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

论文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

论文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
论文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

毕业设计(论文)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

所在系(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年月日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XXXXXXXX》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

年月日

摘要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1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4.1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康复,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I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发病率约为43%,在慢性期的发病率约为18%。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多是由于延髓吞咽中枢神经受损进而引发真性球麻痹,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脱水、营养不良或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引发患者肺癌感染,进而因窒息而死亡。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经常采用鼻导管进食的传统治疗方式,但长期使用会使患者的摄人营养单一。现阶段临床中多通过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改善其吞咽功能,使患者尽快恢复自主进食,从而充足营养供给、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1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7例),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39—77岁,平均(57.94±4.38) 岁。观察组(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8—73岁,平均(56.42±5.2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训练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治疗周期均为3周,3周后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综合比较。1.2.1冷刺激训练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后,用冰冻棉棒轻触患者两颊、上腭、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完成后指导患者进行鼻深呼吸,每组重复15 次,3组厌。1.2.2舌运动训练指导患者舌头进行上下左右运动,舔口唇一周,训练时可在患者唇边放置压舌板,指导患者舌头触及压舌板。每组训练反复8—1O次,

2组,天。1.2_3吞咽动作训练首先,将患者食指用胶套包裹,置于口中作吮吸动作,每组重复2O次;然后指导患者将手指放置于甲状软骨上缘,并作甲状软骨向上动作,每组重复20次。每组15—20min,2组厌。1.2.4口唇闭锁训练让患者闭拢口唇并衔一个系线的大纽扣,治疗师牵拉系线,嘱患者紧闭口唇进行对抗,尽量不使纽扣脱出,还可进行抗阻鼓腮、嘴角上翘等练习。1.2.5下颌运动训练下颌局部进行湿热敷处理后,做前伸、左侧右侧运动,让患者以臼齿咬紧压舌板,每组6次,每次30—60s。1.2.6构音训练

指导患者发?h’音,然后发“a”音,当喉部沙哑时。通过局部按摩使声门完全打开。

1.2.7声带内收训练患者在清嗓后深吸一口气,憋住,然后用力发长音“1”,然后呼气,嘶哑声越小,声带内收效果越好。1.2-8咳嗽训练嘱患者练习咳嗽动作,有利于排出吸人或误吸的食物。1.2.9声门上吞咽训练指导患者口中含气,紧闭口唇后重复做空吞咽动作,吞咽后立即咳嗽。1.2.10物理治疗一低中频电疗法将电极板置于两颊,以三角波刺激喉吞咽肌群,辅助电极置于颈后第7颈椎处,刺激时患者做吞咽动作,治疗时间2O一30 min。1-2 次/d。1.2.11摄食训练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前倾,给予流食但避免过稀,温度适中。进食过程中患者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吞咽动作上,反复重复吞咽动作。训练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是否出现误吸、呛咳等现象,以避免吸人性肺炎的出现。

1.3评价标准本组研究采用滕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吞咽能力≥9 分;显效:6—8分;有效:3—5分;无效:1-2分。

1.4统计学方法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0.05时认为两组之间所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4.1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多是由于延髓吞咽中枢神经受损进而引发真性球麻痹,或是由于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引发假性延髓麻痹,是脑卒中患者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观察组27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在经过冷刺激训练、舌运动训练、吞咽动作训练、口唇闭锁训练、下颌运动训练、构音训练、声带内收训练、咳嗽训练、声门上吞咽训练以及物理治疗一低中频电疗法之后,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4.17%)。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性与功能性上具有自我重组能力,通过吞咽功能训练可以促进机体正常的吞咽反射,恢复患者吞咽功能。本组研究中,通过冷刺激训练能够缓解吞咽肌群的紧张程度,协助咀嚼肌与口轮匝肌的功能恢复,诱发并强化吞咽反射,增加吞咽力度。在冷刺激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其他发音与吞咽动作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部受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抑制异常反射,有利于残留神经功能重建,有效避免患者咽下肌群萎缩。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中经常会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在治疗过程中配合适当的康复治疗能够对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所提高,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以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韩永升,韩咏竹,李凯.针刺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Ⅱ】.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

672-673.f2]2宋汉秋,李凌云,岳胜利.电针双人迎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U】河南中医,2008,28(4):6O.[3】危静,倪朝民,苏义基.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42~,3疗效观察卟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2):403—404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11743.3

张书芳(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北京102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369(2008)21—2545一02

脑卒中是指起病迅速的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二首位的致残原因?。由于脑卒中损伤了与吞咽相关的神经结构,因此,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大约30%~50%的脑卒中患者有吞咽困难,脑干卒中发生率约为40%一70%,单侧半球卒中发生率约为35%。脑卒中后吞咽器官都可受累,患者呵同时存在多器官功能异常。一般急性期町检查出吞咽困难的患者占30%一65%,慢性期为16%[2 J。目前随着科学的进步,此类患者通过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其生存质量有Lr明显的提高,因此脑卒中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许多关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方面的文章,并对此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作以下综述分析。旨在探索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手段达到减少脑卒中患者痛苦的目的,对于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呛咳,致使液体从鼻孔流出。食物向咽部移动困难,常有食物及大鼍唾液滞留在口腔中。并易造成难以控制的吸人性肺部感染,营养不良,这些均可独立影响死亡率"1。重症患者表现为口常张开,唾液外溢,不能吞咽或讲话。局部检查舌肌萎缩或有肌柬震颤,咽反射消失或存在。通常在口腔期和咽期最易发生吞咽功能障碍,造成患者水和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或出现咽下性肺炎甚至室息。由于目前在治疗吞咽障碍方面还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因此,选择康复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蕈要。1 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因素分析2006年彭化生卜。等临床研究将8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了吞咽康复训练,训练方法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包括:面颊、口唇、下颌、面部等肌群的运动训练,头颈部放松洲练,呼吸运动、咽部冷刺激、咳嗽训练和吞咽训练;摄食训练包括:选择合适摄食体位、食物形态、餐具,吞咽定量定速,反复轮换吞咽,改变以往进食习惯,治疗性进食等。记录患者进食情况和反映,疗程4周。在选取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慢支感染、卒中类型、病灶数目、吞咽分级、康复介入时间(天)、认识障碍、感觉性失语、视听觉障碍、配合程度的13个单因素中,经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单因素分析中:严莺程度、合并慢支感染、认识障碍、视听觉障碍、是否合作、康复介入时间、感觉性失语7个因索是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危险闵素(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治疗前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康复介入时间、认识障碍、视听觉障碍是影响康复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还显示:治疗前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疗效的关键因素,治疗前吞咽障碍程度越重疗效越差。同时康复介入时间也是影响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早期康复介入,效果较好。此外还与患者高级脑中枢受损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有关。2各种治疗方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2.1 针刺疗法2006年曾海辉等p1临床研究中:入选50例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的病例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将针刺组的治疗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疗法进行改善吞咽功能的治疗。观察治疗疗程为20天。本研究的结果为:针刺治疗组患者吞咽能力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分数为4.64 4-1.78;而对照组改善分数为2.48 4-1.64,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结果提示针刺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方面有显著性治疗作用。2.2心理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由于突然发牛疾病,常常伴有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障碍。由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为此,适当进行早期心理康复,对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2007年周铁宝等【63临床研究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以常规

药物治疗并配合一个疗程的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步骤的心理康复治疗。以6周为评定疗效的时限。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显效率为5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30%,显效率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以说加以心理康复的综合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更理想。2.3康复训练目前脑卒中引起吞咽障碍的患者,在经过系统规范的基础训练、摄食训练后,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并减少相关并发症,这已得到许多研究证实¨’。2006年徐秋珍等喁1临床研究中:将52例病例按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3.1对照组训练方法按神经内科方法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2.3.2观察组训练方法于入院后72小时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卜进行康复训练:对中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系统的基础训练:(1)吸吮训练,(2)喉抬高训练(每I:t两次,每次模仿动作20次),(3)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每日两次。对轻度吞咽障碍患者主要选择体位(躯干30度的仰卧位头部前倾健侧在F)和摄食训练。2.3.3结果显示观察组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指出:内囊及以上部位病变引起吞咽障碍康复效果

2545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2008年11月第20卷上半月第2l期

中国民康医学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g Health

Nov,2008 V01.20 FHM No.21

明显优于脑干病变的患者。2.4综合治疗2.4.1方法的选用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2006年谢静红等一1临床研究中将人选的168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各组84例,两组间各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以中西医结合康复综合治疗,其方法如下。2.4.1.1针刺治疗主穴:廉泉穴、外金津、外景液、配穴:地仓、合谷、内仓、内关、风池。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间隔2日进行下一疗程;2.4.1.2中药汤剂方剂:地黄饮子加减,水煎后口服或鼻饲每日l剂,10天l疗程;2.4.1.3康复训练2.4.1.3.1间接¨|I练(1)口唇闭锁练习,(2)下颌运动练习,(3)舌的运动练习,(4)冷刺激,(5)促进吞咽反射训练。2.4.1.3.2直接训练(1)体检,(2)食物选择,(3)一口量,(4)咽部滞留食物去除法:空吞咽或交互吞咽。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03%,对照组72.6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治疗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明显的效果110’?。2.4.2时期的介入在综合治疗的作用世界卫牛组织推荐关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开始时间为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的48小时后¨“。因此,脑卒中引起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不仅要强凋治疗手段与康复方法的选择,而且还应注重治疗时期的介入。2006年顾茕等¨纠临床研究中:将入选的60例病例,按每组30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将治疗组中15例患者列为早期康复组,另15例为延迟康复组,分别于发病7天内和7天后开始4周的康复治疗;另外30例为对照组,各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单凶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卜加以吞咽训练、针灸、低频电刺激、语言认知训练。其中蘑度吞咽障碍的患者在胃管鼻饲的状态下进行治疗。其训练方法按以下内容进行合理组合。2.4.2.1吞咽康复治疗措施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屏气一发声训练,吸吮与喉上抬的训练,空吞咽和交互吞咽,门德尔松式手法,摄食训练;2.4.2.2针灸治疗措施取穴;风府、人迎、廉泉、百劳;2.4.2.3认知治疗措施拼凑图案,画图,数球,综合训练,训练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2.4合并语言构音障碍,失语,失认症的患者给以相应的治疗措施。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结果显示:治疗1月后,早期康复组及延迟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说综合训练对于脑卒中吞咽

障碍效果好,尤其是早期康复效果更好‘14,15】。

3总结综f:所述,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过程中,康复效果是否理想不仅与患者的病变部位、认知障碍、视听觉障碍程度有关,而且与采用的康复治疗措施以及康复介入的时间有关。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不管是采用常规加针灸治疗、针灸加以心理治疗或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均能有效地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鼍。从本文中了解到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霞要的作用,其中在常规治疗中介入康复训练比不介入康复训练的效果要好,而且早期介入比延迟介入效果更好;另外针灸加心理治疗等一系列综合治疗要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综合治疗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好。所以本文认为:采取早期康复介入及心理治疗并结合针灸和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较理想的康复治疗措施。参考文献[1] GoYdon C,Langton HR,Wade DT.Dysphagia in acute Strhejj

Bmj,1987,195(6595):411—414.[2]wade DT,Langtom HR.Moteor Loss and Swallowing difficulty at'ter stroke:requency,recorery and prognosis[J]Act.a.neur01.

scand,1987,76(1):50—54.[3]Daniels SK,Braileg K,Priesflg PH,et.a1.AS Pratoon in Patients with.acute stroke[J】.Arch Phys Med Rchabil。1998。79(1):14

—19.

[4] 彭化生,袁春兰.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闰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42—144.[5] 曾海辉,乌超,任少玲,等.针刺疗法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对比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43—344.[6 3 周铁宝.胡高娃.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34二-137,[7] 王向群,扬金平,扬树琛,等.吞咽障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及神绛康复的影响[J].中国I临床康复,2003,7(19):2704.[8] 徐秋珍,张修芝.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i2(3):266—267.[9] 谢静红.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84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8):671—672.[10] 栗滢波,马秀芹,顾连芬.脑卒中后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综合治疗[J].中国康复,2004,19(5):305.[11] 马艳平,张俊玲,宋慧,等.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6):492.

[12]WHO Stroke 1989.Recommendation on stroke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herapy[J].Stroke,1989,20(i0):1407.[13] 顾莹.郇瑛,吕涌涛,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I(i):71—72.[14] 刘志顺,刘保延.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5):291.[15] 刘悦.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观察[J].中国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6):373—374.(收稿日期:2008一cr7—17)

(上接第2538页) [3] Garipy J。Wassonneau W.Levenso J,el a1.Evidence for in rive [4] 赵毛霞,刘运芳,张梅.等.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动脉粥样斑carotid andfemoralwallthickeningin human hupertensionC J】.Hy- 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卢医学杂志,2002,18(10):7.pertension,1993,22:1lI.(收稿日期:2008一09—18)

2546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书芳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北京,102209 刊名: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 英文刊名: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年,卷(期):2008,20(21) 参考文献(15条)

1.GoYdon C;Langton HR;Wade DT Dysphagia in acute 1987(6595)

2.Wade DT;Langtom HR Moteor

Loss and Swallowing difficulty after stroke:requency,reeorery and

prognosis 1987(01)

3.Daniels SK;Braileg K;Priesflg PH AS Pratoon in Patients with.aeute stroke 1998(01)

4.彭化生,袁春兰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

5.曾海辉,马超,伍少玲,金冬梅,黄利荣针刺疗法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对比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4)

6.周铁宝,胡高娃药物治疗与心理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2007(3)

7.石向群,杨金升,杨树琛,令亚琴吞咽障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及神经康复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

2003(19)

8.徐秋珍,张修芝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期刊论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3) 9.谢静红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84例[期刊论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8) 10.栗滢波,马秀芹,顾连芬脑卒中后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综合治疗[期刊论文]-中国康复2004(5) 11.马艳平,张俊玲,宋慧,朱士文,宋成忠,李义召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期刊论文]-中国康

复理论与实践2005(6)

12.WHO Recommendation on stroke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therapy 1989(10) 13.顾莹,郇瑛,吕涌涛,李丽,李义召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的方法及疗效[期刊论文]-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1)

14.刘志顺,刘保延,张维,孙书臣,王德文,刘军,刘元石,黄漫,杨涛,叶永铭,王映辉,郭玉峰,赵宏,黄石玺,乐扬,李以

松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针灸2002(5) 15.刘悦,凌方明,梁宏宇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6)

引用本文格式:张书芳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

2008(2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一)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多达25%~73%1],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患者还可因进食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康复护理,可避免因吞咽困难导致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尽早改善吞咽功能,不但可以及时从消化道用药,还可以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心理护理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直接影响着康复的成效。当患者处于兴奋状态及良好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常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紧张、悲观、厌食甚至拒食心理,易激怒或抑郁,甚至失去生存信心。因此应通过心理疏导,要注意调整患者心态,在患者进食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运用巧妙的语言积极暗示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其安全感,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提倡集体进食,以减轻或消除孤独感。 2摄食训练 2.1进食体位 (1)坐位:躯干垂直,头轻度向前屈曲,这种体位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气管,有利于吞咽动作形成。尽可能进食后保持此体位30min。(2)仰卧位:躯干45°仰卧,喂食者位于患者的健侧,该体位可促进残留食物从咽峡部排出,防止吸入气管。(3)侧卧位:向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减少食物残留于瘫痪侧。(4)平卧头偏向一侧:由于病情特殊,如脑出血急性期需要平卧时,可采取此体位,防止误吸入气管。 2.2一口量 指最适宜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一口量过多,食物就易从口中漏出或残留在咽部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所以一般先以少量食物(一汤匙)试探,后酌情加量。 2.3进食速度 进食速度不能过快,以较正常人相对缓慢的速度咀嚼和吞咽,每进食一口后,要让患者反复吞咽数次。每次进食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进食时尽量不要与患者交谈,防止误吸、误咽。 2.4食物选择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密度及形态均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易于咀嚼和通过咽部,不易在食道黏膜上残留的食物,可选果冻、蛋羹、豆腐脑、米糊等半固体食物,从小量逐渐增加固体食物并进而过渡到进食普通饮食和水。治疗同时还要兼顾患者的喜好、营养成分及食物的色、香、味、温度等。 3吞咽训练 对摄入、吞咽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增加协调能力。一般安排在饭前,每日3次,每次20min 左右。 3.1舌体运动训练 让患者以舌尖抵硬腭部,舌在齿内侧回旋并发“la”音。对舌体运动障碍患者,用压舌板按摩舌部,护理人员用纱布包裹患者舌尖,向左右口角及上下牙龈等不同方向软牵拉,后嘱患者用力缩舌,促进其舌体前后运动或左右反复伸展。

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 摄食-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低,若得不到及时的早期康复护理,严重者可引发误咽性肺炎,甚至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和分饮次进行评价。标准如下:Ⅰ级(优),5 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常常呛者应终止实验) 2.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起病急,致残率高,有的患者由于表达困难,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现象,所以心理护理对吞咽功能恢复方面尤其重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护士应注重与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恢复过程,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和需要配合的事项;又由于病程长,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容易造成患者与家属丧失信心。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对患者在功能恢复期间取得的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肯定,鼓励患

者进行主动运动,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激发家属共同努力,坚持训练的信心。同时介绍吞咽功能康复的成功例子,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3.训练方法 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自行摄食。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护士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②屏气-发声运动[1]: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 exerciscs),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③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地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 min。 ④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吞咽训练及护理效果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吞咽训练及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吞咽训练及护理效果。方法19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吞咽训练组,各9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吞咽训练组饮水试验结果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训练组可进食普通食物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吞咽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饮水及饮食功能明显发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吞咽训练;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sis the swallowing training and nursing effect of swallowing dysfunction in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92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and swallowing training group,with 96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wallowing training group contained higher proportion of normal results in drinking test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swallowing training group also had higher proportion of taking normal food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Swallowing training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nursing can provide precisely clinical effect for swallowing dys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and their drinking and eating function are all obviously improved. This metho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Stroke;Swallowing dysfunction;Swallowing training;Nursing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其中以吞咽功能障碍为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据有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率高达40%以上,不仅对整体康复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影响了患者对营养的正常摄取[1,2]。以往临床上仅给予常规护理,无法达到康复效果,现本院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旨在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5月收治的19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吞咽训练组,各96例。常规护理组中男55例,女41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9.2±3.5)岁。康复护理组中男53例,女43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8.5±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

后L 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 AV I较术前降低(P <0.05)。提示射频消融后维持窦性心律可以使左心房形态型结构发生逆重构。可能的原因为左心房不是一个对称的三维结构,且左心房扩大的形式也不是均匀的,因而L AD往往不能正确评估左心房实际的大小。L AV I是经BSA校正的衡量左心房大小的可靠参数,较L AD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左心房实际大小。虽然导管消融后心房颤动有复发,但左心房大小呈减小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术后心房颤动发作时间或频度减少;另一方面是消融能量对心房肌的破坏作用,形成的瘢痕收缩产生类似“夹板”效应,使心房容积减小;另外,有些研究也表明导管消融术后左心房大小的减小可能并不是单纯转律的作用,有可能为心房颤动导管治疗后的心脏逆重构。总之,研究结果提示射频消融术能够减少左心房大小,部分逆转心房重构。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局限性:①研究尚不能完全检出导管消融术后的一些无症状复发事件,且样本量较少,可能会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②只选取一个时间点,未能观察心房重构逆转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 Berruezo A,Tamborero D,Mont L,et al.Pre2procedural predictor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J].Euro Heart J,2007,28(7):8362 841. [2] Hof I,Chilukuri K,Armin2Zadeh A,et al.Does left atrial volume and pulmonary venous anatomy predict t he outcome of cat 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9,20(9):100521010. [3] Shin SH,Park M Y,Oh WJ,et al.Left atrial volume is a predictor of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fter cat heter ablation [J].J Am Soc Echocardiogr,2008,21(6):6972702. [4] 李康,丁燕生,杨俊娟,等.左心房容积指数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预后的关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7,15(3):1392141. [5] Jayam V K,Dong J,Vasamreddy CR,et al.Atrial volume reduction following cat 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relation to reduction in pulmonary vein size:an evaluation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J].J Interv Card Electrophysiol,2005,13(2):1072114. [6] Taso HM,Wu M H,Huang B H,et al.Morphologic remodeling of pulmonary veins and left at rium after cat 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insight from long2term follow2up of t hree2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5,16(1):7212. [7] Beukema WP,Elvan A,Sie H T,et al.Successfu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patient s wit h previous atrial fibrillation result s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left atrial size[J].Circulation,2005,112 (14):208922095. 收稿日期:2010211215 修回日期:2011212213 编辑:李玉丁 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 戴晓红1,曹正祥2 (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a.内科;b.康复科,江苏如东226403) 关键词:脑梗塞;吞咽障碍;肺炎,吸入性;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583X(2011)0820709203 由于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造成吞咽功能障碍,食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可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是卒中后1个月内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并造成卒中后第1年病死率20%,以后每年约10%~15%[1]。为探讨其临床特点,降低老年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因误吸而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提高救治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科对诊断为老年卒中吞咽障碍,并有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可能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老年卒中患者70例,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通过吞咽障碍评估,在原有疾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者为康复组,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61~78岁,平均(69.0± 2.0)岁。未予康复训练者为对照组,共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8.0±4.0)岁。排除意识丧失、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完全失语及连续治疗不到1个月的患者。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选择体位 完全不能经口进食者早期即给予鼻饲饮食。经口进食者给予进食指导,适当的进食体位,以头部前屈,健侧在下的卧位,躯干与地面角度>45°最安全。并以进食泥状食物为主,显著提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 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 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 十三、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

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 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 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 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 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 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 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将吞水试验作为判断是否行鼻饲的处理方法,减少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危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共6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产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原因。结果本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6例,其中发生窒息4例,窒息死亡2例。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吞水试验,对异常的患者则给予行鼻饲,鼻饲流食和药物,同时行普通针刺或电针、加强康复训练,可配合行高压氧治疗,以期获取更好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饮水试验 急性脑卒中患者常并发球麻痹,引发吞咽功能障碍,在进食后常常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情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避免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0例,其中男320例,女300例,年龄在35~88岁,平均为58.3岁,其中脑梗死395例,脑出血225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言语功能障碍。 1.2 吞咽功能的评价 根据洼田氏提出的30ml饮水试验[1]作为评价吞咽功能的床边检测依据。嘱患者喝30 ml温开水,观察和记录患者的饮水所用时间、有无发生呛咳、饮水时状态,并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在5 s内将30 ml水全部喝尽,未发生呛咳,判定为正常;如果患者喝水时间大于或者等于5 s或者2次喝尽,未发生呛咳,我们判定为可疑;如果患者分1~2次喝尽,或无法全部喝尽,均发生呛咳,我们判定为异常。 1.3 处理方式 我们对评估为吞咽功能障碍(异常)的患者均行鼻饲并鼻饲流食及药物,如果患者再次进行评价试验时吞咽功能(1次/7 d)时,判定为正常时,则给予停止鼻饲并瞩其自行进食、服药;对判定为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瞩其自行进食、服药;对判定为为吞咽功能可疑的患者则瞩其流质饮食,如果发现患者进食后发生呛咳症状则按吞咽功能障碍(异常)处理,如果在7 d内进食时为发生呛咳者则按方法判定为吞咽功能正常处理,治疗中如进食过程中发生呛咳者则再次评估吞咽功能,并参照上诉方案处理。常规行药物治疗、普通针刺或电针治疗以及高压氧、功能康复训练等治疗。 2 结果

康复习题(一)脑卒中康复治疗概论

2014年全院康复培训习题(一):脑卒中康复治 疗概论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1. 脑卒中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神经系统不再恶化(C),即可进行康复。 A. 12小时后 B. 24小时后 C. 48小时后 D. 72小时后 2. 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 B ) A. 一周 B. 三个月 C. 六个月至一年 D. 发病后一年以上 3. 为脑卒患者穿脱衣服应(D ) A. 先穿健侧,后脱患侧 B. 先穿健侧,后脱健侧 C. 先穿患侧,后脱健侧 D. 先穿患侧,后脱患侧 4. 为加强对偏瘫患者患侧的刺激,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错误的是( C ) A .在患侧洗漱 B. 在患侧进食 C. 在患肢静脉输液 D. 在患侧测量血压、脉搏 5. 偏瘫病人上下楼梯应(B ) A. 上楼先迈健侧,下楼后迈患侧 B. 上楼先迈健侧,下楼后迈健侧 C. 上楼先迈患侧,下楼后迈患侧 D. 上楼先迈患侧,下楼后迈健侧

6.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目的不包括( B ). A.预防关节活动受限 B. 预防咔血 C.预防肌肉萎缩 D.预防深静脉血栓 7. 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形式有:( B ) A. 外旋 B. 尺偏 C. 外展 D. 屈曲 8. 脑卒中康复治疗不包括( D ) A.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B.针灸 C.心理治疗 D.行为观察 三、名词解释。(8分)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一.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尽早进行早期康复,主动参与持之以恒,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不同阶段不同方法。 二.脑卒中康复影响因素? 1.脑卒中发病类型、发病部位、发病严重程度是不可控因素。 2.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治疗的时机、方法、持续时间、主动参与程度、心理状态、基础疾病控制质量、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是可控因素,直接影响脑卒中的康复预后。 3.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 汪玲怡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汪玲怡 发表时间:2016-06-28T12:03:33.460Z 来源:《医药界》2015年10月第10期作者:汪玲怡 [导读] 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1999)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10【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方法??总结2015年1月至6月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论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护理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重者导致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因此,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有助于吞咽功能早日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男28例,女22例,年龄38~80岁,病例最短7天,最长20天。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吞咽功能训练成功的保障,据报道[1],通常情况下,脑卒中患者不但伴有吞咽障碍,也常会伴有肢体、语言功能障碍,由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又不能用语言表现出来,而产生焦虑、悲观等心理问题,发生率占总发病率的近一半。为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康复训练。 2.2 吞咽功能训练 2.2.1口运动训练①采用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用棉棒蘸冰水,抵住前腭弓部摩擦,刺激软腭、咽部,叮嘱患者练习空吞咽动作,并发出“a、o”音节,发音可抬高软腭,利于吞咽训练,诱发吞咽反射。空吞咽训练可增加前口腔咽部的机械运动,冷刺激具有提高咽部吞咽的敏感性,强化咽部吞咽功能。②加强舌肌、口腔肌群运动训练,采用湿纱布,引导患者上下左右抬卷牵拉舌头,若患者舌头逐渐有力量,可应用压舌板阻抗增强肌力。指导患者开闭颌关节,做咀嚼动作、微笑动作、磕牙动作、鼓腮动作训练,以此加强吞咽肌群的力量。 2.3 摄食训练①摄食体位:建议对能坐起的患者,指导患者垂直躯干,颈部前屈,最大限度保护气道,预防呛咳;对卧床患者,指导患者取躯干与地面呈45°或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前驱;对偏瘫患者,指导患者将患侧肩部用软枕垫起,于患者健侧喂食,有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②食物形态:早期选择质地平滑均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的食物,如肉类、淀粉、面包、谷物制成泥状的或混合成稠的食物,蔬菜、水果制成泥状,再逐渐过渡到碎状食物、普食。进食量从1~4 mL小量开始逐渐增加,掌握每次喂入口中食物的量,防治食物外流或滞留口中,食物吞咽后,再反复空吞咽动作,每次吞咽后饮1~2 mL温开水。选择食物的温度和色香味要能够激活患者的食欲,促进患者能主动吞咽。③食物在口中位置:将食物置放于口腔健侧的后舌部,使患者口腔及舌部能感知到食物在口腔的具体位置,利于吞咽食物。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易引发呛咳、窒息、吸入性肺炎、脱水等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早期对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2]。 脑卒中患者的舌部和口腔肌肉活动受限,因此应着重对此进行功能锻炼。同时遵循循序渐进,不可急求效果的原则,不断对患者口腔肌肉、舌头敏感性等进行训练,以此锻炼摄食和吞咽功能,防治发生吞咽、呛咳[3-4]。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系统化地强化吞咽和摄食功能训练,同时疏导患者负面心理,争取患者配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此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4. [2] 曾海涓,覃艳玲.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的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7(15):145. [3] 何桂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2,7(6):152. [4] 孙素侠.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7(9):134.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解读(2018)

一、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卒中单元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院24h内应用NH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1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康复训练强度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I 级推荐,A级证据)。 (2)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h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I 级推荐,A级证据) (3)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min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三、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脑卒中急性期卧床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技术,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基础和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方面。 推荐意见 (1)脑卒中卧床期应将患者摆放于良肢位:鼓励患侧卧位,适当健侧卧位,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应尽量避免半卧位,保持正确的坐姿(1级推荐)。 (2)脑卒中卧床期患者应尽早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渐进性地进行体位转移训练,并注意安全性问题(I级推荐)。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06.002 通信作者:张通,100068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中心,Eamil:zt61611@sohu.com;刘鸣,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Email:wyplmh@hotmail.com;蒲传强,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Email:pucq30128@sina.cn?指南?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枟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枠[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 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stroke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stroke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脑卒中早期康复一直是康复领域专家推崇的理念,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和独立,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康复。关于康复治疗开始的最佳时间尚无统一认识[2]。2015年Bernhardt等[6]关于超早期康复的多中心系列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卒中发病后24h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以促进患者的移动能力的恢复,进一步同标准卒中单元治疗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正在实施中,其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发表时间:2011-12-22T10:07:01.9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齐洪力[导读] 进行床边康复治疗时,亦可以及时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适时引导出肢体的合理随意运动。 齐洪力(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15009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176-01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 随着脑卒中患者逐渐增多,并且有年轻化趋势,康复的预后预测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患者进行预后预测的目的在于判断患者将来肢体恢复的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达到的水平,据此制定患者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为患者将来回归社会或回归家庭打好基础。同时由于确定了将来恢复的水平,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对患者的预后预测也可以使患者家属更好地配合康复人员进行训练。 卧床期是从急性期卧床至下床,可以坐轮椅或步行的时期,包括床上坐位时期在内。在此时期开展的康复治疗目标在于通过采用床边康复的形式,预防废用综合征,减少合并症,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自理。 康复医生与主治医生要密切沟通,把握患者的危险因素,带领康复小组对患者进行加强康复治疗(intensive rehabilitation),并且要从早期判断后期康复的适应情况和预后情况。 卧床期(急性期、早期)的主要训练内容有良好体位的摆放、体位改换、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坐起训练、床上运动训练和开始ADL训练等内容。如果患者有吞咽、构音困难,也要进行吞咽、发音的训练。如果合并误咽致肺炎,也可以进行呼吸运动疗法的治疗。当然,有失语、失用、失认时,也要进行对症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发病后要立即开始摆放良好体位及定时改换体位的治疗。摆放良好体位有助于保持肢体于良好的功能状态;防止关节变形和挛缩,改善偏瘫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为下一步更积极的康复治疗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早期康复治疗的第一个目标,并且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安静,尽快与坐起等的治疗目标联系起来。脑卒中后,由于患侧瘫痪常形成仅靠健侧肢体活动的形式,用健侧上肢去够取物品,用健侧下肢搭桥下压床面。这些动作容易形成不对称的姿势,也易于诱发全身伸肌运动模式,诱发躯干的伸肌肌紧张。故早期也要指导在仰卧位下用健侧肢体的屈曲运动模式。翻身时,也要指导患者使腹直肌、腹斜肌、腹横肌充分活动,进行伴有上部躯干与骨盆带分离的躯干旋转动作。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亦应很快在床边开展起来;髓着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开展,有助千改善关节功能状态,引出关节活动能力。尤其是要注意活动易出现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患侧踝关节的背屈,髋关节伸展、内旋、外展,手指的伸展,腕关节背屈,肘关节伸展,肩关节屈曲、外旋的运动。但由于肌肉瘫痪,肌肉功能状态低下,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一定要按照规范来进行,注意防止关节损伤及肌肉、肌腱的损伤。坐起训练可在病情稳定数天后开始进行,如果患者瘫痪轻并且稳定,意识障碍没问题,也可在发病后即日开始坐起训练。早期坐起的标准:患者神志清醒,无运动禁忌的心脏病和全身合并症,入院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对于有意识障碍水平的患者,其坐位训练的开始条件为意识障碍已停止加重;运动障碍已停止加重;全身状态稳定;并且意识障碍在嗜睡状态以上。延长坐位的保持时间为本阶段的第二个重要目标,一般目标为保持床边坐位30min。如果练习坐起的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30mmHg以上,脉搏增快到120次分钟以上,即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应该立即中止坐起,返回原位,展开针对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措施。进行坐起时,要注意到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采用逐渐增加角度、逐渐增加时间的被动坐起方式。逐渐达到可以保持接近或达到90°的坐位。随着床上坐起能力的增强,可以有床上坐位保持能力后,进一步发展到床边坐位。在保持床边坐位时,注意加入骨盆带控制内容,多出现骨盆带后倾、驼背、下颌前突的样子。这是由于腹部肌群难以发挥作用,下部躯干难以保持在中立位。坐位下要诱导后倾骨盆在中立位,使躯干保持在中立位的状态,头部亦尽可能保持在中立位。这样可以使躯干保持在适度的肌张力状态。在进行体位改变时,尤其是坐起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血压,避免形成对脑细胞的不利影响。要注重患肢管理,在早期由于患者肢体瘫痪重,容易在体位改换过程中使关节损伤,另外,在坐起的过程中,肢体瘫痪加上重力影响,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故要及时采用对症的康复治疗措施。 进行床边康复治疗时,亦可以及时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适时引导出肢体的合理随意运动。 一般在患者可以维持80°至90°床上坐位达30min,即可以开始轮椅座位训练。在此过程中,要完成向轮椅转移的治疗目标。这为向去治疗训练创造过渡条件。 床边康复治疗期间,也可以针对性地适时展开语言、认知心理的康复治疗。有针对性地引入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在床边进行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陈可冀.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脑卒中康复方案

脑卒中康复方案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 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康复安排 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项;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18、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