加速比分析 (2) 4. 功能模块实现与最终结果分析 (2) 4.1 基于OpenMP的并行算法实现 (2) 4.1.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2) 4.1.2 实验加速比分析 (3) 4.2 基于MPI的并行算法实现 (3) 4.2.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3) 4.2.2 实验加速比分析 (4) 4.3 基于Java的并行算法实现 (4) 4.3.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4) 4.3.2 实验加速比分析 (5) 4.4 基于Windows API的并行算法实现 (5) 4.4.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5) 4.4.2 实验加速比分析 (6) 4.5 基于.net的并行算法实现 (6) 4.5.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6) 4.5.2 实验加速比分析 (6) 4.6并行计算技术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6) 4.6.1 主要功能模块与实现方法 (6) 4.6.2 实验加速比分析 (7) 5. 设计体会 (7) 6. 附录 (9) 6.1 基于OpenMP的并行程序设计 (9) 6.1.1 代码及注释 (9) 6.1.2 执行结果截图 (11) 6.1.3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2) 6.2 基于MPI的并行程序设计 (12)

(完整版)大地测量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中文)

一、解释下列术语(每个2分,共10分) 大地水准面球面角超底点纬度高程异常水准标尺零点差 二、填空(1-15小题每空1分;16题4分,共36分) 1、在地球自转中,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有______和_____。 2、时间的度量单位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3、重力位是______和_____之和,重力位的公式表达式为_______。 4、椭球的形状和大小一般用_______来表示。 5、在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中把_____、______和_____作为三个主要质量控制标准。 6、测距精度表达式中,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的单位是______,表示的意义是_____。 7、利用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8、利用闭合环闭合差计算的用来衡量水准测量外业观测的精度指标用_____来表示,其意义是______。 9、某点在高斯投影3°带的坐标表示为XA=3347256m, YA=37476543m,则该点在6°带第19带的实际坐标为xA=___________________,yA=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密水准测量中每个测段设置______个测站可消除水准标尺______零点差的影响。 11、点P从B=0°变化到B=90°时,其卯酉圈曲率半径从______变化到_____。 12、某点P的大地纬度B=30°,则该点法线与短轴的交点离开椭球中心的距离为_____。 13、高斯投影中,_____投影后长度不变,而投影后为直线的有_____,其它均为凹向_____的曲线。 14、大地线克莱劳方程决定了大地线在椭球面上的_______;在椭球面上某大地线所能达到的最大纬度为60°,则该大地线穿越赤道时的大地方位角表达式为_____(不用计算出数值) 。 15、在换带计算中,3°的_____带中央子午线经度和6°相同,坐标不用化算。 16、按下表给出的大地经度确定其在高斯投影中的带号和相应的中央子午线经度(答案写在试卷纸上,本小题4分,每空0.5分) 大地点经度六度带三度带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

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1-6)(1-7)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1-8)则两式相减有: (1-9)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课程设计(终极版)

目录 摘要................................................. - 1 - 1.设计意义与要求..................................... - 2 - 1.1设计意义 ...................................... - 2 - 1.2设计要求(具体题目)........................... - 2 - 2.题目解析........................................... - 3 - 2.1设计思路 ...................................... - 3 - 2.2详细设计 ...................................... - 4 - 2.2.1节点类型.................................. - 4 - 2.2.2待求量 ................................... - 4 - 2.2.3导纳矩阵.................................. - 4 - 2.2.4潮流方程.................................. - 5 - 2.2.5牛顿—拉夫逊算法.......................... - 6 - 2.2.5.1牛顿算法数学原理:................... - 6 - 2.2.5.2修正方程............................. - 7 - 2.2.5.3收敛条件............................. - 9 - 3.结果分析.......................................... - 10 - 4.小结.............................................. - 11 - 参考文献............................................ - 12 -

并行与串行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并行与串行数据结构与算法 专业班级:ACM1301 学号:U201315057 姓名:李海锋 指导教师:陆枫 报告日期:2015.9.2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课程设计概述 (2) 1.1 课设目的 (2) 1.2 课设要求 (2) 1.3 实验环境 (3) 2、系统总体设计 (4) 2.1 系统主模块结构体 (4) 2.2 找附近的最近的三个某地 (5) 2.3 找两点之间最短路径 (6) 2.4 数据录入模块 (7) 3、数据结构和算法详细设计 (7) 3.1 地图的存储 (7) 3.1.1 地图背景图片的存储 (7) 3.1.2 地图点 (7) 3.2 找附近的最近的特定地点(findNearby) (8) 3.3 找最短路径 (8) 4、程序实现简要说明 (9) 4.1开发环境 (9) 4.2 支持包 (9) 4.3 函数原型 (10) MainActivity.java:实现了地图主要功能 (10) Setting.java:地图数据的录入 (12) 4.4 函数功能调用关系 (14) MainActivity.java:地图主要功能程序 (15) Setting.java:数据录入程序 (15) 5、程序测试及结果分析 (16) 5.1 功能测试 (16)

5.2 测试结果分析 (22) 6、复杂度分析 (22) 6.1 输入地点名查找,鼠标点击显示 (22) 6.2 找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dijkstra) (22) 6.3 找附近最近的三个某地 (22) 7、软件的用户使用说明 (23) 8、特色与不足 (23) 8.1 特色 (23) 8.2 不足 (23) 九、主要参考文献 (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