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

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谢晨昭 杨毅玲 李 磊 李金云? 王建辉 王慧敏?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北京100193)

摘要:为明确放线菌B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离体叶片和果实及温室盆栽苗测定其抑菌作用,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并且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该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株B1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植物病原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甘蓝黑腐病菌和西瓜果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达86.25%;菌株B1的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B1发酵上清液在离体叶片和活体植株上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8.80%和64.03%。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 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B1初步鉴定为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 。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菌株B1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g 、玉米浆20g 、NH 4H 2PO 40.5g 、MgSO 41.0g 、自来水1000mL ,pH 7.2~7.4。

关键词:放线菌B1菌株;番茄灰霉病;防治试验;淡紫灰链霉菌

Taxonomy of antagonistic strain B1and control effect of tomato gray mould

Xie Chenzhao Yang Yiling Li Lei Li Jinyun ? Wang Jianhui Wang Huimin ?

(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potential appliance of an antagonistic actinomycetes strain B1for bio?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the fungistatic and bacteriostatic activity of this strain was determined by con?

fronting incubation on PDA plates,control tests on detached leaves and fruits in vitro and control on pot?

ted plants in greenhouse.The taxonomic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rain was also carried out with multiphase taxonomy.The liquid fermentation medium of strain B1was screened out by single factor and orthogonal

array experiments.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B1exhibited strong inhibition activity to all 10plant patho?

genic fungi tested and 3out of 5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especially to Botrytis cinerea ,Alternaria sola?ni ,Rhizoctonia cerealis ,Xanthomonas campestris and Acidovorax avenae.In particular,86.25%growth inhibition rate on Botrytis cinerea was observed.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strain B1showed teratogen?ic effect on the mycelia of B.cinerea .The biocontrol effects of strain B1to gray molds of tomato detached leaves and plants in greenhouse were 68.80%and 64.03%,respectively.Studies on its morpholog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that strain B1be?

longs to Streptomyces lavendulae .Liquid fermentation medium for strain B1was screened out through opti?mization experiment,as with glucose 15g,corn slurry 20g,NH 4H 2PO 40.5g,MgSO 41.0g and tap water

1000mL,pH 7.2-7.4.

Key words :actinomycetes strain B1;tomato gray mould;control tests;Streptomyces lavendulae 作者简介:谢晨昭,女,1978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email:xiechenzhao@https://www.doczj.com/doc/be10193939.html,

?通讯作者(Authors for correspondence),email:lijinyun@https://www.doczj.com/doc/be10193939.html,,wanghm69@https://www.doczj.com/doc/be10193939.html,;收稿日期:2008-02-28

第35卷 第4期2008年 

8

植 物 保 护 学 报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

Vol.35 No.4

Aug.

 2008

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尤以保护地番茄受害严重。该病害不仅在生长期危害植株生长、发育,而且在果实采后运输贮藏和货架期也存在危害。目前,由于缺乏抗病品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仍依靠化学药剂[1],主要采用苯并咪唑类(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二甲酰胺类(腐霉利、异菌脲等)和甲酸酯类等。然而,长期、连续用药使病原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2],影响了防治效果,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寻求生物农药防治番茄灰霉病和利用抗灰霉病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将芽孢杆菌、木霉菌和酵母菌等应用于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报道[3]。放线菌B1菌株由本研究室从北京郊区番茄栽培温室的土壤中分离获得,为明确该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作者对其分类地位、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筛选优化,旨在为该菌株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拮抗菌株:放线菌B1菌株(Streptomyces laven?dulae B1),本研究室分离获得。供试病原菌包括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植物病原细菌,详见表1。其中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提供,其余病原菌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提供。

植物材料:嘉宝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cv. Jiabao,北京绿东方农业技术研究所提供。对照药剂:28%灰霉尽(diethofencarb)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乙霉威),广东惠阳中讯化工有限公司;3%多抗霉素(polyoxin)可湿性粉剂,中国农业科学院生防所生物制剂产业化基地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B1菌株抑菌谱测定

采用平板对峙法[4]测定B1菌株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在PDA平板上距中央25mm处接种直径5mm的B1菌饼,每皿2个,25℃培养2天后在平板中央接种直径5mm的待测病原真菌菌饼,使3个菌饼成一条直线。以只接种靶标菌的平板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于25℃培养至对照处长满整个培养皿,测量病原真菌菌落直径,计算生长抑制率。 生长抑制率(%)=[(C-T)/C]×100(1)

……C:对照真菌菌落直径;T:接种B1后真菌菌落直径。

参照Stonier[5]的双层培养法测定B1对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于28℃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抑菌效果并测量抑菌圈直径。

1.2.2B1菌株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将B1菌株孢子接种于PDA液体培养基,28℃, 180r/min振荡培养3天,5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获得发酵上清液,保存备用。灰霉病菌在PDA平板上25℃培养7~10天,用无菌水洗下孢子,配制成浓度为106个孢子/mL的悬浮液备用。在涂满灰霉病菌孢子悬浮液的PDA平板上放一灭菌的牛津杯(内径×外径×高=6mm×8mm×10 mm),向其中加入200μL B1发酵上清液,25℃培养2天后挑取抑菌圈边缘的灰霉病菌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

1.2.3B1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试验

离体叶片的防治效果:选用叶龄相同、大小一致的健康叶片,用无菌水洗净、备用。试验设B1菌株发酵上清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8%灰霉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阳性对照(只接种病菌,不接种药剂)和阴性对照(只接无菌水,不接病菌和药剂)5个处理,每处理含10个叶片,重复3次。将各处理均匀喷洒于叶片上,以叶面刚好溢水为准。晾干,在叶片中间接种1个直径为5mm的灰霉病菌菌饼,25℃保湿培养3天,观察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计算防治效果。试验重复2次。

防治效果(%)=[(对照发病率-处理发病率)/对照发病率]×100(2)

……………………… 温室植株的防治效果:试验处理设置同上,每处理含10株盆栽苗,设3次重复。于现蕾期选株高和长势基本一致的植株,分别均匀喷洒各处理液,以叶面刚好滴水为准,将各处理随机排列放置。待叶片表面晾干后喷洒病菌孢子悬浮液(106个孢子/mL,制备方法同1.2.2),接种后第7天按文献[6]的方法调查病情,统计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试验重复2次。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3)

………………… 离体果实的防治效果:试验处理设置同上,每处理含10个果实,重复3次。用灭菌接种针在果实腰

103

4期谢晨昭等: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部刺1个4mm(深)×3mm(宽)的伤口,伤口晾干后,接种10μL各处理液。待处理液被完全吸收后,接种10μL病菌孢子悬浮液(106个孢子/mL),25℃保湿培养3天,观察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按公式

2计算防治效果。试验重复2次。

1.2.4B1菌株的鉴定

采用插片法[7],将B1菌株接种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28℃培养2~15天,观察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形态。采用《链霉菌鉴定手册》[8]推荐的分类培养基,观察B1菌株在17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征。按照文献[9]的方法,进行碳源、纤维素利用和淀粉水解等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16S rDNA的序列分析:以在PDA平板28℃培养3天的B1菌落为模板,采用16S扩增通用引物63F:5′?CAGGCCTAACACATGCAAGTC?3′和1387R: 5′?GGGCGGTGATGTACAAGGC?3′,在20μL体系中进行PCR扩增,将所获得的1.3kb的PCR产物用Gel Extraction Kit回收后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用BLAST程序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分析。

1.2.5菌株B1液体发酵培养基组分的筛选优化

最佳碳、氮源的筛选:分别以各种供试碳、氮源按同样配比替代基础培养基(葡萄糖10g、黄豆粉10 g、NaCl2.5g、CaCO32g、自来水1000mL,pH7.2~7.4)中的碳、氮源作为唯一碳、氮源,接种B1菌株后,28℃,180r/min振荡培养3天,5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备用。采用平板扩散法测定各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比较分析。

最佳无机盐的筛选:用筛选出的最佳碳、氮源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再分别以各种供试无机盐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各供选无机盐的添加量为0.5g/L,进行B1菌株的接种、培养及发酵上清液抑菌检测,方法同上。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对筛选出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发酵培养基的正交设计试验,以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各组成成分的配比。

2结果与分析

2.1B1菌株的抑菌谱

B1菌株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植物病原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1),其中对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甘蓝黑腐病菌和西瓜果腐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达86.25%,对西瓜果腐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28.0mm,对樱桃根癌病菌和番茄溃疡病菌没有抑制作用。

表1放线菌B1菌株对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Table1The inhibition of actinomycetes strain B1on some plant pathogens tested

病原真菌 Pathogenic fungi 生长抑制率(%)

Inhibition of

growth

病原细菌 

Bacterial 

strains 

抑菌圈直径(mm)

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86.25甘蓝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27.0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85.00西瓜果腐病菌Acidovorax avenae28.0百合根腐病菌F.oxysporum f.sp.lili77.50葡萄根癌病菌Agrobacterium vitis22.0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niveum68.13樱桃根癌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0.0桃褐腐病菌Monilia cinerea74.17番茄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e0.0芦笋根腐病菌F.moniliforme83.33 subsp.michiganense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68.75

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71.25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83.75

芹菜斑枯病菌Septoria apii65.00

2.2B1菌株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B1菌株代谢产物能使番茄灰霉病菌的菌丝扭曲纠结成团(图1-A),出现空泡、膨大现象(图1-B)。2.3B1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B1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离体叶片和果实灰霉病均有一定防治作用(表2)。离体叶片的防治效果为68.80%,高于28%灰霉尽可湿性粉剂1000倍

203植 物 保 护 学 报35卷

图1放线菌菌株B1代谢产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的影响

Fig.1Effects of antifungal substance of actinomycetes strain B1on the morphology of Botrytis cinerea

注:A、B:畸形菌丝;C:正常菌丝。Note:A and B:Misshapen mycelium;C:natural mycelium (CK).

液处理,与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处理无显著差异。对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40%,与灰霉尽无显著差异,但比多抗霉素低。在温室,B1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表3),防治效果为64.03%,与28%灰霉尽可湿性

粉剂1000倍液处理和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处理均无显著差异。

表2放线菌B1菌株对番茄离体叶片和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Table 2The control effects of actinomycetes strain B1on gray moulds of tomato leaf explants and fruits

处理Treatment 发病率Disease incidence(%)

叶片Detached leaf 果实Fruit

防治效果Control efficacy(%)叶片Detached leaf 果实Fruit

B1

50.00

60.0068.80A

40.00B 灰霉尽Diethofencarb 83.3370.0051.72B 30.00B 多抗霉素Polyoxin 33.3323.3376.40A 76.67A

阳性对照Positive control 100.00100.00——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

0.000.00

——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同列数据后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α=0.01),下同。Note:Data are the means of three rep?

licates.Letters following the data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α=0.01).The same as the follows.

表3B1菌株对温室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Table 3The control effects of actinomycetes strain B1on gray moulds of tomato plants in greenhouse

处理Treatment 发病率(%)Disease incidence

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防治效果(%)Control efficacy B1

51.42B

13.8B

64.03A

灰霉尽Diethofencarb 56.04B 18.8B 50.91A 多抗霉素Polyoxin 42.35B 11.7B 69.51A

阳性对照Positive control 76.19A 38.2A —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

0.00

0.0

—2.4B1菌株的鉴定2.4.1形态特征

气生菌丝初为白色,2~3天后呈淡紫灰色,长直或柔曲,多分枝;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孢子丝长直或钩状、顶端初旋或少数几个松散螺旋;孢子卵圆形。

2.4.2培养特征

在供试的大多数培养基上不产生可溶性色素,气生菌丝白色、淡紫灰或无色,基内菌丝白色或浅黄、褐色(表4)。

2.4.3生理生化特性B1菌株可产生H 2S,不能产生黑色素,不能利

用酪氨酸产生色素,明胶液化缓慢,牛奶凝固胨化反应呈阳性,能产生淀粉酶水解淀粉,能发生弱的硝酸盐还原反应,不能利用纤维素进行生长。能利用D -

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果糖、肌醇等碳源,对乳糖、木

3

034期谢晨昭等: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表4B1菌株在鉴定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Table 4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ctinomycetes strain B1on identical media

培养基Media

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

基内菌丝 Substrate mycelium 可溶性色素Soluble

pigment 酵母膏麦芽汁琼脂ISP2Yeast extract malt extract agar 燕麦琼脂ISP3Oatmeal agar

淀粉铵琼脂ISP4Starch ammonium agar 甘油天冬素琼脂ISP5Glycerin asparagines agar 酪氨酸琼脂ISP7Tyrosine agar

高氏合成一号琼脂Gause’s synthetic agar 伊莫松琼脂Emenson agar 瓦氏培养基Washi agar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 葡萄糖天冬素肉膏琼脂

Glucose asparagines beef extract agar 葡萄糖天冬素琼脂Glucose asparagines agar 葡萄糖酵母膏琼脂Glucose yeast extract agar 察氏琼脂Czapek’s agar

铵察氏琼脂Sucrose ammonium agar 淀粉琼脂Starch agar 营养琼脂Nutrient agar 马铃薯块Potato patch

白色White

白色-紫灰色White to purple 白色-紫灰色White to purple 无No aerial mycelium 白色White

白色-紫灰色White to purple 无No aerial mycelium 无No aerial mycelium 白色White 白色White

无No aerial mycelium 白色White 白色White 白色White 白色White

无No aerial mycelium 白色White

浅褐色Slight brown

白色White 白色White 白色White 浅褐色Slight brown 白色-浅黄White?light yellow

浅黄色Slight yellow 乳白Ivory?white 白色White 浅褐色Slight brown 浅松烟Slight smoke 浅褐色Slight brown 白色White 白色White 白色White 豆汁黄Yellow 浅褐色Slight brown

————————芥黄Yellow

———————褐色Brown

糖、D -甘露醇利用可疑,不能利用棉子糖、阿拉伯糖、L -鼠李糖。

2.4.416S rDNA 的序列分析

将PCR 扩增获得的16S rDNA 序列在NCBI 上在线BLAST 比对,结果显示B1菌株与链霉菌属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 的16S rDNA 序列相似性达98.97%(图

2)。

图2根据16S rDNA 序列构建的B1菌株系统发育树

Fig.2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actinomycetes strain B1based on 16S rDNA sequence

4

03植 物 保 护 学 报35卷

2.5B1菌株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确定

2.5.1最佳碳尧氮源及无机盐的筛选

分别以玉米粉、葡萄糖、蔗糖、淀粉为唯一碳源时,B1菌株发酵上清液均对番茄灰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表5),且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B1菌株在分别以玉米浆、黄豆粉和蛋白胨为唯一氮源时生长良好,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以在玉米浆为唯一氮源时最

好,其次为蛋白胨和黄豆粉(表5);在只有NH 4NO 3、

(NH 4)2SO 4、NH 4H 2PO 4、NH 4Cl、NaNO 3和KNO 3等

单一无机氮源存在的条件下,B1不能生长。在以葡萄糖、玉米浆为唯一碳、氮源添加不同的无机盐时,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有较大差别,以KCl 最佳(数据略)。综上所述,选择葡萄糖、玉米浆、NH 4H 2PO 4、KCl、MgSO 4为液体培养基的最初组分,

并进行正交试验从而确定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

表5不同碳、氮源对放线菌B1菌株发酵活性的影响

Table 5Influence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and nitrogen sources on inhibition ability of actinomycetes strain B1

碳源 Carbon source 抑菌圈直径(mm)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氮源 Nitrogen source 抑菌圈直径(mm)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葡萄糖Glucose 蔗糖Sucrose 淀粉Starch 玉米粉Corn powder

16.7A 14.0A 13.0A 18.0A

玉米浆Corn slurry 蛋白胨Peptone 黄豆粉Soybean powder

17.3A 14.8B 10.5C

2.5.2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根据正交设计表L 16(45)设计16种不同的培养

基,在28℃、180r /min 条件下发酵培养。结果表明,第4、7、8、12、15、16号培养基的抑菌圈直径均达20

mm 以上,其中12号培养基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26.2mm,与除16号培养基外的所有培养基均有显著差异(表6)。因此,选择12号培养基作为B1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葡萄糖15g、玉米浆20g、NH 4H 2PO 40.5g、MgSO 41.0g 、自来水

1000mL,pH 7.2~7.4。

表6B1菌株发酵培养基正交设计L 16(45)及试验结果

Table 6Optimization of culture medium design L 16(45)for actinomycetes strain B1ferment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试验号Number

因素Factor(g /L)

葡萄糖Glucose

玉米浆Corn slurry

NH 4H 2PO 4

KCl MgSO 4抑菌圈直径(mm)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5555

1010101015151515202020205

1015205101520510152051015200.00.51.01.50.50.01.51.01.01.50.00.51.51.00.50.0

0.00.51.01.51.01.50.00.51.51.00.50.00.50.01.51.0

0.00.51.01.51.51.00.50.00.50.01.51.01.01.50.00.5

0.0F 12.8E 14.7DE 20.5BC

14.7DE 17.2CD

21.3BC 20.3BC 17.4CD 18.4BCD

19.2BC 26.2A 

14.7DE 14.3DE 21.0BC

22.7AB 5

034期谢晨昭等:拮抗放线菌B1菌株鉴定及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初步研究

猿讨论

淡紫灰链霉菌是一类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其产生的重要抗生素有医用抗生素链丝菌素(strepto?

thricin)和薰衣草菌素(lavendulin)[8],均为作用很强的广谱抗生素;农用抗生素有中生菌素和农抗402[10]。应用淡紫灰链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报道较多,黄世文等[11]筛选出一株淡紫灰吸水链霉菌对稗苗、稻纹枯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陶黎明等[12]筛选到一株具有除草活性的淡紫灰链霉菌。本研究结果表明,淡紫灰链霉菌B1菌株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3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有较广的抑菌谱,且与已知菌株不尽相同,其抑菌物质可能不同于以上抗生素。本研究结果还表明,B1菌株的抗菌活性物质对番茄灰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与杨秀芳等[13]报道的吸水链霉菌A03菌株(S.hygroscopicus A03)相似,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该菌株的代谢产物能使番茄灰霉菌菌丝出现空胞、膨大、扭曲、纠结现象,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这可能是菌丝细胞壁上的纤维原结构发生变形所导致的[14],其抑菌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拮抗微生物的筛选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而生防效果的评价至关重要,一般通过接种原寄主活体植株检测生防效果。原寄主活体植株检测可以真实、可靠地反映生防菌、病菌和寄主之间的互作关系,但容易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和限制,并且试验周期较长、费时,难以用于拮抗微生物的大量筛选。用寄主植物的离体材料进行检测具有材料易得、方法简便、周期短和不受外界环境因子影响等优点,并且能较真实地反映生防菌、病菌和寄主之间的互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原寄主活体植株检测。目前,已有成功将离体检测法应用于植物病害生防细菌筛选的报道[15-16]。本研究尝试了离体叶片和果实接种法检测B1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今后在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前期研究中可以考虑用离体叶片检测法进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离体果实的防病试验表明B1菌株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表2),可以考虑用于采后灰霉病的防治,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B1菌株的形态特征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相符,其生理生化特性与淡紫灰链霉菌314(https://www.doczj.com/doc/be10193939.html,ven?dulae314)[9]相似。二者的牛奶凝固胨化反应、淀粉水解反应、硝酸盐还原反应、明胶液化反应均为阳性;产黑色素反应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二者均能利用D-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均不能利用L-鼠李糖,但前者能利用肌醇而后者不能;16S rDNA 序列与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的相似性达98.97%。综合以上,将B1菌株归属于淡紫灰链霉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庄敬华,孙国良,高增贵,等.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菌株的

筛选.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33-36 [2]何美仙.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科技动态,2004 (11):40-41

[3]童蕴慧,纪兆林,徐敬友,等.灰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中

国生物防治,2003,19(3):131-135

[4]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Stonier T.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Ⅱ.Production of an antibiotic substance.Journal of Bacteriology,1960,79(2): 889-898

[6]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7]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6

[8]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放线菌分类组.链霉菌鉴定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9]阎逊初.放线菌的分类和鉴定.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0]朱昌雄,蒋细良,孙东园,等.新农用抗生素———中生菌

素.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2(16):14-17 [11]黄世文,余柳青.淡紫灰吸水链霉菌及其紫外诱变菌株用

于害物生防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0,8(1):79-84 [12]陶黎明,顾学斌,王维炯,等.微生物源黄酮类化合物的

除草活性.农药,2006,45(3):180-181 [13]杨秀芳,刘伟成,卢彩鸽,等.拮抗放线菌A03的生防作用

及其分类鉴定.植物保护学报,2007,34(1):73-77 [14]田黎,顾振芳,陈杰,等.海洋细菌B?9987菌株产生的抑

菌物质及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植物病理学报, 2003,33(1):77-80

[15]王靖,郭岩彬,王建辉,等.葡萄根癌病生防菌株E26生防

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7,40(7): 1395-1402

[16]Guo Y B,Zheng H,Yang Y L,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Pseudomonas corrugata strain P94isolated from soil in Beijing as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Current Microbiology,2007, 55(3):247-253

603植 物 保 护 学 报35卷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1)

放线菌筛选的一般方法 摘要: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其数量仅次于细菌。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关键词:放线菌筛选微生物 1 放线菌的情况 放线菌(Actinobacillus)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是一群革兰氏阳性、高(G+C)mol%含量(>55%)的细菌。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放线菌只是形态上的分类,属于细菌界放线菌门。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与一般细菌一样,多为腐生,少数寄生。 2 放线菌的培养基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NaCl、 K2HPO4?3H2O、MgSO4?7H2O作为无机盐,FeSO4?7H2O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需要K2HPO4?3H2O 0.125g,可溶性淀粉5g,硝酸钾 0.25,MgSO4?7H2O 0.125g,FeSO4?7H2O 0.025g,氯化钠0.125g,琼脂5g,水250ml。配制时,先依次加入上述药品(除琼脂外)顺序溶解,加入无菌水至250ml,调节pH=7.4,再加入琼脂不断搅拌震荡至溶化后, 121℃灭菌20分钟。 3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编号,分装取6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释液的稀释度(10-3、10-4、10-5)。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培养皿。然后在每皿中倒入已溶化并冷凝至50℃左右的高氏一号培养基15~20ml左右,待冷凝成平板。另取5支盛有9ml一只盛有10ml无菌水的试管,排列于试管架上,依次标明10-1、10-2、10-3、10-4、10-5、10-6。 稀释倾注分离称1g土样放入10ml无菌水试管中振荡10min,即10-1的土壤悬液,静置30s。用无菌吸管无菌操作取10-1浓度的土壤悬液1ml并加入编号10-2的无菌试管中,并吹吸吸管2~3次,吸时伸入管底,吹时离开水面,使其混合均匀。即为10-2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依此类推,直到稀释至10-5的试管中(每个稀释度换1支无菌吸管)。 4 倒平板分离培养 于上述盛有不同稀释度菌液的培养皿中,倒入溶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高氏培养基约

番茄灰霉病用什么药好

前几天有个农户跟我说,他这个番茄生病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就是叶片上还有部分茎秆上有这个褐色病斑,去农药店之后人说是晚疫病。 结果打完之后不见好,反而严重了,就拍了几张照片让我看一下到底是什么病,照片上霉层是灰色的,而晚疫病的霉层是白色的,并且受害的果实成软腐状,晚疫病则是硬的僵果,所以判断是灰霉病。 番茄再膨果期是灰霉病高发期,应注意施药防治,此间如遇连阴雨,可以间隔7-10天打一次药,可以有效的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在配药上应该选择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剂一起使用,效果好。 1.症状: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 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线分明。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此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生态防治。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染病。 药剂防治,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 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灰霉病专用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150斤叶面喷施。采用“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番茄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介绍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图片简介: 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缘和未成熟果实病症最为明显。叶片发病出现深 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发病出现黑色斑点;幼 嫩绿果发病,先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 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番茄灰霉病 图片简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呈V字形,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干燥 时病斑呈灰白色。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 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茎发病后初 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真菌;茄子;气流传播;雨水传 播;农事传播;伤口侵入

番茄顶裂果 图片简介: 番茄顶裂果主要是由于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直接原因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给的养分不足造成的。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

植过早尤其严重。生理性病害;花期养分不足;定植过早;番茄 番茄病毒病(苜蓿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苜蓿型;

番茄病毒病(花叶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 花叶型表现为叶色浓淡不均,黄绿相间,叶片皱缩,明脉,花少果小 而劣,严重减产。病毒性病害;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花叶型;

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发病。蕨叶型表现为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上卷,结果少而小。

_大豆根瘤菌剂载体的选择及最佳施用浓度筛选

第33卷第2期2014年 4月 大豆科学SOYBEAN SCIENCE Vol.33No.2Apr. 2014 大豆根瘤菌剂载体的选择及最佳施用浓度筛选 刘庆莉1,王金生1,刘丽君1,林蔚刚1,王红蕾2,张俐俐3,吴俊江 1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6;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根瘤菌吸附且能促进大豆生长、提高产量的优质载体,并且在优质载体的条件下,筛选出大豆 根瘤菌液的最佳使用浓度,通过3种载体吸附不同浓度根瘤菌液拌种大豆盆栽播种后,对大豆的生物量、结瘤及产量的对比发现:不同载体介入、大豆接入根瘤菌后均对大豆的生物量及结瘤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根瘤菌以草炭和蛭石为载体,更有利于促使大豆植株生长,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草炭的促进结瘤作用持续效果时间较长,液体的持续效果时间最短,而蛭石的持续效果时间相对比较居中;以草炭和蛭石作为根瘤菌载体,低浓度的根瘤菌液接入更能发挥其提高产量的作用,以液体作为根瘤菌载体,根瘤菌接入浓度较高才能发挥其提高产量的作用。结合生产成本来看, 草炭土更适宜作为自主研发根瘤菌剂的载体,同时推荐根瘤菌使用浓度为1.4?108 菌细胞 ·mL -1。关键词:大豆根瘤菌;结瘤;载体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9841(2014)02-0207-04收稿日期:2013-10-11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0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104);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2013RFXYJ043)。 第一作者简介:刘庆莉(1971-),女,技师,主要从事大豆耕作与栽培研究。E-mail :liuqingli1971@126.com 。通讯作者:吴俊江(1970-),男,博士, 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耕作与栽培研究。E-mail :nkywujj@163.com 。Chosen of Soybean Rhizobia Carrier and Screening of the Best Concentration LIU Qing-li 1,WANG Jin-sheng 1,LIU Li-jun 1,LIN Wei-gang 1,WANG Hong-lei 2,ZHANG Li-li 3,WU Jun-jiang 1 (1.Soybean Research Institute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China ;2.Information Center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China ;3.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carrier that was more appropriate for the absorption of rhizobia ,improving yield and quality of inoculated soybean ,and screen the best soybean rhizobia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at levels of quality carrier ,three carriers ab-sorbed different soybean rhizobia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with seed dressing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biomass ,nodular rate and yields of soybean plant by soil pot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carriers and inoculating soybean rhi-zobia could improve the biomass and nodular rate of soybean plant.Peat and vermiculite were used as carriers of rhizobia could remarkab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soybean plant and enhanc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thus the lasting effect of nodular was the longest ,followed by vermiculite and liquid.Low level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could remarkably increased soybean yield and quality with peat and vermiculite as carriers ,however the opposite when used liquid as carriers.In conclusion ,in view of the cost ,peat was more appropriate for soybean rhizobia ,and the best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was 1.4?108 cells ·mL -1.Key words :Soybean rhizobia ;Nodulation ;Carrier 施用根瘤菌菌剂能促进大豆结瘤, 有效提高豆科植物的产量,减少生产中的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由于根瘤菌剂耐污染能力强[1] ,还可以减少因长期使用化肥对 环境的破坏 [2-3] ,对无公害大豆生产以及降低农民 投人, 保护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5] 。因此 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已成为豆科植 物增产的主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效菌种不断被选育或改造,制备菌剂的工艺、保藏菌剂的方法也不断完善和发展,配制成的菌剂的效果越来越好,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利用。与此同时,诸如发酵水平低、保质期短和 技术不成熟、质量不过关等问题限制了根瘤菌剂的产业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菌种质量的高低一直是影响其应用效果的一个突出问题;载体也是大豆根瘤菌肥料质量控制的一个关键因素 [6] 。作 为根瘤菌的载体很多, 如草炭、蛭石、珍珠岩、煤炭、草炭、膨润土和高岭土等。草炭、蛭石由于其营养与pH 适中,表面积比较大和吸附性好,有利于根瘤菌的存活及菌剂保存,是理想的载体 [7-9] 。另外,草 炭和蛭石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适合于在根瘤菌剂生产中应用推广,已成为当代根瘤菌类肥料的主要类型。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筛选出适宜根瘤菌吸附且接种大豆能促进大豆生长、提高产量的优质载体,

如何预防西红柿灰霉病

如何预防西红柿灰霉病 在防治救治方面,许多菜农仅仅注意到叶片或植株喷雾防治灰霉,叶片和植株预防效果非常理想,没有病斑、没有烂叶,但是却不断地烂果。其实这与灰霉病的发病特点有关,认识到这一点,预防烂病果并不难,那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防治灰霉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搞好生态、农业、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大家知道如何预防西红柿灰霉病? 一、物理防治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同番茄枯萎病。注意!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1.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

分钟。 2.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 3.采用RTBF-300病害防治机,对密闭的温室空间空气进行自动化定时量化臭氧灭菌。 二、生物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入秋天后,白天降低棚内湿度,保持通风,摘除病残体,清理出田间。 (1)品种关 品种间抗病性尚待对比验证调查,但已知大红硬果番茄比粉红

果番茄对灰霉病抗性强。如:瑞丽、玛格丽特、以色列189、台湾百利等。推广应用高抗灰霉病番茄品种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基础。 (2)清园处理 重点是抓好3点:一是整地前清除上茬残枝败叶减少菌源;二是大棚定植前高温闷棚和熏蒸消毒,利用夏秋休闲高温季节,密闭大棚。霉、止70毫升加-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多年经验证明,温棚番茄灰霉病防治需要把好六道关,才能得到有效防治。 (4)阴雨天管理关 温度20 ℃左右,阴雨(雪)天光照不足,保护地湿度大,通风不及时,相对湿度在90% (5)阴天过后治疗关

番茄灰霉病菌颉颃菌的筛选

番茄灰霉病菌颉颃菌的筛选 摘要:对从不同生态环境下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菌株68株?经初筛,得到对番茄灰霉有颉颃作用的生防菌株16株,占分离菌株的23.5%?并对其中较强颉颃作用的9株菌株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滤纸片法得到的各菌株对番茄灰霉的抑制率在65.1%~92.0%之间,抑菌带在2.0~11.0 mm之间,共获得颉颃菌株8株,占分离菌株的11.8%? 关键词:番茄灰霉;颉颃菌;筛选;生物防治 Screening of Antagonistic Strain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Abstract:68 strain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round Xingtai University and purified. 16 strains having antagonistics effect to Botrytis cinerea, which account for 23.5% in total were obtained. Among them, 9 strains having great intensive repression to Botrytis cinerea were detected. According to filter-paper detection, the suppression ratio of varieties maintained ranged from 65.1% to 92.0%; and bacteria-resistance region ranged from 2.0 to 11.0 mm. In addition, 8 anti-bacteria strains were obtain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Key words: Botrytis cinerea; anti-bacteria; separation; bio-control 番茄灰霉病是由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危害番茄的茎?叶?花及果实,以危害幼果为主,损失率一般在25%~30%,重者可造成绝产?近年来,随着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等保护措施的改进,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之茬次增多,为番茄灰霉病的滋生蔓延创造了条件?番茄灰霉病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目前化学防治是常用手段,由于频繁施用杀菌剂,病菌抗药性严重?并且施药时以果实为主要目标,造成了一定的农药污染?在病害防治措施中,抗性品种的应用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灰霉病抗源的匮乏,限制了抗性品种的选育[1]?因此,近年来利用有益微生物来防治灰霉病已成为新的防治策略?迄今为止,已有近百种微生物农药来自于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其中有多抗霉素?农抗120?武夷菌素?新生霉素?中生菌素等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国外报道多种真菌?细菌对灰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木霉?粘帚霉?酵母菌?假单胞杆菌等[2]?在国内,从污水和土壤采样筛选番茄灰霉菌颉颃菌的报道较多,但从植物体采样进行筛选的甚少[3,4]?本试验从不同生态环境下采样,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有颉颃作用的菌株,并测定其抑菌效果,为充分挖掘有益微生物资源,利用生防菌防治番茄灰霉病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抑菌活性物质及其抗菌作用机理打下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微生物--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实验设计报告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2013级生科2班 组长:刘瑜 2013506076 组员:汤界世 2013506070 李宇秀 2013506071 于淑婷 2013506075 陈洁作 2013506079

郑国梁 2013506083 2015年10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采集土样的要求和方法。 2、掌握由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3、学习并掌握土壤稀释法和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 4、学习并掌握抗生菌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其中的放线菌多以链霉菌为主,因此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一般地,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若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得到的几乎全部是链霉菌。然而,当采用加热处理土样、选用特殊培养基或添加某种抗生素等方法时,均可提高稀有放线菌的获得率。由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法,并通过选用特

殊培养基的方法,来获得放线菌。

放线菌菌丝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其菌丝体在培养基内,即基内菌丝或称营养菌丝体。基内菌丝体一般没有横隔,由于菌丝体长入培养基内和培养基表面,并纠缠在一起形成密集的菌落,所以用接种针将整个菌落培养基挑起而不破裂。基内菌丝体大部分呈黄、橙、蓝、紫、绿、徽,但也有无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气生菌丝体颜色较深,且较基内菌丝体粗两倍左右。气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它上面形成孢子丝。孢子丝形状有直、波曲、螺旋、轮生之分。螺旋有松、紧、大、小之分,其螺旋的方向也有左旋与右旋之分,大多数种为左旋,少数为右旋。孢子具有不同的形状,有球形、椭球形、杆状、柱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看清楚。根据菌体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的这些特征即可判断出分离出的菌体为放线菌。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1、材料:土壤样品(采集生科院门前草地土壤、16号楼内花圃土壤各500g) 2、试剂:1)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0g)、硝酸钾(1.0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氯化钠(0.5g)、硫酸亚铁(0.01g)、水1000ml、pH7.2-7.4

番茄灰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番茄灰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症状:茎、叶、花、果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导致枯萎病。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病原:病原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属于半知菌亚门。 发病规律:番茄灰霉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葡萄孢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寒冷地区)或菌丝体及分孢梗(温暖地区)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分生孢子依靠气流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在寡照条件下,空气湿度90%以上时,4 ℃ ~ 31 ℃可发病,但发育适温为20 ℃ ~ 23 ℃,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寡照、适温(20 ℃左右)、相对湿度大(9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寄主生长衰弱的,易诱发本病。 防治措施: 一、化学用药 1.如果已经开始发病,预防用药: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好用药的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 (1)苗期:定植前选择无病苗移栽。 (2)初花期:第1穗果开花时,进行预防。 (3)果实膨大期:在浇催果水(尤其在浇第一、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 2.治疗用药: (1)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 (2)发病中后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温室大棚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技术 二、物理防治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同番茄枯萎病。 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1.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分钟。 2.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 3.采用RTBF-300病害防治机,对密闭的温室空间空气进行自动化定时量化臭氧灭菌。 三、生物防治 发病前用30ml霉止兑水15公斤,发病时用50ml霉止加15ml大蒜油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稀释,每7天用药1次。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入秋天后,白天降低棚内湿度,保持通风,摘除病残体,清理出田间。

根瘤菌及其应用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及其应用 摘要:自贝叶林克1888年首次从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获得根瘤菌以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为揭开这一大自然的奥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人们从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分类和遗传等方面对根瘤菌进行了广泛研究,在根瘤菌和根瘤的形态结构,固氮酶的结构和功能,固氮机理和作用调件,根瘤菌在细菌分类学中的地位直到固氮基因,结瘤基因,固氮生态等应用方面都有着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共生固氮体系已进入分子水平,研究转入根瘤菌与宿主豆目植物植物的相互识别和信息传递以及根瘤菌群体感应等方面。 关键词:根瘤菌生物固氮根瘤菌应用 一.根瘤菌的生物学特征 根瘤菌:根瘤菌主要指与豆类作物根部共生形成根瘤并能固氮的细菌,一般指根瘤菌属和慢生根瘤菌属;两属都属于根瘤菌目。根瘤菌侵入寄主根内,刺激根部皮层和中柱鞘的某些细胞,引起这些细胞的强烈和生长,使根的局部膨大形成根瘤;根瘤菌在根内定居,植物供给根瘤菌以矿物养料和能源,根瘤菌固定大气中游离氮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两者在拮抗寄生关系中处于均衡状态而表现共生现象。 根瘤菌的形态特征:根瘤菌是短杆状细菌,因生活环境和发育阶段的不同,在形态上有显著变化.根瘤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和土壤中呈杆状,端生或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培养较久

菌体粗大,染色不均。 生存习性:根瘤菌与植物的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已知全世界豆科植物近两万种。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线,进到根的皮层,刺激宿主皮层细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从侵入线进到根瘤细胞,继续繁殖,根瘤中含有根瘤菌的细胞群构成含菌组织。 根瘤菌进入这些宿主细胞后被一层膜套包围,有些菌在膜套内能继续繁殖,大量增加根瘤内的根瘤菌数,以后停止增殖,成为成熟的类菌体;宿主细胞与根瘤菌共同合成豆血红蛋白,分布在膜套内外,作为氧的载体,调节膜套内外的氧量。 类菌体执行固氮功能,将分子氮还原成NH3,分泌至根瘤细胞内,并合成酰胺类或酰尿类化合物,输出根瘤,由根的传导组织运输至宿主地上部分供利用。与宿主的共生关系是宿主为根瘤菌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碳源和能源以及其他必需营养,而根瘤菌则为宿主提供氮素营养。 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根瘤菌(root nodule bacteria)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这种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已知全世界豆科植物近两万种。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线,进到根的皮层,刺激宿主皮层细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从侵入线进到根

固氮菌筛选及鉴定

固氮菌筛选及鉴定 实验原理 农田的表层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含量比较多。将用表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无氮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生固氮菌才能生长繁殖。用这种方法,可以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离开来。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的方法。 2.初步学会制作临时涂片的方法。 材料用具 农田的表层土壤(土壤溶液的pH不低于6.5)。 无菌研钵,无菌玻璃棒,接种环,天平,存放有载玻片的酒精缸,盖玻片,显微镜,酒精灯,火柴,镊子,恒温箱,量筒,玻璃铅笔。 灭过菌的、盛有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结晶紫染液,无菌水。 方法步骤 一、接种 1.接种前,将灭过菌的、盛有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随后,选取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培养皿供实验用。 2.取10g土壤,放在无菌研钵中,注入5mL无菌水,并用无菌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3.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略微打开培养皿盖,将接种环放在培养基边缘处冷却。然后,用接种环蘸取少许稀泥浆,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共点接15~20处(注意:接种时手和衣袖不要碰到火焰,以免烧伤)。 4.接种后,轻轻地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在实验桌上,并在顶盖上写明实验内容、接种人的姓名和接种日期。 二、培养

将接过种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的温度下培养3~4d。 三、观察 3~4d后,取出培养皿,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稀泥浆周围长出的培养物——黏液。黏液初为无色透明,以后为乳白色,最后变成褐色,表明含有自生固氮菌。 四、镜检 1.制作临时涂片 (1)用镊子从存放载玻片的酒精缸中夹取一片载玻片,将载玻片放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缓缓烘烤,以便除去上面的酒精。将载玻片放在实验桌上,待载玻片冷却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无菌水。 (2)在火焰旁,按照接种的要求,用灭过菌的接种环从培养基上挑取少许黏液,将黏液涂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加1滴结晶紫染液,混合均匀,染色1min。 (3)另取一片载玻片作推片。将推片自液滴左侧向右侧移动,使液滴均匀地附着在两片之间。然后,将推片自右向左平稳地推移(两片之间呈30~45°夹角),推出一层均匀的菌膜。 2.干燥 让临时涂片自然干燥(自生固氮菌的临时涂片不用加热固定,以免破坏荚膜)。 3.在显微镜下观察 依次通过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临时涂片,可以看到染成紫色的自生固氮菌。 结论 通过显微镜能够看到几种自生固氮菌?它们在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将得出的结论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讨论 1.为什么盛放无氮培养基的培养皿应当是灭过菌的? 2.假如黏液中有三种自生固氮菌,你能不能想出一种办法,将这三种细菌分离开来?

番茄灰霉病应该打什么药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https://www.doczj.com/doc/be10193939.html, 番茄灰霉病应该打什么药 1. 症状 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 ”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线分明。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 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https://www.doczj.com/doc/be10193939.html,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染病。 药剂防治, 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 ①移栽前用品萃治菌疫苗稀释1500倍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幼苗。 ②沾花药。定植后结合沾花施药,即在配好的2.4-D 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2%~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 ③催果药。在浇催果水前或初发病时施药。 ④喷雾可选用品萃疫苗套餐兑水120~150斤;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4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⑤烟雾施药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3%噻菌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 ⑥粉尘施药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每7~10天用一次,连施2~3次。

怎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

怎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 西红柿灰霉病表现在症状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和茎。1.叶片。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边缘不规则,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那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防治灰霉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搞好生态、农业、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大家知道怎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 一、物理防治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同番茄枯萎病。注意!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1.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

分钟。 2.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 3.采用RTBF-300病害防治机,对密闭的温室空间空气进行自动化定时量化臭氧灭菌。 二、生物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入秋天后,白天降低棚内湿度,保持通风,摘除病残体,清理出田间。 (1)品种关 品种间抗病性尚待对比验证调查,但已知大红硬果番茄比粉红

果番茄对灰霉病抗性强。如:瑞丽、玛格丽特、以色列189、台湾百利等。推广应用高抗灰霉病番茄品种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基础。 (2)清园处理 重点是抓好3点:一是整地前清除上茬残枝败叶减少菌源;二是大棚定植前高温闷棚和熏蒸消毒,利用夏秋休闲高温季节,密闭大棚。霉、止70毫升加-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多年经验证明,温棚番茄灰霉病防治需要把好六道关,才能得到有效防治。 (4)阴雨天管理关 温度20 ℃左右,阴雨(雪)天光照不足,保护地湿度大,通风不及时,相对湿度在90% (5)阴天过后治疗关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常见病害,除侵染番茄外还能侵染黄瓜、西葫芦、辣椒、茄子等,该病主要发生在温室中,露地发生较轻。 番茄灰霉病主要侵染花器和果实,也危害叶片和茎秆,是大棚番茄上最严重的果实病害之一。在受害的果实中,以青果受害最重,果实发病总是先从残留在青果上的柱头和花瓣开始,然后向果面或果柄处蔓延,导致果实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严重时果实脱落,失水后僵化。花器感病总是先从花瓣和花萼的端部开始,造成花蕾和花朵腐烂。叶片感病则从叶尖开始,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始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在病斑上有不明显的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在后期当湿度大时所有染病部位都会长出灰色霉层,叶片枯萎。茎秆染病时产生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展为椭圆形,严重时可引起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灰霉病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有气流、流水及农事操作,从伤口、衰老枯死的器官如花瓣、花萼、花器的柱头、叶尖等处侵染。沾花是番茄灰霉病人为传播的重要途径。花期和幼果期是番茄灰霉病发生的主要时期,若此时湿度过大,病花、病果激增,会造成烂果高峰期。番茄灰霉病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23℃,较低的温度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湿度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当空气湿度在90%以上时,病害才会迅速蔓延。 灰霉病的发生除与环境条件有关外,还与植株的生理状况有关,当植株极度衰弱或组织受伤、受冻条件下,空气湿度在94%以上、温度适宜就有可能大发生。对于露地番茄来讲当初夏遇低温高湿的环境时,植株生长慢、抗病性差,灰霉病就常会大发生。在大棚番茄中,大量的开花结实导致植株抗病能力降低,若此时遇到多日阴天,无法通风换气,夜间叶面结露,白天温度又低即可导致灰霉病的大发生。 防治灰霉病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对于预防我们要把控5关:(1)品种关,大红色硬果西红柿比粉红色果对灰霉病抗性强。(2)清园关:主要抓好3点,一是整地前清除上茬残枝败叶减少菌源;二是大棚定植前高温闷棚和熏蒸消毒,利用夏秋休闲高温季节,密闭大棚,温度提高到45℃以上持续2-3天,利用高温杀灭残留菌源;三是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轻摘轻拿,集中销毁,减少扩散,切不可随便将病果堆放在棚外或靠近大棚的地方。清洁田园是减少初侵染和再侵染的关键。(3)预防关:灰霉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阴雨和下雪天气来临前忌灌水,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阴天棚内湿度过大。要根据天气预报,在阴天到来之前及早喷洒凯泽(巴斯夫)或霉止(先正达)等杀菌剂,阴天可在晚上燃放烟雾剂。(4)放风控温关:温度在20℃左右,阴天光照不足,大棚内湿度大,通风不及时,结露时间长,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因素。阴天低温、高湿、寡照,此时切忌喷药,

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高效大豆根瘤菌的筛选 作者:张欣,李玉文转贴自:本站原创 (1.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2.黑龙江省科学院生物肥料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将选取的10株大豆根瘤菌菌株(HLJN1001,HLJN1002,HLJN1003,HLJN1004,HLJN10 05,HLJN1006,HLJN1007,HLJN1008,HLJN1009,HLJN10010)与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栽培的5 个大豆品种(垦农18号,垦鉴豆25号,合丰25号,疆丰21-1381号,绥农4号)进行最佳共生匹配双瓶筛选试验,测定了大豆植株株高、叶片颜色、结瘤数、瘤干重和植株地上部分干重等生物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筛选出共生固氮结瘤能力强的优良菌株HLJN1001和HLJN 1003。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大豆品种;共生匹配;筛选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1)10—0125—03 根瘤菌(Rhizobium)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可以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形成氨,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但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独立存在时,不能利用大气中的N2,而当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的根细胞并在其中迅速增殖后,可产生类菌体,并在根瘤内出现豆血红蛋白,同时具备类菌体和豆血红蛋白的根瘤便具有固氮能力。研究表明,不同的根瘤菌与大豆品种间的共生固氮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2] 。因此,筛选与豆科作物品种匹配、固氮能力好、竞争结瘤能力强的优良菌株,是提高根瘤菌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3]。现选取10株大豆根瘤菌菌株,与5个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栽培的大豆品种进行共生匹配性研究,从中筛选出优良菌株,为大豆育种材料的选择和共生固氮作用的发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株 HLJN1001,HLJN1002,HLJN1003,HLJN1004,HLJN1005,HLJN1006,HLJN1007,HLJN1008,HLJN1009,

常见细菌鉴定

常见细菌鉴定 平装: 33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7119610 条形码: 9787117119610 尺寸: x x cm 重量: 540 g 百分网内容简介 《临床常见细菌、真菌鉴定手册》着重对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和研究进行了细致阐述。细菌耐药也是当前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抗生素滥用是造成耐药性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是进化史上最成功的例子,存在几十亿年了,新兴的微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类和微生物之间是适应而不是对抗。院内感染菌株绝大部分是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破坏了正常菌群,导致微生态失衡情况下,引起感染的发生、发展。我从事微生态研究多年,深刻认识到只有从生态平衡角度,将传统的单纯“杀菌”理论转变为“杀菌”加“促菌”理论,保护人体的正常菌群,维护人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才是控制感染的根本办法。 百分网目录

上篇临床细菌学 第一章需氧及兼性厌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球杆菌、球菌及弯曲菌和螺旋菌 第一节心杆菌属 第二节放线杆菌属、艾肯菌属、金氏杆菌属和色杆菌属 第三节弗朗西丝菌属 第四节布鲁菌属 第五节军团菌属 第六节假单胞菌属 第七节伯克霍尔德菌属、窄食单胞菌属、丛毛菌属和食酸菌属 第八节不动杆菌属 第九节莫拉菌属 第十节金黄杆菌属和威克斯菌属 第十一节奈瑟菌属 第十二节鲍特菌属 第十三节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苍白杆菌属和根瘤菌属 第十四节弧菌属 第十五节气单胞菌属 第十六节肠杆菌科

第十七节巴斯德菌属 第十八节弯曲杆菌属和弓形菌属 第十九节螺杆菌属 第二十节巴尔通体属 第二十一节钩端螺旋体属 第二十二节疏螺旋体属 第二十三节密螺旋体属 第二章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及杆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链球菌属 第三节肠球菌属 第四节气球菌属及其相关菌属 第五节李斯特菌属和丹毒丝菌属 第六节棒状杆菌属及相关菌属 第七节芽胞杆菌属和其他需氧芽胞杆菌 第八节分枝杆菌属 第九节奴卡菌属、红球菌属 第三章专性厌氧菌 第一节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嗜胨菌属、微金菌属和厌氧球菌属 第二节韦荣菌属、氨基酸球菌属和巨形菌属 第三节丙酸杆菌属、放线菌属、双歧杆菌属、真杆菌

微生物分类鉴定

第三节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微生物鉴定的依据 获得纯化的微生物分离菌株后,首先判定是原核微生物还是真核微生物,这实际上在分离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选择性培养基已经决定了分离菌株的大类的归属,从平板菌落的特征和液体培养的性状都可加以判定。然后,如是原核微生物,便可根据表14-3 所示的经典分类鉴定指标进行鉴定,如条件允许,可做碳源利用的BIOLOG-GN 分析和16S rDNA 序列分析。多项结果结合起来确定分离菌株的属和种。 表14-3 微生物经典分类鉴定方法的指标依据 二、微生物鉴定的技术与方法 根据目前微生物分类学中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可把它们分成四个不同的水平:①细胞形态和行为水平,②细胞组分水平,③蛋白质水平,④基因组水平; 在微生物分类学发展的早期,主要的分类鉴定指标是以在细胞形态和习性为主,可称为经典的分类鉴定法。其他三种实验技术主要是60 年代以后采用的,称为化学分类和遗传学分类法,这些方法再加上数值分类鉴定法,可称为现代的分类鉴定方法。 (一)、经典分类鉴定法 经典分类法是一百多年来进行微生物分类的传统方法。其特点是人为地选择几种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分类,并在分类中将表型特征分为主、次。一般在科以上分类单位以形态特征、科以下分类单位以形态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加以区分。最后,采用双歧法整理实验结果,排列一个个的分类单元,形成双歧检索表(图14-4 )。 A. 能在60 o C 以上生长 B. 细胞大,宽度1.3~1.8mm ……………………………………… 1. 热微菌属 ( Thermomicrobium )

BB. 细胞小,宽度0.4~0.8mm C. 能以葡萄糖为碳源生长 D. 能在pH4.5 生长…………………………………………… 2. 热酸菌属 ( Acidothermus ) DD. 不能在pH4.5 生长………………………………………………… 3. 栖热菌属 ( Thermus ) CC. 不能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 4. 栖热嗜油菌属( 栖热嗜狮菌属Thermoleophilum ) AA. 不能在60 o C 以上生长 图14-4 双歧法检索表例样 应用BIOLOG-GN 仪检测分离菌株对众多碳源的利用情况判断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近年来也时有应用。在BIOLOG-GN 仪上有96 个小孔,其中95 孔内分装有95 种不同碳源的缓冲液,1 孔为无碳源的缓冲液对照,各孔接入适宜菌浓度和液量的分离菌株培养物,定温培养,每日定时读取BIOLOG-GN 仪计算机上各碳源利用情况,一般为时1 周,BIOLOG-GN 仪可显示出该鉴定菌株的最可能归属。 (二)、数值分类法 又称阿德逊氏分类法() 。它的特点是根据较多的特征进行分类,一般为50 ~60 个,多者可达100 个以上,在分类上,每一个特性的地位都是均等重要。通常是以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对环境的反应和忍受性以及生态特性为依据。最后,将所测菌株两两进行比较,并借用电子计算机计算出菌株间的总相似值,列出相似值矩阵( 图14-5) 。为便于观察,应将矩阵重新安排,使相似度高的菌株列在一起,然后将矩阵图转换成树状谱(dendrogram)( 图14-6) ,再结合主观上的判断( 如划分类似程度大于85 %者为同种,大于65 %者为同属等) ,排列出—个个分类群。 图14-5 显示6 个细菌菌株的遗传相似矩阵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